初中物理第七、八、九、十章讲义及训练题_第1页
初中物理第七、八、九、十章讲义及训练题_第2页
初中物理第七、八、九、十章讲义及训练题_第3页
初中物理第七、八、九、十章讲义及训练题_第4页
初中物理第七、八、九、十章讲义及训练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第七章力....................................................................................4

第一讲力................................................................................4

【知识点】...........................................................................4

【基础训练】.......................................................................4

【培优训练】........................................................................5

【中考链接】........................................................................6

第二讲弹力..............................................................................6

【知识点】...........................................................................6

【基础训练】........................................................................7

【培优训练】........................................................................9

【中考链接】•……......................10

第三讲重力.........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础训练】……错误!未定义书签。

【培优训练】…•…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考链接】……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运动和力........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讲牛顿第一定律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础训练】…•…错误!未定义书签。

【培优训练】…•…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考链接】……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讲二力平衡........................................................................10

【知识点】..........................................................................15

【基础训练】.......................................................................16

【培优训练】.......................................................................17

【中考链接】.......................................................................18

第六讲摩擦力..........................................................................18

【知识点】..........................................................................18

【基础训练】.......................................................................19

【培优训练】.......................................................................20

【中考链接】.......................................................................21

第九章压强.................................................................................21

第七讲压强............................................................................21

【知识点】.............................................................21

【基础训练】...........................................................22

【培优训练】...........................................................23

【中考链接】...........................................................24

第八讲液体压强的大小......................................................24

【知识点】.............................................................24

【基础训练】...........................................................24

【培优训练】...........................................................26

【中考链接】...........................................................26

第九讲大气压强............................................................27

【知识点】.............................................................27

【基础训练】...........................................................28

【培优训练】...........................................................28

【中考链接】...........................................................29

第十讲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础训练】..........................................错误!未定义书签。

【培优训练】..........................................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考链接】..........................................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浮力..................................................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讲浮力.............................................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础训练】...........................................错误!未定义书签。

【培优训练】..........................................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考链接】..........................................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二讲阿基米德原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础训练】..........................................错误!未定义书签。

【培优训练】..........................................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考链接】..........................................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三讲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38

【知识点】.............................................................38

【基础训练】...........................................................38

【培优训练】...........................................................39

【中考链接】...........................................................40

第十四讲浮力复习..........................................................41

【基本知识点】.........................................................41

【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及应用】...........................................42

【反馈练习】...........................................................43

【浮沉条件及应用】.....................................................43

【反馈练习】...........................................................43

【课堂检测】...........................................................44

【浮力复习题】.........................................................45

【参考答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五讲寒假测试.........................................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力

第一讲力

【知识点】

1.力的概念:.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重点):物体间里的作用是.

4.相互作用力的特点是:,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网町也会

要力物俘,反之,受力物体电晕施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重点):、.

6.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用表示.

7.力的三要素(重点):、、.

8.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难点):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

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基础训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②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③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④只受重

力作用的物体一定竖直向下运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力的作用使物体发生明显形变的是()

3.如图(a)、(b)表示力的作用效果,其中

(a)主要是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b)主要是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4.下列哪对力是相互作用力()

A.手对水桶向上的拉力、地球对水桶向下的引力B.电线对电灯的拉力、电灯对电线的拉力

C.书对桌面的压力、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D.地面对车的阻力、车对地面的压力

5.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

B.小孩用力推墙,他同时也受到墙的作用

4

C.人坐沙发上,发现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6.以下所给出的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在弯曲的路上汽车匀速转弯B.运动员在平直的冰面上匀速滑行

C.熟透的苹果从树上下落D.嫦娥一号绕月匀速飞行

7.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推车时,人也受到车给的推力

B.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一定不会发生力的作用

C.用手捏一个易拉罐,易拉罐变瘪了,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D.排球运动员扣球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8.第十九届世界杯足球赛已于2010年6月11日在南非的九个城市的十座球场举行,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32支

球队参加赛事.比赛时运动员一脚把足球踢飞,同时也感觉脚疼,这其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有

(1).

(2).

9.写出下列现象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某人走路时,不小心绊着石块,人摔倒了.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手拿镶子夹取祛码,对祛码,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3)射箭运动员拉弓射箭时,对于弓弦,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4)汽车关闭发动机,在路面上滑行,车子渐渐变慢,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10.乒乓球运动员打出“上旋球”,足球运动员踢出“香蕉球'’,他们都是通过控制力的、、

来达到目的的.

【培优训练】

1.如图所示,物体受到一个与水平方向成30。角、大小为27N的斜向左上方的拉力,画出这个力的图示.

------水平线

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

2.如图所示,足球运动员已将足球踢向空中,请在图中画出足球在向斜上方飞行过程中的受力示意图.(空

气阻力忽略不计)

3.如图所示,帅帅同学在用力推箱子,请画出他对箱子的推力示意图

4.如图,是一吊灯挂在天花板的示意图,在该图中画出吊灯受力的示意图.

5.场景一:小明今年刚5岁,一根弹簧也拉不开,他叔叔是运动员,力气大,很容易拉开三根弹簧;

场景二:马向东拉车,车就向东前进,马向南拉车,车就向南前进;

5

场景三:小东推门,推力作用到离门轴较远的点,比作用到离门轴较近的点,易于把门打开.

场景四:花样滑冰比赛场面上,男女运动员优美的舞姿深深地吸引了观众:只见男选手时而拉着女选手的

手,时而又用力一推,两人又分开了,面对面向后退去.

问题1:场景一中表示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是.

问题2:场景二中表示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是.

问题3:场景三中表示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是.

问题4:为什么男选手用力推女选手时,虽然女选手被推开了,但男选手自己却好象也被推开一样,向后

退去呢?

答:.

【中考链接】

1.(2013•荷泽)如图所示,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鱼线对鱼杆的拉力使钓鱼杆发生形变

B.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形变

C.球拍对乒乓球的作用力改变了乒乓球的运动方向

D.脚用力踢足球时,能使足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2.(2012•绍兴)如图所示实验,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与()

A.力的大小有关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

第二讲弹力

【知识点】

1.弹力(被动力)(重点):

①弹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

②塑性: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③产生:弹力是物体由于而产生的.

④施力物体: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6

⑤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会产生弹力.支持力、压力、拉力、推力、分子表面张力,都属于弹力

2.弹簧测力计(难点):

①原理:.

②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所测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⑵使用前将测力计的指针调到零点.

⑶使用时力的方向必须和弹簧的轴线方向.

⑷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以便正确读数.

⑸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时才可以读数,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与刻度板面垂直.

【基础训练】

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或水平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零点是否准确,如不准确,先调零.

C.使用中,弹簧、指针和挂钩不能与外壳有摩擦.

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2.如图所示,弹簧所受的重力不计,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个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几种说

法中属于相互平衡的力是()

A.天花板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天花板的拉力

B.球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球的拉力

C.弹簧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D.球对弹簧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3.如图所示,把弹簧测力计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在挂钩和圆环上分别加4N的拉力,且这两个力的方向

相反并在一条直线上,则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A.8NB.4NC.OD.无法确定

a「■n

4.如图所示,力F的大小应为()

A.1.1NB.1.5NC.4.1ND.4.5N

5.用天平和弹簧测力计分别在月球上和地球上称量同一物体的质量和重力,称量的结果为

)

7

A.天平和弹簧测力计示数都不同B.天平示数相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

C.天平示数不同,弹簧测力计示数相同D.天平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相同

6.某同学在用己校零的弹簧秤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误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

是5.0N,则该物体的重()

A.一定等于5.0NB.一定大于5.0NC.一定小于5.0ND.一定不小于5.0N

7.小星和小华分别购买了两只不同品牌的乒乓球,为了比较两只乒乓球的弹性大小,他们设计了几种方案,

你认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案是()

A.让两球置于乒乓桌面上方同一高度自由落下,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

B.把两球向墙掷去,比较它们反弹后离墙的距离

C.用乒乓球拍分别击打两球,比较两球飞出去的距离

D.用手捏乒乓球,比较它们的硬度

8.实验室中有一弹簧测力计,因弹簧断裂而损坏一小段,某同学去掉这一小段后将剩下较长的一段重新安装

好并校准了零刻度,那么用这个修复的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时()

A.测量值比原来测量值大

B.测量值比原来测量值小

C.由于弹簧取自原来弹簧测力计,且注意校准零刻度,因此测量值与原来测量值一致.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

9.甲、乙两个轻质弹簧,所挂物体相同,重力均为100N,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甲乙的示数分别为

()

A.100N、200NB.ON、100NC.100N、OND.100N、100NN

——

V////////;.77777777777^

(甲)(乙)

10.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如图甲所示,弹簧的一端与连接有挂钩的拉杆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外壳上的O

点,外壳上固定一个圆环,整个外壳重为G,弹簧和拉杆的质

不计.现将该弹簧测力计以如图乙和丙的两种方式固定在地面

别用同样的力F。(F0>G)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则稳定后

力计的读数分别为()

A.乙图读数为F。一G,丙图读数为Fo+G

B.乙图读数为Fo+G,丙图读数为F。一G

C.乙图读数为F。,丙图读数为F。一G

D.乙图读数为F0-G,丙图读数为F0

8

【培优训练】

1.健身用的弹簧拉力器,共有四根并接在一起,假如每根伸长1cm要用IN的拉力,则将健身器©

拉长0.5m,需要拉力为N.N

6

2.弹簧测力计下挂着物体A静止,如图所示.请画出物体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要求:表示出重力

2

的三要素)

y5

3.赵明准备自己制作一只弹簧测力计,他找来弹簧、钩码、直尺、指针等器材.首先测出弹簧的5券5

X

长度Lo=2.1Ocm,然后在弹簧下挂上不同的钩码,测出弹簧的长度L,算出弹簧的伸长量△L=L

A

—L(),填在如下表格中:

拉力F/N1234567

长度L/cm2.502.903.303.704.104.504.90

伸长量AL/cm0.400.801.201.602.002.402.80

⑴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拉力F和弹簧伸长量4L的关系为:.

(2)赵明继续实验,得到下列数据:从这次数据看出,拉力达到N时,拉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就

改变了.因此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只能达到N.

拉力F/N89101112

长度L/cm5.305.706.106.607.30

伸长量AL/cm3.203.604.004.505.20

4.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常遇到下列事例:投掷铅球时,铅球被举起一定的高度,斜向上用力推出去,铅球会

落到很远的地方,投掷标枪时,标枪被举起一定的高度用力甩出去,标枪会落到很远的地方.

(1)请你再举一个类似的事例:.

(2)这些事例应用到的共同物理知识是:.

(3)李娟看到投掷铅球场景后,思考“铅球投掷的远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并提出猜想一:铅球投掷

的远近与用力的大小有关.

请你另提出一个猜想二:铅球投掷的远近与有关.

(4)小芳找来弹弓模拟“投掷铅球”来验证猜想一.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a.把弹弓的橡皮拉长到一定的长度后,以一定弹射角仇将弹丸弹射出去,测出水平射程为Si.

b.把弹弓的橡皮拉长到另一长度,以另一个弹射角。2将同一弹丸弹射出去,测出水平射程为S2.

c.如何用弹簧测力计较准确地测出先后两次弹弓对弹丸施加的弹力Fi、F2的大小?小芳有点为难,请你完成

测出Fi、F2的方法:

(5)请对小芳的实验方案作出评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是()

A.把一块橡皮泥捏成一只小兔子,由于橡皮泥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因此小兔子能够产生弹力

B.手用力压桌子,桌子没有凹陷,所以桌子对手没有产生弹力

C.用力拉弓,箭被弹出去,弓对箭产生了弹力

9

D.用磁铁吸引铁钉,铁钉对磁铁产生了弹力

【中考链接】

1.(2012•杭州)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

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

图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并处于静止状态.

图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2并处于静止状态.

图③中弹簧的左端挂一小物块,物块在粗糙的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3.则X]、X?、

X3的大小关系是:XX?,X2X3.

2.(2013•绵阳)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力的关系时,选取甲、乙、丙、丁完全相同的四根弹簧,将甲、乙弹簧

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拉甲的右端,用大小为F的力压乙的右端,在丙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

为F的拉力,在丁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压力,四根弹簧都水平静止,如图所示,此时四根弹簧的

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T,贝()

甲乙西T

A.L甲=1_(乙=1_/丙=1丁B.L乙=1丁VL甲=1丙

C.L甲=1乙VL丙=1_/丁D.L「VL乙<1甲<1丙

第三讲重力

【知识点】

1.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而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重力

不是地球的引力。符号:,单位:,方向(重点):,作用点:.

大小(难点):G=,g=N/kg(g的值随地理位置改变而改变)

2.重力和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重力质量

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符号Gm

单位Nkg

方向竖直向下无方向

大小随物体位置的变化会发生变化不随物体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天平

计算公式G=mgm=pv

3.重心(重点):重力的作用点。(重心不一定在物体自身上)

确定质量均匀但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方法:悬挂法

4.重力只与质量和地理位置有关。

10

【基础训练】

L.我们在墙上挂图时,可自制一个重垂线来检查图是否挂正,这是利用()

A.重力与质量成正比B.重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

C.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2.足球赛中,守门员大脚开球,足球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如不考虑空气

阻力,则足球()

A.只受重力B.受重力和脚对它的踢力C.只受脚的踢力D.不受力

3.假如重力突然消失,下列情况仍然存在的是()

A.万马奔腾BJI|流不息C.五光十色D.短斤少两

4.月球对其表面物体的引力只有地球对地面物体引力的六分之一,设想我们乘宇宙飞船到达月球后,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上质量为6kg的物体,在月球上只有1kg

B.地球上重为600N的人,在月球上重为100N

C.一个金属球在月球上的密度仅为它的地球上的六分之一

D.一根轻弹簧,在地球表面将它拉长1cm需要6N的拉力,在月球上只需要1N的拉力

5.小明在玩过山车时的情景。下列对此过程中小明的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质量不断改变B.运动方向不变

C.受到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D.在运动中始终处于二力平衡状态

6.飞船在圆轨道上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在飞船中进行()

A.用弹簧握力计测握力B.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

C.用弹簧测力计测摩擦力D.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

7.一人站在电梯上随电梯一起匀速上升,如图所示,则关于人的受力分析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弹力以及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B.人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弹力以及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C.人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弹力-

D.人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弹力,电梯对人斜向上与速度方向一致的推力

8.建筑工人利用悬挂重物的细线来确定墙壁是否竖直。这是因为重力方向是,当重锤静止

时,它受到的重力和绳子的拉力是力,所以绳子的拉力方向是o

9.形状不规则的薄板的重心可利用法测定,这个方法是:在物体上任选两点,分别用

线将它悬挂起来,在薄板静止时,沿画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即

为重心.

10.1969年7月人类首次登上月球。宇宙飞船从地球飞到月球上时的质量,飞船的重力.(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培优训练】

1.假如没有重力,我们的生活会出现什么现象?(写出一种你能想像出来的情景)

2.如下图所示,重为8N的小球沿斜面滚下,作出小球所受重力的图示。

3.小华是一位喜欢运动的学生,他现在正在斜坡上滑雪,请在图上作出他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4.下图为手拉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示意图,请在图中画出重4N的小球所受重力的示图。

5.某玩具汤匙质量为50g,则汤匙重N„把汤匙放在手指尖上,调节支撑汤匙的支点,可使其在手

指尖上水平静止,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此时汤匙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中考链接】

1.(2010•南宁)如图所示,一架重型运输直升机在执行救灾任务时,通过钢缆将一质量为N乙

9x103kg的货物悬吊着往下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升机所吊货物的重量是9X1()3NB.直升机所吊货物的重量是9X1()4N

C.货物受到的重力方向是不断变化的D.货物受到的重力方向是垂直向下的山

2.(2013•南京)甲、乙两位同学做“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实验.

(1)甲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重力大小,读数时让钩码保持静止状态,根据知识可

知,此时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和它受到的拉力大小相等.他分别测出一个钩码、两个钩码、三个钩码的重

力大小后,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2)乙同学取了质量不同的苹果、小木块、小铁球各一个,并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重力,来探究物体所

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你认为乙同学的做法()

A.不合理,因为他没有用同种物质的物体做实验

B.不合理,因为他没有使物体的质量成整数倍变化

C.合理,因为他同样可以得到的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D.合理,因为他的操作比甲同学更简便.

12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四讲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点】

1.(重点)牛顿第一定律.

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出来的。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

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运动。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o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

_______有关。

3.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

答:利用惯性:、o

防止惯性危害:、O

【基础训练】

1.一个重800N的物体,受到800N竖直向上的拉力时,则该物体()

A.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一定处于匀速上升状态C.一定处于匀速下降状态D.以上三种状态都有可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是静止的

B.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处于静止状态

C.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推理而总结出来的

D.公共汽车转弯时车上的人站不稳,这是由于人受到惯性的作用

3.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静止物体的惯性为零B.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的性质

C.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对司机或乘客的伤害D.惯性都是有害的

4.在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车厢里,坐着一位乘客,他发现自己正上方顶棚上有一小水滴正要下落,这滴水将

落在()

A.此乘客的前面B.此乘客的后面C.此乘客的头上D.此乘客的左侧

4.小红放学时乘坐公共汽车,她从前门上车投币后,心想:我什么时候往后门走最省力呢?()

A.车启动后加速前进时立即迈步向后门走B.下一站在眼前,汽车开始减速时

C.汽车正在匀速直线运动时D.汽车在任何运动的时候

13

5.跳伞运动员从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中部舱门竖直跳下后,在没有张开降落伞之前,抬头看飞机时(不计空

气阻力),他发现()

A.飞机正在头顶上方飞行B.飞机正在前上方飞行C.飞机正在后上方飞行D.飞机在哪要视速度而定

6.从炮口中斜向上射出去的炮弹,当它运动到最高点的一瞬间,如果所受的一切外力突然消失,这个炮弹将

()

A.静止在这点上B.竖直落向地面

C.继续沿斜向上方向匀速飞行D.继续沿水平方向匀速向前飞行

7.起重机以lm/s的速度匀速吊起一个重物,钢丝绳的拉力是6000N,若起重机改用2m/s的速度吊起同一个重

物匀速下降,则钢丝绳的拉力是()

A.等于1200NB.等于6000NC.等于3000ND.小于3000N

8.若一滴雨天下落的雨滴质量为0.01g,在空气中以2m/s的速度匀速下落,则雨滴受到空气的阻力为

N;如果以4m/s速度匀速下落,则空气的阻力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o

9.道路交通规则规定:运输货物时,必须把车厢内的货物固定好,同时严禁人货混装,这是因为当车辆紧急

刹车时,车由于受制动力作用,改变了,从运动到静止;货物由于仍保持原

来的运动速度继续向前运动,严重威胁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一)

10.水平放置的水平仪(如图所示)的密闭玻璃管正中间有一气泡,当用力推动水平仪使玻璃管突然向右运

动时,气泡将相对于玻璃管向运动.(填“左”、“右”)

【培优训练】

1.洗手后用力甩手,可以把手上的水甩掉,这是由于水具有的缘故。

33

2.一根钢索最多承受3.5X1()4N的力,它能否匀速提升O.Sn?的钢锭?(pffl=8.9xl0kg/m)

3.下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过程。用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使它在材料不同的

平面上运动,第一次连接斜面的水平木板上铺上毛巾;第二次水平木板上铺上棉布;第三次小车直接滑到

水平木板上。结果,小车分别停止在不同位置上,则:

研、.------------毛巾

(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4

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

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2)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这种

研究问题的方法叫o

(3)小车在不同平面上通过的距离不等,这表明:

(4)由实验得到的推理是:

4.物体在一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现突然撤去拉力,物体将()

A.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B.立即停止

C.立即减速直到静止D.运动方向立即发生变化

5.根据实验事实和一定的理论推理,揭示自然规律是研究科学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从斜面上同一高度下

滑的小车.①在铺有毛巾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很短;②如果在没有摩擦的水平面上,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如果在较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很长;④在铺有棉布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较短;⑤在水平平整的

木板表面上,运动路程较长.则下面的判断和排列次序正确的是()

A.事实①④⑤,推论②③B.事实①④⑤,推论③②

C.事实①②③,推论④⑤D.事实①③②,推论⑤④

6.牛顿第一定律是用下列哪一项所述的方法获得的()

A.实验的方法B.观察的方法C.推理的方法D.实验加概括、推理的方法

【中考链接】

1.(2013•广州)忽略一切阻力,原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大石头被另一块小石头水平撞击,大石头的运动情况

是()

A.始终静止不动B.动了一点点,很快停下来

C.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慢慢停下来D.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2.(20H•河源)小雨同学通过绳子拉着一石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假设它受到的力全都消失,

则该石块将()

A.做匀速直线运动B.继续做匀速圆周运动C.落到地面上D.立即停止运动

第五讲二力平衡

【知识点】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重点):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两个力在一

条直线上.简记为“等木”、“反网”、“年线”、“回俘”.

15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难点):

平衡力相互作用力

不同点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二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①大小相等

相同点②方向相反

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物体运动状态说明

不受力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力不是产生(维

合力为0运动状态不变

受平衡力持)运动的原因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力是改变物体运

合力不为0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改变运动快慢或方向改变

动状态的原因

5.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基础训练】

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静置着A、B两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物体对A物体的支持力与A物体对B物体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A物体受到的重力与A物体受到B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

CB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与水平地面对B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