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物理衔接教程_第1页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程_第2页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程_第3页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程_第4页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程

第一章如何学习高中物理

一、什么是物理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可用十六个字形象描述:宇宙之谜、粒

子之微、万物之动、日用之繁。宇宙之谜是研究宇宙的过去、现状、未来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宇宙资

源,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是我们研究宇宙的代表人物。粒子之微就是我们不紧紧要在宏观尺度

上研究物质的运动,还要在我们看不到的微观世界研究物质的运动,比如现在提出的纳米技术,是

10-9m的尺度上研究物质运动。万物之动说的是万事万物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

的。、日用之繁意思是物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物理学的两个重要特点:1.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2.物理学是现代技术的重要基础并对推动社会发

展有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与高中物理的区别:

(一)初中:浅显知道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

1、机械运动:重点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二力平衡条件,同一

直线二力合成,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2、密度;压强(包括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浮力

3、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功、功率;能量和能

4、光: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

5、热学:包括温度、内能

6、电路的串联并联、电能、电功;磁场、磁场中的力、感应电流

(-)高中:1、加深理解:

Examplel:初中——只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高中一要知道力是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

Example2:初中一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告诉我们闭合导线切割磁感线会产生感应电流

高中一要知道怎么切产生感应电流的大小方向等规律有楞次定律,左右手定则。

2、扩大范围:力学(42%)、电学(42)、热学(6%)、光学(5%)、原子物理(5%)

(1)力学主要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重点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

Examplel:我们要研究游乐场中的“翻滚过山车”是什么原理。

Example2:我们要研究要用多大速度把一个物体抛出地球去,能成为一颗人造卫星?

(2)电学:主要研究电场、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重点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电磁应定律。

初中电学:假定电源两极电压是不变的;

高中电学:认为电源电极电压是变化的。

这说明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内容加深加宽,由定性分析变为更多的定量分析,学习迈上一个新

的台阶,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3)热学:主要研究分子动理论和气体的热学性质。

(4)光学:主要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本性。

(5)原子物理:主要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与变化。。

(三)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主要梯度:

1.从标量到矢量的阶梯。从标量到矢量的阶梯会使我们对物理量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初中

我们只会代数运算,仅能从数值上判断一个量的变化情况.现在要求用矢量的运算法则,即要用平行

四边形法则进行运算,判断矢量的变化时也不能只看数值上的变化,还要看方向是否变化。

2、速度的概念,初中定义速度为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而高中定义为位移和时

间的比值,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初中学习的速度实际上是平均速率。

3、从速度到加速度的阶梯。从位移、时间到速度的建立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我们容易跨过这个台

阶。从速度到加速度是对运动描述的第二个阶梯,面对这一阶梯我们必须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又

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首先遇到的困难在于对加速度意义的理解,开始时我们往往认为加速度就是

加出来的速度,这就把加速度和速度的改变量混淆起来。更困难的是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和速度大

小、方向以及速度变化量的大小方向之间关系的梳理,都是一个很陡的阶梯。

4、.进入高中后,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增多,理解难度加大,致使有的同学不解其意,遇到问题不知所

措。

5、矢量被引入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由于它的全新处理方法使很多学生感到陌生,特别是正、负

号和方向间的关系,如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的应用,解题时都要注意各量的矢量性。

总之,从初中到高中,要求我们处理问题时能从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模仿到思辨,由形

式到辩证逻辑……。

附:1、高中物理常见的研究方法:观察与实验法;物理模型法;猜想与控制变量法;

类比方法;数学图像法

2、高中物理常用的思维方法:整体与隔离法;转换法;动态思维法;极限分析法

三、如何学习高中物理:

勤奋得法

学物理物理学难学肯下功夫难化易

论方法方法论易论付诸实践易中难

1、认真阅读教材,在预习和复习中学会自学

有意识地注重三个方向的思考:

⑴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有什么用?反映什么问题?

⑵这个概念是怎么定义的?表达式怎样写?

⑶是矢量,还是标量?方向如何?

2、认真听讲,独立思考

学好物理,上课要认真听讲,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俗话说: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这个“修行”的功夫要下在“独立思考”上。独立思考就是要善于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但也不能一遇到问题就问,要先经过

自己独立思考后不能解答,其关键的那一步没有想通再去问老师。

3、做好实验,做好练习

物理解题规范主要体现在:思想方法的规范,解题过程的规范,物理语言和书写的规范。高考明确

要求计算题中:“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

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因此解题规范化训练要从高一抓起,重点抓好以下

几点。

①画受力分析图和运动过程图,力学中有些习题,不画受力图,不知从何处着手,不能得出正确结果。

画出受力分析图,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题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画出正确的受力分析

图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快捷途径。运动学中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其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②字母符号的规范化书写一些易混的字母从一开始就要求能正确书写。如u、v、p、p、p,m与

M等,一定要认真书写,不少同学m与M不分,结果使表达式变味了。受力分析图中,力较多时,如要

求用大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弹力,用小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摩擦力;用F与1来表示一对弹力的作

用力与反作用力;力F正交分解时的两个分力Fx、Fy、初、末速度V。、等等。

②必要的文字说明“必要的文字说明”能使解题思路清楚明了,解答有根有据,流畅完美。比如,有的

同学在力学问题中,常不指明研究对象,一上来就是一些表达式,让人很难搞清楚这个表达式到底是

指哪个物体的;有的则是没有根据,即没有原始表达式,一上来就是代入一组数据,让人也不清楚这些

数据为什么这样用;有的同学的一些表达式中没有字母的说明,如果不指明这些字母的意义也是让

人摸不着头脑。很显然这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方程式是主要的得分依据,写出的方程式必须是能反映出所依据的物

理规律的基本式,不能以变形式、结果式代替方程式。同时方程式应该全部用字母、符号来表示,不

能字母、符号和数据混合,数据式不能代替方程式。演算过程要求比较简洁,不要求把大量的运算化

简写到卷面上。

第二章高中物理涉及到的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的准备

一、直角三角形

1、锐角NS的三角函数(按右图填空)

//的正切:tan/=,

//的余切:cot/=

3.0-90°之间的特殊角的各三角函数值:

高中物理计算中经常用到0、30。、37。、45。、53°、60。、90。的角的三角函数的值。现把

这些值列在下面的表格中,这些值都是要求记忆的。其它角度的三角函数的值可以查数学用表或用

计算器来算

角度0°30°37°45°53°60°90°

sin

cos

tan

cot

3、在中,ZC=90。,AB=cBC=。,AC=b,

1)、三边关系(勾股定理):

2)、锐角间的关系:Z_+Z=90°bc

3)、边角间的关系:sin/4=;sin8=;cosA-;cos8=

tan/=;ton8=;8b4=;cot5=

二、正余弦定律三、直线方程

周y=kx+b的图如图8

月I•亦:.

3正弓玄定理;[直线的斜A?

率:及=Z=turiQ»、

t^X___________八

2纵做距九和

极破照XS五线与

“、尸轴的交点4、/?图8

到原点()的距离就是极做距“。和

纵被距分另U辱于y=O和#=O

时X的任t、y的任t,即xo=—4,y0=

k

4余弦定理:如1图1a2=62+b

应用:直线的斜率A:和纵横截

c—2,bccost;If—CL+c-2accosC;距是图缘问题1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c=a24-62-206cos4.

4<LC—b'

4a-,

应用:主要用于解决极值问题,

尤其判别式法,它是一种非常有效

的方法,如解答追击问题.

四、一元二次函数y=ax1+bx五、角的弧度制表示

1顶点坐标公式:1.弧度制一另一种度量角的单位制

_b4crc-B

一三4^~',在一个圆中,圆心角的弧度值等于圆弧的长度除以圆的半

2判另lj式△=必-4ac

f17△>Qy=ax~+Ate+c图象径。所以,当圆弧的长度等于圆

与“轴有两个交点;

2

(2;A=Qy=ax+以+c图家的半径长度时,这段圆弧所对的

与,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f3;△<Oy=ax24-bx+c图领

圆心角称为1弧度的角。如图:

与“轴没有交点.

3酉己方y=ax+当+

ZAOB=lradZAOC=2rad

2、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

一些特殊角的度数与弧度数的对应值应该记住。你能自己推出30°、45°、

60°、90°、120°、150°分别等于多少rod了吧!

180°=nrad

360°=27trad

10=7rrad=0.01745/,at7

180

\rad=fjq57.300=5718,

六、实例分析

1、在下列图中填写各直角三角形中字母

的值.

2、一个物体4点出发,在坡度为1:7的斜坡上直线向上运动到B,当A5=30m时,物体升高

()

A券mB乎mC372mD不同于以上的答案

7o

3、一船向东航行,上午8时到达B处,看到有一灯塔在它的南偏东60°,距离为72海里的A处,

上午10时到达C处,看到灯塔在它的正南方向,则这艘船航行的速度为()

A18海里/小时B疗海里/小时C36海里/小时D海里/小时

4、如图河对岸有铁塔AB,在C处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30°,

向塔前进14米到达D,在D处测得A的仰角为45°,求铁塔

AB的高。

5、如图,A城气象台测得台风中心在A城的正西方300千米处,以每小时105千米的速度向北

偏东60。的BF方向移动,距台风中心200千米的范围内是受这次台风影响的

区域。

(1)问A城是否会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为什么?

(2)若A城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那么A城遭受这次台风影响的时间有多长?

第三章力

初高中知识对接

一、本章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的知识

(1)知识点:力的初步知识、力的表示、弹力和弹簧测力计、重力、摩擦力、同一直线上力的合

成。

(2)主要能力要求:会观察和实验,会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本章在高中阶段将要学习的知识

(3)知识点:力的概念、重力、弹力和胡克定律、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4)主要能力要求:①用数学方法去处理物理问题,例如:图像法表述,会用微小变化放大的方

法②会受力分析③能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矢量运算)

二、知识对接:

1、力的表示:力的表示通常有两种方法,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法,特别是力的示意图,在高中

我们需要利用它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2、重力:在初中讲了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大小、方向以及重心,高中加强了对“重心”的应

用。

3、弹力、弹簧测力计:在初中定性分析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关系的基础上,高中提出了胡克

定律,能定量的计算弹力的大小,判定弹力的方向,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物体受到的弹力。

4、摩擦力:在初中定性分析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基础上,高中教材定量地分析了滑动摩擦

力和静摩擦力的大小,以及准确的判定摩擦力的方向。

5、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初中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的基础之上,高中扩充到互成角度的两个力

的合成和分解。

6、微小变化放大:在研究物理问题时,将不易观察的变化进行放大的实验方法。

第一小节力的描述

一、知识结构:

1、力的概念:(我们已经知道)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物体的形状和状态发生改

变.

2、力的性质:物质性: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相互性:同时产生、消失在相互作用的物体间-------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矢量性:大小、方向、作用点

等效性:一个力与多个力效果一样可等效处理。

Examplel:磁铁吸引铁块。(力是一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个孤

立的物体也不会存在力的作用。也就是说,有受力物体,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力

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3、力的大小和方向:

(II力的大小用弹簧秤来测量。单位是N(牛)。

(21力是有方向的物理量。

物体受的重力方向是—;水里的船受到的浮力方向是—o

(3)力的图示:为了形象地表达一个力,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线段的长

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常画在力的作用点上(在有些问题中为了

方便,常把物体用一个点代表)。

Example2:卡车对拖车的牵引力F的大小是2000N,方向水平向右,作出力F的图示。

步骤:选一标度(依题而定其大小):如用1cm长的线段表示500N的力。

从力F的作用点。向右水平画一线段四倍于标度(4cm),然后画上箭头:

练习:作出下列力的图示:

①物体受250N的重力。

②用细线拴一个物体,并用400N的力竖直上提物体。

说明:①选不同标度(单位),力的图示线段的长短可不同;

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常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是形象地表述

一个力的方法,不要忘记定标度。力的图示要正确反映力的三要素。②标度的选取要有利于作图示。

不过后面我们为了简明地表示物体的受力情况,有时只需要画出力的示意图,即只画出带箭

头的线段来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对线段的长度没有严格的要求

4、力的作用效果:变形或变态(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今后我们将定量地研究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分类:

(1)按性质与效果分:按性质命名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力,等等。

按效果命名的力: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浮力、向心力)

不同效果的力可以是同一种性质的力。如绳子的拉力、车轮的压力、路面的支持力,实际上都是弹

力。

按效果命名的同一名称的力,可能是不同性质的力,如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力、磁力

都可以是动力。

(2)按接触与不接触分:电场力磁场力重力与弹力

上述关于力的分类,还要在不断学习中扩展并深化。在力学范围内,接力的性质划分,常见的

有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为了学好力学,首先要从产生、方向及作用效果上认清这三种力。下面几

节就分别在复习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这三种力。

二、力的描述衔接训练

【同步达纲练习】

1.关于力的概念,正确的说法是()

A.一个受力物体可以有一个以上的施力物体B.只有固态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压弹簧时,手先给弹簧一个压力而使之压缩,弹簧压缩后再反过来给手一个弹力

D.力可以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而不改变其大小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由相距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龙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3.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B.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会有力的作用

C.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D.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一定同时存在

4.一个小孩拉着一辆小车在水平地面上的运动,关于他们的受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车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B.小孩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C.小孩和小车受到的力是一对平衡力D.小孩和小车受到的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5.下述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由力的大小决定。B、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不论作用点在什么位

置产生的效果均相同。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一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D、力的作用效果一定会使

物体运动。

6.人用桨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力是()

A.桨对水的作用力B.水对桨的作用力C.人对船的作用力D.水对船的浮力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性质的力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B.不同性质的力不能产生相同的效果

C.摩擦力不可能是动力D.一种性质力只能有一种效果

8.下列各种力的名称,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是()

A、浮力B、弹力C、重力D、拉力E、摩擦力F、动力G、阻力H、压力I、支持力J、

分子力

9.关于力的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由有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D.力的大小可

以用天平测量

10.力是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和物体而独立存在。

1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为.

12.力的图示法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箭头的指向表示

力的,箭尾常常画在力的上。

13.用图示法画出力,并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水平桌面对桌面上的书产生30N的支持力;

2)某人用1600N的力沿跟水平方向或30°角斜向上拉车;

3)放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的物体被某个人用沿着斜面向上的150N的力拉。

第二小节重力

一、知识结构:

1、重力的产生

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水会自动从

高处流向低处,抛出的物体会落回地面)明确:

①地球上物体受到重力,施力者是地球。只要在地球的引力范围之内,也就是地球附近的物体,无

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受重力。

②严格地说,重力并不是地球的吸引力,而是吸引力的一个分力,

(以后才会学到这些知识,现在知道就行了。所以说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而

不能说地球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2、重力的方向和大小

(1)方向:

①竖直方向也叫重锤线方向,也就是与水平面相垂直的方向,因此,不能把竖直方向说成“垂直”

方向;

②“向下”是相对于地面上的观察者来说的,对于地球另一端的观察者,其“上”、“下”指向刚

好与我们相反。

(2)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①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原理:二力平衡);

“在静止的情况下,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也笠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找出

关键词并加以理解。

a“静止”即不能出现细线悬挂重物加速上升时线被拉断(重物对悬线的拉力大于重力);台秤

加速下降时,(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小于重力)。

b“竖直”悬绳(或“水平”支持物),不能是倾斜面

c“等于":只是数值上相等,因为它们和重力施力物和受力物均不相同。重力施力物是地球,

对绳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施力者是该物体。因此将“等于"二字换成“就是”二字是不对的。

②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G=mg(g为常数)

g值在地球的不同位置取值不同.赤道上g值最小而两极g值最大,一般的处理方法在地面附

近不太大的范围内,可认为g值是恒定的。

3、重心

物体的每一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为了研究问题方便,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物体受到的重

力集中作用在一点,这一点叫物体的重心。

“认为”:重心的概念是人为引入的。

“从效果上看”:等效代换的思想,即在处理某些问题时,如果想象把构成物体的全部物质压缩

成一个点集中在重心处,将不影响研究的结果。

注意:①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但不能说只有重心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②重心可能在物体之上,也可能在物体之外。

⑴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

⑵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不规则的薄板的重心可用悬挂法找到想一想.悬挂法侧薄板形物体的重心

的原理

是什么?

⑶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与形状有关,与质量分布也有关

重力衔接训练

【同步达纲练习】

1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B.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无论是静止,还是向上或向下运动,它都受到重力。

C.重力就是静止的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D.物体本身就有重力,所以重力没有施

力物体。

2.下列关于重力的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B.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C.重力的方向总是和支持物体的支持面垂直。D.由于地球是一个大球体,所以重力的方向

是无法确定的。

3.关于重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B.g=9.8N/kg表示重力是9.8N的物体的质量是1kg。

C.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比在平面上受的重力小。D.在地面附近,物体静止时与运动时,其重力

大小是不变的。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自由下落的石块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越来越大B.在空中飞行的物体不受重力

作用

C.一抛出的石块轨迹是曲线,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方向始终在改变

D.将一石块竖直向上抛出,在先上升后下落的整个过程中,石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