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实词-教案_第1页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实词-教案_第2页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实词-教案_第3页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实词-教案_第4页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实词-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实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梳理常见文言实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词汇。2.引导学生掌握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3.通过对文言实词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常见文言实词的常见义项,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如语境分析法、语法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联想推断法等。2.教学难点准确理解文言实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尤其是那些较为生僻或容易混淆的义项。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推断方法,快速、准确地推断出文言实词的含义,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解题能力。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文言实词的基本知识和推断方法,使学生对文言实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2.举例分析法:通过大量的典型例句,分析文言实词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帮助学生加深理解。3.练习法: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同学们,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文言文对于我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而文言实词是文言文的基石,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是读懂文言文的关键。在高三一轮复习中,我们将系统地复习文言实词,今天就让我们开启这一重要的复习之旅。(二)知识讲解(30分钟)1.古今异义定义:古今异义是指文言文中某些词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分类讲解: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一般的江河。词义缩小:如"金",古代泛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词义转移: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感情色彩变化:如"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是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恶劣,是贬义词。例句分析:"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鸿门宴》)中"山东"古义指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中"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2.一词多义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举例说明:"引":拉开弓:"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拉,牵:"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拿,举:"引壶觞以自酌。"(《归去来兮辞》)招引,引来:"秦军引而去。"(《廉颇蔺相如列传》)延长,伸长:"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三峡》)"绝":断绝:"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停止,消失:"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与朱元思书》)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极,非常:"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横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方法总结:结合语境,根据上下文来确定词义。积累常见的一词多义,通过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3.词类活用定义: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充当其他词类的现象。分类讲解:名词活用:名词作动词:"沛公军霸上。"(《鸿门宴》)中"军"名词用作动词,意为驻军、驻扎。名词作状语:"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中"兄"名词作状语,意为像对待兄长一样。名词的使动用法:"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中"王"名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为王。名词的意动用法:"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中"宾客"名词的意动用法,意为把......当作宾客。动词活用: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过秦论》)中"亡""北"动词用作名词,意为逃亡的人、败北的人。动词的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中"活"动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活下来。动词的为动用法:"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中"死"动词的为动用法,意为为......而死。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中"坚""锐"形容词用作名词,意为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形容词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中"善"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与......交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中"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变绿。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中"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异。例句分析:"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中"目"名词用作动词,意为使眼色。"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中"箕畚"名词作状语,意为用箕畚。"生死而肉骨。"(《中山狼传》)中"生""肉"名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复生、使......长肉。"且庸人尚羞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羞"名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羞。4.通假字定义:通假字是指本有其字而不用,临时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举例说明:"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中"颁"通"斑",意为头发花白。"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中"距"通"拒",意为把守;"内"通"纳",意为接纳。"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中"倍"通"背",意为背叛。方法总结:注意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字,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否为通假字。平时积累常见的通假字,了解其本字和通假后的含义。(三)推断方法讲解(30分钟)1.语境分析法定义: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例句分析:"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促织》)中"应"结合语境可知应为"随着,和着"之意。"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中"谪"根据上下文可知是"被贬官"的意思。2.语法分析法定义: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推断文言实词的词性和含义。例句分析:"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中"目"在句中作谓语,应为动词,意为"使眼色"。"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中"坚""锐"分别作"披""执"的宾语,应为名词,意为"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3.结构分析法定义:利用文言文中的对偶、排比、并列等结构来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例句分析:"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中"用"和"以"相对,"以"的含义可根据"用"推断为"任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中"见"和"被"相对,"见"的含义可根据"被"推断为"被"。4.联想推断法定义:根据学过的知识、成语、典故等进行联想,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例句分析:"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中"速"可联想到成语"不速之客",从而推断其意为"招致"。"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涉江》)中"薄"可联想到成语"日薄西山",从而推断其意为"接近"。(四)课堂练习(20分钟)发放练习资料,让学生完成以下题目,巩固所学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沛公军霸上(军队)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灭亡)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赏赐)D.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范增数目项王B.沛公欲王关中C.刑人如恐不胜D.沛公已去,间至军中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水"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B.吾从而师之C.舞幽壑之潜蛟D.则耻师焉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距关,毋内诸侯B.张良出,要项伯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沛公北向坐5.请根据语境推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3)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强调和纠正。(五)课堂小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文言实词的基本知识,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2.总结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如语境分析法、语法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联想推断法等。3.强调文言实词在文言文学习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积累和巩固。(六)课后作业(5分钟)1.整理课堂笔记,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文言实词知识。2.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和运用。3.阅读一篇文言文,运用所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