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下历史第6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02练基础(版)_第1页
统编版八下历史第6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02练基础(版)_第2页
统编版八下历史第6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02练基础(版)_第3页
统编版八下历史第6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02练基础(版)_第4页
统编版八下历史第6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02练基础(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02练基础(2022·河北邢台·八年级期末)1.“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新中国千方百计地吸纳海外核能与火箭专家回国。在周恩来等人的号召与关怀下,邓稼先、钱学森等专家先后回国,成为核工业领域和航天科技领域挑大梁的人物。”由上可见,中国“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原因是()A.科技人员的努力 B.苏联的援助 C.国家领导人重视 D.综合国力的增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新中国千方百计地吸纳海外核能与火箭专家回国。在周恩来等人的号召与关怀下,邓稼先、钱学森等专家先后回国”和所学可知,国家领导人对“两弹一星”研制高度重视,包括人才、物质保障等都是在国家领导人关怀下进行的,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科技人员的努力,排除A项;苏联的援助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综合国力的增强,排除D项。故选C项。(2022·山东济南·八年级期末)2.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屠呦呦为青蒿素研究作出的贡献,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A.电影《屠呦呦》 B.屠呦呦科研的手稿C.《屠呦呦传》 D.某同学的听课笔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遭迹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屠呦呦科研的手稿是当事人直接记录或留下的珍贵资料,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B项正确;电影《屠呦呦》《屠呦呦传》属于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不具有一手史料价值,排除AC项;某同学的课堂笔记属于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获取的关于屠呦呦的相关知识,但不具有史料价值,排除D项。故选B项。(2022·四川广元·八年级期末)3.为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加强粮食安全风险防范,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广元市粮食应急预案(试行)》。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本保障、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下列为此做出贡献的人物是()A.邱少云 B.焦裕禄 C.袁隆平 D.邓稼先【答案】C【解析】【详解】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在实践中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C项正确;邱少云是抗美援朝的英雄,排除A项;焦裕禄是人民的好干部,排除B项;邓稼先是两弹功勋,排除D项。故选C项。(2022·山东青岛·八年级期末)4.2022年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圆满收官后,探月四期已全面启动,中国航天事业正全面开启星际探测的新征程。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C.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飞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答案】B【解析】【详解】1970年,我国用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开始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B项正确;原子弹、导弹与航天事业无关,排除AC项;“神舟五号”发射在2003年,排除D项。故选B项。(2022·山东烟台·七年级期末)5.毛泽东曾再三强调,中国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为“原子弹”献身的科学家是()A.王进喜 B.雷锋 C.邓稼先 D.孙家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邓稼先是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C项正确;铁人王进喜是中国石油工人,排除A项;雷锋被称为解放军好战士,排除B项;孙家栋从事航天工作60年来,主持研制了45颗卫星;担任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第一代和第二代工程总设计师,实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和应用,排除D项。故选C项。(2020·湖南邵阳·八年级期末)6.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曾经不断地播放《东方红》乐曲,它的名称是()A.“东方红1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六号” D.“长征一号”【答案】A【解析】【详解】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东方红一号。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A项正确;“神舟一号”、“神舟六号”是宇宙飞船,排除BC项;“长征一号”是运载火箭,排除D项。故选A项。(2020·湖南邵阳·八年级期末)7.她领导的科研团队在青蒿中成功提取到一种无色晶体,并将其命名为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她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A.钱学森 B.莫言 C.屠呦呦 D.杨振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C项正确;钱学森是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排除A项;莫言是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排除B项;杨振宁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排除D项。故选C项。(2022·河南濮阳·七年级期中)8.2022年2月27日,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2颗商业卫星,创造了中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最高纪录。回眸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A.“东方红一号” B.“风云一号” C.“墨子卫星” D.神舟一号【答案】A【解析】【详解】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我国因此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2022·山东烟台·七年级期末)9.“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 B.粙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C.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D.成功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这些都是在改革开放后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D项正确;原子弹是在1964年,氢弹是1967年,排除A项;粙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是1973年,排除B项;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排除C项。故选D项。(2022·辽宁沈阳·模拟预测)10.1985—2000年中国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电器统计(台/百户),对上述表格理解最准确的是()1985年1990年1995年1998年2000年录音机41.1669.7572.8357.6347.93电冰箱6.5842.3366.2276.0880.13洗衣机48.2978.4188.9790.5790.52彩电17.2159.0489.79105.43116.56A.改革开放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B.改革开放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C.改革开放丰富了市场的商品种类 D.改革开放改善了人民的居住条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实行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庭拥有的家电数量逐年增加,A项正确;家庭拥有的家电数量反映的是生活水平而不是外贸、商品种类、居住条件,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2022·海南·海口市第七中学八年级阶段练习)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材料一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出现的蘑菇云,这幅图片具体是在什么时候拍摄的?这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对我国有何重大意义?材料二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4)结合所学知识和你的亲身感受,说说我们党和政府为了“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做出了哪些努力。【答案】(1)时间:1964年10月16日。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2)由物资紧缺、凭票购买到物资丰富、鼓励消费;生活水平提高,追求质量或物质生活的科技含量增加。(3)我国科技水平不断进步,改变着人民的物质生活;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4)实施“安居工程”完善就业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等)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取消农业税;对农村中小学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等。(一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时间:据材料“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出现的蘑菇云”可知,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据所学可从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等角度回答。【小问2详解】据材料“1982年全国通用粮票”可知,此时中国是计划经济为主;据材料“长城信用卡”可知,信用卡的实施,反映了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即由物资紧缺、凭票购买到物资丰富、鼓励消费;生活水平提高,追求质量或物质生活的科技含量增加。【小问3详解】据材料“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科技水平不断进步,改变着人民的物质生活;据材料“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并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小问4详解】据所学可从实施“安居工程”完善就业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等)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取消农业税;对农村中小学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等方面回答。(一点即可)(2022·山西·模拟预测)1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涌现出许多模范人物,如始终站在中国核武器研究第一线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袁隆平:成功提取青蒿素,挽救数百万人生命的屠呦呦等。他们身上所反映出的时代精神是()A.崇尚民主、提倡科学 B.英雄主义、国际主义C.科技创新、强国兴邦 D.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涌现出许多模范人物,如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国家因为他们科技力量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生产领域领域的巨大成就,不是政治理念、英雄品质、时代精神,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2022·湖南湘西·模拟预测)13.成功地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作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A.刘筠 B.陈国达 C.袁隆平 D.杨昌济【答案】C【解析】【详解】1973年,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被称为“东方魔稻”,他被称作“杂交水稻之父”,C项正确;ABD项与“籼型杂交水稻”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2022·河南南阳·二模)14.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代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答案】D【解析】【详解】从图一购物票证到图二今日商品任意买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粮票、布票、油票等购物票是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和物资短缺的产物,而改革开放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资日益丰富,购物票退出历史舞台,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因此“新时代”是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D项正确,排除C项;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代还没有开始“商品任意买”,排除B项。故选D项。(2022·江西赣州·模拟预测)15.中国近代,棉布、火柴等日用生活必需品大都来自西方,所以人们称棉布为洋布、火柴为洋火;改革开放后,洋布、洋火这些名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消失了。这说明()A.中国人不再崇洋媚外 B.语言的变化反映了历史的巨大进步C.中国脱离了世界市场 D.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显著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国近代,棉布、火柴等日用生活必需品大都来自西方,所以人们称棉布为洋布,火柴为洋火;而改革开放以来,洋油、洋火、洋车这些名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消失,是因为中国民族工业有了长足发展,这些商品主要都是本国生产的,不再具有“洋”所代表的含义,这说明语言的变化反映了历史的变迁,B项正确;日用生活必需品能够自己生产,不再需要从国外进口,与崇洋媚外和脱离世界市场无关,排除AC项;题干“洋布、洋火这些名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消失了”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结果,说明不了国际地位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2022·山东滨州·模拟预测)16.如下表是某班制作的“云展板”的主要内容,其主题是()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飞行试验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成功2020年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升空A.核能利用 B.走向太空 C.大国外交 D.军队改革【答案】B【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成功。2020年,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升空。这些反映出我国走向太空,在空间技术方面科技研究水平的提升,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核能利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外交,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军队改革,排除D项。故选B项。(2022·河南·虞城县春来初级中学模拟预测)17.下图所示人物在2017年1月9日获“2016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首次授予女性科学家,2020年3月入选《时代周刊》100位最具影响力女性人物榜。下列属于她的贡献的是()A.成功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B.培育出我国籼型杂交水稻C.发现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D.完成神舟七号太空行走任务【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因为发现抗疟药物青蒿素,攻克了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难题,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获得了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2017年1月9日召开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出生于浙江宁波的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C项正确;1964年10月16日15时,罗布泊核武器试验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项;袁隆平培育出我国籼型杂交水稻,排除B项;我国首次完成太空行走任务的航天员是翟志刚,排除D项。故选C项。(2022·广东·模拟预测)18.“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料。由此可知,“两弹一星”的研制()A.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 B.承载了民族的精神价值和诉求C.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 D.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和科技实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的研制,承载了民族的精神价值和诉求,B项正确;中国经济崛起和“两弹一星”的科技成就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维护了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安全,夸大了“两弹一星”的影响,排除C项;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和科技实力不是题干表述的重点,排除D项。故选B项。(2022·河南·二模)19.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当时,一位富有远见的政治家说:“那不仅是火红的云团,更像是举起的拳头,是中国人用能力和志气攥成的铁拳。”这一说法主要是基于该成就()A.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B.居于世界领先地位C.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D.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的这一说法主要是基于该成就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D项正确;“一五计划”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排除A项;中国的核技术并没有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排除B项;1999年神舟一号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排除C项。故选D项。(2022·黑龙江大庆·模拟预测)20.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获得者的是()A.屠呦呦 B.钱学森 C.袁隆平 D.邓稼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是袁隆平,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C项正确;屠呦呦发现治疗疟疾的青蒿素,题干没有涉及,排除A项;钱学森是物理学家,题干没有涉及,排除B项;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题干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2020·云南昆明·模拟预测)21.2019年5月17日,我国在西昌成功发射了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中国航天人为推动航天强国建设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1970年,我国在航天邻域取得的成就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标志着我国的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C项正确;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狮子啊1964年,排除A项;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狮子啊1967年,排除B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在2003年,排除D项。故选C项。(2021·江西省全南县陂头中学模拟预测)22.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历史会永远铭记这样一群人,他们激励着中国人勇于担当、砥砺前行,使中华民族走向复兴。请你参与下面的探究活动。探究一【聚焦古今展现科技魅力】(1)图一人物是明代哪位杰出的医药学家?他编写的哪部药物学著作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图二人物是明代的科学家宋应星,他编写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什么?(3)图三人物是谁?他主要科技成就是什么?探究二【艰苦创业践行英雄壮举】中共八大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思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事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的典型代表有哪些?探究三【四个自信弘扬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