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汁和蔬菜汁类饮料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_第1页
果汁和蔬菜汁类饮料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_第2页
果汁和蔬菜汁类饮料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_第3页
果汁和蔬菜汁类饮料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_第4页
果汁和蔬菜汁类饮料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果汁和蔬菜汁类饮料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一、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以果汁(浆)、浓缩果汁(浆)、蔬菜汁(浆)、浓缩蔬菜汁(浆)等为原料,经加工或发酵制成的直接饮用的果汁和蔬菜汁类饮料,包括果汁饮料、蔬菜汁饮料、复合果蔬汁饮料、发酵型果蔬汁饮料等产品的生产许可审查。二、生产许可适用产品品种1.果汁饮料在果汁(浆)或浓缩果汁(浆)中加入水、食糖和(或)甜味剂、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清汁或浊汁制品。果汁含量不低于10%(质量分数)。2.蔬菜汁饮料在蔬菜汁(浆)或浓缩蔬菜汁(浆)中加入水、食糖和(或)甜味剂、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可直接饮用的制品。蔬菜汁含量不低于10%(质量分数)。3.复合果蔬汁饮料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果汁(浆)、蔬菜汁(浆)的混合汁类饮料。果汁(浆)、蔬菜汁(浆)总含量不低于10%(质量分数)。4.发酵型果蔬汁饮料以果汁(浆)、蔬菜汁(浆)为原料,经发酵制成的含有一定量发酵菌的可直接饮用的制品。果汁(浆)、蔬菜汁(浆)总含量不低于50%(质量分数)。三、生产许可基本要求1.生产场所生产企业应具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生产车间、仓库、检验室等生产场所。生产车间应清洁卫生,有良好的通风、采光和排水设施。不同类型产品的生产区域应有效分隔,避免交叉污染。例如,果汁饮料生产区域应与蔬菜汁饮料生产区域分开设置,防止原料、半成品和成品之间的混淆。仓库应保持干燥、通风良好,有足够的空间用于存放原料、包装材料和成品。原料仓库应分类存放,避免不同原料相互污染。2.生产设备应具备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生产设备,如榨汁设备、调配设备、杀菌设备、灌装设备等。设备应能正常运行,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生产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精度和性能。例如,榨汁设备应定期清理滤网,防止堵塞影响榨汁效果;杀菌设备应定期检查温度控制装置,保证杀菌效果的稳定性。用于生产的计量器具应定期校准,确保计量准确。3.人员要求企业应配备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生产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熟悉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从事食品生产的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带入生产车间。进入生产车间前应洗手、消毒,更换工作服和工作鞋。4.质量管理企业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质量管理制度、生产操作规程、检验制度等文件。质量管理制度应涵盖从原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到成品出厂检验的全过程。应设立独立的质量检验机构,配备相应的检验人员和检验设备。检验设备应能满足产品质量检验的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企业应加强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对原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四、工艺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1.工艺流程果汁饮料工艺流程:原料验收→清洗→榨汁(或取汁)→过滤→调配→均质(可选)→杀菌→灌装→封口→贴标→喷码→成品入库。蔬菜汁饮料工艺流程:原料验收→清洗→预处理(如去皮、去核等)→榨汁(或取汁)→过滤→调配→脱气(可选)→杀菌→灌装→封口→贴标→喷码→成品入库。复合果蔬汁饮料工艺流程:多种原料验收→分别清洗、榨汁(或取汁)、过滤→混合调配→均质(可选)→杀菌→灌装→封口→贴标→喷码→成品入库。发酵型果蔬汁饮料工艺流程:原料验收→清洗→榨汁(或取汁)→过滤→接种发酵菌→发酵→调配(可选)→杀菌→灌装→封口→贴标→喷码→成品入库。2.关键控制环节原料控制:原料应新鲜、无变质,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对原料供应商进行评估和选择,确保原料的质量稳定。在原料验收时,应检查原料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等。杀菌控制:杀菌是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杀菌方式和杀菌参数,确保杀灭微生物,同时尽量减少对产品品质的影响。例如,采用高温瞬时杀菌或超高温瞬时杀菌技术时,要严格控制杀菌温度和时间。灌装控制:灌装过程应保证产品的密封性和无菌状态。灌装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灌装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防止微生物污染。五、产品相关标准1.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GB7101)规定了饮料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果汁和蔬菜汁类饮料应符合该标准中相应的质量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等。果汁和蔬菜汁类饮料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该标准的规定。2.行业标准《果蔬汁类及其饮料》(QB/T4221)规定了果蔬汁类及其饮料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该标准是果汁和蔬菜汁类饮料生产和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六、原材料及食品添加剂的要求1.原材料要求果汁(浆)、浓缩果汁(浆)、蔬菜汁(浆)、浓缩蔬菜汁(浆)等原料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原料应来源于正规渠道,具有合格证明文件。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规定,作为生产用水应进行净化处理,确保水质安全。食糖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糖》(GB13104)的规定,甜味剂等其他辅料应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2.食品添加剂要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的规定。企业应按照标准要求选择合适的食品添加剂,并严格控制使用量。食品添加剂应从具有合法资质的供应商采购,索取并留存供应商的资质证明文件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七、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1.车间卫生生产车间地面应保持清洁、无积水,墙壁和天花板应光滑、无裂缝,易于清洁和消毒。生产车间应定期进行清扫和消毒,消毒方式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的要求。例如,可采用紫外线消毒、化学消毒剂消毒等方式。车间内的通风设备应正常运行,保持空气流通,防止异味和微生物滋生。2.设备卫生生产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设备表面无污垢、无微生物残留。清洗和消毒的方法应根据设备的材质和特性选择合适的清洁剂和消毒剂。与食品接触的设备部件应采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材料制成,不得对产品质量和安全造成影响。3.人员卫生生产操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消毒、勤换工作服。工作前应对手部进行消毒,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和工作鞋。不得在生产车间内吸烟、饮食、吐痰或从事其他与生产无关的活动。八、成品检验要求1.检验项目感官指标:包括色泽、滋味、气味、澄清度、均匀性等。理化指标:如可溶性固形物、酸度、重金属含量等。微生物指标:如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2.检验方法感官指标采用目视、鼻嗅、口尝等方法进行检验。理化指标按照相关国家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测定。微生物指标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4789)系列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3.检验频次企业应制定成品检验计划,按照规定的频次对成品进行检验。一般每批产品都应进行全项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定期对检验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九、不合格品管理1.不合格品的识别和隔离企业应建立不合格品识别和隔离制度,在生产过程和成品检验中及时发现不合格品。不合格品应单独存放,并做好标识,防止与合格品混淆。2.不合格品的处理对于不合格品,应根据不合格的性质和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一般可分为返工、返修、降级、报废等处理方式。返工和返修后的产品应重新进行检验,确保符合质量标准要求。降级产品应明确标识,按照较低等级产品进行销售和使用。报废的不合格品应按照规定进行妥善处理,防止流入市场。十、食品标识要求1.基本要求果汁和蔬菜汁类饮料的标识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的规定。标签应标明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生产者或者经销商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等内容。2.特殊要求果汁含量、蔬菜汁含量等应明确标注在标签上,且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例如,果汁饮料应标注果汁含量不低于10%(质量分数)。发酵型果蔬汁饮料应标注发酵菌的名称和含量等信息。十一、审查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