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第一初级中学、第六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河南省周口市第一初级中学、第六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河南省周口市第一初级中学、第六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河南省周口市第一初级中学、第六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河南省周口市第一初级中学、第六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语文学科素养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基础知识(30分)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试题。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灿烂: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孙权,劝学吕蒙,造就“非复吴下阿蒙”的美谈;鞠躬尽cuì的科学家邓稼先,至死不懈,他的卓跃成就使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结出shuò果,赢来中国的和平发展;充满爱国热情的革命家闻一多,气冲斗牛地说,昂首挺胸地做,成为“口的巨人,行的高标”。这些大人物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鞠躬尽cuì()

至死不懈()shuò()果

气冲斗()牛(2)语段中画线句子有错别字的词是“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____”。(3)语段中主要运用了_____和____的修辞手法。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B.杭州市“寻找贴心物业人”大型专题活动目前圆满结束,20名物业人及团队锋芒毕露,获得最具人气奖。C.《精卫填海》的主人公精卫因锲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宏伟的志向而受到人们的尊敬。D.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邓稼先》作者杨振宁是理论物理学家,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B.《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是臧克家,著名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C.《黄河颂》是1939年春,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的组诗《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章,经由作曲家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D.《孙权劝学》节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编的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4.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不同的人生态度,是自我品质的一种反映。拥有乐观人生态度的,____________;拥有豁达人生态度的,____________;拥有平实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谦逊的人,拥有严谨人生态度的,____________。处处为他人着想的,____________;时时兼济苍生的,一定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①一定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②一定是一个坚强的人③一定是一个大度的人④一定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A.②③①④ B.③④②① C.④①③② D.①③②④5古诗词默写(1)《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写李白思乡思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竹里馆》)(3)韩愈《晚春》中看似讽喻,实却表达对春天的赞许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岑参《逢入京使》中夸张地写自己东望故园、泪雨滂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____________!(《黄河颂》)第二部分·阅读理解(30分)(一)课内现代文(15分)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老山界(节选)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③“不要掉队呀!”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⑤“我们顶着天啦!”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⑧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个多小时,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明天一早登山。⑨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⑩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⑪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鸣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⑫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⑬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再向前进。6.第①段中的奇观指的是什么?7.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第⑪段划线句“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在文中的作用。8.有人说第⑫段“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这句话中的“抢”表明红军吃饭时相互争夺的样子,你是否赞成?请说说理由。9.对战士们翻山时喊声、笑声的理解,下边的说法哪一项最符合文意()A.表现了红军战士看到星光与火把相接的奇观后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有了前进的动力。B.表明红军战士虽然浑身紧张,但因后有敌人追兵,没有退路,故呼喊着壮胆爬山。C.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D.表现了红军战士困境中爱开玩笑的心态。(二)课外现代文(23分)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江姐,我一生的榜样张桂梅①江姐的艺术形象,大家都很熟悉,蓝布旗袍、红色毛衣、洁白围巾。她是我一生的榜样。小说《红岩》和歌剧《江姐》是我心中的经典,我最爱唱的是《红梅赞》。②读小学时,我是班长,学会的第一首歌是《东方红》。我成了少先队员,戴上了红领巾。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我们一路哼唱的歌是:“翻过小山岗,走过青草坪,烈士的墓前来了红领巾……”③读中学时,学校排练歌剧《江姐》,选了我做主演,我别提多高兴了。我们的首场演出在一家俱乐部,观众是附近的学生、老师、农民和工人。观众席上,父亲得意地向身边人介绍我这个“江姐”:“这是我的姑娘!这是我的姑娘!”演出结束后,观众掌声很热烈。他们不敢相信,一群中学生会把这个歌剧演得这么好。④江姐的形象,又美又忠诚纯粹,我很佩服。她的唱段和台词,我倒背如流。一开始孙明霞送江姐上船时,江姐唱的是:“看长江,看长江,战歌掀起千层浪;望山城,望山城,红灯闪闪雾茫茫,一颗心似江水奔腾激荡,乘江风破浓雾飞向远方。”孙明霞唱:“祝你像江上白帆乘风破浪,祝你像山间青松傲雪凌霜!”⑤学江姐,她的坚强无畏,她的忠诚信仰,成了我一生的楷模。⑥18岁那年,我从城市来云南支边,在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林业系统工作,一头扎进了大山里。我到工段熟悉工作,记得那里满山都是松树,郁郁葱葱,高耸入云。我参加了养路段的大会战,任务是保证运木材的便道畅通。一天山坡塌方,把我整个人埋了起来,幸亏工人们手脚麻利,从土里救出我一条命……⑦后来,我阴差阳错地成了林业局子弟学校的老师。我当时没读过师范,也没进过大学,中学出来教中学,心里真有点发怵。初为人师的种种不适应,并没有压倒我。我和孩子们打成一片,给他们洗衣服,缝扣子,被评为先进工作者。青少年时期的经历一直激励着我,革命精神始终滋养着我。与“江姐”们比,我差得远呢!我心里一直想着歌剧《江姐》中的经典形象和情节,那时我最经常唱的,就是《红梅赞》。⑧再后来,我调到丽江华坪工作,健康出了问题,又遭遇家庭变故。在同事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走出了人生低谷。工作中,我体会到教育对山区女性的重要性,在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创办了免费的女子高中,为此吃了些苦。沈姐的语文课堂。在持续家访中,我更加坚定了办好女子高中的信念。仔细想想,为什么做这些?这其中有我对这片土地的感恩和感情,更多的,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和责任。⑨每周一,我们女子高中全体师生在大操场上宣誓,面对着“共产党人顶天立地代代相传”的红色大字。每周六上午,我们全体上思想政治课,讲革命前辈红色故事。课间操,学生们一起跳“南泥湾”。我年纪越来越大了,但我希望孩子们记住江姐,也记住在女子高中的那“一抹红”,这将是她们终生受用的财富。⑩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有学生和我说:“我上大学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入党,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我们在学生心中深埋一颗颗红色种子,帮他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有删改)10.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11.江姐具有无畏坚强精神、忠诚信仰的品德。请简要概括这种精神和品德影响“我”的几件事。①18岁,来云南支边,冒着死亡危险参加养路段大会战;②______;③_______。12.自选角度赏析以下句子。父亲得意地向身边人介绍我这个“江姐”:“这是我的姑娘!这是我的姑娘!”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在平实语言中蕴含丰富情感,读者能从中感受到作者无私奉献的情怀。B.读中学时演江姐,唱段和台词倒背如流,突出“我”对江姐崇高气节的崇拜。C.文中写中甸“满山都是松树,郁郁葱葱,高耸入云”,旨在表现山区风景宜人。D.本文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我”践行江姐精神,暗线是江姐精神的传承。14.“江姐”是张桂梅心目中“最闪亮的星”,请问你心中“最闪亮的星”是谁呢?请点出并说明理由。可参考最近所学杰出人物,如:邓稼先、闻一多、列夫·托尔斯泰、孙权、吕蒙。(80字左右)(三)(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卿今当涂掌事()(2)但当涉猎()(3)即更刮目相待()(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17.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进步巨大,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B.吕蒙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C.文章善于刻画人物,主要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地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D.吕蒙读书的功效主要通过鲁肃从侧面展现,他的惊叹衬托出吕蒙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第三部分·整本书阅读(6分)19.整本书阅读。这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①一年,两年,至少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②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1)这段文字摘自___________(填作家名)创作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2)“那辆车”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失去的?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语文学科素养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基础知识(30分)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试题。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灿烂: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孙权,劝学吕蒙,造就“非复吴下阿蒙”的美谈;鞠躬尽cuì的科学家邓稼先,至死不懈,他的卓跃成就使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结出shuò果,赢来中国的和平发展;充满爱国热情的革命家闻一多,气冲斗牛地说,昂首挺胸地做,成为“口的巨人,行的高标”。这些大人物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鞠躬尽cuì()

至死不懈()shuò()果

气冲斗()牛(2)语段中画线句子有错别字的词是“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____”。(3)语段中主要运用了_____和____的修辞手法。【答案】(1)①.瘁②.xiè③.硕④.dǒu(2)①卓跃②.卓越(3)①.排比②.引用【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鞠躬尽瘁,jūgōngjìncuì,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奉献自己。至死不懈,zhìsǐbùxiè,到死都不松懈,形容坚持到底。硕果,shuòguǒ,指巨大的成果。气冲斗牛,qìchōngdǒuniú,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字形。卓跃——卓越,意为:高超出众。【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语段中主要运用了排比和引用的修辞手法。排比:文段中“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孙权……鞠躬尽瘁的科学家邓稼先……刚正不阿的革命家闻一多……”这部分内容,句式整齐,结构相似,将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并列列举,通过相同的句式强调了这些人物在各自领域的卓越成就和非凡气质,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和表现力。引用:“非复吴下阿蒙”是引用了《孙权劝学》中的内容,“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对闻一多先生品质的高度概括和引用,通过引用这些经典语句,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文化底蕴,同时也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特点。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B.杭州市“寻找贴心物业人”大型专题活动目前圆满结束,20名物业人及团队锋芒毕露,获得最具人气奖。C.《精卫填海》的主人公精卫因锲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宏伟的志向而受到人们的尊敬。D.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鲜为人知:意思是很少有人知道,用来形容邓稼先的默默无闻是恰当的;B.锋芒毕露:意思是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骄傲自负、好表现自己,含贬义。而句中“贴心物业人”是褒义语境,用“锋芒毕露”不恰当;C.锲而不舍:比喻坚持不懈,用来形容精卫填海持之以恒的精神是恰当的;D.兀兀穷年:指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形容勤奋不懈,与语境相符;故选B。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邓稼先》的作者杨振宁是理论物理学家,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B.《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是臧克家,著名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C.《黄河颂》是1939年春,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的组诗《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章,经由作曲家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D.《孙权劝学》节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编的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D.《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故选D。4.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不同的人生态度,是自我品质的一种反映。拥有乐观人生态度的,____________;拥有豁达人生态度的,____________;拥有平实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谦逊的人,拥有严谨人生态度的,____________。处处为他人着想的,____________;时时兼济苍生的,一定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①一定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②一定是一个坚强的人③一定是一个大度的人④一定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A.②③①④ B.③④②① C.④①③② D.①③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②与前文“乐观人生态度”相照应,“乐观”会使人坚强,故②应填入第一个横线处。③与前文“豁达人生态度”相照应,“豁达”所以“大度”,故③应填入第二个横线处。①与前文“严谨人生态度”相照应,“一丝不苟”与“严谨”表意相近,故①应填入第三个横线处。④与前文“处处为他人着想”相照应,“富有爱心”才会“为他人着想”,故④应填入第四个横线处。本题应依次填入②③①④。故选A。5.古诗词默写(1)《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写李白思乡思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竹里馆》)(3)韩愈《晚春》中看似讽喻,实却表达对春天的赞许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岑参《逢入京使》中夸张地写自己东望故园、泪雨滂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____________!(《黄河颂》)【答案】①.此夜曲中闻折柳②.何人不起故园情③.弹琴复长啸④.深林人不知⑤.杨花榆荚无才思⑥.惟解漫天作雪飞⑦.故园东望路漫漫⑧.双袖龙钟泪不干⑨.伟大而又坚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闻、折、故园、琴、啸、榆荚、惟、漫、作、漫漫、袖”等字词容易写错。第二部分·阅读理解(30分)(一)课内现代文(15分)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老山界(节选)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③“不要掉队呀!”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⑤“我们顶着天啦!”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⑧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个多小时,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明天一早登山。⑨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⑩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⑪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鸣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⑫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⑬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再向前进。6.第①段中的奇观指的是什么?7.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第⑪段划线句“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在文中的作用。8.有人说第⑫段“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这句话中的“抢”表明红军吃饭时相互争夺的样子,你是否赞成?请说说理由。9.对战士们翻山时的喊声、笑声的理解,下边的说法哪一项最符合文意()A.表现了红军战士看到星光与火把相接的奇观后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有了前进的动力。B.表明红军战士虽然浑身紧张,但因后有敌人追兵,没有退路,故呼喊着壮胆爬山。C.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D.表现了红军战士困境中爱开玩笑的心态。【答案】6.“奇观”一方面指火把从山脚一直连到天上,与星光相接的眼前景的壮观浪漫,另一方面还指红军队伍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奋勇前进的壮举,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7.运用环境/景物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山势的高大险峻,渲染了登山环境的恶劣,反衬出红军的顽强不屈的革命气概和昂扬的乐观精神。8.不赞成。“抢”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形象的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早日翻过老山界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突出红军战士勇于争先,不怕困难的顽强精神。9.C【解析】【导语】这段《老山界(节选)》生动展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翻山的艰难历程。先描绘火把与星光相连的“奇观”,展现行军画面之壮观。接着叙述爬山过程,面对陡峭山路、恶劣环境,战士们相互鼓励,虽有紧张却不失乐观。夜宿时寒气袭人,仍坚持休息。最后写黎明匆忙吃饭后继续前进,充分体现红军顽强不屈、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能力。“奇观”本来是指自然界奇特罕见的景观或景象。这里的“奇观”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进行理解,“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用自己的话概括就是:指登山用的火把形成“之”字形,一直与天边的星光相连的景象(行军途中红军战士持火把翻越大山的壮观景象)。【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及作用的理解。此句“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描写了“山峰”“大山”可知是景物描写,巨人矗立的山峰,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既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和连绵,又暗示了红军的艰难处境。“矗立”,形象的说明困难像拦路虎阻挡在面前,但是直立、高耸的老山界阻挡不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也改变不了他们的长征必胜的信念。表现了红军身处险境时,不怕困难,镇定乐观的精神。【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再结合句子理解其作用。仔细阅读这句话,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抢”是一个中性词,在这里是“抢先”“争先”,不是“抢夺”“争夺”之意,用在红军身上,是为了说明吃饭的迅速,因为“山路很难走”“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而不可能有充裕的时间吃饭。“抢”字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吃饭时的果断干练与动作的敏捷迅速。突出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顽强精神。所以是不赞成的。【9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语句。从文中战士们的语言,如“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以及大家听后的笑声,可以看出战士们在面对陡峭的山路时,没有丝毫的畏惧和退缩,而是以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他们用喊声和笑声来互相鼓励、打气,展现出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故选C。(二)课外现代文(23分)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江姐,我一生的榜样张桂梅①江姐的艺术形象,大家都很熟悉,蓝布旗袍、红色毛衣、洁白围巾。她是我一生的榜样。小说《红岩》和歌剧《江姐》是我心中的经典,我最爱唱的是《红梅赞》。②读小学时,我是班长,学会的第一首歌是《东方红》。我成了少先队员,戴上了红领巾。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我们一路哼唱的歌是:“翻过小山岗,走过青草坪,烈士的墓前来了红领巾……”③读中学时,学校排练歌剧《江姐》,选了我做主演,我别提多高兴了。我们的首场演出在一家俱乐部,观众是附近的学生、老师、农民和工人。观众席上,父亲得意地向身边人介绍我这个“江姐”:“这是我的姑娘!这是我的姑娘!”演出结束后,观众掌声很热烈。他们不敢相信,一群中学生会把这个歌剧演得这么好。④江姐的形象,又美又忠诚纯粹,我很佩服。她的唱段和台词,我倒背如流。一开始孙明霞送江姐上船时,江姐唱的是:“看长江,看长江,战歌掀起千层浪;望山城,望山城,红灯闪闪雾茫茫,一颗心似江水奔腾激荡,乘江风破浓雾飞向远方。”孙明霞唱:“祝你像江上白帆乘风破浪,祝你像山间青松傲雪凌霜!”⑤学江姐,她的坚强无畏,她的忠诚信仰,成了我一生的楷模。⑥18岁那年,我从城市来云南支边,在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林业系统工作,一头扎进了大山里。我到工段熟悉工作,记得那里满山都是松树,郁郁葱葱,高耸入云。我参加了养路段的大会战,任务是保证运木材的便道畅通。一天山坡塌方,把我整个人埋了起来,幸亏工人们手脚麻利,从土里救出我一条命……⑦后来,我阴差阳错地成了林业局子弟学校的老师。我当时没读过师范,也没进过大学,中学出来教中学,心里真有点发怵。初为人师的种种不适应,并没有压倒我。我和孩子们打成一片,给他们洗衣服,缝扣子,被评为先进工作者。青少年时期的经历一直激励着我,革命精神始终滋养着我。与“江姐”们比,我差得远呢!我心里一直想着歌剧《江姐》中的经典形象和情节,那时我最经常唱的,就是《红梅赞》。⑧再后来,我调到丽江华坪工作,健康出了问题,又遭遇家庭变故。在同事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走出了人生低谷。工作中,我体会到教育对山区女性的重要性,在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创办了免费的女子高中,为此吃了些苦。沈姐的语文课堂。在持续家访中,我更加坚定了办好女子高中的信念。仔细想想,为什么做这些?这其中有我对这片土地的感恩和感情,更多的,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和责任。⑨每周一,我们女子高中全体师生在大操场上宣誓,面对着“共产党人顶天立地代代相传”的红色大字。每周六上午,我们全体上思想政治课,讲革命前辈红色故事。课间操,学生们一起跳“南泥湾”。我年纪越来越大了,但我希望孩子们记住江姐,也记住在女子高中的那“一抹红”,这将是她们终生受用的财富。⑩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有学生和我说:“我上大学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入党,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我们在学生心中深埋一颗颗红色种子,帮他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有删改)10.第一段在文中作用是什么?11.江姐具有无畏坚强的精神、忠诚信仰的品德。请简要概括这种精神和品德影响“我”的几件事。①18岁,来云南支边,冒着死亡危险参加养路段大会战;②______;③_______。12.自选角度赏析以下句子。父亲得意地向身边人介绍我这个“江姐”:“这是我的姑娘!这是我的姑娘!”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在平实的语言中蕴含丰富情感,读者能从中感受到作者无私奉献的情怀。B.读中学时演江姐,唱段和台词倒背如流,突出“我”对江姐崇高气节的崇拜。C.文中写中甸“满山都是松树,郁郁葱葱,高耸入云”,旨在表现山区风景宜人。D.本文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我”践行江姐精神,暗线是江姐精神的传承。14.“江姐”是张桂梅心目中“最闪亮的星”,请问你心中“最闪亮的星”是谁呢?请点出并说明理由。可参考最近所学杰出人物,如:邓稼先、闻一多、列夫·托尔斯泰、孙权、吕蒙。(80字左右)【答案】10.第一段写了江姐的艺术形象以及“我”喜爱的经典、歌曲,突出江姐在我心中的崇高地位,她是“我”的榜样,也直接点明了标题,引出下面江姐影响“我”人生的故事。11.①.后来,到林业局子弟学校,顶住压力当山区学校教师;②.再后来,调到丽江华坪,克服困难创办免费女子高中。12.句中连用两个感叹号(或: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或采用语言描写),语气强烈,更能体现父亲为女儿出演江姐的激动和自豪。13.C14.示例:闻一多理由是:作为学者的他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做了再说或做了不说,取得一个个研究成果;作为革命家的他说了就做,“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走在游行示威的前头,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解析】【导语】这篇文章通过张桂梅的自述,展现了江姐作为榜样对她一生的深刻影响。文章以江姐的艺术形象为引子,叙述了作者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和人生选择,体现了江姐精神的传承。张桂梅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教育事业,体现了无畏坚强和忠诚信仰的品德。文章结尾引用学生的话,强调了红色精神的延续,激励年轻一代传承革命先烈的足迹,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10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句段作用。首段中的“蓝布旗袍、红色毛衣、洁白围巾”写了江姐的艺术形象。“小说《红岩》和歌剧《江姐》是我心中的经典,我最爱唱的是《红梅赞》”写了“我”喜爱的经典和歌曲。“她是我一生的榜样”突出了江姐在“我”心中的崇高地位,这句话也直接点明了题目“江姐,我一生的榜样”。江姐是我一生的榜样,所以“我”才会处处学习她,受到她的影响。结合第②段“读中学时,学校排练歌剧《江姐》,选了我做主演,我别提多高兴了”等内容可知,下文写到了“我”受江姐影响的故事,故所以首段还引出下面“我”在江姐的影响下成长的故事。【11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事件。第一空:根据第⑦段中的“后来,我阴差阳错地成了林业局子弟学校的老师。我当时没读过师范,也没进过大学,中学出来教中学,心里真有点发怵。初为人师的种种不适应,并没有压倒我。我和孩子们打成一片,给他们洗衣服,缝扣子,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可得:后来,到林业局子弟学校,顶住压力当山区学校教师;第二空:根据第⑧段中的“再后来,我调到丽江华坪工作……工作中,我体会到教育对山区女性的重要性,在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创办了免费的女子高中,为此吃了些苦”可得:再后来,调到丽江华坪,克服困难创办免费女子高中。【12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赏析。从标点运用上来看,句中连用两个感叹号,表达了更加强烈的语气。从修辞的角度来看,“这是我的姑娘”两次出现,这是反复的修辞。结合语境“观众席上,父亲得意地向身边人介绍我这个‘江姐’:‘这是我的姑娘!这是我的姑娘’”可知,父亲看到“我”扮演江姐时,得意地向周围人介绍,不断地强调这是自己的姑娘,表现了他看到女儿出演江姐时的自豪与骄傲。【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C.第⑥段提到“我到工段熟悉工作,记得那里满山都是松树,郁郁葱葱,高耸入云。”这句话确实描绘了中甸山区的自然风光,但其深层含义并不仅仅局限于表现风景的宜人。张桂梅在文中提到中甸的自然环境,实际上是通过描写她工作和生活的背景来衬托她所面临的挑战和她自身的坚韧精神。满山的松树、郁郁葱葱的景象,象征着生命力和希望,同时也暗示了她在大山深处工作的艰苦条件。这样的描写有助于读者理解她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坚持工作,体现了她的坚强和对工作的热爱。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与表达。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旨在引导学生结合文本中张桂梅对江姐的敬仰,联系所学杰出人物,阐述自己心中“最闪亮的星”及理由。破题点在于深入理解这些人物的突出事迹与精神品质,并清晰表达其对自己的影响。若选择邓稼先:邓稼先可被视为我心中“最闪亮的星”。他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毅然投身我国核武器研发事业。当时国内科研条件落后,外部又面临技术封锁,但他隐姓埋名数十载,默默奉献,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这种为了国家强大,无私无畏、勇于担当的精神深深打动我。就像文中江姐为了革命事业坚贞不屈,邓稼先为国家国防事业的付出同样伟大,他们都在各自领域为理想信念奋不顾身,值得我一生敬仰学习。若选择闻一多:闻一多是我心中那颗“最闪亮的星”。他既是学识渊博的学者,在古代典籍研究等方面成果斐然;又是勇敢无畏的民主战士。在局势动荡、白色恐怖笼罩之时,他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用生命谱写了正义的赞歌。他身上展现出的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为民主自由不惜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让我明白在面对正义与邪恶时,应坚守立场,绝不退缩,恰似张桂梅心中江姐所代表的坚定信仰。若选择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当之无愧是我心中“最闪亮的星”。他拥有深邃的思想,以如椽巨笔创作了众多文学巨著,像《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深刻剖析社会现实,展现人性的复杂。他虽出身贵族,却心系底层人民,晚年甚至想要放弃自己的贵族特权。他对文学的卓越贡献以及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不懈探索与追求,让我深深着迷。如同张桂梅对江姐忠诚纯粹的钦佩,我敬仰托尔斯泰对理想的坚守与对社会责任感的践行。若选择孙权:孙权是我心中“最闪亮星”。在三国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他年少继承父兄大业,成为江东之主。面对内忧外患,他善于用人,广纳贤才,周瑜、鲁肃、吕蒙等众多豪杰皆为其所用。在赤壁之战中,他果断决策,联合刘备,以少胜多击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他展现出的非凡领导才能、果敢的决策力以及在复杂局势中周旋的智慧,令我十分钦佩。就如江姐在革命斗争中的坚定与智慧,孙权在政治军事舞台上的表现同样卓越,为我树立了面对挑战时应有的榜样。若选择吕蒙:吕蒙是我心中“最闪亮的星”。他起初是一介武夫,却能听从孙权劝告,勤奋学习,发生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惊人转变。这种从不爱学习到努力奋进,实现自我蜕变的精神难能可贵。他在战场上智勇双全,白衣渡江智取荆州,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的经历激励我无论处于何种起点,都能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巨大进步,如同张桂梅从不同工作岗位逐步成长,吕蒙的成长历程也给我以鼓舞,让我坚信努力可以改变一切。(三)(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卿今当涂掌事()(2)但当涉猎()(3)即更刮目相待()(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17.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进步巨大,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B.吕蒙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C.文章善于刻画人物,主要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地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D.吕蒙读书的功效主要通过鲁肃从侧面展现,他的惊叹衬托出吕蒙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答案】15.①.掌权②.粗略的阅读③.重新④.了解事情16.(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2)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17.“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这一情节,从侧面烘托出吕蒙通过学习,才略得到极大提升,让鲁肃十分佩服,愿意与之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