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3章 阶段巩固课1 卤代烃 醇 酚_第1页
2025年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3章 阶段巩固课1 卤代烃 醇 酚_第2页
2025年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3章 阶段巩固课1 卤代烃 醇 酚_第3页
2025年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3章 阶段巩固课1 卤代烃 醇 酚_第4页
2025年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3章 阶段巩固课1 卤代烃 醇 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巩固课1卤代烃醇酚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掌握卤代烃、醇、酚的化学性质,会熟练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2.能由官能团

判断有机物的性质,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思维。3.掌握有关有机物性质的实验。

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条件。

(1)

(2)

(3)的水解反应:+

(4)

(5)

(6)

(7)

(8)

已知卤代烃和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可以得到烯烃,如CH3CH2Cl+NaOHCH2CH2↑+NaCl+H2O。

现由制得,其合成流程如图所示:

(1)从左向右依次填写每步反应的反应类型:(填字母)。

a.取代反应b.加成反应c.消去反应

(2)写出A→B所需的试剂和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这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c、b、c、b(2)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3)+2NaOH+2NaCl+2H2O

+2Cl2

解析本题采用逆推法,题中合成的最终产物是由与Cl2发生加成反应得到的,而

是卤代烃经消去反应得到的,可由与Cl2发生加成反应得到,

是经消去反应得到的,而与H2加成可得,则A为,B为

,C为。

二、卤代烃、醇、酚相关实验

1.卤代烃的制备及性质探究

例1实验室制备并探究卤代烃的性质。

Ⅰ.制备卤代烃

实验室制备溴乙烷和1⁃溴丁烷的反应如下:

NaBr+H2SO4HBr+NaHSO4①;

R—OH+HBrR—Br+H2O②。

-

可能存在的副反应:在浓硫酸的存在下醇脱水生成烯烃和醚,Br被浓硫酸氧化为Br2等。有关数据如

下表:

乙醇溴乙烷正丁醇1⁃溴丁烷

密度/(g·cm-3)0.78931.46040.80981.2758

沸点/℃7838.4118101.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得到的溴乙烷粗品中含有少量乙醇,可将粗品用蒸馏水洗涤,分液后向有机相加入无水CaCl2,

经(填字母)后再蒸馏实现精制。

a.分液b.过滤c.萃取

(2)将1⁃溴丁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在(填“上层”“下层”

或“不分层”)。

(3)实验过程中,浓硫酸必须经适当稀释后方可使用,主要目的是(填字母)。

a.减少副产物烯烃和醚的生成

b.减少Br2的生成

c.减少HBr的挥发

d.水是反应的催化剂

Ⅱ.卤代烃的性质探究

(4)实验1:取一支试管,滴入15滴溴乙烷,加入1mL5%的NaOH溶液,振荡后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

中水浴加热,请设计实验证明发生了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2:如图向圆底烧瓶中加入2.0gNaOH和15mL无水乙醇,搅拌,再加入5mL溴乙烷和几片

碎瓷片,微热(液体沸腾后,移开酒精灯),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试管A和B,B中始终没有变化。烧瓶

中换成1⁃溴丁烷后,其他试剂与操作同上,B中溶液褪色。请结合表格中数据分析溴乙烷实验失败的

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2)下层(3)abc(4)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若生成浅

黄色沉淀,则溴乙烷发生了反应(5)溴乙烷沸点低,加热时没有充分反应就挥发出去

解析(1)CaCl2会吸收分液后残留的水分,在蒸馏前,需要过滤除去;否则加热后,被CaCl2吸收的水分

会变成水蒸气,再次混入溴乙烷中。(2)根据信息,1⁃溴丁烷的密度大于水,且卤代烃不溶于水,因此会分

层,分层后1⁃溴丁烷在下层。(3)根据信息,在浓硫酸的存在下醇脱水生成烯烃和醚,Br-被浓硫酸氧化为

Br2,因此浓硫酸经适当稀释后,可以减少副产物烯烃、醚和Br2的产生。(4)卤代烃在强碱性溶液中发生水

解,溴乙烷与NaOH反应生成乙醇和NaBr,可以通过检验Br-来证明溴乙烷在碱性环境下发生了反应。(5)

根据信息,溴乙烷的沸点为38.4℃,而反应过程中加热到液体沸腾,由于溴乙烷沸点低,导致加热时没有

充分反应就挥发出去,使得实验失败。

2.醇的消去实验

例2实验室常用浓硫酸和乙醇混合加热制取乙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浓硫酸只作催化剂

②在反应容器中放入几片碎瓷片,是为了防止混合液暴沸

③反应温度缓慢上升至170℃

④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乙烯

-1

⑤圆底烧瓶中装的是4mL乙醇和12mL3mol·LH2SO4混合液

⑥温度计应插入反应溶液液面下,以便控制温度

⑦反应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中取出导管

⑧该反应类型属于取代反应

⑨若a口出来的气体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有乙烯生成

A.1B.2

C.3D.4

答案B

解析①浓硫酸作催化剂、脱水剂,错误;②在反应容器中放入几片碎瓷片,是为了防止混合液暴沸,正

确;③反应温度应快速上升至170℃,因为温度低易发生副反应生成乙醚,错误;④乙烯难溶于水,可用

排水法收集乙烯,乙烯密度与空气相差不大,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乙烯,错误;⑤圆底烧瓶中装的应

是4mL乙醇和12mL浓H2SO4混合液,错误;⑥需要控制溶液的温度为170℃,所以温度计应插入反应

溶液液面下,正确;⑦反应完毕后先从水中取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错误;⑧该反应类型属于消去反应,

错误;⑨a口出来的气体可能有乙烯、二氧化硫、乙醇蒸气,三者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所以酸性

KMnO4溶液褪色不能说明有乙烯生成,错误。

例3(2024·济南高二检测)环己烯常用于有机合成、油类萃取及用作溶剂。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

方法,某实验小组以环己醇合成环己烯:+H2O,其装置如图1所示。

下表为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

相对分子质量密度/(g·cm-3)沸点/℃溶解性

环己醇1000.9618161微溶于水

环己烯820.810283难溶于水

实验方案如下:

①在a中加入21.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

②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③反应后得到的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先用水洗,再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

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的环己烯12.3g。

回答下列问题:

(1)环己醇沸点大于环己烯的主要原因是,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

(2)装置a的名称是,装置b进水口是(填“①”或“②”)。

(3)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

______________(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4)分离提纯过程中每次洗涤后的操作是(填操作名称),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

(5)在制备环己烯粗产物的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填字母)。

A.蒸馏烧瓶B.球形冷凝管

C.锥形瓶D.温度计

(6)粗产品蒸馏提纯时,图2中可能会导致收集到的产品中混有高沸点杂质的装置是。

(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约为(填字母)。

A.41.3%B.50%

C.60%D.71.4%

答案(1)环己醇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环己烯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防止暴沸(2)蒸馏烧瓶②(3)检

漏上口倒出(4)分液干燥产物(5)B(6)C(7)D

解析(3)分液漏斗在使用前必须清洗干净并且检漏;实验分离过程中,环己烯的密度比水小,在分液漏斗

的上层,故产物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4)分离提纯过程中每次洗涤后都需要进行分液;无水氯化钙可以

吸收产物中的水分,起到干燥产物的作用。(5)蒸馏过程中需要用到蒸馏烧瓶、温度计、锥形瓶、牛角管、

酒精灯等仪器,不需要用到球形冷凝管,故选B。(6)粗产品蒸馏提纯时,温度计测量的是蒸气的温度,所

以水银球应该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若温度计水银球放在支管口以下位置,会导致收集的产品中混有

低沸点杂质;若温度计水银球放在支管口以上位置,会导致收集的产品中混有高沸点杂质。(7)21.0g环己

醇物质的量为0.21mol,12.3g环己烯物质的量为0.15mol,根据环己醇生成环己烯的方程式可知,0.21

mol环己醇理论上可制得环己烯0.21mol,则环己烯的产率为×100%≈71.4%。

0.15mol

3.醇的氧化实验0.21mol

例4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装置用正丁醇合成正丁醛。

发生的反应如下:

CH3(CH2)2CH2OHCH3(CH2)2CHO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沸点/℃密度/(g·cm-3)水中溶解性相对分子质量

正丁醇1180.8109微溶74

正丁醛75.70.8017微溶72

实验步骤如下:

将6.0gNa2Cr2O7放入100mL烧杯中,加30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

转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气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滴

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E中收集90℃以下的馏分。

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馏分,产量2.0g。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填“能”或“不能”)将Na2Cr2O7溶液滴加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_________。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反应中加入浓硫酸、Na2Cr2O7溶液的作用分别

是、。

(3)上述装置图中,B仪器的名称是,D仪器的名称是。

(4)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离水时,水在(填“上”或“下”)层。

(5)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实验过程中正丁醛的产率约为(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1)不能浓硫酸的密度比Na2Cr2O7溶液的密度大,且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容易发生迸溅,产生危

险(2)防止暴沸作催化剂、吸水剂作氧化剂(3)分液漏斗直形冷凝管(4)下(5)保证正丁醛及时

蒸出,避免其被进一步氧化(6)51%

解析(4)正丁醛的密度为0.8017g·cm-3,小于水的密度,则水在下层。(6)设正丁醛的产率为x,则正丁醇

的利用率为x,根据关系式C4H10O~C4H8O可得,

C4H10O~C4H8O

7472

4xg2g,

则=,解得x≈0.51,该实验过程中正丁醛的产率为51%。

7472

4.苯4�酚2性质的实验

例5已知:苯酚的熔点为43℃。下列根据图示实验所得推论不合理的是()

A.试管a中钠沉在底部,说明密度:甲苯<钠

B.试管b、c中生成的气体均有H2

C.苯酚中羟基的活性比乙醇中羟基的活性强

D.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上羟基邻、对位的C—H易于断裂

答案D

例6查阅资料得酸性强弱:H2CO3>苯酚>HC。若用如图装置(部分夹持仪器省略)进行探究碳酸和

苯酚酸性强弱的实验,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O3

(1)②中试剂为饱和NaHCO3溶液,作用为除去CO2中的HCl。

(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①中现象为产生无色气泡;③中现象为出现白色浑浊。

(3)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

NaHCO3。

课时对点练[分值:100分]

(选择题1~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题组一卤代烃、醇、酚的性质

1.研究表明,将水煮沸3分钟能将自来水中所含的挥发性卤代烃含量降至安全范围内。下列关于卤代烃的

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煮沸消除卤代烃的原理可能是使卤代烃挥发

B.与烷烃、烯烃一样属于烃类

C.CH3CH2CH2Br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产物中的杂质可能有CH3CH2CH2OH

D.挥发性卤代烃可能是氯气与水中含有的微量有机物反应而生成的

答案B

解析含4个及4个以下碳原子的卤代烃的沸点一般低于100℃,将水煮沸能使卤代烃挥发而除去,A项

正确;卤代烃中含有卤素原子,不属于烃类,B项错误;1⁃溴丙烷的消去反应与水解反应是平行的竞争反

应,在NaOH的乙醇溶液中主要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但也有部分发生水解反应生成1⁃丙醇,C项正确;

自来水常用氯气进行杀菌消毒,水中的挥发性卤代烃可能是氯气与水中含有的微量有机物反应而生成的,

D项正确。

2.(2023·浙江衢州高二期末)有机物中基团之间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下列各项事实不能说明该观点的是

()

A.苯酚可以发生加成反应,而乙醇不能

B.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

C.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乙烷不能

D.苯酚与溴水可直接反应,而苯与液溴反应需要FeBr3作催化剂

答案A

解析苯酚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是因为含有苯环,而乙醇不能发生加成反应,两者不是因为苯环和乙基对

羟基的影响引起的,选项A符合题意;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乙醇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说明苯环

使酚羟基上的氢原子更活泼,选项B不符合题意;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乙烷不能使酸性高

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苯环使苯环侧链上的烷基更活泼,选项C不符合题意;羟基影响苯环,使苯环上的

邻、对位氢原子易被取代,苯不含羟基,与液溴反应则需要FeBr3作催化剂,选项D不符合题意。

3.二甘醇可用作溶剂、纺织助剂等,一旦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肾衰竭,危及生命。二甘醇的结构简式是

HO—CH2CH2—O—CH2CH2—OH。下列有关二甘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甘醇的沸点比乙醇低

B.能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C.1mol二甘醇和足量Na反应生成1molH2

D.二甘醇在NaOH的乙醇溶液中加热能发生消去反应

答案C

解析二甘醇属于有机物,且题干中“二甘醇可用作溶剂”推知二甘醇能溶于乙醇,选项B错误;二甘醇

分子中含2个—OH,1mol二甘醇和足量Na反应生成1molH2,选项C正确;羟基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

上有氢原子,可以发生消去反应,但反应条件是浓硫酸、加热,选项D错误。

4.已知卤代烃可以跟金属钠反应生成碳链增长的烃,如CH3Cl+2Na+CH3Cl―→CH3CH3+2NaCl,则

CH3CH2Br和CH3CHBrCH3的混合物与金属钠反应后,不可能得到的烃是()

A.2⁃甲基丁烷B.2⁃甲基戊烷

C.2,3⁃二甲基丁烷D.正丁烷

答案B

解析2CH3CH2Br+2Na―→CH3CH2CH2CH3+2NaBr,对应D项;

+2Na―→+2NaBr,对应C项;

CH3CH2Br++2Na―→+2NaBr,对应A项。

5.某有机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苯酚的同系物

B.1mol该物质能与足量溴水发生取代反应消耗3molBr2

C.1mol该有机物能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0.5molH2;1mol该有机物能与2molNaOH反应

D.该物质在加热条件下可以与铜反应生成一种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答案D

解析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醇羟基,不是苯酚的同系物,故A错误;酚羟基邻、对位上的氢原子易与溴发

生取代反应,1mol该物质能与溴水反应消耗2molBr2,故B错误;羟基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1mol该有

机物能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1molH2,氢氧化钠只与酚羟基反应,1mol该有机物能与1molNaOH反应,

故C错误;与醇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2个氢原子,所以可以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含醛基的化合物,故

D正确。

6.(2024·天津高二检测)杨树含有一种有机物,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有机物可与NaOH溶液反应

B.分子式为C14H14O2

C.1mol该物质与饱和溴水反应时最多能消耗2molBr2

D.该有机物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且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D

解析该物质分子中含有酚羟基,可以和NaOH溶液反应,A正确;根据该物质的结构可知其分子式为

C14H14O2,B正确;酚羟基的邻、对位上的氢原子可以被溴原子取代,所以1mol该物质与饱和溴水反应时

最多能消耗2molBr2,C正确;酚羟基酸性弱于碳酸,该有机物不能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D

错误。

题组二卤代烃、醇、酚的相关实验

7.能证明苯酚具有弱酸性的是()

①苯酚的浑浊液加热后变澄清;②向苯酚的浑浊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溶液变澄清;③苯酚可与FeCl3

溶液反应;④向苯酚溶液中加入饱和溴水产生白色沉淀;⑤苯酚与少量Na2CO3溶液反应生成NaHCO3

A.⑤B.①②⑤

C.③④D.③⑤

答案A

8.乙醇催化氧化制取乙醛(沸点为20.8℃,能与水互溶)的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A.①中用胶管连接,其作用是平衡气压,便于液体顺利流下

B.实验过程中铜网会出现红黑交替变化的现象

C.实验开始时需先加热②,再通O2,然后加热③

D.实验结束时需先将④中的导管移出,再停止加热

答案C

解析①中用胶管连接可以平衡气压,便于液体顺利流下,A项正确;实验中红色的Cu会被氧化成黑色

的CuO,CuO又会被还原为红色的Cu,故铜网会出现红黑交替变化的现象,B项正确;实验开始时应该

先加热③,防止乙醇通入③时冷凝,C项错误;为防止倒吸,实验结束时需先将④中的导管移出,再停止

加热,D项正确。

9.溴乙烷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实验室中可由如图所示路线制备溴乙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已知:乙醇

的沸点为78℃,溴乙烷的沸点为38.4℃)()

A.萃取振荡时,分液漏斗的下口应倾斜向上

B.用5%Na2CO3溶液洗涤分液时,有机相在分液漏斗的下层

C.无水MgSO4的作用是除去有机相中残留的少量水

D.蒸馏除去残余反应物乙醇时,乙醇先被蒸馏出体系

答案D

解析萃取振荡时,用左手握住分液漏斗旋塞,右手压住分液漏斗瓶塞,倒转分液漏斗使下口倾斜向上,

振荡,并及时放气,A项正确;溴乙烷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分液时,有机相在分液漏斗的下层,B

项正确;无水硫酸镁具有吸水性,可以用来除去有机相中残留的少量水,C项正确;乙醇的沸点比溴乙烷

的高,则先被蒸馏出来的是溴乙烷,D项错误。

10.山柰酚的结构如图所示,它大量存在于水果、蔬菜、豆类、茶叶中,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如抗氧化、

抑制肿瘤生长及保护肝细胞等。下列有关山柰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柰酚中含有羟基、醚键、酯基、碳碳双键

B.可发生取代反应、水解反应、加成反应

C.可与NaOH溶液反应,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

D.1mol山柰酚最多可消耗4molNaOH

答案C

11.丁子香酚可用于制备杀虫剂和防腐剂,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丁子香酚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可证明其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B.丁子香酚分子中的含氧官能团有羟基和醚键

C.1mol丁子香酚与足量氢气加成时,最多能消耗4molH2

D.丁子香酚可通过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

答案A

解析丁子香酚中含有的酚羟基和碳碳双键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项错误。

12.NM⁃3和D⁃58是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小分子抗癌药物,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NM⁃3和D⁃58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原因不完全相同

B.都能与浓溴水反应,原因不完全相同

C.都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原因相同

D.遇FeCl3溶液都显色,原因相同

答案C

解析NM⁃3能与NaOH溶液反应是因为其分子中含有酯基、羧基和酚羟基,D⁃58能与NaOH溶液反应是

因为其分子中含有酚羟基,A项正确;NM⁃3能与浓溴水反应是因为其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酚羟基,

D⁃58能与浓溴水反应是因为其分子中含有酚羟基,B项正确;NM⁃3分子中的酚羟基和羧基中的—OH都

不能发生消去反应,D⁃58分子中含有酚羟基和醇羟基,酚羟基不能发生消去反应,与醇羟基相连的碳原

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故醇羟基也不能发生消去反应,C项错误;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是

因为两种有机物分子中均含有酚羟基,D项正确。

13.(18分)已知1,2⁃二氯乙烷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沸点为83.5℃,密度为1.23g·m,难溶于水,易

−1

溶于醇、醚、丙酮等有机溶剂;乙醇的沸点为78℃。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1,2L⁃二氯乙烷的消去反

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某同学将导气管末端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双手捂着装置A中的大试管,

但该方法并不能准确说明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正确检查整套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向装置A中大试管里先加入1,2⁃二氯乙烷和NaOH的乙醇溶液,再加入,目的

是,并向装置C中试管里加入适量稀溴水。

(3)为了使反应在75℃左右进行,常用的加热方法是。

(4)与装置A中大试管相连接的长玻璃导管的作用是,装置B的作用是。

(5)能证明1,2⁃二氯乙烷已发生消去反应的实验现象是,装置A、C中发生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将导气管末端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微热装置A中的大试管,若导气管末端有气泡出现,

且移开酒精灯一会儿后,导气管中出现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证明整套装置不漏气(其他合理加热方式也可)

(2)几片碎瓷片(或几粒沸石)防止暴沸

(3)水浴加热

(4)冷凝回流防止倒吸

(5)装置C中溴水褪色CH2ClCH2Cl+NaOHCH2CHCl↑+NaCl+H2O(或

CH2ClCH2Cl+2NaOHCH≡CH↑+2NaCl+2H2O)

CH2CHCl+Br2―→CH2BrCHClBr(或CH≡CH+Br2―→CHBrCHBr、CH≡CH+2Br2―→CHBr2CHBr2)

解析(2)为了防止暴沸,应向装置A中加入几片碎瓷片或几粒沸石。

(4)长玻璃导管起到冷凝回流的作用,目的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减少1,2⁃二氯乙烷、乙醇等的挥发。产

生的气体与装置C中溴水反应或溶于溴水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可能会发生倒吸现象,因此装置B的作用是

防止倒吸。

(5)CH2ClCH2Cl发生消去反应可能生成CH2CHCl、CH≡CH或二者的混合物,它们均能与溴水反应并使

其褪色,因此能证明1,2⁃二氯乙烷已发生消去反应的实验现象是装置C中溴水褪色。

14.(18分)(2023·上海浦东新区高二期末)某化学小组采用类似制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以环己醇为原料制

备环己烯。

已知:+H2O

密度/(g·cm-3)熔点/℃沸点/℃溶解性

环己醇0.9625161能溶于水

环己烯0.81-10383难溶于水

(1)制备粗品

将12.5mL环己醇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1mL浓硫酸,摇匀后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在试

管C内得到环己烯粗品。

①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的作用是。

②试管C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

(2)制备精品

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填

“上”或“下”)层,分液后用(填字母)洗涤。

a.KMnO4溶液

b.稀H2SO4

c.Na2CO3溶液

②再将环己烯按如图装置蒸馏,冷却水从(填“上”或“下”)口进入。

③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左右,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低于理论产量,可能的原因

是(填字母,下同)。

a.蒸馏时从70℃开始收集产品

b.环己醇实际用量多了

c.制备粗品时环己醇随产品一起蒸出

(3)下列区分环己烯精品和粗品的方法,合理的是。

a.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用金属钠

c.测定沸点

答案(1)①防止暴沸冷凝②使环己烯液化,减少挥发(2)①上c②下③83℃c(3)bc

解析(1)①根据表中数据,常温下,环己醇为液体,加热液体时,为防止暴沸需要加入沸石或碎瓷片;由

于生成的环己烯的沸点为83℃,要得到液态环己烯,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冷凝作用,便于冷凝环己

烯。(2)①环己烯中混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环己醇能溶于水,加入饱和食盐水,吸收环己醇,因为环

己烯的密度小于水,且环己烯难溶于水,环己烯在上层;酸性物质用碳酸钠等碱性溶液洗涤除去,选项c

符合题意。③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环己烯的沸点为83℃,则收集产品时应控制温度在83℃左右;蒸馏时

从70℃开始收集产品,产品中混有杂质,实际产量高于理论产量,故a不符合题意;环己醇实际用量多了,

制取的环己烯的物质的量增大,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高于理论产量,故b不符合题意;粗产品中混

有环己醇,制得环己烯精品质量低于理论产量,故c符合题意。(3)环己烯中含有碳碳双键,环己醇含有羟

基,两者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鉴别,故a不符合题意;金属钠不能与环己烯反应,能与环

己醇反应生成氢气,可以鉴别,故b符合题意;精品属于纯净物,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粗品属于混合

物,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可以鉴别,故c符合题意。

15.(16分)(2023·青岛高二检测)乙醚在医学上可用作麻醉剂。实验室合成乙醚的原理如下:

Ⅰ.乙醚的制备

主反应:2CH3CH2O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