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送别诗群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背诵至少五首送别诗,并准确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掌握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表现手法及情感表达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群文阅读,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送别诗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和归纳总结能力。组织小组讨论和课堂交流,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古人送别时的深厚情感,感受友情、亲情的珍贵,培养学生珍惜情谊的意识。领略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梳理送别诗的常见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类型。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分析不同诗歌之间的异同。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送别诗中复杂多样的情感,体会诗人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帮助学生从群文阅读中总结出有效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自主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基调。2.比较阅读法:对比分析不同送别诗,引导学生发现异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3.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4.讲授法:对诗歌的背景知识、重点字词、表现手法等进行必要的讲解,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1.播放歌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营造送别氛围,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都会经历离别,古代诗人也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送别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送别诗的世界。2.提问学生:你知道哪些送别诗?请举例说明。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送别诗群文阅读。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0分钟)1.分发资料,呈现以下五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学生自由朗读这五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3.教师范读,重点强调一些易错字音和节奏停顿,如"浥(yì)""更尽(gèngjìn)""宦游(huànyóu)""风掣(fēngchè)"等。4.学生再次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这五首送别诗分别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
(三)诗歌解读,分析意象(15分钟)1.小组合作,选择一首自己最喜欢的送别诗,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大意,并思考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2.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本小组对所选诗歌意象的理解。《送元二使安西》:"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诗中的"柳色新"既点明了送别的时间是早晨,雨后的柳树显得格外清新,又烘托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担忧和牵挂之情。"酒"则是送别时常见的元素,"劝君更尽一杯酒",通过劝酒这一细节,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希望友人在离别后能多保重。《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营造了一种凄冷的氛围,暗示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心情。"楚山孤",友人离去后,只留下诗人独自面对孤独的楚山,更突出了诗人的孤寂之感。"冰心""玉壶"象征着诗人高洁的品格和纯净的内心,诗人借此向洛阳亲友表明自己的心意,即使远行,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操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风烟"描绘了京城长安和友人即将前往的蜀州的景象,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友人的去向。"宦游"一词体现了诗人和友人都是为了仕途而漂泊在外的游子,"同是宦游人"拉近了两人的距离,为下文抒发豁达的离别之情做了铺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白草折""飞雪"等意象勾勒出边塞冬季的严寒景象,渲染了送别时的悲凉气氛。"胡琴琵琶与羌笛"则增添了送别场景的异域风情,表现了边地生活的特色。"雪满天山路"描绘了友人离去时大雪纷飞、路途艰险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旅途安全的担忧。《赠汪伦》:"桃花潭水"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意象,它的"深千尺"夸张地写出了潭水的深度,以此衬托出汪伦对诗人的深情厚谊,"不及汪伦送我情"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汪伦真挚友情的感动。3.教师总结:送别诗中常常出现一些特定的意象,如柳、酒、月、舟等,这些意象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意义,它们是诗人表达送别之情的重要载体。
(四)比较阅读,分析情感与手法(20分钟)1.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分别负责一首送别诗的深入分析,从情感表达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2.小组讨论后,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分享本小组的讨论成果。情感表达《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和深深的牵挂。通过劝酒这一细节,将这种情感推向了高潮,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不舍。《芙蓉楼送辛渐》:既有送别友人的伤感,又有诗人坚守高洁品格的坚定。诗人在凄冷的氛围中送别友人,同时又以"冰心""玉壶"自喻,表现出一种豁达超脱的情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人与友人分别时,没有过多的伤感,而是表达了对友情的乐观态度。"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意境开阔,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和旷达的胸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整首诗既有对友人归京的送别之情,又有对边塞风光的描绘和对边地生活的感慨。在寒冷的边塞送别友人,诗人的情感复杂而深沉,既有牵挂,又有豪迈。《赠汪伦》:以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汪伦真挚深厚的友情。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汪伦情谊的深厚,让人感受到友情的纯真和美好。表现手法《送元二使安西》: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通过描写清晨的细雨和清新的柳色,烘托出送别时的气氛。同时,"劝君更尽一杯酒"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感。《芙蓉楼送辛渐》: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相结合。"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借凄冷的雨景和孤独的楚山,抒发送别之情;"一片冰心在玉壶"则以"冰心""玉壶"自喻,表达高洁品格。《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将京城的繁华与蜀州的遥远相对比,衬托出友人旅途的艰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则通过对比空间距离,突出了友情的不受距离限制。《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雪花比作梨花,形象地描绘出边塞雪景的壮美;"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则运用夸张的手法,渲染了边塞的寒冷和气氛的凝重。《赠汪伦》: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手法。"桃花潭水深千尺"夸张地写出潭水之深,与"不及汪伦送我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汪伦情谊的深厚。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送别诗常见的情感类型和表现手法:情感类型:依依惜别之情、牵挂担忧之情、豁达乐观之情、坚守品格之情等。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比喻夸张等。
(五)拓展延伸,迁移运用(10分钟)1.展示另外两首送别诗:《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2.学生自主阅读这两首诗,运用所学的方法,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表现手法。3.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送别诗的特点和阅读方法。2.强调送别诗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和古人对友情、亲情的珍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珍惜身边的情谊。
(七)布置作业(课后完成)1.背诵本节课所学的七首送别诗,并默写其中三首。2.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送别诗,写一篇赏析短文,不少于300字,要求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表现手法。3.收集整理其他送别诗,制作一份送别诗手抄报,下节课进行展示交流。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对送别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