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_第1页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_第2页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_第3页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_第4页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摘要:本课程设计围绕换热器展开,阐述了换热器的选型依据、设计计算过程以及相关参数的确定。通过对给定热流体和冷流体的参数分析,选择了适宜的换热器类型,经详细计算得出换热器的各项尺寸参数,为实际工程中的换热器设计提供了参考。

一、引言换热器作为化工、食品等众多行业中广泛应用的设备,对于实现热量传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给定工况下换热器的设计,加深对换热器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及相关计算的理解与掌握。

二、设计任务及原始数据

(一)设计任务设计一台用于食品工业的换热器,实现热流体与冷流体之间的热量交换。

(二)原始数据1.热流体:某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高温物料,流量为5000kg/h,进口温度120℃,出口温度80℃。2.冷流体:冷却水,流量为6000kg/h,进口温度20℃。3.允许的压力降:热流体和冷流体的压力降均不超过100kPa。

三、换热器选型根据热流体和冷流体的性质以及设计要求,考虑到食品工业对卫生要求较高,且流量相对适中,选择管壳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适应性强等优点,能较好地满足本次设计任务。

四、物性参数计算(一)热流体物性参数计算1.确定热流体的比热容通过查阅相关食品物性手册,根据热流体的成分估算其比热容。假设热流体为某种含糖溶液,查得在平均温度[(120+80)/2]=100℃时,比热容约为3.8kJ/(kg·K)。2.计算热流体的雷诺数热流体的流量$m_1=5000kg/h=1.39kg/s$,管径初选$d=25mm$。热流体的流速$u_1=\frac{m_1}{\rho_1A_1}$,假设热流体密度$\rho_1=1050kg/m^3$,管内截面积$A_1=\frac{\pi}{4}d^2=\frac{\pi}{4}\times(0.025)^2=4.91\times10^{4}m^2$,则$u_1=\frac{1.39}{1050\times4.91\times10^{4}}=2.7m/s$。热流体的雷诺数$Re_1=\frac{du_1\rho_1}{\mu_1}$,查得在100℃时热流体的粘度$\mu_1=0.0015Pa·s$,则$Re_1=\frac{0.025\times2.7\times1050}{0.0015}=47250$,流体呈湍流状态。

(二)冷流体物性参数计算1.确定冷流体的比热容查得水在平均温度[(20+t2)/2](t2为冷流体出口温度,未知待求)时的比热容$c_p2=4.18kJ/(kg·K)$。2.计算冷流体的雷诺数冷流体的流量$m_2=6000kg/h=1.67kg/s$。假设管程结构与热流体相同,管径$d=25mm$,管内截面积$A_2=4.91\times10^{4}m^2$,则冷流体流速$u_2=\frac{m_2}{\rho_2A_2}$,水在20℃时密度$\rho_2=998kg/m^3$,则$u_2=\frac{1.67}{998\times4.91\times10^{4}}=3.4m/s$。冷流体的雷诺数$Re_2=\frac{du_2\rho_2}{\mu_2}$,查得水在20℃时的粘度$\mu_2=0.001Pa·s$,则$Re_2=\frac{0.025\times3.4\times998}{0.001}=84830$,流体呈湍流状态。

五、传热计算

(一)热负荷计算根据热流体的流量、比热容和进出口温度,计算热负荷$Q$:$Q=m_1c_p1(T_1T_2)$$=5000\times3.8\times(12080)/3600=211.1kW$

(二)对数平均温差计算1.初步假设冷流体出口温度$t_2=50℃$。2.计算对数平均温差$\DeltaT_m$:热流体进出口温度$T_1=120℃$,$T_2=80℃$;冷流体进出口温度$t_1=20℃$,$t_2=50℃$。$\DeltaT_m=\frac{(T_1t_2)(T_2t_1)}{\ln\frac{T_1t_2}{T_2t_1}}=\frac{(12050)(8020)}{\ln\frac{12050}{8020}}=64.9℃$

(三)传热系数计算1.管内对流传热系数$\alpha_1$采用迪图斯贝尔特公式计算:$\alpha_1=0.023\frac{\lambda_1}{d}Re_1^{0.8}Pr_1^{0.4}$查得热流体在100℃时的导热系数$\lambda_1=0.3W/(m·K)$,普朗特数$Pr_1=10$。$\alpha_1=0.023\times\frac{0.3}{0.025}\times47250^{0.8}\times10^{0.4}=3120W/(m^2·K)$2.管外对流传热系数$\alpha_2$水在管外流动,采用相同公式计算,假设管外传热系数关联式中的特征尺寸为管外径$d$。$\alpha_2=0.023\frac{\lambda_2}{d}Re_2^{0.8}Pr_2^{0.4}$查得水在平均温度[(20+50)/2]=35℃时的导热系数$\lambda_2=0.62W/(m·K)$,普朗特数$Pr_2=5.4$。$\alpha_2=0.023\times\frac{0.62}{0.025}\times84830^{0.8}\times5.4^{0.4}=5480W/(m^2·K)$3.污垢热阻查食品工业换热器污垢热阻,管内污垢热阻$R_s1=0.0002m^2·K/W$,管外污垢热阻$R_s2=0.0001m^2·K/W$。4.管壁热阻假设管壁材料为碳钢,壁厚$\delta=2mm$,导热系数$\lambda=45W/(m·K)$。管壁热阻$R_w=\frac{\delta}{\lambda}=\frac{0.002}{45}=4.44\times10^{5}m^2·K/W$5.传热系数$K$$K=\frac{1}{\frac{1}{\alpha_1}+R_s1+\frac{\delta}{\lambda}+\frac{1}{\alpha_2}+R_s2}$$=\frac{1}{\frac{1}{3120}+0.0002+4.44\times10^{5}+\frac{1}{5480}+0.0001}=1870W/(m^2·K)$

(四)换热器面积计算根据传热方程式$Q=KA\DeltaT_m$,可得换热器面积$A$:$A=\frac{Q}{K\DeltaT_m}=\frac{211100}{1870\times64.9}=17.6m^2$

(五)核算冷流体出口温度根据热平衡方程$Q=m_2c_p2(t_2t_1)$,可得:$t_2=t_1+\frac{Q}{m_2c_p2}=20+\frac{211100}{6000\times4.18}=28.4℃$与假设的50℃相差较大,重新假设冷流体出口温度$t_2=28.4℃$,重复上述计算过程。再次计算对数平均温差:$\DeltaT_m=\frac{(12028.4)(8020)}{\ln\frac{12028.4}{8020}}=75.4℃$重新计算传热系数$K$:$K=\frac{1}{\frac{1}{\alpha_1}+R_s1+\frac{\delta}{\lambda}+\frac{1}{\alpha_2}+R_s2}=1850W/(m^2·K)$重新计算换热器面积$A$:$A=\frac{Q}{K\DeltaT_m}=\frac{211100}{1850\times75.4}=15.1m^2$

六、阻力计算

(一)管程阻力计算1.直管阻力管程直管阻力$h_f1=\lambda\frac{l}{d}\frac{u_1^2}{2}$假设管程长度$l=3m$,摩擦系数$\lambda$采用柏拉修斯公式计算,对于湍流$Re>4000$,$\lambda=0.3164/Re_1^{0.25}=0.3164/47250^{0.25}=0.02$。$h_f1=0.02\times\frac{3}{0.025}\times\frac{2.7^2}{2}=29.2Pa$2.局部阻力管程进出口等局部阻力系数$\sum\xi=1.5$,局部阻力$h_f2=\sum\xi\frac{u_1^2}{2}=1.5\times\frac{2.7^2}{2}=5.5Pa$管程总阻力$h_p=h_f1+h_f2=29.2+5.5=34.7Pa<100kPa$

(二)壳程阻力计算1.折流板阻力壳程折流板阻力$h_f3=\frac{3u_2^2}{2}$(经验公式)$h_f3=\frac{3\times3.4^2}{2}=17.3Pa$2.进出口阻力壳程进出口阻力系数$\sum\xi'=1$,进出口阻力$h_f4=\sum\xi'\frac{u_2^2}{2}=1\times\frac{3.4^2}{2}=5.8Pa$3.管束阻力管束阻力$h_f5=\frac{Nu_2^2}{2}$(N为管子数目,需根据换热器结构确定,假设N=100)$h_f5=\frac{100\times3.4^2}{2}=5780Pa$壳程总阻力$h_s=h_f3+h_f4+h_f5=17.3+5.8+5780=5803.1Pa<100kPa$

七、换热器结构设计

(一)管程结构1.管径选择:根据计算及实际情况,选用$\phi25\times2mm$的无缝钢管。2.管程数:确定为单管程。3.管子排列方式:采用正三角形排列。

(二)壳程结构1.壳体内径:根据换热器面积和管程结构,初步确定壳体内径为500mm。2.折流板:采用弓形折流板,折流板间距为200mm。3.接管尺寸:热流体进出口接管直径为50mm,冷流体进出口接管直径为65mm。

八、结论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完成了一台食品工业用换热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