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物品管理制度_第1页
急救物品管理制度_第2页
急救物品管理制度_第3页
急救物品管理制度_第4页
急救物品管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救物品管理制度一、总则1.目的为加强急救物品的管理,确保急救物品完好率达到100%,随时处于备用状态,以满足临床急救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配备急救物品的科室和部门,包括但不限于急诊科、各临床科室、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3.定义急救物品是指在临床急救过程中直接用于抢救患者生命的各类设备、器械、药品等物资。

二、组织管理1.管理小组成立医院急救物品管理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医务科科长、护理部主任、设备科科长、药剂科科长以及各临床科室护士长等。管理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医院急救物品的管理工作,制定和修订相关管理制度,定期组织检查和评估,解决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职责分工医务科负责组织协调急救物品的调配和使用,确保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参与急救物品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对急救物品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护理部负责制定护理人员急救技能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确保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急救物品的使用方法。定期检查各科室急救物品的管理情况,包括物品的数量、质量、摆放、维护等,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设备科负责急救设备的采购、供应、维修和保养,建立急救设备档案,确保设备性能良好,运行正常。定期对急救设备进行质量检测和校准,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药剂科负责急救药品的采购、供应、储存和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合格,数量充足,品种齐全。定期检查急救药品的有效期、质量等情况,及时清理过期、变质药品。各临床科室护士长负责本科室急救物品的日常管理,包括物品的领取、保管、使用、清点和交接等工作,确保急救物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组织本科室护理人员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和演练,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抢救能力。

三、急救物品配备标准1.急救设备急诊科配备心电监护仪、除颤仪、洗胃机、呼吸机、吸引器、担架车等基本急救设备,每台设备应至少配备一套备用设备或零部件。根据科室业务需要,可配备便携式超声诊断仪、血液分析仪、心电图机等其他急救设备。各临床科室配备氧气装置(包括氧气筒、氧气袋、中心供氧设备及吸氧装置等)、简易呼吸器、血压计、听诊器、血糖仪、急救箱等基本急救物品。对于一些高风险科室,如心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等,应根据科室特点,适当增加急救设备的配备,如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微量泵等。手术室配备麻醉机、手术床、无影灯、电刀、超声刀、吸引器、输血输液设备等各类手术急救设备,确保设备性能良好,随时可投入使用。手术室应配备备用电源,以保证在突发停电情况下,急救设备仍能正常运行。重症医学科配备多功能监护仪、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血液净化设备、连续性血液动力学监测设备、床边超声诊断仪、纤维支气管镜等先进的急救设备,同时应配备充足的备用设备和耗材。重症医学科应建立急救设备应急调配机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调配设备,满足抢救需要。2.急救器械一次性无菌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等:各科室应根据实际工作量储备一定数量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提供给患者使用。止血带、镊子、剪刀、开口器、舌钳、压舌板等:每个急救箱内应配备齐全的止血带、镊子、剪刀、开口器、舌钳、压舌板等急救器械,定期检查器械的完好性,如有损坏及时更换。气管插管器械包、喉镜、气管导管等:各科室应根据实际需要配备气管插管器械包、喉镜、气管导管等气管插管相关器械,确保在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时能够迅速、准确地操作。其他急救器械:如胸腔穿刺包、腹腔穿刺包、导尿包等,应根据科室业务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配备,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3.急救药品心血管系统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托品、利多卡因等,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心脏骤停、休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急救药品:如尼可刹米、洛贝林、氨茶碱、地塞米松等,用于治疗呼吸衰竭、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急救药品:如西咪替丁、奥美拉唑、阿托品、山莨菪碱等,用于治疗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道出血、急性腹痛等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急救药品:如甘露醇、呋塞米、地西泮、苯巴比妥等,用于治疗脑水肿、惊厥、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其他急救药品:如葡萄糖酸钙、碳酸氢钠、异丙嗪、氯丙嗪等,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惊厥、过敏反应等。各科室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急救药品配备目录储备足够数量的急救药品,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补充,确保药品在有效期内。

四、急救物品采购管理1.采购计划各科室应根据急救物品的使用情况和库存数量,定期制定急救物品采购计划,并上报至设备科和药剂科。设备科和药剂科应根据各科室的采购计划,结合医院的实际需求和资金状况,制定全院急救物品采购计划,经分管院长审批后组织采购。2.采购流程急救设备的采购应按照医院设备采购管理规定执行,严格履行招标、询价、议价等采购程序,确保采购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急救药品的采购应从具有合法资质的药品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采购,严格审核供应商的资质和信誉,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可靠。采购的急救物品应附有产品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等相关资料,设备科和药剂科应对采购物品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

五、急救物品储存管理1.储存环境急救物品应存放在干燥、通风、温度适宜的专用库房或储存柜内,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急救设备应根据设备的特点和要求,分别设置储存区域,如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设备应存放在专门的设备间,保持设备清洁、整齐,便于操作和维护。急救药品应按照药品的性质和储存要求,分类存放于药柜或药架上,常温保存的药品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需要冷藏保存的药品应存放在冰箱内,温度控制在28℃。2.储存标识急救物品储存区域应设置明显的标识牌,标明急救物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等信息,便于识别和管理。对于急救药品,应在药瓶或药盒上标明药品名称、规格、剂量、用法、有效期等信息,并按照药品的性质和储存要求进行标识,如冷藏药品应标明"冷藏保存"字样。3.库存管理建立急救物品库存管理制度,定期对急救物品进行盘点和清查,确保账物相符。对于急救物品的出入库情况,应详细记录,包括物品名称、规格、数量、出入库时间、领用科室、领用人等信息,以便追溯和查询。对于临近有效期的急救物品,应及时进行清理和更换,确保急救物品在有效期内使用。

六、急救物品使用管理1.使用培训护理部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和演练,培训内容包括急救设备的操作方法、急救器械的使用技巧、急救药品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等。各科室应根据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对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急救培训,确保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急救物品的使用方法和技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准确地进行抢救操作。对于新入职的护理人员,应在入职后一周内完成急救技能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使用急救物品。2.使用登记建立急救物品使用登记制度,在每次使用急救物品后,使用人员应及时填写使用登记表,详细记录使用时间、物品名称、规格、数量、使用情况、使用科室、使用人等信息。使用登记表应妥善保存,保存期限至少为一年,以便于对急救物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3.使用后处理急救物品使用后,应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定进行处理。对于一次性使用的急救物品,如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等,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包装、标识和转运,交由有资质的医疗废物处理机构进行处理。对于可重复使用的急救器械,如止血带、镊子、剪刀等,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处理,晾干后妥善保存,以备下次使用。急救设备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清洁、维护和保养,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设备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

七、急救物品维护管理1.日常维护各科室应指定专人负责急救物品的日常维护工作,定期对急救物品进行清洁、检查和保养,确保物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急救设备应每日进行清洁和擦拭,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如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设备的电极片、导联线、电池等应定期检查和更换,确保设备性能良好。急救器械应定期进行清洗、消毒和润滑,检查器械的完整性和灵活性,如止血带、镊子、剪刀等器械的关节部位应定期涂抹润滑油,防止生锈和损坏。急救药品应每日进行检查,查看药品的外观、有效期、质量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更换或处理。2.定期维护设备科和药剂科应定期组织对急救物品进行全面维护和检查,根据急救物品的特点和使用频率,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和检查标准。急救设备应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维护和保养,包括设备的内部清洁、电气性能检测、机械部件调试等,确保设备性能符合要求。急救器械应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维护和保养,包括器械的消毒、灭菌、维修、更换零部件等,确保器械完好无损,能够正常使用。急救药品应每半年进行一次盘点和清查,检查药品的质量、有效期等情况,清理过期、变质药品,及时补充短缺药品。3.维修与报废当急救物品出现故障或损坏时,使用科室应及时报告设备科或药剂科,设备科或药剂科应及时组织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对于无法维修的急救物品,应按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规定进行报废处理。急救设备的报废应填写设备报废申请表,经设备科审核、分管院长审批后,按照相关程序进行报废处理。急救器械和急救药品的报废处理应参照医院相关规定执行。

八、急救物品检查与评估1.定期检查管理小组应定期组织对各科室急救物品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急救物品的数量、质量、摆放、维护、使用登记等方面。护理部应每月对各科室急救物品进行检查,设备科和药剂科应每季度对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并督促其整改。2.不定期抽查管理小组应不定期对各科室急救物品进行抽查,以了解急救物品的实际管理情况和使用效果。抽查内容包括急救物品的现场使用情况、维护保养记录、使用登记情况等,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纠正,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3.评估与改进定期对急救物品的管理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管理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根据评估结果,对急救物品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不断提高急救物品的管理水平,确保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九、监督与考核1.监督机制医院建立急救物品管理监督机制,由医务科、护理部、设备科、药剂科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定期对各科室急救物品的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联合检查组应制定详细的检查标准和评分细则,对各科室急救物品管理工作进行量化考核,确保监督检查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2.考核标准急救物品管理考核标准主要包括急救物品的配备情况、储存管理、使用管理、维护管理、检查与评估等方面。具体考核指标如下:急救物品配备齐全,符合科室实际需求,得10分;每缺少一项急救物品扣2分。急救物品储存环境良好,标识清晰,账物相符,得10分;储存环境不符合要求扣3分,标识不清晰扣2分,账物不符扣5分。急救物品使用登记规范,记录完整,得10分;使用登记不规范扣3分,记录不完整扣2分。急救物品维护及时,设备性能良好,器械完好无损,药品质量合格,得10分;维护不及时扣3分,设备出现故障扣5分,器械损坏扣3分,药品质量不合格扣5分。定期对急救物品进行检查和评估,总结经验,改进措施有效,得10分;未定期检查和评估扣5分,改进措施无效扣3分。3.考核结果应用急救物品管理考核结果与科室和个人的绩效挂钩,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