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17孔子拜师教案_第1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17孔子拜师教案_第2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17孔子拜师教案_第3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17孔子拜师教案_第4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17孔子拜师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上册语文17孔子拜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谦虚好学、勤学好问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2.教学难点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勤学好问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使学生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的道理,并能将这些道理内化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1.同学们,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的思想和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有一位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物,他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学生回答:孔子)2.对,就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弟子七十二人。他的言行被整理成了《论语》一书,成为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经典之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孔子的课文《孔子拜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重点指导"仆"(pú)、"闷"(mèn)、"迎"(yíng)、"止"(zhǐ)、"授"(shòu)等字的读音。理解"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等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上下文、找近义词反义词、联系生活实际、直观演示等方法来理解。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生字词。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指导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找出起因、经过和结果。抓住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进行概括。简洁明了,不啰嗦。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讲了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觉得自己的学问还不够渊博,于是离开家乡曲阜,到洛阳拜老子为师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分钟)1.学习第1自然段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的学问很高。指导朗读,读出对孔子的敬佩之情。2.学习第25自然段默读第25自然段,思考:孔子为什么要离开家乡曲阜,到洛阳拜老子为师?学生自学后,小组交流讨论。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从"相距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孔子求学的路途遥远,行程艰难,但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不懈地前往洛阳拜师,表现出他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从孔子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孔子的礼貌、谦虚和对知识的尊重,以及他求学的急切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自然段,读出孔子求学的艰难和他的诚恳态度。3.学习第68自然段自由朗读第68自然段,思考:孔子是怎样向老子请教问题的?老子又是怎样回答他的?学生边读边圈画相关语句,然后同桌交流。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从孔子和老子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孔子的谦虚好学,他虽然已经很有学问了,但仍然觉得自己需要不断学习;老子的谦逊和蔼,他认为孔子在某些方面不比自己差,同时也表现出对孔子的欣赏和爱护。)"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从这两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孔子勤奋好学,虚心求教;老子诲人不倦,无私奉献。)分角色朗读孔子和老子的对话,读出他们不同的语气和态度。4.学习第9自然段齐读第9自然段,思考:孔子和老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孔子谦虚好学、勤奋刻苦、尊师重道;老子学识渊博、和蔼可亲、诲人不倦。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7分钟)1.总结全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思考:这篇课文给了你什么启示?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总结: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我们要像孔子一样谦虚好学,勤奋刻苦,不断追求知识;同时,我们也要尊敬师长,感恩他们的教导和帮助。2.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孔子或其他古代名人勤奋学习的故事?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知道的故事,教师可以适时补充一些相关的故事,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古人勤奋学习的精神。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以孔子等古人为榜样,勤奋学习,不断进步。

(五)课堂小结(3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主要内容、孔子和老子的品质等。2.表扬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鼓励大家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课文,体会其中的道理,并将这些道理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六)布置作业(4分钟)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和自己喜欢的句子。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并和他们交流自己的感受。3.阅读《论语》中的其他篇章,了解更多孔子的思想和学说。

五、教学板书设计孔子拜师孔子:谦虚好学、勤奋刻苦、尊师重道老子:学识渊博、和蔼可亲、诲人不倦起因:孔子觉得学问不够,前往洛阳拜师经过: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到达;行礼请教,态度诚恳;每天请教,毫无保留结果:孔子大有长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孔子拜师的故事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孔子谦虚好学、勤学好问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圈画关键词句、讨论交流等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