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高考语文复习之诗歌鉴赏客观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的常见题型及命题特点。2.帮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客观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答题准确率。3.通过系统训练,增强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熟悉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的各种题型,如诗句理解、手法判断、情感分析等。掌握诗歌鉴赏客观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包括读懂诗歌、分析选项、排除干扰等。2.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情感以及艺术特色,避免对诗歌的误读。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快速准确地解答各种类型的诗歌鉴赏客观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歌鉴赏客观题的基本知识、题型特点和解题方法。2.示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诗歌例题,详细分析解题思路和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3.练习法:安排适量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4.讨论法:组织学生对诗歌鉴赏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同学们,高考语文中诗歌鉴赏是一个重要的板块,而其中的客观题又是我们得分的关键之一。今天我们就来专门学习2024高考语文复习之诗歌鉴赏客观题。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近年来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的大致情况,它在试卷中的分值虽然不算特别高,但如果能准确作答,就能为我们的语文成绩增添不少分数。而且,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提高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那么,大家对诗歌鉴赏客观题有多少了解呢?有没有做过一些相关的题目,感觉难度如何?(引导学生简单交流,营造课堂氛围)
(二)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题型及命题特点分析(15分钟)1.常见题型诗句理解题:这类题目要求对诗歌中的某一句或几句进行准确的理解和阐释。例如:"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需要考生结合诗歌的上下文和整体意境来判断词语的含义。手法判断题:考查对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等的识别和分析。如:"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考生要熟悉各种手法的特点,才能准确判断。情感分析题: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基调、情感类型等。比如:"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需要考生从诗歌的意象、语言、意境等方面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形象分析题:包括对诗歌中人物形象、景物形象等的分析。像:"诗中塑造的'XX'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下列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要抓住形象的独特之处进行分析。意境赏析题:要求对诗歌所营造的意境进行描述和赏析。例如:"下列对这首诗意境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考生要能准确把握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及其所传达的情感氛围。2.命题特点选材广泛:涵盖了唐诗、宋词、元曲等不同朝代、不同风格的作品,以唐宋诗词为主。注重理解:强调对诗歌内容、情感、手法等的深入理解,不仅仅是表面的文字解读。选项干扰性强:每个选项都有一定的迷惑性,需要考生仔细分析、比较,才能选出正确答案。
(三)解题方法与技巧讲解(30分钟)1.读懂诗歌关注标题往往能提示诗歌的主题、写作背景等信息。例如,标题中若有"咏""赠""怀"等字样,就可以大致判断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倾向。了解作者:熟悉作者的生平经历、文学流派、创作风格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比如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在他们的诗歌中都有明显体现。逐句分析: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抓住关键词语,分析诗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一些难懂的字词,可以借助注释、工具书等进行理解。把握意象:意象是诗歌中寄托情感的具体形象,如明月常常寄托思乡之情,柳树多与离别有关。通过分析意象,能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2.分析选项审清题目要求:明确题目是要求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选项,避免因粗心大意而选错。回归原文:将每个选项与诗歌原文进行对照,看选项是否准确概括或解读了原文内容。分析关键词:关注选项中的关键词,如"都""全""一定"等绝对化的表述,以及一些表示情感、手法等的关键词语,判断其是否符合诗歌原意。3.排除干扰无中生有:选项中出现了诗歌原文中没有的内容,如人物、事件、情感等,可直接排除。过度解读:对诗歌的理解超出了原文的范围,进行了不合理的引申和发挥,这种选项也不正确。以偏概全:只抓住诗歌中的部分内容进行片面的理解,不能涵盖整首诗的意思,应予以排除。张冠李戴:将诗歌中不同的内容混淆在一起,或者把甲的特点说成是乙的,这种选项也是错误的。
(四)示例分析(30分钟)1.诗句理解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题西溪无相院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对"浮萍破处见山影"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浮萍破碎之处,山的影子显现出来,表现了湖水的清澈。B.诗人在浮萍的破碎处看到了山的倒影,说明诗人善于观察。C.此句以动衬静,通过浮萍破碎的动态,突出了环境的宁静。D.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浮萍摇曳、山影模糊的画面。
【解析】首先读懂诗歌,这首诗描绘了西溪无相院的清幽景色。然后看选项,A选项"表现了湖水的清澈",从诗句本身来看,浮萍破处见山影确实能侧面体现湖水清澈,该项有一定道理。B选项"说明诗人善于观察",诗句重点不在强调诗人善于观察,而是通过这一景象营造氛围,所以该项不准确。C选项"以动衬静",浮萍破碎是动态描写,山影是静态,以动衬静突出环境宁静,分析合理。D选项"山影模糊"错误,诗句明确说"见山影",山影是清晰的。再回归原文,整体来看,这句诗确实通过动(浮萍破)衬静(见山影)来表现环境宁静,C选项更能准确概括诗句的表达效果。所以答案是C。2.手法判断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下列对这首诗的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运用了传说,凤凰来游象征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表达了昔盛今衰之感。B.颔联运用对比手法,将吴宫花草和晋代衣冠的昔盛与如今的衰败进行对比,寄寓了诗人的感慨。C.颈联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金陵城的壮丽景色,为下文抒情做铺垫。D.尾联运用比喻,以"浮云"比喻奸邪小人,"日"比喻皇帝,表达了诗人对皇帝被奸邪蒙蔽的忧虑。
【解析】先理解诗歌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金陵凤凰台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时政的忧虑。看A选项,首联凤凰来游与凤去台空的对比,体现昔盛今衰,分析正确。B选项,颔联吴宫花草、晋代衣冠的昔盛今衰是对比没错,但说寄寓诗人感慨不准确,主要是表达历史兴亡之感,该项分析不准确。C选项,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三山""二水"运用对偶,"半落青天外"有夸张意味,描绘景色为下文抒情铺垫,分析正确。D选项,尾联"浮云能蔽日"以浮云比奸邪小人,日比皇帝,表达忧虑,分析正确。所以答案是B。3.情感分析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下列对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描绘了一幅破败、凄凉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愁苦。B."平生塞北江南"一句,回顾了词人一生的经历,表现了他的壮志未酬。C."归来华发苍颜"体现了词人年老体衰,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无奈和悲哀。D.整首词表达了词人虽身处困境,但依然心系国家,胸怀天下的豪情。
【解析】读懂诗歌,这首词通过描写独宿博山王氏庵的情景,抒发了词人复杂的情感。看A选项,上阕饥鼠、蝙蝠、破纸窗等景象营造出破败凄凉氛围,表达孤寂愁苦,分析正确。B选项,"平生塞北江南"回顾经历,结合整首词能看出词人壮志未酬,分析正确。C选项,"归来华发苍颜"确实体现年老体衰,但说"无奈和悲哀"不准确,从下句"眼前万里江山"可看出词人仍心系国家,该项理解不全面。D选项,整首词从破败环境到回顾经历再到心系江山,体现了词人困境中胸怀天下的豪情,分析正确。所以答案是C。4.形象分析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诗中塑造的陆鸿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下列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A.寄情山水、远离尘俗B.生活悠闲、洒脱自在C.清高孤傲、不喜应酬D.热爱自然、志趣高雅
【解析】理解诗歌,这首诗通过寻访陆鸿渐不遇的情景,展现了陆鸿渐的形象特点。看A选项,从"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报道山中去"可看出他寄情山水、远离尘俗,分析合理。B选项,"近种篱边菊""归来每日斜"体现出生活悠闲、洒脱自在,分析正确。C选项,诗中并没有明显体现他清高孤傲、不喜应酬的特点,该项概括不准确。D选项,种菊等行为表明他热爱自然、志趣高雅,分析正确。所以答案是C。5.意境赏析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目。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下列对这首元曲意境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秋日黄昏图。B.营造了一种清新自然、宁静祥和的氛围。C.展现了一幅萧瑟、凄凉、孤寂的深秋晚景图。D.表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理解元曲内容,这首曲通过一系列景物描写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看A选项,"枯藤""老树"等景物并非充满生机活力,该项错误。B选项,"枯藤"等景物营造不出清新自然、宁静祥和氛围,该项错误。C选项,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构成了萧瑟、凄凉、孤寂的深秋晚景图,分析正确。D选项,曲中主要表达的是游子的愁苦,而非对乡村生活的向往,该项错误。所以答案是C。
(五)课堂练习(20分钟)发放练习试卷,让学生完成以下诗歌鉴赏客观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题。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宜阳城下草萋萋","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B."涧水东流复向西","复"表示又、再的意思。C."芳树无人花自落","自"是自己的意思。D."春山一路鸟空啼","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2.下列对这首诗的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如"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以花落、鸟啼的动态来衬托环境的寂静。B.整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写宜阳城下春天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C."涧水东流复向西"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涧水比作人,形象地写出了涧水的曲折蜿蜒。D.诗中"芳树""春山"等词语描绘了美好的春光,与后面的"花自落""鸟空啼"形成鲜明对比。3.下列对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B.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C.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之情。D.体现了诗人对时代兴衰的感慨,以及内心的孤寂之情。
(参考答案:1.C2.C3.D)
学生完成后,进行讲解,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和强调。
(六)课堂小结(5分钟)1.回顾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的常见题型,包括诗句理解、手法判断、情感分析、形象分析、意境赏析等。2.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强调读懂诗歌、分析选项、排除干扰的重要性。3.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练习和考试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认真仔细地解答诗歌鉴赏客观题,提高答题准确率。
(七)课后作业1.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伤预防与安全教育
- 国家网络安全教育宣传
- 2024年9月装修半包合同暗装地插防水处理协议
- 班级文体活动总结
- 审计工作个人总结
- 房屋赠予合约合同
- 公司型基金合同标准文本
- 低价转让厂房合同标准文本
- 与搭建商合同标准文本
- 特殊教育需求学生支持方案计划
- 闪耀明天 二声部合唱简谱
- 国开2023秋《人文英语4》期末复习写作练习参考答案
- 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路径(2016年版)
- 水表及阀门安装施工方案
- 23S519 小型排水构筑物(带书签)
- 招投标专员绩效考核表
- 2023上海松江区初三二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克雅氏病课件
- 川崎机器人说明书cubic s设定手册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ThelastdayofPompeii
- 压力管道试验方案、强度(含泄漏性)试验记录及报告典型示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