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河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黄河的相关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意义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学习诗歌中运用的象征、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感悟、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保护母亲河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中表达的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中蕴含的象征意义,领会诗歌的深层内涵。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情感,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3.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黄河的雄伟气势和诗歌的意境,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感染力。4.讲授法:在必要时进行适当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难点和重点,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1.播放黄河奔腾咆哮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2.提问学生观看视频后的感受,引导学生谈谈对黄河的初步印象。3.引入课题: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用诗歌赞美黄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一同领略黄河的伟大和诗人对黄河的深情赞颂。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1.简要介绍作者光未然。光未然,原名张光年,是中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之情,代表作有《五月的鲜花》《屈原》等。2.介绍《黄河颂》的创作背景。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了华北大地。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光未然跟随抗日部队行军至黄河岸边,目睹了黄河的壮丽景象,心中涌起无限感慨,于是写下了《黄河大合唱》组诗,《黄河颂》是其中的第二乐章。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0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教师范读诗歌,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重音和情感基调。例如:"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教师在朗读时,要读出黄河的雄伟气势,重音放在"高山之巅""滚滚""惊涛澎湃""万丈狂澜""浊流宛转""九曲连环""昆仑山下""黄海之边""劈成南北两面"等词语上。3.学生再次朗读诗歌,思考并回答问题:诗歌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诗歌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朗诵词,点明了黄河的伟大坚强。第二部分(第26节):歌词,从不同角度赞美了黄河。第三部分(第7节):尾声,表达了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保卫祖国的决心。
(四)精读诗歌,体会情感(20分钟)1.学习第一部分(朗诵词)学生朗读朗诵词,思考:朗诵词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朗诵词开篇点题,总领全文,点明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为下文对黄河的赞美奠定了基调。2.学习第二部分(歌词)小组合作探究,思考并讨论:诗歌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黄河的自然特点:"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几句诗描绘了黄河奔腾不息、汹涌澎湃的气势,展现了黄河雄伟壮阔的自然景观。黄河的历史贡献:"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诗人将黄河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它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黄河对中华民族的激励:"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诗人通过回忆历史上在黄河流域发生的英雄故事,如大禹治水、保卫家乡等,表达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激励作用,它激励着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尊严,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体会诗歌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自豪之情。通过朗读,让学生读出诗歌的豪迈气势,感受诗人的激情澎湃。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象征手法:黄河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它的伟大坚强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夸张手法:"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黄河的雄伟气势。反复手法:诗歌中多次出现"啊!黄河!",起到了反复咏叹的作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同时也充分表达了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3.学习第三部分(尾声)学生朗读尾声,思考:尾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愿望?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尾声表达了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保卫祖国的坚定决心。诗人号召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这体现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民族未来的坚定信念。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黄河精神?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从热爱祖国、团结协作、勇于拼搏、保护环境等方面进行思考,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3.展示一些黄河近年来受到污染和破坏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保护黄河的关注和思考。4.让学生以"保护母亲河"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保护黄河的认识和决心。字数要求200300字左右。
(六)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黄河的相关知识、诗歌的内容和结构、诗歌的表现手法以及所表达的情感等。2.强调黄河精神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传承和弘扬黄河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布置作业(5分钟)1.背诵并默写《黄河颂》。2.收集有关黄河的诗词、歌曲、绘画等作品,下节课进行展示和交流。3.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制作一份手抄报,内容可以包括黄河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保护现状等方面。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黄河的认识更加深入,对诗歌《黄河颂》的理解和感悟也更加深刻。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诗歌。同时,通过拓展延伸环节,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然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础语文知识课程
- 卫生健康教育防治春季传染病
- 初中生应了解的理财知识
- 投标部门职责培训
- 机动车辆报废与维修协议
- 合同签订后的注意事项
- 外贸合同附加协议
- 本地化服务分包合同
- 利息递增的借款协议
- 呼吸衰竭专科培训课件
- 三方报关委托协议书模板
- 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表式(电缆工程电气专业)
- 山东省2024年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地理试题02(解析版)
- 2024版北京市家庭居室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合同
- 山东省人工智能融合创新职业技能竞赛(人工智能训练师)试题及答案
- Classroom English英文课堂用语
- 立体几何解答题罕见压轴难题(解析版)
- 13J933-2体育场地与设施(二)
- 温室大棚租赁合同标准范本
- 箱式变电站吊装方案设计规范
- MOOC 走进舞蹈艺术-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