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如"篝火""萌动""澄澈"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积累优美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学习作者运用对比、衬托等手法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珍惜故乡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明白故乡是心灵的归宿,无论身处何方,都心系故乡。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感受文章的情感脉络。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理解对比、衬托等手法在文中的作用。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说"月是故乡明",深入体会作者复杂而深沉的情感。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将自己对故乡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三、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的情感。2.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文章的主题、写作手法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3.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感受情感。4.问题引导法: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深入理解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同时展示一些与故乡相关的图片,如故乡的山水、田野、老屋等,营造出一种思乡的氛围。2.歌曲结束后,提问学生:"听到这首歌,看到这些图片,你们想到了什么?你们的故乡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故乡的印象和感受。3.教师小结:故乡是我们成长的地方,那里有我们的亲人、朋友,有我们美好的回忆。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写下了关于故乡的诗篇,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季羡林先生的《月是故乡明》,看看他是如何抒发对故乡的情感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出示生字词:篝火、萌动、澄澈、旖旎、碧波万顷、巍峨雄奇、美妙绝伦、良辰美景。指名认读,正音。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如结合上下文、找近义词反义词、联系生活实际、直观演示等。例如,"旖旎"一词可以通过展示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澄澈"可以让学生联系清澈的湖水来感受。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月"写了哪些内容?作者对故乡的月亮有着怎样的情感?4.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引导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开篇点题,指出故乡的月亮最明;接着回忆童年在故乡的生活,描写了故乡的月亮以及月下的趣事;然后通过对比他乡的月亮,突出故乡月亮的独特;最后再次强调月是故乡明,抒发了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三)精读课文,品味情感(20分钟)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作者在开篇为什么说"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开篇点题,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月亮的喜爱之情,为下文的叙述奠定了感情基调。2.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作者回忆了童年在故乡的哪些生活场景?这些场景中月亮起到了什么作用?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梳理:作者回忆了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在古柳下面点篝火摇树捉知了、在大苇坑边望月等生活场景。月亮是这些场景中的重要元素,它陪伴着作者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承载了作者对故乡的美好回忆。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中描写月亮的句子:"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指名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语言美,感受月光的柔和与明亮。提问:从这个句子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月夜的喜爱和陶醉之情。3.学习第五至七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世界各地的月亮?这与故乡的月亮形成了怎样的对比?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分析:作者写世界各地的月亮,如瑞士莱芒湖上的月亮、非洲大沙漠中的月亮、大海上的月亮、高山上的月亮等,是为了与故乡的月亮形成对比。他乡的月亮虽然有其独特之处,但在作者心中,都比不上故乡的月亮。通过对比,突出了故乡月亮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重点句子分析:"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中"仍然"一词的含义,体会作者对故乡月亮的执着眷恋。提问:从这个句子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作者在欣赏他乡美景时,依然心系故乡,故乡的月亮已经成为他心中的一种精神寄托,这种情感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体现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热爱。4.学习第八自然段齐读课文,思考:"月是故乡明"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现在文章开篇,点明主旨;第二次出现在文章结尾,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它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四)体会写法,拓展延伸(10分钟)1.体会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表达对故乡的情感?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作者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将故乡的月亮与世界各地的月亮进行对比,以他乡之月衬托故乡之月,突出了故乡月亮的独特,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作者还通过回忆童年在故乡的生活场景,如数星星、捉知了、望月等,以景衬情,使情感表达更加真挚、深沉。举例分析写作手法的作用:如"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儿烟波浩渺之势。"这句话将故乡的小苇坑与洞庭湖进行对比,突出了故乡小苇坑在作者心中的独特地位,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2.拓展延伸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对故乡某一事物有着特殊情感的经历,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情感。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运用对比、衬托等手法,抒发真情实感。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交流,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引导学生互相学习。
(五)课堂小结(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和学习收获,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季羡林先生的《月是故乡明》,感受到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我们通过朗读感悟、合作探究等方式,体会了作者运用对比、衬托等手法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像作者一样,珍惜故乡的一切,热爱自己的故乡。同时,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心系故乡,让故乡的情感永远在心中流淌。3.布置作业背诵课文中描写故乡月亮的段落。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以"故乡"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核心业务外包合同
- 大学生艾特莱斯创新创业
- 小班教案:安全乘车
- 护理管理培训
- 人事部实习报告总结模版
- 阿图什市2024-2025学年数学三下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阿荣旗2025届数学三下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写作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四年9月份3D打印技术重现壶口瀑布地质构造教学实验
-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林产化学工艺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中国公仔衣服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装修合同:武汉地区室内装饰装修施工合同7篇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GF-2024-0201住建部
- 企业合同欠款追讨起诉书范文
- 中兴通讯自智网络白皮书(2025) 价值驱动AI创新开启高阶自智网络新篇章
- 16 有为有不为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2025年安康岚皋县岚水流韵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英语试题(解析版)
- 2025版车辆抵押借款合同(含贷款利率保密条款)3篇
- 2025年云南曲靖师宗县县属事业单位选调工作人员11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04月四川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春季实习生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