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中医诊疗方案_第1页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中医诊疗方案_第2页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中医诊疗方案_第3页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中医诊疗方案_第4页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中医诊疗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西医诊断标准血小板计数持续大于450×10⁹/L。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粒、红系均增生,巨核细胞系显著增生,原始及幼稚巨核细胞增多,但多为颗粒型巨核细胞。能除外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如慢性炎症、感染、肿瘤、出血后、脾切除后等。存在下列一项或一项以上:血栓形成或出血倾向。脾肿大。血小板功能异常。白细胞计数可增多。骨髓细胞体外培养,能生成自发性CFUMeg(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血液病学》等相关中医血液病专著及临床诊疗指南制定。主症:头晕目眩。肢体麻木。胸胁胀痛。肌肤甲错。腹部积块。次症:面色晦暗。口唇紫暗。月经量多或色暗有块。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涩。凡具备主症2项及以上,次症2项及以上,并结合舌脉者,可诊断为本病。

(二)证候诊断1.气滞血瘀证主症:胸胁胀痛,脘腹胀满,情志抑郁,善太息。次症:面色晦暗,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涩。2.瘀血内阻证主症:肢体麻木,头痛固定不移,或有头部外伤史。次症: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口唇紫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3.热毒壅盛证主症:身热烦躁,口渴咽干,大便干结,小便黄赤。次症:皮肤瘀斑瘀点,或有鼻出血、牙龈出血,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4.气血两虚证主症:面色萎黄或苍白,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次症:气短乏力,唇甲色淡,舌质淡胖,苔薄白,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气滞血瘀证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组成: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黄9g,川芎4.5g,赤芍6g,牛膝9g,桔梗4.5g,柴胡3g,枳壳6g,甘草3g。加减:若胸胁胀痛明显者,加郁金、香附以增强理气止痛之力;若脘腹胀满者,加厚朴、木香以行气消胀。中成药:血府逐瘀胶囊,每次6粒,每日2次。2.瘀血内阻证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剂:通窍活血汤加减。组成:赤芍3g,川芎3g,桃仁9g,红花9g,老葱3根,鲜姜9g,红枣7个,麝香0.15g(冲服)。加减:若头痛甚者,加全蝎、蜈蚣以通络止痛;若肢体麻木者,加地龙、桑枝以舒筋活络。中成药:逐瘀通脉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3.热毒壅盛证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方剂:清营汤加减。组成:犀角(水牛角代)30g,生地黄15g,玄参9g,竹叶心3g,麦冬9g,丹参6g,黄连5g,银花9g,连翘6g。加减:若皮肤瘀斑瘀点明显者,加紫草、丹皮以凉血化瘀;若鼻出血、牙龈出血者,加白茅根、侧柏叶以凉血止血。中成药:新癀片,每次3片,每日3次。4.气血两虚证治法:益气养血。方剂:八珍汤加减。组成:人参9g,白术9g,茯苓9g,当归9g,川芎6g,白芍药9g,熟地黄12g,炙甘草5g。加减:若气短乏力甚者,加黄芪以增强补气之力;若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远志以养心安神。中成药:归脾丸,每次9g,每日3次。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1.针灸治疗选穴:主穴取血海、膈俞、足三里、三阴交;配穴根据不同证型选取,气滞血瘀证加太冲、期门;瘀血内阻证加合谷、内关;热毒壅盛证加大椎、曲池;气血两虚证加气海、脾俞。操作: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期间行针23次,每周23次。2.中药熏蒸药物组成:乳香15g,没药15g,红花15g,桃仁15g,苏木15g,川芎15g,赤芍15g。方法:将上述药物碾碎装入布袋,放入蒸锅中蒸30分钟后取出,热敷于腹部积块部位,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次3045分钟,每周23次。

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70%。血小板计数降至正常范围或较治疗前下降≥50%,其他相关实验室指标明显改善。2.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症候积分减少≥30%。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下降≥30%,其他相关实验室指标有所改善。3.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30%。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或上升。

(二)评价方法1.症状体征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症状体征积分表。头晕目眩: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肢体麻木: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胸胁胀痛: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肌肤甲错: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腹部积块: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面色晦暗: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口唇紫暗: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月经量多或色暗有块: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治疗前后分别记录症状体征积分,计算积分减少率:积分减少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2.实验室指标评价治疗前后检测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等相关实验室指标,观察指标变化情况。

四、注意事项1.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芹菜、菠菜、苹果、香蕉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咖啡等。戒烟戒酒。2.生活起居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3.病情监测定期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观察血小板计数及病情变化。如出现头痛、头晕、肢体麻木、腹痛等症状加重,或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出血倾向,应及时就医。4.药物不良反应服用中药期间,注意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服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时,要注意监测凝血功能,避免出血倾向加重。对于使用西药治疗的患者,要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使用羟基脲时,要定期复查血常规,注意有无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五、结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血液系统疾病,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降低血小板计数、预防血栓形成等为主,但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中医在本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内服、针灸、中药熏蒸等多种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