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评一体化课时备课模板课题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时1所在教材与单元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四单元-第11课课型新授学习目标唯物史观:理解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受当时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的影响。如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的互动,是不同经济形态相互作用的结果;对外交往中,国力强盛时往往更开放,体现经济、政治对对外关系的推动。时空观念:能按时间顺序梳理从秦汉到明清各个时期民族关系发展脉络,如秦汉对匈奴的征战与和亲和;明确不同朝代对外交往路线及范围变化,像丝绸之路在不同时期的延伸与拓展。历史解释:对古代民族融合、和亲、会盟等现象,以及对外交往中的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等活动进行合理阐释,剖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与产生的影响。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感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体会中国古代开放包容的对外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重难点重点:掌握各朝代民族政策、民族融合方式以及对外交往的主要史实,包括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与贸易内容,以及不同朝代与边疆民族的互动方式。难点:理解古代民族关系发展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巩固的作用;剖析对外交往中不同文化碰撞、交流、融合的过程及影响。教学环节学习活动新课教学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打开你们的课本,翻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在翻开这一页之前,我想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当我们谈论中国古代历史时,除了那些辉煌的王朝更迭、重大的历史事件,还有哪些因素塑造了我们这个古老而伟大的国家?生(纷纷回答):文化、经济、科技……师:很好,同学们提到了很多方面。今天,我们要聚焦的是两个同样重要的方面——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这两个方面,就像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两条主线,贯穿了从先秦到明清的各个时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发展轨迹。那么,什么是民族关系?什么又是对外交往呢?生(思考后回答):民族关系就是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吧?对外交往就是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师:没错,同学们的理解很准确。民族关系,简单来说,就是不同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关系。而对外交往,则是指主权国家之间的交往,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层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二、民族关系的演进(一)先秦时期的民族关系初探师:让我们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先秦时期。那是一个诸侯割据、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是中华民族逐渐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与周边的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等民族之间,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呢?生(阅读课本后回答):华夏族自认为是文明的中心,对周边民族有一种优越感。师:很好,这种优越感,其实就是“华夷之辨”观念的萌芽。在先秦时期,中原地区的华夏族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农耕经济发达,形成了一种文化上的自豪感。他们称自己为“华夏”,而称周边的民族为“夷狄”。《尔雅》有言:“夏,大也。”这种自称自谓,无疑充满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赞美和难以言喻的文化优越感。师:那么,儒家又是如何看待这种华夷关系的呢?我们来看几句话。(展示PPT上的儒家言论)“内诸夏而外夷狄……”“诸夏”是华夏族的自称,这句话的意思是以周的统治范围为内,周边华夏各族为外;又以华夏各族为内,周边其他少数民族为外。这强调的是什么呢?生:华夷有别。师:没错,儒家首先承认华夷有别,这体现在地理位置的区分上,更重要的是文明之分。但是,儒家并没有完全排斥夷狄,他们强调文化认同,并相信夷夏可以互化。比如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就说了:“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但孔子不以为然,认为:“有君子去住,那里就不闭塞落后了。”这体现了儒家怎样的观念呢?生:文化认同,认为通过文化的传播,可以改变夷狄的落后状态。师:非常好。儒家的华夷观是对诞生之初的华夷观的引申和阐发。他们既承认华夷之别,又淡化相关的界限,强调文化的力量。这种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大发展师:时间来到了秦汉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的时期。那么,在这个时期,民族关系又有着怎样的发展呢?生(阅读课本后回答):秦朝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统治,包括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和民族政策的制定。师:没错。秦朝统一六国后,面临着一个庞大的多民族国家如何治理的问题。在北方,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反击匈奴,修筑了万里长城;在南方,则兴修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便利了南北水运交通。这些措施不仅巩固了秦朝的边疆安全,也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师:到了汉朝,民族关系又有着怎样的发展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展示PPT上的汉朝民族关系事例)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击匈奴,取得大胜。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东汉初,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内迁汉化。师: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呢?生(纷纷回答):汉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更加深入,与周边民族的联系更加紧密。师:很好。汉朝时期,尤其是汉武帝时期,通过军事征服和政治联姻等方式,扩大了汉朝的疆域,加强了与周边民族的联系。比如张骞出使西域,不仅加强了汉朝和西域的交往,还为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则标志着西域(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这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师:除了军事和政治手段外,汉朝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呢?生(思考后回答):推行屯戍政策,与当地民族共同开发边疆。师:没错。屯戍政策是汉朝在边疆地区推行的一项重要政策。通过向边疆地区移民屯田,不仅加强了边防力量,还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这种政策在后世也得到了沿用和发展。(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民族大迁徙与大交融师:时间来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政权更迭频繁、民族大迁徙大交融的时期。那么,在这个时期,民族关系又有着怎样的发展呢?生(阅读课本后回答):五胡内迁,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师:很好。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了多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这种局面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大迁徙与大交融。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就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师:到了隋唐时期,民族关系又有着怎样的发展呢?生(阅读课本后回答):唐朝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加强与周边民族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师:没错。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唐朝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加强与周边民族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比如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和亲等事件,就促进了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同时,唐朝还设置了大量的羁縻府州来管理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事务,这些措施都体现了唐朝对民族关系的重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智慧。(四)宋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新特点师:时间来到了宋元明清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历史又有着怎样的发展呢?民族关系又有着怎样的新特点呢?生(阅读课本后回答):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的时期。师:很好。宋元明清时期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虽然民族政权并立的情况依然存在(如辽宋夏金元时期),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却从未中断过。比如元朝统一中国后,采取了多种措施促进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和交流;清朝则通过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开发等措施来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师:在这个时期,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民族关系事件呢?生(思考后回答):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事务;清朝设驻藏大臣等。师:没错。这些事件都体现了宋元明清时期中国政府对边疆地区的重视和治理边疆的智慧。通过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开发等措施,不仅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还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三、对外交往的拓展(一)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概况师:说完了民族关系,我们再来看看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那么,什么是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呢?它有着怎样的发展脉络呢?生(思考后回答):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就是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往吧?它的发展脉络应该是从先秦时期开始逐渐拓展的。师:很好。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确实是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往。它的发展脉络确实是从先秦时期开始逐渐拓展的。在先秦时期,虽然由于交通和通讯条件的限制,中国的对外交往比较有限,但已经开始与周边国家进行了一些交流和往来。比如光武帝赐倭国国王金印等事件就体现了当时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师:到了汉朝时期,中国的对外交往又有着怎样的发展呢?生(阅读课本后回答):汉朝时期开辟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师:没错。汉朝时期是中国对外交往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同时,汉朝还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南亚、中东和欧洲等地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这些举措不仅扩大了汉朝的国际影响力还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二)唐朝的对外开放政策与中外文化交流师:时间来到了唐朝时期。这是一个中国历史上开放包容的时代也是一个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那么在这个时期唐朝的对外开放政策有着怎样的表现呢?生(阅读课本后回答):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吸引了大量外国商人、使节和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和交流。师:唐朝的开放政策,不仅仅体现在对外国商人、使节和留学生的欢迎上,还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唐朝的都城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长安城里,外国使节、商人、学者络绎不绝,他们带来了各地的特产、文化和思想,也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故事。师:我们来看几个具体的例子。(展示PPT上的唐朝对外开放事例)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带回了大量的佛经和佛教文化,对唐朝的佛教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佛教文化和唐朝的先进文化,对日本的佛教、建筑、雕塑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唐朝与日本、新罗(今朝鲜半岛)等国家保持了频繁的贸易往来,日本还多次派遣遣唐使来学习唐朝的文化和制度。生(纷纷议论):原来唐朝的对外开放程度这么高啊!师:是啊,唐朝的开放政策不仅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还提升了唐朝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当时的唐朝,被世界各国尊称为“天可汗”,成为了东亚地区的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师:那么,唐朝的对外开放政策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呢?生(思考后回答):为后世的对外开放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长期交流与融合。师:没错。唐朝的对外开放政策为后世的对外开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它告诉我们,只有开放才能带来进步,只有交流才能促进发展。同时,唐朝的对外开放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长期交流与融合,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三)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与中外文化交流师:时间来到了宋元时期。这是一个中国历史上海外贸易繁荣、中外文化交流更加深入的时代。那么,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对外交往又有着怎样的发展呢?生(阅读课本后回答):宋元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尤其是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更加发达。师:很好。宋元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确实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宋朝时期,由于陆上丝绸之路的受阻,宋朝更加重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他们设立了市舶司来管理海外贸易,还鼓励商人出海贸易,使得宋朝的海上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师:除了海外贸易的繁荣外,宋元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也更加深入。我们来看几个例子。(展示PPT上的宋元时期中外文化交流事例)宋朝时期,阿拉伯商人和波斯商人大量来到中国,他们带来了伊斯兰文化和中东的特产,也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文化和故事。元朝时期,马可·波罗等欧洲人来到中国,他们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被记录在了《马可·波罗游记》等著作中,对欧洲人了解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宋元时期,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等商品大量出口到海外,也使得中国的文化在海外得到了广泛传播。师: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呢?生(纷纷回答):宋元时期的对外交往更加广泛和深入,不仅促进了经济交流还促进了文化交流。师:没错。宋元时期的对外交往确实更加广泛和深入。他们不仅与亚洲各国保持了密切的贸易往来,还与欧洲、非洲等地建立了联系。这种广泛的对外交往不仅促进了经济交流还促进了文化交流,使得中国的文化在海外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影响。(四)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与闭关锁国政策师:最后,我们来看看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这是一个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发生重要转变的时期。那么,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对外交往又有着怎样的发展呢?生(阅读课本后回答):明清时期,中国的对外交往发生了重要转变,尤其是清朝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师:很好。明清时期,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屋抵押借款合同协议
- 代办手续服务合同
- 外立面装修工程合同
- 房屋买卖委托人合同
- 人合租办公室协议合同
- 驻厂合同协议模板
- 网恋合同协议模板
- 加工定制合同协议
- 合同转移协议范文
- 火星时代课程合同协议
- 2025年共青团入团考试测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宣传岗笔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漳州市医院招聘考试真题
- 售后技术服务年终总结
- 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技术资料统一用表(2024 版)
- 磷酸铁及磷酸铁锂异物防控管理
- (新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三类人员”安全生产考核题库-(单选多选题库)
- 热镀锌钢管栅栏施工方案
-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2025年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2024)-【新教材解读】义务教育教材内容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