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高频文言实词”专题练习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1页
高三语文“高频文言实词”专题练习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2页
高三语文“高频文言实词”专题练习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3页
高三语文“高频文言实词”专题练习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4页
高三语文“高频文言实词”专题练习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高频文言实词”专题练习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高频文言实词”分点练(一~三)

“高频文言实词”分点练(一)

第一组:识、致、诚、非、及、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封伦,字德彝,观州族人。伦少时,其舅卢思道每言曰:“此子

智识过人,必能致位卿相。”开皇末,江南作乱,内史令杨素往征之,

署为行军记室。素将营仁寿宫,引为土木监。隋文帝至宫所,见制度

奢侈,大怒曰:“杨素为不诚矣!弹百姓之力,雕饰离宫,为吾结怨

于天下「素惶恐,虑将获谴。伦曰:“公当弗忧,待皇后至,必有恩

诏J明日,果召素入对,独狐后劳之曰:“公知吾夫妻年老,无以娱

心,盛饰此宫,岂非孝顺。“素退问伦曰:“卿何以知之?”对曰:“至

尊性俭,故初见而怒,然雅听后言。后,妇人也,惟丽是好,后心既

悦,帝虑必移,所以知耳。”素叹伏曰:“揣摩之才,非吾所及J素

负贵恃才,多所凌侮,唯击赏伦。骤称荐于文帝,由是擢授内史舍人。

1.与“此子智识过人”的“识”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新妇识马声,酸履相逢迎

B.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C.相逢何必曾相识

D.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解析:选B文中的“识”意为“见识”,B项与之相同。A项,

动词,识别,觉察。C项,动词,认识。D项,动词,记住。

2.与“必能致位卿相”的“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B.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C.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D.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解析:选A文中的“致”意为“达到”,A项与之相同。B项,

副词,尽,极。C项,动词,招致,招来。D项,动词,表达。

3.与“杨素为不诚矣”的“诚”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B.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C.至诚高节,埋没无闻

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解析:选C文中的“诚”为形容词,“真诚、忠诚”之意,C项

与之相同。A项,名调,诚心。B项,连词,表假设推论,果真,如

果。D项,副词,表肯定,确实,的确。

4.与“盛饰此宫,岂非孝顺”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D.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解析:选C文中的“非”意为“不是”,C项与之相同。A项,

形容词,不对,错误。B项,副词,除了,除非。D项,形容词的意

动用法,认为……不对,可译为“讥评,责难”。

5.与“揣摩之才,非吾所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B.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C.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D.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解析:选D文中的“及”意为“比得上”,D项与之相同。A项,

动词,追赶上。B项,动词,涉及。C项,介词,等到。

6.与“素负贵恃才”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解析:选B文中的“负”意为“凭借,倚仗”,B项与之相同。

A项,动词,担负,承担,此处为使动用法。C项,动词,辜负,对

不起。D项,动词,背弃,违背。

参考译文:

封伦,字德彝,观州茂县人。封伦年少的时候,他的舅舅卢思道

常常说:“这孩子聪明见识超过一般人,将来必定官至卿相。”开皇末

年,江南发生叛乱,内史派杨素前去征伐叛军,委任他当行军书记官

(记室)。杨素将要(负责)营建仁寿宫,(被)召回担任土木工程建筑监

督。隋文帝来到仁寿宫住所,看到宫殿规模宏大,奢侈浪费,大为恼

怒,说:“杨素是不忠诚老实的,用尽百姓的财力,装修宫殿,替我

在天下百姓中结下怨恨。”杨素非常害怕,担心将(因此)遭到贬谪。

封伦说:“你应当不要担心,等到皇后来到,对你必定有所恩赐。”第

二天,果然杨素被召入宫对话,独狐皇后慰劳场素说:“你知道我们

夫妻年老,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散心,隆重地装修了这座宫殿,难道不

是对我们的孝顺吗?”杨素退朝下来问封伦道:“你凭什么知道皇后

会恩赐我?”封伦说:“皇上生性俭朴,因此当初一见宫殿的宏大华

丽就发怒,但是皇上向来听从皇后的话。皇后是一个妇人,只喜好华

丽,皇后内心如果高兴,皇上的心思也一定因此而改变,这就是我知

道的原因。”杨素叹息佩服道:“忖度、估量的才能,我是比不上的

杨素依仗荣贵和有才能,对人大多欺凌侮辱,只有对封伦十分赏识,

送给财物。多次在皇上面前称赞举荐封伦,因此封伦被破格提升为内

史舍人。

第二组:涉、素、若、道、归、兵、胜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张欣泰,字义亨,竟陵人也。欣泰少有志节,不以武业自居,好

隶书,读子史。辟州主簿,历诸王府佐。世祖与欣泰早经款遇,及即

位,以为直阁将军,领禁旅。欣泰通涉雅俗,交结多是名素。建武二

年,虏围钟离城。欣泰为军主,随崔慧景救援。虏既为徐州军所挫,

更欲于邵阳洲筑城。慧景虑为大患。欣泰曰:“虏所以筑城者,外示

婷大,实惧我蹑其后豆。今若说之以彼此各愿罢兵,则其患自息。”

慧景从之,遣欣泰至虏城下具述此意。及虏引退,而洲上余兵万人,

求输五百匹马假道,慧景欲断路攻之。欣泰说慧景日:“归师勿遏,

古人畏之。死地之兵,不可轻也;胜之既不足为武,败则徒丧前功。

不如许之。”慧景乃听虏过。

7.与“欣泰通涉雅俗”的“涉”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B.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C.早知涉世真成梦,不弃山田春雨犁

D.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解析:选C文中的“涉”意为“接触,经历“,C项与之相同。

A项,动词,进入,至hB项,动词,漫步,散步。D项,动词,渡,

过。

8.与“交结多是名素”的“素”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且相如素贱人

B.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C.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D.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解析:选A文中的“素”意为“平素,向来”,A项与之相同。

B项,形容词,白色的。C项,形容词,朴素的,不加修饰。D项,

副词,白白地。

9.与“今若说之以彼此各愿罢兵”的“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B.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解析:选B文中的“若”意为“如果,假如“,B项与之相同。

A项,动词,像。C项,代词,你们。D项,动词,及,比得上。

10.与“求输五百匹马假道”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D.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

解析:选A文中的“道”是名词,意为“道路”,A项与之相同。

B项,名词,风尚。C项,动词,取道。D项,动词,走路,赶路。

11.与“归师勿遏,古人畏之”的“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后五年,吾妻来归

B.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C.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D.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解析:选C文中的“归”意为“返回”,C项与之相同。A项,

动词,女子出嫁。B项,动词,归依、归属。D项,动词,归到一处,

汇聚。

12.与“死地之兵,不可轻也”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C.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D.悉使嬴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解析:选D文中的“兵”意为“士兵”,D项与之相同。A项,

名词,兵器。B项,名词,军队。C项,名词,战争。

13.与“胜之既不足为武”的“胜”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B.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C.沛公不胜梧杓,不能辞

D.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解析:选B文中的“胜”意为“战胜,取胜”,B项与之相同。

A项,形容词,盛大的。C项,动词,禁得住,能承受。D项,副词,

尽,完。

参考译文:

张欣泰,字义亨,竟陵人。张欣泰从小有志向气节,不想把武将

职业作为自己的身份,喜欢隶书,爱读诸子著作和史书。张欣泰被征

召为州主簿,历任各王府的佐官。齐世祖与张欣泰早年就已经有诚挚

的交往,等到自己登上帝位,就让张欣泰担任直阁将军,统领禁卫军。

张欣泰与雅俗之士都有接触,交往的多是名士。建武二年,北魏的军

队围困钟离城。张欣泰担任中军主将,跟随崔慧景前去救援。北魏的

军队已被徐州驻军所挫败,又想在邵阳洲修筑城堡。崔慧景担心会造

成更大的危害。张欣泰说:“北魏之所以修筑城堡,对外是想虚张声

势,实际上是怕我们跟随在后面(袭击他们)。现在如果用双方都愿意

停止对抗的(建议)来劝说他们,那么这个危害自然就消除了崔慧

景听从了他的建议,派张欣泰到北魏军队驻守的城下详细说明这个意

思。等到北魏士兵开始撤退,而邵阳洲上面还剩下一万士兵,北魏士

兵请求送给(齐军)五百匹马(作为条件)借道撤退,崔慧景想断其归路

攻击他们。张欣泰劝崔慧景说:“撤退的军队不要阻拦,古人对此也

很畏惧。陷于绝境的士兵,不可以轻视(他们);战胜他们已不值得称

作勇猛,败给他们就白白地使前功尽弃。不如答应他们的请求。”崔

慧景于是听任北魏士兵撤退而去。

第三组:如、去、国、内、即、微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少读书,有智甘,习法家言,策事多

中。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令,

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前后自将征讨,皆命居守,将吏帖服,居

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

弊政。既复制钱法,开铁冶,定鱼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

善长外宽和,内多伎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

按其罪奏黜之。与中丞刘基争法而诟。基不自安,请告归。贵富极,

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赐临濠地若干顷。

14.与“裁决如流”的“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B.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J

C.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

D.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解析:选D文中的“如”意为“如同,好像”,D项与之相同。

A项,动词,往,到...去。B项,动词,比得上,赶得上。C项,

介词,按照。

15.与“去其弊政”的“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欲呼张良与俱去

B.为汉家除残去秽

C.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D.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

解析:选B文中的“去”意为“除掉,去掉“,B项与之相同。

A项,动词,离开。C项,形容词,过去的。D项,动词,距离。

16.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的“国”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C.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D.等死,死国可乎

解析:选B文中的“国”意为“国家”,B项与之相同。A项,

名词,地区,地域。C项,名词,诸侯国。D项,名词,国事。

17.与“善长外宽和,内多恢刻”的“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B.内立法度,务耕织

C.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D.亡走赵,赵不内

解析:选C文中的“内”意为“内心”,C项与之相同。A项,

通“纳”,接纳。B项,名词活用作状语,内部,在国内。D项,通“纳”,

接纳,收容。

18.与“即按其罪奏黜之”的“即”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项伯即入见沛公

B.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C.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D.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解析:选A文中的“即”表时间的相连,意为“立即,就”,A

项与之相同。B项,动词,靠近。C项,动词,登上(帝位)。D项,

连词,如果、假设。

19.与“帝始微厌之”的“微”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C.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解析:选B文中的“微”表程度,意为“稍微,微微,略微”,

B项与之相同。A项,形容词,地位卑微。C项,副词,暗暗地,隐

约地。D项,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假如)没有。

参考译文: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从小读书,有智谋,学习法家学说,

预料事情多能料中。太祖任吴王,拜任李善长为右相国。李善长了解

熟悉典章制度,裁定决断各种事务都非常明快流畅。他又娴于辞令,

太祖要招纳什么人才,常常命李善长书写文告书信。前前后后凡是亲

自带兵出去征讨,太祖都命李善长留守后方,将吏信服他,服从调度,

居民生活安定,调运兵饷,使前方不至困乏。李善长曾经请求国家统

管两淮盐务,实行专卖,立茶法,都是在元代盐法茶法的基础上斟酌

改订,剔除其弊政。不久又恢复制钱法,开办铁冶,确定鱼税,使国

家用度更加丰足,而百姓又不困乏。

李善长外表宽和,而内心褊狭刻薄。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微有

些越权,侵犯了李善长的权力,李善长立即按照他们的罪上奏罢黜他

们。李善长与中丞刘基争法以至于怒骂。刘基心中不安,于是请假回

乡。富贵达到了极点,内心也渐渐骄横,皇帝开始有些讨厌他。洪武

四年,李善长因病退休,赐给他临濠地若干顷。

第四组:质、请、徒、得、谢、朝、诸、本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王颁,字景彦,太原祁人也。颁少俶傥,有文武干局。其父平侯

景,留颁质于荆州,遇元帝为周师所陷,颁因入关。闻其父为陈武帝

所杀,号恸而绝,食顷乃苏,哭泣不绝声,毁瘠骨立。及大举伐陈,

颁自请行,率徒数百人,从韩擒先锋夜济。力战被伤,恐不堪复斗,

悲感呜咽。夜中因睡,梦有人授药,比寤而创不痛,时人以为孝感。

及陈灭,颁密召父时士卒,得千余人,对之涕泣。其间壮士或问

颁曰:“郎君来破陈国,灭其社稷,傩耻已雪,而悲哀不止者,将为

霸先早死,不得手刃之邪?请发其丘垄,断榇焚骨,亦可申孝心矣J

颁顿颗陈谢,额尽流血,答之曰:”其为帝王,坟里甚大,恐一宵发

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诸人请具锹铺,一

旦皆萃。于是夜发其陵,剖棺,见陈武帝须并不落,其本皆出自骨中。

颁遂焚骨取灰,投水而饮之。

20.与“留颁质于荆州”的“质”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B.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C.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D.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解析:选D文中的“质”意为“抵押、做人质”,D项与之相同。

A项,名词,质地,底子。B项,通“贽”,古时初次拜见尊长时所送

的礼物。C项,古代杀人用的砧板。

21.与“颁自请行”的“请”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B.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C.公子患之,数请魏王

D.请奉盆缶秦王

解析:选C文中的“请”意为“请求”,C项与之相同。A项,

动词,请示。B项,动词,拜访,问候。D项,副词,请允许我做某

事。

22.与“率徒数百人”的“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帅徒以往,陷西北隅以入

B.郑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C.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D.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解析:选A文中的“徒”意为“士兵”,A项与之相同。B项,

名词,同一类的人。C项,名词,门徒,弟子。D项,副词,徒然,

白白地。

23.与“得千余人”的“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B.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C.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D.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解析:选D文中的“得”意为“找到、获得“,D项与之相同。

A项,名词,心得,体会。B项,动词,能够。C项,通“德”,感激。

24.与“颁顿赖陈谢”的“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B.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C.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D.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解析:选D文中的“谢”意为“感谢”,D项与之相同。A项,

动词,道歉,请罪。B项,动词,辞去,辞别。C项,动词,告诉,

劝告。

25.与“更至明朝”的“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B.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D.于是入朝见威王

解析:选C文中的“朝”意为“早晨”,C项与之相同。A项,

动词,朝见,朝拜。B项,名词,朝代。D项,名词,朝廷。

26.与“诸人请其锹铺”的“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穆公访诸蹇叔B.诸将皆失色

C.投诸渤海之尾D.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解析:选B文中的“诸”意为“众多”,B项与之相同。A项,

兼词,相当于“之于”,C项,兼词,相当于“之于“.D项,兼词,

相当于“之乎

27.与“其本皆出自骨中”的“本”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B.求木之长者,必因其根本

C.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D.臣本布衣,躬耕南阳

解析:选B文中的“本”意为“根本、根部”,B项与之相同。

A项,动词,推究本源,考查。C项,名词,根本,基础。D项,副

词,本来。

参考译文:

王颁,字景彦,太原祁县人。王颁年少时就卓异不凡,文武双全

才能出众。他的父亲平定了侯景之乱后,留下王颁在荆州做人质。后

来遇到梁元帝被北周军队俘获杀害,王颁因此离开荆州进入关中。听

到他父亲被陈武帝所杀的消息,王颁号泣晕倒,一顿饭的工夫才苏醒

过来,一直痛哭难止,整个人都消瘦不堪。等到朝廷大举讨伐陈国时,

王颁亲自请求随行,带着数百士卒,跟随韩擒担任先锋趁夜渡过长江。

王颁奋勇作战受了伤,担心不能继续战斗,悲伤哭泣。夜里睡着了,

在睡梦中有人给他药物疗伤,等到醒来伤口就不疼了,当时人们都认

为这是他的孝心感动了神明。

等到陈国被消灭,王颁秘密召集父亲的部下,找到1000多人,

对着他们哭泣。士卒中有壮士问他说:“郎君来攻破陈国,覆灭了他

的江山,已经报仇雪耻了,却还悲伤不已,难道是因为陈霸先早死,

不能亲手杀了他吗?那就请挖开他的坟墓,砍断他的棺材,烧掉他的

遗骨,也可以表示你的孝心了J王颁听后向说话的人磕头拜谢,额

头上鲜血淋漓,他回答道:“陈霸先身为帝王,他的坟墓很大,只怕

一夜挖掘,挖不出他的尸骨,等到了明天,事情就败露了,这可怎么

办呢?”众人就准备锹铲工具,很快就聚齐了。就这样趁夜挖开了陈

武帝的陵墓,打开了棺椁,看到陈武帝须发都还没有掉落,根部都长

在骨头中。王颁就烧了他的尸骨,取了骨灰放在水中,喝了下去。

第五组:幸、阴、悉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褚无量,字弘度,杭州盐官人。开元五年,帝将幸东都而太庙坏,

姚崇建言:“庙本苻坚故殿,不宜罢行。”无量鄙其言,以为不足听,

乃上疏日:“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

之,以应变异。举唆良,搏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

绝世,则天人和会,灾异讫息。”帝是崇语,车驾遂东。

28.与“帝将幸东都而太庙坏”的“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B.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C.绶立远视,而望幸焉

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解析:选C文中的“幸”意为“皇帝到某处”,C项与之相同。

A项,动词,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这里指刘邦对妇女的

宠爱。B项,动词,希望。D项,副词,侥幸、幸亏、幸而。

29.与“王者阴盛阳微”的“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B.衡善机巧,犹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C.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

D.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解析:选B文中的“阴''意为"古代哲学概念,与'阳'相对",

B项与之相同。A项,形容词,阴暗,昏暗。C项,名词,树荫,阴

影。D项,副词,暗中,暗地里。

30.与“宜悉出之”的“悉”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悉吾村精技击者不过百人

B.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

C.古之治天下,至嫌至悉也

D.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解析:选D文中的“悉”意为“全部,完全“,D项与之相同。

A项,动词,尽其所有,总计。B项,动词,详尽地叙述。C项,形

容词,详尽,详细。

参考译文:

褚无量,字弘度,是杭州盐官人。开元五年,皇帝将到东都去,

可是太庙毁坏,姚崇建议说:“太庙本来是苻坚的旧殿,不应因毁坏

而停止出行。”褚无量鄙视他的话,认为不值得一听,于是上疏说:

“做君王的阴盛阳衰,那么先祖就会显示变故。如今后宫中不御幸的,

应该全放出宫去,用以应付灾异。举荐俊良之才,抑制奢靡之风,减

轻赋税,慎用刑罚,采纳劝谏,明察谄谀小人,接续断绝禄位的世家,

那么天人就会融洽,灾异就消失了。”皇帝赞同姚崇的话,车驾于是

东行。

“高频文言实词”分点练(二)

第一组:率、数、从、迁、间、度、乘、复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

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葺平碧,敌据塞

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

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

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

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

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

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

拓之地,复尽失之。

(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1.与“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的“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B.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C.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D.子路率尔而对日

解析:选B文中的“率”为动词,意为“率领,带领“,B项与

之相同。A项,副词,表范围,一概,全都。C项,动词,顺着,遵

循。D项,形容词,轻率。

2.与“浩率精骑数百夺之”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B.范增数目项王

C.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D.数罟不入涔池

解析:选C文中的“数”为数词,表示约数,C项与之相同。A

项,名词,天数,命运。B项,副词,屡次,多次。D项,形容词,

细密。

3.与“诸军从之,敌遁去”的“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B.弟走从军阿姨死

C.战则请从

D.樊哙从良坐

解析:选C文中的“从”意为“跟随,随从“,C项与之相同。

A项,动词,听从,顺从。B项,动词,从事,参加。D项,动词,

依傍,紧挨着。

4.与“累迁中州刺史”的“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B.再迁为太史令

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D.迁其民于临洪

解析:选B文中的“迁”为动词,意为“调动官职”,B项与之

相同。A项,与“灭”何成复合词,灭亡。C项,动词,迁移,放逐。

D项,动词,迁移。

5.与“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的“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侯生乃屏人间语曰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解析:选A文中的“间”表状态,意为“从小路”,A项与之相

同。B项,动词,参与。C项,副词,表情态,秘密地,悄悄地。D

项,副词,表时间,有时,偶尔。

6.与“时其半度,可击也”的“度”意义相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