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自学中医之路
一、我是如何结缘中医的
自学中医是个苦差事,所以大多自学中医的人都是被逼的,确切
的说是被庸医逼的,要么是家人生病被庸医所误,要么是自己生病被
庸医整惨。这样的例子就不用说了,历史上有一大堆。另外一少部分
人呢,则不是被逼的,是自虐型,自学中医纯粹因为兴趣。
我学习中医,这两个原因都有。
第一次接触中医是十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了刘力红先
生的一本书,这本书很有名,叫做《思考中医》。我当时不知道这本
书很有名,当然更不知道以后会自学中医,看这本书纯粹是为了消磨
时间。这本书里的有些内容,对我来说像是天书,看不大懂,不过有
些内容是可以看懂的,印象很深的部分是关于阳阳五行的,像五色、
五音、五脏,还有空间、时间都和五行有对应关系,这个看起来太奇
妙了。我当时有点脑洞大开的感觉,原来世界是可以这样看的啊。
我这个人对未知有点好奇心,这本书引起了我对中医的兴趣,于
是我主动的与中医进行了第二次约会。我买了一本中医的启蒙书《走
近中医》,从头到尾读了两遍。这本书写的浅显易懂,看完之后我越
发觉得中医是个好东西,真是相见恨晚,于是又买了几本入门的中医
书,自己没事就在家里翻翻。买的啥书呢?我一说书名,你就知道当
时我有多LOW。这几本书是《三个月学中药》、《三个月学开药方》
等等。不过书名起的也很巧,这几本书我也翻了不到三个月就放下了,
读着头大,啥也没学会。
前面的学习,是出于兴趣,随着女儿的逐渐长大,我就开启了被
逼学习模式。
2002那年,我当了爹。孩子三岁后,开始频繁生病,每个月,感
冒、发烧、咳嗽就会找上门来。记得2005年那年,每个月都会因为咳
嗽去医院挂水,这是轻的,还住过两次院,都是因为肺炎。
因为当时我已经相信中医了,所以既抱着孩子看过中医,也抱着
孩子跑过医院。结果很悲催,中医每次都很让我失望,西医虽然能治
好,可是孩子的体质越来越差。孩子频繁生病,也使全家身心俱疲,
心情都是灰色的。现在回想起来,都是眼泪。
在2005年的冬天,事情出现了转机。
那年冬天孩子又咳嗽了,先是到医院挂了几天水,咳嗽虽然轻了,
可是看着女儿脸色越来越差,我就知道,这个挂水对身体损害很大。
怎么办?我决定去找小儿推拿碰碰运气。我这次抱着孩子去了附近一
家有名的孟氏小儿推拿所,每天这家小儿推拿的门外都排着长长的队
伍。人家还真不是吹的,推了几次,女儿真的不咳嗽了!
没有吃一粒抗生素,更没挂水,就是大手握着小手,推呀推,居
然咳嗽消失了,这也太神奇了!
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学会小儿推拿,等今后女儿生病了,我自
己推。
二、我是如何走近中医的
2006年元旦,我买了两本经络推拿的书,又翻出以前家里的经络
书,整整三天假期没干别的,把书认认真真的学了一遍。
实验的机会很快就来了,过了两周,女儿又感冒了,发烧38度多,
还咳嗽。老婆又要抱着孩子去医院,我不同意,说让我试试推拿吧。
老婆犹犹豫豫,我二话不说,照着萧吉生《儿童经络使用手册》里的
操作说明,给女儿推了三天,发烧和咳嗽都好了。
初战告捷,我信心倍增,老婆也认可了。女儿以后每次感冒发烧
咳嗽,都是我在家里用推拿搞定。我女儿从这时起,一直到六岁,再
也不知道医院的叔叔阿姨长什么样。
推的次数多了,我推拿效果越来越好。有时候女儿咳嗽,不管咳
嗽有多严重,我只推一次,咳嗽就停了,我自己都觉得太神奇了。我
心想如果将来有一天失业了,我就专做小儿推拿,说不定和孟氏小儿
推拿一样有名呢。
在这段时间里,我对中医外治法治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读了
一些介绍经络、按摩、拔罐、刺血、刮族等方面的书,对经络知识有
了些了解,在按摩、拔罐、刺血、刮族方面也有了些实践。我曾经用
刺血拔罐的办法治好了母亲的耳鸣,用按摩的办法减轻了母亲的更年
期综合症。
也是在这段时间里,和朋友聚会时,经常不管人家爰不爱听,张
口就滔滔不绝的讲中医,中医也慢慢成了朋友圈里的一个标签。
没见过世面的人,去趟铁岭,就以为到了大城市。虽然我彼时张
口闭口就是中医,可是我心中的中医,也仅限于按摩拔罐刮族之类,
我现在学习的中医(开方子、针灸),当时在我脑子里还没有立锥之
地呢。
可是好景不长。
女儿上小学后,我发现推拿治病的效果不好了。一般小儿推拿适
用于七八岁以下的小孩,看来确实如此。
2008年的冬天(又是冬天)女儿感冒了,开始咳嗽。我推了几天
没有效果。这咋办?我想起来,家里还有本《三个月学开药方》,里
面有几个治咳嗽的药方。凭着当时对寒热温凉肤浅的认识,我在里面
找了一个方子,名字叫做苓甘五味姜辛汤,抓了几付试试。结果让我
吃惊,女儿吃了两三付就好了!
我以前一直认为按摩拔罐能治病,那些开药方的大夫都貌似骗子,
现在才知道,原来中药治病的效果这么好!
此时的我,就像刚刚从一条船落水,又抓到了另一条船的绳子。
这一年的冬天开始,我就放下了按摩拔罐刺血的书,开始向开药方进
军。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一我的学医路
一开始的目标,是在家里受冷落多年的《三个月学开药方》。读
来读去,我发现里面云山雾罩、很难看明白。后来就广泛撤网,到处
瞎看。
看着看着,我发现很多人说,学中医要从《伤寒论》开始,于是
我就奔向了《伤寒论》。
目标是远大的,道路是坎坷的。
一开始,我傻傻的买了一本《伤寒论》回来读,却发现这本薄薄
的书是一本天书,字都认识,内容根本就看不明白。于是才知道,直
接读《伤寒论》的,智商要比肩爱因斯坦,像我这种普通人,学习
《伤寒论》要从注解书开始。
我很幸运,学习《伤寒论》的注解书是从郝万山老师开始的。后
来我给很多人想学中医的人推荐了《郝万山讲解伤寒论》。原因很简
单,郝万山老师口才好,讲课娓娓道来,里面还穿插着好多自己亲身
经历的病例,使讲课内容看起来不是那么枯燥。
我把郝万山老师讲课的文本内容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又找了视频,
也一集不落的看了。这样,我就初识了《伤寒论》这本伟大的医书。
为了继续学习它,我又买了几本注解书,有时间就看看。
这个时期,有一个人横空出世,刮起了一阵中医旋风,此人就是
罗大伦。他的出场秀《古代的医生》,用轻松诙谐的语言展现了中医
的神奇,让我非常着迷,献上了膝盖。我把里面的章节打印出来,看
了一遍又一遍,每看一遍都心潮澎湃,对里面的名医崇拜不已。
罗大伦给我扫了一下中医史的盲,从他的文章里我知道了光辉灿
烂的中医历史,和身负绝学的名医们。
这段时间里我家的书橱里中医书开始多了起来。
读了许叔微的故事,我就买了许叔微的《伤寒百证歌》,读了张
元素、李东垣,我就买了《医学启源》、《珍珠囊》、《脾胃论》等
书,读了吴鞠通的故事,我就买了《温病条辨》,读了张锡纯,我就
买了《医学衷中参西录》。一时间,我恨不得把历代名医的书都搬到
家里来,当然这也只是想法。
这段时间,有个地方成了我经常光顾的地方,那就是书城二楼摆
列中医书的几排书架。如果出差的话,我也会抽空去当地的书城,把
那里的中医书浏览一遍,有感兴趣的就买两本。
当时火神派很火,看到火神派治病若神的医案,顿时对火神派佩
服的五体投地,于是就下载了火神派祖师爷郑钦安的书来读。还买了
范中林的《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李可的《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
疑难病经验专辑》,还有《扶阳论坛》等书。
除了买书,我还一头扎进网络的汪洋大海,到处在网络上找中医
的资料,也知道了几个比较热门的中医论坛,例如民间中医网、华夏
中医论坛、铁杆中医论坛等等,没事就到这几个论坛里去看帖子。
在罗大伦的中医故事里,我知道了黄元御和他的《四圣心源》,
也被他完美的圆圈理论所倾倒。后来在论坛上看到无中生有老师讲
《四圣心源》,就把老师的讲课资料打印下来,认真的读了两遍,还
买了《四圣心源》读了两遍。在论坛上发现了无中生有老师,就像发
现了一个宝库,不仅读了他的讲解《四圣心源》,还顺藤摸瓜,读了
他的其他一些讲课内容,还买了他的一本《临证辨象》认真学习。
读了《四圣心源》,自然就知道了民国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
医学》,这本书与《四圣心源》一样,都是在划圈圈。看到李可大力
推荐这本书,它很快就成为我随身携带的学习资料。
后来在网上读到了一篇娄绍昆中医的文章,忽然发现经方的方证
对应妙不可言,于是一口气把娄绍昆的博客从头看到了尾。看了博客
之后才明白,原来日本人对伤寒论的研究不在我们中国人之下!于是
汤本求真、大冢敬节等日本人又成了我的偶像,刷刷刷买了《皇汉医
学》、《汉方诊疗三十年》、《经方医学》等书,放在床头,每天晚
上睡觉前都要看上几页。
读了几本日本医书后,倪海厦的大名被我知道了,我上网一看,
倪先生简直是神一般的人物啊。于是,我又搜集了倪海厦的讲课视频,
如痴如醉的学习起来。
后来神秘的五运六气学说又引起了我的兴趣,这个学说掐指一算
就可以预测一年的天气、疾病的流行,还能预测人疾病的转归,还有
比这个更神奇的事吗?于是我的书桌上又增加了讲解五运六气的书。
还有学习药物的书,学习把脉的书,我不停的买着,不停的读着。
我就像一只飞进百花园里的小蜜蜂,盛开的花儿一眼望不到边,
各种香气都在引诱着我,我这朵花上碰两下,那朵花上碰两下,只恨
自己没生出哪吒的三头六臂,没长个猪八戒的大肚子。
四、我的治病实践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医这样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当
然要边学边操练才行。实践的机会就像推销保险的电话,不用找,自
己就上门了。
这次的主角还是女儿,女儿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感冒发烧了。
我当时正在学习《伤寒论》,感觉女儿的感冒符合书上麻黄汤证,就
想自己抓麻黄汤给女儿治。我老婆看到我居然要自己开药方,以为我
疯了,坚决不同意。我以前也从来没有自己开药方治过发烧,可是我
相信《伤寒论》是不会骗我的,就苦口婆心的做老婆的思想工作,最
终老婆同意试一次,不行的话就去医院。结果,一付麻黄汤,孩子就
退烧了。
从那以后,老婆不再拽着我的手坚决不让我开药方了。
可以说,我中医的点点滴滴进步,离不开给女儿治病这个动力。
女儿在成长过程中,生这样那样的病,这些病就像一个魔鬼拿着大棒
泰山压顶般向我一次次打来,逼迫着我绞尽脑汁想办法一次次战胜它。
有几次女儿咳嗽,我根据女儿的症状,选用了《伤寒论》里的小
青龙汤给治好了,从此以后小青龙汤成了我的好朋友。
不过小青龙也有不灵的时候。有次女儿咳嗽了,我有了惯性思维,
还是让好朋友小青龙汤出马,可是喝了一付没有效果。我只好不偷懒,
仔细的观察女儿的病情,发现她是太阳表实证。我想这个咳嗽是因为
表闭造成的,应该解表,用小青龙有误。于是重新让女儿喝了一付麻
黄汤,睡了一个午觉。结果醒来后,发热退了,咳嗽也没了。
还有一次,带着女儿去洗温泉,女儿突然半夜起来剧烈呕吐,还
伴有严重的头晕。我和老婆都懵了,老婆要送孩子去医院,我坚持要
自己治,想来想去,认定女儿的问题是由水饮所致,最终用《金匮要
略》里的小半夏汤加茯苓汤搞定。
除了感冒、咳嗽、呕吐外,女儿有时还用其他病来考验我。
有次女儿的手臂上长黑点,老婆吓坏了,带着孩子去了医院。她
认为我治治感冒咳嗽还行,对这种病一定是不行的。我没有阻止,因
为我知道,医院是搞不定的,最终还是要由我来解决。果然,老婆回
来后很失望,说医生也说不出是啥问题。我看到这些黑点基本都是顺
着手阳明大肠经长的,认为这些黑点有可能是大肠里的浊气循经走到
体表了。正好当时看到樵翁老师的文章说白芷可以把这种浊气给去掉,
就给孩子用了桂枝汤加白芷和黄茜,居然几付药就把这个毛病给治好
To
还有,女儿小学时身体瘦弱,睡觉老是滚来滚去,大便味很大。
随着中医的学习,我逐渐认识到,这是因为有疳积,应该用鸡屎藤把
疳积去掉。用了鸡屎藤后,女儿身体逐渐壮实了起来,与以前豆芽菜
的形象判若两人。
女儿六年级寒假突发胆怯易惊,每天到了晚上就害怕。这个病真
把我难住了,试了多个药方都没有效。经过苦苦思索,最终根据脉象
辨出是痰在作怪,用温胆汤治好了。
女儿上初中后,脸上长了很多小痘痘,影响美观。女儿的面子问
题不是小问题,我这个老爸不能坐视不管。我想来想去,想了几个月,
终于认定是水饮所作,应该用瓜蒂散治,结果一剂就好了。
等等病例,我就不——细说了。
学了中医之后,我深深的感到老祖宗对人身体和疾病的认识有多
么深刻,也感到我们的当今社会对中医了解的太少,误解太多。
为了宣传中医,也为了分享我学习中医的心得给那些和我一样跋
涉在自学路上的人,我在新浪上以桂枝的名字开了一个博客,写了一
些我学习中医的心得。因为敬仰民国的中医曹颖甫,还写了一个曹颖
甫的传记。
五,我的困惑与转机
中医实在是博大精深,我这么学啊学啊,越学,感觉自己越渺小,
越学,感觉自己知道的越少。打个比方吧,就像一头扎到水里面游泳,
本来以为是西湖,游啊游啊却发现这是个青海湖,再游啊游啊,却发
现原来这里竟然是太平洋。
看了这么多书,有收获,也有遗憾。
这个收获,就是对中医各种理论,或多或少的了解了一些,自己
也会治点病了。遗憾就是,感觉自己一直是黑瞎子掰苞米,貌似看了
不少书,可是看完很快就忘了,学会的东西不多。打个比方,就像学
拳,先学了两招少林拳,又学了两招武当拳,刚学了两天太极,又去
研究八卦。可是学来学去,什么都是学了一招半式而已。
学了这么多年,也会治点病了,可是会治的病呢,也很有限。对
于《伤寒论》里比较明显的方证对应的病,我还知道开什么方子,可
是面对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病,我就手足无措,无计可施了。
这种状况持续到了2013年。我心里有一些茫然了,感觉自己从飞
进百花园的小蜜蜂变成了飞进迷雾里的无头苍蝇,不知道该如何才能
学好中医。为了拨开迷雾,我还买了一本《拨开迷雾学中医》,可惜
的是,我太愚钝了,这本书也没有拨开我的迷雾。
然而,转机总在不经意间出现。
有一次,我在华夏中医论坛里看帖子,有个帖子引起了我的兴趣。
这个帖子有几十个医案,治的病五花八门。这都不奇怪,奇怪的是所
有的医案都要辨出六经,使用的方子都是普普通通的经方,还有个特
点,就是大量医案都是两个经方合方使用。看了这些医案,不禁拍案
惊奇,原来这些方子可以治这么多病啊!说实话,这些方子我基本上
都知道,可是我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可以这样来用。就像学武功一样,
这些招数我也会比划,可是不知道可以这样来打人啊。
这个新奇的武功套路让我看花了眼。
这个帖子的作者名字也很怪,叫做鸠摩智。鸠摩智是金庸《天龙
八部》上的人物,他是个番僧,武功奇高,最终却一身功夫尽废,变
成了一位高僧。
后来,看到了这个作者的解释,说他为什么起了这么个笔名。原
来,他是个有家传的中医,也学了一些其他派的中医,后来拜到一位
名叫刘志杰的老师门下后,痛下决心将臼己以往所学统统充掉,从零
开始学习刘老师的学问,为了激励自己,就用了鸠摩智作为自己的笔
名。
于是,他的这位刘志杰老师让我神往不已。我到网上去搜他的资
料,可是很遗憾,网上有他的书,没有找到他的讲课,只有寥寥几篇
关于他的介绍,还有的信息说他是个骗子。
额,既然可能是骗子,我就停止了对这个人的探索。很快,精力
被其他中医资料吸引了,刘志杰这个名字被遗忘在脑后。
可是,甥口刘志杰注定有缘分。
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帖子,看到了有五个医案非常精彩。这五个
医案都是看起来颇为棘手的病,却用很普通的经方就治好了。不仅这
样,可贵的是文章里很详细的讲解了为什么会选用这个方子,就像一
个老师在给学生讲一道数学题的解题思路一样。
看了这几个医案,我明白了,这几年自己一直在学新的武功,却
不知道最高的武功就在《伤寒论》这本书里,最有威力的招式就是看
起来普普通通的经方,只是我不会用而已。这几个医案让我不得不承
认,虽然看过几本学习《伤寒论》的书,可是我对于《伤寒论》的了
解,还只是九牛一毛。
这几个医案是谁的呢?不是别人,正是刘志杰的。我于是知道了,
此人是有真学问的。
六、终于感觉入门了
这次我不犹豫了,赶紧买了刘老师的书回来读。
刘老师的书有三本,我都买了。这三本书,一本是《刘志杰伤寒
论师承课堂实录》,一本是《金匮要略师承课堂实录》的,还有一本
是刘老师与弟子的医案集。前两本都是大部头,是刘老师对《伤寒论》
和《金匮要略》的独特理解,后一本把医案分析的很细,几乎是手把
手的教着开方子。
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我把这三本书都读完了,后来还读了江海涛
老师写的《伤寒琐论:正邪相争话伤寒》。读了这几本书,我感觉对
伤寒论的理解进了一步,面对疾病,也开始有了点思路。例如,有个
朋友中耳炎,还有长期的失眠和腹泻,都被我用经方治好了。放在读
这几本书之前,我一定是无计可施的。
我发现,自己学中医的历程像电视剧《琅珊榜》,前面的剧情虽
然也是跌宕起伏,不过意想不到的精彩总是在后面出现。
2016年,女儿上了初三,我也迎来了学中医收获最大的一年。这
一年有三本书不得不说。
第一本就是《胡希恕讲解伤寒论》。
这本书是厦门一位自学中医的陈兄推荐的,他的学养深厚,水平
比我高很多。胡老是当代有名的伤寒大家,很受刘渡舟的推崇。前几
年,我读过他的讲解《金匮要略》,但是因为基础差,感觉颇为吃力,
读了一两遍没有什么收获。既然陈兄推荐,想必是好的,于是我就买
来读。
胡老的这本书是大部头,五百多页,写的很棒。我发现《伤寒论》
就像一个玉米棒子,上面覆盖着好多层棒子皮,要知道棒子的真容,
必须要剥开棒子皮。读各家《伤寒论》的讲解书,就像在揭开一张张
棒子皮。每揭开一张,就感觉自己离着《伤寒论》的真容又近了一层。
在我读过的伤寒论讲解书里,胡老的这本无疑揭开了最大的一张棒子
皮,让我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东西,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再面对疾病
的时候,思路又不一样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胡老的讲解还把我带入了柴胡剂的五彩洞天,
读了胡老的书后,我明显感觉比以往会用柴胡剂了,大柴胡、小柴胡、
柴胡桂枝汤、柴桂干姜汤等成了我喜爱调遣的干将。
第二本书是朱进忠老先生的《中医临床经验与方法》。
胡希恕老先生的大名,我早有耳闻,朱进忠这个名字却是我一直
没听说。有次在喜马拉雅里听到一位老师讲一部中医书,听了之后,
立刻就迷上了,知道这部书的水平很高,于是就把这部大作请到家里
来了。这部书就是朱进忠老先生的《中医临床经验与方法》。
这部书有六百多页,像块大砖头,一般人看着都眼晕,我读起来
却津津有味,感觉妙不可言。
朱老在书里分门别类讲了1000多个医案,几乎每个病例都是经过
中西医屡治无效的,最终被朱老妙手回春,其中包括很多很多疑难杂
病。可贵的是,朱老在每个医案里都讲出了治疗的思路,读这些医案
让我有大开眼界的感觉,也像是在受朱老的耳提面命,对于我们学习
朱老的学术思想很有帮助。
打个比方,这本书很像一本赵孟的字帖,上面的字都清清楚楚,
让我们可以方便的临帖,上面的每个字都是艺术品,美轮美奂,阅读
时让人生出享受艺术的快乐。
读的多了,发现胡老和朱老这两大天王各有特色。胡老治病基本
都是用经方,他把一套经方使用的出神入化。朱老则是拳无定式,法
无定法,天下药方顺手拈来,无不得心应手。胡老是六经辩证打遍天
下,朱老则是六经脏腑三焦、营卫气血辩证,无一不精。
读过《倚天屠龙记》的同志们会记得,金毛狮王要在岛上完成一
件不可能的任务,就是要用最短的时间传授给张无忌最上乘的武功。
他的办法就是让张无忌天天背诵上乘武功的心法,不教给他一拳一式。
张三丰在危机时刻传授给张无忌太极拳,在场的江湖人士都看见了,
却只有张无忌真正掌握了太极拳,为什么?因为只有张无忌把招式忘
掉了,留在心里的是心法。
心法啊,心法。胡老和朱老的这两本书,一本是上乘拳法,一本
是上乘实战,如果再有一本上乘心法就完美了。
我要说的三本书,就是一本上乘心法,书名是《吴述伤寒杂病论
研究》。
知道这本书也是缘分。
一天,一位学中医的朋友介绍我加入了一个微信群,这个群是一
个学中医的群,由一位吴雄志老师讲课。就这样,我知道了吴雄志老
师,也知道了这部书。我只在网上看了一眼这部书的目录,就决定买
下来。因为我知道,这一定会是本好书。
到手后,我发现,这本书比我期待的还要好。连续几天,我都读
到深夜,早晨醒来天还不亮,我又开始读,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要考
试了呢。
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呢?其实我没有努力,是这本书读起来太迷人
了,不知不觉就忘了睡觉。
这本书像一座宫殿,雄伟壮丽,气势恢宏。进入其中,里面富丽
堂皇,雕梁画栋,美不胜收。可惜我中医底子太薄,文字表达也笨拙,
既不能尽览其美,也不能尽述其妙。对于写出这本书的吴雄志老师,
我觉得要用天纵英才这四个字来形容他才可以。
以上三本书,就是我今年攀登的三座大山。山上风景独好,可惜
我学力有限,未能一一尽揽。大部分风景被遮住茫茫云海之后,偶尔
露出的幽谷和山峰,其秀美已使我惊艳不已,激动万分。
除了这三座大山外,这两年还有很多老师带我欣赏到中医的美景。
这些老师有黄煌、姚梅龄、李士懋、蔡长福、医道宗源、张庆军(绞
尽脑汁)、崔昆、许家栋等等,感谢他们。
回首我学习中医的历程,我发现与我女儿受教育的历程正好合拍。
女儿三年幼儿园时期,我的学中医也处于幼儿园时期,只知树叶
不知森林,热衷推拿拔罐,不知道中医之博大精深。
女儿上小学了,我也开始学习汤剂了。茫茫医海中,似一叶扁舟
随风飘荡,不知何处是彼岸。
女儿上中学了,我也总算在汤剂的学习方面上了一个小台阶,会
开药方了,事情就是这么巧。还有一件很巧的事,暂且不提,后面会
讲至I」。
说到这里,一直是关于汤药方剂的学习。汤药方剂是一个浩瀚的
太平洋,却不是中医的全部。中医还有一个大西洋我还没有提及,这
个大西洋就是针灸。
七、又开始学习针灸
在很长的时间里,我的中医世界里不存在针灸,就像以前我中医
的世界里没有汤剂一样(脸红)。
在2014年冬天,有一个帖子让我忽然对针灸感兴趣了。(又是在
冬天,我学中医历程的重要时间点都是冬天,搞不懂为什么。)
这个帖子是华夏中医论坛上的医道宗源老师写的。医道宗源老师
是地地道道的自学成才,他的帖子水平之高,让我等匍匐在地,直呼
吾皇万岁。
医道宗源老师是开方子的高手,这个帖子却是写他尝试用针灸,
只扎了一针就手到病除。原来针灸这么神奇?我又被折服了,心里默
默的想:我要学针灸。
按照以前的套路,我买了几本学针灸的书,回家埋头读了起来。
结果发现学针灸和学汤药不是一个路子。
学习汤药,理论先行,先学后习。学习针灸,只学不习,就是空
中楼阁,必须要动手,要会扎针。于是我又买来针,准备拿自己开练。
让我没想到的是,自己扎自己有心理障碍,拿着针半个小时都下
不去手,稍一进针就疼的赶紧罢手。
看来,学针灸要找老师学啊。
2015年的春天,我有幸参加了白粹昭老师的针灸班。白老师出身
针灸世家,针灸造诣颇深,擅长运用腹针,兼精通汤药,在内证方面
独有心得。
白老师的这个针灸班特别适合我,他一上来不讲太多的针灸理论,
主要就是练扎针。先是同学互扎,再是扎自己,很快我就突破了自己
的心理障碍,可以下针了,心里颇有成就感。
白老师的课都是安排在周末,一共有四堂课,于是我有四个周末
往来于青岛和北京之间。天未亮出门,深夜回家,虽然旅途劳顿,可
是甘之若饴。
从白老师那里,我学到了三项本领。一个是腹针,这是白老师的
多年心得。第二个是马丹阳天星十二穴,第三个也是白老师的多年心
得:直接灸。
于是,这一年我经常自己在家里给自己直接灸和扎腹针。
到了2015年的冬天,对直接灸和扎腹针的热情逐渐平淡了,我又
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我想也令很多学习针灸的人头疼。
什么问题呢?简而言之,就是如何进一步学习的问题。
学习针灸,应该不是仅仅学习一两个配穴,知道某个病怎么治,
而是要在大脑中建立一个辨证论治的体系,见到一个病,可以自己分
析,找出治疗的办法。可是如何才能建立这个体系呢?
针灸的书浩如烟海,各种配穴五花八门,各个针法乱花迷眼,我
不知道该怎么学。我想,还是应该找个老师,系统的学习一下,可是
到哪里找呢?
八,巧遇明师步入针灸之门
有句话说,冥冥之中臼有天意。正当我迷茫的时候,忽然收到了
一封邮件。我一看,是说无疾老师要开零起点学针灸的课程,有想学
习的可以报名,学费是二百元。
无疾老师是谁?这个发邮件的人我也不认识啊,对方是怎么知道
我的邮箱的?他(她)怎么知道我想学针灸呢?我见过几个针灸课程,
学费一般都是几千几万,这个学费怎么低的像不要钱似的?这是不是
诈骗邮件呢?
看到这个邮件,我脑子里冒出了一堆问号。看到邮件里还留了个
手机号,我就打过去,把这些问号抛向了对方。没想到,对方也是莫
名其妙。人家说之前无疾老师开过一个零起点学中医的班,这个邮件
就是发给原来班里邮件群的,不知道为何会发到我这里。
打了电话,我还是没有搞明白为什么会收到这个邮件,不过我可
以相信,这个事是靠谱的。正饿了,有人给塞了个馒头,正困了,有
人给递个枕头,太巧了。
既然这么巧,我还是要珍惜缘分,于是,我毫不犹豫的报了名。
应该说,这是我那一年做的最好的决定之一。
2016年这一年,我自学中医开了两朵花。一朵花是汤药的学习,
前面已经说了,另一朵花就是无疾老师的针灸课。
针灸课没有面对面上课,每个月,老师会发一份讲稿。每个月,
期待约会般的期盼讲稿、充满喜悦的阅读讲稿,成了我今年生活的新
内容。
我想说说无疾老师的针灸课,真可谓大道至简。
无疾老师的针灸课,通过11份讲稿,把针灸纷繁复杂的内容凝练
成通俗易懂的话,使没有中医基础的人可以快速的建立一套针灸治病
的体系,有了过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能力。
无疾老师的针灸课中,有一个独特的分形理论。这个理论,使得
寻找治病点异常简洁明了。学习了这套理论后,我发现居然可以摆脱
找穴位的迷茫,对于一些疼痛类的疾病,立刻就可以找到有效的治病
部位。屡次验证,其效果之好往往让人惊讶。
无疾老师关于的选经配穴的指导,更像是大海中伫立的灯塔。学
习后,对于一些脏腑疾患,我感到下针时有思路可循、有章法可依。
无疾老师讲稿中的医案,往往都是以脉辨病,针入脉变,其见效
之快,让我惊奇不已。我以往一直认为,针灸调气的过程是缓慢的,
扎一次针要留针半小时以上。看到古书上记载的入针后须臾出针,我
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没想到无疾老师居然可以做到,更加没有想
到有时候我也能做到。
举几个例子吧。
有一次,一朋友左肘有条筋疼痛,肘部难以屈伸。我用无疾老师
的分形理论在他的右膝找到一个疼点,一边按压疼点,一边让他活动
肘部,两分钟时间,他的肘部就可以屈伸了。
再举个我老婆的例子。一天早上,我看到老婆蜷缩着蹲在卫生间
地上,我急忙问怎么了。老婆说起床后头晕的很厉害,不敢站立,蹲
下还好一些。我想,起则头旋,可能是苓桂术甘汤证,我就抓了付苓
桂术甘汤合泽泻汤,熬上,嘱咐老婆吃药,匆匆上班了。下班后,发
现老婆还是头晕。我想,还是运用无疾老师的脉象指导针灸的理论,
用针灸治疗吧。
通过把脉,发现老婆的右关脉气堵在一起,这个脉象显示胃气郁
结不通。胃气不降的话,也会引起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告招商合同范本
- 白山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风管制作安装合同范本
- 电子竞技产业与未来办公环境的融合
- 电子竞技产业发展报告科技与文化的碰撞
- 石墨材料产业教育应用的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
- 第三章 第一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 第一单元第2课 如何使信息数字化-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新世纪版(2018)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 2025年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建科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招聘合同制人员10人历年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金材料采购合同
- 国防动员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 教案检查总结及整改措施
-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件
- 商品流通学课件
- ESD静电管理标准课件
- 19.SL-T19-2023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
- 火葬场管理制度
- 《老年护理》教学教案
- 25题退役军人事务员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驾驶服务外包投标方案(完整版)
-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