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练习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练习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练习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练习岳麓版必修2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练习岳麓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基础夯实1.有材料证明:1955年春,各地纷纷反映“闹粮荒”,很多地方发生大批出卖耕畜、滥宰耕畜、杀羊、砍树等现象。导致材料所述现象的缘由,最有可能的是()A.“一五”安排 B.农业合作化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解析1955年,新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存在要求过急、变更过快等缺点,导致“很多地方发生大批出卖耕畜、滥宰耕畜、杀羊、砍树等现象”,B项正确。“一五”安排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建设热忱,与题干信息不符;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均发生于1958年,与题干时间“1955年”不符。答案B2.“在几亿人口中比较顺当地实现了如此困难、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宏大的历史性成功。”其中“深刻的社会变革”是指()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大跃进”运动解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其确立的标记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故选B项。答案B3.依据下列图片,推断它反映了我国哪一时期的国民经济状况()A.改革开放初期B.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前后C.“文化大革命”十年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解析题干图片显示合作社经济占据国家经济的主体,这说明的是三大改造完成前后的经济比例,故B项正确。答案B4.195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642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1.3%,比1952年增长84%。其中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5.5%,现代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1.6%。这说明()A.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峻失调B.党和政府不重视农业的发展C.我国已基本上实现工业化D.“一五”安排得到很好的执行解析题干材料说明1956年工业产值比1952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依据时间信息可知,这一历史现象与“一五”安排有关,故D项正确;A项“严峻失调”说法与史实不符,题干材料也无从反映,故错误;B项“不重视农业的发展”在材料中未体现,故错误;C项“基本上实现”说法与史实不符,故错误。答案D5.这是一次被称为“强国序曲”的会议,法国《世界报》评论:“这次代表大会好像将成为世界共产主义历史上,特殊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日子。”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这次会议是指()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解析从材料“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可以推断这次会议指中共八大。中共八大在正确分析国内主要冲突基础上,提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任务: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答案C6.1957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丰收再丰收,跃进再跃进》的社论,提出争取在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把我国各种主要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到世界上最高的水平。由此可知()A.全国掀起了“大跃进”运动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农业生产获得了丰收D.“左”倾思想在不断发展解析材料中所确定的目标与我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完全脱节,是无法实现的浮夸的目标,体现的是“左”倾错误思想的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7.“在这些乌托邦幻想中间,一种好用主义心情起先抬头,强调安排中的现实性和技术操作中的专业性。要实现真正的经济发展,仅仅靠精神的力气还远远不够,这一点变得越来越明显。”此话中的“乌托邦幻想”指的是()A.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C.三大改造 D.“文化大革命”解析“好用主义心情”“仅仅靠精神的力气还远远不够”等信息揭示了人民对“大跃进”运动不切实际的反思,故选B项。答案B8.《人民日报》某篇社论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袤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留意。”这里的“新的社会组织”是()A.农业互助组 B.农业合作社C.人民公社 D.村民委员会解析结合材料中“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政社合一的”推断,人民公社体现了“政社合一”,故C项正确。农业互助组、农业合作社、村民委员会不能体现“政社合一”,故A、B、D三项错误。答案C9.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1962年为38666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下列各项中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A.目的是变更生产资料全部制 B.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C.废除了安排经济体制 D.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解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面对严峻经济困难,中共中心起先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溢、提高”的方针,开放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这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故选D项。答案D10.某年,我国正式通过国民经济的发展方针,即“以调整为中心,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巩固生产建设取得的成果,充溢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这一年应当是()A.1956年 B.1961年 C.1984年 D.1990年解析从题干中可以总结出“调整、巩固、充溢、提高”,即八字方针,其出现的时间是1961年,故选B项。答案B实力提升11.下表是我国资金流淌状况表,对表中1953—1962年我国资金流淌状况的变更理解正确的是()时间项目数值1953—1957年流入重工业的资金/%38.7流入农业的资金/%7.6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53.71958—1962年流入重工业的资金/%54.9流入农业的资金/%11.4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33.7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全面启动B.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失误C.工农业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D.政治动乱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解析依据表格中数据,可知1958—1962年流入重工业的资金比例高达54.9%,这与1958年“大跃进”运动有关,故B项正确。答案B12.下列曲线图分别反映了我国1953—1958年、1959—1964年、1970—1975年、1979—1984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更。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解析GDP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1959—1961年,中国经验了三年困难时期,GDP呈现负增长,1960年冬,党中心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使我国经济走出低谷,逐步复原和发展。也就是说,在1959—1964年,我国经济经验了一个大起大落的过程,故C项正确。答案C13.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1953年82.51957年105.01954年85.61958年141.21955年106.81959年124.71956年127.61960年133.2——摘编自《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材料二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1953年166.831959年169.681954年169.521960年143.851955年183.941961年136.501956年192.751962年154.411957年195.051963年170.001958年197.651964年187.50——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编制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1953—1960年中国和苏联农业生产方面的两个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予以说明。参考答案信息一:1953—1956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快速;1953—1958年,中国粮食产量增长快速。说明:1953—1956年,苏联处于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其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肯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中国“一五”安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起先、安排经济体制的实行等因素促进了1953—1958年农业的发展。信息二:1957—1960年,苏联粮食产量时有起伏。1957—1960年,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说明:1957—1960年,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措施脱离实际,导致垦荒地区上缴的粮食削减;1957—1960年,自然灾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因素,导致当时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定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夙愿。新中国成立前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到1952年,工业已经复原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摘编自杨先材《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材料二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材料三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特地发表讲话骄傲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情愿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在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之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明显是不对的。请完成:(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更。产生这一变更的主要缘由是什么?有什么必要性?(2)材料三中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落实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3)为订正材料三中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中的错误,中共中心又实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