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2025届高三综合模拟测试(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2011年9月19日晚,第八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在互联网上风生水起的网络文学,多少显得有些“落寞”。这一届茅盾文学奖首度吸纳网络文学作品参与评选,一共有7部作品,结果无一斩获,仅仅是在176部作品名录上露了一下脸而已。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茅盾文学奖中同台竞技,从目前的情形看是难有胜算的。究其原因,从评奖性质上看,国内各大文学奖项说到底还是属于“专家奖”的范围,其评选机制和遴选标准都是基于文学传统和社会期待而设置的。如茅盾文学奖的评选,要求作品拥有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注重思想的深刻内涵,要有切入社稷民生的历史担当和人性温暖,以及艺术审美的精致与创新等。这些显然不是网络文学的强项。“自娱以娱人”的网络写作,其长处不在于精致和深刻,而在于市场、大众、草根的认同和广泛参与。从《诗经》算起,我国传统的精英文学已经走了两千多年,而汉语网络文学的成长期还不到二十年。两种文学的创作方式、功能模式、发展水平和品相质地都存在较大差异,现在却要求用同一个评价标准去衡量,网络文学显然处于弱势。且不说这次参评的几部作品是否真能代表浩如烟海的网络小说的创作实绩,单就本次参评作品要求必须是已经完成并公开出版的纸质出版物而言,这个前提就基本上预设了网络小说的“命运”。因为网络小说可以是超文本和多媒体的,可以连载和续写,其生命活力永远存活于网上,点击率才是网站、写手和网民品评作品的基本“标的”。于是,就难免出现这样的质疑:既然参评的网络小说都没有走得更远,茅盾文学奖是否过于“阳春白雪”了?是的,茅盾文学奖就是文学界阳春白雪式的“专家奖”或“精英奖”。吸纳网络小说参与这种评奖是必要的,作为数字传媒时代最具大众趣味的网络文学落选于这样的奖项也属正常。需要关注的也许是网络文学参评茅盾文学奖背后的意义,即对于优化当今文学生态的意义和对网络文学本身发展的意义。茅盾文学奖对网络文学敞开大门,意味着传统文学对网络新媒体文学的身份认可,有助于改变两者彼此观望、不相往来的格局,实现两种文学相互交流、切磋砥砺、融合互补,促进网络写手学习传统文学,也引导传统作家和评论家走近网络文学,从而改善和优化媒介融合语境中的文学生态,让两种文学在有些低迷的文学市场上“抱团取暖”,共创繁荣。
当代文学经历的“网络洗礼”,既能使陷入瓶颈的传统文学获得重现辉煌的机遇和力量,亦能使泥沙俱下的网络文学提升审美与文化素质。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通过茅盾文学奖这个比对平台,让传统文学意识到,文学有关人的心灵从来可以由不同的道口进入,网络霸权不好,媒介歧视也不对,应该对网络写作投以理性的目光,给予必要的关注和激励。对于网络文学而言,也可以在这个机会均等的评审中检视水平,看出差距,意识到作品未能入围,不在于它是否出自网络或有网络的特征,而在于少了一些文学的品质。这样,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就可以从昔日的观望、对视走上了解、交流、融通和互渗互补之路。这对于整个中国文坛来说,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统计表明,我国网民总数已超过4.85亿,网络文学的写手人数、原创作品存量、在线阅读人群和文学网站的访问量屡创新高。同时也不能不看到,今天的网络文学虽然在“量”上已经占据文坛的大半壁江山,但在“质”上还无法与传统文学抗衡。网络文学要成为人类文学史上一个有价值承载的历史节点,在赢得受众的同时赢得尊重,进而从点击率、注意力走向影响力和文学创新力,还需要消除自身的一些局限。(摘编自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离茅盾文学奖有多远?》)材料二:中国网络文学是源于中国传统通俗文学、承接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发展而来的通俗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一种文类,传统通俗文学已形成自己的美学范式。网络文学承接传统通俗文学的美学范式进行创作,具有通俗化、类型化、故事叙事等特征。由于具有后发优势,传统通俗小说中的“典型情节”常被网络小说化用。作为一种文学类型,从叙事类型和叙事模式上分析中国网络文学对现当代通俗文学的传承应更有说服力。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延续着传统通俗文学而来的现当代通俗文学,形成了新的类型和叙事模式。社会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历史小说、言情小说和科幻小说是现当代通俗文学的六大类型。网络文学承接这六大类型继续向前发展。例如,网络玄幻小说可看作现当代武侠小说和神魔小说的结合体。网络文学继承了张恨水、琼瑶式的言情浪漫,然而,这种浪漫情愫已不是道德评判标准或人生终极理想,而只作为一种青春的线索存在于个人情感的抒发和人生目标的追求中。历史环境、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是网络历史小说的创作素材,但历史的真实这一曾被历史小说视为生命的元素,却在某种程度上被网络历史小说悬置起来。(摘编自汤哲声《中国网络文学属性再思考》)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茅盾文学奖的评选机制体现了某种文学传统,网络文学创作与这一传统的距离是无法改变的。B.网络文学作品终究无缘茅盾文学奖,在作者看来,这虽是意料中的事,但依然让人很难接受。C.茅盾文学奖吸纳网络文学作品参与评选,这对繁荣传统文学和提升网络文学质量都是有益的。D.出自网络或有网络特征,追求市场、大众、草根认同,决定了网络文学难以入围茅盾文学奖。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网络文学并非无根之木,而与中国传统通俗文学相比,它有着一定的后发优势。B.作为网络时代新生事物的网络文学创作,它属于通俗文学创作,有着类型化特征。
C.网络历史小说无视历史真实,这种很不严肃的创作态度,势必会影响其质量和发展。D.中国网络文学是对现当代通俗文学的传承和发展,比如它的玄幻小说就体现了这一点。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能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网络小说《诛仙》的序章通过讲述天下玄理来引入正文。B.金庸小说在报纸上连载前出版了需要付费提前阅读的“爬头本”。C.张恨水《啼笑因缘》的结尾是众多读者通过来信共同参与的。D.网络小说《盗墓笔记》中有大量作者都无法自圆其说的情节。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4分)5.结合两则材料,探究网络文学读者的阅读偏好。(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故乡的花开
刘汉俊读过一篇英语小散文。大意是,作者幼时父亲送他一棵樱桃树,灼灼的花、灿灿的果,结在他童年的记忆树上。若干年过去了,迟暮之年的他考虑再三,决定和妻子到郊区买一处房子。他们举着伞,在雨中踽行了多时,找不到家的感觉,渐感失望。突然,在一处庭院前,他一下子顿住了:院里立着一棵开着密密花儿的樱桃树!老两口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处房子,从此住在了这里。我能够理解这位老人的心情。他辗转了大半辈子,童年的某个情结一直潜植在他的心底。暮之将至,心灵的翅翼渴望回栖在初春的枝头。那棵树,树上的花,拴住了他。一旦情思被具化,思路被连通,心灵的底片便即刻清晰起来。于是,简单而丰富、曲折而笔直的人生路上,呼啸的高铁就戛然停住,下车。这位老人的樱桃树,催生了我心底上那一片的李树、梨树、桃树、枣树、棠棣树,那一树的花开,一片的花香……我的老家是鄂东南赤壁市大田畈的莲花塘刘家。莲花塘的桃花涧山腰上,有一片竹林围着的菜园。园中央一棵梨树,长势雄健茂盛,枝干根根向上。晚春时节,梨树开花,风吹梨花雨,落地一片白。菜园是我家的,梨树当然也是我家的。由于怕孩子们等不及果实成熟就糟蹋它,大人早早地用刺蓬围住了主干。直到阔叶间成熟的梨儿肚皮撑白了,早馋得不行了的孩子们踮起脚,用长竹篙东一个西一个地敲得差不多了。枣树是没人爬的。赭色的尖刺坚硬而锋利,扎进肉里,有一种彻心彻骨的痛。因此,枣们在没成熟的时候逃避了许多蹂躏。只有鸽子不怕它,还敢在树冠里做窝,这件神奇的事一直困惑着我的童年。后来有人说,鸽子是为了躲避人的侵犯,才在荆棘丛中寻找安乐窝的,这叫最危险处最安全。黄黄的枣花在密密的荆棘中灿灿地开着,谁也不敢惹它。花多而果少,枣儿们总是等不到脸儿红就给打光了。莲花塘水草丰沛,果子树成片成林,最多的当数李树。山冲屋后,婀娜的李树依依丛丛,素净的李花挤挤密密,黑色的树干粗糙皲裂如网,虬枝离奇,枝丫交叠。抓住某根粗枝一顿狂摇,便下起了李花雨,天上一阵雨,地上一片白;真正果实累累的李树,多生在港汊泽畔、塘边井口;青的绿的红的黄的李子们成串、满枝,点缀在茂密的枝叶之间,把枝条都压弯了。
莲花塘的桃树数量不多,几乎生长在最好的位置。树态有些矜持,枝干精致光洁如同打了一层防护蜡。与梨树的团叶、李树的短叶相比,桃树的叶儿略长略窄。茂密的树冠,像少妇顶着刚烫的发。花期一到,枝放艳丽,蕊吐芬芳,满枝的桃花放肆地开,难见几片绿叶了。满溪满沟地簇拥,漫山漫坡地绽放,是绿水青山间的霓裳少女,用粉红点燃了春天的风情。桃花多而密,果儿却不多,但只要有果,就一定是绿叶不掩丹霞。有一年天热了,我和小伙伴窜进谁家的院墙,吱溜溜地爬上桃树冠,突然吱呀呀一声,木门开了,谁家老奶奶搬了竹椅在树荫下歇着。这可苦了我们,不敢下树,摘的几个毛桃塞在短裤背心里,毛茸茸的奇痒难耐。终于等到老太眯着了,赶紧如猿猴探涧般蹑手蹑脚地溜之大吉。跳进莲花塘,衣裤一褪,蘸着塘水啃青桃,嘻嘻哈哈,得意忘形。桃红李白梨儿青,幼时贪恋的是果,记忆里留存的却是花,尤其是雨中的花。第一次看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场景,才七八岁。记得是一大早走过岭上,前夜走过的梨树下一夜之间变成一片白,白得像老师的白粉笔,雨意迷迷蒙蒙地浸渍着,感觉空气都是梨花味,像是明清的一幅写意画。有时一场夜雨,大人会说,睡吧,明儿早起看桃雨。果然,第二天清早上学的路上、村口、山坳里花粉潇潇,落红一片,踩着的,是一脚春泥。年复一年,花开花落,果熟果落,村里没人在意,没有林妹妹“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感叹。没有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惆怅。就像村里的庄稼、村里的毛头小子,一茬又一茬在成长,留不显迹,走无涟漪。我应该也算是其中的一茬,只不过移栽到了北方的京城,但根须依然连着水草肥美的南方,枝丫依然向着遥远的山冲,仍然是莲花塘的味道。我奢望着,什么时候能拥有一处属于自己的院落,院里亭立着几株桃、李、梨、枣树,一丛的兰草花,一树的栀子花,让我在静谧中,听那夜夜的花开。(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英语小散文中的老夫妻因为院中开花的樱桃树而找到了家的感觉,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只看了一次的房子,作者对此深表理解。B.“那棵树,树上的花,拴住了他”,实质上是童年的某个情结潜植内心,在迟暮之年,有关童年的记忆却逐渐清晰起来。C.老家的树种类多样,花开花落都印刻着“我”童年的美好回忆,每一帧画面清晰而亲切,细节真实,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D.村里无人在意花开花落、果熟果落,也没有文人对此感叹或惆怅,这是一种遗失的美好,更是“我”对乡村文化没落的反思。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标题“故乡的花开”精准概括了文章内容,“花”用以寄托思乡的情感,“花开”营造出一种美好温馨的氛围。
B.文章形象生动地描写了记忆中故乡花开时的美景,将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有机融合,文笔优美、情感真挚。C.“让我在静谧中,听那夜夜的花开”,这一句意蕴悠长,借助想象,激发读者对画面的联想,从而与作者共情。D.文章以作者读过的一篇英语小散文开篇,引出自己心底上的花开与花香,行文构思巧妙,易激起读者阅读兴趣。8.写景文章的语言艺术值得细细品味,请从修辞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4分)
9.本文与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在选材、抒情方式、文化内涵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这两篇文章做简要赏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弃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散遣其部众,任从所之。亲为卜居宅,相田畴。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节选自《后汉书·张纲传》)材料二:
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民行为盗,无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翱翔而终思矫翮;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皆耆儒A知名B多历C显D位E唯纲年少F官G次H最微。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之,到,与《赤壁赋》“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中的“之”用法相同。B.信,确实,与《兰亭集序》“信可乐也”中的“信”意思相同。C.绝,断绝,与《劝学》“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的“绝”意思不同。D.几,关键,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几”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纲是官宦子弟,年轻时就通晓经学,曾被举荐孝廉却不赴命,后来做了侍御史。他曾表明为国家扫除灾难而不惜献出生命的决心。B.朝廷选派张纲巡视各地的风气民情,张纲在洛阳都亭停车不行,指责当政者如豺狼一般暴虐,引起皇帝不满,因此不愿意重用张纲。C.张婴等人反叛,时任广陵太守的张纲率领差吏士卒十多人径直造访张婴营垒,询问疾苦,申明利害,成功劝服张婴等投降归顺朝廷。D.张纲四十六岁时逝世,百姓老幼相扶,纷纷前往张纲府邸吊唁。张婴等五百多人穿着丧服为张纲操办丧事,并且背负泥土垒筑坟墓。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4分)
(2)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4分)
14.王夫之强调张纲“何足效也”,你同意王夫之的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赠
别
杜牧眼前迎送不曾休,相续轮蹄似水流。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苏秦六印归何日?潘岳双毛去值秋。莫怪分襟衔泪语,十年耕钓忆沧洲。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用夸张的比喻描写车马就像流水一样不断,进一步突出了离别之人很多。B.颔联使用反向假设,将他人的离愁叠加到诗人自己身上,加深了自己的离愁。C.颈联化用典故,诗人感叹友人的离开,反衬自己官职在身、无法归去的忧伤。D.诗歌直抒胸臆,语言直白,情感真挚;虚实相间,写法独到,境界雄浑开阔。16.赏析尾联“衔”和“忆”的表达效果。(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荆轲刺秦王历来为人称道,但北宋的苏洵却不以为然,他在《六国论》中认为“”即荆轲的这一行为加速了燕国的灭亡。(2)山水泉林是古代文人钟爱的意象,在静谧的环境中栖息灵魂是理想的生活境界,王维《山居秋暝》中用白描的手法描摹了这一美景:“”。(3)“灯”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充满温馨的意象。古人多以此来烘托环境氛围,寄托情思,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累点”低,似乎已成为现代人的常态。比如,白天
A
,夜晚却辗转难眠;思考问题条理清晰,话到嘴边却忘得一干二净……这些都是疲劳的信号。如何缓解疲劳?除了大家熟知的运动、休息等方式,你可能想不到,清淡饮食也能抗疲劳。日本一项研究发现,清淡饮食,即烹饪法较单一,少油、少糖、少盐、不辛辣的饮食,更具抗疲劳功效。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年龄在21至69岁之间的健康人分为两组,一组提供为期三周的清淡饮食,另一组则维持普通饮食。每日晚餐后,研究人员都会对参与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以比较其抗疲劳效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甲);另外,他们在安静状态下交感神经的活性降低,压力得到缓解,整个人变得
B
。
研究人员表示,(乙),因此,缓解疲劳要对这些细胞及时采取修复措施,必要时换上“新配件”。清淡饮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食品中的营养物质,食品中的营养物质作为新配件的原料,不仅可以抗氧化,还能够提供人体能量。改善日常饮食结构,不仅有助于预防慢性疲劳,还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清淡饮食不等于素食主义。①极端的清淡饮食不仅会让人生病,而且更容易导致体质下降。②如果不吃肉、鸡蛋和豆制品,就会造成蛋白质缺乏,③从而导致免疫力下降;④油脂摄入不足,尤其是必需脂肪酸缺乏,⑤便会引起脂溶性维生素A、D、E的缺乏,引发干眼、骨质疏松等症状的出现。从营养角度讲,清淡饮食是在食物多样化的基础上,合理搭配营养,将动物性食物、食用油和调味品限制在合理范围内。18.下列句子加点词中“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文中“累点”的“点”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不论电视还是互联网,真人秀大有“霸屏”之势,然而,“槽点”也不少,比如:明星表演成分过重,缺乏“真实”和“真诚”。B.说到用户思维,很多人都在谈如何抓住用户的痛点。一旦抓住痛点,便有了和用户进行互动的切入点,有了搞好用户关系的通行证。C.人的先入之见常在无意中发挥作用,使人容易对约定俗成之事熟视无睹,这是很可怕的,司空见惯的常识会产生盲点,是常有之事。D.笑点高的人,不是对幽默免疫,而是对平庸的笑话持有更高的要求,他们渴望那些能让人深思后发笑的瞬间,那些融合智慧与巧思的幽默。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该文段被网站转载时,小编将下划线内容“‘新配件’”输入成了“‘新’配件”,分析二者在语意上的不同。(5分)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凯文·凯利在《宝贵的人生建议》中说:“每个月尝试一次,换条路回家,换个门进家,换把椅子吃饭。”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题号123671011121518
答案CCADBBEFABDD4.首先从网络文学在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上无所获这一事件出发,明确网络文学很难获得传统文学奖项的观点;接着分析了网络文学作品难获大奖的原因;然后阐述了吸纳网络文学参评茅盾文学奖的意义;最后强调网络文学应提升自身的质量。
5.喜欢阅读通俗文学作品;讲求作品的娱乐性;根据点击率取舍作品。4.①画线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②将雨后的梨树花落比喻成明清的一幅写意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雪白的梨花在迷蒙的春雨中飘零,在湿润的空气中留香,给人以美的享受。5.①都选取了生活中的小事物来展示故土的特点。《故都的秋》中,郁达夫通过描绘秋晨的院落、秋槐的落蕊等具体景象,来展现故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而本文则通过回忆故乡的梨树、枣树、李树、桃树等花木,以及与之相关的童年趣事展示故乡的丰泽、安然与美丽。②都借助具体的景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故都的秋》中,郁达夫通过对故都秋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故都之秋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向往和眷恋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忧郁、孤独的心境。而本文中,作者通过回忆故乡的花木和童年生活,寄托了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依恋和向往之情。③都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故都的秋》通过对故都秋景的描绘,展现了北平独特的文化气息和历史底蕴。而本文中,作者通过回忆故乡的花木和童年生活,也展现了鄂东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13.(1)先前派遣的郡守,大都向朝廷请求很多兵马,唯独张纲请求轻车简从赴任。(2)第二天,张婴率领部下一万多人和妻子儿女,双手反绑归顺投降。
14.示例一不同意。张纲单骑劝降,表现了过人的胆识,爱护百姓的仁慈,为国为民不惜以身犯险的担当,能言善辩、以理服人的智慧,值得后人学习、效仿。示例二同意。张纲对叛贼仁慈心软,没有考虑到叛贼的反复、易变的本性;以恩宠、荣耀感化敌人,可能有一时之效,但不能彻底转化敌人;缓解一时的灾祸,却未能为国家作长远谋划。所以不值得效仿。
16.①“衔”指含着泪水,细节化地呈现了诗人和友人分别的情形,突出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不舍和感伤。②“忆”表达了诗人对出仕前的十年隐居生活及隐居之地的怀念。③一“衔”一“忆”,诗人看似劝慰朋友不必为离开而难过,实则满含别离之痛。17.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19.昏昏欲睡;神清气爽(或轻松自如)
20.清淡饮食组普遍感到疲劳感减轻;疲劳可以看作是细胞损坏所致
21.①改为:极端的消淡饮食不仅会导致体质下降,而且更容易让人生病。⑤改为:便会引起脂溶性维生素A、D、E的缺乏,引发干眼、骨质疏松等症状。
22.①原文“‘新配件’”中引号的用法为特殊含义,将细胞比作装配机械的零部件,生动形象地写出细胞对于身体健康运行起到的重要作用。②“‘新’配件”中引号的用法为突出强调,强调换新的重要性。23.
因时而变,奔赴山海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谋发展、抓改革、促创新,必须主动适应时与势的变化。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少年当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勇毅前行。因时而变,奋进新征程;奔赴山海,建功新时代。察时变,成天下,增长识变之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1930年冬天,当有人质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时,毛泽东同志以非凡的远见,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这样描绘未来胜利的前景:“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在这种识变之智的指引下,共产党人“拼”来了革命胜利。在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吾辈青年也应以“拼”的精神,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从而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莫要刻舟求剑,掌握应变之方——掬水月在手,以创造奔赴。今天的中国,到处都有生动活泼的创新创造,呈现日新月异的发展进步。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太空之家”遨游苍穹,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新时代,中华大地上谱写着盛世诗篇,涌动着澎湃的变革动能。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正是因为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坚持与时俱进,我们增强了应变能力,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吾辈青年当切实增强各方面本领,做好自己的事,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才能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
勇求变,变则新。以“实”的作风,涵养求变之勇——云程始发轫,未来月满楼。“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在求变的征程上,实干是最质朴的方法论。这“实干”,不需要惊天动地,而需要脚踏实地。它可能只是驻村干部在老百姓炕头的一句家常,是外卖小哥为之奔跑的一份订单,是教师手中洒落的粉笔末,是焊接工人点燃的那一串火星,是办事窗口里那一句温暖的“您好”……吾辈青年虽也只是微小的个体,也当用努力投入生活的洪流,如水滴投入奔涌的大潮。我们以“实”的作风,涵养求变之勇,定能凝聚起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发展的荣光。展望未来,我深信: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迷茫最好的回应,就是笃定前行。往事作序,来日为章。今年的中国,希望与挑战并存。新征程上,我们当顺应时代潮流,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中,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奋跃而上、真抓实干,创造新的不凡业绩。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A.“网络文学创作与这一传统的距离是无法改变的”说法错误,原文在材料一第二段“从目前的情形看是难有胜算的……其评选机制和遴选标准都是基于文学传统和社会期待而设置的……这些显然不是网络文学的强项”,说的是目前难有胜算,并没有说距离无法改变。B.“但依然让人很难接受”,原文为材料一第四段“且不说这次参评的几部作品是否真能代表浩如烟海的网络小说的创作实绩,单就本次参评作品要求必须是已经完成并公开出版的纸质出版物而言,这个前提就基本上预设了网络小说的‘命运’。因为网络小说可以是超文本和多媒体的,可以连载和续写,其生命活力永远存活于网上,点击率才是网站、写手和网民品评作品的基本‘标的’”,可见作者只是客观的分析,并没有说结果让人很难接受。D.“出自网络或有网络特征,追求市场、大众、草根认同,决定了网络文学难以入围茅盾文学奖”,原文在材料一第三段“‘自娱以娱人’的网络写作,其长处不在于精致和深刻,而在于市场、大众、草根的认同和广泛参与……两种文学的创作方式、功能模式、发展水平和品相质地都存在较大差异,现在却要求用同一个评价标准去衡量,网络文学显然处于弱势”,“追求市场、大众、草根认同”是其中的原因,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网络历史小说无视历史真实,这种很不严肃的创作态度,势必会影响其质量和发展”于文无据。原文是说“历史环境、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是网络历史小说的创作素材,但历史的真实这一曾被历史小说视为生命的元素,却在某种程度上被网络历史小说悬置起来”并没有说“势必会影响其质量和发展”。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网络文学承接传统通俗文学的美学范式进行创作,具有通俗化、类型化、故事叙事等特征。由于具有后发优势,传统通俗小说中的‘典型情节’常被网络小说化用”主要讲中国网络文学是源于中国传统通俗文学、承接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发展而来的通俗文学。A.从材料看传承的是故事、叙事类型和叙事模式,符合材料二的观点。B.是经营模式:C.是写作模式;D.是网络文学的局限性。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共共十段。第一段“第八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在互联网上风生水起的网络文学,多少显得有些‘落寞’。这一届茅盾文学奖首度吸纳网络文学作品参与评选,一共有7部作品,结果无一斩获”,首先引入网络文学在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上无所获这一事件。第二段“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茅盾文学奖中同台竞技,从目前的情形看是难有胜算的。究其原因……”,明确网络文学很难获得传统文学奖项的观点。并证明了自己的观点。第三段“‘自娱以娱人’的网络写作,其长处不在于精致和深刻,而在于市场、大众、草根的认同和广泛参与”第四段“且不说这次参评的几部作品是否真能代表浩如烟海的网络小说的创作实绩,单就本次参评作品要求必须是已经完成并公开出版的纸质出版物而言,这个前提就基本上预设了网络小说的‘命运’”,分析了网络文学作品难获大奖的原因。
第五段“既然参评的网络小说都没有走得更远,茅盾文学奖是否过于‘阳春白雪’了”,由问句过度到下文的观点。第六段“吸纳网络小说参与这种评奖是必要的,作为数字传媒时代最具大众趣味的网络文学落选于这样的奖项也属正常。需要关注的也许是网络文学参评茅盾文学奖背后的意义,即对于优化当今文学生态的意义和对网络文学本身发展的意义”第七段“意味着传统文学对网络新媒体文学的身份认可,有助于改变两者彼此观望、不相往来的格局,实现两种文学相互交流、切磋砥砺、融合互补……”第八段“当代文学经历的‘网络洗礼’,既能使陷入瓶颈的传统文学获得重现辉煌的机遇和力量,亦能使泥沙俱下的网络文学提升审美与文化素质”,阐述了吸纳网络文学参评茅盾文学奖的意义。第九段“对于网络文学而言,也可以在这个机会均等的评审中检视水平,看出差距,意识到作品未能入围,不在于它是否出自网络或有网络的特征,而在于少了一些文学的品质”第十段“网络文学要成为人类文学史上一个有价值承载的历史节点,在赢得受众的同时赢得尊重,进而从点击率、注意力走向影响力和文学创新力,还需要消除自身的一些局限”,强调网络文学应提升自身的质量。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二第一段“中国网络文学是源于中国传统通俗文学、承接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发展而来的通俗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一种文类,传统通俗文学已形成自己的美学范式。网络文学承接传统通俗文学的美学范式进行创作,具有通俗化、类型化、故事叙事等特征。由于具有后发优势,传统通俗小说中的‘典型情节’常被网络小说化用”可知网络文学是通俗文学,网络文学读者应该喜欢阅读通俗文学作品;由材料一第三段“‘自娱以娱人’的网络写作,其长处不在于精致和深刻,而在于市场、大众、草根的认同和广泛参与”可知讲求作品的娱乐性;由材料一第四段“因为网络小说可以是超文本和多媒体的,可以连载和续写,其生命活力永远存活于网上,点击率才是网站、写手和网民品评作品的基本‘标的’”可知根据点击率取舍作品。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对乡村文化没落的反思”错,村里无人在意花开花落、果熟果落,也没有文人对此感叹或惆怅,表现的是一种朴素、自然的生活态度。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有机融合”错,本文是一篇记叙性散文,没有使用“说明、议论”的表达方式。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的修辞和语言的能力。①首先判断修辞,画线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②“前夜走过的梨树下一夜之间变成一片白”,可见本体是雨后的梨树花落,喻体是“明清的一幅写意画”。划线句描写的是雨意迷蒙中雪白的梨花飘落的美好景象,颜色淡雅,加上雨的迷蒙,以及空气中的梨花味儿,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雪白的梨花在迷蒙的春雨中飘零,在湿润的空气中留香的情景,给人以美的享受。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选材、抒情方式及文化内涵的能力。①都选取了生活中的小事物来展示故土的特点。《故都的秋》中,郁达夫选取了五幅图画来描写故都的秋景,分别是“小院静观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声图”“闲话秋雨图”和“胜日秋果图”,都是寻常景物,描写细腻,来展现故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而本文则以“故乡的花开”为线索,回忆了故乡的梨树、枣树、李树、桃树等花木,描写它们开花的胜景,落花的诗意,以及与之相关的偷梨、偷桃、打枣等童年趣事展示故乡的丰泽、安然与美丽。②都借助具体的景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故都的秋》中,郁达夫通过对故都秋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故都之秋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向往和眷恋之情,比如闲话秋雨图,以秋日里的一场秋雨为背景,画面中,或许有几个人在屋檐下躲雨,闲聊着家常琐事,给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感觉;文中不少地方也流露出作者忧郁、孤独的心境,比如小院景观图中那静对着的牵牛花的蓝朵,那疏疏落落尖细且长的秋草,都透露出一种故都悲凉的心境。而本文中,作者通过回忆故乡的花木和童年生活,寄托了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依恋和向往之情,比如描写雨中梨花落的美丽,说它“像是明清的一幅写意画”,比如写偷了桃子躲到树上,偏有个老奶奶搬了竹椅在树荫下歇着,只等她眯着我们才敢偷溜下来“蘸着塘水啃青桃,嘻嘻哈哈,得意忘形”。③都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郁达夫通过描绘故都的秋景,展现了北平作为古都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而本文则通过回忆故乡的花木和童年生活,展现了鄂东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这种文化传承不仅增强了文章的历史感和文化价值,也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使者大多是年老而德高的儒者和知名人士,大多先后担任要职,只有张纲年纪轻,官位最低。“皆耆儒知名”是判断使者身份的判断句,其后B处断开;“历显位”是动宾结构,其后E处断开;“纲年少”是主谓句,“官次”是下句主语,F处断开。“官次最微”是主谓结构,不断开。故选BEF。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一词多义的能力。A.错误。动词,到/助词,的。句意:其他人都奉命到位。/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B.正确。句意:太守确实有罪。/实在很快乐。C.正确。断绝/横渡。句意:自己断送了子孙的性命。/不是能游泳,却能横渡长江黄河。D.正确。关键/什么。句意:这六方面是关系到你们成败、利害的关键因素。/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引起皇帝不满”错,“因此”于文无据。原文“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没有说到皇帝不满,也并说因为他在洛阳都亭停车不行,指责当政者如豺狼一般暴虐而不重用他。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率”,大都;“独”,唯独;“之”,到,赴。(2)“明日”,第二天;“将”,率领;“妻子”,妻子儿女;“面缚”,双手反绑。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评价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示例一:不同意。文中说张纲“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劝说中既表现出诚信,又有劝说的智慧,首先肯定“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接着指出“然为之者又非义也”,劝他们趁着皇帝想要以文德招降的机会赶快投降,否则就会让自己处于危险之中,并用一组排比句“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弃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从六个方面为他们分析,成功说服张婴。可见张纲单骑劝降,表现了过人的胆识,爱护百姓的仁慈,为国为民不惜以身犯险的担当,能言善辩、以理服人的智慧,值得后人学习、效仿。
示例二:同意。“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张纲对叛贼仁慈心软,没有考虑到叛贼的反复、易变的本性;“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以恩宠、荣耀感化敌人,可能有一时之效,但不能彻底转化敌人;“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缓解一时的灾祸,却未能为国家作长远谋划。所以不值得效仿。参考译文:材料一: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平民的节操,被举荐孝廉,他却不赴命,后来司徒征召他做了侍御史。当时顺帝纵容宦官,有识之士都忧惧担心。张纲慨然叹息说:“污秽丑恶之人聚满了朝廷,如果不能挺身而出献出生命,为国家扫除灾难,即使活着,也是我所不愿意的。”汉安元年,朝廷选派八位使者巡视各地的风气民情,使者大多是年老而德高的儒者和知名人士,大多先后担任要职,只有张纲年纪轻,官位最低。其他人都奉命到位,只有张纲却在洛阳都亭停车不行,说:“豺狼一般暴虐的人当政,怎么还要查问像狐狸一样奸佞的坏人!”皇帝虽然明白张纲说话真率,但最终还是不愿意重用他。当时,广陵的张婴等人率领数万人反叛,他们杀了刺史、太守,在扬州、徐州一带劫掠作乱已经有十多年,朝廷却一直不能讨伐征服他们。于是,让张纲担任广陵太守。先前派遣的郡守,大都向朝廷要求很多的兵马,唯独张纲却请求轻车简行赴命任职。到任以后,就率领差吏兵卒十多人,径直造访张婴营垒,来安抚慰问,要求与头目会见,表明国家的恩惠。张婴起初非常吃惊,见到张纲的诚信后,才出来拜见。张纲请他坐在上座,询问疾苦。于是晓谕(晓示,劝导)他说:“前任太守大多肆虐贪婪残暴,所以致使你们各位心怀愤怒聚到了一起。太守确实有罪,然而你们这样做也是不合道义的。如今皇上仁慈圣明,要凭借文德使反叛之人服从,所以派我前来,想以爵禄使你们荣耀,不想用刑法惩罚你们,现今实在是转祸为福的好时机啊。如若听闻仁义却不顺服,一旦天子赫然发怒,派遣的大军云集于此,难道不危险吗?如果不能正确估量双方力量的强弱,就是不明智;冒充美善而趋从邪恶,就是不聪明;放弃顺服而效仿叛逆,就是不忠诚;自己断送了子孙的性命,就是不孝顺;违背正道而走向邪路,就是不正直;明白正义而没有作为,就是不勇敢;这六方面是关系到你们成败、利害的关键因素,你可一定要仔考虑。”张婴被深深地感动并醒悟,第二天,率领部下万人和妻子儿女,双手反绑投降归顺。张纲就遣散了张婴的部下,让他们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亲自为他们挑选宅子,察看田地。想要当差的,都把他们召来。于是人们喜悦信服,南州一片安定。皇上嘉奖赞美他,想提拔张纲,而张婴等人上书乞求留任张纲,皇上才应允了。张纲在郡守位上一年,四十六岁时逝世。百姓老幼相扶,到张纲府邸吊唁的人多得数不尽。张婴等五百多人穿着丧服为他操办丧事,背负泥土为他垒筑坟墓。材料二:张纲单车独骑到叛贼营垒,劝谕张婴并使他降服,主张安抚盗贼的人都把这夸作美谈。然而张纲死后没多久,张婴又占领郡地而反叛,张纲哪里能消除东南的盗贼啊!民众一旦做了盗贼,就会无法自容于世,处在既非叛逆又非顺服的状态下,徘徊之中始终想着展翅高飞;况且让他受到恩宠,得到荣耀,期望他悔过自惩而不再萌生反叛的意向,难道能够做到吗?张纲这样的人,只能用来缓解一时的灾祸,却来不及为国家作长期的谋划,哪里值得效仿呢!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直抒胸臆”错。首联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人生中的不断离别与相聚;颔联以假设形式表达对离别之苦的无奈与反思;颈联借用两个典故,都是在说人生短暂,年华易逝;只有尾联是直抒胸臆,表达对离别的不舍和对往昔美好生活的眷恋。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诗歌鉴赏之炼字的能力。炼字题需要先解释字的本义,再放入句中理解句意,然后看有无修辞手法,再结合情感分析效果。①首先理解字的本义,“衔”意思是“含着”,“衔泪”指含着泪水,这是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态描写,细节化地呈现了诗人和友人分别的情形,“泪”是不舍的情感的具象,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品牌年服务合同
- 北京体育赛事策划及执行合同
- 珠宝销售买卖合同
- 建筑工程施工合作协议
- 新能源电动车充电站合作合同
- 机器人技术转让协议
- 公司销售业务员合同协议
- 三农村电商供应链管理与优化方案
- 个体工商户商铺租赁合同
- 影视制作行业版权使用许可合同
- 会阴擦洗课件
- 呼吸道疾病的健康宣教
- 2024-2030中国半导体阀门及管接头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动物生产与流通环节检疫(动物防疫检疫课件)
- 公务员面试考官培训
- 缤纷天地美食街运营方案
- 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
- 2024年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提高留置针规范使用率
-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安装-预制构件的吊装
- 2024年山东泰安市泰山财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