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3第3章光的折射透镜
一考点清单破
一、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当发生折射现象
时,一定也发生了反射现象。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物质的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线两侧,两角不相等(空气大),光路可逆;即: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
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
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在折射现
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如图所示)。在光的折射
现象中,介质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与法线形成的角越大。
3、生活中常见的光折射现象:①从岸上向水中看,水好像很浅,沿着看见鱼的方向叉,却叉不到;从
水中看岸上的东西,好像变高了。②筷子在水中好像“折”了。③海市蜃楼。④彩虹。
二、透镜
1、透镜: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现象制成的。
2、透镜与面镜区别:面镜利用光的反射现象成像,透镜利用光的折射现象成像;透镜成像遵循光的近
射定律,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透镜分类: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近视镜等)。
4、透镜光路基本概念:
(1)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4)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5、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6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另一侧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
长线过同侧焦点如图所示。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逃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
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FCCFX'FC
※典型光路。
6、透镜的作用:凸透镜有会集光线作用,所以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有嵬散光线作用,所以凹
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
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
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凸透镜成像规律结论:
成像条件物距(U)成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
u>2f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照相机(图a)
u=2f倒立、等大的实像v=2f图d
f<u<2f倒立、放大的实像v>2f投影仪(Sb)
u=f不成像射出的是平行光线
0<u<f正立、放大的虚像v>f放大镜(图C)
2、凸透镜成像规律进一步认识:
(1)u=f是成实像和虚象,像正、倒立,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一倍焦距分虚实)
(2)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分大小)
(3)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像远像大)
(4)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近像小)
(4)成实像时:物距减小一a像距增大_______像变大
(增大)<(减小)YA(变小)
(5)成虚像时:物距减小一>像距减小_______像变小
(增大)Y(增大)*(变大)
当物体从远处向焦点靠近时,像逐渐变大,远离凸透镜。(物近像远像变大)
①当u>2f,物体比像移动得快
②当f<u<2f,物体比像移动得慢
※牢记:虚像,物、像同侧正(放大);实像,物、像异侧倒(放大或者缩小)!!
四、透镜的应用
1、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
通过调节镜头的伸缩,改变像距,来实现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
2、眼睛: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1)眼睛的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
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2)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晶状体曲度过大,需戴凹透镜调节,
所以近视镜是凹透镜。
(3)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曲度过小,需戴凸透镜调节,
所以远视镜(花镜)是凸透镜。
3、近视眼:近视眼是指眼球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球屈光系统后
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产生远距视物模糊。所以近视眼的远点不在无穷远处,而在某个有限距离处,近视
眼的进点也比正常眼近,近视眼的明视距离小于25cm。
(1)特点: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原因:近视眼晶状体比正常人眼睛要凸一些,晶状体折光能力强。远处来的平光会聚在视网膜前
面,而在视网膜上是一个光斑了。
(3)矫正方法:配戴适当的凹透镜做眼睛,使远处来的光先发散后再进入眼睛,可矫正近视眼视力。
4、远视眼:在完全静止的调节状态下,由远距离(指5米以上)目标投射的光线,集合在视网膜之后。
这种反常的屈光状态称为远视眼。远视眼的近点比正常眼远些。远视眼的明视距离大于25cm。
(1)特点:远视眼只能看见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2)原因:晶状体比正常人要凹一些,
晶状体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变弱,远处来的光线会聚点在视网膜后。①眼轴过短如小眼球;②眼轴正常而
屈光系统的屈光力过弱,如角膜的弧度过平以及屈光指数偏低等。
(3)矫正方法:利用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就能使来自近处物体的
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了。配戴适当的凸透镜做眼睛,可矫正远视眼的视力。
5、望远镜与显微镜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
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
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
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相当于照相机),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相当于放大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
“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
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可以变得很大。
五、人眼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在光谱中波长自760nm至4001ml的电磁波称为红外线,红外线是不可见光线;太阳光谱中,
红光的外侧存在看不见的光线,这就是红外线。
3、科学研究表明:太阳向地球辐射的热主要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自然界的物体都在不断
地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超强。
4、红外线作用:有热效应、穿透云雾的能力强、治疗作用。
5、红外线的应用
(1)红外线加热;(2)红外线照相;(3)红外线医疗;(4)红外线遥感;(5)红外线夜视仪。
6、紫外线:来自太阳辐射的一部分,由紫光外光谱区的三个不同波段组成,从短波的紫外线C到长波
的紫外线Ao
7、自然界的主要紫外线光源是太阳,太阳光透过大气层时波长短于290nm米的紫外线为大气层中的臭
氧吸收掉,紫外线是由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激发后后产生的。
8、紫外线应用
(1)化学:涂料固化,颜料固化,光刻
(2)生物学:紫外线灭菌法,促进植物生长,诱杀蚊虫
(3)仪器分析:££,药物,食品分析
(4)应用:人体保健照射,诱杀害虫,油烟氧化,光触酶(二氧化钛)
实验突破
实验一探究光的折射特点
1、实验目的:探究光的折射特点。
2、实验器材:激光笔、水槽、一个可折转的光屏、一块玻璃砖、刻度尺、量角器、支架等。
(1)玻璃砖(或水):发生光的折射。
(2)激光笔:发出光(光学)。
(3)可折转的光屏: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
3、实验步骤
步骤①如图所示,让光从空气进入水中,观察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步骤②比较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
步骤③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情况。
步骤④换用玻璃砖,将上面的实验过程重复一次。
步骤⑤让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观察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变化。
4、实验结论
(1)三线共面: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2)两线异侧;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
(3)角不等: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空气中角大)
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B.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实验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与规律。
2、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
3、器材作用
(1)凸透镜:实验主体。
(2)光具座:固定光屏、蜡烛与凸透镜在同一直线上。
(3)蜡烛:光源(物体)。
(4)火柴:点燃蜡烛。
(5)光屏:承接成像。
4、实验步骤
步骤①共轴调节,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
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步骤②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27,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这个
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测量像距和物距。
步骤③把蜡烛移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7,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
烛焰的像。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测量像距和物距。
步骤④把蜡烛再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
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测量像距和物距。步骤⑤把蜡烛继续靠近
凸透镜,让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上,移动光屏,看是否能够成像。
步骤⑥把蜡烛移动到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移动光屏,看在光屏上还能否成像。
步骤⑦记录数据。
步骤⑧整理实验器材。
注意:
1、实验环境要在较喑的环境中进行实验的目的: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2、确定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1)平行光聚焦法:用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或太阳光)垂直照射凸透镜,当光屏上承接到最小
最亮的光斑时,该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焦距。
(2)2倍焦距法:当光屏上承接到倒立、等大的实像时,此时物距或像距的1/2为凸透镜的焦距。
即时练习
【练习1](23-24八上.江苏常州•期末)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到碗的底部,然后向后退到看不到硬币的位
置;再让同学向碗里缓缓倒水,直到再次看到完整的硬币。下列图中正确反映小明再次看到硬币的光路
是()
C.-------------------/D.
【答案】A
【解析】
当我们用眼睛看到水中的硬币,是因为硬币反射的光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的缘故;根据光的折射定
律的内容知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光
线看去看到的是硬币的虚像,由于恰好再次看到完整的硬币,所以硬币右侧“射向”水面的光线折射后
恰好通过碗的右边缘,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练习2](23-24八上.苏州.期末)如图所示,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
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
C.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远离摄像头
【答案】B
【详解】A.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在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
实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是利用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B
错误,符合题意,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如果要让像变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应增大物距,应将二维码远离摄像头,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练习3](23-24八上.无锡•期中)光刻技术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用紫外光照射镂空掩膜,这样镂空
掩膜会更明亮,调整镂空掩膜、缩图透镜的位置,恰好能使镂空掩膜缩小的像成在硅片,从而实现集成
电路的“光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镂空掩膜
目透镜
光刻胶
A.硅片相当于光屏
B.镂空掩膜位于缩图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内
C.镂空掩膜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缩图透镜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可以用于矫正近视眼
【答案】A
【详解】A.镂空掩膜为成像的物体,通过透镜成像在硅片上,所以硅片相当于光屏。故A正确;
B.因为要在硅片成缩小的实像,故缩图透镜为凸透镜,掩膜在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位置上。故B错误;
C.工艺要求,是将掩膜缩小的实像成在硅片上。故C错误;
D.凸透镜只能矫正远视眼,凹透镜是矫正近视眼的。故D错误。
故选Ao
【练习4](23-24八年级上•上海闵行•期中)我国出土的文物“水晶饼”为中部鼓起的透明圆饼,古籍记
载“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下列关于“水晶饼”利用太阳生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B.“水晶饼”是凹透镜
C.“水晶饼”对光有会聚作用
D.经“水晶饼”的光线,一定是会聚光线。
【答案】C
【详解】ABC.“水晶饼”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凸透镜使太阳光发生折射,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AB错误,C正确;
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水晶饼”后是会聚光线。汇聚于焦点的光线,经“水晶饼”后的光线是平行
于主光轴的光线,故D错误。
故选C。
【练习5](22-23八上・连云港・期末)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光的传播路径
的图是()
【答案】C
【详解】根据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如图:
空气
A中的图,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B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D中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且折射角大于入
射角;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练习6](23-24八上・镇江・期末)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透明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现象,
则法线为,折射角为°,界面的侧是空气(选填“左”、“右”、“上”或吓”)。
【答案】①.BF②.60③.左
【解析】
[1]⑵[3]由图可知
ZAOG=ZDOE
则
ZGOF=ZEOF=90°-60o=30°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此时的法线为8忆界面为AA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均与入射光线分
居在法线的两侧,所以G。为入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OE为反射光线;此时的入射角为30。;由图
可知,折射角为
ZBOC=90-30°=60°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界面的左侧是空气,右侧是玻璃。
【练习7](23-24八上・常州•期末)如图所示,一支固定好的激光笔向空水槽底部固定点。打出一束激
光。向水槽内加水使水面上升至A点,此时光斑在。点_________(选填“左”或“右”)侧,打开水槽底部
水龙头缓慢放水,在水未放干之前,随着水位下降。折射角将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左不变
【详解】口]水槽内没有注水时,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点;当向水槽内注入适量的水后,光从空气
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因此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点的左侧。
[2]打开水槽底部水龙头缓慢放水,水面下降,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因此入射光线在水面的入射角不
变,折射角不变。
【练习8](23-24八上.江苏盐城•期末)如图,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
的A8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由活动可知:太阳光可以分解为,、橙、黄、绿、蓝、靛、
紫等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小明想利用此实验来验证100元真伪,则他应采取的操作是将100
元放在.光的外侧。(选填"A”或"B”)。
【答案】红光的色散
【详解】n][2]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
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3]紫外线是不可见光,出现在光屏上的下侧紫光之后,紫外线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故他应采取
的操作是将100元放在B光的外侧。
【练习9](23-24八上.无锡.期末)小明在南禅寺街上发现了米粒般大小的精致工艺品。为看清工
艺品上的文字和图像,小明应利用如图甲所示透镜中的(选填序号)进行观察;正确选择透镜后,
小明利用太阳光测得透镜的焦距为5cm;透过透镜观察工艺品,小明看清了像如图乙所示,此时透镜到
工艺品的距离d满足的条件。
甲乙
【答案】①.A②.小于5cm
【解析】
山为看清工艺品上的文字和图像,需要成放大的像。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当放大镜时,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为凹透镜,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故小明应利用如图
甲所示透镜中的A进行观察。
[2]该透镜的焦距为5cm,成正立、放大虚像时,物距小于焦距,所以透镜到工艺品的距离d满足小
于5cm的条件。
【练习10](23-24八年级上•南京•期末)小莉和小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图a图b
(1)他们先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白纸,在距透镜10厘米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
亮的光斑,如图。所示,这就是透镜的;
(2)在组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时,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的
中心大致在_________;
(3)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b所示,若要使烛焰像成在光屏中心,不调节蜡
烛及透镜高度,应将光屏向(填“上”或“下”)调节。
【答案】焦距烛焰同一高度上
【详解】(1)口]凸透镜具有会聚光线的性质,当太阳光经过凸透镜时,会发生偏折,汇集于凸透镜焦
点,在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称为焦距,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⑵[3]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和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不发生偏折,实验时我们要将凸透镜、烛焰和光
屏的中心调整至同一高度,这样才能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3)⑷由图可知,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上方,在不调节蜡烛及透镜高度的情况下,像的位置不变,为
了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应将光屏向上移动。
实战演练
1.(23-24八上•盐城•期末)如图所示,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
其影,则得火。”请你用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__________镜,对光有
作用,若要“火生”应把“艾”放在镜的_________位置。
【答案】①.凸透②.会聚③.焦点
【解析】
口][2]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将冰削圆,对着太阳能生火,说明削成的圆冰对
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冰块制成凸透镜。
[3]太阳光都会会聚到凸透镜的焦点位置,此处温度最高,要快速生火,需把“艾”放在镜的焦点位置。
2.(23-24八上.苏州姑苏•期末)如图所示,水槽底部放有两枚硬币,将一支塞有橡皮塞的空试管
水平放置后逐渐向下平移浸入水中。从正上方观察,发现当试管下部入水后,硬币的像变小。随着试管
向下移动至浸没前,像逐渐变小,且一直是正立的这个现象相当于透镜成像,该透镜对光的作用
是。
c=a
【答案】①.凹②.发散作用
【解析】
口]⑵由题意可知随着试管向下移动至浸没前,成正立、缩小的像,说明是凹透镜成像,凹透镜对光
线具有发散作用。
3.(23-24八上.苏州姑苏.期末)如图所示,光屏上接收到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
是()
A.0~8.5cmB.8.5~12.5cmC.8.5~17cmD.12.5~17cm
【答案】B
【解析】
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为
w=50.0cm-25.0cm=25.0cm
像距为
v=67.0cm-50.0cm=17.0cm
物距大于2倍焦距,即
25.0cm>2/(l)
像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即
2^>17.0cm>y(2)
由①②得到
12.5cm>^>8.5cm
故选B。
4.(23-24八年级上.南通・期末)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它
的原理是用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自动在图像中检测人脸并进行识别。如图所示的是一
个顾客正在进行人脸识别的情景。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头相当于凹透镜
B.摄像头所拍摄的人脸的像是缩小的虚像
C.人脸应位于摄像头的两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
D.如果人脸的像太大,人脸应远离摄像头移动
【答案】D
【详解】ABC.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头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似,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工作时,人脸应
位于摄像头的两倍焦距以外,摄像头所拍摄的人脸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C错误;
D.如果人脸的像太大,要使像变小,应增大物距,所以,人脸应远离摄像头移动,故D正确。
故选D。
5.(23-24八上•宿迁・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凸透镜位置固定,如图烛焰恰好
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果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由此可知凸透镜焦距
范围是=
如
砂
娘
H
o'''1'7llHllo8,0
【答案】①.倒立放大实②.6.5cm</<13.0cm
【解析】
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此时物距为
M=50.0cm-10.0cm=40.0cm
此时像距为
v=63.0cm-50.0cm=13.0cm
则有
400cm>2/1,y<13,0cm<2/,
解得凸透镜焦距范围为
6.5cm</<13.0cm
互换蜡烛和光屏位置,即物距和像距对调,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光屏上能成清晰倒立、放大的实
像。
6.(23-24八上.扬州宝应.期末)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如图所示的情形.关于
该眼镜镜片的类型和可以矫正的视力缺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B.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D.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答案】C
【解析】
由图示可知,此透镜能把光会聚到一点,所以是凸透镜,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故应选C.
7.(23-24八年级上•淮安・期末)清晨,草地或树木上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珠产生放大
镜功能的结果,形成了(填“正立”或“倒立”)的像(填“虚”或“实”)。
【答案】正立虚
【详解】口][2]露珠中间厚边缘薄,形成一个水凸透镜,具有凸透镜的放大功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8.(23-24八年级上•江苏扬州・期末)如图甲所示是光的色散现象,白色光屏A处我们看到的是光,
用温度计分别在不同色光区域测温,发现温度计放在^(选填"A”或“8”)的外侧时温度计示数上升的
较快,说明在这一区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如图乙所示,当一束a光与一束b光相距d平行入射到一块
玻璃砖上,经玻璃折射后(选填“仍然平行”或“不再平行”),它们之间的距离d会(选填“变
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红A仍然平行不变
【详解】口]⑵光的色散现象中,三棱镜对红光偏折能力最弱,对紫光偏折能力最强,所以白色光屏上
从A到2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所以A处我们看到的是红光。红光以外还
有红外线,红外线热作用强,所以温度计放在A的外侧时温度计示数上升的较快。
[3][4]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再射出,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光线最终射出的方向和最初的入射方向平行,
所以一束a光与一束b光相距d平行入射到一块玻璃砖上,经玻璃折射后仍然平行,它们之间的距离d
不变。
【详解】经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对准凹透镜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
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故作图如下:
10.(23-24八年级上.泰州•期末)如图所示,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户10cm),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
晰的像,则此时烛焰所成的像是倒立的(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如果使烛焰沿
主轴远离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此时像
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120.30।405060.f7t0cm
【答案】放大左变小
【详解】口]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当烛焰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增大,要在光屏上
得到清晰的像,像距应减小,所以光屏应向左移动,此时像的大小将变小。
11.(23-24八年级上•宿迁•期末)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上;
(2)实验装置正确安装并调节后,小明同学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他
看到的像是(选填“倒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一年级上册健康教育贵教版全册教案
- 2025年抗变态反应药项目合作计划书
- 山西省煤尘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货箱定做合同范本
- 液化气储罐风险评估报告
- 联营保底合同范本
- 鲜蛋收购合同范本
- 入境团队合同范本
- 木材出售合同范本
- 生意转让 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空调安装验收及保修服务合同
- 急救护理学第十章灾难救护讲解
- 2024年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美术新课标学习解读课件
- 四年级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
- 公安笔录模板之询问嫌疑人(书面传唤治安案件)
- 振动分析基础讲义1
- 记账凭证汇总表excel模板
- 邓丽君经典歌曲30首简谱(共33页)
- 园林绿化施工通用表格模板
- 人民检察院信访案件终结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