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美术新课标学习解读课件_第1页
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美术新课标学习解读课件_第2页
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美术新课标学习解读课件_第3页
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美术新课标学习解读课件_第4页
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美术新课标学习解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敢/想/敢/画/敢/做美术是一门艺术。美术可以是绘画、可以是手工。美术分为很多种,有国画、油画等等。美术是一种创想。美术是把心中想的东西画出来。汇报人:XXX时间:20XX.X通过对比分析《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两版课标,新的艺术课程标准从“美术”改为了“艺术”,虽仅一字之差,但却呈现出了诸多的新变化。从整体上来看,能用、管用、好用即是《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为“新艺标”)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适宜性、可操作性、指导性六性的重要体现,也是此次“新艺标”的新视点。其变化主要表现为有六处新增和三处调整:【六处新增】(1)“前言”部分新增了“指导思想、修订原则、主要变化”三个内容;(2)“课程目标”部分在原来“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前面新增了“核心素养内涵”内容;(3)“设计思路”部分新增了“聚焦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和“体现艺术学习特点,优化评价机制”两个内容;(4)“课程内容”部分从单一的美术学科,新增为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和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五个艺术学科;(5)新增了“学业质量”部分;(6)“课程实施”部分,在原有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础上,新增了“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内容。【三处调整】(1)“课程理念”部分由原来的“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创新精神”更新为“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三个方面;(2)“课程目标”部分将原有的“分目标”更新为“学段目标”,将过去美术课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调整为以核心素养的维度进行表述;(3)“学段设置”由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阶段,调整为1-2年级、3-5年级、6-7年级、8-9年级四个阶段。①以核心素养为教学中心;②以美术或音乐为主跨学科融合;③课程内容嵌入学习任务群;④提供明确的学业质量标准。具体则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从“新艺标”的文本框架和内容构建来看,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七个部分的内在逻辑更为清晰与优化,其中,对于五门艺术学科而言,课程理念、核心素养、总目标、课程实施是共同的,而学段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等方面又各自独立。整体来看,“新艺标”主要呈现出了四大主要特征:目录CONTENTS育人目标导向更明确01艺术核心素养更全面02课程内容结构更优化03学段课程衔接更有效04学业质量标准更具体05课程实施指导更深入06育人目标导向更明确PART.01美术是一门艺术。美术可以是绘画、可以是手工。美术分为很多种,有国画、油画等等。美术是一种创想。美术是把心中想的东西画出来。育人目标导向更明确美术,是美丽的魔术艺术核心素养更全面PART.02美术是一门艺术。美术可以是绘画、可以是手工。美术分为很多种,有国画、油画等等。美术是一种创想。美术是把心中想的东西画出来。所谓“核心素养”,就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既不同于“三维目标”导向的课程标准,更不同于“双基”导向的教学大纲。艺术核心素养更全面例如“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侧重于结论性知识,“过程与方法目标”侧重于过程性知识,“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侧重于价值性知识,这三个目标均不能等同于人的发展,同样,落实了“三维目标”,并不等同于实现了人的发展。因而,“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进一步具化和升华的综合表现,它有利于推动与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到学生素养发展的根本转型,有利于凝练课程培育的素养目标和挖掘课程的育人价值。艺术核心素养更全面为充分体现艺术核心素养的统整性和全面性,保障每项素养都能涵盖到五个艺术学科,“新艺标”对原有的音乐和美术两个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优化、整合与扩展,赋予了艺术核心素养全新的时代内涵,确定了“新艺标”艺术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四大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艺术核心素养更全面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以美术学科为例】对比《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的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图像识读、审美判断、美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新艺标”艺术核心素养在延续保留“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的基础上,主要有以下三处变化:艺术核心素养更全面1、将“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整合为“审美感知”。2、将“美术表现”扩展为“艺术表现”。3、将“文化理解”重点指向为“三大文化”。1、将“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整合为“审美感知”。将属于美术学科独具特色的“图像识读”融入到了“审美感知”之中,因此这里还要重点关注对“审美感知”这个新素养的新认知。“审美感知”具体指向审美对象富有意味的表现特征,以及艺术活动与作品中的艺术语言、艺术形象、风格意蕴、情感表达等,有助于学生发现美、感知美,丰富审美体验,提升审美情趣。艺术核心素养更全面“审美感知”是一个学生基本素质的体现,也是学生从事审美创造的基础能力,它是艺术学习的基础。2、将“美术表现”扩展为“艺术表现”。“艺术表现”是在艺术活动中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展现艺术美感的必备实践能力。从“美术表现”改为“艺术表现”,实则是对表现的范围从美术学科扩展至五大艺术学科领域。艺术核心素养更全面“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两个核心素养密不可分,均是需要培养广大中小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实践和创造能力,能够运用媒介、技术和艺术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运用形象思维创作情景生动、意蕴健康的艺术作品,积极参与创作、表演、展示、制作等各项艺术实践活动,学会发现并解决问题,增强团队精神。艺术核心素养更全面除了这“三大文化”以外,“文化理解”还包括学习和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艺术传统以及中外古今的经典艺术作品等,它们都是人类智慧与文化的结晶,都是需要吸收借鉴的人类文明优秀文化成果。“新艺标”的“文化理解”核心素养追求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相统一。艺术核心素养更全面艺术核心素养更全面综上分析,艺术课程的四大核心素养形成了艺术教育认知的逻辑闭环,较为全面、多维度地概括出了艺术课程的内在要素,四者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贯穿于中小学艺术学习的全过程。其中,“审美感知”是艺术学习的基础,“艺术表现”是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必备能力,“创意实践”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文化理解”则以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核心素养是课程的DNA,那就意味着整套课程和课标的全部密码都在其中”。为凸显艺术核心素养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新艺标”艺术课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让艺术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依据),反映课程理念(要求),确立课程目标(方向),编排课程内容(载体),拟定学习任务(路径),开展艺术实践(过程),评价学业质量(体现),进一步彰显了独特的育人价值和时代特色,体现了核心素养时代的育人要求。艺术核心素养更全面课程内容结构更优化PART.03美术是一门艺术。美术可以是绘画、可以是手工。美术分为很多种,有国画、油画等等。美术是一种创想。美术是把心中想的东西画出来。“新艺标”按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逻辑来进行课程结构化设计,增强了知识学习与学生实际生活以及知识整体结构的内在联系,课程内容主要特征为综合化、任务化和生活化,课程结构总体特征表现为“先综合后分项分段”。整体上有一个十分系统的课程总结构,先综合五大学科,再分学段设置了不同艺术学科课程,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接受到更加系统的艺术教育。当然,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多种艺术类内容,其目的并非是要教给学生更专业、更高端、更全面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也并非是要培养大量艺术方面的专业人才,而是为了提高国民的基本艺术素养,培育和发展学生艺术核心素养、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课程内容结构更优化1、艺术课程内容综合化。2、艺术课程内容任务化。3、艺术课程内容生活化。课程内容结构更优化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的重要课程。将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一直延续至今的音乐和美术课程合并为一门艺术课程,并加入了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的“新三科”。充分体现出艺术综合的趋势,有效地拓宽了艺术学习范畴,形成了丰富多元、结构合理、与时俱进的艺术课程体系。1、艺术课程内容综合化。1-7年级以音乐和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相关内容,8-9年级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两项学习。课程内容结构更优化通过以艺术实践为基础,以学习任务为抓手,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有机整合艺术课程内容,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从“五育并举”走向“五育融合”,创新构建了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体化的“艺术课程”体系,并且课程时长达到九年课时总比例的9%-11%。课程内容结构更优化【以美术学科为例】2011版美术课标设立了“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强调美术学科内部的综合及与社会生活等联系学习。2022版“新艺标”对其进行了延续深化,从美术学科本体延伸到其他姊妹艺术学科间、跨学科间及与社会生活的关联,增加了新艺术与跨学科间的共通共融,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加丰富的艺术信息,从而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加系统构建综合的艺术知识架构。课程内容结构更优化“新艺标”美术学科课程内容框架中,在四个学段中包含了五个系列化的学习内容《欣赏身边的美》《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领略世界美术的多样性》《概览中外美术史》等。例1:课程内容结构更优化“新艺标”提倡开展专题式的综合美育课程,将不同艺术门类在“美”的主题下进行设计重构,能解决美术教学内容较为单一片面化的问题。以戏剧(戏曲)和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为例,两者本身就都属于典型的综合性艺术,其中的表演课本剧涉及到与美术有关的舞美服装设计、布景道具绘制;戏曲除了涉及戏曲表演和影视外,还涉及到到戏曲舞蹈及多种以戏曲为主题的美术表现形式,例2:例如:戏曲绘画、泥塑、剪纸、刺绣、木雕、动漫、广告招贴、产品设计等;影视艺术涉及到美术与语文、英语、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等多学科内容的融合,同时借助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等艺术语言开展艺术活动。这些课程内容的综合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引领了学生从学科出发,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课程内容结构更优化“新艺标”课程确定了欣赏(欣赏•评述)、表现(造型•表现)、创造(设计•应用)和联系/融合(综合•探索)四大类艺术实践活动。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加强了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的结合,主要以任务群的方式遴选课程内容,以学习任务的形式组织开展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实践活动,将学生原本碎片化的学习内容有机整合起来,将学习内容嵌入到各个艺术学科和学段之中,每项学习任务在不同的学段都对应着不同的学业要求,有效地明晰了教学组织的方式和路径。2、艺术课程内容任务化。并且鼓励教师营造开放的学习情景,帮助学生在情景中以问题为导向展开任务、主题或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地参与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各项艺术的形式美和意蕴美,形成丰富健康的审美情趣,获得深层的审美直觉和美感体验,不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感悟艺术学习的意义与艺术实践的价值。课程内容结构更优化【以美术学科为例】“新艺标”美术学科课程内容包括“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4大项艺术实践活动,涵盖了16项具体的学习内容,分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将学习内容嵌到学习任务中。每一学段均设置了5项学习任务,共计20项学习任务,纵向之间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始终保持着一致性,并将美术语言(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和学习内容贯穿其中,为落实核心素养构建了有效课程内容结构。课程内容结构更优化较之2011年美术课标的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按占比编排顺序有所不同,2022年“新艺标”则按艺术实践活动教学规律进行排序:“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最大的变化在于将以注重发展学生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的“欣赏•评述”作为了起点,也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艺教法则相匹配,再到以强调发展学生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素养的“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再到加强课程内容、社会生活与学生经验之间联系的“综合•探索”。通过组织开展任务型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究、自我体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和自我升华。课程内容结构更优化“新艺标”在课程内容和学段目标的设置上,强化了艺术与生活、社会、自然、科技的广泛联系,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注重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感受生活,联系自己的家庭、社区、家乡和当地文化资源,感知体验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让艺术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3、艺术课程内容生活化。课程内容结构更优化【以美术学科为例】“新艺标”对教学特别提出了情景素材的建议,要求教师选用与学生生活相关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关联,创设丰富、生动、有益于学生全身心投入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新艺标”美术学科课程内容中的每个学段都包含了至少一个结合生活和社会情境的学习任务,例如《改进生活用品》《装点我们的生活》《营造环境》等,让学生认识美存在于我们周边,形成发现、感知、欣赏美的意识,了解“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设计原理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原则,让学生将学到的艺术观念、知识与技能迁移到生活之中,形成与自己真实生活相关联的智慧,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体会设计能改善和美化我们的生活,形成设计和社会责任意识。学段课程衔接更有效PART.04美术是一门艺术。美术可以是绘画、可以是手工。美术分为很多种,有国画、油画等等。美术是一种创想。美术是把心中想的东西画出来。“新艺标”将艺术课程结构设置总体为分段教学,共分为三个阶段:学段课程衔接更有效第一阶段(1-2年级)第二阶段(3-7年级)第三阶段(8-9年级)从“以生为本、因材施教”这一教育理念出发,遵循艺术学习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打破义务教育固有的学段壁垒,依据艺术课程特点对学段进行重新划分设计课程,进行了一体化的学段衔接设计。学段课程衔接更有效1、注重了“幼小过渡衔接”。第一阶段(1-2年级)为小学的低段年级,课程主要以艺术综合为主,多为活动化、游戏化和生活化的学习设计,就是要充分调动儿童的唱、听、画等动手、动脑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唤醒学生内在动力、激发好奇心,养成欣赏和参与的艺术习惯。学习的兴趣和审美的习惯一旦养成,对于人的一生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也便于学生从幼儿园综合活动到小学分科课程的过渡与衔接,可以极大地缓解幼儿园升小学孩子的各类不适应问题。学段课程衔接更有效2、注重了“小初整合衔接”。第二阶段(3-7年级)为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低段年级,对小学和初中学段进行了整合,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以音乐和美术课程内容为主,有机融入姊妹艺术,为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础,侧重于强调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获取和学科理解力的发展。学段课程衔接更有效3、注重了与高中模块化教学相衔接。第三阶段(8-9年级)为初中中高学段,承接前一阶段课程内容,并将之进一步深化,分设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5项艺术学科内容,开设了艺术课程选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主进行选修,选择不少于两项艺术学科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逐步形成个人艺术才能发展倾向,继而为学生高中阶段即将进行的艺术模块选学做好准备,有利于学生得到延续性发展。学段课程衔接更有效“新艺标”艺术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总目标”聚焦核心素养,为艺术教学指明了方向。“学段目标”在总目标的统领下,对总目标进行了分解,对各学段目标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总目标相互衔接形成对应,总体上呈现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特点:1-7年级侧重于学生的多样化发展,8-9年级侧重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承上”与幼儿园进行衔接,“启下”与高中模块进行衔接,体现了低年级对高年级艺术学习基础铺垫的重要性,强调了“新艺标”对课程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要求,帮助学生对艺术的学习更加连贯、更有保障,引导学生在各个艺术学科的学习中,观察自然、了解社会、感悟人生,探究、体验、领会艺术的魅力,积极主动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在艺术的世界中求真、崇善、尚美。学业质量标准更具体PART.05美术是一门艺术。美术可以是绘画、可以是手工。美术分为很多种,有国画、油画等等。美术是一种创想。美术是把心中想的东西画出来。学业质量标准更具体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新艺标”新增加的部分,它体现了素养导向的评价观,也体现了基于评价之上更具科学规范的质量观。学业质量标准更具体2011年版的美术课标,主要是对学习内容与阶段性学习结果进行了描述,侧重规范了“学什么”,而“新艺标”则明确了学生“为什么要学艺术”“应学到什么程度”“学业质量用什么维度去评价”,侧重关注在“已知已会”的学情基础上,对学生“应知应会”要求的提出与达成,通过有效的反馈评价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加深学生的艺术体验,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从而促使艺术课程教学目标与评价逐步由知识中心转向素养中心,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进行学业质量评价。新增加的“学业质量标准”为教师的教学评价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使“新艺标”变得更加完整。学业质量标准更具体【以美术学科为例】美术学科的学业质量标准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围绕学生艺术学习实践性、体验性、创造性的特点,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进行整体刻画,用以反映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并十分直观的从学业质量内容和学业质量描述两个方面进行了细化与量化,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评价,明确了评价依据和方式,强调了评价的统一要求,呈现出可测量、可评估、可操作、可比较等特点。其呈现的主要理念并非是“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达成度”,而是“核心素养的实现与生成”,将艺术核心素养的重点指向了学生艺术学习的过程性和基础性考评。学业质量标准更具体因而侧重于引导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和学业成就等多方面进行个性化、发展性评价(例如关注肯定学生真实发生的进步,捕捉记录学生独特典型的表现等),同时从美术学科的课堂教学、学生作业、期末考核等学业质量进行多样化的质性分析和量化评定以及尊重不同学生艺术学习的选择性进行专项考核。学业质量标准更具体通过采取过程性教学评价与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期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和达成“以评促学”的教学效益。例如:知道至少4位中外著名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审美感知)、能口头表述对能口头表述对世界美术多样性的理解,形成开放的心态和意识(文化理解);能为学校的不同活动设计2-3件作品,如海报、请柬、封面、书籍装帧等(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课程实施指导更深入PART.06美术是一门艺术。美术可以是绘画、可以是手工。美术分为很多种,有国画、油画等等。美术是一种创想。美术是把心中想的东西画出来。课程实施指导更深入“新艺标”在以往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四个方面的基础上,又新增了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内容。课程实施指导更深入从多个方面引导我们艺术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入理解艺术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学业质量,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个性特点、成长需求和学习经验,指向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发展进行教学目标设计,以任务、主题或项目的形式开展艺术教学实践,广泛而有针对性的开发与利用艺术课程资源,同时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树立积极解决问题的教研意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发现和聚焦关键问题开展主题教研、“云教研”、校本教研,基于研究进行反思和改进教学,并通过名师工作室等形式积极做好经验总结和成果分享。课程实施指导更深入“新艺标”在以往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四个方面的基础上,又新增了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内容。课程实施指导更深入例如:如何开展基于艺术核心素养的任务驱动学习与教学研究,如何以艺术实践活动为主线开展教学与评价,如何建立学会、勤练、常展(演)于一体的艺术教学激励机制,如何科学的探索和制定与艺术学业水平考试相匹配的命题规划,如何构建以问题导向的“学习—实践—反思—改进”的校本教研等。课程实施指导更深入【以美术学科为例】课程实施指导更深入各学段统领的学习任务群第一学段(1-2年级)“体验传统工艺”;第二学段(3-5年级)“学做传统工艺品”;第三学段(6-7年级)“传承传统工艺”;第四学段(8-9年级)“继承与发展文化遗产”。课程实施指导更深入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①引导学生寻找利用身边的各种工具和材料,体验传统工艺,学习制作工艺品;②能够在制作时,交流构想或制作过程或倾听别人的意见;③知道中国传统工艺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课程实施指导更深入教学策略建议是:①基于1-2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能力,开展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