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泰山记》基础巩固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姚鼐在《登泰山记》中,写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掷具的句子是“,”。(2)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夜色已退,晨曦初现,太阳的形体未现,光芒已可见的句子是“,”。(3)姚鼐《登泰山记》中“,”两句,描述横亘在阳谷与阴谷分界处的古长城给泰山增添了雄奇的色彩。(4)姚鼐《登泰山记》中“,”两句,写高高耸立的日观峰的所在位置,为下面观日出的主要活动埋下伏笔。(5)姚鼐《登泰山记》中“,”两句,通过云雾障目和冰滑难登突出了登山之艰险,进一步点明了风雪中登山的特点。(6)姚鼐《登泰山记》中“,,”三句,写作者在山顶上远望所见到的景象。(7)姚鼐《登泰山记》中“,,”三句,通过描摹色彩,把太阳跃动而雄浑的形象表现得气势磅礴。【答案】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樗蒱、采、磴、徂徕”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山麓(lù)
雕砌(qiè)
山巅(diān)B.悬崖(yá)
石磴(dèng)
须臾(yú)C.戊申(wù)
岱祠(cí)
姚鼐(lài)D.膝盖(qī)
石罅(xià)
绛皓(hào)【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雕砌”的“砌”应读为“qì”。C.“姚鼐”的“鼐”应读为“nài”。D.“膝盖”的“膝”应读为“xī”。故选B。能力进阶3.其他重点实词和虚词(写出下列加点字的词性并解释其含义)①自京师乘风雪
②越长城之限
③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④磴几不可登
⑤苍山负雪
⑥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答案】动词,这里是“冒”的意思名词,界限副词,逐渐副词,几乎动词,背动词,停留【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文的根本在于平时的诵读和积累,从而形成提升文言阅读的素养。对于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也可以根据词语的偏旁部首和在句子中的位置及所作的句子成分等进行分析。对于解答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考生需熟练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最重要的是加强课内外阅读,培养在语境中推断的能力。①句的翻译是:从京城冒着寒风和大雪赶来。乘,动词,这里是“冒”的意思②句的翻译是:跨过长城的界限。限,名词,界限③句的翻译是:逐渐看见云海中隐约浮现出几十具像樗蒲一样东西。稍,副词,逐渐④句的翻译是: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几,副词,几乎⑤句的翻译是:青山上覆盖着白雪。负,动词,背⑥句的翻译是: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居,动词,停留4.词类活用①汶水西流
②济水东流
③崖限当道者
④明烛天南
【答案】名词作状语
向西名词作状语
向东名词作状语
像门槛一样名词用作动词
照【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类型判断能力。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对于词类活用,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平时注意多积累,总结规律。本题中,①汶水西流:名词作状语,向西。句意:汶水向西流。②济水东流:名词作状语,向东。句意:济水向东流。③崖限当道者: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句意: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④明烛天南:名词用作动词,照。句意: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5.—词多义(1)当①当其南北分者
②崖限当道者
③安步当车
(2)以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②余始循以入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
(3)道①道皆砌石为磴
②道少半
③得道多助
④以咨诹善道
⑤不足为外人道也
(4)及①今所经中岭及山巅
②及既上
③皆不及往
(5)云①世皆谓之天门云
②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6)乘①自京师乘风雪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7)或①或得日或否
②或异二者之为
(8)极①极天云一线异色
②初极狭,才通人
③南极潇湘
(9)视①回视日观以西峰
②下视其辙
③其人视端容寂
(10)坐①与子颖坐日观亭
②停车坐爱枫林晚
【答案】(1)①介词,在②动词,挡住③动词,当作(2)①介词,在②连词,表修饰③助词,和某些方位词连用,表示方位(3)①名词,路②动词,走,走路③名词,道义④名词,途径,方法⑤动词,说(4)①连词,表示并列②介词,等到③动词,赶上(5)①助词,无实义②名词,云雾(6)①动词,这里是“冒”的意思。②动词,乘坐(7)①代词,有的②副词,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8)①名词,尽头②副词,非常③动词,至、到达(9)①动词,看②动词,审察③名词,眼力,目光(10)①动词,与“站”相对②副词,因为【详解】本题考查文言一词多义的知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本题需要结合句意来判断重点词的含义和用法。每句话的句意是:(1)①当其南北分者,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②崖限当道者,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③安步当车,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2)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年)十二月
②余始循以入,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③回视日观以西峰,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3)①道皆砌石为磴,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②道少半,(沿着小路)走了不到一半③得道多助,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④以咨诹善道,应该征询治国的好办法⑤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4)①今所经中岭及山巅,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②及既上,等到已经登上山顶③皆不及往,都赶不上去看了。(5)①世皆谓之天门云,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②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6)①自京师乘风雪,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7)①或得日或否,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②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8)①极天云一线异色,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②初极狭,才通人,起初洞口极其狭窄,仅容一人通过。③南极潇湘,向南面直到潇水、湘水。(9)①回视日观以西峰,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②下视其辙,他(指曹刿)下了车,察看齐军车轮的印迹③其人视端容寂,那个人目光正视茶炉,神色平静。(10)①与子颖坐日观亭,和子颖一起坐在日观亭②停车坐爱枫林晚,停下车来,(只是)因为喜爱这枫树林傍晚的景色。6.特殊句式(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特殊句式:译文:(2)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特殊句式:译文:(3)郦道元所谓环水也。特殊句式:译文:(4)余所不至也。特殊句式:译文:(5)此东海也。特殊句式:译文:(6)余始循以人。特殊句式:译文:【答案】1.特殊句式:判断句,以“……者……也”为标志。译文: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的长城。特殊句式:判断句,以“……者……也”为标志。译文:逐渐看见云中有几十个白色的像樗蒲似的东西,那些都是山峰。特殊句式:判断句,以“……也”为标志。译文: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特殊句式:判断句,以“……也”为标志。译文:是我没有到过的。特殊句式:判断句,以“……也”为标志。译文:这是东海。特殊句式:省略句,应为“余始循(之)以入”。译文: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山。【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句。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四大类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记住标志,能准确快速判断。7.古今异义(1)至于泰安古义:。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2)是月丁未古义:。今义:常用作判断词。(3)多平方古义:。今义:指数是2的乘方;指平方米。【答案】到,到达这,此方方正正的,此处指山石【详解】本题考查常见古今异义词的含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这就是古今异义词。要了解古今异义词的词义扩大、缩小和词义的转移等知识,平时对课本出现的知识点应多梳理积累。解答本题要结合句子的翻译:(1)至于泰安,到达泰安。(2)是月丁未,这月丁未日。(3)多平方,大多是平的、方形的。8.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1)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采”同“”,(2)多平方,少圜“圜”同“”,(3)其级七千有余“有”同“”,【答案】(1)彩彩色(2)圆圆形的,这里指圆形的山石(3)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通假字。(1)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意思是“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采”同“彩”,彩色。(2)多平方,少圜,意思是“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圜”同“圆”,圆形的,这里指圆形的山石。(3)其级七千有余,意思是“那台阶有七千多级”。“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京师乘风雪
自:自己B.穿泰山西北谷
穿:穿过C.余始循以入
循:顺着D.磴几不可登
几:几乎【答案】A【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A项,“自”从。故选A。【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全国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10.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答案】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这是作者游山之后对泰山的总体印象。【详解】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语段内容的能力。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包括摘句法、连词法、归纳法等,运用的时候要注意互相结合,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运用的时候可以一种方法单独运用,也可以几种方法交织在一起使用,从而使概括段落大意更容易更准确。这段文字通过抓住文中的“三多三少”“三无”可知是综述泰山的特点。“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杂树,多松,生石罐,皆平顶。”在三多三少的排列中,着重写了山石的苍黑颜色和平方形状,着重写了松树生于石缝之中和平顶的状貌。这样,用短句写出了鲜明形象,突出泰山苍劲峻峭的面貌。又描绘了泰山严冬的景观:“冰雪,无瀑水,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多用两三字短句,简练峭劲。写冰雪处,与前文“大风扬积雪击面”相回应,并以此结束正文。素养提升阅读《登泰山记》,完成下列小题。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11.下列对《登泰山记》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阴: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B.城郭: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指城市。C.晦:农历每月的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D.桐城:“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作者所属的文学流派。12.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课文围绕作者的游踪,叙述了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雪后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B.课文第三段,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时、日出后这两个时间段的景色,展示出一幅泰山日出变化迅速的画面。C.本文的侧面描写很巧妙。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再借山顶俯视时“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D.本文是姚鼐的代表作,也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之一。文章语言简洁生动,全文不到五百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2)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答案】11.D12.B13.(1)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山,路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又沿着西边的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山顶。(2)到日观峰几里之内没有什么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以‘桐城’标明作者所属的文学流派”表述错误,在文中,“桐城”指作者的籍贯,表明作者是桐城人。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时、日出后这两个时间段的景色”错误,这一表述遗漏信息,应该是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这三个时间段的景色,如“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就是日出前。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循”,沿着,顺着;“越”,翻过;“至”,到达;“巅”,山顶。(2)“至”,到;“齐”,平齐。参考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处的日观峰,在古长城南面十五里。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纯字子颍的从南面的山脚上山。四十五里长的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人们都叫它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日观亭西面有岱祠,还有碧霞元君祠;皇帝的行宫在碧霞元君祠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桐城姚鼐记述。14.《登泰山记》中,作者对日出的壮观场面的描写有哪些特点?请加以赏析。【答案】①体物入微,形象生动。日出景色在有限的时间里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变化,极难描写。作者捕捉到急速变幻中的景色特点,依次写出日出景象的绚丽多彩。“极天云一线异色”描写的是天边的云彩细如一线的特点。“须臾成五采”,抓住了天边云彩瞬间的变化,静动有序,有张有弛“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写日出之景,作者形象生动地正面描摹旭日升起时的灿烂光彩。②富于想象,融入情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写的是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或红或白,颜色错杂,好像脊背弯曲的样子。作者用群山的形象进一步衬托太阳这个中心形象,红白相间的山景渲染了日出后的辽阔境界,表现了朝阳的生气和力量。群山“皆若偻”的想象里,带有作者的主观感受,这些山也和作者一样,被日出的壮景陶醉折服了。③铺垫蓄势,烘托陪衬。“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作者写日出,先造声势,用五更时分的风雪交加、云雾弥漫来衬托日出之前的景象的瑰丽。接着写日出,“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这满天云彩为喷薄欲出的太阳蓄足了势。作者精笔细绘了太阳的形象后,又从日观峰以西的群山景象着笔,描写日出后群山的景象,作者用群山的形象进一步烘托太阳这个中心形象。【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作者写“观日出”的文字主要分布在文章的第三段,原文如下: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这一段是全文的中心。作者于二十八日傍晚登上山顶,第二天即除夕日(当年十二月小)五更时分夕即与朱子颖到日观峰上的日观亭,坐候日出。日出前,“大风扬积雪击面”,风雪交加,一与泰山道上“迷雾冰滑”照应,一派寒冬景象。自日观亭向东望去,山谷中云雾弥漫,即所谓“云海”。太阳出来前是,“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作者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骰子,这是从对面落笔写出日观亭位于最高处。“白”字写出了白雪覆盖群山的概貌。“稍见”呼应了“五鼓”,说明天色尚暗,一切景象还不清晰,只是朦胧可辨。这太阳未出的昏暗景象对日出奇景起了烘托作用。太阳将出时的景色是“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这是说,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间成为五彩缤纷。这时夜色已退,晨曦初现,太阳的形体未现,光芒已可见。很快这一线异色不断扩张、变幻,成五彩纷呈。这霞光的背景为欲出的太阳蓄了势。太阳出来时是“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这几句描写了太阳正出来,颜色赤红,有红光托着。作者没有写红云幻成半圆形,以极快速度跃出海面的景象,只用如丹砂一般红的色彩,写出朝阳的生气和力量。旭日如丹,倒映在海面上,上下辉映,一片红艳艳,海浪翻滚,红波摇动,犹如承托着太阳一般。这富有想象力的描写,把太阳的形象表现得气势磅礴。写日出还不就此为止。作者回头西望,日观峰以西诸山,阳光照射到的,呈红色;照不到的,依然白色。晨曦中红白错杂相间的群山,都似弯腰俯首,显得矮小,有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效果。由此可见,作者在写日出的壮观场面时,善于抓住细节,写得细致入微;同时充分地展开想象和联想,而且将观赏者的主体情感也融入了进去;另外,作者还善于用其他的景物来陪衬日出,这样就显得写景很有轻重之分、层次之感。15.作者在写自己登山的路线和古时候登山的路线时,写法有什么不同?【答案】作者在写两条路线时注意避免雷同,讲究变化错落。写自己登山的路线时,用“始循”“越”“复循”“遂至”等词语,表达明确,叙述清楚;写古时候登山的路线时,把重点放在介绍有关的地理知识上: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东边山谷的水,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地方);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巅,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人都称它为天门。这些地理知识作者信手拈来,非常自然,既让读者增长了见识,又无考据烦冗、生硬之感。【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本内容并鉴赏表现手法的能力。通过阅读原文,其实可以很明确地找到他们的异同。原文有这样的交代,写自己登山:“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可见,作者写自己登山,重在写路线及动作,关注细节。写古人登山:“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可见作者写古人登山,重在交代地理知识。二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避免了重复和繁赘。16.姚鼐的《登泰山记》将“义理,考据词章”(即要求文章要表达一定的道理,并且有坚实的事实证据,同时也要文采斐然)融于一体,成功地实践了他的文学主张。请结合文章分析。【答案】①《登泰山记》的行文,以时间和自己的游踪为序而展开,依次记述了作者于隆冬岁梢从泰山南麓经中谷登上泰山之巅的沿途观感,在日观亭上所见日出的绚丽景致,归途中的庙宇,皇帝行宫、石刻等文物古迹,以及冰雪泰山的肃杀寂静物候,以此表达对泰山的热爱。这是姚鼐“义理”的创作思想。②“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引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汶水》中的“又合环水,水出泰山南溪”作注解,以古人名著来考证泰山的名胜。接着写道:“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东谷是古时人们登泰山顶峰通常经由的山口。这体现了他“考据”的创作思想。③“观日出”的描写是全文最精彩的段落。日出的景象瞬时变幻,难以描摹。但姚鼐把日出的场面描写得十分精彩,达到了应有的艺术高度。文辞清丽,给人如诗如画的感觉。还有严谨的结构,错落变换的句式,都体现他“词章”的创作思想。【详解】本题考查结合文本内容探究作者主张观点的能力。应对这类题目,首先要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然后从文本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这一主张的相关内容进行具体阐释。桐城派主张义理、考据、词章缺一不可。在这篇文章中,这点体现得是很好的。“义理”即“言有物,言有序”,作者边登山,边写泰山之景物,并且作者又按照合理的顺序描写登山之景物,依次记述了作者于隆冬岁梢从泰山南麓经中谷登上泰山之巅的沿途观感,在日观亭上所见日出的绚丽景致,归途中的庙宇,皇帝行宫、石刻等文物古迹,以及冰雪泰山的肃杀寂静物候,以此表达对泰山的热爱。这是姚鼐“义理”的创作思想。“考据”指内容的实证性,作者一开始所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登山路径及方向无不言之凿凿。再如此文中的“四五十里”“其级七千有余”,这些是准确的数字,这在以往的游记中是很少见到,此外文中的“古长城”、“三谷”、“环水”、“东谷”、“石刻”、“天门”等都是作者考证的内容。这体现了他“考据”的创作思想。“词章”侧重于文章的文采,全文结构安排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层次分明,富有结构美。泰山地势图让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登山的路线及其作者所描写泰山景象的特点;雪后登山图用雪后的群峰、晚日、城郭、河流构成了一种无比壮美的意境,颇似一幅意境深远的咏雪诗;泰山日出图有色彩的变幻,有大海、有红日升空、君临天下的磅礴气势,别有一番风味。全文富有画面感。此外,文章语言明净简洁,无废词冗句,而又描慕生动,色彩鲜明,从之也可以看出姚鼎锤炼语言之功力之深厚。这些都体现姚鼐“文章”的创作思想。【点睛】众所周知,义理、考据、辞章是桐城派三位一体的论学论文术语。姚鼐首次系统地提出和阐述了义理、考证(考据)、文章(辞章)三者相统一的观点,树立了桐城派文论的纲领和旗帜。义理、考据、辞章相统一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三者作为构成“学问”、“文章”(“且夫文章学问一道也”,姚鼐《谢蕴山诗集序》)的一部分,各有存在的需要和价值,不可偏废;二是三者应该互相吸收和补充,以使各自更加丰富和完善;三是三者的关系是有层次的,“义理为干,而后文有所附,考据有所归”(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序》)。17.本文在描写景物时很少直接写出景物的特征,而是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请分析。【答案】本文巧用烘托手法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语文《aieiui》课件
- 个人车辆挂靠协议书
- 2024年度高级法律顾问聘用协议2篇
- 基于2024年度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合同
- 2024年大数据分析与运用服务合同2篇
- 2024年度融资合同:新能源项目开发与股权融资协议2篇
- 租房协议书合同范本
- 美食城合作协议美食节合作协议书
- 【高院案例】发包人未能提供符合条件的施工现场导致合同解除案
- 污水处理厂排污合同范本5
- 【供应链视角下的光明乳业存货管理问题研究9700字】
- 团体标准电力巡检无人机智能库房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 GB/T 44092-2024体育公园配置要求
- 物理化学实验D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科技大学
-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口算题100题(6套)
- 食品安全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MOOC 高级财务会计-厦门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中小学中层干部培训
- 【课件】读后续写遣词造句课件+-2024届高三英语二轮复习
- 数独题目200题(后附答案)12
- 2024年女士内衣相关项目营销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