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一'知识梳理

>句式

一般句式

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

是“……者,……也”,“……,……者”,“……,……也”。

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判断句的分类

1.“……者,……也”

例: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哪也。《醉翁亭记》

2.“……者,……”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3.“........者也”

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也”

例:夫战,勇气也。

5.无标志判断句

例:询卿,赵人。

6.“为、乃、必、亦、即、诚、皆、贝厂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即公大兄无奕女。《咏雪》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用动词“是”表判断,此现象出现较晚且较少见。

例:斯是陋室。《陋室铭》

省略句:

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在古汉语中,省略现象更为普遍。

1.主语省略

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一《桃花源记》(承前省)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蒙后省)

第1页共33页

(孟子)对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对话省)

2谓语省略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被动句: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

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

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

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也叫意念被动句。

文言文中的被动句一般不用介词“被",而是以借用其他的介词的方式来表示。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用介词“于”“受……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例: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用“为”表被动

例: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3.用“为……所”表被动

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用“见”“见……于……”表被动

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仅是这些动词本身表被动含义,需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例: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特殊句式:

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1.甚矣,汝之不惠!

2.如鸣佩环。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句类型: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疑问代词有“何、曷、焉、谁、胡、恶、安、奚”等。

例句:沛公安在?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辞》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常见的否定词:不、未、无、莫、毋、非、弗、勿

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

例句: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2页共33页

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句:何陋之有

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例句:微斯人,吾谁与归?

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例句: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句:

例句: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定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

词后,用“者”煞尾,构成定语后置的形式,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调整语序。

例句: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为学》)

二、课堂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曹冲救库吏

①曹操之子冲早慧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太祖①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②。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

罪③,犹惧不免④。冲谓之日:“待三日中,然后自归⑤。”

②曹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⑥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日:“世俗以为鼠啮衣者,

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日:“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

日:“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⑦柱乎?”一无所问。

【注释】①太祖:指曹操。②啮:咬(多指鼠、兔等)。③面缚首罪:把自己捆绑起来当面向曹操请罪。

④免;免于祸。⑤自归:自首。⑥谬:假装。⑦县:通"悬"。

1.查工具书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查阅《古代汉语词典》并结合语境,可以判断出“单衣见啮"中"见"

的含义是下面第个释义。

读音词性释义例词

第3页共33页

动词①看见。见义勇为

jian名词②对事物的观察、认识、理解。各抒己见

助词③用在动词前面表示被动。见笑

2.《世说新语》分三卷36门。其中《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分别出自《世说新语》中的《言语》篇

和《方正》篇。如果把《曹冲救库吏》放入《世说新语》,适合归入以下哪一门?结合选文说说你的看法。

A.德行一一写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的品德、涵养、内在的优质道德。

B.文学一一写魏晋士人的文章诗歌。

C.夙慧一一魏晋士人年纪小而特别聪慧的事。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潞安某甲,父陷狱①将死。搜括囊蓄②,得百金,将诣郡关说③。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

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趋路侧私④焉。既便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某既行,

则犬炊然⑤复来,啮⑥骡尾是。某怒鞭之,犬鸣吠不已。忽跃在前,愤酸骡首,似欲阻其去路。某以为不祥,

善怒,回骑驰逐之。视犬已远,乃返辔急弛,抵郡已暮。及扪腰橐⑦,金甘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

转终夜,顿念犬吠有因。候关出城,细审来途。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⑨至下

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陷狱:被拘禁在监狱里。②囊蓄:家中积蓄的钱财。③诣郡关说:到郡里的官府中托人情。④

私:小便。⑤歌(xu)然:忽然。⑥啮:和下文的“龈(h。"都是"咬”的意思。⑦橐(tud):口袋。⑧冲

衢:交通大道。⑨逡巡:徘徊不前;迟疑不决。

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去()(2)益()(3)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

(2)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

5.人们认为某甲的黑犬是一只"义犬",请从黑犬三次追拦主人的行为中,具体分析这一特点。

第4页共33页

读书有三到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凡

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

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

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学谓,读书

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

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节选自朱熹《训学斋规》)

【注释】①漫浪:随随便便。②急:要紧。

6.解释加点的词。

①皆:②得:③见:④尝:

7.给下面句子加上两个标点。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9.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什么最重要?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世说新语》里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陈仲举①言为士②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③,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④所在,

欲先看之。主簿白⑤:"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⑥陈日:"武王式商容之闾⑦,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注释】①陈仲举:名著,字仲举,东汉桓帝末年,任太傅。②士:读书人。③登车揽辔:坐上车子,

拿起缰绳。这里指走马上任。④徐孺子:名稚,字孺子,是当时的名士、隐士。⑤白:陈述;禀报。

⑥群情欲府君先入廨(xie):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进官署视事。⑦式商容之闾:在商容居住的里巷门

外立标志来表彰他。

10.下列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言为/士则,行为/世范B.群/情欲/府君/先入廨

C.武王/式/商容之闾D.席不/暇暖

11.文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陈仲举的为官之道?

煮饭成粥

第5页共33页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草①,饭落釜

中。太丘问:“炊何不镭②?"元方、季方长跪目:“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草,饭今成糜。”太

丘日:“尔颇有所识③不?”对口:仿佛志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④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

何必饭也?”

【注释】①草: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②储:蒸饭。③识:记住。④易夺:修正失误遗漏。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祖同一项是()o

A.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得一人之便B.俱专而窃听/相参而去

C.根落釜中/仅疏食,饮水D.如此但糜自可/有朋自远方来

13.请用三条“/”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仿佛志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1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陈太丘为什么会原谅儿子元方、季方"煮饭成粥"的失误。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

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目:“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

且怒且喜,骂何日:“若亡,何也?”何日:“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目:“若所追者谁?”何日:

“韩信也。”上复骂日:“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日:“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

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日:“吾

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日:“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日:

“吾为公以为将。”何日:“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日:“以为大将。”何日:“幸甚。”于是王欲召

信拜之。何日:“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

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5.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何奇之一(2)信度何等已寥言上—

(3)王必欲长手汉中(4)素能郁郁久居此乎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18.试结合文章具体语句,分析汉高祖刘邦在文中表现了作为领导者的哪些优秀品质。

第6页共33页

常羊学射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日:"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②起禽而射之,禽发,鹿

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③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日:'臣

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④矣!'”

【注释】①田:同"畋",打猎。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③旃(zh3n):红色曲柄的旗。④必:完全肯定。

19.用"/”给下面句子断句。(画两处)

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

2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欲闻射道乎?

21.从养叔的话中,你领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饭.传

郭攸始至行部②,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侬■问:“儿曹何自远来?”芍目:

'”使君到,喜,故来奉迎。”假辞涉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避谓别驾

从事④,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假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般乃入。

【注】①郭仪:字细侯,扶风茂陵人,东汉官员。②始至行部:郭仪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③西河

美稷:地名,今汾阳市西北。④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2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对日对:应答,回答

B.呼使君到闻:听说

C.仅辞季之谢:认错,道歉

D.须期乃入期:约定的时间

2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2)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24.联系选文内容,说说郭饭是一个怎样的人。

昔有大长者®子,共诸商人入海采宝。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之法,若入海水漩波②洒流矶③激之处,当

第7页共33页

如是捉,如是正,如是住。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众人闻之,深信其语。既至海中未经几

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④。至涧波旋流之中,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

前进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水而死。

[注释]①长者:显贵有德的老人。②漩湫:漩涡。③矶:露出水面的大石头。④处:处置,即驾船。

2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若入海水漩袱涧流矶激之处/未着柳絮因风起

B.我悉削之/五十削天命

C.深俸其语/与朋友交而不停乎

D.不能前进至于宝丽/七十而从心物欲

26.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

27.选文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这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嵌空②而缭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佐搏

樵者,努力强入。樵者等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竺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

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④死矣。此事亦足为当止不

止之戒也。

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故:固,本来。②嵌空:深陷的样子。③小窦:小洞。④不食顷:不到一顿饭的工夫。

28.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欲()(2)窘()(3)蛇()

29.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

(2)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30.你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31.阅读回答问题。

诫子书(节选)

[汉]孔臧

第8页共33页

人之进退,惟问其志。取必以渐,勤则得多。山溜®至柔,石为之穿。蝎虫至弱,木为之弊②。夫溜非

石之凿蝎非木之钻然而能以微脆之形陷坚钢之体,岂非积渐夫溜之致乎?训日:“徒学知之未可多,履而

行之乃足佳。”故学者所以饰百行也。

【注释】①溜:指山崖上流下的水。②弊:毁坏。

(1)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本进退下车引书(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

B.惟问其本非淡泊无以明有(诸葛亮《诫子书》)

C.石为之穿及其家穿井(吕不韦《吕氏春秋》)

D.故学者所以饰百行也温敢而知新(孔子《论语》)

(2)本文与诸葛亮的《诫子书》在句式上都比较整齐,充满韵律美,下列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溜非石之凿/蝎非木之钻/然而能以微脆之形/陷坚钢之体

B.夫溜/非石之凿蝎/非木之钻然而/能以微脆之形/陷坚钢之体

C.夫溜/非石之凿蝎/非木之钻/然而能以微脆之形/陷坚钢之体

D.夫溜非石之凿/蝎非木之钻/然而/能以微脆之形陷坚钢之体

⑶文中哪些句子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讲述了持之以恒的道理,请摘抄下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王子敬①自会稽经吴,用顾辟疆②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彳至往其家。便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

指麾®好恶,旁若无人。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伦④

耳!”便驱其左右出门。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著⑤门外,怡然不屑。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子敬:王献之,官员。②顾辟疆:人名。③指麾:指点评论。④伦:(cang)粗俗、鄙陋之人。

⑤著:这里相当于"之于"。

3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回顾辟疆有名园闻:听说

B.顾勃然不晕曰堪:可以,能够

C.彳至往其家径:径直,直接

D.值顾方集宾友酣燕值:适逢,恰巧遇到

33.将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旁若无人。

第9页共33页

②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34.《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咏雪》选自《言语》篇,

《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方正》篇。那本文应该选自哪一篇?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A.《言语》B.《方正》C.《简傲》D.《轻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日:“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

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

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

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

德也。不一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35.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合适的内容。

36.伯禽被封于鲁,周公告诫儿子伯禽要谨守的总的原则是()

A.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B.要有广大土地,节俭办事。

C.要装愚守拙,聪明睿智。

D.要努力学习,博闻强记。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小题。

狼子野心

①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

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

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②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

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自贻患耶!

3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与家犬杂童畜

(2)将阿其喉啮

38.请用给下面语句断句(断二处)。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

第10页共33页

39.翻译下面句子。

犬阻之不使前也。

40.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这类人与文中的狼有什么相似之处?请找出原文语句回答。

参考答案

一、知识梳理

>句式

一般句式

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

是“……者,……也”,“……,……者”,“……,……也

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判断句的分类

1.“……者,……也”

例: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哪也。《醉翁亭记》

2.“……者,……”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3.“........者也”

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也”

例:夫战,勇气也。

5.无标志判断句

例:询卿,赵人。

6.“为、乃、必、亦、即、诚、皆、则”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即公大兄无奕女。《咏雪》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用动词“是”表判断,此现象出现较晚且较少见。

例:斯是陋室。《陋室铭》

省略句:

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在古汉语中,省略现象更为普遍。

第11页共33页

1.主语省略

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一《桃花源记》(承前省)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蒙后省)

(孟子)对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对话省)

2谓语省略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被动句: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

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

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

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也叫意念被动句。

文言文中的被动句一般不用介词“被",而是以借用其他的介词的方式来表示。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用介词“于”“受……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例: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用“为”表被动

例: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4.用“为……所”表被动

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用“见”“见……于……”表被动

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仅是这些动词本身表被动含义,需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例: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特殊句式:

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1.甚矣,汝之不惠!

2.如鸣佩环。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句类型: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疑问代词有“何、曷、焉、谁、胡、恶、安、奚”等。

例句:沛公安在?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辞》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第12页共33页

常见的否定词:不、未、无、莫、毋、非、弗、勿

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

例句: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句:何陋之有

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例句:微斯人,吾谁与归?

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例句: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句:

例句: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定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

词后,用“者”煞尾,构成定语后置的形式,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调整语序。

例句: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为学》)

二、课堂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曹冲救库吏

①曹操之子冲早慧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太祖①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②。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

罪③,犹惧不免④。冲谓之日:“待三日中,然后自归⑤。”

②曹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⑥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日:“世俗以为鼠啮衣者,

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日:“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

日:“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⑦柱乎?”一无所问。

【注释】①太祖:指曹操。②啮:咬(多指鼠、兔等)。③面缚首罪:把自己捆绑起来当面向曹操请罪。

④免;免于祸。⑤自归:自首。⑥谬:假装。⑦县:通"悬"。

1.查工具书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查阅《古代汉语词典》并结合语境,可以判断出"单衣见啮"中"见"

第13页共33页

的含义是下面第个释义。

读音词性释义例词

动词①看见。见义勇为

jian名词②对事物的观察、认识、理解。各抒己见

助词③用在动词前面表示被动。见笑

2.《世说新语》分三卷36门。其中《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分别出自《世说新语》中的《言语》篇

和《方正》篇。如果把《曹冲救库吏》放入《世说新语》,适合归入以下哪一门?结合选文说说你的看法。

A.德行一一写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的品德、涵养、内在的优质道德。

B.文学一一写魏晋士人的文章诗歌。

C.夙慧一一魏晋士人年纪小而特别聪慧的事。

【答案】1.③2.示例:我认为把《曹冲救库吏》放入《德行》一门合适,因为《曹冲救库吏》讲述

了曹冲不忍库吏受罚,在曹操面前,假装衣服被老鼠咬破,最终救了库吏。可见曹冲善良,富有爱心。《德

行》是记载魏晋南北朝士人的品德、涵养、内在的优质道德的,《曹冲救库吏》曹冲的形象符合这一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单衣见啮"的意思是"我的衣服被老鼠咬破了","见"用在动词前面表示被动。联系上文,"为鼠所啮"意思是"被

老鼠咬了","为鼠啮衣者”的意思是“被老鼠咬了衣服的人”,据此推测此处“单衣见啮"的"见”也表示被动;

故选③。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能正确选择"德行"或"夙慧"一门,结合选文点出“内在的善良""有爱心"或"年纪

小""聪慧",言之有理即可。

如:我认为把《曹冲救库吏》放入《夙慧》一门合适。《曹冲救库吏》讲的是曹冲小时候用自己假装因"单

衣见啮"而伤心的事让曹操懂得“物品被啮,主人不吉"一说是无稽之谈,从而巧妙地解救了库吏,表现了曹

冲年纪小却特别聪慧的特点,"曹操之子冲早慧〃也印证了这一点。《夙慧》是记载魏晋士人年纪小而特别聪

慧的事,《曹冲救库吏》中曹冲的形象符合《夙慧》中人物的形象特点。

【点睛】参考译文:

第14页共33页

曹操的儿子曹冲少年聪慧,当时军国事务繁忙,刑法严厉。曹操的一副马鞍放在马厩中,被老鼠咬了

个洞。管马房的小厮害怕曹操怪罪,(他们)商量把自己捆绑起来当面(向曹操)自首请罪,但还是害怕不

能免除(罪责)。曹冲知道后,就对他说:“等待三天,然后再去自首。”

曹冲于是用刀戳破(自己的)单衣,弄得像是被老鼠咬坏的一样,装出极不痛快的样子,面带愁容。

曹操就问他有什么心事,曹冲回答说:"世上的人们都说,谁的衣服让老鼠咬了,谁就不吉利。昨晚我的衣

服被老鼠咬破了,所以心里很不痛快。"曹操说:"这都是些无稽之谈,别再为这事苦恼了。"一会儿,马房

小厮进来向曹操报告马鞍被老鼠咬坏的事,曹操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坏,何况是悬

在梁柱上呢?”于是就丝毫不加追究。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潞安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②,得百金,将诣郡关说③。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

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趋路侧私④焉。既便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某既行,

则犬欺然⑤复来,啮©骡尾是。某怒鞭之,犬鸣吠不已。忽跃在前,愤能骡首,似欲阻其去路。某以为不祥,

季怒,回骑驰逐之。视犬已远,乃返辔急弛,抵郡已暮。及扪腰橐⑦,金甘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

转终夜,顿念犬吠有因。候关出城,细审来途。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⑨至下

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陷狱:被拘禁在监狱里。②囊蓄:家中积蓄的钱财。③诣郡关说:到郡里的官府中托人情。④

私:小便。⑤软(XU)然:忽然。⑥啮:和下文的"敝(h爸)"都是"咬"的意思。⑦橐(tud):口袋。⑧冲

衢:交通大道。⑨逡巡:徘徊不前;迟疑不决。

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去()(2)益()(3)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

(2)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

5.人们认为某甲的黑犬是一只"义犬",请从黑犬三次追拦主人的行为中,具体分析这一特点。

【答案】3.离开更加丢失4.(1)(他)骑上骡子出门,家中养的黑狗就跟着他。

(2)(某甲)见到那狗已经死在草丛里,身上出的汗把毛全都弄湿了,像刚洗过一样。5.第一次,跟

随出门的主人,黑犬与主人关系亲密,对主人依恋。第二次,黑犬被主人赶退,后又跟着,表现了黑犬对

主人的不舍。第三次,黑犬发现主人丢了金子,撕咬骡子,意图阻拦,又被主人赶跑。为保护金子,黑犬

第15页共33页

倒毙草丛里。表现出黑犬对主人忠心耿耿。

【解析】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狗才跑开。去:离开。

(2)句意:更加愤怒。益:更加。

(3)句意:银子丢失了一半。亡:丢失。

4.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1)贝U:就。从:跟随。之:他。(2)毙:死。汗:出汗。如:像。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可得:第一次,跟随出门的主人,黑犬与主人关系亲密,对主人

依恋。

根据"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趋路侧私焉。既便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可得:

第二次,黑犬被主人赶退,后又跟着,表现了黑犬对主人的不舍。

根据"某既行,则犬软然⑤复来,啮骡尾足……某以为不祥,益怒,回骑驰逐之""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

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可得:第三次,黑犬发现主人丢了金子,撕咬骡子,意图阻拦,又被主人赶跑。为

保护金子,黑犬倒毙草丛里。表现出黑犬对主人忠心耿耿。

【参考译文】山西潞安地方的某甲,父亲被人诬陷关在牢房里,快要死了,他倾家荡产,把所有的积蓄都

拿了出来,一共才百把两银子,准备拿到府里去打通关节,说个人情。骑着骡子出了门,家里养的那只黑

狗就跟着他走。(某甲)大声喝退了它,等到他一走,那只狗又跟着来了。鞭它赶它,它也不回去,跟着走

了几十里。某下了马拿起石头来打狗,狗才跑开。他看到狗已经走得很远了,才勒转辔头飞跑,到达府城

时已经快黑了。等他来摸系在腰间的袋子时,银子已丢了一半,急得汗如雨下,魂飞魄散。一夜翻来覆去,

没有入睡。忽然想起狗的狂吠乱咬,一定是有原故的。等到城门一开,便离开了府城,仔细地观察了来的

道路。自己又在心里划算,这是通往南北的大道,来往的行人多得像蚂蚁一样,丢了的银子哪还能在那里

呢?犹犹豫豫地走到昨天下马的地方,看到狗死在草丛里,身上的毛全都被汗湿透了。提起它的耳朵来看,

那一包银子分明还在那里。某甲为它的义气所感动,买了一口棺材埋葬了它。

读书有三到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个尔。凡

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

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

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学谓,读书

第16页共33页

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

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节选自朱熹《训学斋规》)

【注释】①漫浪:随随便便。②急:要紧。

6.解释加点的词。

①皆:②得:③见:④尝:

7.给下面句子加上两个标点。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9.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什么最重要?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6.皆:都得:心得,收获见:通"现",出现曾经7.谓读得熟,则不待

解说,自晓其义也。8.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9.心到。因为“心到”了,眼才能看仔细,

口才能读清楚(准确)。心到是前提。(意近即可)

【解析】6.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

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句意是: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皆:全,都。

(2)"然后可以有得尔”的句意是:然后可以有所心得。得:心得,收获。

(3)"其义自见"的句意是: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见:通"现",出现,显露。

(4)“余尝谓"的句意是:我曾经说过。尝:曾经。

7.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

时也可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的意思是: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

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依据虚词"则”和句意,正确的句读是:谓读得熟,则不待解

说,自晓其义也。

8.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语句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

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既(已经)、岂(难道)、

乎(吗)”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依据“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

第17页共33页

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可知,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心

到"最重要,因为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思想不集中,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那一定不

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只有“心至广了,眼才能看仔细,口才能读清楚准确。"心到"是"眼到"和"口

到”的前提。意思对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凡是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口。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

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稳,

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

必须要读的每个字都很响亮,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

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就自然而然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书

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

它的意思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

细,思想不集中,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

要。思想集中了,眼会看不仔细,嘴会读不正确吗?

阅读《世说新语》里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陈仲举①言为士②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③,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

欲先看之。主簿白⑤:"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⑥陈日:"武王式商容之闾⑦,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注释】①陈仲举:名著,字仲举,东汉桓帝末年,任太傅。②士:读书人。③登车揽辔:坐上车子,

拿起缰绳。这里指走马上任。④徐孺子:名稚,字孺子,是当时的名士、隐士。⑤白:陈述;禀报。

⑥群情欲府君先入廨(xie):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进官署视事。⑦式商容之闾:在商容居住的里巷门

外立标志来表彰他。

10.下列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言为/士则,行为/世范B.群/情欲/府君/先入廨

C.武王/式/商容之闾D.席不/暇暖

11.文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陈仲举的为官之道?

【答案】10.C11.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解析】10.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第18页共33页

A.句意为:言谈是读书人的准则,行为是当世人的典范。"为"在句中翻译为"是",两句都是判断句。故可

断为: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B.句意为:大家希望您先进入官署。"群情”是整句话的主语,"府君先入廨”是整句话的宾语从句,其中“府

君”是从句的主语。故可断句为:群情/欲/府君/先入廨;

C.句意为:周武王经过容商的住处的时候。"武王"是句子的主语,"式"用来代指车辆,这里作动词,“商容

之闾"是整句话的宾语,语意完整,故此句断句正确;

D.句意为:连坐席都没有坐暖。这是一句否定句,"席"是整句话的主语,"不暇暖”说明坐席都没暖热,语

意完整,故可断句为:席/不暇暖;

故选C。

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阅读全文可知,文章首先表明陈仲举的言谈举止是读书人的准则,紧接着以"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一句写出了他的为官之道。然后举了他被贬豫章太守时先去拜访徐稚的事件,表现其礼贤下士的性格特点。

据此可知其为官之道为: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点睛】参考译文:

陈仲举的言谈是读书人的准则,行为是当世人的典范。他做官时,有整顿政治、清除奸佞,使天下复

归太平的志向。他被贬为豫章太守时,刚到,就询问徐孺子的所在地,想要先拜访他。主簿说:"大家希望

您先进入官署。”陈仲举说:“周武王经过容商的住处的时候,俯凭车轼以致敬意。他尊敬贤士,连坐席都没

有坐暖。我以礼尊敬贤人,有什么不可以呢?"

煮饭成粥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傻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奉而窃听。炊忘著革①,帆落釜

中。太丘问:“炊何不谯②?"元方、季方长跪日:“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草,饭今成糜。”太

丘日:“尔颇有所识③不?”对日:仿佛志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④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目可,

何必饭也?”

【注释】①草: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②储:蒸饭。③识:记住。④易夺:修正失误遗漏。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辨同一项是()。

A.太丘便元方、季方炊/得一人之便B.俱专而窃听/相考而去

C.像落釜中/像疏食,饮水D.如此但糜且可/有朋自远方来

13.请用三条"/"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仿佛志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1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陈太丘为什么会原谅儿子元方、季方"煮饭成粥”的失误。

第19页共33页

【答案】12.B13.仿佛志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14.因为陈太丘善于教子,他以儿

子的学习为重,获悉儿子是为了学习才把饭煮成粥的,而且儿子学有所得,所以陈太丘原谅了儿子的失误。

【解析】12.本题考查文言词一词多义现象。

A.让/使用,指劳动力;

B.都是"丢下,舍弃”的意思;

C.米饭/吃;

D.就/从;

故选Bo

13.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先梳理句子的大意,结合语法,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

加以验证。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句意为:"大概还记得。”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大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根据

句意可知,本句包括四个分句:"仿佛志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因此可断句为:仿佛志

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1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可分析作答。

根据文中的“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算,饭落釜中”可知,兄弟俩烧火做饭时,因都停下来偷听父亲

和友人谈论问题,忘了放算子,米都落进锅里,因而煮饭成粥;由“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可以看出太

丘对两个儿子的肯定和赞赏,对二子煮饭成粥这一举动的原谅和劝慰。言外之意是只要你们学到了知识,

即使吃稀饭也是可以的。这个行为体现出陈太丘善于教子,以儿子的学习为重,生活上的错误是可以原谅

的。

【点睛】参考译文:

有客人在陈太丘家拜访留宿,太丘让元方、季方兄弟二人做饭。客人和太丘谈论。兄弟二人正在烧火,

都停下来偷听。做饭时忘了放算子,米都落进锅里。太丘问:"为什么没蒸饭呢?"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说:

“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算子,饭都成了粥了。"太丘说:"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

吗?"兄弟回答道:"大概还记得。”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大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

遗漏。太丘说:"能够这样,只要喝粥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吃饭呢?"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

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目:“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

且怒且喜,骂何日:“若亡,何也?”何日:“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目:“若所追者谁?”何日:

第20页共33页

“韩信也。”上复骂日:“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日:“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

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日:“吾

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日:“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日:

“吾为公以为将。”何日:“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日:“以为大将。”何日:“幸甚。”于是王欲召

信拜之。何日:“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

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5.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何奇之一(2)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一

(3)王必欲长手汉中(4)家能郁郁久居此乎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18.试结合文章具体语句,分析汉高祖刘邦在文中表现了作为领导者的哪些优秀品质。

【答案】15.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16.认为......奇异多次称王哪

里,怎么17.大王一向傲慢无礼,现在任命大将像呼唤小孩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开的原因。18.从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中可以看出汉高祖刘邦志向远大;从“上大怒,如失左右手”等

语句可以看出汉高祖刘邦重视人才、能任用人才;从萧何对其劝谏中可以看出汉高祖刘邦纳谏如流、虚心,

知错就改。(答对两点即可)

【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