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岳麓版高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9/26/wKhkGWem0iOABkn7AAHQlcAaxns776.jpg)
![2025年岳麓版高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9/26/wKhkGWem0iOABkn7AAHQlcAaxns7762.jpg)
![2025年岳麓版高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9/26/wKhkGWem0iOABkn7AAHQlcAaxns7763.jpg)
![2025年岳麓版高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9/26/wKhkGWem0iOABkn7AAHQlcAaxns7764.jpg)
![2025年岳麓版高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9/26/wKhkGWem0iOABkn7AAHQlcAaxns77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岳麓版高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太平军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自豪地说:“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招集洋鬼,与我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这位将领是A.秦日纲B.陈玉成C.李秀成D.石达开2、26.1853年,英国一家报纸曾登文指出:“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我们的损失将是很大的。我们的所得将是零。”①文中的叛乱是指太平天国运动②表明中外民族矛盾趋于缓和③暗示太平天国运动面临双重敌人④说明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无锡东林书院中有一幅对联:“主敬存诚坦荡荡天空地阔,穷理尽性活泼泼鱼跃鸢飞”(见图)。它集中体现了()A.儒家的民本思想取向B.佛教渐趋中国本土化C.宋明理学的思想追求D.朴素的辩证思想萌芽4、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年为100)。结合下表,这一时期()。1936年1937年1938年棉纺织业1008768面粉业1007575机器业1009650各业平均1008579①民族工业逐步萧条②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③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④日本侵华破坏民族工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右图的斜线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某一时期的统辖区。据此判断,在这一局势下召开了()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6、“总的说来,西方希望新中国是正统基督教国,对西方友好。到了十一月,来自英格兰几乎所有重要传教组织的代表联名致函外相,要求英国继续其在中国内战中的绝对中立政策。”这则材料反映出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B.太平天国时期英国始终奉行中立政策C.太平天国要在中国建立正统基督教国D.太平天国运动得到所有教士们的同情7、下面是民国初期不同类型企业的产值比重表。表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年份产值比重企业性质1912年1921年外国资本主义企业60.2%17.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39.8%82.2%A.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C.民族工业发展的环境有所改善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充足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8、【题文】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特点是____。9、两次世界大战后都出现了世界性的国际组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序言缔约各国为促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第十一条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或间接涉及联盟任何会员国,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
--《国际联盟盟约》
(1)列举国际联盟的主要机构。材料一体现了国际联盟的哪些原则?
材料二联合国建立过程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1941年《大西洋宪章》第一次提出建立新的国际组织的设想1942年《①____》第一次使用了“联合国家”一词1943年《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第一次向世界宣告要建立一。
个新的普遍性国际组织②____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据人民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整理。
维护和平的任务主要交给安全理事会执行。安理会拥有解决国际争端的广泛权力。它可以采用诸如调解或仲裁之类的和平方式;也可以强行实施经济或政治制裁。如果这些措施解决不了问题,安理会还有权“通过海;陆、空部队来采取维护或恢复国际和平所必需的行动”。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补全材料二表格中的空缺部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安理会的主要责任及履行方式。
材料三(国联)盟约是在匆忙中起草的;尤其是将盟约与战胜国处置战败国的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以及其他和约结合在一起,联合国是由战时盟国在反法西斯的战火中经过长期的酝酿和磋商,最后在比较广泛的民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当时世界大国俱乐部中仅剩下了英法两国,国联失去了一个作为世界最大国际组织应具有的广泛性。(联合国)在创建之初就有51个创始国,遍布世界各大洲,代表了世界上80%的人口。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会员国普遍拥有否决权,在这种情况下国联几乎无法采取有效的行动。联合国是建立在大国的协调与合作基础上的,大国一致原则是联合国生命力的源泉。
--于琳琦《国际联盟的历程》
(3)国际联盟的存在并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而联合国在维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材料三,从产生背景、普遍性和运行机制三个方面分析不同结果出现的原因。10、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原名文濬。大学期间特别崇尚某一思想家的学说,取名“知行”。中年时,他又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故改名为“行知”。据此判断,他曾崇尚的这一思想家是王阳明。____(判断对错)11、近代以来;中国逐渐开眼看世界,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也逐渐深入。
材料一甲午战前;纵观整个知识分子阶层,除了王韬;黄遵宪等人明确称赞日本,主张学习日本外,大多数都持批评和否定的态度。尤其对日本改变祖宗成法,仿效西洋政治制度的做法不能接受,讽之为“东头西脚,不成东西”。
--《甲午战败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
材料二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他编写的《日本变政考》.此书分条记载了从明治元年(1868年)起至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止的明治维新的大事。康有为宣称“我朝变法,但采鉴于日本,一切已足”。光绪帝见到此书如获至宝,将它作为百日维新的指南。
--《康有为变法思想新探》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分析为什么大多数知识分子讽刺日本仿效西洋政治制度的做为“东头西脚,不成东西”?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指出康有为对明治维新的看法并分析其原因。
《时代周刊》是美国的时事性周刊之一;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时代周刊》对中国的报道有以下内容:
。日期封面1950年12月11日封面人物是毛主席,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1954年5月10日封面人物是周恩来总理,他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张牙舞爪”、“目露凶光”的青龙。1972年3月6日封面用汉字“友”把画面切割成几块,其中包括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会面;尼克松一行参观长城、观看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等。1979年1月1日封面人物是邓小平,他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宣称“邓小平代表了中国新时代的形象”。1986年1月6日封面人物是邓小平,他再一次成为年度风云人物。1996年1月29日封面人物巩俐____是第一位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华人艺人。2002年11月18日封面刊登了姚明身穿NBA休斯顿火箭队战袍的照片,被称为“巨人先生”。2003年以来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影视、音乐、体育等各界人物不胜枚举。(2)结合材料和所学;从“美国对中国态度变化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12、儒家学说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两千多年历史中,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吸收其他思想,以适应时代需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理解政治的见解。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的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同义)也。”“夫仁谊(同义)礼知(同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南宋孝宗《佛祖统纪》卷48材料四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卷七。
材料五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
——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结》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的原因?____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及其地位。____
(3)宋代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依据材料三和四,说明宋代儒学发展的特点。____
(4)依据材料五,指出李贽思想的进步之处和其产生的社会背景。13、义和团运动中提出(⑦)口号,表明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者;(⑧)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4、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的相互孤立状态,促使世界逐渐连成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了。____。(判断对错)15、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展开,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____(判断对错)16、明清时期,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____(判断对错)17、1944年7月,美、苏、中、法等国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18、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展开,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____(判断对错)19、梭伦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颁布《解负令》,废除奴隶制,其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辨析题(共2题,共16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的学者把明末反封建礼教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泰州学派的支系;主张“唯情主义”的大戏曲家汤显祖也被认为是“深具启蒙思想的人”。这就容易使人们错误地以为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解放的运动类似于发生在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我认为,上述两种运动不仅在表现形式、而且在实质内容上都有不同,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以“唤起”理性为特征,而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的运动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释放为特征。前者的结果是:自然科学重大的突破、社会科学基础的建立和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的建立。后者的结果是:虽有少数思想家仍然坚持反对封建专制礼教,但在清军入关后封建专制礼教的强化和对批判礼教的文人学士无情的镇压,使反对封建专制的礼教浪潮被打断了。
——北大教授汤一介《启蒙在中国的艰难历程》
评价材料中汤一介教授关于明末反对封建礼教和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的学者把明末反封建礼教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泰州学派的支系;主张“唯情主义”的大戏曲家汤显祖也被认为是“深具启蒙思想的人”。这就容易使人们错误地以为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解放的运动类似于发生在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我认为,上述两种运动不仅在表现形式、而且在实质内容上都有不同,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以“唤起”理性为特征,而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的运动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释放为特征。前者的结果是:自然科学重大的突破、社会科学基础的建立和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的建立。后者的结果是:虽有少数思想家仍然坚持反对封建专制礼教,但在清军入关后封建专制礼教的强化和对批判礼教的文人学士无情的镇压,使反对封建专制的礼教浪潮被打断了。
——北大教授汤一介《启蒙在中国的艰难历程》
评价材料中汤一介教授关于明末反对封建礼教和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评卷人得分五、连线题(共2题,共20分)2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拉斐尔《雅典学院》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艺术作品与思想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西比较。23、【题文】(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那场战争貌似一场末日之灾:开战之初以色列的存亡危在旦夕;随后美苏发生核对抗的风险骤增;阿拉伯国家实施石油禁运;世界经济遭受重创。由于和以色列关系太紧密,美国被很多欧洲和阿拉伯盟国孤立。
不过;如果放在历史的长镜头下看,1973年战争却是意义重大——为和平打开了大门。安瓦尔·萨达特大胆的渡河一击替在前几次中东战争中屡遭羞辱的阿拉伯人挽回了一些尊严,以色列人也学会了一点:阿拉伯对手不会再像1967年战争那样,一开打就往后适窜,因此有必要争取和平。
——《华盛顿邮报》《1973年中东战争的启示》
材料二到20世纪70年代早期;核技术已成为未来高效发电方法的首选,比石油或煤炭更加高效(而且更有利于环保)。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下,欧共体已经开始了大型核能开发项目
——威廉·恩道尔《石油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3年战争”产生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人类应用核能的历史,谈谈你对合理使用核能的认识。(9分)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3题,共15分)2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边疆呈现出动态性和多元性,以欧洲最为典型。比较图1和图2,提取有关欧洲疆域变化的信息(至少2项),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说明。25、我们应如何对待全球化?26、法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法制建设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简出现的单行法规名称已达三十多种;史载李悝著《法经》六篇,“商鞅受之,入相于秦”。秦律所载的法律条文数量之多,内容之丰,也是前所未见。秦简中的经济法规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等一百多条律文。它们对秦代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进行广泛调整,使秦的经济迅速发展,国力日盛,巩固、确立并发展了封建制度。
--万方《浅谈秦的经济立法及其特点》材料二在罗马法的发展史上;万民法成长和法学家活跃时期是罗马法律和法学空前繁荣昌盛时期。这一时期,内战停止,国土继续扩张,各地交通发展起来,人口流动加剧,民族人民之间联系加强,罗马的商业和手工业极兴盛,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大城市。商品经济的高度民主发展,使各民族人民的平等权利得到充分表现。所有这些不仅在客观上提供了建立统一法律的体系的要求,而且也为法律的发展和法学的繁荣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同时,希腊哲学中的自然法思想也在罗马境内流行起来,它提出的理性;正义、诚实等理念为法律找到了一个更加高尚和神圣的目标。
--郭守兰《西方法文化史纲》材料三。
。序列内容第11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第544、545条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国家征收私人财产只能根据公益的理由,并以给予所有人以公正和事先的补偿为条件。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法国民法典》(1804年)材料四中国经济法现代化实质上是中国经济法走向世界;与具有国际性和普遍性的现代化经济法相衔接或接轨的过程。考察西方现代经济法的特质并检视中国传统法文化,我们认为,中国经济法现代化必须立足于借鉴和移植西方现代经济法的制度规则和观念体系,这是因为:其一,中国经济法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体制与西方现代化的经济法在许多层面是具有共性的。其二,经济法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难以在我国传统法文化中寻求发展的土壤。
--李昌麒、鲁篱《中国经济法现代化的若干思考》(1)根据材料一归纳秦国经济立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发挥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影响罗马法律发展的因素。对比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法律理念的不同。
(3)材料三的法律条文体现了怎样的立法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法律走在西方前列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经济法与世界接轨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就法制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将领是陈玉成和李秀成;李秀成在1862年带领军队打到上海近郊,故本题选C项。其他领导人均未打到上海。
【点评】太平天国运动在天京事变后出现朝中无人、国中无将的局面。洪秀全提拔年轻将领李秀成、陈玉成作为后期军事领袖。陈玉成1862年被俘杀害,李秀成带兵攻打到上海,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与此相关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其他的重要历史史实也需要把握。2、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1853年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指太平天国运动,同时可以看出当时英国也意识到中国的这场斗争必将威胁他们的在华利益,对革命抱有明显的敌视态度,说明当时中国的民族矛盾并未缓和,②说法错误,排除有②的ABD项。故选C。【解析】【答案】C3、C【分析】ABD与题干无关;排除。
C北宋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此后理学不断发展;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二者都讲究“穷理”,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主敬存诚;穷理尽性”。
宋明理学的特点:
①儒学进一步思辨化。②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③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解析】C4、B【分析】本题考查抗战前期的民族工业。通过材料可解读出,民族工业逐步萧条,而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华。本题选B项,②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解析】【答案】B5、D【分析】【分析】从地图来看;斜线部分是处于中国的北方东北;京津地区等,据此可判定是在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故D项正确;中共一大时期,中共力量主要是在南方,故排除A项;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过程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共力量还没有转移至北方,故B项错误;中共七大是抗战胜利的前夕,在京津、东北的力量分布与题干图片不同,故C项错误。
【点评】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七届二中全会6、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正确认知的能力。材料中“要求英国继续其在中国内战中的绝对中立政策”,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A项正确;英国帮助清政府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没有始终奉行中立政策,B项错误;太平天国要在中国建立农民阶级的大同社会,不是建立正统基督教国,C项错误;“西方希望新中国是正统基督教国,对西方友好”,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教士们同情太平天国运动,D项错误。故选A。【解析】【答案】A7、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民国初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概况,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项结论本身符合近代中国概况,但仅从题干表格信息无法得来,排除;B提及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无关项,排除;仅从题干表格信息,无法看出“资金充足”,排除D;C的表述比较客观,符合图表信息和题意。故选C。【解析】【答案】C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8、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过渡时期总路线【解析】【答案】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9、联合国家宣言1945【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国际联盟与联合国.考查国际联盟的主要机构和原则;联合国家宣言和联合国建立的时间;国际联盟与联合国作用导致不同结果的原因.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解答】(1)第一小问的机构;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机构有大会;行政院和秘书处.第二小问的原则,依据材料一的描述可知,原则是维护和平;集体安全.
(2)第一小问的填空;结合所学可知,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第一次使用了“联合国家”一词;联合国正式成立是在1945年.第二小问的责任,依据材料二“维护和平的任务主要交给安全理事会执行”可以得出责任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第三小问的方式,依据材料二“它可以采用诸如调解或仲裁之类的和平方式,也可以强行实施经济或政治制裁”;“安理会还有权通过海、陆、空部队来采取维护或恢复国际和平所必需的行动”可以得出方式是调解或仲裁;经济或政治制裁;军事行动.
(3)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三的描述可知,背景不同的原因是国联盟约是匆忙起草的,是一战后战胜国处置战败国的产物;联合国是长期酝酿和比较广泛的民主基础上建立.普遍性不同的原因是国联广泛性不强,以欧洲为中心;联合国具有较大的广泛性.运行机制不同的原因是国联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无法采取有效行动;联合国则采用大国一致原则.
故答案为:
(1)主要机构:大会;行政院和秘书处.
原则:维护和平;集体安全.
(2)①联合国家宣言②1945.
主要责任: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履行方式:调解或仲裁;经济或政治制裁;军事行动.
(3)背景不同:国联盟约是匆忙起草的;是一战后战胜国处置战败国的产物;联合国是长期酝酿和比较广泛的民主基础上建立.
普遍性不同:国联广泛性不强;以欧洲为中心;联合国具有较大的广泛性.
运行机制不同:国联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无法采取有效行动;联合国则采用大国一致原则.10、√【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也是春秋战国和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体系的完善过程.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解答】√“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与王阳明的”致良知“一致,故正确.11、1【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明治维新的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2)本题考查美国对中国态度变化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解析】【解答】(1)第一小问;结合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局限来回答,明治维新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形式上体现了三权分立,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但保留了浓厚的封建色彩,国家大权仍掌握在天皇手中.第二小问,“我朝变法,但采鉴于日本,一切已足””将它作为百日维新的指南“表明推崇明治维新;主张学习明治维新.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战败,维新派认识到明治维新增强日本的国力,向明治维新学习,为戊戌变法做准备.
(2)”1950年12月11日;封面人物是毛主席,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1954年5月10日,封面人物是周恩来总理,他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张牙舞爪”;“目露凶光”的青龙.“第一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70年代,在美苏争霸的国际形势下,美国持反华态度;”1972年3月6日,封面用汉字“友”把画面切割成几块,其中包括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会面;尼克松一行参观长城、观看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等“”1979年1月1日,封面人物是邓小平,他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宣称“邓小平代表了中国新时代的形象”第二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美关系缓和并建交,对华报道比较客观,主要是政治层面;“1986年1月6日,封面人物是邓小平,他再一次成为年度风云人物”第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在世界的经济舞台上地位越来越重要.美国对关注中国经济发展;“2003年以来,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影视、音乐、体育等各界人物不胜枚举”第四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美国对中国的关注是多角度的.
故答案为:
(1)原因:明治维新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形式上体现了三权分立;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但保留了浓厚的封建色彩,国家大权仍掌握在天皇手中.
看法:推崇明治维新;主张学习明治维新.
原因: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战败;维新派认识到明治维新增强日本的国力,向明治维新学习,为戊戌变法做准备.
(2)美国对中国态度变化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70年代;在美苏争霸的国际形势下,美国持反华态度.
第二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美关系缓和并建交,对华报道比较客观,主要是政治层面.
第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在世界的经济舞台上地位越来越重要.美国对关注中国经济发展.
第四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美国对中国的关注是多角度的.
总结:影响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变化因素的多元的: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等.12、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所以儒家学说不符合先秦社会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的需求,影响力较小。结合所学儒家学说对社会的作用,可以分析出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的原因。(2)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新儒学,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同义)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可以概括出特点董仲舒新儒学糅合了道家、法家等多学派的思想(或外儒内法);具有神学倾向(或神化君权)。结合史实可知地位:董仲舒新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3)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理学,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三、四“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可以归纳出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把天理和儒家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4)本题主要考查李贽的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五“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可以分析出进步之处: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解析】(1)儒家学说不符合先秦社会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的需求,影响力较小,但儒家主张“仁”、“礼”,有利于社会稳定。(2)特点:董仲舒新儒学糅合了道家;法家等多学派的思想(或外儒内法);具有神学倾向(或神化君权)。地位:董仲舒新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3)特点: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把天理和儒家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4)进步之处: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13、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及结果,旨在考查对所学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在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激化的背景下,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表明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者;《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⑦“扶清灭洋”;⑧《辛丑条约》。【解析】⑦“扶清灭洋”;⑧《辛丑条约》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4、×【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是识记能力.【解析】【解答】结合已学知识可知;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故答案为:×15、×【分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于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解析】【解答】依据所学;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故答案为:×16、√【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古代商业发展:
①商朝: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产生。
②周朝:商业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
③春秋战国: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商业繁荣;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④隋唐: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商业大都会;对外贸易发达;城市里坊市分开⑤宋朝:对外贸易发达;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打破市坊界限;店铺随处可设,农村中出现草市;打破日中为市限制,出现晓市、夜市。
⑥明清:涌现出许多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晋商【解析】【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故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17、A【分析】【分析】1944年夏;美;英、中等44个战时盟国的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建立了战后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它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该协定对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故题目是正确的。
【点评】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8、×【分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于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解析】【解答】依据所学;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故答案为:×19、×【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乃至整个古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它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解析】【解答】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废除了债务奴隶制,并不是奴隶制.
故答案为:×四、辨析题(共2题,共16分)20、第一种观点:同意材料的观点;明末反封建礼教与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表现形式及其结果都不同。理由:西方的启蒙思想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的前提下,在自然科学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以科学的理性来唤醒人性的理性,它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并为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构建提出了基本原则。而中国明末的反对封建礼教只是少数思想家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满的情感释放,既没有引起社会的共鸣,也没有推动社会的变革,同时也没有对传统和未来做出理性的说明,所以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是对其作用的夸大。
第二种观点:不同意材料的观点;认为明末反封建礼教与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相似。
理由:中国明末的反对封建礼教同西方的启蒙思想一样,都是在商品经济得到发展的背景下,对封建专制下人性的思考。尽管由于中国明清没有西方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也没有形成众多的思想家,但同样也推动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同样也起到了启蒙的作用。(如有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分析】【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据材料“上述两种运动不仅在表现形式、而且在实质内容上都有不同,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以“唤起”理性为特征,而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的运动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释放为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评价汤一介教授关于明末反对封建礼教和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观点。例如,同意材料的观点,明末反封建礼教与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表现形式及其结果都不同。理由:西方的启蒙思想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的前提下,在自然科学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以科学的理性来唤醒人性的理性,它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并为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构建提出了基本原则。而中国明末的反对封建礼教只是少数思想家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满的情感释放,既没有引起社会的共鸣,也没有推动社会的变革,同时也没有对传统和未来做出理性的说明,所以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是对其作用的夸大。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即可。21、第一种观点:同意材料的观点;明末反封建礼教与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表现形式及其结果都不同。理由:西方的启蒙思想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的前提下,在自然科学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以科学的理性来唤醒人性的理性,它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并为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构建提出了基本原则。而中国明末的反对封建礼教只是少数思想家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满的情感释放,既没有引起社会的共鸣,也没有推动社会的变革,同时也没有对传统和未来做出理性的说明,所以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是对其作用的夸大。
第二种观点:不同意材料的观点;认为明末反封建礼教与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相似。
理由:中国明末的反对封建礼教同西方的启蒙思想一样,都是在商品经济得到发展的背景下,对封建专制下人性的思考。尽管由于中国明清没有西方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也没有形成众多的思想家,但同样也推动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同样也起到了启蒙的作用。(如有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分析】【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据材料“上述两种运动不仅在表现形式、而且在实质内容上都有不同,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以“唤起”理性为特征,而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的运动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释放为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评价汤一介教授关于明末反对封建礼教和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观点。例如,同意材料的观点,明末反封建礼教与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表现形式及其结果都不同。理由:西方的启蒙思想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的前提下,在自然科学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以科学的理性来唤醒人性的理性,它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并为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构建提出了基本原则。而中国明末的反对封建礼教只是少数思想家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满的情感释放,既没有引起社会的共鸣,也没有推动社会的变革,同时也没有对传统和未来做出理性的说明,所以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是对其作用的夸大。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即可。五、连线题(共2题,共20分)22、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及知识的运用能力,两幅图片分别是对古代中西两种教育文化的对比,可以结合教育场景与时代特征两个方面分析,如图一传道式授课;上下有序,师道尊严,反映了西汉时期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儒学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图二是讨论式交流;自由平等,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兴起,开始冲破教会的束缚。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发展;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的兴起【解析】【答案】教育场景:图一:传道式授课;上下有序,师道尊严。(3分)图二:讨论式交流;自由平等。(3分)时代特征:图一:西汉时期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儒学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3分)图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兴起,开始冲破教会的束缚。(3分)23、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中的“随后美苏发生核对抗的风险骤增;阿拉伯国家实施石油禁运;世界经济遭受重创。由于和以色列关系太紧密,美国被很多欧洲和阿拉伯盟国孤立。”即是可以归纳出正确的答案。大凡战争负面影响都是主要的,所以从材料中归纳时要偏重于这个点。
(2)高端的科学技术总是有两面性的;如果用于战争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如果合理利用就会造福人类,所以我们必须要合理利用核能。分析这个问题时,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不要能偏重一方面,这也是历史史学研究的重要方式方法。材料中的“到20世纪70年代早期,核技术已成为未来高效发电方法的首选”,就能体现出正确合理的利用核能可以造福人类。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中东战争【解析】【答案】
(1)导致国际局势紧张(美国和其他国家关系紧张);引发了“石油危机”;认识到要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6分)
(2)核技术的应用应该以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出发点,防止核能运用于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科学开发和利用核能为人类造福,如核电站的建设和使用;安全使用核能,避免事故发生。(9分)六、简答题(共3题,共15分)24、略
【分析】试题分析:这一题也属于开放性试题,考生需要从题干中的“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边疆呈现出动态性和多元性”这一观点出发,去审视欧洲的边疆变化,可以从欧洲国家的名称和数量、欧盟角度出发考虑,得出有关欧洲边疆变化的信息,然后结合图示与全球化这一个大背景进行说明即可。需要找出两个相应的信息并进行说明。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两极格局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盟及其东扩【解析】【答案】信息一:欧洲国家传统边界弱化(或由硬边疆演变为软边疆)。(2分)说明: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2分)在坚持国家主权平等的基础上,让渡部分国家主权,但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的利益。(2分)信息二:苏、东剧变和解体。(2分)说明:欧洲国家数目发生变化;(2分)社会主义阵营的“边疆”不复存在;资本主义的“边疆”扩大。(2分)信息三: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欧盟东扩。(2分)说明:欧洲区域集团化发展,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2分)俄罗斯的利益空间被挤压,俄罗斯与欧盟的矛盾进一步加深。(2分)(准确答出任意2点“信息”及其说明得12分,总分不超过12分)25、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对全球化的认识主要是从全球化的由来、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等角度分析。还要清醒的认识到全球化对发展国家的影响等。考点:全球化【解析】【答案】对待: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要顺应历史趋势;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方位保安服务合同模板2025年
- 2025年体育中心使用租赁合同书
- 2025年合伙发展战略投资合同
- 2025年协议离婚权益策划保障
- 2025年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稿
- 2025年个人融资合同策划(含利息标准)
- 2025年产品质保跟踪服务协议范本
- 2025年小型机床项目提案报告模范
- 2025年专利权使用许可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机动车购买合同简化版
- 2025年中考复习必背外研版初中英语单词词汇(精校打印)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书:0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校教育研究》
-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过关练习口算题大全附答案
- 什么叫绩效考勤管理制度
- 红楼梦服饰文化
- 外墙喷漆施工合同协议书
- 软件系统平台项目实施方案
-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矿业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湖北省2024年村干部定向考试真题
- 2024年沙石材料运输合同
-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