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知识清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知识清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知识清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知识清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知识清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要点总结】一、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及影响1.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1)从单纯的种植耕作工具逐渐增加灌溉、畜牧等工具,农业生产工具的类型不断增多。(2)材质从石、木、骨等逐渐变为铜铁,农业生产工具的材质不断变化。(3)农业生产工具最开始主要以人力、畜力驱动,后来逐渐向机械化发展,便利性不断提升。(4)农业生产工具的生产方法从简单的打制、磨制,到铸造,加工水平不断提升。2.农业生产工具发展的影响(1)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增强了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2)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3)提高了粮食产量,加速了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二、近代工业化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1)机械动力替代了手工劳动,形成规模化生产。(2)生产、销售实行专业化分工,促进了市场的开发。(3)高度追求利润。(4)注重对工人工作和身心健康的管理,注重技能培训。(5)形成了新的、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加强了规章制度建设,出现了职能化组织结构。2.影响:(1)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推动了机器生产方式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3)促进了地区分工及一批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4)催生了近代企业管理制度,推动社会的近代化进程。(5)催生了一批工业城市,加快了城市化进程。(6)为新的社会阶级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催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提分训练】1.下图为全国范围内出土的先秦和秦汉时期铁农具数量统计图。这个图反映出()A.战国时期铁农具普遍使用 B.秦汉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较快C.先秦冶铁技术有较大提高 D.秦汉政府重视推广铁制农具2.汉代画像石(砖)上描绘了大量妇女参与劳动的场景,她们不仅从事农业劳动,还广泛涉足手工业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比如蚕桑业、纺织业和酿酒业。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妇女社会地位的提升 B.自然经济主导地位的确立C.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D.政府对妇女劳动的重视3.下表所示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设置的养牛官职(部分)。这些官职的出现主要得益于()曹魏西晋东晋北魏北齐北周驾部驾部郎驾部尚书驾部郎驾部尚书驾部郎中驾部郎中驾部中大夫太仆太仆卿太仆卿或置或省太仆卿太仆卿太仆卿牧官牧官都尉牧官都尉牧官都尉A.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 B.汉族政治制度的熏染C.经济重心南移的促进 D.南北民族交融的推动4.重庆制瓷业勃发于北宋晚期的民窑——涂山窑,窑址遍布于南岸、巴南、荣昌等,器型多样。窑炉为北方常见的马蹄形半倒焰馒头窑,窑具中漏斗形匣钵以及茶盏、窑变纹、花瓣装饰可能受江西吉州窑、景德镇窑影响。据此可知()A.商品经济取得了显著发展 B.区域交流影响手工业生产C.宋代重庆制瓷业特色鲜明 D.宋代私营手工业繁荣兴盛5.13世纪时,英格兰的一则小品剧中,庄园领主在法庭上公开讨论小麦、奶酪、鸡蛋和小乳猪的价格。无独有偶,《田庄总管职责》也提醒领主和总管,羊毛应该论包或以一只羊一次所剪的毛为单位出售,怎样卖收益最大、好处最多,就怎样卖。上述材料反映英格兰()A.封建庄园制度已濒临崩溃 B.庄园农产品获利丰厚C.农业的经济转型趋势初显 D.圈地运动正迅速开展6.《庄园敕令》是法兰克王国于公元8世纪末颁行的整顿王室领地经济的条例。敕令规定管家应该把庄园上的产品分为两类,一类供应国王日常需要,一类供应战争需要。敕令提到要制备油脂、火腿、咸肉、醋、酒、干酪等,还指示要宰杀牛、羊熬炼脂肪,预备足够数量的肥鹅、肥鸡、准备各色蔬菜等。这反映出庄园()A.拥有较大生产规模 B.呈现出政治管理上的独立性C.自营程度相对较高 D.内部生产秩序管理比较严格7.1803年,英国约克郡西区织出的呢绒只有1/16是产自资本家经营的大工厂,其余的约有43万匹则是由老板兼工匠在作坊里织出的。根据1831年英国议会的调查,该年英国工人为404,317人,手工工人为1159,867人。这体现出该时期英国()A.急需大力推进蒸汽机的普及 B.工业经济组织呈现出多样性C.手工生产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D.工厂制难以适应经济的需求8.有学者指出“工厂制度的一个好处就在于,它提供了、也必须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因而提高了消费的稳定性。1790-1830年间,工厂生产活动迅速提高。更多的人既作为生产者、也作为消费者从工厂制度中得到了好处。”该学者强调工厂制度()A.改善了工人阶级的处境 B.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C.促进了社会分工的细化 D.引发了生产组织的变革9.蒸汽机被发明后,其动力优势逐渐显露,英国工厂主们发现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工厂可以选择建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城镇,不需要像以水力机为动力的工厂那样只能建在河边,而这摧毁了工业乡村的优势,使得人口逐渐向工业城镇聚集成为可能。这说明()A.技术进步破坏乡村生态环境 B.蒸汽动力优势改变产业结构C.生产方式变化促进人口增长 D.工业革命助推了城市化进程10.19世纪中期以前,建筑物非常讲究艺术效果,建筑工程也多由艺术家来承担,此后建筑虽仍具有艺术和美学价值,但不再为艺术家所垄断,而逐步成为由工程师承担的工程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变化()A.表明工程学已经取代艺术学 B.标志着建筑与艺术实现分离C.符合工业化城市建设的要求 D.说明了社会结构出现新变化11.据相关机构统计,2008年,全球对航天业的投入总额达620亿美元,这些投资带动了4960亿到8680亿美元关联投资,当年创造的总产值达1000亿—1800亿美元。这说明()A.发达国家垄断航天收益 B.发展高新科技意义重大C.民间资本进入国防产业 D.太空军备竞赛愈演愈烈12.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可以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材料中认为互联网有利于()A.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B.推动社会阶层转变 C.推动劳作方式变革 D.推动全球化进程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生产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农业并非从单一中心起源而向周围地区辐射的。例如,以前人们认为长江流域农业是由黄河流域传播过去的,河姆渡遗址的发现否定了这种观点,证明长江流域或黄河流域一样是中华农业文明的摇篮。战国至秦汉,铁农具和牛耕先后在黄河流域普及,导致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北方形成耕耙耢压锄相结合的抗旱保墒耕作技术体系。宋代,宋高宗曾下诏:“京西、淮南贩卖牛耕,与免税三年。”明清时期,引进外来的经济物种,为了提高作物和禽畜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人们十分重视品种的选育、保纯和种子的保藏处理,并善于利用农业生态系统中各种农作物之间相互依存和制约的关系,使其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摘编自于安娜《中国古代农业的渊源和特点》材料二中世纪晚期是英国农耕制度发生重要变化时期。12世纪时,英国引进“三圃制”,即将土地分为三部分,1/3休耕,1/3秋天播种小麦转年夏初收获,还有1/3在暮春播种燕麦、大麦或豆类,秋季收获;耕地以三年为期轮作。13世纪以后,畜牧业在农民经济中的作用日趋突出。14—15世纪,特别是黑死病爆发以后,由于英国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资源充裕,农奴制逐渐解体,庄园组织名存实亡,农民获得土地的条件变得相对有利。在新的耕作制度得到广泛推广的同时,中世纪晚期先进的生产工具一重犁代替了传统的轻犁在英国普遍使用,而作为效率较高的牲畜,马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农耕生产之中,马具备耕作速度更快,劳动时间更长的优势。中世纪晚期,英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全面提升,创造出了更多的社会财富,促进了英国社会经济的繁荣。——摘编自郭华刘伟《中世纪晚期英国农村经济状况考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晚期英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及意义。(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及中世纪晚期英国农业的发展对今天中国振兴乡村经济的启示。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据联合国《世界城镇化展望(2018年版)》等资料编制据材料,概括英国19世纪到20世纪中期城市化进程阶段性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汉铁农具大量使用,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公元前5世纪是战国时期铁农具出现了,但反映不出普及,排除A项;材料只是铁农具数量,不能说明冶炼技术的提高,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政府,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汉代画像石(砖)上描绘了大量妇女参与劳动的场景,涉及农业劳动、蚕桑业、纺织业和酿酒业,客观上反映了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C项正确;此时妇女社会地位并未提升,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B项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B项;材料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D项属于次要因素,排除D项。故选C项。3.答案:A解析:选择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设置了许多养牛官以促进官营养牛业的发展,进而为牛耕技术的推广提供保障。因此,这些官职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牛耕技术的传播。排除B、D:材料主旨与汉族政治制度的熏染无直接联系,也不是南北民族交融的结果。排除C:经济重心的南移与这些官职的出现没有必然联系。4.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窑炉为北方常见的马蹄形半倒焰馒头窑,窑具中漏斗形匣钵以及茶盏、窑变纹、花瓣装饰可能受江西吉州窑、景德镇窑影响”可知,重庆制瓷业窑炉、窑具、装饰等受江西吉州窑、景德镇窑影响,说明区域交流影响手工业生产,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重庆制瓷业受江西吉州窑、景德镇窑影响,没有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重庆制瓷业受江西吉州窑、景德镇窑影响,没有强调宋代重庆制瓷业特色,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重庆制瓷业受江西吉州窑、景德镇窑影响,没有强调宋代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庄园领主在法庭上公开讨论……价格”可知,庄园的农业生产突破了原来自给自足的模式,庄园领主通过在市场中售卖农产品来获得利润,反映出此时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影响到农业,农业的商品化程度提高,表明农业的经济转型趋势初显,故选C项;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封建庄园制度逐渐解体,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封建庄园出现追求利润的现象,由材料无法看出农产品的获利情况,排除B项;圈地运动大约从15世纪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6.答案:C解析:时空定位:8世纪末,法兰克王国→中古西欧。材料主旨:根据材料“一类供应国王日常需要,一类供应战争需要……各色蔬菜”可知,中古时期西欧庄园可以生产各类产品,主要为满足国王日常和战争需要,自营程度较高,C项正确。材料反映庄园产品类别丰富,反映不出生产规模问题,排除A项;材料表明国王对庄园有政治管理权,B项与材料不符,排除;材料体现不出庄园内部的生产秩序管理情况,排除D项。7.答案:B解析:由“资本家经营的大工厂”、“作坊”、“工厂工人为404,317人,手工工人为1159,867人”可得,当时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英国的工业经济组织呈现出多样性和过渡性的特征,故选B项;题干所述主要涉及到的是工厂和作坊的经济组织形式,并未涉及到生产技术及其设备的问题,所以不能得出急需大力推进蒸汽机普及的结论,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工业革命背景下英国工业经济组织的多元化特征,属于生产关系范畴,而手工生产属于生产力范畴,二者不是同一范畴,排除C项:工厂制出现是工业革命发展的结果,所以适应了经济的需求,排除D项。8.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90——1830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工厂制度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提高了消费的稳定性。工厂生产活动迅速提高,使得更多的人从工厂制度中得到了好处,可知学者强调工厂制度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B项正确;工人阶级只是其中一部分人,不全面,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社会分工,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C项;工厂制度本身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产生的生产组织,材料未体现生产组织的变革,排除D项。故选B项。9.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蒸汽机的优势使得工厂主们可以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城镇建厂,乡村人口也逐渐向城镇聚集,这推动了城市化进程,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推动,并未体现乡村生态环境被破坏、产业结构出现变化和人口增长,排除ABC项。故选D项。10.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工程师打破了艺术家对建筑艺术和美学价值的垄断,这一变化符合工业化城市建设的要求,C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艺术学依然存在,没有被工程学取代,排除A项;根据材料“建筑仍具有艺术和美学价值,但不再为艺术家所垄断,而逐步成为由工程师承担的工程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可知建筑与艺术没有分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社会结构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11.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题干描述的是航天业巨大的投资和产值,反映出高科技产业对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体现了发展高新科技的重大意义,B项正确;材料涉及全球对航天业的投资和产值,没有涉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所占的比例,不能得知发达国家垄断航天收益,排除A项;材料涉及全球对航天业的投资和产值,没有涉及这些投资是民间资本还是政府资本,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全球对航天业的投资和产值,没有涉及全球对航天业投资的国家是否存在太空军备竞赛排除D项。故选B项。12.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认为互联网密切世界各地联系,有利于推动世界全球化进程,故选D项。13.答案:(1)特点:农业起源早;多元交汇与并存;生产过程的精耕细作;因地制宜,引进外来品种;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成因:黄河、长江流域土壤的肥沃,气温的适宜;受中国古代重视实用思想影响;社会普遍重视农业的发展;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人多地少矛盾突出。(2):表现:农民土地占有面积扩大;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粮食产量的提高;农业经营结构的变化。意义:引起封建土地关系的变革,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逐渐在英国农村建立;推动了资本原始积累,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3)启示: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农业技术的创新;因地制宜;政策调整适应生产力发展;发展多元化的乡村经济类型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产生最早的国家之一”可知,农业起源早;根据材料“证明长江流域或黄河流域一样是中华农业文明的摇篮”可知,古代中国农业多元交汇与并存;根据材料“铁农具和牛耕先后在黄河流域普及,导致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北方形成耕耙耢压锄相结合的抗旱保墒耕作技术体系”可知,古代农业生产过程的精耕细作,因地制宜;根据材料“明清时期,引进外来的经济物种”可知,古代中国因引进外来品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成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农业在长江黄河流域发源,得益于黄河、长江流域土壤的肥沃,气温的适宜;从思想角度看,古代中国农业受中国古代重视实用思想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是自然经济,社会普遍重视农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宋高宗曾下诏:京西、淮南贩买牛耕,与免税三年”并结合所学可知,古代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尤其是明清时期,人多地少矛盾突出。(2)表现:根据材料“农民获得土地的条件变得相对有利”可知,中世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