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18/37/wKhkGWemz-qASS03AAHKf-micZ8566.jpg)
![河北省唐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18/37/wKhkGWemz-qASS03AAHKf-micZ85662.jpg)
![河北省唐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18/37/wKhkGWemz-qASS03AAHKf-micZ85663.jpg)
![河北省唐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18/37/wKhkGWemz-qASS03AAHKf-micZ85664.jpg)
![河北省唐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18/37/wKhkGWemz-qASS03AAHKf-micZ856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三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表所示为四处中国史前文明遗址,其中可用来论证国家形态初显的文明遗址是()
选
聚落区域遗址
项
A黄河流域的姜寨遗址
B汾河流域的陶寺遗址
C太湖流域的良渚遗址
黄河流域的二里头遗
D
址
A.AB.BC.CD.D
2.商鞅变法通过大规模设县,建立了包括信息体系、监管体系、行政机构等在内的统一的制度建设支撑体
系,使每个环节的工作都能由相应的部门来负责落实。这()
A.保证了秦朝的长治久安
B.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C.利于确立法家主流地位
D.为变法成功提供了制度保障
3.有论者在评论某思想流派时指出,其治术也强调尚贤、尚同、贵义等,但是其非乐、节用,使得“其生
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毂(太刻苦);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
之心,天下不堪”。该学派的思想()
A.因主张轻罪重罚而受到了批评
B.适应了诸侯争霸的需要
C.反映了下层平民的愿望和诉求
D.主张统治者应推行仁政
4.《秦律》中对于谷物种子的保管和播种有细致的法律规定。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种子损失的,主管官轻者
则被斥责,重者则被处以刑罚;对于“不田作”的奴隶,要送交官府惩办,自由民如果不田作,也要被降
为奴隶。据材料可知,秦朝政府()
A,以农为本,充实国力B.注重时令,与民休息
C.严刑峻法,唯法独尊D.大兴土木,空耗人力
5.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废除了景帝以来的郡国铸币制度,
规定“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这一措施()
A.放弃了抑商政策B.降低了铸币质量
C.解决了王国问题D.强化了经济控制
6.汉武帝时期,地方官员的权力较大,有时甚至会违背中央政府的命令,导致国家政策无法有效实性。为
了改变这种状况,汉武帝()
A颁布“推恩令”B.设置刺史
C.实行盐铁官营D.设立中朝
7.如表所示为史籍所载东晋江南农业开发经营的类别和方式。据表可知,东晋时期()
经营类别经营方式
由庄园主雇佣佃户(多由南下流民转化而来)垦殖,采取多元化的
庄园农业
生产经营方式,庄园主无须向政府承担纳税义务。
流民农业和由流民领袖率领流民或由部曲主人统领部曲从事农耕,多根据所处
部曲农业不同地理条件从事单一或多元化农业开发。
由背井离乡、彼此多有亲缘、地缘关系的流民群落择人迹罕至、且
桃花源农业
能耕种之处落脚,进而从事农业开发。
A.南方地理环境复杂多变B.人口流动助推农业开发
C.农业耕作方式发生变化D.国家控制力得到了增强
8.隋朝时期,政府在各地大力兴建了众多粮仓。其中,坐落于洛阳周边“国家粮仓”回洛仓极具代表性。
回洛仓城东西绵延长达1000米,南北宽达355米。仓城内拥有内径为10米的仓窖约700座,每座仓窖大
约可储存4000石粮食。这从侧面反映出隋朝()
A.城市建设规模扩大B,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C.民众生活衣食无忧D.农业技术显著进步
9.史书记载,唐朝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绝不
行用。俄又露髻驰骋,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材料反映了唐朝()
A.政治伦理受到强烈冲击B.动荡时局影响社会风气
C.开放包容的时代气象D.灵活有效的民族政策
10.“兔园策”是指按考试科目设计的模拟试题图书,相当于今天的模拟考试卷。史载:“《兔园策府》三
十卷,唐蒋王辉令僚佐杜嗣先仿应科目策,自设问对,引经史为训注。”唐、五代时期“兔园策”在乡村
私塾教学中普遍使用,甚至到了生徒家藏一本的程度。这类图书的流行()
A,得益于科举制度的推行
B.反映了科教文化事业的繁荣
C表明中国传统教育发达
D.可用以论证活字印刷术发展
11.唐太宗亲撰《晋书•王羲之传论》,不惜重金购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每得二王书法,不仅亲自钻研模
仿,而且命宫廷书家临摹复制,以赐重臣;得到《兰亭集序》手迹后,更是倍加珍爱。据此可知,王羲之
被奉为“书圣”的重要原因是()
A.传世作品稀少难见真迹B.书法风格宛如行云流水
C.有众多书法家临摹复制D.封建帝王的赏识与推崇
12.现今收藏在英国伦敦博物馆的唐朝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造的《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
的雕版印刷品。这一文物能够()
A.体现唐朝宗教信仰流行B.见证印刷术的历史悠久
C.表明唐朝手工工艺精湛D.证实雕版印刷始于唐朝
13.宋代科举考试中除正常考试外,还有免试制度。如表所示为宋代史书对于免试情况的记载。据表可
知,宋代免试制度()
时间史料史料来源
北宋上舍试取中(等),在省试前,即免省赴殿。《朝野类要•免省》
南宋徽州童子林国佐,九岁能诵书。诏免解赐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南宋幸太学,谒先圣,礼成,推恩三学前廊与免省试。《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A.缓和了社会主要矛盾B.仅适用于太学学生
C.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D.导致科举制度废弛
14.《辽史》中记载,统和十五年(997年),圣宗出猎,皇太后劝阻道:”前圣有言:欲不可纵。吾儿为
天下主,驰骋田猎,万一有衔檄之变,适遗予优。其深戒之。”这体现了辽朝()
A.社会秩序动荡不堪B.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C.抛弃民族历史传统D.母族势力影响君主决策
15.金熙宗即位后,废除了女真旧制中的勃极烈制度,改用辽、宋汉官制,在中央设立尚书省、元帅府、御
史台,在地方沿袭宋朝的路、府、州、县四级制。这一改制()
A.推动了金朝封建化进程B.反映了对中原正统的认同
C.缓和了民族紧张的局势D.体现了金朝政治的二元性
16.宋代苏州“本土不育蚕”,但地方官府在征收赋税时常采取“折变”的方式,以致农民被迫从外地购
入。史载:“苏、秀二州乡村……每年人户输纳夏税物,帛为无所产,多被行贩之人预于起纳日前,先往
出产处杭、湖州乡庄贱价僦揽百姓合纳税物。”这一现象()
A.有利于苏州棉纺织业的进步
B.激化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
C.促进了地域间商品经济发展
D.反映出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时期两种思想流派的部分观点
观点一:
观点二: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孝应以已推人,按血缘关系之远
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
近,由近及远,“爱有差等”。
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
材料二关于“孝”,韩非子则在君臣领导关系上立说,强调服从的绝对性。他在《韩非子・忠孝》
中说:“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韩非子肯定
了臣、子、妻分别对君、父、夫的从属关系,并把三者的顺逆看成是天下治乱的“常道”。这就有了“三
纲”的基本内容。这个顺从关系暗含着双方关系的“去亲情化”和“法制化”,要求在听令、执政方面无
私情,必须依法办理,进一步强化了帝王专制主义思想。
——摘编自董金社《先秦法家》
(1)指出材料一中两则观点各自所属的思想流派,并简要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关于“孝”的观点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价。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群书治要》是一部系统总结唐以前历史文化、堪称“百科全书式”的匡政巨著,魏征既是
《群书治要》的核心编撰者,亦是“贞观之治”的首功之臣。
“欲仁而得仁,又焉贪?”“上好仁,则下之为仁争先人。”
——《治要•论语》《治要•礼记》
“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治要•左传》
“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治要•汉书》
“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
----《治要•礼记》
材料二《群书治要》涵盖修齐治平、内政外交的各个主题,系统总结了古代治国理政的理论精华,
为君臣提供了系统、全面且具体的施政建议,此书“博而且要,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使朕致治稽古
“以史为鉴”是《群书治要》的重要立意,书中共50卷的内容里,“史部”就占20卷,收录了《史记》
《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等前代史籍著作,呈现出数千年国家治理、朝代兴衰之概貌。《群书
治要》的“子部”收录了儒、道、法、兵、杂、墨、名诸家政论,呈现出贞观君臣处理“统一”与“多
元”关系的权变智慧。《群书治要》既是贞观君臣施政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今人深入理解“贞观之治”
成因的重要文献凭据。
——摘编自刘海天《〈群书治要)对“贞观之治”的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群书治要》政治伦理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群书治要》对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宋、元时期国内与周边部分海域茶叶贸易沉船一览表
朝
名称发现位置出水茶器
代
唐黑石号(印尼)印尼勿里洞岛海域茶碗、茶盏、执壶等
北东南亚爪哇附近海茶杯、茶盏、执壶、盏托
井里汶沉船(印尼)
宋域等
南华光礁1号沉船(西沙群茶碗、茶盏、执壶、盏托
海南省西沙群岛
宋岛)等
南马来西亚沙巴州海
丹戎新班沉船(印尼)执壶等
宋域
元
新安沉船(朝鲜半岛)朝鲜半岛海域茶盏、茶碾等
代
——摘编自张聪《论华光礁I号沉船出水茶器与宋代茶叶海外贸易之关系》
材料二宋代是中国茶叶贸易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茶叶作为流通范围广泛的商品之一,远传至大理、
西夏、金国、吐蕃甚至海外,京师经济地位逐渐上升,“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
此宋代政府通过颁布“榷茶法”,实行“以茶治边”等手段对茶叶贩卖、交易进行控制乃至垄断,在财
政收入获得增加的同时,朝廷每岁还“以一百一十三万缗隶总领所赡军”,中央政府与边境地区的贸易往
来频繁。据记载,治平年间,每岁“课增六十余万,而茶税钱居四十九万八千六百”,景德年间仅东南地
区茶商就获得了360多万贯的利润。此外,宋代时期,在契丹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墓室中还出土了《备茶
图》《敬茶图》等绘画作品。
——摘编自王伟、龙谨如《宋代茶叶域外流通及文化传播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茶叶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茶叶贸易的影响。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某一制度之创立,绝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
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
——摘编自钱穆《宁国历代政治得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秦汉至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自拟一个主题,并予以阐述。(要
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三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表所示为四处中国史前文明遗址,其中可用来论证国家形态初显的文明遗址是()
选
聚落区域遗址
项
A黄河流域的姜寨遗址
B汾河流域的陶寺遗址
C太湖流域的良渚遗址
黄河流域的二里头遗
D
址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
可知,陶寺遗址对复原中国古代阶级、国家产生的历史及探索夏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因此其可以
用来论证国家形态初显的文明遗址,B项正确;姜寨遗址是位于西安东部的半坡期仰韶文化考古遗址,是
发现中国最早的铜器的遗址,距今约7600年,处于新石器时代,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良渚遗址
距今约5300—4300年,有较大规模的神庙和祭坛,无法判定其是否具有国家形态,排除C项;二里头遗
址是夏朝的遗址,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商鞅变法通过大规模设县,建立了包括信息体系、监管体系、行政机构等在内的统一的制度建设支撑体
系,使每个环节的工作都能由相应的部门来负责落实。这()
A.保证了秦朝的长治久安
B.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C.利于确立法家主流地位
D.为变法成功提供了制度保障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中国)。据
题干“通过大规模设县,建立了包括信息体系、监管体系、行政机构等在内的统一的制度建设支撑体系,
使每个环节的工作都能由相应的部门来负责落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鞅变法通过大规模设县,建立
各项制度体系,使每个环节的工作都能由相应的部门来负责落实,为变法成功提供了制度保障,D项正
确;“保证了秦朝的长治久安”表述太绝对,且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排除A项;秦朝才建立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B项表述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法家思想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
项。
3.有论者在评论某思想流派时指出,其治术也强调尚贤、尚同、贵义等,但是其非乐、节用,使得“其生
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毂(太刻苦);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
之心,天下不堪”。该学派的思想()
A.因主张轻罪重罚而受到了批评
B.适应了诸侯争霸的需要
C.反映了下层平民的愿望和诉求
D.主张统治者应推行仁政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古代(中国)。据题干“尚贤、尚同、贵义”“非乐、节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体现墨家学
派的思想,墨家学派代表下层平民的利益,C项正确;“轻罪重罚”属于法家思想,排除A项;材料体现
的是墨家学派的思想,而适应争霸与兼并战争需要的是法家思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墨家学派的思
想,而主张统治者推行仁政是儒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
4.《秦律》中对于谷物种子的保管和播种有细致的法律规定。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种子损失的,主管官轻者
则被斥责,重者则被处以刑罚;对于“不田作”的奴隶,要送交官府惩办,自由民如果不田作,也要被降
为奴隶。据材料可知,秦朝政府()
A.以农为本,充实国力B.注重时令,与民休息
C.严刑峻法,唯法独尊D,大兴土木,空耗人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据材料可
知,《秦律》中对于谷物种子的保管和播种有细致的法律规定,说明国家重视种子的保管和播种,体现了
国家重视农业,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与民休息的信息,而且“与民休息”是汉代的政策,排除B项;材
料信息强调的是秦朝重视农业生产,无法判定唯法独尊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秦朝政府重视农
业,没有涉及大兴土木,排除D项。故选A项。
5.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废除了景帝以来的郡国铸币制度,
规定“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这一措施()
A放弃了抑商政策B.降低了铸币质量
C解决了王国问题D.强化了经济控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
材料可知,汉武帝收回铸币权,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D项正确;放弃了抑商政策,说法错误,排除A
项;国家统一铸币,保障了铸币的质量,而非降低,排除B项;解决了王国问题,是推恩令的影响,排除
C项。故选D项。
6.汉武帝时期,地方官员的权力较大,有时甚至会违背中央政府的命令,导致国家政策无法有效实性。为
了改变这种状况,汉武帝()
A.颁布“推恩令”B.设置刺史
C.实行盐铁官营D.设立中朝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中国)。
据材料概况可知,汉武帝时期地方官员权力大且存在违背皇命的情况,为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汉武帝
设置了刺史,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员,可使皇帝更好地掌控地方,保证国家政策的有效实施,B项正确;
颁布“推恩令”是为解决王国问题,削弱诸侯王势力,与对地方官员的监督无关,排除A项;盐铁官营是
经济政策,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和加强经济控制,并非针对地方官员权力问题,排除c项;设立中朝
是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与地方官员权力问题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B项。
7.如表所示为史籍所载东晋江南农业开发经营的类别和方式。据表可知,东晋时期()
经营类别经营方式
由庄园主雇佣佃户(多由南下流民转化而来)垦殖,采取多元化的
庄园农业
生产经营方式,庄园主无须向政府承担纳税义务。
流民农业和由流民领袖率领流民或由部曲主人统领部曲从事农耕,多根据所处
部曲农业不同地理条件从事单一或多元化农业开发。
由背井离乡、彼此多有亲缘、地缘关系的流民群落择人迹罕至、且
桃花源农业
能耕种之处落脚,进而从事农业开发。
A.南方地理环境复杂多变B.人口流动助推农业开发
C农业耕作方式发生变化D.国家控制力得到了增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东晋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东晋时期江南农业生产无论在经营类别还是经营方式上均呈现
出多样性特征,在多样性经营的状态下,生产经营主力除了由南下流民转化而来的佃户,还有由流民领袖
率领流民或由部曲主人统领的部曲和背井离乡,彼此多有亲缘、地缘关系的流民群落等,这表明当时人口
流动比较频繁,促进了农业发展,B项正确;地理环境日趋复杂不符合江南地区的实际,江南地区地理环
境相对优越,排除A项;永嘉南渡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但生产形态仍然是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模式,
排除C项;从表格中经营类别来看,庄园农业、流民农业和部曲农业、桃花源农业的存在恰恰形成了强大
的地方势力,冲击了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力,排除D项。故选B项。
8.隋朝时期,政府在各地大力兴建了众多粮仓。其中,坐落于洛阳周边“国家粮仓”回洛仓极具代表性。
回洛仓城东西绵延长达1000米,南北宽达355米。仓城内拥有内径为10米的仓窖约700座,每座仓窖大
约可储存4000石粮食。这从侧面反映出隋朝()
A城市建设规模扩大B.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C.民众生活衣食无忧D.农业技术显著进步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根
据材料“隋朝时期,政府在各地大力兴建了众多粮仓”“回洛仓城东西绵延长达1000米,南北宽达355米。
仓城内拥有内径为10米的仓窖约700座,每座仓窖大约可储存4000石粮食”和所学可知,隋朝时期能够
在洛阳周边兴建规模宏大的回洛仓,这主要是因为隋朝实现了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发展使得国家有足够的
物力、财力来支持粮仓的建设,且能够集中资源建造如此大型的仓储设施,B项正确;城市建设规模扩大与
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强调的是粮仓建设,排除A项;受时代局限性影响,当时民众生活不可能衣食无忧,
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到粮仓的建立,无法得出农业技术发展状况,排除D项。故选B项。
9.史书记载,唐朝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绝不
行用。俄又露髻驰骋,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材料反映了唐朝()
A.政治伦理受到强烈冲击B.动荡时局影响社会风气
C.开放包容的时代气象D.灵活有效的民族政策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唐朝(中国)。材料“皆著胡帽”“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说明唐代汉族中妇女流行少数民族的服饰,
甚至有穿着男子服饰的,由此说明唐朝社会风尚相对宽松开放包容,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政治伦理的
改变,不能得出“政治伦理受到强烈冲击”,排除A项;材料反映唐朝开放包容的时代气象,不能体现唐朝
社会动荡,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唐朝的民族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
10.“兔园策”是指按考试科目设计的模拟试题图书,相当于今天的模拟考试卷。史载:“《兔园策府》三
十卷,唐蒋王辉令僚佐杜嗣先仿应科目策,自设问对,引经史为训注。”唐、五代时期“兔园策”在乡村
私塾教学中普遍使用,甚至到了生徒家藏一本的程度。这类图书的流行()
A,得益于科举制度的推行
B.反映了科教文化事业的繁荣
C.表明中国传统教育发达
D,可用以论证活字印刷术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
国。据材料可知,“兔园策”是指按考试科目设计的模拟试题图书,其流行与科举制的推行具有重要的关
系,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科举制的影响,而非科教文化事业的繁荣,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对比
信息,无法判定传统教育是否发达,排除C项;活字印刷术出现在北宋时期,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
项。故选A项。
11.唐太宗亲撰《晋书•王羲之传论》,不惜重金购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每得二王书法,不仅亲自钻研模
仿,而且命宫廷书家临摹复制,以赐重臣;得到《兰亭集序》手迹后,更是倍加珍爱。据此可知,王羲之
被奉为“书圣”的重要原因是()
A.传世作品稀少难见真迹B.书法风格宛如行云流水
C.有众多书法家临摹复制D.封建帝王的赏识与推崇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据材料可
知,材料描述的是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的喜爱,体现了封建帝王的赏识与推崇,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
唐太宗的态度,而非传世作品稀少难见真迹、也不是书法的风格与特点,排除AB项;有众多书法家临摹
复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12.现今收藏在英国伦敦博物馆的唐朝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造的《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
的雕版印刷品。这一文物能够()
A.体现唐朝宗教信仰流行B.见证印刷术的历史悠久
C.表明唐朝手工工艺精湛D.证实雕版印刷始于唐朝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唐朝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造的《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
的雕版印刷品,能够说明印刷术历史悠久,B项正确;《金刚经》属于佛教经典,但材料并未说其在唐朝的
印刷数量和传播范围,故无法得出唐朝宗教信仰流行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金刚经》的印刷
质量,如墨色是否匀称,文字和图像是否清晰等,故无法得出唐朝手工工艺精湛,排除C项;材料仅指出
唐代有雕版印刷品,无法得出雕版印刷术开始出现于唐朝,排除D项。故选B项。
13.宋代科举考试中除正常考试外,还有免试制度。如表所示为宋代史书对于免试情况的记载。据表可
知,宋代免试制度()
时间史料史料来源
北宋上舍试取中(等),在省试前,即免省赴殿。《朝野类要•免省》
南宋徽州童子林国佐,九岁能诵书。诏免解赐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南宋幸太学,谒先圣,礼成,推恩三学前廊与免省试。《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A.缓和了社会主要矛盾B.仅适用于太学学生
C.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D.导致科举制度废弛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据材料可
知,宋代科举考试中除正常考试外,还有免试制度,增加了录取的人数,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c项正
确;材料描述的是选举制度,而非阶级矛盾,排除A项;仅适用于太学学生,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B
项;科举制度废弛与否,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4.《辽史》中记载,统和十五年(997年),圣宗出猎,皇太后劝阻道:”前圣有言:欲不可纵。吾儿为
天下主,驰骋田猎,万一有衔檄之变,适遗予优。其深戒之。”这体现了辽朝()
A.社会秩序动荡不堪B.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C.抛弃民族历史传统D.母族势力影响君主决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朝(中
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辽朝皇太后劝阻辽圣宗要克制自己的欲望,说明其受到的了程朱理学的影响,B
项正确;材料只表明皇太后对辽圣宗的教导,无法看出辽朝的社会秩序,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辽朝受儒
家思想的影响,“抛弃”说法绝对,排除C项;母族势力影响君主决策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
B项。
15.金熙宗即位后,废除了女真旧制中的勃极烈制度,改用辽、宋汉官制,在中央设立尚书省、元帅府、御
史台,在地方沿袭宋朝的路、府、州、县四级制。这一改制()
A,推动了金朝封建化进程B.反映了对中原正统的认同
C.缓和了民族紧张的局势D,体现了金朝政治的二元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金朝时期(中
国)。据题干“金熙宗即位后,废除了女真旧制中的勃极烈制度,改用辽、宋汉官制,在中央设立尚书
省、元帅府、御史台,在地方沿袭宋朝的路、府、州、县四级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熙宗改革女
真族的官制,是借鉴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推动了金朝封建化进程,A项正确;虽然金熙宗采用汉制,但
是这并不能反映对中原正统的认同,排除B项;材料只是说明金熙宗在制度上的改革,并未提及改革后民
族关系的变化,排除C项;金熙宗的改革是全面借鉴中原王朝的制度,并没有体现金朝政治的二元性,排
除D项。故选A项。
16.宋代苏州“本土不育蚕”,但地方官府在征收赋税时常采取“折变”的方式,以致农民被迫从外地购
入。史载:“苏、秀二州乡村……每年人户输纳夏税物,帛为无所产,多被行贩之人预于起纳日前,先往
出产处杭、湖州乡庄贱价僦揽百姓合纳税物。”这一现象()
A,有利于苏州棉纺织业的进步
B.激化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
C.促进了地域间商品经济发展
D.反映出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
国)。据材料可知,地方官府在征收赋税时常采取“折变”的方式,以致农民被迫从外地购入,在一定程
度上,促进了地域间商品经济发展,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地区经济的交流,无法得出苏州棉纺织业的
进步,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农民与地主之间矛盾的信息,排除B项;封建人身依附关系主要涉及农
民与地主在人身关系上的束缚程度,而这里主要是商品贸易和赋税问题,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
选C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时期两种思想流派的部分观点
观点一:
观点二: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孝应以已推人,按血缘关系之远
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
近,由近及远,“爱有差等
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
材料二关于“孝”,韩非子则在君臣领导关系上立说,强调服从的绝对性。他在《韩非子・忠孝》
中说:“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韩非子肯定
了臣、子、妻分别对君、父、夫的从属关系,并把三者的顺逆看成是天下治乱的“常道”。这就有了“三
纲”的基本内容。这个顺从关系暗含着双方关系的“去亲情化”和“法制化”,要求在听令、执政方面无
私情,必须依法办理,进一步强化了帝王专制主义思想。
——摘编自董金社《先秦法家》
(1)指出材料一中两则观点各自所属的思想流派,并简要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关于“孝”的观点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价。
【答案】(1)观点一:墨家;理由:强调爱无差等,符合墨家“兼爱”的思想主张。
观点二:儒家;理由:强调爱有差等,符合儒家倡导按血缘关系重建等级秩序的主张。
(2)特点:强调绝对服从;从天下治乱的高度加以强调;去亲情化;法制化;根本目的是强化君主专制。
(答出两点即可)评价:有利于规范家庭与社会秩序;成为专制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易加剧家
庭内部的不平等;不利于后世孝道的健康发展。(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
观点一:根据材料“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
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可知,其思想为墨家思想,因为材料强
调爱无差等,符合墨家“兼爱”的思想主张。
观点二:根据材料“孝应以己推人,按血缘关系之远近,由近及远,‘爱有差等”可知,其思想为儒家思
想,因为材料强调爱有差等,符合儒家倡导按血缘关系重建等级秩序的主张。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
特点:根据材料“韩非子则在君臣领导关系上立说,强调服从的绝对性。”可知,强调绝对服从;根据材料
“韩非子肯定了臣、子、妻分别对君、父、夫的从属关系,并把三者的顺逆看成是天下治乱的‘常道"可
知,从天下治乱的高度加以强调;根据材料“这个顺从关系暗含着双方关系的,去亲情化'和,法制化',要求
在听令、执政方面无私情,必须依法办理,进一步强化了帝王专制主义思想。”可知,去亲情化、法制
化,其根本目的是强化君主专制。
评价:根据材料“这个顺从关系暗含着双方关系的‘去亲情化'和'法制化',要求在听令、执政方面无私情,
必须依法办理,进一步强化了帝王专制主义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有利于规范家庭与社会秩序;成
为专制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去亲情化”“法制化”,得出易加剧家庭内部的不平等;不利于
后世孝道的健康发展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群书治要》是一部系统总结唐以前历史文化、堪称“百科全书式”的匡政巨著,魏征既是
《群书治要》的核心编撰者,亦是“贞观之治”的首功之臣。
“欲仁而得仁,又焉贪?”“上好仁,则下之为仁争先人。”
——《治要•论语》《治要•礼记》
“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治要•左传》
“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治要•汉书》
“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
----《治要•礼记》
材料二《群书治要》涵盖修齐治平、内政外交的各个主题,系统总结了古代治国理政的理论精华,
为君臣提供了系统、全面且具体的施政建议,此书“博而且要,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使朕致治稽古
“以史为鉴”是《群书治要》的重要立意,书中共50卷的内容里,“史部”就占20卷,收录了《史记》
《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等前代史籍著作,呈现出数千年国家治理、朝代兴衰之概貌。《群书
治要》的“子部”收录了儒、道、法、兵、杂、墨、名诸家政论,呈现出贞观君臣处理“统一”与“多
元”关系的权变智慧。《群书治要》既是贞观君臣施政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今人深入理解“贞观之治”
成因的重要文献凭据。
——摘编自刘海天《〈群书治要)对“贞观之治”的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群书治要》政治伦理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群书治要》对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影响。
【答案】(1)特点:秉承仁爱为本;强调上行下效(君主的修养及率先垂范)重视民本;推行教化;崇尚
礼制。(答出三点即可)
(2)影响:提供了系统、全面的施政建议;总结了历代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有利于劝勉和警戒君王;呈
现了统一与多元的文化智慧,有利于开明文化政策的形成;其编撰历程有利于提高中央政府核心臣僚的文
化和政治素养。(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
特点:根据材料“欲仁而得仁,又焉贪?”“上好仁,则下之为仁争先人。”可知,秉承仁爱为本;根据材料
“上好仁,则下之为仁争先人。”“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可
知,强调上行下效(君主的修养及率先垂范)重视民本;根据材料“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
学(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可知,推行教化;根据材料“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
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可知,崇尚礼制。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
影响:根据材料“《群书治要》涵盖修齐治平、内政外交的各个主题,系统总结了古代治国理政的理论精
华,为君臣提供了系统、全面且具体的施政建议”可知,提供了系统、全面的施政建议;根据材料“书中共
50卷的内容里,‘史部,就占20卷,收录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等前代史籍著
作,呈现出数千年国家治理、朝代兴衰之概貌。”可知,总结了历代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有利于劝勉和
警戒君王;根据材料“收录了儒、道、法、兵、杂、墨、名诸家政论,呈现出贞观君臣处理‘统一'与‘多元’
关系的权变智慧。”可知,呈现了统一与多元的文化智慧,有利于开明文化政策的形成;根据材料“《群书
治要》既是贞观君臣施政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今人深入理解‘贞观之治’成因的重要文献凭据。”可知,其
编撰历程有利于提高中央政府核心臣僚的文化和政治素养。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宋、元时期国内与周边部分海域茶叶贸易沉船一览表
朝
名称发现位置出水茶器
代
唐黑石号(印尼)印尼勿里洞岛海域茶碗、茶盏、执壶等
北东南亚爪哇附近海茶杯、茶盏、执壶、盏托
井里汶沉船(印尼)
宋域等
南华光礁1号沉船(西沙群茶碗、茶盏、执壶、盏托
海南省西沙群岛
宋岛)等
南马来西亚沙巴州海
丹戎新班沉船(印尼)执壶等
宋域
元
新安沉船(朝鲜半岛)朝鲜半岛海域茶盏、茶碾等
代
——摘编自张聪《论华光礁I号沉船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防霉抗藻外墙涂料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链栓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辣子鸡味豆酥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胶印金/银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硬壳蜡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玫瑰香薰魔幻文胸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挤出纹理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小车轮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半自动落纱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方便河粉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高清版)DB43∕T 1147-2015 太阳能果蔬烘干机
- 医院人体器官捐献及获取流程
- 结肠造瘘还纳手术配合
- 2024年云南省中考物理真题含解析
- 《安防监控培训》课件
- 2025年中国艾草行业市场现状、发展概况、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 (闽教版)六年级下英语教学计划
- 2024年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美版
- 2024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 《档案管理培训》课件
- 氧化还原反应配平专项训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