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鉴赏主观题实战技巧
魏标
实战考向一:分析并概括思想感情
【复习任务】1.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典故的思想内涵。2.掌握分析思想感情的方法。
实战考向二:评价诗歌作者的观点态度
【复习任务】能够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把握诗的诗句含意与内容主旨。2.能提炼诗歌哲
理启示。
实战考向三: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
【复习任务】1.分析诗歌比较的角度,理解诗歌内容。2.掌握比较鉴赏诗歌的方法。
重点考向
实战考向一分析并概括思想感情
考点1词句情感题
【考点精讲】
词句情感题是对关键词句的考查,诗歌的关键词句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需要
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
“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
能明显。关键句是最能表现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
【考点小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①,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②,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胜]①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②古井:比喻
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③逆旅:旅舍,旅店。
请简要分析“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含意及其蕴含的思想情感。
解析首先要再现诗歌情景,读懂大意;然后结合全词理解“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
行人”的意思;再分析背后蕴含的思想情感。''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意思是:陪
酒的歌妓不用冲着酒杯太凄婉。人生在世就好像住旅馆,我也包括在旅行者里边。作者提出不必为分分合
合而频蹙翠眉,因为人生本来就是一个旅店,每个人都是奔波在旅途之中的,只要活着就没有哪一站会是
终点站,对于这些应该要以平常心对待。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
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表达作者豪放的情绪。结合“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可知,我
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这句是环境烘托,作者在抒发情感之前,已
作了情景铺垫,用凄清幽冷的氛围,表达失意惆怅的心情。词的结尾,然而在这些旷达之语的背后,仍能
体察出词人对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怅,以及对身世飘零的深沉慨叹。
答案含意:在这离别之际,请不要端着酒杯愁眉不展了。人生就像是座旅店,我也是匆匆过客。思
想情感:①体现了词人的豪放性格,表达了他洒脱、达观的人生态度。②也表现出词人对仕途坎坷的淡淡
惆怅和对身世飘零的慨叹之情。
【技法点拨】
概括分析词句情感题“两步骤”
林人、事,■他读诗歌.泞丸关注标题和注释.
景,确定4i然后抓住诗中人、事.量等情感的
■裁体.发掘诗歌背疝趣[才的情感.
声哀达的
;恢体了解诗人大致的情感帽向
:警军要泰一歌3天「瑞
:动用译;⑨诗句运用的表1A技巧
|诗句,写出|:(无技巧者可不答人③诗句也
I规范除J:达的情J®
答题格式:本诗通过对()的描写取述、回忆),抒发俵现)了诗人()样的情感。
[即时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湖南部曲①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②。
愧我明珠成意读⑧,负君赤手缚於菟就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胜]①部曲:即部属。古代大将的军营都设有各司其事的属官,称之为“部曲”。②急急符:紧急命
令。③意或::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意米,有人告发他私载一车珍珠。后世用“意
读明珠”指因涉嫌而受诽谤的人。④於菟:楚人“谓虎於菟”,即虎的别称。
1.对全诗进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诗的第一句中“万人呼”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部属的勇猛形象。
B.三、四句暗示自己遭谗言而去职,有负部曲战功,点明“负君”而愧之因。
C.五、六句夸赞部曲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谈论国事能仗义执言,胆量惊人。
D.诗人借写为部曲送行,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既有豁达之情,也有不平之气。
C[C项,“五、六句夸赞部曲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谈论国事能仗义执言,胆量惊人”错误,从诗中
来看,“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是表明自己惯于观书的老眼,明如宝镜,有知人之明,自己
在论事方面,有胆有识,敢于挺身而出,仗义直言,不像他人那样畏首畏尾,顾虑重重,这应是写自己,
不是夸部曲。故选C。]
2.本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解析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
简要分析”,这是考查情感,且是针对尾联进行考查,然后考生要理解尾联的意思,结合诗歌的题材以及
全篇的内容来体会尾联中的情感。从诗歌的标题“送湖南部曲”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这基本上已经指
明了情感的方向;再看尾联“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前一句以一个“送”字着重点明送别
之情,重点在被送者,祝愿对方鹏程万里,直上青云,后一句是写自己送人的心情,只要被送的壮士有广
阔的前途,到后来能为国家效忠宣劳,即使自己遭受政治上的挫折,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忍受“吾庐独
破”的困厄生活也心甘情愿,这句化用杜甫诗“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句意,“不妨”两字,展示诗人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的优秀品质,表现一位久经沙场锻炼的大将热爱部属的可贵精神。
答案①送别之情。既有惜别之情又有祝福之意,祝愿对方鹏程万里,直上青云。②先公后私的情怀。
只要部属有着光明的前景,能够为国家效力,即使自己遭受挫折,忍受''风雨破吾庐”的困厄生活也是心
甘情愿的。
考点2整体情感题
【考点精讲】
高考要求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整体情感
类题目是面向整篇的考查,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要求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
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需要整体把握,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综合分析。
1.掌握古代文人的情感寄托方向
(1时自然山水景物的热爱;(2时春夏秋冬四时风物的喜欢;(3雅美祖国
自然
大好河山
喜
(1照逸生活的闲适、自由;(2败治得意,功业有成;(3熟爱祖国,建功
人生
立业;(4)历经战乱后暂得安宁,亲人饭人)团聚,回归故乡
⑴山河沦丧,权臣当道,报国无门;(2有心报国,无人举荐;(3球治者
对国家
穷兵黑卖武,当权者昏庸腐朽,戍边将领腐败无能
⑴人民遭受苦难;(2剥削者压榨人民;
对人民
(3)同情百姓苍生
悲
对亲人(1相思不得相见;(2漓别却又担忧
(1)(衣依不舍的留恋;(2璃别漂泊的忧愁;(3遥遥无期的相思;(4皴贬边
对友人
疆的挂念和担忧
对历史(1潸盛今衰,王朝兴替;(2)(昔古讽今,以史为鉴;(3渤怀先贤,怀才不
遇;(4辣治阶级昏庸,英雄无用武处;(5)国家沦丧,壮志未酬;等等
【考点小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
刘克庄①
纸帐素屏遮。全似僧家。无端霜月闯窗纱。唤起玉关征戍梦,几叠寒笳。
岁晚客天涯。短发苍华。今年衰似去年些。诗酒新来俱倚阁②,孤负梅花。
胜]①刘克庄(1187—1269年),南宋豪放派词人,他关心国家命运而在政治上屡受打击。②倚阁:搁
置,暂停。
请简要概括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唤起玉关征戍梦,几叠寒笳”,看见窗外的明月,忆
起往昔戍守边关、征战沙场的生活,表达了对过去戍边征战生活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暗含作者还想要上阵
杀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之情。“岁晚客天涯。短发苍华。今年衰似去年些”,岁已晚,年华已老,却仍漂
泊天涯。表达对自己年华渐逝、漂泊天涯的感伤之情。而“岁晚客天涯”中表明自己年事已高,却仍然漂
泊在外,字里行间透露出客居异乡,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酒新来俱倚阁,孤负梅花”,无知己陪伴,诗
酒已经暂停,纵有梅花在侧,终是无心观赏。表达知音难觅的孤寂感伤之情。
答案①对过去戍边征战生活的怀念,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之情。②客居异乡,对家乡的
思念之情。③对自己年华渐逝、漂泊天涯、壮志难酬的感伤之情。④无人可倾诉的孤独感伤之情。
【技法点拨】
1.答题思路
鉴赏思想情感“四抓”
2.规范答题——三步骤
(1嬲括诗人情感题的解答步骤
卸时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王维
天官②动将星®,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隆。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胜]①得青字:古人相约赋诗,规定一些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而赋,“得青字”即拈得“青”
字韵。②天官:天上的星官。古人认为,天上的星星与人间的官员一样,有大有小,因此称天官。③将星:
《隋书天文志》记载,天上有十二个天将军星,主兵象。中央的大星,乃天之大将。大将星摇晃,预兆有
战事将发生;大将星出,预兆已经出兵。这里指赵都督将带兵开赴代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天官”“将星”点明人物身份和事件缘起,“柳条青”则表明了季节特征和特定场景,
可谓言简意赅。
B.颔联紧承首联,把军中用具“刁斗”写进诗中,富于实感地表现了军营中的生活情景,“出”字点
明了行军的方向。
C.“凤阙”指宫廷,“龙庭”借指敌虏。颈联中两句互文,诗人以雄劲笔力写出赵都督出发后“一鼓
作气,雄劲无前”的气势。
D.尾联“岂学”二字表达了强烈的凄楚之情,与诗人《山居秋暝》作品中淡远、自然、清新脱俗的
风格有很大的不同。
D[D.“表达了强烈的凄楚之情”说法错误。“岂学”表示不应该学、不想学甚至不要学,抒发作者希
望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的隐衷。]
2.有人评此诗“意不止送别”,你在诗中读出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分析。
解析首联“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写启程。首句介绍赵都督动身,以天上的将星喻指赵的出发。
第二句既交代了出征时节是柳条发青的春天,又以“柳”字暗点折柳送别的特定场景,惜别之情,深蕴其
中。表达对友人的不舍、惜别之情。颈联”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正面写他立功报国的思想。这两
句互文见义,意思是无论“辞凤阙”或“取龙庭”,都下定“忘身”、“报国”的决心。“辞凤阙”在出征之
前,''取龙庭"是在廛战之后,可见决心始终如一。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出征的赵都督甘愿驰骋沙场、为国
捐躯的英雄气概的高度赞叹。尾联“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以议论结束全诗。上一联作正面抒情,
这一联从反面议论,加以强调。“岂学”表示不应该学、不想学乃至决不学的意思。书生皓首穷经,不能
为世所用,难免会有许多牢骚不平甚至生出弃文就武的想法。王维也有希望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的隐衷,
尾联寄寓了诗人不愿做皓首穷经的书生,而想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心志。
答案①对友人的不舍、惜别之情。首联以“柳”字点出折柳送别的特定场景,表现了送别的情谊。
②对赵都督戍边报国的赞美之情。颔联''忘身”“报国”及尾联的反问,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出征的赵都督
甘愿驰骋沙场、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的高度赞扬。③诗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济世报国。尾联寄寓了诗人
不愿做皓首穷经的书生,而想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心志。
考点3典故情感题
【考点精讲】
古人创作诗歌时,有时会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
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例如楼兰: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
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
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考点小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胜]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
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
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
的鱼。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第一步:了解典故的原本内涵。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由注释④可知,任公子是《庄子》中
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第二步:体会诗人用典的意图。通过注释④来看,善钓的任公子如今也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
巨鱼。这里诗人自比任公子,以任公子的无须垂钓,暗指自己的满腹才华无用武之地。因为,当今是大唐
盛世,国君贤能,天下统一,国力强大,世无巨寇。作者运用这个典故,表达了对盛唐一统天下的丰功伟
绩的赞扬,也暗含自己作为盛世才子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惆怅之情。
第三步:分析综合,规范作答。
答案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
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技法点拨】
骷评历史.借才心今
一情一志.长则心迹
引发联想.创新意境
卞十内丽
齐蔺与丰.情思於木,含蓄课到.增强艺术修嗓力
效录..■
如,--------(--取财使】:赘,科的印结悯4屏
数
——故中的人、事的情感高度
情如中情/-----------------------------------
吸~《作者借此嘤籽寓的慵述态度
幽
「解典故的岸本内涌上要?Hklft,此类盟人挪分TT隹及次融动文化积累
厚解时将赋故所涉及的人不叮词人的现状遂行势角度对比.
体会将人川刑的盍阳
准确把盟诗人在典故中崭离的情感存废
善*要米一般含疗:1明确诱人,;I期典妆的方式(叫川或咯阳.
分析综作.期把作答施用或反刖.亚引或化用);2概括典故的晾■木内涵;:,揖示
W人引用典故的现实S!义(引用意图,发达晌情感帝)
\
[即时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饯薛大夫护边
李蟒
荒隅时未通,副相①下临戎。
授律②星芒动,分兵月晕空。
犀皮拥青橐,象齿饰雕弓。
决胜三河勇,长驱六郡雄。
登山窥代北,屈指计辽东。
伫见燕然③上,抽毫颂武功。
胜]①副相:御史大夫的别称,此处指薛大夫。②授律:此处指接受命令。③燕然:典出《后汉书》,
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至燕然山,班固奉其命令刻石勒功,记汉威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边塞的荒凉偏远和与世隔绝,点出薛大夫此次受命护边的艰辛。
B.古人认为官员是天上的星宿,诗中以“星芒动”来写薛大夫受命护边。
C.诗人亲眼目睹出征将士个个装备精良,英勇威武,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D.诗中的“决胜”“长驱”,盛赞薛大夫率领将士所向披靡的勇猛气势。
C[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诗人亲眼目睹出征将士个个装备精良,英勇
威武”说法错误,本诗是作者为薛大夫护边践行,后面的是想象薛大夫护边的场景,不是亲眼目睹。故选
Co]
2.作为一首饯别诗,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何特别之处?诗人又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的?请简要
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和艺术手法的能力。情感上,本诗没有一般饯别诗的离愁别绪,“决
胜三河勇,长驱六郡雄。登山窥代北,屈指计辽东。伫见燕然上,抽毫颂武功”,衷心祝愿薛大夫能打胜
仗,建立像窦宪那样燕然勒功的战绩,表达的是对薛大夫护边建功的期许与劝勉之意。
手法上,第二至八句通过想象军队出征时的磅礴气势、军容的严整威武、战场上的长驱直入,烘托出
薛大夫治军有方、指挥得力的形象。“登山”“窥”“屈指”“计”等动词塑造了薛大夫深谋远虑、运筹帷幄
的形象,表现对其建功立业的信心。
“伫见燕然上,抽毫颂武功”“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至燕然山,班固奉其命令刻石勒功,记汉威
德”,最后两句以班固刻石记汉功德的典故,表达对薛大夫护边定能建功的信心,衷心祝愿薛大夫能建立
恢弘战绩。
答案①情感上,本诗没有一般饯别诗的离愁别绪,表达的是对薛大夫护边建功的期许与劝勉之意。
②手法上,本诗大篇幅运用想象,以薛大夫率领将士驰骋沙场及运筹帷幄的情形表现对其建功立业的信心。
或:最后两句以班固刻石记汉功德的典故,表达对薛大夫护边定能建功的信心。
实战考向二:评价诗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精准理解诗句
诗句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理解诗句到理解全篇正是读懂诗歌之道。近几年,高考命题加大了对
诗句的考查力度,不再像过去考查如何赏句,而是重在对诗句内容、观点乃至与全篇的关联的考查,而且
由考查诗句的含意到考查诗句的观点,由理解一句到理解两句,考查越来越深入。对此,考生应高度重视。
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语言特点特点表达阐释及作用
形象性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是由多个意象组合起来的画。
古代诗歌是靠意境来体现美的,而意境的创造,最讲究的就是含蓄。作者通常
含蓄性
用留白、虚实结合等多种手法来表现古代诗歌的含蓄美。
用最恰当、凝练的字句充分地表达出最丰富的感情。品味诗歌语言时要特别注
凝练性意品味那些经过作者苦思冥想、反复锤炼的字句,品味其中包含的丰富含意和
不尽韵味。
①叙述呈现非“线性”的特点,中间总是留有空白或出现断裂,内容常常不是
线贯串的,而是会出现并列或转折;②句式上,对句子成分简化,以少代多,
跳跃性
以部分代整体,不求其完整,甚至以词的独立性来取代句子,略去带有复句性
质的关联词语,有时还故意使句子残缺,不让句子以完整的形式存在。
①音的:押的,音的和谐注意双声叠的叠音等现象:②节奏,因语言排列次序
音乐性
的不同而形成的有规律的抑扬顿种。
【考点精讲】
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通过诗歌形象表达出来的自己对人和事的看法、倾向以及人生志趣或感悟。
它包括对事物的态度、对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的态度、对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
生的感悟等。
所谓“评价”,即在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做出自己的评价:作者的观点态
度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另外,还需要对别人
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做出正确的判断。评价时允许考生有自己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在高考试题
中,因其难度稍大,所以对此考点设题相对较少,但我们还是要予以重视。
【考点小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题凌云寺①
司空曙
春山古寺绕沧波,石磴盘空鸟道过。
百丈金身开翠壁,万龛灯焰隔烟萝。
云生客到侵衣湿,花落僧禅覆地多。
不与方袍②同结社,下归尘世竟如何?
[注]①凌云寺,在乐山凌云山。司空曙作此诗时,在剑南西川节度使韦泉幕府任职。②方袍,僧人所
穿的袈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起笔交待凌云寺的地理环境,描绘出春山古寺被江流环绕的阔大景象。
B.第二句用“盘空”写出了上山之路的陡峭,“鸟道”一词凸显了山势之险峻。
C.“百丈金身”与“万龛灯焰”两句,写出佛像高大庄严、灯火缥缈如烟的特点。
D.第三联描写凌云寺中的情景;山高云起,湿客衣襟;僧人参禅,落花满地。
c[C.“灯火缥缈如烟”理解不当。三四两句意谓惟大佛金身稳坐,净心无尘,背依一山翠壁,面临
万龛灯焰。烟萝不隔虔敬真心,危险难阻登临壮志。表达自己在红尘也要保持超凡脱俗的品格与境界。]
2.本诗最后两句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其意味。
解析末写“不与方袍同结社”,正因凌云山高,僧人幽居,罕与世上僧众交往;”下归尘世竟如何”,
结尾处突然发问,语意转折,突破了“起承转合”的一般格局,实为一句幽默、诙谐的调侃,言外之意,
即使“下归尘世”,也不会染上俗尘,暗含了不一定要在青山古寺,在红尘中也可以觉悟的哲理。因为连
“方袍”僧人均少交往,更何况世俗之人呢!以此极力反衬凌云山、寺超尘离俗的品格与境界。
答案①哲理思索:不一定要在青山古寺,在红尘中也可以觉悟,有哲理的启迪。②结构特色:结尾
处突然发问,语意转折,突破了“起承转合”的一般格局。③心志表达:暗含即使在尘世也不会沾染世俗
之意,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心志。
【技法点拨】
一、思考角度
二、答题步骤
评析观点态度“三步骤”
步T)双直;水帆饼演,表态不AB根集两可
步■二»「豆诟JR荏前涌鬲诵策泊旃厂
步n三>I'4结:嗯疗一个仃工区凳1方京4羹点
[即时训I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
汪藻®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
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②。
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胜]①汪藻:徽宗崇宁年间进士,累官著作佐郎、翰林、知州等,后被贬职。写此词时,他正被迫迁
谪,官场失意。②闲却:空闲。传杯:互相传递酒杯敬酒,指聚会饮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由室外之景写到室内之人,其中“搔首”二字与“白头搔更短”杜甫《春望》)表达的情感相
同。
B.“梅影横窗瘦”句以梅花点明时节,以“梅瘦”表现词人愁情满怀、品格高洁,为抒发归隐之志铺
垫。
C.“霜天”正是推杯换盏的时候,下阕以“好个霜天”作为上阀写景的收束,又引出下文的抒情。
D.下阕“闲却传杯手”句说酒兴阑珊,“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句则告知读者酒兴阑珊的原因。
A[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词作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搔首‘二字与‘白头搔更短'(杜甫《春
望》)表达的情感相同”理解错误。从全词看,“搔首”二字写出诗人情绪的不平静,但这种不平静更多来
自个人“正被迫迁谪,官场失意”;而杜诗侧重表达“家国之思二]
2.南宋吴曾将“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句改为“晓鸦啼后,归梦浓于酒"。前人评曰:''凭虚撰一
事实,殊乖本义。”请结合词作内容说明改诗为什么“殊乖本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及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意思是一群“乱
鸦”的啼叫叫人痛恨,我思归的念头比霜天思酒还要浓厚。鸦前冠以“乱”,足见鸦之多,聒噪之甚。对
于此刻被贬谪的词人来说,这群乱叫的乌鸦就像官场上那些小人的叫嚣一样让人讨厌,因此“乱鸦啼”暗
喻得志小人的聒噪。这是全词唯一写声音的句子。这聒噪声在星沉月明之时会显得更加刺耳。由此,作者
“归兴”之萌生是由于“乱鸦啼后”,并且这番思归的意念比霜天思酒之兴还浓,可见他已非常厌倦宦海
生涯。末二句是对“闲却传杯手”的回答,一个“乱”字感情强烈,突出了对官场的厌恶。
答案“乱鸦啼”暗喻得志小人的聒噪,正因为官场互相倾轧,归隐的兴趣比酒还浓烈。末二句是对
“闲却传杯手”的回答,一个“乱”字感情强烈,突出了对官场的厌恶。改为“晓鸦”和“归梦”后,变
直抒胸臆为梦后心境,虽写出归隐后的愉悦,却不能突出对官场的厌恶。
而“晓鸦啼后,归梦浓于酒”,意思是早晨乌鸦的啼叫将词人从归梦中唤醒,想要归去的念头比酒还
要浓烈。这里用“归梦”直接点出情感,属于直抒胸臆;而“鸦”在此句中就是指乌鸦,没有其他含义。
此句虽写出归隐后的愉悦,却不能突出对官场的厌恶。
【微积累】
1.诗歌常见情感概括:
忧国忧民之悲慨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愤慨
建功立业之豪迈昔盛今衰之感伤
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
惜别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悠闲
黑暗官场之苦闷蔑视权贵之高洁
离别相思之无奈贬官谪居之愤懑
时光易逝之感慨愤世嫉俗之激愤
2.诗歌思想感情的常见突破口
情感分类常见术语
[自己]孤独、无奈、苦闷一基本心情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一生活状态
宦海沉浮(仕途数起数伏。如辛弃疾、白居易、苏轼)
被贬国J人]仕途不顺一生活状态
人情淡薄、世态炎凉——感叹
奸臣当道、小人得志、贤愚不分徨帝是非不分)
社会]忧国忧民
[自己]孤独、无奈、苦闷一情感
思乡漂泊羁旅一状态
国J人、社会]思乡怀人之情
[自己]孤独、无奈、苦闷
[社会]对春天的热爱
惜春
对春天的挽留之意
惜春蜿惜)之情、伤春(悲伤)之情
[自己]孤独、无奈、苦闷
友人丁惜别、留恋之情;称赞;感谢;友情深厚艇K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
我情)
送别
友人还没有走:叮嘱崛咐友人记得做一些事情);宽慰住慰,虽然分开,但是
不用难过);祝福多为好友上任);勉励徽励)
友人已经走了:思念之情
(1裁胜,继续作战
[自己]勇敢杀敌,必胜的信念
捌人]全歼敌人的决心
战
战争[社会]爱国主义
胜
(2裁胜,停止作战
[自己丁愉悦之情,凯旋
[社会]对战争的反思、思归之情
(1裁败,继续作战(一般是正在打仗的人写的诗)
[自己]英勇杀敌、必胜的信念、力挽狂澜的决心
[社会]爱国之情
(2裁败,停止作战(国破)将领一般不会说“停止作战”和认输,这样说的
战大多是文人,诗中多形容“惨状”,即“国破”。少数将领则是诉说战败的
败无奈)
[自己]孤独、无奈、苦闷
捌人]对君主无能的痛心、对敌人入侵的痛恨、对百姓离散的同情
[社会]对国家昔盛今衰的感慨,对国家破败的感怀、亡国之痛
可能还会出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等)
[自己)愉悦之情、归隐之情、闲适淡泊一状态
山水之乐
[社会]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一情感
困境中依然乐观哂境:被贬、分别、思乡)
被贬:先答怀才不遇,再答乐观豁达
豁达之情分别:先答依依惜别,再答乐观豁达
思乡:先答孤独、无奈、苦闷、羁旅漂泊,再答乐观豁达
[自己]历经坎坷、乐观豁达
不贪图功名㈠般是由无法得到官职之人所作的诗)
功名哲理人生哲理鳍合诗句情境、作者本人与写作对象进行分析)
对读者的一种告诫与劝慰看写给谁,该怎么做)
实战考向三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
考点1形象比较
对于诗歌形象的对比鉴赏,往往着眼于不同诗歌选用的同一意象彩象),但是这个意象又拥有不同的
内涵,承载着不同的情感内容。
类型一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
L看在意象选取上有何不同;
意象往要指景象和物象)内涵比较2.看意象在自身特点与表情达意两方面的异同;
3.看表层义与深层义有何异同
L注意从外在形象与内在性格品质两方面比较;
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比较
2.兼及人物身份的比较
类型二形象作用异同比较
形象作用异同主要在写景、状物、造境、抒情、结构方面展开。
【技法点拨】
分析意舞的寓意,好先要做的
是把程全注的情述.在诗歌上题
的统8EF.把攫舜人倩I®翱译中
景物的内在关系
1,解胤思路K
古代W诗人情感决定、影响昔济人
语歉时电软的选料和描绘,意境又
形象盆里.表现力情感不要单就
比较疑物谈景物.那样”r能会南辕
解巡北辙
指法\
这阿苜诗都写了乂乂电象[形象।
7:上3封莉若㈣重nrx上打发rXX的
情出而后皆则看宣写『X%,
抒发了乂乂的情感
[即时训练]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兴二首淇二)
曹丕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②。
吴会非我乡,安能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雨过偶书
王安石
霜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
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
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
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
I注]①飘风:暴起的风。②吴会:指吴郡和会稽郡。③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次年
拜相,主持变法。后因反对派阻挠,王安石被罢免,出知江宁府,本诗是他到江宁任上后所作。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诗语言朴素自然,不事雕琢,开篇两句以浮云起,构思新颖,贴切传神。
B.曹诗联想丰富,诗篇从“浮云”写起,又写浮云被吹到“东南”、“吴会”,突出了主题。
C.王诗“甘”“洗”“共”三字生动写出雨降临及时,雨势酣畅,人们欢欣鼓舞的反应。
D.王诗是看似写雨,描摹雨势、雨态,实际却是借物表达自己被罢免后的忧愁。
D[D.“实际却是借物表达自己被罢免后的忧愁”错误,作者是希望能尽自己的力量为百姓做些实事,
然后像浮云一样功成身退。]
2.两首诗中作者都写到了浮云,浮云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解析曹诗用浮云象征游子,着重表现了游子身处异乡的不安之感。前六句突出揭示了游子身不由己、
流落他乡的情势。开端二句表现一朵飘摇不定的浮云本就与游子的处境极其切合,浮云形似车盖,又增添
了流移飘荡之感。下面每两句一层,突出表现了游子流落他乡的遭际。“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浮云
本难滞定一方,却又与突起的狂风遭遇,以浮云遭遇狂风表现游子为情势所迫不得不奔走他乡,并自然地
引起“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的漂泊流落的遭遇。这六句诗笔在浮云,意在游子,表达了游子生不逢
时、遭遇乱世、漂泊不定的凄苦之情。七八两句“吴会非我乡,安能久留滞”,是说吴郡、会稽这两个地
方不是我的家乡,怎么能长久呆在这里?抒发了作者思乡却无法还乡的抑郁、痛苦之情。
王诗对浮云的描写使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尾联“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浮云知进
退”运用拟人手法,云的进退,是很合时宜的,人间需要雨的时候,它便来到天空下起雨来;待到下过雨
以后,它又立即退到山的那边去了。表达了作者对“浮云”的赞美。同时,作者写“浮云”“才成霖雨便
归山”,其实也是运用比喻的手法写他自己。作为政治家,希望像久旱时的甘雨一样,给天下带来好处,
干一番有利于万民的事业。止匕外,诗中也提出要功成身退,像浮云一样:人们需要雨的时候,便来下雨;
下过雨后,就立即归山辟官隐居)。王安石通过云来下雨,雨过云散这种形象的比喻,表达作者自己也愿
同浮云一样,希望通过变法给百姓带来好处,然后功成身退,不再留恋官场。
答案曹诗:①采用象征的手法,用浮云来象征游子;②诗歌前六句借“浮云”写出了游子的遭遇,
表达了游子生不逢时、遭遇乱世、漂泊不定的凄苦之情;七八两句抒发了思乡但无法归家的抑郁、痛苦之
情。
王诗:①使用拟人、比喻的手法;②本诗中的“浮云”在给人间带来美好的甘霖后便隐退到群山深处
了,表达了作者对“浮云”的赞美;“浮云”的知进退象征着作者自己也愿同浮云一样,希望通过变法给
百姓带来好处,然后功成身退,不再留恋官场。
考点2语言比较
词语比较赏析题本质上同一般的词语赏析题一样,主要看该词是否造境、写景、表情、传神等。但既
然是比较赏析,一定要选好比较点。其次,重点把理由说清楚、说充分。语言比较鉴赏主要分微观语言比
较题和整体风格比较题两类。其中对“字词句”型的微观语言比较题的考查主要通过“炼字题”在单首诗
歌内进行比较。对于不同诗歌语言风格的比较,在高考中屡有考查。考查语言风格类试题主要是就诗歌、
诗人的整体风貌而言的。
【技法点拨】
古
代
2
更
口
比
珞
月
诙
]
训I练
恨口时
。
2题
成1〜
,完
首诗
面两
阅读下
芭蕉
郑燮
生。
一叶
才舒
一叶
情,
为多
叶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27013:2021/AMD1:2024 EN Information security,cybersecurity and privacy protection - Guidance on the integrated implementation of ISO/IEC 27001 and ISO/IEC 20000-1 -
- 标准技术服务合同书
- 生产工艺承包经营合同
- 股权转让协议书投资协议书
- 户外活动合作协议新
- 美妆店铺委托经营合同(3篇)
- 住宅房买卖合同书
- 垫资工程协议合同共
- 教育行业课外活动安全免责协议
- 三农产品网络营销实战方案
- 山东莱阳核电项目一期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 新生儿的护理 新生儿科课件
- DB32/T 2283-2024 公路工程水泥搅拌桩成桩质量检测规程
- 费曼学习法,世界公认最好的学习方法
- 护理操作-吸痰
- 重症肺炎的基本知识宣教
- 医保社保停止申请书
- 人教版新起点小学英语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 医院护理带教老师竞聘课件
- DB23T 3539-2023 金属非金属矿山采掘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规范
- 姜晓龙-麦田除草剂爱秀的开发-先正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