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牛津上海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牛津上海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牛津上海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牛津上海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牛津上海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牛津上海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98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神话故事《封神榜》中塑造了姜尚、文王姬昌、武王姬发等人物形象。那么这部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C.大禹治水D.黄帝大战蚩尤2、2005年,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首站拜谒了陕西桥山的黄帝陵,因为黄帝()A.教民耕种、制陶器B.在涿鹿之战中大败蚩尤C.制造船只、指南车D.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3、对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说法错误的是()A.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B.这次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张角创立了太平道C.这次起义的农民头裹黄巾,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D.历时20多年的黄巾起义最后成功推翻东汉统治4、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成为正式行政区,是在()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5、元朝统治的岁月是短暂的,但是这个王朝的历史是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对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关于元朝的历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成吉思汗是元朝的开国皇帝B.元朝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进行有效管辖C.设宣政院管辖台湾地区D.文天祥是著名的民族英雄6、民族矛盾和民族冲突:

关于辽宋夏金之间的战争,说法正确的是()A.辽、夏、金对宋的战争是侵略战争B.辽、夏、金南下是正义的统一战争C.北宋、南宋的对抗属于反侵略战争D.宋的议和带来了和平,有利于国家的发展7、下列人物中属于“贞观之治”时期的名臣的是。

①房玄龄②杜如晦③魏征④姚崇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④D.①③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8、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____开始的。9、【题文】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人才辈出,请根据提示写出下列人物。

他是蒙城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鄙视功名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他是____。

他的著作“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被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是____。

他信守承诺,在城濮之战中退避三舍,成为中原霸主,他是____。

任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为改变兰考县落后的面貌,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就是“党的好干部”____。10、都江堰由秦国的蜀郡太守____主持修建,是一项综合性的____工程。11、______年,鲜卑拓拔部首领拓拔圭建立魏国,史称北魏。12、我们今天的汉字是从商朝的______发展而来的,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______。13、小雨问:“小方,你最敬佩哪一位历史人物呢?”小方说:“我最敬佩蔡伦,因为他发明了纸,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诊断结果:理由:14、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是____,他创建的“____”,是中医至今沿用的方法。15、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和王羲之。

判断:______,改正:______。16、改进造纸术的是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7、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是姚崇。18、隋朝工匠李冰设计和主持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19、战国时期,韩、赵、齐三家分晋国,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20、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T.正确F.错误21、如果你想了解元大都的繁荣,你可以选择的书籍是《大唐西域记》()22、公元前209年夏,陈胜吴广领导了大泽乡起义,决心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建立了“张楚”政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______(判断对错)23、元朝在中央设置中书省掌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御史台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监察事务。()24、西夏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辨析题(共2题,共6分)25、对1000年前的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历来有两种评价:第一种主要持否定。认为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屈辱的条约。第二种主要持肯定。认为签订这个协定是件好事。你支持哪种评价,请结合史事,谈谈自己的看法。26、春秋时期,齐国书生张忠前往鲁国拜道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为师。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2题,共8分)27、周代的贵族分为哪几个等级?28、与宋朝同时代并立的民族政权有哪几个?建立少数民族政权的首领都是谁?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3题,共15分)29、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对唐朝对外交往进行活动探究,邀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问题。【地图说史】材料一:唐朝对外交往交通路线图。

(1)根据唐朝对外交往交通路线图,说说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对唐朝产生了怎样影响?【示意图解史】材料二:平城京平面图和唐长安城示意图。

(2)从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唐朝时和日本关系怎样?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

【文物证史】材料三:

唐招提寺(3)唐招提寺至今供奉着唐朝一位高僧,他是谁?他为中日交往做出了什么贡献?(4)综合上述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唐朝对外交流有着这样的特点?对今天的我国建设发展有着怎样的启示?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5分)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君书》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行至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史记·商君列传》(1)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2分)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2分)这句话反映了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的思想?(2分)(2)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2分)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4分)(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一说,此次变法的影响。(3分)31、【题文】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唐朝中央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2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元朝为了控制辽阔的疆域,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建立这一制度的元朝皇帝是谁?(2分)

(3)材料三中故宫导游所说的“偏房”是清朝的什么机构?(2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B【分析】【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所提到的姜尚、文王姬昌、武王姬发等人物生活于商周交替时期,选项中只有B符合这个时间,故选B。考点: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衰【解析】【答案】B2、D【分析】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于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故选D.

本题考查了“人文初祖”黄帝.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人文初祖”黄帝.【解析】【答案】D3、D【分析】略【解析】D4、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有关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时期在中央设宣政院,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而唐朝时,位于西藏的吐蕃与唐朝只是“和同为一家”的友好关系,宋朝时,吐蕃是当时一个与宋朝并立的民族政权,明朝时,西藏属于中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但明朝在元朝之后。由此可以看出,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解析】C5、B【分析】据所学知;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进行有效管辖;设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文天祥是著名的抗元名将,不是民族英雄。

故选:B。

本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知道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进行有效管辖。

本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解析】B6、D【分析】宋辽签订的澶渊之盟;宋夏和议、宋金和议等都给宋带来了和平;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宋辽、宋夏、宋金之间的战争都属于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没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

故选:D。

本题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知道宋辽、宋夏、宋金之间的战争都属于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没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

本题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解析】D7、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太宗善于用人的有关内容。唐太宗善于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人称“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作宰相,重用敢于直言进谏的魏征。故选A。【解析】A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8、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第一子目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中的内容:“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可知,故填商朝。考点: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解析】【答案】商朝9、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庄子,战国蒙城人,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观点,痛恨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2)结合所学可知;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由于其书叙事详实,文笔简洁生动,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本题考查学生对春秋五霸典故的识记能力。退避三舍为晋文公;一鸣惊人;问鼎中原为楚庄王,卧薪尝胆为勾践,故填晋文公。

(4)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先进人物。为发展我国石油工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铁人”的是王进喜;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核试验工作中,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邓稼先;带领兰考人民同自然灾害作斗争,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焦裕禄。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解析】【答案】(1)庄子(2)司马迁(3)晋文公(4)焦裕禄10、李冰防洪灌溉【分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战国时期,秦国的蜀郡太守李冰修筑的都江堰,是著名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故答案为:李冰;防洪灌溉。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都江堰知识的把握。11、略

【分析】4世纪后期(386年);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386年,鲜卑拓拔部首领拓拔圭建立魏国,史称北魏。

故答案为:

386年。

本题考查了北魏。后来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东魏;西魏和北齐、北周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魏的建立时间。【解析】38612、略

【分析】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效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铸造的司母戊鼎.

故答案为:

甲骨文;司母戊鼎.

本题考查了甲骨文和司母戊鼎.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甲骨文和司母戊鼎的相关史实.【解析】甲骨文;司母戊鼎13、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秦汉文化相关知识,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西汉时,我国人民已经能够用麻和丝絮造纸,东汉时,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题目中说是蔡伦发明了纸,说法错误。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一)【解析】【答案】诊断结果:错。理由:纸的发明是西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14、扁鹊四诊法【分析】【分析】主要考查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以及其成就。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15、略

【分析】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和欧阳询.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

故答案为:×;改正:将“王羲之”改为“欧阳询”.

本题以唐朝书法名家辈出为依托;考查唐朝最著名的书法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解析】×;改正:将“王羲之”改为“欧阳询”16、略

【分析】根据已学知识可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我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

故答案为:

蔡伦.

本题考查改进造纸术的人物.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提高了质量,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本题主要考查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析】蔡伦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7、×【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判断历史史实的正误。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是魏征。【解析】【答案】错18、×【分析】【分析】赵州桥是隋朝的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李冰是战国时期秦国人,他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赵州桥的知识。19、×【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战国七雄的知识。依据所学可知,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个国家,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并立的局面。所以,这句话的表述错误。故选F。【解析】F2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治理诸侯国,保卫国家。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所以本题正确。故选T。【解析】T21、×【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可•波罗来华的知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判断能力。1271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1275年到达中国元朝的首都大都,在中国的元朝做官多年,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他所口述由其狱友代写的《马可•波罗行纪》描绘了元朝大都的繁华景象,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故题干“《大唐西域记》”错误,应将“《大唐西域记》”改为“《马可•波罗行纪​》”。故选F。【解析】F22、√【分析】观察题干图片可知;题干图片反映的是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但没有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陈胜、吴广起义虽然起义失败了,但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大泽乡起义的相关史实。【解析】√23、×【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元朝的相关知识点。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门下、尚书两省皆废,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地方行政一部分亦由中书省掌握。边远地区,设十一个行中书省分区统辖。故题目错误,故选F。【解析】F24、×【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此后,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朝,1234年,蒙古灭金。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形成。所以题干中说西夏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形成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的形成过程。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要求学生熟知蒙古灭西夏和金的过程即可正确判断。【解析】×四、辨析题(共2题,共6分)25、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关键是看问题的角度和立场不同,对北宋方面来讲,澶渊之盟确实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确实成为了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对北宋的老百姓是不利的。但澶渊之盟的订立也有着积极的一面。和议签订后,北宋和辽之间保持了长达数十年的和平稳定,双方在边境上开展贸易,对两方的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特别是辽所统治的我国北部和东北部边疆地区经济文化得到较大的发展,缩小了和中原地区的差距,从而为这些地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从长远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是一件好事。【分析】【分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要用历史唯物之一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即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要用历史的观点、客观科学的方法。全面的就是要一分为二的看法人的一生,既要看主流又要看缺点或不足;历史的就是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当时起的作用如何?既要看到功又要看到过,一分为二对待他们。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应持“一分为二”的态度。上述材料的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关键是看问题的角度和立场不同,对北宋方面来讲,澶渊之盟确实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确实成为了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对北宋的老百姓是不利的。但澶渊之盟的订立也有着积极的一面。和议签订后,北宋和辽之间保持了长达数十年的和平稳定,双方在边境上开展贸易,对两方的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特别是辽所统治的我国北部和东北部边疆地区经济文化得到较大的发展,缩小了和中原地区的差距,从而为这些地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从长远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是一件好事。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的是北宋与辽的关系知识。26、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老子和孔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因而春秋时期,齐国书生张忠前往鲁国拜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为师。故答案为:错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理由: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区别掌握老子和孔子。五、简答题(共2题,共8分)27、略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点。识记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史实。

掌握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解析】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故答案为: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28、略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注意识记辽、西夏、金的建立者及建立民族。【解析】依据所学可知;916耶律阿保机建立辽,1125金联合北宋灭辽;北宋960赵匡胤建立北宋,1127金灭北宋;1038元昊建立西夏,1224蒙古灭西夏。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与宋朝同时代并立的民族政权有辽;西夏、金。

故答案为:

辽,阿保机;西夏,元昊;金,阿骨打。六、综合题(共3题,共15分)29、略

【分析】(1)本题考查唐朝的对外政策及其影响。从图片可以看出唐朝和亚洲乃至欧洲国家都有交往,说明了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这种政策产生的影响是:促进了对外交通与贸易的发达;唐朝首都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城市;有很多外国人在唐朝学习、生活,有的还在朝廷中担任官员,扩大了唐朝的国际影响;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事景象。(2)本题考查唐代中日交流的史实。从图片可以看出日本平城京的设计和布局模仿和借鉴了唐都长安城的设计,唐招提寺则是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后精心设计的寺庙,所以材料二、三说明了唐代,中日之间的关系是友好往来,日本积极学习唐朝先进文化,并派遣唐使来华。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产技术以至生活风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国的深刻影响。直到今天,日本社会还保留了唐朝时期的某些社会风尚。(3)本题考查鉴真东渡的相关知识。鉴真是唐朝高僧,他六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鉴真在日本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文化,促进了日本佛教、建筑、医学、雕塑、绘画等方面水平的提高,为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封建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日本现存的唐招提寺,就是鉴真和弟子创建的。佛殿样式优美,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唐招提寺至今供奉着鉴真的塑像。(4)本题考查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以及对我国今天的启示。鉴真东渡是传播唐朝先进的文化,玄奘西游天竺是学习外来文化,所以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是:双向交流。启示:我国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加强与其他国家交流合作,积极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同时传播我国优秀的文化。​【解析】(1)对外开放的政策;影响:促进了对外交通与贸易的发达,唐朝首都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城市,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事景象。(2)关系友好往来,日本虚心学习唐朝文化;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产技术以至生活风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国的深刻影响。(3)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两国的宗教文化交流,传播了当时我国的一些先进的科技,为日本的封建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4)双向交流;(多种途径交流);我国要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交流合作。​30、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