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库版权所有: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基教研室绪论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提出“郁症”,认为“气血流畅,则百病不生,一有郁滞,则诸病生焉,治当解郁”的医家是:A、李杲B、张从正C、朱丹溪D、刘完素E、李中梓2、在中医学中,最早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书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小儿药证直诀》E、《温病条辩》3、人体整体统一性形成,是以何者为中心的:A、五脏B、六腑C、经络D、气血E、形体4、"证"的概念是:A、疾病的名称B、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C、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体征D、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E、体征5、我国第一部针灸专著是:A、《灵枢》B、《难经》C、《针灸甲乙经》D、《中脏经》E、《金匮要略》(二)多项选择题6、金元时期,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医家是:A、张仲景B、张从正C、刘完素D、李杲E、朱丹溪7、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预防为主B、整体观念C、辨证论治D、因时、因地、因人制宜E、治病求本8.中医学"整体观念"的思想主要体现于:A、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B、精神情志活动可以致病C、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体D、异病同治、同病异治E、社会环境与人的健康有关9、中医学"人与天地相应"的思想认为,下列因素可以影响人的生理、病理:A、四时气候的变化B、昼夜晨昏的变化C、地区气候的差异D、地理环境的不同E、地区生活习惯的不同10、所谓辨证,就是要辨清病变的:A、部位B、原因C、性质D、邪正关系E、治疗原则和方法11、在中医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的医家是:A、张仲景B、巢元方C、陈无择D、吴又可E、张景岳12、属于“金元四大家”的学术观点是:A、五志过极,皆为热甚B、阳常有余,阴常不足C、百病多由痰作崇D、脾胃为元气之本E、三因学说二、填空题1、中医学理论体系,以_________为主导思想,以________的生理、病理为基础。2、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3、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表现在结构上___________;在功能上__________。三、名词解释1、整体观念2、证3、辨证论治四、简答题1.简述整体观念的内涵2.简述辨证论治的内涵五、论述题试述你对辨证论治的理解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气的运动,称为:A、气化B、气行C、气机D、气运E、气散2、“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是以气的学说来阐释:A、人体的生理现象B、人体的病理现象C、人体生命的运动性D、人体生命的物质性E、人体生命的功能性3、用阴阳学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阴的是:A、五脏B、六腑C、津液D、血E、腹部4、阴阳学说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主要是由于阴阳之间的:A、制约和消长B、互根互用C、相对平衡D、相互转化E、阴阳交感5、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阳的是:A、头面部B、腰背部C、腹部D、体表E、四肢外侧6、事物的阴阳属性是:A、绝对的B、相对的C、统一的D、平衡的E、恒定的7、阴阳学说认为,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B、壮水之主,以制阳光C、益火之源,以消阴翳D、调整阴阳,恢复其相对平衡E、阴病治阳,阳病治阴8、某些急性热病,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状,这种现象用阴阳学说解释就是:A、阴阳的对立制约B、阴阳的互根互用C、阴阳的消长平衡D、阴阳的相互转化E、阴阳交感9、“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是属于:A、阴阳对立B、阴阳互根C、阴阳消长D、阴阳转化E、阴阳平衡10、正常人体的阴阳关系,常概括为:A、阴阳对立B、阴阳依存C、阴阳消长D、阴阳转化E、阴平阳秘11、下列事物的五行归属,那一项是不对的?A、木—肝、春、东B、土—脾、夏、中C、金—肺、秋、西D、水—肾、冬、北E、火—心、苦、南12、适用“补母”法治疗的病症是:A、肺虚脾弱B、心肾不交C、肝脾不调D、脾肾阳虚E、肝火犯肺13、适用“抑强”法治疗的病理情况是:A、心肝火旺B、肝气横逆犯脾C、肝虚致脾失健运D、肾阴不足致肝阳上亢E、脾虚生痰壅阻于肺14、肾藏精以滋养肝血,用五行学说解释是:A、木生火B、水生木C、土生金D、火生土E、金生水15、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肝之“母”是:A、心B、肺C、脾D、肾E、胆16、根据五行的相克规律,肾之“所不胜”是:A、心B、肺C、脾D、肝E、膀胱17、先有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从而形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这种疾病的传变称为:A、相克B、子病犯母C、相乘D、相侮E、母病及子18、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脾之“子”是:A、心B、肺C、肝D、肾E、胃19、五行中木的特性,古人形容概括为:A、曲直B、炎上C、从革D、润下E、稼穑20、肝气疏泄有利于心血的运行,用五行学说解释属:A、木生火B、火生土C、土生金D、金生水E、水生木21、属于相克关系传变的是:A、肾阴不足致肝阳上亢B、心火旺盛引动肝火C、肝气横逆犯脾D、肝火引动心火E、肾精不足致肝血虚22、心肾不交证适用以下哪一种治法?A、泻南补北B、培土生金C、益火补土D、滋水涵木E、金水相生23、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A、气变B、气动C、气是升降出入D、气机E、气化24、在精气神三者关系中,下列有错的观点是:A、精可化气B、气可化精C、神可化精D、精气生神E、神能统驭精气25、天地万物感应的中介是:A、气B、气机C、气化D、神E、气的升降出入26、精气神学说中的“精”主要是指:A、生殖之精B、后天之精C、自然界的清气D、肾中所藏之精E、水谷精微27、“阴病治阳”的治法适用于:A、阴的绝对亢盛B、阳的绝对亢盛C、阴虚而致阳亢D、阳虚而致阴盛E、阴损及阳28、阴虚可以导致阳虚,阳虚也可以导致阴虚,这是因为阴阳之间是:A、对立制约的B、互根互用的C、消长平衡的D、可以转化的E、感应交合的29、下列事物的五行归属,那一项是不对的:木—筋、春、目B、土—胃、长夏、口C、金—大肠、秋、皮D、水—耳、冬、骨E、火—心、思、舌30、患者男性,41岁,四天前出现咽痛、口渴、近两天出现壮热、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其中口渴、小便黄两症产生的机理是:阴胜则阳病B、阴虚则阳亢C、阳虚则阴盛阳胜则阴病E、阳盛格阴31、按五行的相克规律,土能克水。人体之脾属土,当人体水肿时,健脾而使脾气健旺,则应当能制水,而使水肿消除,故中医临床治水肿常用健脾利水的方法。这是应用了以下哪种思维方法:类比B、比较C、演绎D、反证E、试探32、“阳病治阴”的治法适用于:A.阳损及阴B.阳盛伤阴C.阴虚阳亢D.阳虚阴盛E.亡阳33.根据五行的相克规律,脾之“所不胜”是:A、心B、肺C、胃D、肝E、膀胱34.适用“泻子”法治疗的病证是:A、肝火犯胃B、心火灼肺C、肝脾不调D、肝火犯肺E、心肝火旺35.“增液行舟”的治法是应用了下列哪种思维方法:A、类比B、比较C、演绎D、反证E、试探36.其病机是以阴阳对立制约为原理的是:A、阴胜则阳病B、阴损及阳C、阳损及阴D、阳盛格阴E、阴胜则寒37.肝之所不胜是A.脾B.心C.肺D.肾E.胆38.“阴在内,阳之守也”主要说明的阴阳关系是:A.阴阳交感B.阴阳互根C.阴阳对立D.阴阳消长E.阴阳转化39.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的哪一种关系?A.相生B.相克C.既相生又相克D.既相乘又相侮E.乘侮相制40.属于相克关系传变的是:A、肾阴不足致肝阳上亢B、心火旺盛引动肝火C、肝血虚至心血虚D、肝之气火上逆犯肺E、肾精不足致肝血虚(二)多项选择题41.属相生关系的有;A.肝与肾B.肺与脾C.心与肾D.肺与肝E.肺与肾42.下列属于阴阳偏盛者有:A.阳胜则热B.阴胜则寒C.阴损及阳D.阳损及阴E.真热假寒二、填空题1、______是构成世界的本原。2、《灵枢﹒本神》:“生之来谓精,两精相搏谓之______。”3、精气学说中的精,主要指___________。4、阳盛则_____,阴盛则____,阴虚则____,阳虚则_____,是中医学的病理总纲。5、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_____是阴,_____是阳。6、阳胜则热,是指______致疾病的_______而言。7、阴阳学说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因此,________就是治疗的根本原则。8、张景岳提出:“善补阳者,必于______求阴,则阴得______而泉源不绝。9、造成相乘相辱原因,一是五行中某一行过于______,一是五行中某一行过于______。10、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是:虚则_______实则________。11、五行的相生是:木生____,水生____,火生____,金生____。12、五赃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方面。13、五行学说认为人的情志活动也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即:悲胜____,恐胜____,怒胜____,喜胜____思胜____。14、阳损及阴,是阳虚不能_______;而同时出现_______的现象。15、阳胜则热属实热证,宜用_______药以制其阳,即“寒者_______”。16、张景岳提出:“善补阳者,必于_______求阳,则阳得_______而生化无穷。”17、五行的特性,水曰_______,木曰_______。18、虚则补其母,主要是用于_______关系的_______证。19、实则泻其子,主要是用于_______关系的_______证。三、名词术语1.神2.精3.气4.阳虚则寒5.阳损及阴6.热者寒之7.阴病治阳8.阴平阳秘9.相生10.母病及子11.相侮12.泻南补北13.培土生金四、简答题:1.怎样理解“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2.怎样理解“阳病治阴,阴病治阳?3.简述五行的特性五、论述题1、阴阳学说如何指导疾病的治疗?2.试用五行学说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第二章藏象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有“喜燥恶湿”生理特性的是:A、脾B、胃C、肠D、胆E、三焦2、毛发的荣枯主要与体内那两种物质的盛衰有关:A.精与气B.气与血C.血与津液D.精与血E.津与气3、“泻而不藏”,用于概括()的生理功能: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D、肾E、肝4、记载食道与肠道的比例为1:36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伤寒论》C、《金匮要略》D、《难经》E、《神农本草经》5、化生和贮藏精气用于概括()的生理功能:A、六腑B、五脏C、奇恒之腑D、脑E、髓6、肺的宣发作用可体现于:A、呼出浊气B、向下布散精微C、布散卫气D、清理呼吸道异物E、使血液会聚于肺7、肺的通调水道作用主要依赖于:A、肺主一身之气B、肺主宣发和肃降C、肺主治节D、肺主敛藏E、肺主津液8、下列哪一项不是肺的生理功能所主:A、呼吸运动B、宗气的生成C、皮毛的润泽D、水液的吸收E、宣发卫气9、肺开窍于:A、口B、舌C、鼻D、目E、耳10、《灵枢•经脉篇》称“()主津”:A、小肠B、心C、肾D、大肠E、脾11、肝气亢奋时,患者的情志改变是:A、抑郁B、多愁善感C、急躁易怒D、喜笑不止E、易悲12、()主决断、勇怯:A、心B、肝C、脾D、胆E、胃13、“血之府库”是指:A、心B、脾C、小肠D、肝E、胆14、《素问•五脏生成篇》云:“故人卧血归于()”:A、肝B、肺C、小肠D、心E、胆15、()其华在爪:A、肝B、肺C、肾D、心E、脾16、输布气血是()的主要功能:A、五脏B、六腑C、脑D、上焦E、中焦17、《灵枢•营卫生会》将上焦的功能概括为():A、“上焦如雾”B、“上焦如沤”C、“上焦如渎”D、“上焦如雨”E、“上焦如气”18、“孤府”是指():A、五脏B、六腑C、三焦D、脑E、女子胞19、《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A、五脏B、三焦C、六腑D、小肠E、大肠20、《温病条辨》提出了“治中焦如衡,非()不安”:A、轻B、平C、沉D、清E、泻21、脾统血的主要机制是:A、控制血液的流速B、控制血液的流量C、控制血液在脉内运行D、统管全身血液E、调节血量22、“主运化”的脏腑是:A、胃B、小肠C、大肠D、脾E、肺23、称为“水谷之海”的是:A、胃B、脾C、肾D、三焦E、小肠24、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四季()王不受邪”:A、胃B、脾C、肾D、三焦E、小肠25.、嗳气、呕吐、呃逆属于()气上逆:A、肝B、肺C、胃D、大肠E、小肠26、()既是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府:A、骨B、胆C、胃D、小肠E、大肠27、《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髓者,皆属于()。”:A、脑B、骨C、胃D、肾E、胆28、《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者,精明之府。”:A、脑B、心C、头D、肾E、肝29、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是哪一位医家:A、张仲景B、李时珍C、王清任D、孙思邈E、张景岳30、《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二七而天癸至,()通,大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A、督脉B、冲脉C、带脉D、任脉E、地道31、肾对水液的作用是:A、主水B、运化水液C、统摄水液D、宣发水液E、通调水道32、肾开窍于:A、口B、舌C、鼻D、目E、耳33、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是:A、肾精B、肾气C、天癸D、血液E、津液34、对全身脏腑组织器官起温煦作用的是:A、心阳B、肝阳C、肾阳D、脾阳E、肺阳35、州都之官是指:A、心B、肺C、脾D、膀胱E、三焦36、心对血液的作用是:A、贮藏血液B、运行血液C、统摄血液D、转载血液E、转化血液37、心在精神意识活动中的作用是:A、藏神B、藏魂C、藏魄D、藏意E、藏志38、()在窍为舌:A、肾B、肝C、心D、肺E、脾39、泌别清浊是()的生理功能:A、心B、肝C、小肠D、肺E、大肠40、“代心受邪”是指:A、心B、心包C、胃D、肺E、脾41、藏象一词首见于:A、《黄帝内经》B、《伤寒论》C、《金匮要略》D、《难经》E、《神农本草经》42、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A、脑B、髓C、骨D、胆E、小肠43、有“血之府库”之称的是:A、肝B、冲脉C、脉D、女子胞E、心44、两脏同病多表现为气血两虚的是:A、心肺两虚B、心肝两虚C、肺肾两虚D、脾肾两虚E、心脾两虚45、泄藏互用是肾与那一脏腑的功能配合?A、心B、肝C、脾D、肺E、膀胱46.肝者:A、生之本B、气之本C、罢极之本D、封藏之本E、仓廪之本47、《素问•水热穴论》称何脏腑为“胃之关”?A、脾B、肺C、肾D、大肠E.小肠48、促进肺的滋润、宁静与内守作用的称:A、肺气B、肺血C、肺阳D、肺阴E、肺津49、痰的生成与贮存与哪两脏有关:肺与肝B、心包与三焦C、脾与胃D、脾与肾E、肺与脾答案:E50、有机整体的“主宰”是:A、脑B、.心C、胸中D、经络E、肾51、君主之官是指:A、心B、肝C、脑D、胆E、肾52、当人安静时血主要归藏于:A、心B、肺C、肾D、肝E、脾53、主要体现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是:A、吸入清气B、宣发卫气C、生成宗气和调畅气机D、生成宗气以助心行血E、呼出浊气(二)多项选择题54、肺的肃降作用可体现于:A、吸人清气B、向下布散精微C、布散卫气D、输精于皮毛E、使血液会聚于肺5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膝为筋之府B、骨者髓之府C、脑为元神之府D、头者,精明之府E、脉为血之府56、五脏与五志的相关,下面哪些是正确的?A、心在志为喜B、肺在志为悲C、脾在志为意D、肝在志为怒E、肾志为恐57.奇恒之腑包括:A、脑B、胃C、胆D、三焦E、女子胞58、中医学中,把脾胃合称为:A、水谷之海B、太仓C、后天之本D、受盛之官E、气血生化之源59、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将哪些功能归属于脑?A、记性B、听觉C、视觉D、嗅觉E、语言能力二、填空题1、藏象的藏,是指______________。2、藏象的象,是指______________。3、五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______________。4、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______________。5、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________为中心的____________。6、心,其华在________,其充在_______。7、肺,其华在______,其充在______。8、脾,其华在______,其充在______。9、肝,其华在______,其充在______。10、肾,其华在______,其充在______。11、心,开窍于_____,其液为_____。12、肺,开窍于_____,其液为_____。13、脾,开窍于_____,其液为_____。14、肝,开窍于_____,其液为_____。15、肾,开窍于_____,其液为_____。16、心者,_____之官,_____出焉。17、肺者,_____之官,_____出焉。18、脾胃者,_____之官,_____出焉。19、肝者,_____之官,_____出焉。20、肾者,_____之官,_____出焉。21、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以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为最基本的前提条件。22、肺主宣发,所谓宣发就是指肺气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作用。23、肺主一身之气,首先体现于________方面;其次还体现于对全身的________具有调节作用作用。24、肝藏血是指肝有________和_______的生理功能。亦有防止_______的重要作用。25、“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________,人静则________。”26、肾阳对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______、______作用。27、肾阴对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______、______作用。28、胆汁的化生和排泄,由肝的________功能控制和调节,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_。29、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31、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_。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_。32、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33、脑为_______之府;头为_______之府。34、中医藏象学,将脑的生理和病理统归于_____而分属于________。35、女子胞是发生________和_________的器官。36、心和肺的关系,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37、心和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方面。38、心火下降于肾,肾水上济于心,心肾之间生理功能协调,称“________”,即“________”。39、若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而独亢,肾水不能上悸于心而凝聚,称“________”,即“________”。40、脾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方面。41、脾失健运,津液代谢障碍,则可出现喘咳痰多等症,所以说“脾为_____之源,肺为______之器”。42、肝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方面。如肝升太过,出现咳逆上气,甚者咯血,称“________”。43、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44、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肾气充盛,吸入之气方能经肺肃降下纳于肾,故有“肺为_________,肾为_________”之说。45、脾与肾的关系,是__________的关系,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的。46、六腑,是以“__________”为其特点。六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体现于__________过程中的相互联系和密切配合。47、_______为血之府;_______为筋之府。48、肺的主气功能包括:主__________和___________。49、脾的运化功能,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三、名词解释1、藏象2、藏象学说3、脏腑4、五脏5、六腑6、奇恒之府7、肺朝百脉8、肺主治节9、肺主行水10、通调水道11、肺为水之上源12、肺主宣发和肃降13、脾主运化14、肾为先之本15、先天之精16、天癸17、元阴18、元阳19、中精之府20、三焦气化21、心肾相交22、心肾不交23、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四、简答题1.简述脏腑的概念及其分类。2、为什么说“肺为水上之源”?3.心与肾之间的生理关系怎样?五、论述题1、如何理解肺主气?2、肝与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与人的睡眠有密切关系的气是:A、元气B、营气C、宗气D、中气E、卫气2、上走息道而下注气街之气是下列中的哪一项?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3、下列哪一项是“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根据?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津能化气4、六腑的气机运动形式为下列中哪一项?A、升B、降C、出D、入E、降中寓升5、“气机”指的是:A、气的运动B、气的变化C、气的生化D、气的功能E、气化的机理6、激发机体脏腑.经络生理活动是气的:A、温煦作用B、推动作用C、气化作用D、防御作用E、固摄作用7、易于感冒,是气的什么功能减弱的表现:A、温煦作用B、推动作用C、气化作用D、防御作用E、固摄作用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气的作用:A、滋润B、推动C、气化D、固摄E、温煦9、以肺吸入的清气与水谷精气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气称作:A、营气B、中气C、宗气D、卫气E、脾气10、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A、心肺肾B、肺肝肾C、肺脾肾D、肝脾肾E、心肺肝11、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A、精B、气C、血D、津液E、阴12、血的生成与哪个脏腑的关系最密切:A、肝B、心C、肺D、脾E、肾13、与血液的运行没有直接关系的藏是:A、肝B、心C、肺D、脾E、肾14、以下哪一项属于血液的生理功能:A、推动作用B、固摄作用C、气化作用D、温煦作用E、濡养作用15、以下哪一项是生成血液的最主要物质:A、水谷精微B、气C、津液D、元气E、正气16、津液的生成不足,主要责之于:A、肝B、心C、肺D、脾E、肾17、与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关系最密切的是:A、脾B、肺C、肝D、肾E、心18、以下哪一项是津液的功能:A、为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B、温煦作用C、滋润作用D、兴奋作用E、气化作用19、津液输布的主要通道为:A、血管B、经络C、三焦D、腠理E、脏腑20、润泽脑髓和滑利骨节的主要是:A、精B、血C、津D、液E、气21、在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之法,其机理在于:A、气能生血B、气能摄血C、血能载气D、气能行血E、以上都不是22、治疗血瘀病证时,常配伍行气药,其机理在于:A、气能生血B、气能摄血C、血能载气D、气能行血E、以上都不是23、用补气法治疗出血,其主要理论根据是:A、气能生血B、血为气母C、气血同源D、气能行血E、血能载气24、津与血液的关系可概括为:A、津能行血B、津为血之载体C、津血同源D、津能摄血E、血能行津25、有“主液”作用的是:A、脾B、胃C、大肠D、小肠E、三焦26、在津液代谢中起最重要作用的是:A、心B、肝C、脾D、肾E、肺27、心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是:A、气B、血C、精D、津E、液28、人体之精分藏于五脏,但主要储藏于A、肝B、心C、脾D、肺E、肾29、肾精化为生殖之精以施泄,依靠于A、肾阳推动B、肾阴滋润C、天癸促发D、脾胃运化E、肝气疏泄30.由父母遗传的生命物质,称之为A、先天之精B、后天之精C、肾精D、水谷之精E、生殖之精31.称为“神之宅”的是A、精B、脏C、腑D、气E、形(二)多项选择题32、津液的生理功能是:A、滋润与濡养B、调节机体阴阳平衡C、化生血液D、排泄代谢产物E、运载全身之气33、汗出过多,可以损耗下列中哪几项?A、气B、血C、精D、津液E、营气34、津血同源的依据是:A、津能载气而血为气母B、津可化血C、血可化津D、津与血的生成都来源于水谷精气E、“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35、在血液运行中共同起推动作用的是:A、心B、肺C、脾D、肝E、肾36.人体之精的功能有A、防御B、化血C、化气D、化神E、统摄37.人体之精的生成来源有A、先天之精B、肾精C、脏腑之精D、后天之精E、生殖之精38.神的物质基础有A、精B、气C、血D、津液E、脏腑39.神的具体体现可以包括的内容有A、言谈B、眼神C、应答D、表情E、精神二、填空题1、气的基本运动形式有_______________。2、气的_______作用与________作用是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3、人体的体温是依靠气的_______作用来维持恒定的。4、营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有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5、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作_______又称_______。6、血的正常运行,决定于气的_______和_______之间的协调平衡。7、津液有_______和_______的生理功能。8、血,主要由_______和_______所组成。9、血具有_______和_______的生理功能。10、血的正常运行,决定于气的_______和_______之间的协调平衡。11、脉,具有_______的功能,故有_______之称。12、血,是的_______主要物质基础。13、津液来源于_______。14、肺的宣发和肃降对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作用,称作_______。15、津液的生成,是通过胃对饮食物的“________”和小肠的“_______”和“___________”而成。16、气和血之间,又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密切关系。17、气机失调的表现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气对津液的关系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______。22.精是神化生的______。21.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______。22.神寓于______之中。23.精气神三者称为人身之______。24.神可以______精和气。三、名词解释1、气为血之帅2、夺血者无汗3、津血同源4、元气5、卫气6、气化7气陷、8、气脱9、血10、脉11、津液12.精13.神四、简答题1、试述气、血、津液的概念。2.试述血的生理功能。3.如何理解“津血同源”?4.人体之精的生成来源有哪几个方面?5.精的疏泄有哪几种形式?6.人体之精与气有什么区别?7.神有什么生理作用?五、论述题1、气的生理功能有哪几个方面?2、血的循行与哪些脏器有关?为什么?3、如何理解“气为血帅,血为气母”?4.试述精的生理功能。5.试述中医学理论中神的内涵。第四章经络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与足太阳经起点相接的是:A、手少阴经B、手太阳经C、手阳明经D、足少阴经E、手太阴经2、与行于上肢内侧中线的经脉相表里的经是:A、心包经B、大肠经C、小肠经D、三焦经E、心经3、按十二经脉流注次序,胃经之前是:A、肝经B、大肠经C、心包经D、三焦经E、小肠经4、经络系统的主干是:A、经脉B、络脉C、经筋D、皮部E、脏腑5、最细小的络脉是指:A、孙络B、别络C、经筋D、皮部E、浮络6、别行的正经是指:A、经脉B、络脉C、经筋D、经别E、别络7、阴经之经别从本经别出后循行于体内,与()相合:A、本经B、相为表里的阳经C、本经的别络D、脏E、腑8、手太阳经络于():A、心B、小肠C、大肠D、肝E、肾9、肝的经脉名称是:A、足厥阴B、足太阳C、手太阴D、手厥阴E、足少阳10、下列有表里关系的是哪一项:A、手太阴与手太阳B、足厥阴与足少阳C、阴维与阴阳维D、任脉与督脉E、足太阳与足少阳11、足太阴经所络的脏腑是:A、胃B、肾C、脾D、膀胱E、心12、手足阳明经交接的部位在:A、食指端B、小指端C、目内毗D、鼻翼旁E、足大趾13、手太阴肺经行于上肢的部位是:A、外侧前缘B、外侧后缘C、内侧中线D、外侧中线E、内侧前缘14、与月经关系最密切的奇经是:A、冲脉、任脉B、督脉、带脉C、阴跷、阳跷D、阴维阳维E、阴跷阴维15、奇经八脉中,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A、阴维脉、阳维脉B、带脉C、阴跷脉、阳跷脉D、任脉E、督脉16、奇经中分支入肾的经脉是:A、冲脉B、任脉C、督脉D、阴维脉E、阳跷脉17、既称“血海”,又称“十二经脉之海”的经脉是:A、冲脉B、任脉C、督脉D、带脉E、肝脉18、不是纵向循性的经脉是:A、冲脉B、督脉C、任脉D、带脉E、阴维脉19、循行过程中具有离、入、出、合特点的是:A.经别B、别络C、经筋D、皮部E、十二经脉20、具有约束骨骼、有利于关节的屈伸运动:A、经别B、别络C、经筋D、皮部E、十二经脉21、以下哪项属于皮部的功能:A、约束骨骼B、抵御外邪C、运行气血D、加强体内外联系E、加强表里两经的联系22、加强表里两经在体内的联系:A.经别B、别络C、经筋D、皮部E、十二经脉23、分布在肌肤表面的络脉称为:A、孙络B、别络C、浮络D、脾之大络E、经别24、()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A、十二经脉B、经别C、经筋D、奇经八脉E、脏腑25、脏腑与外周肢节的联系,主要是通过()而实现的:A、十二经脉B、经别C、经筋D、奇经八脉E、脏腑26、经络系统对于针灸或其它刺激的感觉传递和通导作用称为:A、行气B、得气C、感应传导D、沟通作用E、行血27、经气是指:A、经脉之气B、经络之气C、十二经之气D、奇经八脉之气E、经络的生理功能28、《灵枢•本藏》:“()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A、血脉B、三焦C、经脉D、阳跷脉E、阴跷脉29、十二正经中的某一经起于鼻旁迎香穴,行于面部,下躯干,沿乳中线下行,挟脐两旁(旁开两寸)下行,其在下肢则沿外侧前沿下行,进入第二趾的厉兑穴。该经所络的脏腑是:A、胃B、肝C、大肠D、胆E、脾30、奇经中分支入肾的经脉是:A、冲脉B、任脉C、督脉D、阴维脉E、阳跷脉答案:A31.行于下肢内侧中线的经脉是:A、脾B、胆C、胃D、肾E、肝32、与足阳明经起点相接的是:A、手少阴经B、手厥阴经C、手阳明经D、足少阴经E、手太阴经33、与行于下肢外侧中线的经脉相表里的经是:A、肺经B、肝经C、脾经D、胆经E、肾经34、按十二经脉流注次序,胆经之前是:A、肝经B、大肠经C、心包经D、三焦经E、小肠经35、下列十二经脉流注次序中,哪个环节是错误的:A、手太阴至手阳明再至足阳明B、足太阴至手少阴再至手太阳C、足太阳至手太阳再至手少阴D、手厥阴至手少阳再至足少阳E、足少阳至足厥阴再至手太阴36、足少阳经所络的脏腑是:A、心包B、胆C、胃D、三焦E、肝37、足太阴经所络的脏腑是:A、胃B、肾C、脾D、膀胱E、心38、十二经脉中,手足阳经交接于下列中哪一项:A.手指端B.足趾C.头面D.胸中E.腹中39、称为“一源三岐”的奇经是:A、冲、任、带脉B、任、督、带脉C、冲、任、督脉D、督、冲、带脉E、冲、任、跷脉(二)多项选择题40、分布于胸腹的经脉有:A、任脉B、肝经C、胃经D、脾经E、肾经41、经络在病理上的作用是:A、内脏病变反映于体表一定部位的途径B、外邪由表入里的途径C、津液输送的途径D、感应传导的途径E、内脏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42、下列经脉中,循行于面颊部的经脉是:A、胃经B、小肠经C、大肠经D、督脉E、肺经43、下列哪几项是任脉的循行部位?A、胞中B、会阴C、胸正中线D、咽喉E、头顶44、经络的生理功能有:A、调节津液运行B、沟通上下内外,联络脏腑器官。B、运行气血,营养脏腑组织D、调畅情志E、感应传导信息,调节机能平衡二、填空题1、经络学说,是研究__________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__________相互关系的学说。2、经络,是_______和_______的总称。3、经络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类。4、经,有_______的意思;络,有_______的意思。5、.手三阴经从_______走向_______,交_______经。6、手三阳经从_______走向_______,交_______经。7、足三阳经从_______走向_______,交_______经。8、足三阴经从_______走向_______、_______,交_______经。9、手三阳经止于_______,足三阳经起于_______。10、十二经脉,是__________的主要通道。11、十二经脉有一定的_______、一定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12、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是__________的。13、手三阳和足三阳在_______交接。14、督脉,起于_______,行于_______,与_______和_______有密切关系。15、任脉,起于_______,行于_______,与_______有关,称“_______”。16、冲脉,起于_______,能_______,故有“______海”之称,冲脉又称“______”,同_______有密切关系。17、______是络脉中比较主要的部分,细小络脉称为______,分布在皮肤表面的络脉称为______。18、经筋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有利于_________。19、皮部的功能主要为__________,_________。20、经络的功能活动,称为“______”。三、名词解释1、经络2、经脉3、正经4、络脉5、阳脉之海6、任主胞胎7、血海8、经别9、经筋10、皮部四、简答题1.络系统是由哪些部分组成?2.试述十二经脉在四肢及头面部的分布规律。3.试述奇经八脉的含义。五、论述题1、试述十二经脉的名称、走向和交接规律。2、试述经络的主要生理功能。第五章体质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体形中最有代表性的差异是A、皮肤之厚薄B、肤色C、腠理之坚松D、形体之肥瘦E、身高2.体质是指人体的A、身体素质B、心理素质C、身心特性D、遗传特质E、形态结构3.奠定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的古代医集为A、《伤寒杂病论》B、《妇人良方》C、《景岳全书》D、《黄帝内经》E、《千金要方》 4.先天禀赋决定着体质的相对A、可变性B、连续性C、复杂性D、普遍性E、稳定性5.后天各种因素使体质具有A、可变性B、连续性C、复杂性D、普遍性E、稳定性6.衡量体格的重要指标是A、体型B、体重C、体姿D、身高E、性征7.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征的体质为A、阴阳平和质B、偏阴质C、偏阳质D、阴虚质E、气虚质8.嗜食肥肝厚味,易形成A、火旺体质B、痰湿体质C、心气虚体质D、脾气虚体质E、肝郁体质9.气虚湿盛体质,受邪后多从A、寒化B、热化C、燥化D、湿化E、火化10.素体津亏血耗者,易致邪从A、寒化B、实化C、虚化D、湿化E、燥化11.某人,形体偏瘦,面色红润,食欲旺盛,喜饮冷水,易出汗,性格外向,喜动好强,自制力较差。属于A、偏阳质B、偏阴质C、阴阳平和质D、气郁质E、阳虚质(二)多项选择题12.体质的构成包括A、形态结构的差异性B、生理功能的差异性C、心理特征的差异性D、对某些病因的差异性E、发病的倾向性13.影响体质的后天因素A、性别、年龄B、饮食因素C、劳逸、疾病因素D、情志因素E、地理因素14.小儿体质的特点为A、脏腑娇嫩B、形气未充C、易虚易实D、易寒易热E、代谢缓慢15.阴虚之体养生时应慎用A、肥甘之品B、辛辣之品C、甘润生津之品D、燥热之品E、苦寒之品二、填空题1.体质是通过人体的______和______的差异性表现出来的。2.体质是人群在生理共性的基础上,不同个体所具有的______。3.心理特征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等的差异。4.研究体质,实质上就是从差异性方面研究______。5.偏阳质是指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等特征的体质类型。三、名词解释1.体质2.体质学说3.病势4.从化5.质势四、简答题1.简述构成体质基本内容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2.体质具有哪些特点?五、论述题1.试述体质与证候的关系。2.试述体质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六章病因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不属于水湿痰饮致病特点的是:A、致病广泛,变化迅速B、病势缠绵C、阻滞气机D、易扰乱神明E、多见滑腻舌苔2、感受寒邪之“中寒”是指:A.寒邪伤于肌表B、寒邪入中经络C、寒邪自内而生D、寒邪直中脏腑E、阳虚生内寒3、提出"三因学说"的是:A、内经B、难经C、陈无择D、张仲景E、李东垣4、内经的病因分类方法有:A、阴阳分类法B、三因分类法C、千般疢难,不越三条D、寒热分类法E、表里分类法5、中医认识病因的独特方法是:A、四诊合参B、实验室检测C、了解病史D、辨证求因E、抽象思维6、以下哪一项属于内伤病因:A、六淫B、疠气C、瘀血D、气滞E、七情7、继发性病因是指既是(),又是致病因素的一类病因:A、病源B、病理产物C、传染性致病因素D、病原微生物E、体内异物8、多挟湿泻为患的病邪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燥邪E、火邪9、病势缠绵,反复发作的病邪是:A、湿邪B、寒邪C、暑邪D、燥邪E、火邪10、其性炎上、燔灼的病邪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燥邪E、火邪11、中寒是指:A、内寒B、感受外寒C、寒伤肌表D、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E、畏寒12、具有发病迅速,传变也较快的病邪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燥邪E、火邪13、疠气致病途径:A、侵犯肌表B、空气传染,从口鼻而入C、经络D、脏E、腑14、以下哪项不属于疫疠:A、大头瘟B、虾蟆瘟C、疫痢D、烂喉痧E、感冒15、首先阐发疠气理论的著作是:A、《伤寒论》B、《内经》C、《温疫论》D、《温病条辨》E、《难经》16、不属于疠气致病特点的是:A、一气一病,症状相似B、发病急骤C、传染性强,易于流行D、病情危重E、有明显的季节性17、一般不构成疠气致病源的因素是:A、空气B、水源C、食物D、气候E、体质18、恐伤:A、心B、肝C、脾D、肺E、肾19、思则:A、气结B、气逆C、气下D、气乱E、气脱20、劳则:A、气结B、气逆C、气耗D、气乱E、气脱21、喜伤:A、心B、肝C、脾D、肺E、肾22.、脐周腹痛,时发时止,睡时磨牙,食欲反常,面色萎黄,或在面部见白斑等是何种寄生虫病A、蛔虫B、钩虫C、血吸虫D、绦虫E、蛲虫23、肛门奇痒,夜间尤甚,睡眠不安肛门奇痒,夜间尤甚,睡眠不安为特点:A、蛔虫B、钩虫C、血吸虫D、绦虫E、蟯虫24、属于神经毒的是:A、风毒B、火毒C、风火毒D、湿毒E、疫毒25、药邪多表现为:A、阳盛症状B、中毒症状C、阴虚症状D、阳虚症状E、实性症状26、误治属于:A、药邪B、内伤病因C、外感病因D、继发性病因E、医过27、肌肤甲错为何证的临床表现:A、痰B、饮C、水D、瘀血E疫疠28、瘰疠属何病邪的病证特点:A、痰B、饮C、水D、瘀血E疫疠29、痰饮的形成,与何脏腑有关:A、心肺脾肾B、肺脾肾三焦C、心肝脾肾D、心肺肝肾E、心肝脾肺30、结石多发于何部位:A、皮肤B、六腑C、五脏D、奇恒之腑E、经络31、以下与瘀血形成无关的是:A、气虚B、气滞C、血寒D、气脱E、外伤32、不属结石的致病特点的是:A、易阻滞气机B、损伤脉络C、多发于五脏D、病程较长E、甚则发生绞痛33、“百病多由痰作祟”说明了痰饮的哪一项致病特点?A.阻滞气机、阻碍气血B.致病广泛、变化多端C.病势缠绵、病程较长D.易扰乱神明E.多见滑腻舌苔34、湿邪致病出现便溏不爽症状的主要原因是:A、湿性重浊B、湿为阴邪C、湿性粘滞D、湿性趋下E、以上均非35、六淫致病,最容易引起疼痛的邪气是:A、热邪B、寒邪C、火邪D、湿邪E、燥邪36、瘀血最常见的脉象为下列中的哪一项?A、脉弦B、脉滑C、脉细D、脉涩E、脉沉37、下列易直接伤及心肝脾内脏的是哪一种病因?A、六淫B、疠气C、七情D、劳逸E、饮食失宜(二)多项选择题38、结石的致病特点有:A、发生绞痛B、肿块C、紫绀D、多发于六腑等器官E、易阻滞气机,损伤脉络。39、瘀血的成因有:A、气滞B、血寒C、血热D、气虚E、血虚40.、下列哪些属六淫致病特点:A、与季节有关B、多侵犯肌表C、从口鼻而入D、与居住环境有关E、直接影响脏腑气机41、下列哪些属于医过?A.操作不当B.处方文字潦草C.不熟悉药物的副作用D.辨证不确,治法有误E.不熟悉药物的配伍禁忌二、填空题1、病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2、宋代______提出了“三因学说”的病因分类方法。3、六淫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4、暑性___________,暑多______。5、湿性粘滞,一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指_______________。6、火易_________;易_________;易_________。7、风性善行是指风邪致病,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性。8、风性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9、、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10、疫疠致病,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11、怒则______,喜则______,悲则______,恐则______,惊则______,思则______。12、饮食不节主要是损伤______,导致____________。13、过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既是病因的产物又是致病因素。15、痰饮的形成,多是______________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16、瘀血,包括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均称瘀血。三、名词解释1、辨证求因2、病因3、六淫4、六气5、风性善行而数变6、疫疠7、七情8、怒则气上9、内伤七情10、五志化火11、瘀血12、水湿痰饮四、简答题1.什么叫六淫?六淫致病一般具有何特点?2.简述淤血的形成。五、论述题1、试述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2、试述瘀血的病证特点。第七章发病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不属于疾病复发的诱因的是:A、复感新邪B、食复C、逸复D、劳复E、药复2、复发的首要条件是:A、正气未复B、邪未尽除C、新感病邪D、过度劳累E、饮食不慎3、某些疫疠之气致病力强,侵袭机体致病,称为:A、感邪即发B、徐发C、合病D、伏而后发E、并病4.、小儿虫积或慢性泄泻,可致疳积,属于:A、继发B、徐发C、合病D、伏而后发E、并病5、胃脘痛患者常在其病理过程中,出现大量呕血、黑便、反胃、或腹部剧痛厥脱等属于:A、继发B、徐发C、合病D、伏而后发E、并病6、强烈的情志,如大恐、大怒等均可立刻引起气血逆乱而发病属于:A、继发B、徐发C、感邪即发D、伏而后发E、并病7、哮喘,常因气候因素,感受风寒而诱发属于:A、复感新邪B、食复C、劳复D、药复E、精神因素引起复发8、()是发病的内在因素:A、正气不足B、邪气致病C、精神状态D、气血状况E、运动不足9、正气的概念较为准确的是:A、体质B、精神状态C、人体的生理机能D、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E、人体的生理机能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邪能力以及康复能力10、《灵枢•五变》指出:"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说明()与病邪的易感性有关:A、精神状态B、体质C、肌肉D、腠理E、运动11、《素问•风论》说:"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其病各异,其名不同"。说明体质可影响():A、疾病类型B、证候类型C、虚实D、表里E、阴阳12、吐泻、出血、大汗等造成人体气血津液的亏乏,说明邪气可:A、直接造成形质的损害B、扰乱人体的机能活动C、改变个体的体质特点D、引起虚证E、引起实证13、女性,51岁,近三年来反复出现眩晕耳鸣,头痛耳胀,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经治疗后基本证候消失,两天前自购人参调补,眩晕诸症复作,此属:A、重感致复B、合病C、劳复D、食复E、药复(二)多项选择题14、正气抗邪,主要表现在:A、抵御外邪侵入B、影响发病的证候C、导致气机失常D、导致阴阳失调E、疾病不药而自愈15、下列哪几项是疾病复发的基本条件?A、正盛邪衰B、邪正俱盛C、诱发因素D、正虚未复E、余邪未尽16、下列哪些可呈徐缓发病?A、湿邪致病B、思虑过度C、忧愁不释D、嗜食膏粱厚味E、嗜酒成瘾二、填空题1、正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为“正”。2、邪气指___________,简称为“邪”。3、________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4、________决定发病与不发病。5、________则不病;________则发病。6、发病类型大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复发。7、复发的诱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词解释1、正气2、邪气3、体质4、伏而后发5、合病6、并病四、简答题1.简述发病有那些类型2.简述复发的诱因有那些?五、论述题试述发病的基本原理第八章病机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不属于气机失调的病理是:A、气逆B、气虚C、气滞D、气闭E、气脱2、邪正盛衰决定着:A、病症的寒热B、病位的表里C、气血的盛衰D、病证的虚实E、阴阳的互损3、病机理论源于;A、伤寒杂病论B、内经C、诸病源候论D、难经E、小儿药证直诀4、病机即:A、疾病发生的机理B、发病原理C、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D、疾病转归的机理E、疾病传变的机理5、中医病机学说的特点主要表现在:A、天人合一观念B、整体观念C、邪气发病观念D、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部因素E、以五行为构架的系统观6、温热病卫、气、营、血病机变化及其传变规律的阐发见于:A、《外感温热篇》B、《温病条辨》C、《湿热病篇》D、《丹溪心法》E、《素问玄机原病式》7、金元时期是中医病机学说的:A、百家争鸣的时期B、集大成时期C、快速发展时期D、系统整理时期E、形成时期8、疾病发生的最基本原理是:A、经络功能失调B、阴阳失调C、脏腑功能失调D、内生五邪病变E、气血失调9、在阴阳失调中,阴阳偏衰以哪脏为根本:A、肝B、肾C、脾D、肺E、心10、阴虚则热,属于:A、实热证B、虚热证C、假热证D、外热证E、表热证11、阳胜则热,最准确的表达是:A、实热证B、虚热证C、假热证D、外热证E、内热证12、阴胜则阳病是指:A、阴邪偏盛,导致假热B、阴邪偏盛,导致假寒C、阴邪偏盛,阳气受损D、阴邪偏盛,导致实寒E、阳气偏胜,阴液受损13、阴虚火旺,属于:A、少火B、实火C、壮火D、内火E、虚火14、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是:A、阴阳偏盛B、阴阳偏衰C、阴阳格拒D、阴阳离决E、阴阳互损15、阳盛格阴出现真热假寒,下列表现哪项为假象:A、壮热B、四肢不温C、呼吸气粗D、舌红E、烦躁不安16、不属于气陷的临床表现的是:A、子宫脱垂B、腰腹满重坠C、里急后重D、久利脱肛E、胃下垂17、不属于气机失调病理的是:A、气逆B、气虚C、气滞D、气闭E、气脱18.、下列哪项不属血瘀的病理表现:A、刺痛B、肿块C、胸胁胀痛D、肌肤甲错E、面目黧黑19、与全身气虚关系最密切的是:A、肺脾肝气虚B、脾肺肾气虚C、肺肾气虚D、心肺气虚E、脾肾气虚20、气机失调,出现上升不及时,可形成:A、气消B、气陷C、气逆D、气滞E、气结21、大出血会引起:A、气陷B、气脱C、血热D、血瘀E、出血22、血虚病变,主要在哪两脏表现明显:A、心、肝B、心、肾C、脾、肺D、肺、肝E、肾、肝23、促进疾病向恶化或死亡等不良结局转化是由于:A、正气衰竭,邪气独盛B、正邪相争剧烈C、正气不足,邪气亦衰D、邪去而正不复E正虚邪恋24、"直中"病机的发生,主要见于:A、正虚邪恋B、邪去正虚C、邪正相持D、阳虚寒盛E、正胜邪退25、病机属虚中夹实的是:A、痰涎壅盛,咳嗽气粗B、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水肿C、大实之病,反见羸状D、久病心悸,面憔体倦E、纳食减少,疲乏无力,腹满痛喜按26、何种状态多见于重病恢复期:A、正胜邪退B、邪正相持C、邪去正虚D、正虚邪恋E、邪盛正虚27、在疾病过程中,其病理状态属邪盛与正衰同时并存的是:A大实有羸状B虚中夹实C至虚有盛候D寒热错杂E由实转虚28、下列何者不属津液不足的原因:A、感燥热之邪B、五志化火C、大吐、大泻、大汗D、肝气郁结E、慢性疾病耗损津液29、津液的输布障碍与何脏腑关系不密切:A、肺B、脾C、肝D、三焦E、膀胱30、不属于"饮"范畴的是:A、饮停胸胁,则为"悬饮"B、饮停胸膈,则为"支饮"B、饮留胃肠,则为狭义的"痰饮"D、饮停脾胃,则为"停饮"E、饮溢四肢,则为"溢饮"。31、何者不属津液与气血的关系失调:A、津停气阻B、气随液脱C、津枯血燥D、津亏血瘀E、津亏血热32、不属脱液原因的是:A、严重热病的后期B、慢性消耗性疾病C、恶性肿瘤的晚期C、大面积烧伤,严重灼损阴液E、外感燥邪33、热极生风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较少见:A、目睛上吊B、高热C、手足蠕动D、神昏谵语E、抽搐34、三焦病位传变,当肺病逆传时,应传何脏:A、肺B、肾C、心D、脾E、心包35、脏与脏相传的是:A、由表入里B、由里入表C、母子传变D、由脏及腑E、表里相传36、属于"间脏传"的脏腑传变是:A、肾病及心B、肝病及肾C、肺病及心D、肾病及脾E、心病及肺37、属于"不间脏"传变的是:A、心病及脾B、脾病及肺C、肺病及脾D、肺病及肝E、肝病及心38、下来哪项不属引起疾病传变的因素:A、治疗B、体质C、时令气候D、生活状况E、性别39、不属疾病转归的是:A、痊愈B、死亡C、迁延D、后遗E、不变40、与痊愈无关的因素是:A、体质好B、抗病能力强C、及时、正确、积极的治疗D、护理得当E、病邪缠绵41、后遗症是:A、病理演变的过程B、病变的必然转归C、病变的迁延D、病因、病理演变的终结E、病情缠绵42、疾病的转归如何,主要决定于:A、气血的变化B、邪正盛衰的变化C、正能胜邪D、邪气损正E、邪正相持43、不属迁延状态的是:A、邪正双方力量势均力敌B、邪正相持C、正虚邪恋D、正胜邪退E、久病不愈44、“内陷”病机的发生,主要见于:A、正虚邪恋B、邪去正虚C、邪正相持D、邪盛正虚E、正胜邪退45、三焦病位传变,当肺病逆传时,应传何脏:A、肺B、肾C、心D、脾E、心包46、形成血虚的病因中,下列那项是不确切的?A、失血过多B、脾气虚弱C、久病消耗D、房劳过度E、思虑无穷而暗耗47、“直中”病机的发生,主要见于:A、正虚邪恋B、邪去正虚C、邪正相持D、阳虚寒盛E、正胜邪退48、列哪一项血的病理变化与脾胃虚弱有关?A、血虚B、血瘀C、血寒D、血热E、血脱49、因虚致实,并非意味着正气来复,而是在正虚的基础上,又导致:A.正气更加虚弱B.新的实邪停留C.病情迁延不愈D.正邪斗争更加剧烈E.实邪更加亢盛(二)多项选择题50、形成阴偏衰的主要原因有:A、感受阳邪伤阴B、五志过极化火伤阴C、久病耗伤D、大吐大泻E、大出血51、气血关系失调主要表现于哪些方面:A、气滞血瘀B、气随血脱C、气虚血瘀D、气血两虚E、气不摄血52、失血过多可出现:A、口渴B、尿少C、皮肤干燥D、气脱E、遗精二、填空题1、实,主要指_________亢盛,是以______盛为矛盾的主要方的一种病理反映。2、虚证,多见于素体虚弱或疾病的______期,以及多种______性病证。3、疾病的转归,取决于正的消长盛衰,______胜______退,疾病趋向好转和痊愈;______胜______衰,则疾病趋于恶化,甚则导致死亡。4、在邪正消长胜衰的过程中,若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势均力敌,出现邪正_________或正_____邪_____,邪去而正气不复等情况,则常常是许多疾病由急性转为慢性,或慢性疾病持久不愈的主要原因之一。5、阳虚则寒与阴胜则寒,不仅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情绪智能与领导力发展课件
- Starter Unit 2 Keep Tidy Section BProject 教学设计2024-2025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第20课《谈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素养提升教学设计(统编版)
- 2《走月亮》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幼儿教育:保护自己的隐私
- 全国青岛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专题一第2课一、《问题算法分析》教学设计
- 第一单元《 参考活动1 唱响团歌》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苏少版八年级上册
- 《心衰治疗新进展》课件:探索心脏衰竭的新疗法
- 制作家乡电子宣传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鲁教版
- 202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真题
- DBJ50-T-271-2017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检测监测技术标准
- (高清版)TDT 1090-2023 国土空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指南
- 全新养猪代养协议范本
- 冀教版(冀人版)二年级下册小学美术全册教案
- DZ∕T 0207-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硅质原料类(正式版)
- 数字贸易学 课件 第1-3章 导论、数字贸易的产生与发展;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
- 《飞向太空的航程》基础字词梳理
- 追觅入职测评题库
- 宁德时代入职测评试题答案
- 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