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T-271-2017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检测监测技术标准_第1页
DBJ50-T-271-2017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检测监测技术标准_第2页
DBJ50-T-271-2017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检测监测技术标准_第3页
DBJ50-T-271-2017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检测监测技术标准_第4页
DBJ50-T-271-2017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检测监测技术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检测监测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fortestingandmonitoringofurbanrailtransitstructureDBJ50/T-271-2017主编单位:重庆市勘测院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施行日期:2018年1月1日2017重庆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检测监测各区县(自治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双桥经开区建设管理局,有关单位:现批准《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检测监测技术标准》为我市工程建设推荐性标准,编号为DBJ50/T-271-2017,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本标准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重庆市勘测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7年11月7日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下达2014年度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渝建[2014]371号)文件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并在广泛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轨道交通结构检测;5.轨道交通结构监测;6.成果及信息反馈。本标准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重庆市勘测院、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本标准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收集资料,总结经验,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重庆市勘测院(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大竹林青竹东路6号,邮编:401121,电话传真网址:www.cqkcy.com)。主编单位:重庆市勘测院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参编单位: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学重庆市设计院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重庆建工第八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新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主编:冯永能李成芳谢征海主要起草人:周隽薛尚铃熊启东张雁珍周成涛朱自力周海鹰林亮伦滕德贵秦清华吴曙光付征耀张志华许立艾王芳陈国福王简弘审查专家:钱志雄文先琪杨越余斌何平范泽英黄雪峰1总则 12术语和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43基本规定 63.1一般要求 63.2外部作业影响等级划分 94轨道交通结构检测 114.1一般规定 114.2检测工作程序 114.3检测要求及成果评定 135轨道交通结构监测 275.1一般规定 275.2监测项目 295.3监测点布设 325.4监测方法 345.5远程自动化监测 385.6监测频率 395.7监测项目控制值和预警 416成果及信息反馈 43附录A接近程度和外部作业的工程影响分区 46附录B桥面系状态评定标准 58附录C上部结构、下部结构状态评定 60附录D专项检测项目的检测方法 65附录E监测报表 72附录F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监测现场巡查表 76附录G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监测项目控制建议值 77本标准用词说明 78引用标准名录 79条文说明 81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 12Termsandsymbols 22.1Terms 22.2symbols 43BasicRequirements 63.1GeneralRequirements 63.2InfluenceclassofExteriorAction 94TestingMeasurementofRailTransitEngineering 114.1GeneralRequirements 114.2Testingprocedures 114.3TestingRequirementsandEvaluationofResults 135MonitoringMeasurementofRailTransitEngineering 275.1GeneralRequirements 275.2MonitoringItems 295.3MonitoringpointArrangement 325.4MonitoringMethods 345.5Long-rangeAutomaticMonitoring 385.6MonitoringFrequency 395.7controlledvalueinMonitoring 416ResultsandInformationFeedback 43AppendixAproximityandInfluentialpartition 46AppendixBEvaluationstandardsofDeckstate 58AppendixcEvaluationstandardsofsuperstructureandsub-structure 60AppendixDMethodsofspecialInspection 65AppendixEMonitoringReport 72AppendixFIn-siteExaminationTableforMonitoringofUrbanRailTransitstructure 76AppendixGControlledvalueforMonitoringofUrbanRailTransitstructure 77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s 78ListofQuotedstandards 79Explanationofprovisions 8111总则1.0.1为了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检测、监测工作,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成果可靠,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及其结构正常使用,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运营(含试运营)期结构检测、监测工作及已建成或正在修建的城市轨道交通1000m或单孔跨径大于150m的城市轨道交通桥梁结构检测、监测工作。1.0.3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检测、监测工作,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重庆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城市轨道交通urbanrailtransit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单轨、有轨电车、磁浮、自动导向轨道、市域快速轨道系统。2.1.2城市轨道交通结构urbanrailtransitstructure指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的承重骨架,包括车站、区间、车辆段、附属建(构)筑物等地下结构、地面结构和高架结构。2.1.3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controlandprotectionareaofurbanrailtransit为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正常使用和安全,在其结构及周边的特定范围内设置的控制和保护区域。2.1.4检测testing采用特定的检测仪器去评定轨道交通结构工程的质量或鉴定既有轨道交通结构的性能等所实施的工作。2.1.5监测monitoring采用仪器测量、现场巡查等手段和方法,长期、连续地采集和收集反映工程施工、运营线路结构以及周边环境对象的安全状态、变化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的变形、应力、振动速度、裂缝等信息,并进行分析、反馈的活动。2.1.6外部作业exterioraction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进行的可能对城市轨道交通结构产生影响的作业。32.1.7周边环境surroundings外部作业施工影响范围内的既有轨道交通设施、建(构)筑物、地下管线、桥梁、高速公路、道路、河流、湖泊等环境对象的统称。2.1.8支护结构supportingstructure边坡支护结构和隧道支护结构的统称。边坡支护结构是指为保证边坡(含基坑)开挖、地下结构施工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对边坡进行临时或永久支挡、加固,使边坡岩土体稳定的结构,包括支护桩(墙)和支撑(或锚杆)等结构;隧道支护结构是指隧道开挖过程中及时施作的能够使围岩基本稳定的结构,包括超前支护、临时支护、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等结构。2.1.9工程影响分区influencedzoneduetoconstruction根据外部作业的施作方法、轨道交通结构所在区域工程地质条件以及空间位置关系,对外部作业周围岩土体和周边环境按受到施工影响程度的大小而进行的区域划分。2.1.10影响等级influenceclass外部作业对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影响程度的分级。2.1.11轨道交通结构完好等级perfectnessgradeofrailtran-sitstructure通过检查,根据病害情况,对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完好程度的分级。2.1.12定期检查periodicinspection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技术状况,按照固定的频率对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进行的外观检查。2.1.13应急检查emergencyinspection在城市轨道交通结构遭遇自然灾害、发生交通事故或出现其他异常事件后,对遭受影响的结构进行受损情况检查。2.1.14专项检测specialinspection在定期检查或应急检查结果的基础上,对需要进一步查明引4起病害的原因或病害对结构性能的影响程度,进行专门的检测、分析工作。2.1.15远程自动化监测long-rangeautomaticmonitoring能按照远程控制要求,经过监测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监测目标的方式。2.1.16实时监测real-timemonitoring在满足监测要求的采集频率下,对监测对象实施动态测量并及时反馈测量数据的活动。2.1.17监测点observationpoint直接或间接设置在监测对象上,并能反映监测对象力学或变形特征的观测点。2.1.18监测项目控制值controlledvalueformonitoring为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及环境保护要求,控制监测对象的状态变化,针对各监测项目的监测数据变化量所设定的受力或变形的设计允许值的限值。2.2符号2.2.1几何参数b—独立基础外部作业平行于受力方向的边长;b2—浅埋钻爆法和掘进机法外部作业隧道的毛洞跨度;b3—深埋钻爆法和掘进机法外部作业隧道的毛洞跨度;D—掘进机法、顶管法等非开挖技术所形成的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外径;d—外部作业桩基础的直径;H—明挖、盖挖法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基坑开挖深度;h1—明挖、盖挖法外部作业结构底板的深度;h2—浅埋钻爆法和掘进机法外部作业隧道底板的深度;W—钻爆法形成的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毛洞跨度。52.2.2计算系数wi—第i类结构分项的权重;wm—桥面系的权重;wS—上部结构的权重;wx—下部结构的权重。2.2.3数量m—高架结构跨数或墩数;n—结构单元数或结构总分项数。2.2.4扣分值Mi—桥面系第i类结构分项总扣分值;si—上部结构第i类结构分项的总扣分值;xi—下部结构第i类结构分项的总扣分值。2.2.5技术状况指数BCI—高架结构整体的技术状况指数;BCIk—单跨技术状况指数;BCIm—桥面系技术状况指数;BCIS—上部结构技术状况指数;BCIx—下部结构技术状况指数;BCIλ—第λ墩的技术状况指数。2.2.6分类指标—外部作业的工程强烈影响区、显著影响区、一般影响区;—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完好状态等级。2.2.7监测指标G—监测比值。63基本规定3.1一般要求I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运营期结构检测、监测3.1.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入运营后,应开展运营期结构检测、监测工作。检测、监测对象包括车站、区间、车辆段、附属建(构)筑物等地下结构、地面结构和高架结构。3.1.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运营期结构检测分为定期检查、应急检查和专项检测。运营期结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应对轨道交通结构的运营状态开展定期检查;2当轨道交通结构遭遇自然灾害、发生交通事故或其他异常事件时,应开展应急检查;3当需要进一步查明引起病害的原因或病害对结构性能的影响程度时,应在定期检查或应急检查结果的基础上开展专项检测。3.1.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运营期结构检测、监测应根据轨道交通结构形式、地质与环境条件,结合运营安全管理的要求编制检测、监测方案。监测方案中宜包括施工阶段延续的监测项目。3.1.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运营期结构监测分为一般监测区段和重点监测区段。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作为重点监测区段进行监测,并应编制专项监测方案:区段;7区段;3邻近和穿越重要建(构)筑物的区段;4外部作业影响等级为特级的区段;5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施工期存在较大变形且尚未完全稳定的区段;6采用新的施工技术、基础形式或设计方法的城市轨道交通结构;7运营期检测过程中发现结构病害较严重的区段;8运营期监测过程中发现结构变形较大的区段。3.1.5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运营期重点监测区段的专项监测方案应针对各区段的特点确定监测区段的范围、监测项目及方法、监测点布置、监测频率、监测项目控制值及监测预警等内容。"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检测、监测3.1.6在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周边进行外部作业时,应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安全保护要求,确定外部作业影响等级。外部作业影响等级划分应符合本标准第3.2节的规定。3.1.7当外部作业影响等级为特级、一级、二级时,应对受影响的结构进行安全保护检测、监测;当外部作业影响等级为三、四级时,宜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方案要求开展安全保护检3.1.8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检测分为工前检查、应急检查、工后检查、专项检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工前检查应在外部作业实施前,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完好状态进行全面检查,为安全评估和专项设计方案的实施提供其工前现状数据、资料和建议;2应急检查应在外部作业施工过程中,对监测数据达到预警值以及出现其它异常变化的结构进行检查,掌握结构的受损8情况;3工后检查应在外部作业完成后,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外观进行全面检查,为评价外部作业对其造成的影响程度提供工后现状数据、资料和建议;4专项检测应在工前检查、应急检查、工后检查结果的基础上,对需要进一步查明引起病害的原因或病害对结构性能的影响程度,进行专门的检测、分析工作;5工前检查、应急检查、工后检查的方式以外观检查为主,可辅以量尺、锤、放大镜等设备进行;专项检测以仪器检测为主。3.1.9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检测、监测应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形式、外部装饰情况、外部作业的影响特征、结构安全保护要求、周边地质与环境条件,结合外部作业的轨道安全保护专项设计等文件要求编制检测、监测方案。3.1.10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监测应能准确及时反映结构的实际状态及外部作业对结构安全的动态影响。当外部作业有重大变更时,监测单位应及时调整监测方案。3.1.11外部作业实施阶段应加强外部作业工程自身的安全监测,其监测结果及施工进度应及时反馈到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监测单位,监测单位应结合外部作业施工进度对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监测成果和外部作业工程自身监测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3.1.12检测、监测单位应在外部作业实施前采集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检测数据与监测初始值,并反馈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单位、外部作业建设单位等相关单位。3.1.13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受外部作业影响时的安全保护检测、监测程序可按图3.1.13实施。9图3.1.13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检测、监测实施程序图3.2外部作业影响等级划分3.2.1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沿线的外部作业影响等级,可根据外部作业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结构的接近程度、外部作业的工程影响分区两个因素确定,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外部作业影响等级的划分见表3.2.1,其中接近程度和外部作业的工程影响分区按本标准附录A确定。表3.2.1外部作业影响等级的划分接近程度外部作业的工程影响分区非常接近接近较接近不接近强烈影响区(A)特级特级一级二级显著影响区(B)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影响区(C)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注:1本表适用于围岩级别为Ⅳ~Ⅵ的情况,围岩级别为I~Ⅲ的情况,表中的影响等级可降低一级。2围岩级别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中的有关规定确定。103.2.2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所在区域地质条件复杂时,其外部作业影响等级应结合工程经验综合确定,不宜低于一级。当外部作业对轨道交通结构的影响较大,且不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控制要求时,可结合安全评估将外部作业影响等级进行提高。特级时不再提高。114轨道交通结构检测4.1一般规定4.1.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运营期间,应对轨道交通结构的外观完好状态开展定期检查,检查频率宜每年1~2次,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结构的完好状态技术评定,制订相应的养护方案或提出专项检测要求。4.1.2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周边拟开展外部作业时,应在外部作业实施前后,分别对轨道交通结构开展外观完好状态检查,评价外部作业对其影响程度,必要时开展专项检测。4.1.3根据专项检测结果,结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对轨道交通结构的安全性进行评定,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4.1.4外观检查和专项检测项目应根据检测对象的结构形式、周边环境特点、外部作业影响等级、设计要求等合理确定,并应反映检测对象的受力变形特性和其安全状态。4.2检测工作程序4.2.1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检测工作宜按图4.2.1的程序进行。12图4.2.1检测工作程序框图4.2.2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宜包括下列工作内容:1收集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及外部作业的设计文件、竣工资料、施工记录、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运营期开展的相关维修加固记录、避免外部作业对轨道交通结构安全造成影响而拟采取的保护措施;2现场调查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形式、环境条件,查看出现的相关病害,查看外部作业范围、与轨道交通结构的空间关系。4.2.3检测方案应根据检测目的、委托内容编制,并宜包括下列1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概况,包括结构类型,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建造年代;2外部作业概况,包括结构类型、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与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空间关系;133检测目的或委托方的检测要求;4检测依据,包括检测所依据的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5检测范围、检测项目和选用的检测方法、抽检数量;6检测人员和仪器设备情况;7检测工作进度计划;8需要委托方配合的工作;9检测中的安全与环保措施。4.2.4现场所用检测仪器、设备的适用范围和检测精度应满足检测项目的要求。检测时,所用仪器、设备应在检定或校准周期内,并应处于正常状态。4.2.5当发现检测数据数量不足或检测数据出现异常情况时,应进行补充检测。4.2.6现场检测工作结束后,对因检测而造成的结构或构件局部损伤部位应及时进行修补。4.2.7外部作业影响等级为特级时,应补充测绘影响区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现状位置,并与既有图件进行对比分析。4.3检测要求及成果评定4.3.1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完好状态技规定:1状态评定分为五级。I级为轻微病害,"级为中等病害,Ⅲ级为较重病害,Ⅳ级为严重病害,V级为极严重病害;2评为I级病害时应进行日常养护维修;评为"级病害时应进行日常养护维修,并加强检查;评为Ⅲ级病害时应进行小修,必要时进行中修;评为Ⅳ级、V级病害时,应进行专项检测,综合评定是否应开展中修或大修,并提出修复方案或加固补强建议,在病害修复前应开展轨道交通结构运营期监测或安全保护监测工作。专项检测相关技术要求可按附录D执行。14I区间隧道结构4.3.2隧道结构外观检查的对象包括主体结构、附属结构,检查项目宜包括:1衬砌是否存在开裂、压溃、错台现象,并记录裂缝的分布、走向、长度、宽度,压溃的范围,错台的长度、宽度;2变形缝宽度有无变化、有无错位现象,变形缝填塞物有无脱落;3衬砌裂缝、变形缝位置处有无渗漏水现象,并记录位置;4衬砌混凝土是否发生起毛、酥松、蜂窝麻面、起鼓、剥落等腐蚀现象,并记录腐蚀深度和面积;5衬砌是否有掉块、钢筋外露、锈蚀现象,并做出标记;6对于掘进机法隧道,尚应检查管片螺栓孔、注浆孔填塞物有无脱落,管片螺栓孔、注浆孔和管片接缝处有无渗漏水。4.3.3隧道结构的完好状态可根据裂缝、渗漏水、压溃、材料劣化等指标按照表4.3.3进行分项状态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根据隧道结构的病害分布情况,应分段评定其结构状态等级,每一评估段的长度,对钻爆法施工工艺,可取沿隧道轴线两个环向施工缝所分割的拱圈段,对掘进机法施工工艺,可取沿隧道轴线五段管片间的拱圈段;2对每一评估段,应按表4.3.3所列检查项目分别评定每一项目的完好状态等级,并取最高等级作为该段的结构状态等级;3同一评估段的最高完好状态等级中,有三项以上同为Ⅲ级或同为Ⅳ级病害时,该段的结构状态评定等级应提高一级。15表4.3.3隧道结构状态评定标准检查状态分级标准I级"级Ⅲ级Ⅳ级V级洞体裂缝存在收缩裂缝或环向裂缝,裂缝宽度δ<存在纵向或斜向裂缝,衬砌裂缝宽度δ<0.5mm且长度L<2m存在纵向或斜向裂缝,衬砌裂>δ≥0.5mm且长度L<3m;裂缝数量多于三条且有交叉存在纵向或斜向裂缝,衬砌裂缝宽度1mm>δ≥0.7mm且长度L<5m;裂缝呈网状,有剥落掉块可能向裂缝,衬砌裂缝宽度δ≥1mm或裂缝长度≥5m;裂缝呈网状,且个别部位已出现剥落掉块变形缝破损变形缝压条牢固、完整无破损基本完好、无破变形缝压条轻微翘起破损、残缺部分空鼓、有变形缝压条翘起、脱落破损残缺严重变形缝压条大部分翘起、脱落破损残缺严重渗漏水拱部或边墙存在季节性浸水拱部有季节性滴水;边墙有季节性淌水拱部有滴水;边墙有淌水拱部滴水呈线;边墙淌水流泥;隧底涌水拱部漏水严重,影响正常运营压溃或剥落S<0.1m2压溃范围S<块厚度<1cm压溃范围0.5m2>S≥0.3m2;剥落掉块厚度<压溃范围1m2>S≥0.5m2;剥落掉块厚度<5cm压溃范围S≥1m2;剥落掉块厚度≥5cm管片或变形缝错台错台值ε<3mm错台值5mm>ε≥3mm错台值10mm>ε≥5mm错台值20mm>ε≥10mm错台值ε>20mm材料劣化衬砌混凝土局部有起毛或麻面蜂窝现象,但不严重材质有劣化迹象,衬砌混凝土腐蚀厚度Δ<材质劣化,衬砌混凝土腐蚀厚度3cm>Δ≥材料劣化严重,衬砌混凝土腐蚀深度5cm>Δ≥3cm,钢筋表面锈蚀材料劣化极严重,衬砌混凝土腐蚀深度≥钢筋断面明显减小,危及行车安全164.3.4隧道结构专项检测应根据病害等级、病害类别及原因、地质与环境条件等影响因素综合确定检测项目,并宜根据表4.3.4进行选择。表4.3.4隧道结构专项检测项目序号检测项目病害等级为Ⅳ级、V级1衬砌厚度√2衬砌混凝土强度、碳化深度√3衬砌钢筋数量、间距、保护层厚度√4衬砌钢筋强度、钢筋锈蚀率O5钢架间距、截面尺寸√6衬砌内部缺陷O7衬砌背后空洞、密实性O8地下水发育情况O9水质腐蚀性√10隧道限界√11钻爆法施工隧道的围岩等级O注:√—应测项目,O—选测项目"区间高架结构4.3.5高架结构外观检查的项目宜包括:1桥面系检查项目:1)伸缩缝是否有异常变形、破损、脱落、堵塞;钢构件是否锈蚀、变形,锚固连接是否存在松动、密封橡胶带是否发生老化开裂;2)混凝土栏杆有无裂缝、露筋;金属栏杆油漆是否起皮3)桥面排水是否顺畅,排水设施是否完好,有无破损。172支座检查项目:1)支座组件是否完好,有无断裂、错位、脱空;2)活动支座是否灵活,实际位移量是否正常;固定支座的锚销是否完好;3)支承垫石是否有裂缝;4)橡胶支座有无老化、开裂、错位、外鼓,有无过大剪切变形或压缩变形,各夹层钢板之间的橡胶层外凸是否均匀;5)盆式橡胶支座的固定螺栓是否剪断,螺母是否松动,钢盆外露部分是否锈蚀,防尘罩是否完好;3混凝土梁检查项目:1)梁体是否存在开裂现象,并对存在裂缝的梁体记录其2)梁体混凝土有无空洞、蜂窝麻面、表面风化、龟裂、剥3)预应力锚固区段混凝土有无裂缝,锚具是否外露。4钢梁检查项目:1)油漆涂膜有无裂纹、起皮、脱落,构件有无锈蚀;2)焊缝有无裂纹、脱开,并标记裂纹、脱开的部位;4)梁体是否扭曲变形、局部损伤。5墩台及基础检查项目:1)墩台及基础有无滑动、倾斜、下沉现象;面风化、龟裂、剥落、露筋现象,并标记裂缝的部位。4.3.6桥面系状态可根据评估范围内所含栏杆、伸缩缝、检修道、防排水设施等项目的病害情况,按本标准附录B的相关要求进行评定。184.3.7桥面系技术状况指数BCIm可根据栏杆、伸缩缝装置、检修道、排水系统等指标的损坏扣分值,按下式计算:BCIm=(4.3.7)式中:Mi—桥面系第i类结构分项总扣分值,按附录表B-1评定标准确定;wi—桥面系第i类结构分项的权重,按表4.3.7确定;n—桥面系总结构单元数。表4.3.7桥面系各结构单元的权重结构单元权重栏杆0.15伸缩缝0.25防水设施0.25排水设施0.2检修道0.154.3.8上部结构、下部结构状态可根据评估范围内所含梁、支座、墩身、基础等构件的失效情况按本标准附录C的相关要求进行评定。4.3.9上部结构技术状况指数BCIS可根据梁、横向联系、支座等分项的损坏扣分值,按下式计算:BCIS=BCIk(4.3.9-1)BCIk=(4.3.9-2)式中:BCIk—单跨技术状况指数;m—高架结构跨数;si—上部结构第i类结构分项的总扣分值;wi—上部结构第i类结构分项的权重,按表4.3.9确定;n—上部结构总分项数,n=3。19表4.3.9上部结构各分项的权重结构单元权重梁0.6横向联系0.3支座0.14.3.10下部结构技术状况指数BCIX可根据盖梁、墩身(台)、基础等分项的损坏扣分值,按下式计算:BCIX=BCIλ(4.3.10-1)BCIλ=(4.3.10-2)式中:BCIλ—第λ墩的技术状况指数;m—墩数;Xi—下部结构第i类结构分项的总扣分值;wi—下部结构第i类结构分项的权重,按表4.3.10确定;n—下部结构总分项数,n=3。表4.3.10下部结构各分项的权重结构单元权重盖梁0.2墩身(台)0.4基础0.44.3.11高架结构整体的技术状况指数BCI可根据桥面系、上部结构、下部结构技术状况指数按下式计算;BCI=BCIm●wm十BCIS●wS十BCIX●wX(4.3.11)—桥面系、上部结构、下部结构的权重,按表4.3.11确定。20表4.3.11高架结构组成部分的权重组成部分权重桥面系0.15上部结构0.40下部结构0.454.3.12高架结构的完好状态可根据其技术状况指数BCI值的大小,按表4.3.12的标准进行评估。表4.3.12高架结构完好状态评定标准状态等级I级"级Ⅲ级Ⅳ级V级BCI值≥9080~8966~7950~66<50病害类别轻微病害中等病害较重病害严重病害极严重病害4.3.13高架结构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状态等级可直接评定为Ⅳ级或V级:1钢筋混凝土梁受力裂缝宽度≥0.5mm;预应力混凝土梁纵向裂缝宽度≥0.3mm;2梁体混凝土局部溃碎及主筋变形、断裂;梁体支承部位混凝土局部溃碎;3钢筋混凝土梁主筋严重锈蚀,锈蚀量超过所在截面主筋6%;预应力钢筋表面已有锈坑;4钢结构节点板及连接铆钉或螺栓损坏在20%以上;钢结构主要构件有严重扭曲变形、开焊,锈蚀削弱截面10%以上。4.3.14高架结构专项检测应根据病害等级、类别、原因,结合外部作用、环境条件等影响因素综合确定检测项目,并宜根据表4.3.14进行选择。21表4.3.14高架结构专项检测项目序号检测项目病害等级为Ⅳ级、V级1墩身倾斜√2梁体挠度√3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强度、碳化深度√4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5混凝土构件钢筋位置、数量、保护层厚度√6混凝土构件内部缺陷O7混凝土构件钢筋强度O8混凝土构件钢筋锈蚀率O9钢构件截面尺寸√10焊缝焊接质量√11防腐涂层厚度√12防火涂层厚度√13构件动挠度O14构件动刚度O15构件横向振幅O16载荷实验O注:√—应测项目,O—选测项目Ⅲ车站结构4.3.15车站结构的外观检查对象包括地下、地面、高架车站的外露主体结构,以及出入口、疏散口、风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附属结构。4.3.16车站结构外观检查的项目宜包括:1混凝土结构检查项目:1)混凝土结构构件是否存在开裂现象,并对存在裂缝的222)混凝土结构构件有无空洞、蜂窝麻面、表面风化、龟3)预应力锚固区段混凝土有无裂缝,锚具是否外露。2钢结构检查项目:1)油漆涂膜有无裂纹、起皮、脱落,构件有无锈蚀;2)焊缝有无裂纹、脱开,并标记裂纹、脱开的部位;4)结构构件是否扭曲变形、局部损伤。3结构有无渗漏水。4梁构件有无明显下挠、柱构件有无明显倾斜。4.3.17车站结构单个构件的完好状态可根据开裂变形、渗漏水、损伤、材料劣化等指标按照表4.3.17进行分项状态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将车站结构的每根梁、柱及每块板作为一个构件,分别评定其完好状态;2对每个构件,应按表4.3.17所列检查项目分别评定每一项目的病害等级,并取最高病害等级作为该构件的病害评定等级;3同一构件的最高病害等级中,有三项以上同为Ⅲ1级或同为Ⅳ1级病害时,该构件的病害等级应提高一级。表4.3.17车站结构单个构件的完好状态评定标准检查构件状态分级标准I1级"1级Ⅲ1级Ⅳ1级V1级混凝土结构材料损伤构件混凝土局部有起毛或麻面蜂窝现象,但不严重材质出现劣化混凝土腐蚀、剥落厚度Δ<材质劣化或损件混凝土腐蚀、剥落厚度2cm>Δ≥1cm材料劣化或损混凝土腐蚀、剥落厚度4cm>Δ≥2cm,钢筋表面锈蚀材料劣化或损件混凝土腐Δ≥4cm,锈蚀引起钢筋断面明显减小23续表4.3.17检查构件状态分级标准I1级"1级Ⅲ1级Ⅳ1级V1级混凝土结构裂缝裂缝宽度δ<0.1mm裂缝宽度0.2mm>δ≥裂缝宽度0.3mm>δ≥裂缝宽度0.5mm>δ≥裂缝宽度δ≥0.5mm钢结构连接节点焊缝无裂纹或螺栓未松动、个别节点焊缝有轻微裂纹或个别螺栓出现形多个节点焊缝有轻微裂纹或多个螺栓出现轻微变形个别构件焊缝出现开裂或螺栓连接失效多个构件焊缝出现开裂或螺栓连接失效涂层构件锈蚀构件涂层无脱个别构件涂层锈斑涂层出现大面个别构件锈蚀不影响结构安全多个构件锈蚀严重,对结构安全造成影响多个构件出现结构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杆件变形杆件无弯曲、变形杆件出现轻微个别杆件出现较严重弯曲、影响整体结构安全多个杆件出现形,对结构整体安全造成影响多个杆件出现体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渗漏水无渗漏基本无渗漏局部渗漏大面积渗漏渗漏严重4.3.18车站整体结构的完好状态可根据单个构件的状态评定结果,按表4.3.18的标准进行评定。24表4.3.18车站整体结构完好状态评定标准结构整体状况分级标准I级"级Ⅲ级Ⅳ级V级除I1级构件外可含"1级构件,且"1级构件的比例不多于构件总数的30%。不应含Ⅲ1级、Ⅳ1级、V1级构件。除I1、"1级构件外可含Ⅲ1级构件,且Ⅲ1级构件的比例不多于构件总数的25%。不应含Ⅳ1级、V1级构件。除I1、"1、Ⅲ1构件外可含Ⅳ1级构件,且例不多于构件总数的20%。不应含V1级构件。Ⅳ1级构件的比例不多于构件总数的40%或V1级构件的比例不多于构件总数的5%。Ⅳ1级或V1级构件的比例规定。4.3.19车站结构专项检测应根据病害等级、类别、原因,结合外部作用、环境条件等影响因素综合确定检测项目,并宜根据表4.3.19进行选择。表4.3.19车站结构专项检测项目序号检测项目病害等级为Ⅳ级、V级1建筑沉降、倾斜O2混凝土结构跨中挠度O3混凝土强度、碳化深度√4截面尺寸√5钢筋位置、数量、保护层厚度√6内部缺陷O7钢筋强度O8钢筋锈蚀率O9钢结构截面尺寸√10焊缝焊接质量√11防腐涂层厚度√12防火涂层厚度√13构件垂直度√14跨中挠度√15构件弯曲变形O16高强度螺栓终拧扭矩O注:√—应测项目,O—选测项目25Ⅳ路基结构4.3.20路基结构外观检查的项目宜包括:1基床是否出现渗水、下沉、脱空、外挤;2边坡是否出现变形、开裂、坍滑现象;3排水沟、排水管、集水井等排水设施有无开裂、漏水、淤积、堵塞等排水不良现象。4.3.21路基结构的完好程度可根据开裂变形、渗漏水等指标分别按照表4.3.21进行状态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根据路基结构的病害分布情况,应分段评定其完好状态等级;沿路基纵向每10m~20m长度可作为一个评估段;2对每一评估段,应按表4.3.21所列检查项目分别评定每一项目的完好状态等级,并取最高等级作为该段的完好状态评定等级。表4.3.21路基结构状态评定标准检查状态分级标准I级"级Ⅲ级Ⅳ级V级基床未发现基床下现象个别部位基床存在轻微下沉、开裂现象基床存在下发展将影响到行车安全基床产生严重响到行车安全基床产生很严重应立即修复边坡未发现边坡支护结构及后缘坡坡体存在开裂变形现象支护结构次要构件存在开裂现象支护结构主要构件存在开裂发展将影响结构安全支护结构构件及后缘坡体存在严重开裂现象,应采取修复措施支护结构构件及后缘坡体存在很应立即修复排水设施排水设施基本排水设施出现部有积水现象排水设施局部水不畅排水设施损坏严重,排水不畅排水设施损坏很丧失264.3.22路基结构专项检测应根据病害等级、类别、原因,结合外部作用、环境条件等影响因素综合确定检测项目,并宜根据表4.3.22进行选择。表4.3.22路基结构专项检测项目序号检测项目病害等级为Ⅳ级、V级1基床密实度√2承载力√3变形模量O4道床差异沉降√5边坡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沉降√6混凝土(砂浆)强度、碳化深度√7截面尺寸√8钢筋位置、数量、保护层厚度√9内部缺陷O10钢筋强度O11钢筋锈蚀率O注:√—应测项目,O—选测项目275轨道交通结构监测5.1一般规定5.1.1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监测应遵循下列工作流程:1接受监测委托;2收集、分析相关资料,现场踏勘;3编制和审查监测方案;4埋设、验收和保护监测基准点和监测点;5检校仪器设备,标定元器件,测定监测点初始值;6采集监测信息;7处理和分析监测信息;8提交监测报表、阶段性报告等;9监测工作结束后,提交监测工作总结报告及相应的成果资料。5.1.2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宜包括下列工作内容:1收集城市轨道交通竣工资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周边环境情况、日常维护和大修或专项维修资料、运营期检测和监测报告、外部作业的轨道安全保护专项设计文件、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工前检测报告等相关资料;2现场调查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形式、环境条件,明确外部作业范围、与轨道交通结构的空间关系,重点查看轨道交通结构已有的病害情况。5.1.3监测方案宜包含下列内容:1工程概况;2风险识别及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运营期结构监测应对重点监测区段进行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监测应包28含外部作业概况、外部作业与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空间关系及影响等级划分、外部作业对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影响的关键工序等;3监测目的和依据;4监测管理体系,明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管理单位、监测工作委托方、监测单位等各方权利和义务;5监测对象及范围;6监测项目与监测点布置;7监测方法和精度;8监测频率和周期;9监测项目控制值及预警等级、预警标准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应急预案;10监测成果处理、分析;11监测信息反馈制度;12监测人员及设备;13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及其它管理制度;14监测单位资质证书、项目负责人与审核人注册执业资格证书及职称证书、仪器设备检定证书等附件。5.1.4监测点和监测设备的布设应结合轨道交通结构自身特点、外部作业影响等级、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要求、工程经验等综合考虑,不应影响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营和维护。应做好监测点、传感器等设备的标识和保护工作。5.1.5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监测宜采用运营期结构监测布设的监测点进行延续监测,在监测项目控制值和预警制定时应考虑结构已有的变形量。5.1.6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安全保护监测宜采用远程自动化监测,采用远程自动化监测时宜补充人工监测手段,并定期对远程自动化监测成果进行校核。5.1.7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监测过程中应加强现场巡视检查,并结合仪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295.1.8监测仪器、设备和元器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监测仪器、设备和元器件应满足监测精度和量程的要求,2监测仪器和设备应定期进行检定或校准;3元器件应在使用前进行标定,标定记录应齐全;4监测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监测仪器的核查、比对,设备的维护、保养,以及监测元器件的检查。5.1.9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运营期结构监测每年应对监测基准网复测一次。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监测,每季度宜对监测基准网复测一次。5.2监测项目5.2.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运营期结构监测项目应根据线路结构形式、地质与环境条件结合运营安全管理的要求确定,并宜根据表5.2.1进行选择。表5.2.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运营期结构监测项目结构形式序号监测项目一般监测区段重点监测区段隧道结构1竖向位移O√2水平位移O√3净空收敛√√4变形缝张开量、裂缝√√5道床竖向位移√√6道床水平位移O√7结构应力OO高架结构1墩台竖向位移(差异沉降)√√2墩台水平位移O√3裂缝√√30续表5.2.1结构形式序号监测项目一般监测区段重点监测区段高架结构4墩柱倾斜√√5道床竖向位移O√6道床水平位移O√7梁板应力OO路基1道床水平、竖向位移√√2挡墙水平、竖向位移√√3挡墙倾斜O√建(构)筑物1竖向位移√√2水平位移O√3倾斜O√4裂缝√√边坡工程1水平位移√√2竖向位移√√注:√—应测项目,O—选测项目5.2.2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监测项目应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外部作业影响等级、外部作业施工的特点、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的要求综合确定,并宜根据表5.2.2进行选择。轨道安全保护专项设计方案中明确需要对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进行应力监测的,应将应力监测作为必测项目。表5.2.2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监测项目轨道交通结构形式序号监测项目外部作业影响等级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隧道结构1竖向位移√√√OO2水平位移√√√OO3净空收敛√√OOO31续表5.2.2轨道交通结构形式序号监测项目外部作业影响等级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隧道结构4变形缝张开量、裂缝√√√OO5道床水平、竖向位移√√√OO6结构应力OOOOO7巡视检查√√√OO高架结构1墩台竖向位移√√√OO2墩台差异沉降√√√OO3墩台水平位移√√OOO4裂缝√√OOO5墩柱倾斜√√√OO6道床水平、竖向位移√√OOO7梁板应力OOOOO8巡视检查√√√OO路基1道床水平、竖向位移√√√OO2挡墙水平、竖向位移√√√OO3挡墙倾斜√OOOO4巡视检查√√√OO建(构)筑物1竖向位移√√√OO2水平位移√OOOO3倾斜√√OOO4裂缝√√OOO5巡视检查√√√OO注:√—应测项目,O—选测项目5.2.3当外部作业需要进行爆破时,应监测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振动速度,必要时还应监测结构薄弱部位的应力变化情况。5.2.4已发生开裂的结构,宜监测裂缝变化情况;尚未发生开裂32的结构,宜监测结构的应力变化。5.3监测点布设5.3.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运营期结构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道床沉降监测,在直线地段宜每100m~200m布设1个监测点,在曲线地段宜每50m布设1个监测点,车站内道床沉降监测点不宜大于20m,在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形式、断面尺寸变化处应加密布设监测点;2隧道结构收敛监测宜每100m~200m布设1个监测断面,宜与道床沉降监测布置在同一监测断面内,在结构断面尺寸变化处应加密布设监测断面;3高架结构车站、位于道路十字路口两侧及地面以上高度大于25m的墩柱应布设沉降监测和倾斜监测点;4附属结构、车辆基地的重要厂房等建(构)筑物的监测点布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的有关规定;5重点监测区段的监测点布置可按本标准5.3.2~5.3.6条的规定执行。5.3.2受外部作业影响时,隧道结构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隧道结构水平、竖向位移应布设在隧道结构两侧、拱顶和底板中部,大跨度隧道应在结构两侧与拱顶之间加密监测点,道床水平、竖向位移监测点可作为隧道结构底板中部的水平、竖向位移监测点;2隧道结构净空收敛应布设水平、竖向两条测线,大跨度隧道应加密测线;3隧道结构应力监测点宜布设在拱顶、拱脚、边墙中部、仰拱中部等部位,每个监测断面上不宜少于3个监测点;334隧道结构水平、竖向位移、净空收敛和道床监测点宜布置在同一监测断面内,监测断面间距不宜大于20m,外部作业强烈影响区内,监测断面间距不应大于10m。5.3.3受外部作业影响时,高架结构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架结构墩台竖向、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设在墩柱或承台上,每个墩柱或承台上的监测点不应少于1个,群桩承台宜适当增加监测点;2采用全站仪监测高架结构墩柱倾斜时,监测点应沿墩柱顶、底部上下对应按组布设,且每个墩柱的监测点不应少于2组,顺桥、横桥方向各1组,每组的监测点不宜少于2个;采用倾斜仪监测时,监测点不应少于1个;3高架结构道床竖向、水平位移监测,在桥梁墩顶和梁板中部应布设道床竖向位移、水平位移监测点;4高架结构应力监测点宜布设在桥梁梁板结构中部或应力变化较大的部位。5.3.4受外部作业影响时,城市轨道交通路基段的挡墙水平、竖向位移监测点宜沿挡墙走向布设,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外部作业强烈影响区内,监测点间距不应大于10m。路基段道床竖向、水平位移监测点布置可按本标准5.3.2条的规定执行。5.3.5受外部作业影响时,城市轨道交通附属的建(构)筑物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建(构)筑物的承重柱布设,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15m。建(构)筑物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设在外部作业施工一侧的建(构)筑物外墙、承重柱、变形缝两侧及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并可与建(构)筑物竖向位移监测点布设在同一位置。每栋建(构)筑物倾斜监测数量不宜少于2组。5.3.6宜对于宽度大于0.2mm的结构裂缝布置监测点进行监测。外部作业实施过程中,结构新增的裂缝应布置监测点进行监测。345.4监测方法5.4.1水平位移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平位移监测宜采用交会法、极坐标等方法;2采用智能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时,应对自动跟踪测量功能进行检定;3水平位移监测应采用测角精度优于1Ⅱ,测距精度优于4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的技术要求和监测精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中的有关规定,隧道结构水平位移监测精度应符合表5.4.1中的规定,高架结构、路基、建(构)筑物水平位移监测精度不宜低于二等,边坡工程水平位移监测精度不宜低于三等;表5.4.1隧道结构水平位移监测精度水平位移监测精度一等二等隧道结构周边围岩等级I~Ⅳ级V~Ⅵ级5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宜采用假设坐标系统,必要时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平面系统联系。每个工程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的基准点不应少于4个;6每次监测前,应对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进行稳定性检测和分析,并以稳定点作为起算点。5.4.2竖向位移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竖向位移监测可采用几何水准测量、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静力水准测量等方法;2竖向位移监测基准网宜采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程系统,也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3采用几何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时,监测网应布设成闭35合、附合线路或结点网,每个工程或工点竖向位移监测的基准点不应少于3个,每次监测时宜联测2个以上的基准点;4竖向位移监测网的技术要求和监测精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中竖向位移监测的有关规定,隧道结构竖向位移监测精度应符合表5.4.2中的规定,高架结构、路基、建(构)筑物竖向位移监测精度不宜低于三等,边坡工程竖向位移监测精度不宜低于四等;表5.4.2隧道结构竖向位移监测精度竖向位移监测精度二等三等隧道结构周边围岩等级I~Ⅳ级V~Ⅵ级5采用液体静力水准进行竖向位移远程自动化监测时,设备的性能应满足监测精度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的有关规定;6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进行竖向位移监测时,宜采用0.5Ⅱ~1Ⅱ级的全站仪和特制觇牌,采用中间设站、不量仪器高的前后视观测方法,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的有关规定。5.4.3净空收敛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隧道结构的净空收敛可采用收敛计、全站仪、红外激光测距仪或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监测;2采用收敛计监测时,应定期对钢尺进行标定,每个工程宜固定一台收敛计进行监测,测量结果应进行温度修正,监测精度不应低于1mm;3采用全站仪监测时,应固定仪器设站位置,并在收敛测线两端固定小棱镜或设置反射片。应采用测角精度优于1Ⅱ的全站仪器进行监测,按方向观测法观测两测回,并计算测线两端点的距离;4采用全站仪进行隧道全断面扫描收敛监测时,每个断面36应设置仪器对中点、定向点和检查点,3点水平投影应呈一直线。应结合断面的剖面结构采集断面数据,断面上每段线型(直线或圆弧)内的有效数据不应少于5个点。宜采用具有无棱镜测距、自动测量功能的全站仪,装载机载程序实现自动数据采集,无棱镜测距精度不应低于士2mm。收敛变形数据宜与标准断面进行比较,并以标准断面为基准输出全断面各点向外(拉张)或向内(压缩)变形情况。5.4.4倾斜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倾斜监测可采用投点法、全站仪水平角观测法和倾斜仪法等观测方法;2采用投点法、全站仪水平角观测法时,宜在监测对象顶部和底部埋设固定的监测标志,测站观测位置应固定,测量精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中二等水平位移监测的有关规定;3采用倾斜仪法时,应尽量将倾斜仪装在被监测对象的上部,倾斜仪应能够测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倾斜量,能具备连续读数、自动记录和数字传输功能,倾斜仪的分辨率不应低于2秒。5.4.5裂缝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裂缝监测宜采用量测、观测、检测与监测方法独立或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2裂缝监测应包括裂缝的长度和宽度,必要时监测裂缝的深度。裂缝宽度量测精度不宜低于0.02mm,裂缝长度量测精度不宜低于1.0mm。裂缝长度和较大裂缝的宽度可采用钢尺、游标卡尺、裂缝测宽仪进行监测,宽度1mm以下的裂缝,宜采用裂缝计进行监测;3裂缝监测应对裂缝、变形缝作固定标志进行监测,确保每次量测均是裂缝同一位置宽度的变化;4裂缝监测应记录监测对象已有裂缝的分布位置和数量,并对监测裂缝进行统一编号,记录各裂缝的位置、走向、长度、宽37度,以及初测日期等,并作结构裂缝展布图。5.4.6爆破振动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爆破振动监测系统速度传感器或加速度传感器可采用垂直、水平单向传感器或三矢量一体传感器,数据采集仪宜具有数据存储和远程数据传输的功能;2爆破振动监测传感器的安装应与被测对象之间刚性粘结,应直接安装在受外部作业影响的城市轨道交通结构上,并应使传感器的定位方向与所测量的振动方向一致;3爆破振动监测应记录外部作业爆破时的爆破作业点、作业点与监测点的距离、爆破规模、爆破参数和监测对象爆破振动的峰值和频率;4爆破振动监测应及时反馈监测信息,利于现场控制和优化爆破作业。5.4.7结构应力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结构应力可通过安装在结构表面的应变计或应力计进行监测,可选用电阻应变计、振弦式应变计、光纤类应变计等监测元件进行监测;2应变计或应力计的量程与测量范围相适应,量测的精度为0.5%F●S,监测值宜控制为满量程的30%~80%,应变计或应力计应具有温度补偿功能;3安装前应逐个确认传感器的有效性,确保能正常工作,宜采用焊接或者栓接方式安装,安装应牢固;4结构应力监测传感器埋设前应进行标定和编号,埋设后导线应引至适宜监测操作处,导线端部应做好防护措施。5.4.8巡视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1巡视检查内容应包括监测范围内的结构变形、开裂、渗漏等病害,监测点和监测设备的状态,外部作业施工现场的情况和进度,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2巡视检查以目测为主,并辅助以量尺、锤、放大镜、照相38机、摄像机等器具进行;3巡视检查应以填表、拍照或摄像等方式将观测到的有关信息和现象进行记录,填写巡查记录,并应及时整理巡查信息;4巡视检查信息应与仪器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异常或险情时,应按规定程序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并加强巡视检查。5.5远程自动化监测5.5.1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水平、竖向位移、收敛、裂缝、爆破振动等监测项目宜采用具备数据自动采集功能的监测系统进行监测。5.5.2监测点布置和监测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监测点应能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测点应布置在能反映监测参数特征的关键点上,并应满足监测点断面间距的布置要求;2监测点布置宜便于监测设备的安装、测读、维护和替代,并且不得侵入轨道交通限界;3监测设备的选择应满足监测周期、监测项目与方法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精确度、稳定性和耐久性,采用实时监测时,系统的采集频率应满足监测要求;4应选择合理的安装方式,采取相应防护措施且有抗干扰能力;5在使用监测仪器设备前应经过校准或标定,且校核记录和标定资料齐全,监测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监测设备的检查及维修保养;6监测采集设备不得设置在强电磁干扰附近,并应有良好的接地,在可能受到水淋的地方,应加装适当的防护措施。5.5.3应配备独立于远程自动化监测的人工监测点,并建立相互联系,在远程自动化监测设备故障时能采用人工监测手段,保39障监测数据连续,必要时也可作为检验远程自动化监测设备的参照。5.5.4位于现场的监测采集装置与监测管理中心之间的数据通信应保证高效、可靠,应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在保证通信质量的前提下,选择实用经济、维护方便的通信方式。监测采集装置应具有数据存储和数据续传功能,能将通信中断期间的监测数据发回监测管理中心。5.5.5监测系统宜具有完整的传感、调理、采集、传输、存储、数据处理及控制、预警及状态评估功能,并具有一定的自检、自诊断功能,能自动检查各部位运行状态,将故障信息传输到监测管理中心,便于维修。5.5.6监测系统应具有选测、按设定时间和频率自动监测功能,能自动识别不可靠数据,并主动重测。当监测值超过设定的预警值时,能自动报警。5.5.7当监测数据异常或报警时,应及时对监测系统及监测对象进行检查或检测。5.6监测频率5.6.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运营期结构监测频率应按下列原则确定: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试运营期间监测频率宜每半年监测1次;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运营期间监测频率宜每年监测1~2次;3重点监测区段应根据实际情况提高监测频率,监测频率宜1次/周~1次/月,但不应低于每年2次;4当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出现较严重的病害,影响其正常运营时,宜采用远程自动化进行实时监测,直至城市轨道交通结构40变形趋于稳定。5.6.2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监测频率应能系统反映监测对象所测项目的重要变化过程及其变化时刻。在无异常情况和事故征兆时,外部作业施工期间城市轨道交通结构主要监测项目监测频率可按表5.6.2确定。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但不得遗漏关键工序阶段。轨道安全保护专项设计文件对监测频率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要求频率进行监测。表5.6.2城市轨道交通结构主要变形监测项目监测频率外部作业影响等级特级一级二级监测频率一般工序阶段1~2次/d1次/1~3d1次/3~7d1次/7~15d关键工序阶段6次/d1~2次/d1次/1~3d1次/3~7d5.6.3外部作业在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外采用爆破施工时,对每次爆破均应进行爆破振动监测。5.6.4外部作业施工期间,宜在每次监测时对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及外部作业施工情况进行巡查。采用远程自动化监测时,监测人员应定期对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及外部作业施工情况进行巡查。5.6.5当遇到下列情况时,应提高监测和现场巡查频率:1监测数据异常或变化速率较大;2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出现裂缝、渗漏水和不均匀沉降等异常情况时;3外部作业有危险事故征兆、出现工程险情或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4出现监测预警的情况时。5.6.6外部作业停工期间,可根据监测值的稳定情况适当调整监测频率,但在外部作业停工后和复工前应分别进行一次监测。5.6.7外部作业施工完成后应继续对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进行监测直至监测数据趋于稳定后结束。延续监测时间不宜少于一年,延续监测期监测频率不宜低于1次/季度。415.7监测项目控制值和预警5.7.1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监测项目控制值、监测预警等级和预警标准应根据外部作业影响等级、轨道交通结构自身特点和情况、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要求,结合当地工程经验,在现状调查与检测的基础上,并考虑轨道交通结构已有的变形量,通过综合分析计算或专项评估确定。5.7.2外部作业影响等级为特级或工况条件复杂的工程,宜针对不同的工况条件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监测项目控制值,并按工况条件控制监测对象的状态。5.7.3轨道安全保护专项设计文件中应明确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监测项目控制值。设计文件中未明确监测项目控制值时,可参照附录G中的建议值进行控制。5.7.4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监测应对外部作业施工现场情况、监测结果、现场巡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后预警。当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监测数据达到预警标准时,必须进行警情报送。5.7.5监测预警等级划分及应对管理措施宜采用表5.7.5。表5.7.5监测预警等级划分及应对管理措施监测预警等级监测比值G应对管理措施正常G<0●6按监测方案进行监测黄色0●6≤G<0●8监测预警,并采取加密监测点或提高监测频率等措施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监测橙色0●8≤G<1监测报警,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监测和巡查频率,并根据各方制定的安全保护措施开展有针对性的监测工作红色1●0≤G启动安全应急预案,宜对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进行实时监测。注:1监测比值G为监测项目实测值与监测项目控制值的比值;2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损害严重时,监测预警等级应另行制定。425.7.6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变形持续增大,当每天的变化速率连续3天同方向且超过表5.7.6中控制值时,监测预警等级应评定为橙色。表5.7.6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变形速率控制值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监测项目变化速率(mm/d)I~Ⅳ级围岩V~Ⅵ级围岩隧道结构水平位移12隧道结构竖向位移12隧道径向收敛12道床沉降1.5道床差异沉降1墩台差异沉降15.7.7当爆破振动速度监测值大于1.5cm/s时,应进行监测预警。5.7.8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监测预警处置后外部作业重新组织施工,相关设计单位宜根据结构的现状,通过计算分析重新制定监测项目预警值。436成果及信息反馈6.0.1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检测、监测的成果应及时处理、分析、反馈,当数据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复核。6.0.2检测、监测记录应在现场或检测、监测系统中完成,记录的数据、文字及图表应真实、准确、清晰、完整,不得随意涂改。6.0.3检测、监测记录、计算资料和技术成果均应有相关责任人签字,技术成果应加盖成果章。6.0.4检测报告应对所检测项目是否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或相应验收规范的规定做出明确结论。6.0.5检测、监测技术报告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结论明确,用词规范。6.0.6外部作业影响等级为特级的项目,检测报告和监测方案宜进行专家评审。6.0.7检测及监测方案、报告、原始资料应进行归档。6.0.8检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委托单位名称;2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地址、结构类型、工程地质条件;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情况,与外部作业项目的空间关系;3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名称;4检测目的、检测依据;6检测日期、报告完成日期;7检测数据,实测与计算分析曲线、表格和汇总结果;8检测结论。6.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