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为《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主要围绕明至清中叶时期我国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变迁展开。教材内容紧扣课本,结合实际,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经济特点、文化成就,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目标分析培养学生具备历史思维能力,能够通过历史资料分析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文化自觉与民族自豪感,理解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经济与文化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
1.明至清中叶经济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
2.明清时期文化成就的代表性表现。
难点:
1.理解经济结构变化与文化交流之间的互动关系。
2.分析明清时期文化成就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解决办法:
1.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认识经济结构变化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2.结合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探讨文化成就的内在逻辑和历史价值。
3.运用案例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历史现象。
4.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资源-软件资源:历史教学软件、图片编辑软件、视频播放软件
-硬件资源: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投影仪、实物展示架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资源库、历史教育平台
-信息化资源:明清时期经济文化相关文献数据库、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库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明清时期的经济文化繁荣的短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视频中的关键信息。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明清时期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原因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25分钟)
1.明至清中叶经济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10分钟)
-讲解明至清中叶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
-分析经济结构变化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明清时期文化成就的代表性表现(10分钟)
-讲解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分析文化成就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3.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互动关系(5分钟)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互动关系。
-强调经济与文化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特点。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明清时期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并总结出关键点。
2.课堂提问:针对重点内容,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学生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2.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展示,给予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拓展练习(5分钟)
1.学生自选题目,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拓展练习。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七、布置作业(5分钟)
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如下: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25分钟)
-明至清中叶经济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10分钟)
-明清时期文化成就的代表性表现(10分钟)
-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互动关系(5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4.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5.拓展练习(5分钟)
6.课堂小结(5分钟)
7.布置作业(5分钟)
教学双边互动,紧扣实际学情,凸显重难点,解决问题及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知识点梳理1.明至清中叶经济结构的变化:
-农业的发展:水稻、小麦等作物的种植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增加。
-手工业的发展:丝织业、陶瓷业、矿冶业等手工业繁荣,技艺精湛。
-商业的发展: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繁荣,商业城市兴起。
2.明清时期文化成就的代表性表现:
-文学:明清小说如《红楼梦》、《西游记》等作品,展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艺术:书法、绘画、戏曲等艺术形式得到发展,如郑板桥的画、唐伯虎的书法等。
-科技:天文、数学、医学等领域的成就,如《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著作。
3.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互动关系:
-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经济的发展为文化创作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
-文化繁荣反作用于经济:文化成就提升国家地位,吸引外来贸易,促进经济发展。
4.明清时期文化特点:
-文化多元:吸收了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思想,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
-包容性:尊重不同民族、地区的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创新性:在传统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形成新的文化成果。
5.明清时期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强调农业为国家根本,限制商业发展。
-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保护国内经济。
6.明清时期社会矛盾:
-土地兼并:导致农民失去土地,加剧社会贫富差距。
-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产生奠定基础。
7.明清时期历史背景:
-政治背景:封建王朝的衰落,内忧外患。
-经济背景: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
-文化背景:多元文化交融,创新性发展。典型例题讲解1.例题: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现象,被称为“农政改革”。请分析这种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答案:
主要内容:农政改革主要包括推广高产作物、改进耕作技术、减轻赋税负担等措施。
影响:农政改革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粮食产量,改善了农民生活,为明朝中后期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2.例题:
清朝康熙年间,实行了“摊丁入亩”的土地制度。请阐述这一制度的特点及其对清代社会经济的影响。
答案:
特点:摊丁入亩将人丁税和地税合并,按土地面积征税,取消了人丁税,减轻了农民负担。
影响:摊丁入亩有利于稳定社会,促进农业发展,推动清代社会经济繁荣。
3.例题:
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发展迅速。请列举明清时期手工业的代表行业及其特点。
答案:
代表行业:丝织业、陶瓷业、矿冶业。
特点:技艺精湛,产品远销海外,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4.例题:
清朝乾隆年间,我国对外贸易活跃。请分析清朝对外贸易的特点及其影响。
答案:
特点:以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出口为主,进口商品以金银、铜等为主。
影响:对外贸易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提升了国家地位。
5.例题:
明清时期,我国文化成就丰富。请举例说明明清时期文化成就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答案:
代表人物:曹雪芹(《红楼梦》)、吴承恩(《西游记》)、郑板桥(画作)。
作品:《红楼梦》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矛盾和冲突;《西游记》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画作》体现了文人画的风格。教学反思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教学反思。
首先,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还是比较成功的。我尝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案例分析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导入环节,我播放了一段明清时期的经济文化繁荣的短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这让他们对课程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文化成就的代表性表现比较感兴趣。我在讲解时,尽量结合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历史现象,比如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经济结构变化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讲解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互动关系时,有些学生似乎理解得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作为支撑。因此,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另外,我发现课堂上的互动环节还不够充分。虽然我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这可能是因为学生的自信心不足,或者是对课堂讨论的参与度不高。为了改善这一点,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采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我也进行了一些反思。虽然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但我也意识到,过多地依赖多媒体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平衡使用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确保教学效果。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节课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现实问题,让他们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板书设计①明至清中叶经济结构的变化
-农业发展:高产作物种植,粮食产量增加
-手工业发展:丝织业、陶瓷业、矿冶业繁荣
-商业发展: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活跃
②明清时期文化成就的代表性表现
-文学:明清小说如《红楼梦》、《西游记》
-艺术:书法、绘画、戏曲等艺术形式发展
-科技:天文、数学、医学等领域成就显著
③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互动关系
-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
-文化繁荣反作用于经济
④明清时期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海禁政策
⑤明清时期社会矛盾
-土地兼并
-资本主义萌芽
⑥明清时期历史背景
-政治背景:封建王朝衰落,内忧外患
-经济背景: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
-文化背景:多元文化交融,创新性发展课堂小结,当堂检测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明清时期我国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巨大成就。以下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内容:
1.明至清中叶经济结构的变化: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为我国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2.明清时期文化成就的代表性表现: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辉煌成就。
3.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互动关系: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文化繁荣反作用于经济。
4.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对经济和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5.明清时期的社会矛盾:土地兼并、资本主义萌芽等社会问题。
当堂检测:
为了检测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公园装饰花架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中国曲柄销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切纸鼓轮市场运行动态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花冈岩石材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2019-2025年中国转移印花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公路安全设施制作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中国麻醉药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5年兽用制品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年产5000件皮带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备案立项
- 2025-2030年中国交通运输备用蓬布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患者隐私保护的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考数学一轮教材复习-第六章 圆 与圆有关的概念及性质
- 2025年村两委工作计划
- 2025年日历(日程安排-可直接打印)
- 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社会科学专技类B类)试题及答案指导(2025年)
- 中小学反诈宣传课件
- 口腔执业医师定期考核试题(资料)带答案
- 北京工业大学《机器学习基础》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2023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考)语文试题答案
- 解剖台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GB/T 44590-2024天然林保护修复生态效益评估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