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
目录
►热点题型梳理
专题十、燃料及其利用【五大题型】
【题型1燃烧和灭火】........................................................................3
【题型2探究燃烧的条件】....................................................................5
【题型3灭火的原理及探究】..................................................
【题型4易燃、易爆的安全知识及火灾防护】...................................
【题型5化石燃料及新能源】...................................................
►命题规律
1.自然界的水是河北中考的必考内容,分值为「6分,主要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进行考查,考查重点是水
的净化及用途,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水资源的保护。考查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及时事热点。
2.预计2024年中考以水的净化、保护水资源、软硬水的区分、电解水实验为主要内容进行考查,且以选
择、填空两种题型考查的可能性很大。
►知识梳理
【知识点1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1)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
2.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常见的灭火方法
(1)移除可燃物,或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如液化气、煤气起火,先关闭阀门,然后断绝可燃物的
来源;
(2)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如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熄灭酒精灯盖上灯帽熄灭酒精灯;酒精洒落在实验台上,
用湿抹布盖灭;用二氧化碳灭火;
(3)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如用高压水枪灭火;吹灭蜡烛;油锅着火时添加青菜等。
【知识点2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操作】a.如图(1),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
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b.如图(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b,白磷在水下燃烧。
【实验分析】如图(1)。
①与②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有关。
①与③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是否与氧气(空气)接触有关。
③与图(2)对比,再次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空气)。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通风橱是一种不完善的尾气处理装置,若改进上述实验,可将红磷和白磷装入密闭的容器内(还要套一个气球),
这样便于进行尾气处理。
【知识点3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
(1)定义: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爆炸还包括物理爆炸,它们是物理变化。
(3)除了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可燃性粉尘如面粉、煤粉等也能发生爆炸。
2.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可燃物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
围,叫做爆炸极限。
(1)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
(2)油库、面粉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
的危险。
【知识点4化石燃料及新能源】
1.化石燃料:煤(工业的粮食)、石油(工业的血夜)、天然气,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且都是混合物。
2.煤一一“工业的粮食”
(1)煤中主要含碳元素。
(2)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02、NS、C0、烟尘等。(S02、N02可导致酸雨)
(3)为了使煤得到综合利用,可以将煤干储,即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分解为焦炭、煤焦油、煤气等有用的物质。
(干储是化学变化)
3.石油一一“工业的血液”
(1)石油中主要含碳、氢元素。
(2)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可以将石油分储,使石油中各成分分离。(分储是物理变化)
(4)由石油炼制的部分产品和主要用途:溶剂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
4.天然气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气)。
(2)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3)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4)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5)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型CO2+2H2O(甲烷燃烧会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
5.可燃冰:科学家们在海底发现了大量可燃冰,它是一种甲烷水合物,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
(1)可燃冰的优点:能量高、热值大,是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2)可燃冰的缺点: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温室效应。
6.乙醇: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0H。
(1)乙醇的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能溶解多种有
机物。
(2)乙醇具有可燃性:C2H5OH+3O2-2CO2+3H2O
(3)乙醇的用途: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燃料;重要的化工原料;制成车用乙醇汽油;制造消毒剂;制
造醋酸、饮料、香精、染料等。
(4)车用乙醇汽油:车用乙醇汽油是将变形燃料乙醇和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形成的一种汽车燃料。
(5)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好处:①节省石油资源;②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③促进农业生产。
7.氢气:最清洁、最理想的高能燃料:优点:A、生成物是水,产物无污染;B、热值高;C、原料来源丰富。
8.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煤的燃烧: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当溶解在雨水中时.,就形成了酸雨。
(2)酸雨的危害:危害人体健康;破坏森林;腐蚀金属、建筑物、油漆、皮革、纺织品等;使水体酸化。
(3)酸雨的防治:①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②减少含硫煤的使用或使用脱硫煤;③改善汽车用燃料(如压缩天
然气CNG和液化石油气LPG);④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大力开发使用新燃料、新能源。
►举一反三
【题型1燃烧和灭火】
[例1](2024•汕头模拟)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一定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
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设置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离可燃物
C.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解题思路】A、根据着火点是不会降低的分析;B、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分析;C、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D、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分析。
【解答过程】A、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而不是着火点,故A错误;
B、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设置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离可燃物,是正确的,故B正确;
C、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汽油的着火点,而不是汽油不是可燃物,故C错误;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与氧气隔绝,而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故D错误。
故选:Bo
【变式1-1](2023•荆门模拟)古代用“木燧”(钻木取火)、“金燧”(聚焦太阳光取火)和“石燧”(撞击
石块产生火星取火)三种方法引燃易燃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木燧”能增大空气中02含量B.“金燧”使用不受天气条件制约
C.“石燧”为燃烧提供了可燃物D.引燃时温度均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解题思路
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过程】“木燧”,是钻木取火,钻木头时,木头克服摩擦力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的
着火点时,木头就燃烧起来;“木燧”不能增大空气中02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金燧”,是聚焦太阳光取火,
使用受天气条件制约,故选项说法错误。“石燧”,即撞击石块产生火星取火,不是为燃烧提供了可燃物,是使温
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故选项说法错误。引燃时温度均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变式1-2](2024•河北模拟)“安全重于泰山”。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遭遇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跑离着火区域
C.扑灭电器失火不可用水基型灭火器
D.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熄灭
【解题思路】A、根据打开门窗,能使空气流通进行分析;B、根据遭遇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对吸入气体
过滤进行分析;C、根据水能导电进行分析;D、根据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能隔绝氧气进行分析。
【解答过程】A、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能使空气流通,会使火势更旺,故A错误;
B、遭遇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对吸入气体过滤,可减少有毒有害气体与烟尘的吸入,跑离着火区域以尽快
脱离危险,故B正确;
C、水能导电,则电器着火时,不能用水基型灭火器,故C正确;
D、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能隔绝氧气,从而灭火,故D正确。
故选:Ao
【变式1-3](2024•石家庄模拟)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不正确的是()
煤球蜂窝煤
①②③④
A.图①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反应速率更快,燃烧更充分,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图②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增大了氧气浓度
C.图③中蜡烛很快熄灭,是因为火焰上方的金属丝吸收热量,使温度低于蜡烛着火点
D.由图④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起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解题思路】A、根据促进燃料燃烧的措施来分析;B、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C、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
理来分析;D、根据燃烧现象来分析。
【解答过程】A、图①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反应速率更快,燃烧更充分,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
面积,说法正确;
B、图②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火柴梗的温度更容易达到着火点,而不是增大了氧气浓度,说法错误;
C、图③中蜡烛很快熄灭,是因为火焰上方的金属丝吸收热量,使温度低于蜡烛着火点,说法正确;
D、由图④中的现象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可知,金属镁燃烧起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说法正确。
故选:Bo
【题型2探究燃烧的条件】
【例2】(2023•衡水模拟)用如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①和②中不燃烧,③中发生燃烧。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o
(2)对比②和③,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3)探究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①中试管内气体是o
(4)水槽中热水的作用是0
(5)若把气球换成胶塞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①②③
【解题思路】(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2)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3)空气中含有氧气;(4)热水能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着火点;(5)
气体受热时膨胀。
占燃
【解答过程】(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P2O5;
(2)②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且隔绝氧气,不燃烧,③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说明
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3)探究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即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根据控制变量法,①中试管内气体是
空气,①中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③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说
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水槽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提高温度,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5)若把气球换成胶塞,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可能胶塞会被崩开。
占燃
【答案】(1)4P+5Ch八2P2O5;(2)需要与氧气接触;(3)空气;(4)提供热量,提高温度;
(5)胶塞被崩开。
【变式2-1](2024•武汉模拟)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多处用到水和单质磷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r
80热
水
白
磷
图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图2探究燃烧的条件
A.图1集气瓶中的水和图2烧杯内的水都有提供热量的作用
B.图1中的红磷和图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时都产生大量白雾
C.图1红磷燃烧时弹簧夹未夹紧会导致测得氧气含量偏低
D.图2能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题思路】A、根据探究燃烧的条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水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红磷和
白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压强大,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薄铜片上
的白磷和红磷、水中的白磷的燃烧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过程】A、图1集气瓶中的水是吸收热量、吸收白烟,图2烧杯内的水有提供热量、隔绝氧气的作用,说法
错误;
B、红磷和白磷燃烧时都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白雾,说法错误;
C、图1红磷燃烧时弹簧夹未夹紧,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压强大,有空气逸出,因此进入的水多,使测得氧
气含量偏高,说法错误;
D、图2铜片上的白磷、红磷均能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
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与氧气接触,说法正确。
故选:D。
【变式2-2](2024•埔桥区一模)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
用酒精灯加热铜片的中部(假设铜片各处温度相等)。关于该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
B.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
C.乒乓球片和滤纸片切勿取大块,实验时要从侧面观察
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解题思路】A、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分析;B、根据物质的着火点分析;C、根据乒乓球片和滤纸片的大片不易燃
烧分析;D、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
【解答过程】A、金属有良好的导热性,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导热性使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燃烧,错误;
B、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故错误;
C、乒乓球片和滤纸片的大片不易燃烧,所以切勿取大块,故正确;
D、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
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错误;
故选:Co
【变式2-3](2024•扶沟县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1)将注射器中溶液缓缓推入V形管,写出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用80℃的热水水浴加热W形管的②和③,发现③中白磷燃烧,而②中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
什么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1)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镒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了氧化分析;(2)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燃烧的条件;
(3)根据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有毒进行分析。
【解答过程】(1)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缓缓推入V形管,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锦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
MnOo
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022H2O+O2t。
(2)②中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③中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②中红磷不燃烧,③中白磷燃烧。由
此可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五氧化二磷有毒,为防止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用图中气球进行尾气处理。
MnO9
【答案】⑴2H2O22H2O+O2t;(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进行尾气处理
【题型3灭火的原理及探究】
[例3](2024•太和县一模)同学们对同一封闭容器中两支燃着的高低不同的蜡烛,哪支会先熄灭产生了好奇,
于是进行了如图实验,密闭容器内高处和低处各放置一个氧气浓度传感器,所得曲线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氧气浓度/%
时间/s
A.容器内高的蜡烛先熄灭矮的蜡烛后熄灭
B.蜡烛燃烧后,密闭容器中气体质量减少了
C.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浓度
D.该实验说明,火灾发生“要往低处逃生”
【解题思路】A、根据燃烧是放热反应进行分析;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C、根据密闭容器中02含量随
时间的变化曲线图进行分析;D、根据位置越高二氧化碳浓度越高,而在位置较低处,二氧化碳浓度低,氧气浓度
高进行分析。
【解答过程】A.由于燃烧是放热反应,燃烧过程中温度升高,二氧化碳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则向上聚集到高
处,位置越高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因此两支蜡烛熄灭的顺序是从高到低,故A正确;
B.由于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蜡烛燃烧后,其中的C、H元素被
转化为气体,故密闭容器中气体质量增加了,故B不正确;
C.蜡烛熄灭时,氧气并没有完全耗尽,只是浓度小到不能再支持燃烧了,则说明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浓度,
故C正确;
D.位置越高,二氧化碳浓度越高,而在位置较低处,二氧化碳浓度低,氧气浓度高,利于呼吸,所以该实验说明,
火灾发生“要往低处逃生”,故D正确。
故选:Bo
【变式3-1](2024•钢城区一模)如果发生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下列相关做法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B.室内起火时,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困在火灾区有烟雾的地方时,用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子
D.遭遇火灾时,在安全区域及时拨打火警119
【解题思路】A、根据灭火的方法进行分析;B、根据打开所有门窗通风,空气流通加快进行分析;C、根据用湿毛
巾捂住嘴和鼻子,可以减少有害气体和烟尘的吸入进行分析;D、根据遭遇火灾时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过程】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使火焰熄灭,故A正确;
B.室内起火时,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空气流通加快,会使火势更旺,故B错误;
C.困在火灾区有烟雾的地方时,用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子,可以减少有害气体和烟尘的吸入,防止热空气烫伤呼吸道,
故C正确;
D.遭遇火灾时,在安全区域及时拨打火警119,故D正确;
故选:Bo
【变式3-2](2024•柳南区模拟)下列灭火措施对应的灭火原理正确的是(
灭火措施灭火原理
用干粉灭火器扑灭燃着的家具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将蜡烛吹灭隔绝空气
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将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扑灭森林火灾移除可燃物
【解题思路】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结合
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过程】A、用干粉灭火器扑灭燃着的家具,利用的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的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
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说法错误。
B、将蜡烛吹灭,吹走了蜡烛火焰的热量,从而降低了温度,其灭火原理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说法错误。
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原理,说法错误。
D、将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扑灭森林火灾,利用的是移除可燃物的原理,说法正确。
故选:D。
【变式3-3](2024•泉州一模)学习小组对蜡烛开展系列实践活动。
(1)诗文释义:“何当共剪西窗烛”中的剪烛是因为蜡烛燃烧久了烛芯露出过长,易分叉、炭化,影响烛芯传输
石蜡的速率,且燃烧时易冒黑烟,需要适时修剪烛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标号)。
a.烛芯过长,石蜡燃烧更完全b.修剪烛芯,可使烛光更明亮
(2)组成探究: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有水雾生成。该现象说明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元
素,可能含有元素。
(3)隔空点火:吹灭蜡烛瞬间可以观察到一缕白烟轻轻升起,点燃白烟,烛火复燃。
①吹灭蜡烛的原理是O
②白烟在烛火复燃中所起的作用是。
(4)家庭实验:如图用玻璃杯迅速罩住燃着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水中,最终杯中液面高于碗中液面,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
【解题思路】(1)根据充分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2)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3)根据灭火原
理进行分析;(4)根据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大于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进行分析。
【解答过程】(1)a、烛芯过长,不利于石蜡充分燃烧,说法不正确;
b、修剪烛芯,可使石蜡充分燃烧,烛光更明亮,说法正确。故选b。
(2)干冷的烧杯中有水雾出现,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3)①用嘴吹气,能加速空气流通,使可燃物周围的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同时也会吹散石蜡蒸气。
②白烟为石蜡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石蜡燃烧会放热,从而点燃烛芯。
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玻璃杯内压强减小,从而使杯中液面高于碗中液面。
【答案】(1)b。(2)氢;氧。(3)①使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②白烟燃烧会放热,从而点燃烛芯。
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玻璃杯内压强减小
【题型4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及火灾防护】
【例4】(2023•高碑店市二模)下面是关于灭火和火灾自救的知识,其中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档案室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D.当室内发生火灾时,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解题思路】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结合
灭火方法、灭火器的适用范围,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过程】A、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应用灯帽盖灭,说法错误。
B、炒菜时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油的密度比水小,加水后,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
容易燃烧,说法错误。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质而使资料损坏,档案室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说法
正确。
D、当室内发生火灾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
利于灭火,说法错误。
故选:Co
【变式4-1](2023•怀化)因森林覆盖面积广,怀化市被誉为“会呼吸的城市”。林区内禁止吸烟,下列图标中
属于“禁止吸烟”标志的是()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过程】A、该标志是当心火灾,故A错;B、该标志是禁止携带火种,故B错;C、该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
故C错;D、该标志是禁止吸烟,故D正确。
故选:D。
【变式4-2](2024•平城区一模)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室内起火,开窗通风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油锅着火,用菜扑灭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解题思路】根据灭火的原理和防范爆炸的做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过程】A.室内着火不能开窗,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故错误;
B.发现家中燃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不能点火以防发生爆炸,故错误;
C.油锅着火,倒上青菜可以隔绝氧气灭火,故正确;
D.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以防发生触电,故错误。
故选:Co
【变式4-3](2023•丹东一模)有关粉尘爆炸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剧烈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B.燃着的蜡烛可升高面粉着火点
C.鼓空气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解题思路】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或加热时发生爆炸。
【解答过程】A、剧烈燃烧不一定会引起爆炸,该选项不正确。
B、面粉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该选项不正确。
C、鼓空气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该选项不正确。
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以防止发生爆炸,该选项正确。
故选:D。
【题型5化石燃料及新能源】
【例5】(2024•潼南区一模)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有煤、石油、。
(2)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
方程式为»
(3)在汽车尾气管上安装净化装置,可使尾气中的CO和NO在催化剂的表面发生反应,生成CO2和一种单质气
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火箭发动机常以煤油作燃料,若15.6kg煤油完全燃烧生成了48.4kgCO2和21.6kgH2O。煤油中一定含有的元
素是(填元素符号)。
(5)开发利用新能源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少家庭已经开始使用太阳能热水器,除太阳能外,下列能源
也属于新能源的是。
A.焦炭B.柴油C.风能D.核能
【解题思路】(1)根据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新能源是正在研究开发和利用的能源,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
汐能等,柴油、焦炭、液化石油气、水煤气、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是常规能源进行分析。
【解答过程】(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占燃
(2)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八2co2+3H2O;
(3)CO和NO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一种单质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则生成的单质气体为N2,化学方程式为:2co+2NO催化剂2cO2+N2;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煤油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且碳元素的质量等于二氧
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8.4kgX-l1.X100%=13.2g;氢元素的质量等于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1.6kgX得义100%
=2.4g;碳、氢元素的质量和为13.2g+2.4g=15.6g,则煤油中含有C、H元素;
(5)新能源是正在研究开发和利用的能源,共同特点是可再生和清洁,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
潮汐能等,柴油、焦炭、液化石油气、水煤气、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是常规能源;
A、焦炭是常规能源,不符合题意;B、柴油是常规能源,不符合题意;C、风能是新能源,符合题意;D、核能是
新能源,符合题意。
占燃
【答案】(1)天然气;(2)C2H5OH+3O22co2+3H2O;
催化剂
(3)2CO+2NO=1-1-1--2CO2+N2;⑷C、H;(5)CD
【变式5-1](2024•五华区模拟)化石燃料是目前人类使用最广泛的能源。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石油B.天然气C.煤D.氢气
【解题思路】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分析。
【解答过程】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氢气不属于化石燃料;
故选:D。
【变式5-2](2024•陕西一模)我国的绿色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位居全球
第一。
(1)氢能源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一种。氢气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O
占1日
(2)某新能源汽车的定位系统中应用了一种新型材料氮化铝,工业上制氮化铝的化学方程式为AhO3+X+3C=S^.
2A1N+3CO,则X的化学式为。
(3)使用新能源汽车可节约化石燃料,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和天然气。
【解题思路】(1)根据氢气的化学性质分析;(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3)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分析。
占燃
【解答过程】(1)氢气燃烧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02工监2H2。;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A1、0、N、C的个数分别是2、3、
0、3,生成物中含A1、0、N、C的个数分别是2、3、2、3,故反应物中还应含2个N,故X的化学式为:N2;
(3)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短期内均不能再生,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占燃
【答案】⑴2H2+09=^-2H20;⑵N2;(3)煤
【变式5-3】(2023•广水市模拟)能源的综合利用、研发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是煤、
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如图是家用燃料的更新历程:
(1)煤被誉为“工业的粮食”,它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下列有关家用燃料更新的理由错误的是(填序号)。
A.减少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B.气体燃料燃烧的更充分
C.天然气是可再生的能源
(4)填写下表并回答问题
燃料主要成分主要成分的含碳量
液化石油气丙烷(C3H8)丙烷(C3H8)中碳的质量分数为81.8%
丁烷(C4H10)丁烷(C4H10)中碳的质量分数为82.8%
天然气甲烷(CH4)甲烷(CHQ碳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通过该数据分析可知,相同条件下,使用天然气更环保的原因是:天然气中碳元素含量更低,燃烧时生成的二氧
化碳更少。
(5)目前,化石燃料正面临着日益枯竭的危机,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其他能源,例如氢能、太阳能、风能等。
风能的优点有(写一点)。
【解题思路】
(1)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2)根据甲烷燃烧的原理来分析;(3)根据燃料的燃烧来分析;
(4)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分析;(5)根据新能源的优点来分析。
【解答过程】(1)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占燃
(2)在点燃的条件下,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3)A.减少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说法正确;B.气体燃料燃烧的更充分,说法正确;C.天然气是一种化石燃
料,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说法错误;
(4)甲烷(CH4)碳的质量分数为一之一X100%=75%;
12+1X4
(5)目前,化石燃料正面临着日益枯竭的危机,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其他能源,例如氢能、太阳能、风能等。风
能的优点有蕴量巨大、分布广泛、可以再生、无污染。
占燃
【答案】(1)混合物;(2)CH4+2O2—"^-CO2+2H2O;(3)C;(4)75%;
(5)蕴量巨大、分布广泛、可以再生、无污染(合理即可)
►直击真题
1.(2023•岳阳)吸姻有害健康,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禁止吸烟”的图标是()
【解题思路】可以根据图标表示的意思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过程】A.图标是禁止吸烟标志,故A正确;
B.图标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B错;
C.图标是禁止携带火种标志,故C错;
D.图标是禁止放置易燃物标志,故D错。
故选:A。
2.(2023•营口)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汽油B.天然气C.酒精D.氢气
【解题思路】根据燃料燃烧的产物进行分析,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据此解答。
【解答过程】A、汽油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会产生氮氧化物等造成酸雨,故A不合题意;
B、天然气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故B不合题意;
C、酒精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故C不合题意;
D、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3•扬州)关于某可再生能源的描述如下:该能源储量巨大,但阴雨天等因素会影响其使用,如图为该能源
在生活中的运用。该能源是()
A.地热能B.太阳能C.水能D.化石燃料
【解题思路】根据题意,某可再生能源的描述如下:该能源储量巨大,但阴雨天等因素会影响其使用,结合该能源
在生活中的运用图,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过程】由题意,某可再生能源储量巨大,但阴雨天等因素会影响其使用,由该能源在生活中的运用图,该图
为太阳能路灯,利用的是太阳能,受阴雨天等因素影响较大,故该能源是太阳能。
故选:Bo
4.(2023•泰州)《辍耕录》中记载,杭人燃烧松木前,将其削成薄纸片状。削成薄纸片状的目的是()
A.降低了松木的着火点B.升高了松木的着火点
C.提高了氧气的浓度D.增大了松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解题思路】根据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分析。
【解答过程】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燃烧松木前,将其削成薄纸片
状的是为了增大了松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松木的着火点固定不变,没有提高氧气的浓度。
故选:D。
5.(2023•湘潭)古代用“木燃”(钻木取火)的方法引燃易燃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木燧”中的“木”是可燃物B.钻木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C.钻木生热改变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在钻木取火的过程中,空气提供了助燃物
【解题思路】
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过程】A、“木燧”中的“木”具有可燃性,是可燃物,说法正确。
B、钻木头时,木头克服摩擦力做功,钻木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说法正确。
C、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钻木生热,不能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说法错误。
D、在钻木取火的过程中,空气提供了助燃物,说法正确。
故选;Co
6.(2023•辽宁)取一张光滑的厚纸,做成一个如图所示的小纸锅,用纸锅盛水在火上加热,锅里的水烧开了,纸
锅却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A.纸的着火点变低B.水隔绝了氧气
C.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D.纸锅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太小
【解题思路】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解答过程】用纸锅盛水在火上加热,锅里的水烧开了,纸锅却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水蒸发吸热,导致温度低
于纸的着火点。
故选:Co
7.(2023•恩施州)俗话说“人要实,火要虚”。“火要虚”所蕴含的化学道理是()
A.燃烧需要可燃物B.温度若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就可燃烧
C.燃烧需要有氧气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
【解题思路】根据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支持,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和接触面积有关分析。
【解答过程】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和接触面积有关。“火要虚”指燃烧时,应该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
面积,使燃烧充分。
故选:D。
8.(2023•成都)有关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和240℃)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处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B.③④处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①③处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D.①④处燃烧时都能有效避免空气污染
【解题思路】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过程】A、①②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红磷均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
白磷的着火点,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说法错误。
B、通氧气前,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通氧气后,水中的白磷能燃烧,③④处说明燃烧需要氧气,说法正确。
C、①③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
触,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说法错误。
D、④处燃烧时,水能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能有效避免空气污染,①处燃烧时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
不能有效避免空气污染,说法错误。
故选:Bo
9.(2023•长沙)认识燃烧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做好消防安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铁丝只需与空气接触就会燃烧B.用嘴吹灭蜡烛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C.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用水浇灭D.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
【解题思路】A、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B、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C、根据灭火的方法来分析;D、根
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来分析。
【解答过程】A、铁丝只需与空气接触不会燃烧,铁丝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且在氧气中才能燃烧,说法错误;
B、用嘴吹灭蜡烛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并不是降低着火点,说法错误;
C、电线老化短路起火,不能用水浇灭,以防发生触电,说法错误;
D、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这是采用隔绝氧气的方法来灭火,切不可用嘴吹,以防引起火灾,说法正确。
故选:D。
10.(2023•牡丹江)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接触氧气就能燃烧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后灭火
C.室内着火立即打开门窗D.图书、档案失火用干粉灭火器扑灭
【解题思路】A、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B、电器着火,为防止触电,先应切断电源;C、根据打开门窗,
空气流通,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灭火器的适用范围,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过程】A、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可燃物接触氧气
不一定就能燃烧,温度还需达到着火点,说法错误。
B、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后灭火;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说法正确。
C、室内着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
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灭火后不留有痕迹,不会造成图书、档案的损坏,图书、档案失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说法错误。
故选:Bo
11.(2023•广西)学生承担家务是劳动教育的方式之一。下列家务劳动的过程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来
灭火的原理的是()
A.用水浇灭家庭聚会的篝火B.旋转燃气炉开关熄灭炉火
C.盖上锅盖熄灭锅中的油火D.移除炉灶内木柴熄灭灶火
【解题思路】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结合
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过程】A、用水浇灭家庭聚会的篝火,利用的是水汽化吸热,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选项正确。
B、旋转燃气炉开关熄灭炉火,利用的是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错误。
C、盖上锅盖熄灭锅中的油火,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错误。
D、移除炉灶内木柴熄灭灶火,利用的是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错误。
故选:Ao
12.(2023•宜昌)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室内着火,打开门窗B.燃气泄漏,开灯检查
C.火灾逃生,匍匐前进D.加油站内,接打电话
【解题思路】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遇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结合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过程】A、室内着火,不能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
利于灭火,说法错误。
B、燃气泄漏,开灯检查,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说法错误。
C、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火灾逃生,匍匐前进,说法正确。
D、加油站内,接打电话,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说法错误。
故选:Co
13.(2023•兰州)每年的11月9日是“消防安全日”。下列有关说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A.加油站、面粉厂必须严禁烟火B.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
C.图书、档案失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D.车载香水中含酒精,夏天应避免长时间暴晒
【解题思路】A、根据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遇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遇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灭火后不留有痕迹,不会造成图书、档案的损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酒精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过程】A、加油站、面粉厂的空气中含有可燃性的汽油蒸气、面粉粉尘,为防止发生爆炸,必须严禁烟火,
故选项说法正确。
B、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灭火后不留有痕迹,不会造成图书、档案的损坏,图书、档案失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故选项
说法正确。
D、酒精具有可燃性,车载香水中含酒精,夏天应避免长时间暴晒,以防止发生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o
14.(2023•滨州)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B.煤炉生火时,利用木材引燃煤炭,是为了降低煤炭的着火点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
D.木柴架空有利于促进燃烧,是因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解题思路】A、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B、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C、根据酒精灯失火的处理方法来分
析;D、根据促进燃料燃烧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过程】A、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通过隔离可燃物的原理来灭火,
说法正确;
B、煤炉生火时,利用木材引燃煤炭,是为了使温度达到煤炭的着火点,着火点是不能随意改变的,说法错误;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泥路面施工承包合同
- 办公楼装修合同合同
- 委托招聘合同协议
- 招标信息合作协议书
- 出版业数字化出版与版权保护管理方案
- 建筑原材料采购合同
- 楼房租赁合同
- 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路径选择及实施方案研究项目
- 电子行业电子设备保修协议
- 项目进展困难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说明报告
- 雨水管道中粗砂回填
- 团意操作流程详解课件
- SH/T 0356-1996燃料油
-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件(共28张PPT)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鼻科症状学课件
- 轮胎使用日常说明
- 第8章 动车组空调装置检修动车组维护与检修
-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6400字》
- 英语词汇量测试附答案
- 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化简求值专题训练26914
- 通信工程监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