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新版选修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浙教新版选修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浙教新版选修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浙教新版选修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浙教新版选修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新版选修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在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前,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梭伦忧心的主要问题是A.民主制度面临威胁B.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C.自己将被陶片放逐D.城邦遭到外邦人攻击2、下列对梭伦改革后的雅典公民大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有权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B.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C.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D.享有最高的司法裁判权力3、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秦国商鞅变法规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两项改革法令()

①都从稳定统治秩序出发②都体现了对人身权的重视。

③都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④都起到推动社会转型的作用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③④4、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是A.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B.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国家的现代化C.都大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实现了工业化D.都通过分权,实现了政治的民主化5、今日的戈雷岛是非洲著名的旅游景点。该岛不具有的旅游资源是()A.浪漫的热带海洋风光B.富有民族特色的黑人舞蹈C.起警示作用的奴隶堡遗址D.象征权力与地位的金字塔6、以下关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改革无助于资本主义发展B.欧洲列强的干涉C.改革未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D.连年的对外战争7、穆罕默德·阿里仿效欧美国家改革政治体制,建立咨议会,但由其儿子担任议长,这表明阿里A.对欧洲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是肤浅的B.真正认识到欧美国家政治制度的优越性C.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D.改革的目的是推行民主制度8、亚里士多德这样评价某次改革:“(它)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因为这次改革A.初步改变了雅典贵族统治的局面B.在雅典实现了以法治国C.促进了雅典经济的发展D.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9、《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B.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C.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D.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10分)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洪武初年;锦衣卫二百五员,今一千七百余员“朝廷威福之柄,徒为人臣酬报之资”。明王朝征税土地由洪武时的八百五十万顷下降到正德时的四百二十万顷,明廷税源在减少,开支却在增加。国内农民起义不断发生,蒙古军队数次南侵,东南倭寇成患天下骚动。张居正病逝,改革事业也付诸东流。改革“利于下,不利于上;利于编氓,不利于士夫”;张居正“威柄之操,几于震主”,“无老者宽大之风,无大臣休休之量”。

——摘编自赵阳《张居正改革成败刍议》材料二考成法是张居正整顿吏治的一项制度法令。六部;都察院根据考成法规定;把所属官员应该要办的工作都登记在三本账簿上,并订立完成期限,再根据账簿中官员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确定奖惩,做到赏罚分明。六科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内阁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官员该升则升,该奖则奖,该罚则罚,易于操作。考成法要求官员一定要务实,要有切实的结果和成效,不然没法向六部、六科及内阁还有都察院交代。

——摘编自汪成玉《谈张居正改革的成效、原因及启示——以“考成法”为视角》(1)根据材料一;归纳张居正改革的背景并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张居正实施的考成法的特点。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史·张居正传》中尚书李日室等如是评价张居正:“肩劳任怨;举废饬弛,弼成万历初年之治。其时中外义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

材料二数年以来;所结怨天下者不少矣,俭夫恶党,显排阴嗾,何尝一日忘于孤哉!念己既忘家殉国,惶恤其他,虽机阱满前;众镞攒体,孤不畏也!

——张居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张居正的改革可以分为哪几个方面?各采取了哪些措施?

(2)张居正生前预料自己的身后毁誉;对此,他报以怎样的态度?

(3)张居正对自己有可能身后毁誉的态度,表明一个优秀的改革家必须具备哪些素质?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传统的社会保障体制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变化。从1994年开始,社会保障制度开始了改革。医疗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改革公费、劳保医疗制度,建立市县一级的个人医疗账户与大病社会保险基金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从现收现支制转变为预筹积累制,养老保险费用按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同时缴纳,汇入个人账户,个体劳动者参加养老保险费用全部由个人缴纳。失业保险主要是扩大失业保险范围,改革失业保险金的计发办法,逐步建立包括国有、集体、私营及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职工在内的统一失业保险制度。与此同时,为保证城市贫困人口的生活,国家制定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通过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社会保障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确立。——摘编自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特点。13、社会通过改革不断进步;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王安石关于变法改制的全部构想;可以说都是合乎时势之发展趋向,应乎民众解除患苦的迫切需求的。

——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惟恐不迨。”

——司马光(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王安石推行新法具有怎样的精神?并评述王安石变法的得失。

(2)阅读材料;完成下表。

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

。相同点。

依据。

时代相同。

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性质相同。

结果相同。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节选)(3)上述材料中,邓小平阐释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哪些内容?结合所学,说明南方谈话发表的重大意义。14、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7年,英国制定了《蒙巴顿方案》,一是将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又分成东西两部分,东巴基斯坦主要为孟加拉人,与西巴基斯坦在文化、语言上有较大差距;二是印度各土邦有权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者巴基斯坦,或者两者都不加入,保持与英国的关系。在印巴分治过程中,关于克什米尔邦的归属问题,长期存在无法解决的争端,克什米尔地区78%是穆斯林,但统治克什米尔的却是印度教徒哈利·辛格。1948年5月,1965年9月,1971年11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围绕着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连续爆发了三次印巴战争。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印巴战争中,苏联在外交和军事装备上全力支持印度,而一向支持巴基斯坦的美国则宣布中立。1972年,孟加拉国成立。但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印巴双方仍冲突不断。

(1)——根据《世界史纲》内容整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次印巴战争爆发的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和美国对印度和巴基斯坦采取不同态度的原因评卷人得分三、论述题(共6题,共12分)15、有史料记载:彼得一世改革时;如果要留胡须就得出钱买留须权,富商溜须每年征税100,官吏每年征税80,农民进城和出城每次征一文,许多保守的贵族和农民反对剪胡须,但由于“胡须税”重,只好把胡须剃掉了。

结合这段材料评说彼得一世改革16、特定历史时期脍炙人口的口号;往往有较强的感染力,含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下表为20世纪80年代红遍全国的口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口号。

注释。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1981年北大学生提出;推广到全国。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在全国范围内民间口口相传。

摸着石头过河。

陈云在1980年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得到邓小平的赞同,成为全国范围的媒体用语及民间口语。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1978年9月邓小平在天津视察时提出;全国广为流传,城市;农村墙上标语中出现率极高。

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1962年邓小平提出;20世纪80年代在新闻报道,街谈巷议中时常出现,流传大江南北。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在科研部门;学校、厂矿等单位广为流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成为全国普通民众新时代的政治指南。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出现在1980年深圳蛇口港建设工地;后获得邓小平的首肯。20世纪80年代全国建筑工地;大型工程现场不可或缺。

(1)根据材料;从“时代与口号”关系的角度,对以上口号红遍中国的现象作出解释。

(2)假如你生活在1898年的中国,请你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提出一句具有时代气息的口号,并对口号的影响力做出评估,简要说明评估的依据。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27年,上海街头悄然增加了一种饮料“蝌啃蝌蜡(可口可乐)".名字还不是这种饮料最古怪的地方,它棕褐色的液体、甜中带苦的味道,以及打开瓶子后充盈的气体,让不少人感觉到既好奇又有趣1949年,随着美国大使馆撤离,可口可乐也撤出了中国大陆市场。自此之后的30年内,大陆市场上再没出现过这种喝起来有点像中药的饮料。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可口可乐又重返中国大地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可口可乐在中国发展的阶段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现象,概述并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①明确所选阶段;②指出该阶段对应的历史现象;③全面准确的评价这一历史现象)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中外历史来看;任何成功的改革或变革总是首先在观念层面进行更新和转换,通过宣传新思想;新理念、新理论,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并在社会各阶层取得广泛共识,才有可能使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的同时;也对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开放提出了目标,作出了部署。深刻领会这些要求,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对于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至关重要。

——新华社《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开放》试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有关史实论证材料一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自拟论题,并进行中英比较说明。(要求:论题明确,说明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虽然19世纪是个政治上疾风骤雨的时代,但并非所有的政治变革都能被冠以“革命”之类的词汇。不过我们依然可以说这是一个“革命的时代”。究其原因,在这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政治动荡,并且都以激进和暴力为特征。不过这些革命有很多都失败了,还有很多偏离了人们起初的设想。除此之外,如果我们变通地理解革命这个词,把那些政治集团快速或者基础性的反常的更替也算进去的话,我们就能发现这个时代有许多非暴力性的政治变革达到了革命性的结果。——摘编自罗伯茨《欧洲史》材料反映了作者对19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围绕“政治变革”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19世纪中外历史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2题,共16分)21、自1789年以来,法国人民为争取共和制历经反复斗争,请查阅相关资料,弄清楚法国人民曾几次建立了共和国?历史上分别称做什么?2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各项参政员候选人推出后报告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资格审议会置委员九人,其人选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指定。

国民参政会有听取政府施政报告暨向政府提出询问案之权。

——《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1938年4月)

材料二。

毛泽东等人发表对国民参政会的意见称:“虽然在其产生的方法上;在其职权的规定上,国民参政会还不是尽如人意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但是,并不因此而失掉国民参政会在今天的作用与意义共产党人除继续努力于促进普选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在将来能以建立外,将以最积极、最热忱、最诚挚的态度去参加国民参政会的工作。”

——摘编自《新华日报》1938年7月5日。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国共两党在国民参政会问题上的不同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参政会的历史作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注意材料时间是梭伦当选执政官之前,据所学可知,A错误,梭伦改革后雅典才走上民主道路;C错,陶片放逐法是克里斯提尼执政时的措施;B与D相比较而言,城邦内部阶级斗争是最主要的问题,故选B。2、D【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公民大会有权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故A正确,排除。梭伦改革后的雅典公民大会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故B正确,排除。梭伦改革后的雅典公民大会是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故C正确,排除。最高的司法裁判权力,属于陪审法庭,故D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内容3、C【分析】试题分析: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是为了稳定统治秩序;维护统治。梭伦改革把雅典引向了民主政治的轨道,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都起到了推动社会转型的作用。所以答案为C项。从题干商鞅重农抑商的政策“举以为收孥”可知②错误。梭伦改革废除债务奴隶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故③错误。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商鞅变法·“解负令”、重农抑商。4、B【分析】【详解】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都属于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俄国改革由亚历山大二世颁布法令推动,亚历山大不属于资产阶级,排除A。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属于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通过改革俄国和日本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项正确。日本明治维新大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推动了近代工业发展,但与俄国不符,排除C。无论是俄国1861年改革,还是日本明治维新,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没有实现政治的民主化,排除D。5、D【分析】【分析】

【详解】

戈雷岛是由隆起的玄武岩形成的山丘濒临塞内加尔海岸,面向达喀尔,位于塞内加尔维德角半岛正南,是欧洲人在西非最早开拓的殖民点之一。为了更好地保护戈雷岛的历史文物,联合国1981年宣布它为全人类的文化遗产。金字塔是埃及的著名景点,D错误,符合题意;A、B和C项符合戈雷岛旅游的特点,排除。6、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期间,引进西欧国家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建立了近代工厂,民族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A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要求,所以选A项;欧洲列强的干涉是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之一,但不符合题意,所以不选B项;改革未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是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之一,但不符合题意,所以不选C项;连年的对外战争是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之一,但不符合题意,所以不选D项。7、A【分析】【详解】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阿里改革是有利于近代化的改革,但是在政治体制改革却”由其儿子担任议长”,可以看出是深受封建社会习俗的影响,实质是封建统治,表明阿里对欧洲政治体制的认识是肤浅的,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阿里改革的局限性,深受封建社会习俗的影响,并非强调对欧美制度优越性的认识,排除B项;”由其儿子担任议长”并不能说明阿里改革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排除C项;“建立咨议会,但由其儿子担任议长”体现出封建性,并非真正的民主,排除D项。故选A。8、A【分析】【分析】

【详解】

梭伦改革通过废除债务奴隶制、确立财产等级制等措施,初步改变了雅典贵族统治的局面,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拯救了雅典,A正确;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并未实现以法治国,B错误;C是梭伦改革对经济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排除;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与材料“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不符,D错误。故选A。9、B【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可判断是处于“人民公社”时期,人民公社的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这违背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规律,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B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探索与失误二、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10分)10、略

【分析】【详解】

(1)依据材料一中“洪武初年;锦衣卫二百五员,今一千七百余员”;“朝廷威福之柄,徒为人臣酬报之资”、“明廷税源在减少,开支却在增加”、“国内农民起义不断发生,蒙古军队数次南侵,东南倭寇成患天下骚动。”等信息从官员冗滥,吏治败坏、土地兼并严重,财政困难、阶级矛盾尖锐、边患危机严重等方面归纳张居正改革的背景。依据材料一中“利于下,不利于上;利于编氓,不利于士夫”、“威柄之操,几于震主”、“无老者宽大之风,无大臣休休之量”等信息从改革损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与皇权发生矛盾、张居正自身性格弱点等方面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中“把所属官员应该要办的工作都登记在三本账簿上,并订立完成期限”、“根据账簿中官员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确定奖惩,做到赏罚分明。”、“六科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内阁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官员该升则升,该奖则奖,该罚则罚,易于操作。”、“考成法要求官员一定要务实,要有切实的结果和成效”从考核内容、考核体系、考核方法、考核结果等方面归纳张居正实施的考成法的特点。【解析】(1)背景:官员冗滥;吏治败坏;土地兼并严重,财政困难;阶级矛盾尖锐;边患危机严重。

原因:改革损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与皇权发生矛盾;张居正自身性格弱点。

(2)特点:考核内容明了确切,赏罚分明;考核体系周密健全,互相监督;考核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性强;考核结果实用权威。11、略

【分析】【详解】

(1)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一中的“中外义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可知涉及到了军事和政治,再结合所学可知,其改革还有经济方面的内容。具体来说,政治上,整顿吏治,颁行考成法,为全面推行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军事上,实施边防新政,“外示羁縻,内修守备”,使边境相对安定,汉蒙互市活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在经济方面,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国家基本掌握了田亩数,增加了财政收入,促进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由材料二中的“念己既忘家殉国;惶恤其他,虽机阱满前;众镞攒体,孤不畏也”再结合所学张居正改革的相关知识可知,面对可以预料的身后事,他毫不退缩,反而加快改革步伐,表现了一个改革者的无畏精神。

(3)张居正对自己有可能身后毁誉的态度,表明一个优秀的改革家必须具备面对改革的阻力,为了国家利益而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的优秀品质。【解析】(1)整顿吏治;颁行考成法,为全面推行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实施边防新政,“外示羁縻,内修守备”,使边境相对安定,汉蒙互市活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经济方面,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国家基本掌握了田亩数,增加了财政收入,促进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他毫不退缩;反而加快改革步伐,表现了一个改革者的无畏精神。

(3)面对改革的阻力,为了国家利益,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12、略

【分析】【详解】

(1)结合材料“医疗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改革公费;劳保医疗制度,建立市县一级的个人医疗账户与大病社会保险基金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从现收现支制转变为预筹积累制,养老保险费用按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同时缴纳,汇入个人账户,个体劳动者参加养老保险费用全部由个人缴纳”“失业保险主要是扩大失业保险范围,改革失业保险金的计发办法,逐步建立包括国有、集体、私营及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职工在内的统一失业保险制度”“为保证城市贫困人口的生活,国家制定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进行作答。

(2)根据材料“社会保障制度开始了改革。医疗制度改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失业保险制定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可知全方位开展,涉及医疗、养老、失业救助和低保等方面,发展迅速,建立起国家、企业、个人责任共担的社会保障体系;根据材料“通过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社会保障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确立。”可知与改革开放和社会环境相适应。【解析】(1)主要内容:医疗制度改革;建立市个人医疗账户与大病社会保险基金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从现收现支制转变为预筹积累制;失业保险改革,主要是扩大失业保险范围;制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2)全方位开展,涉及医疗、养老、失业救助和低保等方面;发展迅速,建立起国家、企业、个人责任共担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完备;与改革开放和社会环境相适应。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精神:根据“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关于变法改制的全部构想,应乎民众解除患苦的迫切需求的”“司马光”等信息,结合所学概括得出王安石以“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推行新法,冲破重重阻力,百折不挠。

得失:根据“王安石关于变法改制的全部构想;应乎民众解除患苦的迫切需求的”得出王安石变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根据“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惟恐不迨”得出在新法实行过程中也加重了贫苦百姓的负担。

(2)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都处于19世纪60年代,本国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发展资本主义;性质都是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结果都是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3)内容: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得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意义:结合所学,可从解放人们的思想,深化改革开放等角度分析总结。【解析】(1)精神:王安石以“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推行新法;冲破重重阻力,百折不挠。

得失:王安石变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但在新法实行过程中也加重了贫苦百姓的负担。

(2)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

(3)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14、略

【分析】【分析】

(1)

原因:从材料中的《蒙巴顿方案》来看;《蒙巴顿方案》采取的“分而治之”的政策为两国的冲突埋下隐患;从国家利益;民族矛盾及宗教信仰来看,印巴国家利益、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加剧;根据材料“关于克什米尔邦的归属问题,长期存在无法解决的争端”可归纳很粗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是直接原因。

(2)

原因:美国:根据材料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方面可从深陷越南战争泥潭;经济出现滞涨危机、外交推行收缩政策等角度进行分析;苏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苏联的军备竞赛、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及战略扩张等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解析】(1)《蒙巴顿方案》采取的“分而治之”的政策为两国的冲突埋下隐患;印巴国家利益、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加剧;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是直接原因。

(2)美国:注意力主要放在越南战场,后陷入了越南战争的泥潭;国内经济“滞胀”和7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使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防守,在外交上推行战略收缩政策。苏联: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同美国军备竞赛,美苏争霸中暂时处于优势,在外交上推行战略扩张政策。三、论述题(共6题,共12分)15、略

【分析】【详解】

材料“许多保守的贵族和农民反对剪胡须,但由于“胡须税”重,只好把胡须剃掉了”体现的是彼得一世改革用野蛮专制的手段推动俄国的近代化,需要从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方式、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得出野蛮专制手段在落后国家也可推进现代化的结论。【解析】自上而下推进,用野蛮专制的改革手段来推进西方文明取向的改革,改革本身有浓厚的封建思维,野蛮专制手段在落后国家也可推进现代化,先进与落后,野蛮与文明的关系有时并不是非此即彼的。16、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口号其实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反映。首先,对材料中的口号进行分类,例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属于思想文化;“振兴中华”属于经济建设等等。然后,结合所学,从口号的归属领域、反映的相关现象和史实等角度对分类的口号进行解释即可,例如“振兴中华”等口号表明随着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摸着石头过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反映出党领导人民在推进改革开放中改变旧观念,大胆探索创新,勇于担当奉献的时代精神。最后,对材料中的口号的作用进行综述,这些口号顺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反映了时代主题和人民的愿望,推动了改革开放。

(2)结合所学可知,1898年的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不同政治派别提出了不同的挽救民族危机的方案,因此口号要区分不同的阶级和政治派别,例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口号,驱除鞑虏,创立民国,但是该口号只限于革命派知识分子范围内传播,因为当时的主流思想是维新变法,所以影响有限。【解析】(1)8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刚刚进入新时期,各项事业拨乱反正,改革开放逐步展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等思想文化科技领域的口号,反映了各项事业的拨乱反正;“振兴中华”等口号表明随着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摸着石头过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反映出党领导人民在推进改革开放中改变旧观念,大胆探索创新,勇于担当奉献的时代精神。以上口号顺应了80年代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反映了时代主题和人民的愿望,因而得到广泛传播,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

(2)示例:口号:驱除鞑虏,创立民国。评估及依据:口号只限于革命派知识分子范围内传播,当时的主流思想是维新变法,因而影响有限。(注意:口号应具有正能量,适应当时的实际情况。)17、略

【分析】【详解】

首先依据材料“1927年”“1949年”“自此之后的30年内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划分出准确的三个阶段。

其次;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中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又退出中国大陆市场,之后又再次进入大陆市场的原因;其中,1927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相关,1949年的退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相关,1979年后再次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和改革开放相关。

最后,在具体阐述的过程中,注意史实表达的准确性,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通畅性。【解析】三阶段:

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49年美国支持下的国民党政府退居台湾;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1978年改革开放根据以上阶段按要求答题。

具体答案:第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大地。评价:可口可乐在1978年以后重返中国大地,首先是我国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其次是中美建立了外交关系,大大促进了中美两国经济贸易的往来。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人民的生活习俗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国内饮料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是个论述题,首先提炼出观点,然后结合所学加以论述。根据材料一“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并在社会各阶层取得广泛共识,才有可能使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内容可知,改革开放使因为中国人民在思想观念上取得了共识,才会取得突出的成就,从而说明思想解放,促进了改革开放,因此可以总结出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发展。论述可以从改革开放的背景即真开标准问题的讨论开始论述,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南方谈话、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华主义等方面进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解析】观点: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发展。论证:1978年,关于实践和真理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阐述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极大地解放了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十八大以来,逐渐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等。(其它言之有理答出3点即可)19、略

【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得出论题为历史建筑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特定的政治关系。论述时,可结合图片中的中国建筑分析得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强化。结合英国的建筑分析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再联系建筑所反映的国家政体的特点进行分析说明。最后总结得出,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国家历史建筑呈现出的特征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国家政治关系的真实写照。【解析】示例:论题:历史建筑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特定的政治关系。

说明: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开始确立。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得以完善,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在国家权力结构中,国王“统而不治”,但却是国家的元首,最高权力的象征。英国王宫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的地位。下议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组阁,任首相,掌握行政大权。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内阁对议会负责。首相的权力受议会的监督控制。首相官邸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权力中心,体现了民主的政治风格。

总结: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国家历史建筑呈现出的特征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国家政治关系的真实写照。20、略

【分析】【详解】

本题是一个开放性试题,题目的要求是对此围绕“政治变革”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19世纪中外历史予以阐述。因此可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以来,西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及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的确立这些内容进行理解概括。如可提炼主题为,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拓展和英美代议制政体的建立,民主政治逐渐成为历史潮流。欧洲许多国家掀起了反抗封建专制,建立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高潮。论述时,可先分析19世纪以来政治变革的原因,如工业革命、启蒙思想等。再结合所不这,列举英国、美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