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西师新版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93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图为人大脑皮层言语区示意图;某学生因病导致大脑皮层言语区发生障碍,医生对其进行检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语言文字功能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高级功能B.若能听、说、写,但不能看懂文字,则说明H区受损C.若能说、写、看,但不能听懂讲话,则说明V区受损D.若能看、听,但不能写和说,则说明W和S区受损2、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生态系统中,①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⑤中包含了三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C.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②×100%D.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3、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及持续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浆中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持续静脉注射葡萄糖是模拟口服葡萄糖后血浆中葡萄糖浓度的变化B.口服葡萄糖和静脉注射葡萄糖都能使血浆葡萄糖浓度升高C.口服葡萄糖后血浆中胰岛素的含量大大高于静脉注射者D.肠道中的葡萄糖能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4、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寒冷环境下,骨骼肌不受神经支配而自主战栗B.气温超过35℃时,最有效的散热方式是出汗C.炎热时血管舒张是通过体液调节实现的D.安静时主要由骨骼肌代谢产热5、农业专家利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辣椒未受粉的雌蕊柱头,培育出无子辣椒,下列有关无子辣椒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无子辣椒中染色体组成与有子辣椒不同B.该无子辣椒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仍结无子辣椒C.该无子辣椒叶肉细胞中的细胞核DNA含量与有子辣椒相同D.该无子辣椒与有子辣椒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6、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生活的主要环境,也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血液中CO2增多引起呼吸频率加快,是通过体液和神经共同调节的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并产生渴觉D.剧烈运动后大量排汗能调节体温和渗透压相对稳定7、用灭活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小鼠体内可能()A.产生过敏反应B.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C.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效应B细胞(浆细胞)D.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8、在已知繁殖方式的24万种植物中,大约有22万种植物需要动物帮助。野生动物参与授粉的有10万种以上,从蜂、蝇、蝶、蛾、甲虫和其他昆虫,到蝙蝠和鸟类。在农作物中,约有70%的物种需要动物授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除了通过动物授粉外,还可以通过风等方式进行传粉B.传粉动物的灭绝会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大量饲养传粉动物即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D.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中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9、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的原因是具有自我调节能力B.正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强D.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0、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内部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迁出率;外部因素有气候、_______、天敌、_______等。11、_______,传递效率为_______。12、目前控制生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_______等。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_______,这其中有些就是利用_______。13、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等,通过_______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其来源可以是_______,也可以是_______。14、某地经过开垦后;荒山变为树林,注地成为鱼塘。下图表示某鱼塘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山顶和山脚种植了不同的树木;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结构。树林中,A和B两种生物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互利共生通常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乙同化的能量去向有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
(3)若鱼塘的环境条件不变;经过捕捞后,某种鱼的环境容纳量将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鱼塘生态系统需要人工不断地添加饲料以维持其正常功能,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角度说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1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生物学上就把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为______;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_______。16、根据《必修三》所学内容填空:
(1)______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给需要进行移植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2)出生率是指_____的比率。
(3)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_____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4)_____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5)对一只试管中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_____的方法。
(6)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_____;二是_____。
(7)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____,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7、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4题,共32分)18、请根据下列图表;回答有关种群和生态方面的问题。
。实验组。
A
B
C
D
培养液中葡萄糖质量分数/%
4.0
4.0
0.8
0.8
培养液体积/mL
200
800
200
800
甲。
(1)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表甲所列条件进行了A;B、C、D4组实验,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如图乙。已知图乙中曲线①、③分别是甲中B、D组的结果。B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在某一时刻欲提取部分样液进行计数,取样前,须_______________。计数时用__________的方法,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酵母菌细/胞分布如图丙,则此时该样液的细胞密度为______________个/mL。19、为了研究从植物中提取的可可碱是否可以作为除草剂;某科研小组开展了可可碱对鬼针草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和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探究,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注: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的总数×100%。
(1)本实验需要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制片过程中根尖解离需要用到的试剂是________,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部分细胞图像,箭号所指的细胞处于分裂期的________期。
(2)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当可可碱浓度达到1.0mmol·L-1时,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_______。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3)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可可碱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_____。为探究可可碱影响种子发芽率的可能原因,某同学提出假设:可可碱会降低种子中赤霉素的水平。现欲通过实验检验上述假设,请写出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植物的向性进行研究;当他们将植物幼苗横放一段时间后,出现如实验一所示的现象:
(1)提出问题:植物茎的背地生长是____作用的结果,还是____作用的结果;还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2)实验探究:将植物幼苗横放在暗盒中;一段时间后,出现实验二中所示现象:
(3)实验结论:该小组同学认为植物茎的背地生长是____作用的结果;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实验一中茎的弯曲角度较实验二的大,即α>β,该小组同学认为多出的弯曲角度是由_____造成的。经修正获得的结论:植物茎的背地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继续探究:一定强度的单侧光与地心引力对茎背地性影响效应的大小。某同学认为利用上述实验中α>β的关系即可作出判断:若____,则该强度的单侧光的效应大于地心引力的效应。另一同学认为还可以通过实验进行更准确、更形象的判断,请绘制实验装置图,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装置图:
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________;则该强度的单侧光与地心引力对茎背地性影响的效应相同。
②若________;则该强度的单侧光对茎背地性影响的效应小于地心引力对茎背地性影响的效应。
③若________,则该强度的单侧光对茎背地性影响的效应大于地心引力对茎背地性的影响。21、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分别加入25ml实验材料→测pH→滴加5ml0.1mol/L的HCl;摇匀→测pH→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重复实验并记录。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时应测量____种材料的pH值;其目的是获得实验前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pH值做比较。
(2)该同学用如图所示曲线来预期探究结果,试回答:
①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的是清水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_______作用。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3)如果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充:加入_________后血浆pH值仍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评卷人得分五、非选择题(共2题,共20分)22、下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_______。
(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种群密度时,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40只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是15只,则该鼠的种群密度是_____只/hm2。若标记的鼠有部分被捕食掉;则会导致鼠种群密度的估算结果______________“偏高”或“偏低”)。
(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___。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4)图乙中;碳元素由B主要通____________过程进入A。碳元素在A;C、D之间以___________形式传递。图乙中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未在图甲中体现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5)该地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如图为在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图(单位:103KJ.m-2.a-1)。
①由图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为____KJm-2.a-1;根据图中数据可知,营养级___填“较高”或“较低”)的生物在这场灾害中受到的影响较大。
②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KJm-2.a-1。
用于植食性动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是____KJm-2.a-1。
③在人为干预下,能量在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23、园林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受“礼乐”文化的影响很深,通过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作为载体衬托出人类主体的精神文化,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园林建筑中生物既有本地常见的品种;又可引入外来的“奇珍异宝”,但引种时在考虑生物自身特点的同时,还要考虑对当地生物及环境的影响,避免造成当地________的降低。
(2)景观建筑修建时;往往要与环境的颜色等协调,如小桥桥基;假山往往打洞,避免建筑物的出现导致生物出现____________,从而导致对原有物种造成影响。
(3)园艺设计时不同物种高低有致;相得益彰,有时还要形成各种特殊的图案,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在满足观赏需要的同时,可以提高对____________的利用率,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其中很多生物除观赏外,还可以供人们进行生态等科学研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
(4)很多园林至今已有百年历史;面貌在原有基础上已大为改变,除了环境的改变,还发生______演替现象,这其中除了自然环境及生物的变化,还主要受到了__________的影响。
(5)目前园林主要由自然改造和人工修建,自然改造的园林往往人类的调节作用很少,就可以保持稳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较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D【分析】【分析】
言语区:S区受损—不能讲话;能听懂;能看懂;W区受损—能听懂、看懂、不能写字;V区受损—看不懂;H区受损—会写、会讲、会看,听不懂。
【详解】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错误;若能听、说、写,但不能看懂文字,则说明V区受损,B错误;若能说、写、看,但不能听懂讲话,则说明H区受损,C错误;若能看、听,但不能写和说,则说明W和S区受损,D正确。故选D。2、A【分析】【分析】
①是生产者同化的能量;②是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③是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④是三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⑤次级消费者同化能量的一部分流向了分解者。据此作答。
【详解】
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是人工喂食的饲料(有机物),故①+人工喂食的饲料(有机物)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错误;三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它的上一个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故⑤中包含了三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B正确;②是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③是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所以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②×100%,C正确;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D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考生要明确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方法;明确某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3、D【分析】【分析】
【详解】
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及持续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浆中葡萄糖浓度的变化相似,都是先升后降,可见,持续静脉注射葡萄糖是模拟口服葡萄糖后血浆中葡萄糖浓度的变化,口服葡萄糖和静脉注射葡萄糖都能使血浆葡萄糖浓度升高,A、B正确;口服葡萄糖后血浆中胰岛素的含量大大高于静脉注射者,C正确;肠道中的葡萄糖不能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错误。4、B【分析】【分析】
人体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2)机理:产热⇌动态平衡散热;
(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详解】
A;寒冷环境下;骨骼肌受下丘脑有关神经的支配,不由自主战栗,从而增加产热,维持体温恒定,A错误;
B;35℃以上时;除了出汗有效的散热外,其他排泄器官(如肾)借排泄活动只能散发少部分热量,所以最有效的散热方式是出汗,B正确;
C;炎热时血管舒张是通过神经调节实现的;C错误;
D;安静时主要由肝脏代谢产热;D错误。
故选B。5、C【分析】【分析】
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果实是由子房经有丝分裂发育而成的;所以果实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子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等。
【详解】
AC;生长素处理获得的无子辣椒;属于不可遗传变异,不改变染色体组成和核DNA,所以无子辣椒的染色体组成、核DNA与有子辣椒相同,A错误,C正确;
B;该无子辣椒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后代;自然状态下会结有子辣椒,B错误;
D;无子辣椒与有子辣椒的染色体数目没有改变;基因库基本无差别,未达到生殖隔离,属于同一个物种,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生长素的促进果实的发育没有改变遗传物质,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6、B【分析】【分析】
1;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
2;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详解】
A;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质基质;A错误;
B、血液中CO2增多引起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兴奋;导致呼吸频率加快,是通过体液和神经共同调节的,B正确;
C;渴觉的产生在大脑皮层;C错误;
D;排汗是调节人体的体温;不能维持渗透压稳定,D错误。
故选B。7、C【分析】试题分析:A;抗原第二次进入才能引起过敏反应;A错误;
B;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的感染,会产生更多的抗体,B错误;
C;由该病毒引发的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C正确;
D;抗体与特异性的抗原相结合;由该病毒刺激产生的抗体能够与抗原相结合,D错误.
故选C.8、C【分析】【分析】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详解】
A;植物除了通过动物授粉外;还可以通过风等方式进行传粉,A正确;
B;传粉动物的灭绝会影响植物的生存;进而影响其他直接或者间接以植物为食的生物生存,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正确;
C;大量饲养传粉动物可能会破坏农作物;降低农产品的产量,C错误;
D、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中主要以CO2形式进行循环;D正确。
故选C。9、B【分析】【分析】
1;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2;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
3;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弱。
【详解】
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A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错误;一般来说,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但也不全是,如北极苔原的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也很弱,C正确;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D正确。
【点睛】
1;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两者的比较如下:
。项目。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概念。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影响因素。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则越容易恢复。
联系。
①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往往是存在着相反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差,反之亦然。
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食物传染病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逐级递减10-20%12、略
【解析】①.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②.生物防治,③.信息传递的作用。13、略
【解析】①.光、声、温度、湿度、磁力②.物理过程③.无机环境④.生物。14、略
【分析】【分析】
通过图中能量流动的方向示意图和不同营养级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来回答相应的生态学习题。生物群落中不同的生物分布在不同的位置的现象称作群落的结构,分为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群落中不同生物之间形成不同的种间关系: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寄生等关系;能量的流动过程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呈现相对平衡时,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
(1)在不同水平位置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称作群落的水平结构,山顶和山脚是不同的水平位置,因此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获利,彼此对对方有利的生物关系。
(2)根据能量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分析;对于一个生物的同化量(乙)而言,其能量的流动方向有:细胞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向下一个营养级(流向丙和丁),还有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除此以外部分的能量未被利用。
(3)种群S型增长的K值称作环境容纳量;影响S型增长的因素是环境因素(包括食物;水、天敌、栖息地空间等),与此时种群的种群密度无关,因此若环境不变捕捞前后环境容纳量基本不变。
(4)鱼塘生态系统中因捕捞造成大量鱼类生物输出;因此对于输入的能量和物质都要增大,持续不断地添加饲料为鱼塘提供能量和物质来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点睛】
本题是生物的生态学知识点的考察,通过能量金字塔来完成生态系统,种群、群落的相关问题,难度适中,多为一般性的概念考察,在做题时需要通过题干与知识点结合来处理具体的问题。【解析】水平(空间)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传递给丙和丁、用于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流向分解者不变环境条件不变,该种鱼的环境容纳量不变由于捕捞造成池塘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的输出大于输入,所以要不断添加饲料为鱼塘提供能量和物质以维持生态系统正常功能15、略
【解析】①.抵抗力稳定性②.恢复力稳定性16、略
【分析】【分析】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包括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黑光灯诱捕法等;不同的生物采用的调查方法不同。
【详解】
(1)免疫抑制剂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器官移植的难点之一就是免疫排斥现象,应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点。
(2)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4)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环境条件改变,K值随之改变。
(5)对一只试管中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利用血细胞板计数法进行计数。
(6)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7)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点睛】
本题考查教材必修3最基本的知识,熟悉并理解教材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免疫抑制剂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抽样检测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全球气候变化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7、A【分析】【分析】
【详解】
某些植物的花期受光周期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正确。
【点睛】四、实验题(共4题,共32分)18、略
【分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表格和曲线图像的分析。如第1小题中;分析①;③曲线的差异,可以发现①、③曲线最初是没有差异的,而后有了分支点,在根据题目提供的表格来分析,BD组的差异仅仅是因为葡萄糖的含量差异导致的。而对于第2小题,抽样检测法的具体操作可以通过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来理解每一步过程,了解血细胞计数板的一般规格,可以用样方法五点取样,取平均值,再审题要求计算每毫升的数量再进行单位的换算即可。
【详解】
(1)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与D组相比,B组葡萄糖的浓度高于D组,能够供给的能量多,导致K值较大,而其他条件均相同。
(2)该同学在某一时刻欲提取部分样液进行计数;取样前,需要摇匀振荡,以免因为酵母菌集中分布在培养液的底层。由于检测对象是用培养液培养的微生物,一般采用抽样检测法。抽样检测法的一般操作是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图丙中看出,该血球计数板的规格为25×16格,图中一个中格16小格中的酵母菌数总平均约为6个,因而;
该计数板0.1mm3中酵母菌数量=6×25=150,换算为1mL=150×104.【解析】葡萄糖浓度较高,能供给的能量较多,K值较大摇匀振荡抽样检测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1.5(或1.4)×10619、略
【分析】【详解】
(1)解离液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成分为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右图中箭头所指细胞染色体着丝点都排在赤道板上,处于细胞分裂中期。(2)由表可知,当可可碱浓度达到1.0mmol.L-1时,处于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其他浓度,说明处于该期的细胞数目相对较少。而前中期变化相对较小,所以可能是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3)随着可可碱的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明显降低。实验目的为:探究可可碱会降低种子中赤霉素的水平。自变量为可可碱浓度,因变量为赤霉素的含量。实验设计基本思路是以不同浓度的可可碱处理鬼针草种子,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种子中赤霉素的含量,分析可可碱浓度与赤霉素含量的关系。
【考点定位】有丝分裂与探究实验【解析】(1)盐酸(或盐酸和酒精)中(2)减少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3)降低以不同浓度的可可碱处理鬼针草种子,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种子中赤霉素的含量,分析可可碱浓度与赤霉素含量的关系20、略
【分析】【分析】
依图示信息,植物横放时,茎背地生长与地心引力、单侧光有关;将植物放在黑暗条件下(即排除单侧光的影响时),植物也能表现出背地性,说明地心引力发挥着作用。要判断地心引力和单侧光对茎背地性影响效应的大小,可以依据弯曲角度α与2β的关系。若α>2β;则该强度的单侧光的效应大于地心引力。要探究单侧光与地心引力对茎背地性影响效应的大小,应该从近地侧给予光照,依茎生长弯曲情况进行判断。
【详解】
(1)依图示信息;植物横放时,茎背地生长与地心引力;单侧光有关,故可以提出的问题是植物茎的背地生长是单侧光作用的结果,还是地心引力作用的结果,还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3)将植物放在黑暗条件下(即排除单侧光的影响时),植物也能表现出背地性,说明地心引力发挥着作用;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实验一中茎的弯曲角度较实验二的大,即α>β;该小组同学认为多出的弯曲角度是由单侧光作用造成的。综上可得出的结论是植物茎的背地性是地心引力和单侧光共同作用的结果。
(4)上述实验中α是单侧光和地心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β是地心引力作用的结果,若α>2β;则该强度的单侧光的效应大于地心引力的效应。为了通过实验进行更准确;更形象的判断,可设置如下实验装置图:
单侧光使茎向光弯曲(即向地生长);地心引力使茎背地生长。若该强度的单侧光与地心引力对茎背地性影响的效应相同,则茎水平生长;若该强度的单侧光对茎背地性影响的效应小于地心引力对茎背地性影响的效应,则茎表现出背地生长;若该强度的单侧光对茎背地性影响的效应大于地心引力对茎背地性的影响,则茎表现出向地生长。
【点睛】
本题考查植物向性运动相关探究实验,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等相关知识,掌握相关知识点结合题意答题。【解析】单侧光地心引力地心引力单侧光作用地心引力和单侧光共同作用的结果α>2β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茎水平生长茎表现出背地生长茎表现出向地生长21、略
【分析】【分析】
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可在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的情况下,比较血浆;缓冲液和清水的pH变化。
【详解】
(1)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所以实验开始时应测量三种材料的pH值,其目的是获得实验前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pH值做比较。
(2)①清水中加HCl后;溶液pH值应下降,与图中清水组曲线不相吻合。
②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对照作用。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一定范围内随滴加盐酸量的增加,血浆和缓冲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说明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值相对稳定的功能(血浆具有维持pH值相对稳定的功能)。
(3)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还应该补充加入NaOH的实验,加入NaOH后血浆pH值仍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解析】三清水中加HCl后,溶液pH值下降对照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值相对稳定的功能(血浆具有维持pH值相对稳定的功能)NaOH五、非选择题(共2题,共20分)22、略
【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图甲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中草是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其余都是消费者,图中共含有4条食物链。图乙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由于生产者和大气中CO2库之间为双箭头,并且所有生物均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可以判断图中A、B分别代表生产者、大气中CO2库;又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均会流向分解者;因此进一步确定C;D分别表示消费者、分解者。
【详解】
(1)次级消费者处于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图甲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人;蟾蜍、蛇、猫头鹰。
(2)已知第一次捕获鼠40只,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被标记的有15只,且样方面积为2hm2,因此该鼠的种群密度=30×40÷15÷2=40只/hm2;若标记的鼠有部分被捕食掉;导致第二次捕获的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投标委托书(15篇)
-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承包合同书
- 细胞-乳腺癌课件
- 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高危产后出血倾向二次剖宫产产妇的效果
- 中国企业智能化成熟度报告(2024) -企业智能化转型进入2.0时代
- 广东省中山市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养老行业前景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4年食品行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合同
- 餐厅供货协议合同协议范本模板
- 汽车修理厂承包合同模板
- 输变电工程监督检查标准化清单-质监站检查
- 【超星学习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南开大学)尔雅章节测试网课答案
- 2024年中国工业涂料行业发展现状、市场前景、投资方向分析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化工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培训考试卷(后附答案)
- 工伤赔偿授权委托书范例
- 工程变更履历表
- 煤矿岗位标准化作业流程
- 唯物史观课件
- 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第三版)复习重点
- 邮轮外部市场营销类型
- GB/T 42460-2023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去标识化效果评估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