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95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下列诸侯国中,既属于“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是()A.齐国B.吴国C.晋国D.宋国2、“丝绸之路”的起点是()A.北京B.洛阳C.咸阳D.长安3、下列人物中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并创立了生物进化论理论的科学家是:A.B.C.D.4、“许多其他沉重捐税仍继续违法征收,有些甚至不合理到这种程度,纳税的总数甚至超过货物的价值。”可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贸中心转移B.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C.1640年议会的重新召开D.苏格兰人民起义5、著名绘画作品《向日葵》将形式美和意境美的自然结合推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它是近代著名画家谁的作品?()A.达•芬奇B.凡高C.贝多芬D.莎士比亚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6、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有下列特点()A.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B.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C.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D.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7、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包括()A.美国的援助B.利用高科技成果C.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D.新干线带来巨大经济效益8、在严复著的天演论里宣传的进步观点有()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B.“师夷长技以制夷”C.“世道必进,后胜于今”D.“民主、科学”9、1864年成立的国际工人协会,是以下哪几个国家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组成的()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10、下列属于工业革命影响的是()A.世界形成了东方落后、西方先进的局面B.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C.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D.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11、以下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B.中国革命从此一帆风顺C.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D.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12、下列历史事件中属于“左”的错误的是()A.中共八大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3、四羊方尊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错误:____;改正:____。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各题。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篇>请回答:
(1)这种“天下为家”的局面是因为谁而开始?
(2)他破坏了禅让制;而采取了什么制度?
(3)从此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到____社会,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国家。15、材料判断: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当时最富有的王室,此后,更多的欧洲国家加入到殖民掠夺中来,亚、非、拉美等国从此相继进入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苦难深渊。以下结论均是正确的,如果是从上面材料中得出的结论打“√”,不是从材料中得出的“X”。
(1)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到东方掠夺财富。____
(2)在新航路的开辟过程中,欧洲人发现了美洲大陆。____
(3)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最早进入殖民掠夺的国家。____
(4)新航路的开辟为欧洲殖民者开辟了殖民掠夺的道路。____
(5)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____。16、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____。17、读如图1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C、D所代表的诸侯国家名称。(填在下面横线上)
A、____。
B、____。
C、____。
D、____。
(2)图中B国曾向周王室询问九鼎大小轻重,该国当时国君是____。
(3)图中C国在春秋时期,为了增强国力,任用____为相,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改革,通过改革,____成为春秋首霸,其称霸的标志是公元前651年的____会盟。
(4)战国时期各国相继变法,其中收效最大的是图中A国,该国通过____变法;成为了七雄中最强的国家,结合所学内容,在如图所示的示意图中补写出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
18、阅读下表内容及材料判断:
1937年以前中日两国实力对比表。
中国日本国土面积1100多万平方公里37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4.6亿0.9亿工业总量(占GDP%)13.6亿美元(占GDP10%)60亿美元(占GDP80%)钢铁年产量2800万吨(其中外资企业占55%)5070万吨坦克年产量0330辆大口径火炮年产量0744门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1)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国土面积、人口数量和经济实力都大大领先于日本。____
(2)1937年中日双方经济和军事实力的较量是与两国间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的较量成反比的。____
(3)到1937年以前,中国钢铁年产量有一半以上不是出自于中国公司。____
(4)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特别是大型装备)生产已经实现自给自足。____
(5)日本在上世纪30年代为摆脱国内经济危机,掠夺中国的资源和市场,发动了侵华战争。____。19、填空(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____(2)《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北宋的____(3)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设置____管辖西藏事务,西藏正式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原名____完成____统一大业,建立政权。创制____通行的文字。20、《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名画______(判断对错)21、国共两党的发展历史上有过合作也有过冲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实现祖国统一作为神圣的使命,推进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材料一(1)图一和图二是“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后开展的重要活动,请分别写出其内容。材料二2015年11月7日下午3点,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直接会面。习近平致辞: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海峡隔不断兄弟亲情,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同胞亲情的力量终于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冲开了两岸封锁的大门。(2)造成材料中所说“同胞隔海相望”局面的原因是什么?为“冲开了两岸封锁的大门”,邓小平创造了什么方针?(3)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评价“习马会”:这是两岸关系的重要里程碑。你认为两岸关系的正确方向是什么?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3题,共9分)22、90年峥嵘岁月,90年光辉历程。90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探究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中共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全国材料二1945年8月28日,当毛泽东等走下飞机时,山城重庆沸腾了,举国上下无不对中共真诚谋求和平的行动大加赞赏。民主人士柳亚子称赞毛泽东的行为是“弥天大勇”。——《中国历史》(中图版·八年级上册)材料三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事件的和平解决?材料二中的国共合作是国共两党历史上的第几次合作?(2分)(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次事件的结果是签订了什么重要文件?(2分)(3)依据材料三,党和政府按照什么伟大构想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提出这一伟大构想的领导人是谁?(2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⑴如图,从“1908年”到“1912年”,老百姓在中国的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事件?(1分)材料二毛泽东在某次党的代表大会(1945年5月31日)上指出:在这条方针里面:“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就是说的组织队伍;就是说的敌人;“建设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就是说的目标。⑵这是毛泽东在哪次党的代表大会上的发言?材料中省略部分所提的“敌人”主要指谁?(2分)材料三刘少奇同志向大会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报告对宪法草案的基本内容作了若干说明,对宪法草案的意义作了精辟的论述。这就宣布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过渡状态的结束。⑶材料中的“大会”是指哪一次会议?在此会议之前颁布的《共同纲领》起了怎样的作用?(2分)材料四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摘自《十二五规划》⑷我国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从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开始?(1分)⑸回顺历史,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试结合建国以来的具体史实,对这一观点加以说明。(1分)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材料二:据共同社报道,日本政府12日就核电站在地震中受损召开紧急会议。日本11日遭遇8.8级大地震后,福岛第一核电站机组自动停止运行,用于冷却核反应堆的紧急发电机也全部停止运行,反应堆容器中的气压已达到设计值的1.5倍。之后,福岛第二核电站3个反应堆的冷却系统也出现故障。——中新网2011年3月12日材料三:强震重创日本经济国际金融市场广受波及——2011年03月12日新华网回答问题:(1)材料一图片中事物的动力装置依次是什么?图片所涉及的科技革命对当时资本主义发展最主要的影响分别是什么?(4分)(2)材料二中提及的“核电站”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产物?期间我国在科技领域已经实行的代表性创新计划是什么?这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格局的主要影响是什么?(3分)(3)材料三说明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趋势是什么?(1分)我国如何应对这种经济发展趋势?(1分)评卷人得分五、其他(共5题,共30分)25、【题文】(9分)阅读下列反映国际格局演变的相关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三巨头”华盛顿会议。
材料二:“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1945年4月16日杜鲁门总统的谈话。
材料三:“世界新秩序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如日本;欧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再过几年还有中国,以及前苏联中的某些国家。”――1993年亨利·基辛格的谈话。
请回答:
(1)通过材料一中两次会议的召开;形成了怎样的国际关系格局?(2分)
(2)材料二中拿破仑被称为“伟大的领袖”;请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2分)杜鲁门的这段谈话表明了美国有何企图?(2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请简述中国在当前世界格局中所处的地位。(2分)26、【题文】请仔细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计6分。
⑴写出以上图片中图B;图C各自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名称以及共同作用。(3分)
⑵简要叙述图A中为解放农奴采取的措施。(任写一点即可)(1分)
⑶图B中日本使团访问欧美国家的目的是什么?(1分)
⑷图C中审阅的文件在当时有什么影响?(1分)27、【题文】近代以来;重视法制建设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潮流,以下几段文字选自近代几部法令,阅读后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材料二:人们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自由;平等、安全、反抗压迫是天赋的权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材料三:“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且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四:宪法规定:这个国家是一个联邦国家;实行总统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材料五:这部法令是法国的;第一编是人法,第二编是物法,第三编是关于取得所有权的各种方法。这部法令是资产阶级的第一部民法典,它对后来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很大影响。很多国家在制定本国的民法典时是以这部法典为蓝本或是作参考。
请回答:
⑴材料一这个法令使该国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实行这一体制的国家在今天的世界上仍有很多;请你再举出一个例子。(2分)
⑵材料二文献出自哪国法令?为什么说它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2分)
⑶材料三中“这些殖民地”指什么?(1分)
⑷材料四“宪法”是指什么?材料五谁统治法国时期制定的?(2分)
⑸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以上五则法令有何共同之处?(1分)28、【题文】近代以来;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不断传播,使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近代最早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潮流是什么?(2分)首先在哪一国家兴起?(2分〕
(2)17一18世纪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2分)在这一运动影响下,18世纪后半期发生了哪两次资产阶级革命?(4分)29、【题文】阅读下列相关图片;回答问题:
(1)图1中“引领时代”的历史人物是谁?(1分)他“引领时代”的发明是什么?(1分)
(2)图2中“汽车之父”赞誉的是哪位历史人物?他在交通工具动力方面的发明是什么?(2分)
(3)图3中“网络长椅”反映了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2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A【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既属于“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解析】【解答】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战国七雄包括齐;楚、秦、燕、赵、魏、韩.
故选A.2、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丝绸之路.【解析】【解答】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开通.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西亚,再到欧洲,这是东西方交往的桥梁.
故选D.3、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达尔文的相关内容。达尔文(1809—1882)是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标志着生物进化论的诞生。故选C。【解析】【答案】C4、B【分析】“许多其他沉重捐税仍继续违法征收;有些甚至不合理到这种程度,纳税的总数甚至超过货物的价值.”可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封建专制统治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成为英国社会的根本矛盾,它们矛盾的不断激化,最终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区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解析】B5、B【分析】《向日葵》是法国近代著名画家凡高的代表作;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代表作主要有绘画作品《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而贝多芬和莎士比亚分别是德国音乐家和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可以直接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绘画作品《向日葵》的作者.
注意准确识记《向日葵》的作者.【解析】B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6、AB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解析】【解答】据所学知;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其主要特点有,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C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而不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故选ABD.7、ABC【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和日本利用美国的援助或扶持,重视科技和教育,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适当的发展政策.新干线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与西欧无关,不属于共同原因.
故选ABC.
本题考查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注意对比共同之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表现.【解析】ABC8、AC【分析】在严复著的天演论里宣传的进步观点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严复译著的《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当时中国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故选:AC。
本题考查了严复。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思想家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长处。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严复译著《天演论》中的进步思想。【解析】AC9、ACD【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ACD符合题意。
故选:ACD。
本题考查1864年成立的国际工人协会。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国际工人协会以及意义。【解析】ACD10、ABC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掌握情况.【解析】【解答】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业革命还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奴役当地人民,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世界形成了东方落后;西方先进的局面.
故选ABCD.11、AC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知识点.【解析】【解答】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所以AC是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B遵义会议以后;中国革命开始了新的征程,中国革命没有一帆风顺.
D.秋收起义以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故选ACD.12、BC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左倾错误.【解析】【解答】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出现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的“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是长期左倾错误的发展和扩大.
故选BCD.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3、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司母戊鼎.【解析】【解答】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故答案为:错误:四羊方尊;改正:司母戊鼎.14、奴隶奴隶制【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夏启.
(2)本题考查世袭制的建立.
(3)本题考查奴隶社会的确立.【解析】【解答】(1)据材料“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结合所学可知,这种“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夏启开始的.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故答案为:
(1)夏启.
(2)世袭制.
(3)奴隶;奴隶制.15、×√√√×【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目的.
(2)本题考查美洲大陆的发现.
(3)本题考查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掠夺.
(4)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5)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解析】【解答】(1)15世纪;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黄金成为最贵重的商品和主要交换手段,追逐金钱的梦想推动欧洲人到海外去获取黄金等各种财富,欧洲人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新航路.材料未涉及新航路开辟的目的相关内容.
(2)由材料“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的航路”可知,欧洲人发现了美洲大陆.结合所学可知,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从1492年开始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把当地居民被称为印第安人.
(3)由材料“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当时最富有的王室,此后,更多的欧洲国家加入到殖民掠夺中来”可知,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最早进入殖民掠夺的国家.
(4)由材料“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当时最富有的王室,此后,更多的欧洲国家加入到殖民掠夺中来”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为欧洲殖民者开辟了殖民掠夺的道路.
(5)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使各大洲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材料未涉及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内容.
故答案为:
(1)×.
(2)√.
(3)√.
(4)√.
(5)×.16、圆形方孔铜钱【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解析】【解答】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的形制;重量各不相同.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规定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铜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
故答案为:圆形方孔铜钱.17、秦国楚国齐国燕国楚庄王管仲齐桓公葵丘商鞅变法【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战国七雄的方位.
(2)本题考查楚庄王问鼎中原.
(3)本题考查管仲改革和齐桓公称霸.
(4)本题考查商鞅变法.【解析】【解答】(1)据《战国形势图》可知;这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可以按照“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来记忆各国的方位,故A是秦国,B是楚国,C是齐国,D是燕国.
(2)九鼎在中国古代是王权的象征;拥有九鼎意为天子.楚庄王曾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表明他想要称霸.
(3)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了强大的军队,管仲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4)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生产使秦国富裕起来,奖励军功使秦国军队战斗力得到了增强,推行县制,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加强了中央集权,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1)A:秦国;B:楚国;C:齐国;D:燕国.
(2)楚庄王.
(3)管仲;齐桓公;葵丘.
(4)商鞅;①--承认土地私有;③--奖励军功;④、⑥推行县制,编制户口,加强刑罚.18、BAABC【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解读理解和分析能力.【解析】【解答】(1)从表中可以看出;1937中国的工业总量是13.6亿美元,日本的工业总量是60亿美元,中国的经济实力远远低于日本,故题干的说法违背了材料意思.
(2)从表中可以看出;1937年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远远低于日本,而中国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远远高于日本,故题干的说法是从材料中得出的.
(3)从表中可以看出;1937年中国钢产量的55%是由外资生产的,故题干的说法是从材料中得出的.
(4)从表中可以看出;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的坦克和大口径火炮的产量都为0,故题干的说法违背了材料意思.
(5)表只列举了1937年以前中日两国实力的对比情况;没有涉及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内容.
故答案为:
(1)B;(2)A;(3)A;(4)B;(5)C.19、略
【分析】(1)本题考查武则天的历史地位。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她统治期间,唐朝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国力进一步增强。(2)本题考查《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的大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作者通过细致地描绘,展现了北宋都城东京的繁华景象。(3)本题考查元朝对西藏的管辖。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它的设置标志着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本题考查成吉思汗的功绩。12世纪时,蒙古各部落之间混战不已,草原人民不得安宁。后来,铁木真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征战,打败周围各部,统一蒙古。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尊称铁木真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成吉思汗还命人创制了蒙古族通行的文字。【解析】(1)武则天(2)张择端(3)宣政院(4)铁木真蒙古蒙古20、略
【分析】达•芬奇是意大利一位多才多艺的巨人;他的代表作品是《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名画这个表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了达•芬奇.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生在意大利的主要原因是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达•芬奇的代表作品.【解析】√21、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相关知识。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中国进入国民革命运动时期,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从图一的学校名称即可看出就是当时创办的黄埔军校,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1926年国名革命军出师北伐,图二反映的即是北伐前的誓师大会,所以,该题答案写建立黄埔军校,进行北伐战争。
本题主要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渊源及发展。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先后开展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随着三大战役的顺利推进,国民党节节败退,到后期,不得不退守台湾,新中国成以后,两岸同胞隔海相望;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科学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两岸关系的正确认识。我们要紧紧围绕实现祖国统一和和平发展两岸关系这两个主题来写,发展两岸关系,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两岸人民应加强沟通与交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题1】图一:建立黄埔军校;图二:进行北伐战争。【小题2】原因: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退守台湾;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小题3】发展两岸关系,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两岸人民应加强沟通与交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言之有理即可)四、论述题(共3题,共9分)22、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党的奋斗历程。材料一中所提到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材料二中的国共合作是国共两党历史上的第二次合作。材料二反映的是重庆谈判,这次谈判的结果是《双十协定》。党和政府按照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提出这一伟大构想的领导人是邓小平。【解析】【答案】(1)西安事变;第二次。(2分)(2)重庆谈判;《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或《双十协定》)。(2分)(3)一国两制;邓小平。(2分)23、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及党的奋斗历程。从“1908年”到“1912年”,老百姓在中国的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事件是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材料二是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发言,材料中省略部分所提的“敌人”主要指日本侵略者。我国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从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回顺历史,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如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等。【解析】【答案】(1)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1分)(2)中共七大;(1分)日本侵略者(1分)(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临时宪法的作用(2分)(4)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5)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24、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技革命及其影响。材料一图片中事物的动力装置依次是图一是蒸汽机、图二是内燃机。图片所涉及的科技革命对当时资本主义发展最主要的影响分别是图一中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最主要的影响是: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图二: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材料二中提及的“核电站”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期间我国在科技领域已经实行的代表性创新计划是863计划,这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格局的主要影响是促进国际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材料三说明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趋势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我国应对全球化趋势,应该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解析】【答案】⑴图一是蒸汽机、图二是内燃机图一中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最主要的影响是: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图二: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⑵第三次科技革命、推行863计划、促进国际经济格局的多极化⑶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b: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五、其他(共5题,共30分)25、略
【分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国际格局的演变。材料一中两次会议巴黎和会和华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钢筋工人劳务合同范本
- 2024年九月数据中心砂砾石地基电磁脉冲防护条款
- 海南吊车出租合同范本
-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某校2025届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河南省平顶山市重点达标名校2025届初三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英语试题试卷含答案
- 南昌工程学院《幼儿游戏与指导》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浙江省温州市民办初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联考英语试题试卷含答案
- 2025届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二中达标名校初三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省衡阳市高中名校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 《碳排放管理师》(高级)培训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4年重庆市高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 SH/T 3046-2024 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设计规范(正式版)
-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
- 2024年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新概念英语第2册课文(完整版)
- 水培吊兰的养殖方法要领
- 动物的迁徙行为与地球生态系统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分析国内外文献综述4100字】
- 校园金话筒大赛(临沂赛区)策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