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统编版高三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图是1909年春刊发在上海《时务报》上讽刺清政府的漫画。某学习小组对此进行解读,最恰当的是()A.灵活的策略B.洋人的朝廷C.无奈的选择D.末日的徘徊2、在英国的历史中,国王乔治三世以权力欲望旺盛而著称,到1770年,随着被讥称为“国王之友”的宫诺斯勋爵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事实上的首相)后,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达到顶峰。在他的统治时期,没有一个首相能够完全摆脱国王的控制。这表明()A.乔治三世实行的是君主专制B.君主立宪的确立需要经历一个过程C.英国首相没有制约君主的能力D.英国政体的特点是立宪为虚,君主为实3、某班的部分同学去参观古代绘画珍品展,李明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应是A.《女史箴图》B.《洛神赋图》C.《清明上河图》D.《步辇图》4、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对中国的影响是A.日本归还山东主权B.日本放弃“二十一条”中一些条款C.实现“门户开放,机会均等”D.打破日本独占,回复强国共管5、【题文】明治政府倡导“文明开化”,其作用是()A.提供了人才,淡化了忠君思想B.提供了人才,强调了忠君思想C.淡化了教育,完善了教育体制D.建立基础教育体制,抛弃封建传统6、有学者指出:“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种现象的发生最可能的因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理学观念受冲击B.手工副业成为家庭经济重要组成部分C.高产作物引进改变农业生产方式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7、唐朝负责草拟政令的机构是门下省。____(判断对错)8、民主进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希波战争期间;雅典的民主制不断深化。公元前461年,通过法案剥夺了贵族会议的参政职能,使得雅典的3个民主机构--公民大会,500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独立担负起管理国家的责任;公元前457年开始,第三等级的公民也有权担任执政官。公元前443年伯利克里开始担任首席将军,进一步完善民主制。
--选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制不断深化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例回答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时为民主发展所作的贡献。
材料二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2)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表格。
观点对应的美国政治制度或事件它(美国)是废除了君主制度的第一个大国________实行联邦制度它以一部重要文件作为国家基本的和永久的法律____材料三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有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摘选自《人民日报》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框架(内容)有哪些?从学者的感慨中你可得到什么启示?9、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这反映出三民主义A.成为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B.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C.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D.对中国民主民族革命有指导意义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晚清时期西学东渐大事记。11842年魏源在林则徐等所译《四洲志》基础上编成五十卷《海国图志》21849年徐继编撰《瀛环志略》,介绍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地的风土人情。31859年李善兰、伟烈亚力合译《代微积拾级》,传入中国的第一部高等数学著作。41863年徐寿编译《汽机发初》,介绍蒸汽机的专著。51871年贾步纬编译《航海通书》,为清朝南洋、北洋海军进行测量的重要工具书。61895年英国人李提摩太译的《泰西新史揽要》,介绍19世纪欧美各国发展史。71899—1904年严复先后翻译出版《群己权界论》(即穆勒《论自由》)和《法意》(即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等著作。81903年赵天骥译《法国革命战史》,罗伯雅译《共和政体论》。91909年李佳白选译《欧美强国宪法汇编》。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西学传播与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为视角,分阶段对上述表格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划分阶段正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11、华师一附中某班课外历史研究兴趣小组以中国近代以来外交发展历程为主题;举办一次“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的演变”展览活动,下面是该班某同学设计的样稿:
第一部分:篇。
阅读下表;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条约名称历史影响《南京条约》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在坚船利炮的打击下,被迫开放一条窄窄的缝隙。A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荡然无存了B北京完全处在帝国主义的军事控制之下,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第二部分:现代独立自主篇。
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积极同周边邻国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外交舞台出现了“中国身影”,发出“中国声音”。
第三部分:与世界朋友的“握手”篇。
(注:图1是毛泽东与斯大林握手;图2是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图3是江泽民与英美法俄等五大国元首握手)
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1)据第一部分;根据有关提示,填充表格中A和B相应内容。并根据根据表格内容,依据这些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给该部分取一个标题。
A____B____C____
(2)据第二部分;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身影”,发出“中国声音”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是如何体现的?
(3)据第三部分;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它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4)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促成这次历史性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图3“群握”图反映出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什么?12、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进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种思想的自由表达与学术的活跃空气发生于政治上军阀当道时期,其间可能有各种复杂的原因,诸如军阀间的纷扰争斗使其一时无暇顾及政治之外的其他方面,政府行政管理的混乱无序为学术自由留下了一定的挥洒空间,经济与市场的发展使学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谋生路,租界治外法权的存在亦使有违政府“禁忌”的文人有所托庇,等等。但无论如何,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与发展总是中国社会的综合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从思想领域而言,可以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其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通过新的表达方式普及到社会和民间,使国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启蒙了他们的民主精神,增进了他们的科学意识,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材料三在20世纪10年代中期到20年代中期,学人活跃,学派纷呈,社团勃兴,出版兴旺,各种中西思想相互碰撞和砥砺,各派思想观点尽情表达和切磋,共同创造了中国近代思想的丰收期。——以上均摘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民国初建卷)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发生的直接因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为何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启蒙运动”,并对新文化运动作简要评价。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除新文化运动外,“中国近代思想的丰收期”还有哪些表现?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有何影响?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3、“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该条文出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____判断对错)14、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从实践上和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____(判断对错)15、1944年7月,美、苏、中、法等国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16、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君主是实,立宪为虚。____(判断对错)17、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从实践上和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____(判断对错)18、列宁在《四月提纲》中认为,不能采取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____(判断对错)19、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建立量子力学,弥补了牛顿力学的不足。()20、1944年7月,美、苏、中、法等国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评卷人得分四、材料题(共3题,共27分)21、(2010年4月衢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3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美国在“新政”第一阶段,劳工的真正困难远未得到解决。1935年全国就业工人虽比1933年多了400万,但失业者仍达900万之多。从1933年起,工人依靠罢工手段,以进一步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1934年,全美各地罢工持续不断,并以要求承认工会为主要目的。罢工打破了行业的界限,深入到过去很少发生罢工的诸如汽车工业、纺织工业等大批量生产的工业部门。——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二最终,第二次世界大战挽救了罗斯福和他的新政:战争开设了工厂,创造了工作机会,从而结束了大萧条的噩梦。——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罗斯福清楚地懂得,“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或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何顺果《美国史通论》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问题?(4分)罗斯福又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结束美国“大萧条的噩梦”的?(6分)(3)材料三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里根和克林顿是如何对“这种运营”进行“改进和补充”并取得理想效果的?(10分)22、(20分,39题第(3)、(4)小题为历史题)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四明清时期,星罗棋布的江南市镇大都位于交通便利之区,农村居民出户,不到十里就有一个市或镇可以买卖货物。市镇的地位大致在农村与府城之间。苏州府城位于江南水网的中心地带,各主要水路把郊区市镇与苏州府城紧密地连在一起。(据李伯重《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等)材料五(3)根据材料四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3分)分析其积极意义。(4)图17反映了1846-1900年上海城区构成的演变过程。以图中的年份为序,描述这一过程,(3分)概括上海城区变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示变化对当地经济的影响。23、阅读分析资料和图5,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鲁)肃对(孙权)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釁(缝隙,可乘之机)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刘表死,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三国志·鲁肃传》材料二(诸葛)亮答(刘备)曰:“今(曹)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也。”——《三国志·诸葛亮传》(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鲁肃和诸葛亮对荆州认识的相同之处。(4分)(2)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鲁肃和诸葛亮提出的战略目标及实现步骤。(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荆州问题对孙、刘双方未来关系的影响。评卷人得分五、解答题(共2题,共20分)24、张謇是中国近代“实业救国”思想的代表人物;被称为“状元实业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謇(1853--1926).江苏海门人。5岁入私塾读书;接受“读书一出仕-报效国家”思想。同治七年(1868年)进入科场考试,第二年中秀才,受开封知府孙云锦和淮军将领吴长庆赏识,先后被招致入幕。后又得光绪帝老师翁同雠的青睐,中1894年甲午恩科殿试状元。早年的幕客生涯,使他目睹了官场的黑暗,1895年他毅然投身实业,创办南通大生纱厂,开始“实业救国”。--《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促使张謇“实业救国”思想产生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在张謇的思想体系中;将棉和铁并重,大力提倡发展民族棉铁业,称这种思想为“棉铁主叉”。棉铁业,就概念而言,棉主要是指棉花;棉田、棉种,也指棉纺业;铁业主要是指轮轨机械枪炮之制造。他曾说过:“现时吾人所用之棉铁,皆来自外洋棉铁为国家基本工商业,十年前,以国人留心者鲜,謇与前农商次长刘垣讨论有年。曾著《棉铁世界》一书,冀唤起国民之注意。”--《广东社会科学》
(1)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张謇“棉铁主义”思想的特点。
材料三胡适这样评价张誊;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凤凰网。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胡适的观点。25、中国近现代外交理念与世界意识的变化;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代王朝处理对外关系的传统模式是朝贡模式。中国以“天朝上国”自居;少数民族和外国使节来华被视为“蛮夷之邦”的“朝贡”,以朝贡为媒介确立宗藩关系。清朝前期,中国是朝鲜;越南等国家的宗主国,各国向清政府“称藩纳贡”,接受册封,清朝则以“天朝”职责,庇护属邦,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宗藩体系。
材料二从自居世界文化中心;视洋人为野而不文的“夷狄”;到主动承认西方为文明,而自认野蛮,退居世界文化的边缘;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近代中国人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发生天翻地覆的转变,这一转变是充满屈辱的,但又是国家观念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的必然结果。
材料三一个国家领导集团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变化对国家外交关系影响巨大。新中国1978年前与1978年后的外交活动就充分反映了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领导人思想的差异。
请回答:
(1)中国传统的宗藩体系受到近代国际关系模式的挑战。举一例说明清政府为维护这一体系作出的努力。结果如何?
(2)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中所说的“转变”?请根据所学知识说明。
(3)毛泽东对世界形势的判断是“战争和革命是时代的主题”,邓小平则认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毛泽东和邓小平对世界形势的判断各有何依据?请结合史实说明他们是如何围绕其判断展开外交活动的?评卷人得分六、连线题(共4题,共8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相议秦王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秦王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为朕的建议。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谙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典范,它之所以被称之为民主政治,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材料二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策创新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策——立宪君主制,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新政体形式也还是13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传统形式,但其实质内容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世界文明史》材料三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世界文明史》材料四“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他们的思想深处,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欣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材料五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都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在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我们若不着重本身人事,专求模仿别人制度,结果别人制度,势必追随他们的人事而变,我们也还得迫随而变,那是何等的愚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这是我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之第二因。——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比较东西方两种制度的不同特点。(2分)你怎么看待这种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2分)(2)为什么说英国新政体既保留了“传统形式”,又有“根本性的变化”?(2分)(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怎样理解美国民主“产生于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2分)雅典是古典民主的代表,美国是现代民主的代表。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现代民主与古典民主的显著不同。(2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过程有何特点?(2分)(5)试概括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并加以评析。(6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五年(即1789-1794年)。这次革命如暴风,如骤雨,迅猛异常,摧枯拉朽。革命开始以后,经过了深入和高潮阶段,到雅各宾派专政时期,完成了摧毁和根除封建制度、扫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羁绊的任务,使这次革命成为一次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在革命的三个阶段里,人民群众都积极参与,而且一再从危急中把革命挽救过来,进一步推动它向前发展从大资产阶级取得政权,经吉伦特派当政,到雅各宾派专政,革命沿着上升路线,发展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顶点,达到了历史目的。――摘自李纯武主编《简明世界通史》材料二1814年是延续了25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从反对宫廷政变和阶级特权来说,法国革命是政治革命;但这场革命又是军事性的,因为欧洲对它进行了军事干涉。对革命的反动是推翻帝制;它导致了欧洲反法同盟,又给法国引来了代议制度;这是反动的第一阶段。后来,这种反动产生了反对各国人民的神圣同盟和违反宪章的一党政府。这种倒退运动也必定有它的发展和结束。旧制度有大量法律和政治习惯在1789年突然消失,在几年后重又出现,恰如某些河流沉没地下,又在不太远的地方重新冒头,使人们在新的河岸看到同一水流。――摘编自(法)米涅著《法国革命史》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时间界定为什么不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1794―1814年间的法国历史中选取一个事例,并说明该事例对认识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28、(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那场战争貌似一场末日之灾:开战之初以色列的存亡危在旦夕;随后美苏发生核对抗的风险骤增;阿拉伯国家实施石油禁运,世界经济遭受重创。由于和以色列关系太紧密,美国被很多欧洲和阿拉伯盟国孤立。不过,如果放在历史的长镜头下看,1973年战争却是意义重大——为和平打开了大门。安瓦尔·萨达特大胆的渡河一击替在前几次中东战争中屡遭羞辱的阿拉伯人挽回了一些尊严,以色列人也学会了一点:阿拉伯对手不会再像1967年战争那样,一开打就往后适窜,因此有必要争取和平。——《华盛顿邮报》《1973年中东战争的启示》材料二到20世纪70年代早期,核技术已成为未来高效发电方法的首选,比石油或煤炭更加高效(而且更有利于环保)。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下,欧共体已经开始了大型核能开发项目——威廉·恩道尔《石油战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3年战争”产生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人类应用核能的历史,谈谈你对合理使用核能的认识。(9分)29、3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针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出指导性意见。稳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扶持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并把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延伸农业产业链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实施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打好农业污染治理攻坚战。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深入推进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1)结合材料,运用有关文化创新的作用的知识说明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意义。(10分)(2)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哲学依据?(12分)(3)请从文化生活角度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1909年清政府对内怒容、对外笑容的信息;依据所学,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这表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故选B。考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解析】【答案】B2、B【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英国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A排除;C表述绝对化;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特点是君主为虚,立宪为实,D排除;题干表明《权利法案》后国王仍有相当的权力,考点:近代代议制【解析】【答案】B3、C【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正确解答本题,即在于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关注商品经济下的生活环境”。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可知:ABD三幅图画,其内容均以人物刻画为中心,不符合题干“关注商品经济下的生活环境”,排除ABD。而《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都城开封繁荣的城市生活景象,突出反映了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故选C。【解析】【答案】C4、D【分析】本题考查《九国公约》对中国影响,旨在考查知识迁移能力。依据所学,《九国公约》的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并赋予它以国际协定的性质,使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遭到挫折。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D符合题意;ABC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排除。故选D。【解析】【答案】D5、B【分析】【解析】“文明开化”为日本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人才,但效忠天皇,也提倡了封建的忠君思想。【解析】【答案】B6、B【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能力。依据材料信息“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结合所学知识,随着商品经济发展,手工副业成为家庭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妇女的作用提高,B符合题意;A不符合“最可能的因素”,排除;高产作物的引进并不能改变男耕女织的生活状态,排除C;D本身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解析】【答案】B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7、错【分析】【分析】本题以判断题的形式,考查的是对三省六部制知识的识记能力.【解析】【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为: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因此此题错误.8、民主共和制度它使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获得合理的安排制定《1787年宪法》【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代雅典伯里克利时期的民主政治;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2)本题考查美国的民主政治;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及特点.
(3)本题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和特点,并对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到的认识.【解析】【解答】(1)根据材料一“通过法案剥夺了贵族会议的参政职能;使得雅典的3个民主机构--公民大会,500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独立担负起管理国家的责任;公元前457年开始,第三等级的公民也有权担任执政官.公元前443年伯利克里开始担任首席将军,进一步完善民主制.”可以概括雅典民主制不断深化的表现,根据所学,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时改革措施主要有: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进一步扩大;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向公职人员和参政者发放工资和“观剧津贴”.
(2)考查了美国政治制度的进步.结合所学;美国废除了君主制度的第一个大国,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建立联邦制以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制定第一部资产阶级的成文宪法使得美国的宪法和法律作为国家基本的和永久的法律.
(3)考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根据我们的政治知识,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框架包括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启示一般需要结合该题所有材料的核心去说明,一般我们可以从民主政治建设要尊重其历史传统;民主政治建设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等角度说明,不能信马由缰.
故答案为:
(1)剥夺贵族会议的参政职能;扩大民主机构独立管理国家的责任;伯利克里进一步完善民主制.
贡献: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进一步扩大;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向公职人员和参政者发放工资和“观剧津贴”.
(2)确立民主共和制度;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来回答.例如:它使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获得合理的安排.制定第一部资产阶级的成文宪法(或制定《1787年宪法》).
(3)框架(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启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必须与其基本国情相适应(或民主政治建设要尊重其历史传统;民主政治建设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9、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三民主义相关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到了辛亥革命、国民革命、抗日战争,“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所以说三民主义对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有指导意义,D正确;A只适合抗日战争;B表述错误,群众基础有限;C错误,中共的领导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故选D。【解析】D10、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旨在考查正确解读相关材料并评述的能力。首先,应明确设问要求“分阶段对上述表格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信息进行分段;其次,通读材料提取不同阶段的信息,然后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对提取的信息进行阐述,言之有理,与史实相符即可。结合图表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可从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人、洋务派、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维新派学习西方的历史条件、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具体是指“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梁的维新思想),以及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来分析解读。
【解析】第一阶段: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以林则徐;魏源、徐继畲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向中国介绍西方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第二阶段:19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西方的科技和军事著作传入中国;中国掀起了一场由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建立了近代的海军和学校,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第三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的民主启蒙思想和宪政观念传入中国;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仅仅学习西方的器物不能拯救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要求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领导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运动,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11、《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近代屈辱外交篇【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2)本题考查20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外交;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3)本题考查“一边倒”的意义;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4)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5)本题考查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解析】【解答】(1)第一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列强与中国签定的条约的内容及影响的掌握情况.依据表格中第二行的内容“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荡然无存了”可知该条约是《马关条约》,它签定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依据表格中的第三行内容“北京完全处在帝国主义的军事控制之下,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可知这是《辛丑条约》内容的影响.再结合这三个条约内容与影响,可得出近代中国屈辱史的结论.
(2)第二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外交政策及外交重大活动的掌握情况.依据教材上新中国五十年代外交的史实回答即可.回答时要注意时间性,不要把其他年代的内容回答出即可.依据时间顺序有: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代表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地位出席日内瓦会议;1955年中国参加亚非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主张.
(3)第三问;有关于据第三部分,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的问题,首先要看懂图片内容,然后依据其内容进行分析回答.第一幅图片反映的是中苏关系,是“一边倒”;第二幅是中美关系的改善,第三幅是新时期与许多大国发展新型外交关系的内容.有关于它的积极意义是什么的问题,可依据前边的答案逐一进行分析其积极意义.
(4)第四问;有关于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的问题,可依据第三问的分析进行回答.也可以依据图片上的时间信息进行分析,可知是中美关系的重大突破.有关于促成这次历史性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的问题,其实质上是要求回答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有哪些,回答时需要从中国与美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整理.
(5)第五问;解决这个问题时需要学生有很强的概括与分析能力.注意图片上的人物是江泽民,时间是21世纪,由这些信息可知是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中国外交关系,世界局势发展的特点是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作为世界大国中一极的中国与众多大国建立了不同的外交关系.依据这些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即可.
故答案为:
(1)(A)《马关条约》(B)《辛丑条约》标题:近代屈辱外交篇。
(2)①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1954年周恩来代表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地位出席日内瓦会议.
③1955年中国参加亚非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主张.
(3)“一边倒”.
积极意义:有利于打破美国对新中国的孤立和封锁;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有利于争取苏联的经济援助;有利于壮大国际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4)中美关系改善.
主要因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美国霸权地位严重衰落;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不利地位;中国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
(5)合作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际政治日益呈现出多极化趋势.12、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旨在考查正确解读相关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第一小问“原因”由材料一中的信息“诸如军阀间的纷扰争斗使其一时无暇顾及政治之外的其他方面”即可得出“军阀间的纷扰争斗”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政府行政管理的混乱无序为学术自由留下了一定的挥洒空间”即可得出“政府行政管理的混乱无序”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经济与市场的发展使学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谋生路”即可得出“经济与市场的发展”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租界治外法权的存在”即可得出“租界治外法权的存在亦使有违政府‘禁忌’的文人有所托庇”的结论;第二小问“直接因素”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的结论。(2)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及评价,旨在考查正确解读相关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史实评述的能力。第一小问“原因”结合相关所学可从采用白话文进行宣传、后期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等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评价”,注意答案的全面性,“积极性”由材料二中的信息“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通过新的表达方式普及到社会和民间,使国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启蒙了他们的民主精神,增进了他们的科学意识,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即可得出“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国人受到思想洗礼,传播了民主精神和科学意识,促进了思想解放”的结论,此外,结合相关所学还可以从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等角度思考作答。“局限性”结合相关所学可从存有完全否定传统文化、完全肯定西方文化的形式主义的倾向这一角度思考作答。(3)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10年代中期到20年代中期思想解放的潮流,旨在考查灵活运用相关所学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表现”结合相关所学可列举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新三民主义的提出等史实;第二小问“影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影响”结合相关所学可从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等角度思考作答;“新三民主义的影响”结合相关所学可从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大革命的旗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时代的到来等角度思考作答。【解析】(1)原因:军阀间的纷扰争斗;政府行政管理的混乱无序;经济与市场的发展;租界治外法权的存在。直接因素:袁世凯“尊孔复古”。
(2)特色:采用白话文进行宣传;后期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任答两点即可)评价:积极: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国人受到思想洗礼;传播了民主精神和科学意识,促进了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局限: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片面性。
(3)表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影响: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成立,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表现:新三民主义。影响: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的旗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到来。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3、√【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1875年宪法》,考查学生对其内容的识记情况.【解析】【解答】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的内容:立法权归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行使.行政权归内阁和总统.总统由国民议会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是国家元首及军队最高统帅,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征得参院同意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故答案为:√14、√【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式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等;其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解析】【解答】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成功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是在土地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探索出了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从而为中国的革命指明了方向.
故答案为:√.15、A【分析】【分析】1944年夏;美;英、中等44个战时盟国的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建立了战后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它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该协定对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故题目是正确的。
【点评】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6、√【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政体,实际上考查学生结合知识对其特点的理解.【解析】【解答】德意志帝国虽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是德国的君主与英国不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权利很大,类似于封建君主,拥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政治家和议员们地位低下.
故答案为:√17、√【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式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等;其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解析】【解答】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成功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是在土地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探索出了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从而为中国的革命指明了方向.
故答案为:√.18、√【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十月革命,考查学生对十月革命过程重大史实的识记.【解析】【解答】结合已学知识可知“四月提纲”:列宁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争取以和平方式夺权.
故答案为:√19、B【分析】【分析】普朗克于1900年提出了著名的量子概念;同年他在《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中表述了这一思想,标志着量子理论的诞生!数年之后,在量子理论的基础上,奥地利;德国的物理学家建立了量子力学。故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现代的科技成就。20、A【分析】【分析】1944年夏;美;英、中等44个战时盟国的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建立了战后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它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该协定对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故题目是正确的。
【点评】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四、材料题(共3题,共27分)21、略
【分析】(1)第一问根据材料一直接归纳概括即可,切忌照抄原文。第二问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根据所学史识可以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建设,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等方面做答即可。(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国家政策、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国际贸易等方面作答。(3)第一问可以结合罗斯福新政的性质直接概括为调整生产关系。第二问根据里根和克林顿所处时代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策实施和效果两个方面回答即可。【答案】(1)反映的问题:罗斯福新政的第一阶段并没有真正解决劳工问题(2分),失业问题依旧严重(1分),各地罢工持续并不断扩大。解决措施:①继续兴办公共工程,开展以工代赈,缓解失业压力;②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以保护劳工权利;③通过《社会保险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2)①战争爆发后,美国经济被纳入政府的全面管制之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2分)②在战争需求的刺激下,美国开设了大量工厂,为工人创造了工作机会;(2分)③政府从限制农业转向鼓励增产,农业产量大幅度增长,农产品价格上涨;(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全世界大部分的生产能力和财富都集中到了美国。(3)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里根:(政策)运用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效果)通货膨胀和失业状况得到了缓和,使美国经济走出“滞胀”;(4分)克林顿:(政策)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效果)解决了长期困扰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很好地解决了失业问题,使美国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解析】【答案】22、略
【分析】:从材料四中的关键句“大都位于交通便利之区”、“不到十里就有一个市或镇”、“市镇的地位大致在农村与府城之间”等概括特点。从联系和发展的角度简析积极意义。【答案】:(4)(13分)过程:1846年,上海城区包括旧城区与英租界;11年,增加了美、法租界;10年,在旧城区与法租界之外,英、美租界进一步扩大为公共租界(3分)。特点:城区规模不断扩大;老城区规模长期不变;城区沿苏州河、黄埔江发展;租界扩张是造成城市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4分)。影响:经济主权受到损害;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新的生产方式出现;近代城市开始兴起(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解析】:从图17中的草图及图下的说明归纳不同时间段上海城区构成的变化。从城区规模、城区地形、租界日益扩张增大等角度归纳特点。从国家主权、经济基础、生产力、社会生活等多角度分析影响。【解析】【答案】【答案】:(3)(7分)特点:大多位于交通便利之地;数量众多,分布密集;地位处在城市和乡村之间(3分)。意义:加强城市与乡村的联系;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23、略
【分析】这道题似乎不符合考试大纲的规定。超纲了哦!我们这里,男生比女生发挥的好。因为女生背书很用功,但是,课外知识不够,看看电视剧也行啊。【总结】这套高考试题,中国古代史32分,中国近现代史36分,世界近现代史32分。世界史考查的面比较广,而中国近现代史只有一道选择题,考察面比较窄。大题,37题综合能力较强,而且对文言文的能力要求较大。39题,有些诡异!【解析】【答案】(1)荆州地域广阔,物产丰富,是实现政治目标的战略要地。(2)鲁肃:夺取荆州,确保江东;进而占据长江流域,形成南北对峙;实现建立帝业的战略目标。诸葛亮:夺取荆州,进占益州;东联孙权,北拒曹操,形成三方鼎立;实现复兴汉室的战略目标。(3)双方围绕荆州必然展开激烈争夺;双方均视曹操为主要敌人,为抗击曹操,在荆州问题上会有所妥协。(如考生答出历史分析需用史实予以证明等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五、解答题(共2题,共20分)24、略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考查张謇“实业救国”思想的原因、“棉铁主义”思想的特点以及对张謇“实业救国”思想的评价.【解析】【解答】(1)本小问的因素;依据材料一中““读书-出仕-报效国家”可归纳出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依据材料一中“使他目睹了官场的黑暗”可以归纳出封建专制统治腐朽;依据材料一“1895年他毅然投身实业”可以归结出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工业文明的冲击;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本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二中“大力提倡发展民族棉铁业”可以归纳出具有民族性;依据材料中“将棉和铁并重”可以归结出农工商并重;依据材料中“冀唤起国民之注意”可以归纳出救亡图存.
(3)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三中“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概述观点正确性,结合所学从“肯定了张謇“实业救国”取得的巨大成效,利于解决民生问题,引领了中国的近代化,所以说他是“英雄”.”说明积极的作用,产品能够“终因“实业救国”未能实现挽救民族危亡的目的”说明是失败的;第二种观点从“胡适认为“张謇是一个失败的英雄”的观点是片面的”的角度说明,依据所学从““实业救国”未能挽救民族危亡是由当时中国的国情决定的”的信息来评述观点的片面性.
故答案为:
(1)因素: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封建专制统治腐朽;工业文明的冲击;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特点:具有民族性;农工商并重;与洋人争利权;救亡图存.
(3)答案一:胡适认为“张謇是一个失败的英雄”的观点是正确的.它充分肯定了张謇“实业救国”取得的巨大成效;利于解决民生问题,引领了中国的近代化,所以说他是“英雄”.终因“实业救国”未能实现挽救民族危亡的目的,所以说他是“失败的”.
答案二:胡适认为“张謇是一个失败的英雄”的观点是片面的.它充分肯定了张謇“实业救国”取得的巨大成效,利于解决民生问题,引领了中国的近代化,所以说他是“英雄”.但“实业救国”未能挽救民族危亡是由当时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归咎于张謇有失公允.25、略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近现代外交理念与世界意识的变化.考查清政府为维护中国传统的宗藩体系作出的努力及其结果;近代中国对西方文明的认识转变及其原因;新中国1978年前毛泽东和1978年后邓小平对世界形势的判断的依据及其史实.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解答】(1)本小问的努力及其结果;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传统的宗藩体系受到近代国际关系模式的挑战史实有1882年因法国侵略越南而爆发中法战争;1894年又因日本侵略朝鲜而爆发甲午中日战争;《中法新约》中国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马关条约》中国承认朝鲜“独立自主”,实则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中国传统的宗藩体系崩溃.
(2)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二的描述,结合近代中国的史实可知,原因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屡战屡败,丧权辱国,认识到自身的落后;西学的传播,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接触西方先进文明.
(3)第一小问的依据;结合新中国1978年前与1978年后的外交史实和国际形势可知,毛泽东对世界形势的判断的依据:二战后,两极对峙;美苏争霸;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美国敌视新中国;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等.邓小平对世界形势的判断的依据:美苏形成核均势;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等.第二小问的史实,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时代的外交:建国初期,为巩固政权,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中苏结盟,抗美援朝;支持亚非拉国家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促进第三世界的崛起;70年代,与美国、日本、欧洲结成一条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统一战线.邓小平时代的外交: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来处理国际关系;提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问题的新思路和新办法.如:用“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用“共同开发”的办法解决与一些邻国的领土争端问题;与东欧各国和前苏联的关系正常化;主动加入各种国际组织和倡导建立新的国际组织;倡导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等.
故答案为:
(1)1882年因法国侵略越南而爆发中法战争;1894年又因日本侵略朝鲜而爆发甲午中日战争;《中法新约》中国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马关条约》中国承认朝鲜“独立自主”;实则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中国传统的宗藩体系崩溃.
(2)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屡战屡败,丧权辱国,认识到自身的落后;西学的传播,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接触西方先进文明.
(3)毛泽东对世界形势的判断的依据:二战后;两极对峙;美苏争霸;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美国敌视新中国;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等.邓小平对世界形势的判断的依据:美苏形成核均势;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等.
毛泽东时代的外交:建国初期,为巩固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6 太阳 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 2024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我们共同的世界 第一课 同住地球村 第2框 复杂多变的关系说课稿 新人教版
- 2 学会宽容 第一课时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 2025如何写农村土地承包合同范文
- 2025服装代理商合同协议书范本
- 2《花的学校》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 隧道拆除专项施工方案
- 2024年五年级数学上册 二 小数乘法 2小数的乘法第2课时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冀教版
- 军训训合同范例
- 黔江办公室铝扣板施工方案
- 做投标文件培训
- 9.4+跨学科实践:制作简易活塞式抽水机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 建筑工程工作计划
- 2025年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中心限责任公司招聘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瓶装液化气送气工培训
- 外科护理课程思政课程标准
- 船舶航行安全
- 道德经全文完整版本
- 9.2溶解度(第1课时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下册
- 2024年审计局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招录139人完整版附答案【研优卷】
- 潍坊市人民医院招聘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