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牛津译林版选择性必修1历史下册月考试卷72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十年文革不讲法制,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1980年邓小平提议修改宪法。1982年12月,全国人大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学者称“八二宪法”是建国后“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宪法”。该学者的评价主要是基于“八二宪法”A.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B.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C.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D.标志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2、清朝盛行“幕僚制度”,即地方官员可以自聘僚属辅佐处理衙署事务。幕僚不属于官员编制,亦无正式薪俸,惟受主官聘金。这些人熟悉刑名、钱粮等衙署事务,精于对各种民生事务的处理。由此可知,这种制度()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提高地方行政管理水平C.减少了吏治腐败现象D.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3、汉朝的藩国官制比照中央,也设有诸侯国相。惠帝至文帝时,国相权力很大,统领藩国百官,辅佐藩王,甚至有统兵之权。但自景帝以后,国相的权力不断缩小。至武帝以后,国相与郡守无异。国相权力的演变体现了()A.中枢官制逐步完善B.藩王权力恶性膨胀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无为政策有效贯彻4、周初统治者从维护统治集团利益的角度出发,一方面制造所谓“皇天上帝,改厥元子”的神话,另一方面又强调“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夏、商“不敬厥德”,所以“早坠厥命”。材料可以表明西周天命观A.是社会出现根本转型的产物B.具有一定道德内涵的人文性C.宣告原始神意观念已被取代D.反映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低下5、有学者指出,本来无足轻重的工业资产阶级势力大增,他们从资产阶级哲学家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出发,要求国家政府管理工作像工业生产一样,尽可能地提高效率。这表明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原因主要是A.西方哲学家功利主义思想B.政府管理模式落后与陈旧C.工业革命使生产效率提高D.削减政府行政开支的需要6、1987年,中共十三大正式提出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1993年8月,国务院制定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对各级机关的工作人员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进行招录管理。这些做法表明我国对公务员()A.招录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B.考试录取任用开始实施C.分类管理体制的逐步形成D.考试录用制度逐步建立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研究隋唐以前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机制的沿袭与变革情况:。朝代。
特点。
地方。
沿革情况。
秦。
传承开创。
郡县制。
秦朝建立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汉。
汉承秦制。
西汉初年:
(1)_________(制度名称);
东汉:州;郡、县。
汉初(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基础上,汉武帝颁布(3)“_____”,_______。
东汉时“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成为郡以上的一级政区。
隋。
承前启后。
州;县。
隋废郡;由州直辖县。
唐。
发展完善。
道;州、县。
州的行政权力萎缩;
监察区“道”(4)________________。
8、中国古代的国家政治治理。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其中治理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系是共中的一个重耍组成部分。(1)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分别填入相应空格中)
A.削弱地方权力与加强中央集权的地方官制。
B.选择标准的演变与不断制度化的趋势。
C.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由官员兼任到设立专门机构的演变趋势。
E;“家国一体”政治特点的先秦政治制度。
(2)若就提纲中的“二”展开论述;可选择下列哪三则材料?(选字母)
9、(一)官员的选拔。制度时期内容世官制西周至。
春秋官位世袭的制度,____世代垄断高官荐举功劳制春秋。
战国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____授予官职“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秦朝向官吏学习____而为官察举制汉代含义察举指先____而后____形成汉武帝时期形成汉武帝时期内容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分____(岁举)和____(无固定时间)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内容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分____(岁举)和____(无固定时间)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评价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评价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此外,积____为官和____等也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此外,积____为官和____等也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九品中正制魏晋。
南北朝背景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地方选人权推行220年,魏王曹丕推行此制推行220年,魏王曹丕推行此制内容在各州、郡设置____、____,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获得____的士人,由吏部授官内容在各州、郡设置____、____,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获得____的士人,由吏部授官评价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____。但后来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评价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____。但后来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10、民族交融往往通过战争;和亲、改革与管理、经济交往等方式实现。按照这种分类;与下列事件对应,填写在答题纸上(填写序号和文字)。
①征伐匈奴②设河西四郡③孝文帝改革。
④文成公主进藏⑤建立榷场⑥设宣政院。
。民族交融的方式事件战争
和亲
改革与管理
经济交往
11、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秦汉时期田赋秦朝“收泰半之赋”;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的税率,汉景帝改为三十税一人头税秦朝的主要有口赋。汉朝的分口赋、算赋。汉朝还征收________税秦朝的主要有口赋。汉朝的分口赋、算赋。汉朝还征收________税徭役秦汉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三种秦汉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三种隋唐时期隋朝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唐朝实行________制,租、调之外的役,用“庸”代替唐朝实行________制,租、调之外的役,用“庸”代替780年,唐朝政府改行________,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780年,唐朝政府改行________,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宋朝征收两税,但________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宋朝除了征收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宋朝除了征收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王安石推行________王安石推行________元朝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元朝在税粮外又有“科差”明朝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________”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________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________清朝康熙帝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实行“________”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2、布雷顿森林体系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A.正确B.错误13、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如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A.正确B.错误1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据此,中央政府在广西设立了广西壮族自治区。A.正确B.错误15、《战争与和平法》标志国际法诞生;()A.正确B.错误16、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最高统治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A.正确B.错误17、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分别是开创雅典民主政治先河、雅典民主政治确立和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的标志。A.正确B.错误18、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实体。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28分)19、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荫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材料二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583),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以前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原因及措施。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隋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律疏议》颁布于唐高宗永徽二年,《法学阶梯》制定于查士丁尼皇帝期间。这两部分别代表古代东方与西方法律秩序的著名法典,其历史命运却有所不同。在近代东亚法律变革以前,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中华法系一直是整个东亚地区实际运行的法律体系;而《法学阶梯》逐渐湮灭在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尘埃中。当人类开始走出中世纪迈向近代时,它们的命运又发生了变化;《法学阶梯》以及罗马法的其他部分被重新发现并开始复兴;《唐律疏议》颁布于唐高宗永徽二年,《法学阶梯》制定于查士丁尼皇帝期间。这两部分别代表古代东方与西方法律秩序的著名法典,其历史命运却有所不同。在近代东亚法律变革以前,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中华法系一直是整个东亚地区实际运行的法律体系;而《法学阶梯》逐渐湮灭在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尘埃中。当人类开始走出中世纪迈向近代时,它们的命运又发生了变化;《法学阶梯》以及罗马法的其他部分被重新发现并开始复兴;19世纪中后期起,中华法系从外围开始瓦解。——摘编自张中秋《中华法系与罗马法的原理及其哲学比较》1911材料二19001930年,清政府编纂完成的《大清民律草案》在法典结构、原则、制度与内容都与2020年《德国民法典》有诸多相似,是我国第一部近代民法典。年,《中华民国民法》施行,沿袭《大清民律草案》编纂体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引入苏联民法理论,制定民法典。其后经过五次编纂修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律疏议》为代表的中华法系和《法学阶梯》为代表的罗马法命运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民法典编纂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的意义。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完成立法程序,它在法典的体系、原则、制度与内容诸多方面都有超越之处。21、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谊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让其继续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领原有的“可汗”称号。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边疆的行政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后来宋代在西南地区设置羁縻州、县,明代在边境部分地区设置羁縻卫所。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谊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让其继续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领原有的“可汗”称号。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边疆的行政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后来宋代在西南地区设置羁縻州、县,明代在边境部分地区设置羁縻卫所。——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等卫所是明代常备军军事组织。明代在各要害地方皆设卫所,屯驻军队,若干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卫下设所。卫所集中分布区域与明代的政治、经济、国防等有密切关系。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对边疆民族地区管理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卫所集中分布的区域,并分别说明设置卫所在该地区集中分布的理由。材料二卫所是明代常备军军事组织。明代在各要害地方皆设卫所,屯驻军队,若干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卫下设所。卫所集中分布区域与明代的政治、经济、国防等有密切关系。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bu)亡人(逃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赘婿;贾人以適遣戍”;在直抵阴山的地方置“四十四县”,又派遣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汉元帝竟宁元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摘编自《资治通鉴》司马光卷二十九材料二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这是前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元朝的辽阔疆域则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是如何对边疆地区实施有效管辖的。
(3)图中的方框表示哪个中原政权?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该政权在图中①处设置什么机构以管理东北地区,概述这一时期对外关系有何新发展。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2题,共8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孟德斯鸠认为每一种形式的政府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每一种政体都是在特定的情况下的必然选择。正如他对法律的论述:“为一国人民而制定的法律,应该是非常适合于该国人民的;每个国家的法律竟能适合于另外一个国家的话,那只是非常凑巧的事。”“什么法律是直接从政体的性质产生出来的,这种法律便是最初的基本法律。”他认为:“政体的性质是构成政体的东西;而政体的原则(法律)是使政体行动的东西。一个是政体本身的构造,一个是使政体运动的人类感情。”并提出“一切拥有权力的人,都倾向于滥用权力,而且不用到极致决不罢休从事物的性质来说,为了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限制权力”。
——摘编自钱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的政体思想评析》解读材料,并结合世界政治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政体与法律”拟一论题,并就所拟论题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致仕又称退休、致事、悬车、乞骸骨等,即古代官员因年龄、健康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而离开职位、退休养老的现象。下表为唐朝致仕制度的演变情况
——摘编自汪翔、张金铣《论唐代致仕制度之演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代致仕制度演变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1题,共4分)25、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外交成就有哪些?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新时期经济建设需要法律保驾护航,为此对1954年的宪法进行修订,产生了修订的1982年宪法,故C项正确;“八二宪法”主要是为改革开放服务,五四宪法主要是三大改造服务,二者的性质并不是完全一致,故A项错误;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是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故C项错误;标志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故D项错误。2、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这些人熟悉刑名、钱粮等衙署事务,精于对各种民生事务的处理。”可知,地方官员聘请幕僚可以给他们在地方管理时提供建议,这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管理水平,B项正确;材料涉及地方管理,看不出这种“幕僚制度”对中央集权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中的“幕僚制度”有助于提高地方官方的行政管理水平,这种制度不是监察制度,对吏治问题不相关,排除C项;材料中的信息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管理水平,没有涉及社会阶层分化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3、C【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惠帝至文帝时,国相权力很大,统领藩国百官,辅佐藩王,甚至有统兵之权。至武帝以后,国相与郡守无异。”可知,汉代诸侯国相的权力不断缩小,至武帝以后,国相与郡守无异,说明诸侯国地位被不断削弱,这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中枢官制逐步完善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从侧面反映了藩王权力被削弱的信息,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有为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4、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西周统治者一方面强调天命.神意.一方面又强调天命以人是否有道德而转移,B项正确;西周与夏商相比社会没有发生根本转型,仍属于奴隶社会,排除A项;C项“神意观念已被取代”表述绝对,排除C项;只能说明神性色彩淡化。材料不能体现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排除D项。故选B项。5、C【分析】【详解】
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近代机械化大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工场,社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英国政府需要改革文官制度,适应工业化生产的需要,以便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生产领域,发展经济,故C项正确;AB两项不是材料所述的主要原因,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提高效率而非削减政府行政开支,故D项错误。6、D【分析】【详解】
题干讲述了从提出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到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进行招录管理这一演进过程,表明考试录用制度逐步建立,D项正确;公务员考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是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出台,排除A项;考试录取任用开始实施在题干信息中没有明确表述,排除B项;分类管理体制指的是干部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7、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是郡国并行制;推行郡国并行制,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最终引发了七国之乱;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强化了中央集权;唐朝时期州的行政权力萎缩,监察区“道”逐渐演变为行政区,权力扩大。【解析】郡国并行制推行郡国并行制,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推恩令”中央集权得到加强逐渐演变为行政区,权力扩大。8、略
【分析】【详解】
(1)一;贵族政治指的是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夏商周的制度都具有“家国一体”特点,所以1)应填E;二、根据材料中的皇权加强、地方管理由中央垂直管理等可知,这里强调的是中央集权,所以二出应填C;且2)处应填A;三、标题是选官制度的演变,而中国的选官制度的标准经历了从血缘到德才、门第和才学的演变,且不断制度化,所以1)处应填B;四、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封建社会初期往往由官员兼任,随着历史发展,后来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监察,所以1)处应填D。
(2)根据材料可知,“秦代行政图“,反映的是秦代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有关,故B项正确;“清掣签金瓶”反映的是清朝利用民族政策加强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有关,故C项正确;都护府是汉、唐时期中原王朝为监护边境各族而设置的军事机构,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E项正确;“清民间匾额”反映的是科举制的发展,与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无关,故A项错误;西周著作反映的是西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历史,当时还未产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D项错误。【解析】(1)一;1):E;二、C;2):A;三、1):B;四、1):D
(2)B、C、E9、略
【分析】【详解】
①结合所学可知;西周至春秋实行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高官;
②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为荐举功劳制,即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
③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实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官员选拔制度,即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
④⑤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实行察举制,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
⑥⑦结合所学可知;察举制分常科(岁举)和特科(无固定时间)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
⑧⑨结合所学可知;积功劳为官和征辟等也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
⑩⑪⑫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即在各州;郡设置资品、大中正,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获得中正的士人,由吏部授官;
⑬结合所学可知,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后来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解析】贵族军功大小律令考察推举常科特科功劳征辟资品大中正中正中央集权10、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征伐匈奴属于战争方式;文成公主进藏属于和亲方式;设河西四郡、孝文帝改革和设宣政院属于改革与管理的方式;建立榷场属于经济交往的方式。【解析】战争:①征伐匈奴;和亲:④文成公主进藏;改革与管理:②设河西四郡③孝文帝改革⑥设宣政院;经济交往:⑤建立榷场。11、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的分口赋;算赋。汉朝还征收财产税。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租庸调制,租;调之外的役,用“庸”代替。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80年,唐朝政府改行两税法,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推行募役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帝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解析】财产租庸调两税法附加税募役法金花银一条鞭法摊丁入亩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2、A【分析】【详解】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故正确。13、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这就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为此,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如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所以材料说法正确。14、A【分析】【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据此,中央政府设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等,故正确。15、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战争与和平法》国际法”可知,《战争与和平法》是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创作的政治类著作,而国家法诞生的标志是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故题目错误。16、B【分析】【分析】
【详解】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主要表现为分封制和宗法制,在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拥有很大的实权,故最高统治集团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17、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期。因此题干表述正确。18、B【分析】【详解】
特别行政区与民族区域自治区都是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遵循宪法的前提下实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离的部分,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故该说法错误。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28分)19、略
【分析】【详解】
(1)演变:根据所学可得出周朝实行分封制;根据“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荫芽。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可得出战国时在边地出现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在边地设置郡县);根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得出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根据“郡县制为汉代沿用”并结合所学得出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根据“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可得出东汉至南北朝实行州郡县制。
(2)原因:根据“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得出地方出现分权倾向;根据“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得出机构设置混乱(郡县过多)。措施:根据“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得出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合并州县。
(3)积极作用:根据“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并结合所学可从有利于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提高行政效率、确立行政区划模式等角度概括。【解析】(1)演变:周朝实行分封制;战国时在边地出现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在边地设置郡县);秦统--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东汉至南北朝实行州郡县制。
(2)原因:地方出现分权倾向;机构设置混乱(郡县过多)。措施: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合并州县。
(3)积极作用: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国家统一;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管理层次);确立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模式。20、略
【分析】【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在近代东亚法律变革以前;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中华法系一直是整个东亚地区实际运行的法律体系;而《法学阶梯》逐渐湮灭在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尘埃中”及所学知识,从古代东西方社会背景角度分析其原因,即《唐律疏议》:中国小农经济发达,中国及东亚均为君主专制政体,以唐律为代表的法律体系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法学阶梯》:罗马帝国分裂,出现封建割据,阻碍了法律的统一执行;基督教意识形态占居了主导地位。
(2)特点:根据材料“都与1900年《德国民法典》有诸多相似”“引入苏联民法理论”可得出借鉴外国优秀法律成果;具有极强的中国特色;根据材料“是我国第一部近代民法典”可得出具有开创性;根据材料“沿袭《大清民律草案》编纂体例”“其后经过五次编纂修订”可得出实践的延续性和可操作性;根据材料“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完成立法程序,它在法典的体系、原则、制度与内容诸多方面都有超越之处”可得出坚持人民立场。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法治保障;有利于维护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愿;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社会,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为人类法治文明的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等方面分析作答。【解析】(1)《唐律疏议》:中国小农经济发达;中国及东亚均为君主专制政体,以唐律为代表的法律体系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法学阶梯》:罗马帝国分裂;出现封建割据,阻碍了法律的统一执行;基督教意识形态占居了主导地位。
(2)特点:具有极强的中国特色;具有开创性;实践的延续性和可操作性;坚持人民立场。
意义: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法治保障;有利于维护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愿;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社会,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为人类法治文明的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1、略
【分析】【分析】
(1)
特点:根据材料“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可归纳出吸取前代经验与教训;根据材料“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可归纳出先试点后推广;根据材料“任命谊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让其继续统辖本族人民”可归纳出边疆少数民族享有较大自主权;根据材料“边疆的行政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可归纳出管理体系逐渐完善;根据材料“后来宋代在西南地区设置羁縻州、县,明代在边境部分地区设置羁縻卫所”可归纳出坚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影响: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促进民族交融、加强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及为后世民族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
区域: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华北长城至东北一线;江南至东南沿海一线;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长城沿线为鞑靼与女真部落的聚集区;拱卫首都,维护北方地区稳定和经济发展。江南至东南沿海,倭寇袭扰;该地区为国家经济重心,保护国家财政安全与地方稳定的需要。
【点睛】【解析】(1)特点:吸取前代经验与教训;先试点后推广;边疆少数民族享有较大自主权;管理体系逐渐完善;坚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影响: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促进了民族交融;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为后世民族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2)区域:华北长城至东北一线;江南至东南沿海一线理由:长城沿线为鞑靼与女真部落的聚集区;拱卫首都;维护北方地区稳定和经济发展。
江南至东南沿海,倭寇袭扰;该地区为国家经济重心,保护国家财政安全与地方稳定的需要22、略
【分析】【详解】
(1)方式:根据“发诸尝逋(bu)亡人(逃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赘婿;贾人以適遣戍”、“置‘四十四县’”、“派遣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等信息可知秦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由战争、移民戍边、设置管理机构、和亲等方式。
(2)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可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作答;如在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的宣政院进行管理;在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管理军政事务;在台湾设澎湖巡检司履行行政职能。
(3)根据“瓦剌”、“鞑靼”等可知图中方框表示的政权是明朝。①处为位于东北,所以该处设置的机构是奴儿干都司。明代在对外关系上由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日本骚扰东南沿海,戚继光等领导抗倭斗争;葡萄牙获得澳门租住权;西班牙、荷兰先后占领台湾;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等。【解析】(1)方式:战争;移民戍边、设置管理机构、和亲等方式。
(2)吐蕃:由直属中央的宣政院进行管理;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管理军政事务;台湾:设澎湖巡检司履行行政职能。
(3)政权:明朝机构:奴儿干都司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日本骚扰东南沿海,戚继光等领导抗倭斗争;葡萄牙获得澳门租住权;西班牙、荷兰先后占领台湾;明初实行海禁政策。五、论述题(共2题,共8分)23、略
【分析】本题属于典型开放题型;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依据材料中主旨提取观点,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度房屋租赁安全责任合同
- 14 健康过冬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 度快递站点承包合同转让书
- 新技术入股合同范本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 第13课 多彩的数字世界 教学设计
- 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 学校书包采购合同范本
- 12热胀冷缩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冀人版(2017)科学三年级上册
- 4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 供餐餐具合同范本
- 骨科睡眠护理
-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复习策略讲座
- 2024至2030年中国聚硫橡胶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前景规划报告
- 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原卷版)
-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65练答案精析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 粤剧中国汉族传统戏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宣传课件
- 202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真题
- DBJ50-T-271-2017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检测监测技术标准
- (高清版)TDT 1090-2023 国土空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指南
- 全新养猪代养协议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