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教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粤教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粤教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粤教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粤教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教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6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秦朝和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两个大一统的王朝,秦朝统一于公元前221年,隋朝统一于589年,两者相差()年。A.808B.810C.809D.8112、“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导致凤阳花鼓词中安徽凤阳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当地()A.进行了土地改革B.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进行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标志隋朝统一全国的历史事件是()A.隋朝建立B.隋朝灭陈C.陈桥驿兵变D.巨鹿之战4、宋代春节风俗习惯很多,最受重视的是元旦。王安石的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你认为其中的元旦相当于今天是什么节日?A.春节B.元宵C.端午D.中秋5、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这一观点出自()A.《论语》B.《道德经》C.《孙子兵法》D.《金刚经》6、王谠在《唐语林》中写到“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这位“留心理道”的皇帝是()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7、下列对宋代历史特点的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经济上发达但文化上并不繁荣B.科技上发达但政治上并不强大C.军事上强大但科技上并不先进D.政治上强大但经济上并不发达8、唐朝时期生活在西藏的吐蕃人是我国哪一少数民族的祖先()A.维吾尔族B.藏族C.彝族D.白族9、下列文学形式形成主流的先后顺序是A.诗、曲、词B.诗、词、曲C.词、诗、曲D.曲、诗、词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10、对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不同点,表述正确的是()A.半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河姆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B.半坡聚落居住的房屋为半地穴式结构,河姆渡聚落居住的房屋为干栏式结构C.半坡聚落主要种植粟,河姆渡聚落主要种植水稻D.半坡聚落已会制造黑陶作品,河姆渡聚落会制造彩陶11、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有()A.匈奴B.鲜卑C.羯族E.羌族E.羌族12、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期最终完成。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南方战乱相对较少C.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D.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13、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有()A.种姓制度伊斯兰教B.螺旋式水车浮力定律C.《天方夜谭》《俄狄浦斯王》D.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14、下列著名建筑工程中;建筑于隋朝的是。

A.万里长城B.大运河C.都江堰D.赵州桥15、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是()A.给人民带来的灾难B.加快了统一步伐C.加剧了分裂D.不利于民族融合16、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有()A.铁农具的使用与普及B.牛耕的使用与推广C.地主和农民两个阶级的产生D.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7、科举制:(1)内容:由____开创,经唐代完善的科举制是一种通过____的制度。18、炎黄两部族走向联合,形成后来____的主体。19、女真是居住在我国地区的古老民族。明朝前期,属都司管辖。20、【题文】清朝疆域辽阔;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城市或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3分)

A.清朝都城:京师。

B.南海:千里石塘。

C.南海:万里长沙21、湖北出土的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表明了我国____多年前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的水平。22、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导致了唐朝的灭亡。______(判断对错)23、元朝商业繁荣;《马可•波罗行纪》中描述了临安的繁荣景象。

判断:______改正:______。24、______时,鉴真应日本邀请,东渡日本.25、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政权,他被推举为蒙古族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识图题(共4题,共8分)26、下图是《丝绸之路示意图》,请在图中找出有关地名并回答下列问题:(7分)(1)西汉的都城是张骞出使西域的出发点,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个地方的地名叫____,在图中的英文字母是____。(2分)(2)写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出发时间。(1分)(3)在图中找出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的管理西域军事、政治及保护商旅往来机构名称的字母,并写出该名称。(2分)(4)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经千辛万苦。你认为张骞的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和品质?(2分)27、读图题

(1)写出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城市(当时的地名),以及中心城市。(2)隋朝大运河分哪四段?

(3)对于隋朝大运河的开凿,人们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好事,有人说是坏事。就“有人说是好事”谈谈你的理由。(4)除开通大运河外,隋朝还开创了什么制度?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材料中呈现的中央官制与明朝的一位皇帝有关,与之对应的是他采取的什么措施?

(2)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3)为了达成此目的,他在地方采取了哪些措施?29、城市是伴随人类文明与进步发展起来的。从古代城市的起源来说,城市是统治者居住地点,是商品贸易的地方,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融合体。随着城市居住功能的凸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成为人类重要的集聚地。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1是___朝都城______城的布局图,其特点是棋盘式格局,中轴对称,坊市分开;图2是北宋都城东京,即现在的______,与图1的格局相比,其最大特点是商业打破了_______和________的限制。(2)图3隋朝大运河以A_________为中心,北抵B_______,南至C________。C在南宋称为__________,是南宋都城,即今天___________。(3)唐朝扬州交通便利,商贾云集,是全国最大的经济都会。观察图3、图4,并结合所学,说一说唐朝扬州交通便利的原因。(4)宋朝海外贸易兴盛,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评卷人得分五、改错题(共3题,共21分)30、大禹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______(判断对错)

理由:______。31、2017年是现行公历;是阳历的一种。中国古代的历法又称天干地支纪年法,包括制定二十四节气的内容。

判断:______改正:______。32、唐太宗统治时期;唐朝进入全盛期,史称“开元盛世”。

错误:____改正: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公元前与公元年份相距时间公式为两数相加减1;秦朝是在公元前221年建立的,隋朝统一于589年,221+589-1=809.因公元前1年和公元1年只相隔一年,但1和-1之间的相隔数却为2,故需要减去这个1.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公元前与公元年份相距时间的换算.因公元前1年和公元1年只相隔一年;但1和-1之间的相隔数却为2,故需要减去这个1.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公元前与公元年份相距时间的换算.【解析】C2、D【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内容“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到“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变化的原因是对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的描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故选:D。

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本题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与影响。【解析】D3、B【分析】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故选:B。

本题考查了隋朝的统一.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隋朝的统一.【解析】B4、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社会风貌的相关知识。今天的传统节日,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甚为隆重,故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故排除。故选A。【解析】A5、B【分析】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祸兮,福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体现.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道德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老子的思想主张.【解析】B6、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玄宗的统治。唐玄宗治国初期,以开元作为年号,在政治上励精图治,任用贤能,如力排众议重用武则天时代的富有改革精神,熟悉吏治重臣姚崇为相,改革了一些弊政。尤其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使朝政很快出现了新局面。注意发展经济,提倡文教,自己注意勤俭,烧毁珠玉锦绣,以示决心,终于使得天下大治,后世史学家称其统治前期为开元之治,又称开元盛世。故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解析】D7、B【分析】宋代经济;文化和科技都出现了繁荣局面;但政治上落后,未实现国家统一;军事上落后,在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屡战屡败,鲜有胜绩。因此宋代历史特点之一是科技发达但政治上并不强大,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以宋代历史特点的描述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宋代的社会生活。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宋代历史特点。【解析】B8、B【分析】吐蕃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7世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民族关系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唐朝民族关系的相关知识点.【解析】B9、B【分析】本题考查唐及宋元时期的文学成就。结合所学可知,唐代被视为中国历来诗歌水平的最高时期,因此有唐诗之说,与宋词并举。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被称为长短句。词源于民间,始于唐朝,兴于五代,而盛于两宋。由于两宋在词的发展上达到巅峰,因此,词多被称为“宋词”。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元杂剧把音乐、歌唱、舞蹈、表演、道白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组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由此看文学形式形成主流的先后顺序是诗、词、曲。故选B。【解析】B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10、BC【分析】依据所学;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属黄河流域,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属长江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寒冷干燥,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主要种植粟,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气候潮湿炎热,居住在干栏式房屋里,主要种植水稻;河姆渡聚落已会制作黑陶作品,半坡聚落会制造彩陶.BC表述正确.

故选BC.

本题考查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

本题以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答案】BC11、ABCDE【分析】略【解析】ABCDE12、ABC【分析】据所学知;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方战乱相对较少社会安定,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D项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与史实不符,可排除.

故选ABC.

本题以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为切入点;考查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注意识记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解析】ABC13、AC【分析】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等级制度;后来古印度诞生了反对种姓制度的佛教不是伊斯兰教;《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它与《俄狄浦斯王》无关;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定律,并发明了螺旋式水车;《汉谟拉比法典》和楔形文字都是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

故选AC.

本题考查前后搭配的辨析;由于是多项选择题,注意认真审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文明成果的地区与领域.【解析】AC14、BD【分析】略【解析】BD15、AB【分析】春秋时期;由于周王室衰落,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各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统一,加快了统一步伐.

故选AB.

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表现和影响.【解析】AB16、AB【分析】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由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的铁农具和牛耕到战国时期的进一步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故选AB.

本题主要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注意准确识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表现.【解析】AB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7、隋炀帝考试选拨人才【分析】【分析】本题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隋朝隋炀帝所创立,是一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18、华夏族【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炎帝与黄帝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第一子目炎帝与黄帝中的内容:“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可知,故填华夏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炎帝与黄帝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他们各自的贡献。19、略

【分析】本题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女真是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是靺鞨部落中的一部。逐水草而居,住毡帐,主要家畜是马与驼,很少甚至完全没有农业。他们地区重要的物产是类似于猎鹰和隼的海东青,明朝前期,属奴儿干都司,后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族。【解析】【答案】东北,奴儿干20、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个填图题;考查的是清朝疆域的知识,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十分辽阔,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清朝的都城京师,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因此要将A填在上框中;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随意说C万里长沙填在中框,B千里石塘填在下框,因此本题的答案是:上框A;中框C;下框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解析】【答案】

上框A;中框C;下框B。(3分,每空1分)21、编钟【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神奇的编钟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第二子目神奇的编钟中的内容:“湖北出土的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表明了我国两千多年前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可知,故填两千。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神奇的编钟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编钟的组成、作用和影响。22、略

【分析】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税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原为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安史之乱导致了唐朝的灭亡的表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了安史之乱.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安史之乱的影响.【解析】×23、略

【分析】元朝商业繁荣;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他的《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临安改为大都.

本题考查的是《马可•波罗行纪》.

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解析】×;临安改为大都24、略

【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故答案为:

唐玄宗.

本题考查学生对唐朝时中日友好交往的认识.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唐朝时期中外交往的主要史实.【解析】唐玄宗25、略

【分析】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成吉思汗的功绩.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铁木真与忽必烈的相关史实.【解析】√四、识图题(共4题,共8分)26、略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知道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今西安。(2)本题考查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属于识记内容,难度不大。为了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张骞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十年。后来设法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但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从此汉与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3)本题考查的是本题考查学生对西域都护的识记与理解能力。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属于开放性题目,难度较大。从张骞身上可以看到艰苦奋斗,为国家和为人民奉献,勇敢,开拓精神等。【解析】1、长安;A。2、公元前138年。3、E;西域都护府。4、艰苦奋斗,为国家和为人民奉献,勇敢,开拓精神等。27、略

【分析】(1)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巩固隋朝统治,加强南北交通,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民工几百万,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的大运河,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2)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四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3)本题考查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大运河开通后,贯穿了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等省,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加强了南北联系,维护了国家统一。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4)本题考查隋朝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创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解析】(1)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

(2)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

(3)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联系,维护了国家统一。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4)科举制度28、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明太祖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结合图片的六部,根据所学可以得出,材料中呈现的中央官制与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有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主要包括:在中央,明太祖废除了丞相,撤中书省,把中央的行政权分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各设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实行三司分权。三司相互牵制,大权统归中央。司法上,明太祖设立“锦衣卫”,监视、侦查官名的不法行为。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司法部门的管辖。思想上,实行八股取士。(2)本题主要考查了采取措施的目的。明太祖在中央设六部的目的是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主专制或强化皇权。

(3)本题主要考查了朱元璋在地方采取的措施。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得知,在地方上,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者互不统属,分别归辖中央相关部门。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解析】(1)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2)强化皇权。(3)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29、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唐宋都城相关知识。观察图一可知图一是唐朝的都城长安。唐都长安其特点是棋盘式格局,中轴对称,坊市分开;北宋都城东京,即现在的开封。唐朝坊与市分开,商业区固定在特定区域,而北宋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或北宋的坊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故填:唐;长安;开封;时间;空间。(2)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相关知识。为巩固隋朝统治,加强南北交通,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民工几百万,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成了一条贯通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的的大运河,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