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外研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外研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外研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外研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如图是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得紫杉醇的途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途径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B.过程①需控制好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比例C.经过程①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未发生变化D.过程③需使用固体培养基以利于细胞增殖2、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划线接种过程种接种环一共要灼烧5次B.划线操作时应在酒精灯火焰旁边打开皿盖划线接种,划完后立即盖上C.每次划线只能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才能确保菌种逐步稀释以得到单菌落D.第1区和第5区的划线最终要连接起来,以便比较前后的菌落数3、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分别是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两者的培养均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B.两者都可用于细胞产物的生产C.两者都要经历细胞分裂D.两者都需要激素调节4、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和②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过程③和④都发生在线粒体中B.醋酸发酵是否产生醋酸,可用pH试纸来检验C.过程③和④不都需要氧气的参与D.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5、下图表示抗人体胃癌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对乙筛选,融合细胞均能生长,未融合细胞均不能生长B.图中实验小鼠注射的甲是能与抗人体胃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原C.利用PEG融合法、电融合法和灭活病毒诱导法等方法均可诱导细胞融合获得乙D.丙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后可获得大量能分泌所需抗体的丁6、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系统包括两个组分:一个是人工合成的短链RNA(sgRNA)和一个来自细菌的核酸酶Cas9。sgRNA与目的基因中希望被编辑的DNA序列相结合,然后Cas9切割该DNA序列,使DNA双链断裂,此时向细胞中加入大量可用于修复的模板DNA,细胞就会以这些片段为模板合成DNA,从而使特定的碱基序列被引入基因组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as9决定了基因编辑的位点和基因编辑的效率B.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破坏某个基因使其失去功能C.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基因编辑能定向改变基因D.Cas9类似限制酶能够使双链DNA中的磷酸二酯键断裂7、玉帘和石蒜为二倍体,将二者的花粉用一定的方法诱导融合后,再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使融合细胞长成植株,已知培养过程中未进行融合细胞的筛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融合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后形成的植株均不可育B.植物组织培养的脱分化和再分化培养基均要含有碳源C.得到杂种植株过程中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D.所用培养基及花粉粒都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8、将正常的干细胞移植到病人体内,恢复病人的造血和免疫功能,已成为治疗白血病及一些恶性肿瘤放疗或化疗后引起的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功能障碍等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下列关于干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体干细胞具有组织特异性,能发育成完整个体B.诱导多能干细胞是病人体内自然产生的一类治疗性干细胞C.胚胎干细胞存在于早期胚胎中,只能在体内分化成心肌细胞D.白血病的治疗主要利用造血干细胞,其主要存在于成体的骨髓、外周血和脐带血中9、辣椒素作为一种生物碱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医药工业等领域,其获得途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愈伤组织、脱毒苗和高产细胞系的获得都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B.图中①和②分别表示辣椒组织培养中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C.②过程中需要用适宜配比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溶液处理D.用酶解法将愈伤组织分离成单细胞时,常用的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0、为有效防范由各类生物因子、生物技术误用滥用等引起的生物性危害,生物安全已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下列不符合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是()A.利用生物技术改造工程菌获得大量的抗生素B.克隆技术可应用到器官移植但不能进行人体克隆C.中国反对生物武器,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生产生物武器D.基因编辑技术不仅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研究,也可用于编辑婴儿11、下列关于生物技术与伦理问题的观点,不正确的是()A.利用体外受精技术筛选早期胚胎性别,设计试管婴儿B.基于科学和理性讨论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C.通过基因筛查禁止重大疾病基因携带者就业D.大量引入国外转基因作物与本地近缘作物品种杂交12、有一个婴儿在出生后保留了脐带血,在以后他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某种难治疗的疾病,就可以通过血液中的干细胞来为其治病。关于这个实例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干细胞培育出人体需要的器官用来移植治病,需要激发细胞的所有全能性B.用脐带血中的干细胞能够治疗这个孩子所有的疾病C.如果要移植用他的干细胞培育出的器官,需要用到细胞培养技术D.如果要移植用他的干细胞培育出的器官,应该长期给他使用免疫抑制药物13、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观点,合理的是()A.对转基因技术,我们应该趋利避害,理性看待B.我国禁止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C.我国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其扩散D.对基因检测应该保护个人遗传信息的隐私权14、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红色复合物中的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消失。表中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利用此培养基可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培养基的成分:纤维素15gFeSO40.5gKH2PO41gZnSO40.5gK2HPO41gCaCl20.5g尿素0.5g刚果红适量MgSO40.5g琼脂20g定容1L

A.培养基中纤维素和尿素分别提供碳源和氮源B.KH2PO4和K2HPO4在提供无机盐的同时还能维持培养基的pHC.将土壤稀释液接种在平板上的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D.平板上5个菌落都有透明圈,说明5个菌落都能分解纤维素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5、酶是细胞合成的生物催化剂。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酶已经走出实验室,走进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请回答下面有关酶的问题:

(1)在腐乳制作的过程中;利用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加酶洗衣粉里添加的酶制剂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____________。

(2)果胶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产中如果要固定果胶酶;最好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固定化。

(3)酶提取和分离原理:需要用__________法去除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以纯化酶;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对酶进行纯度鉴定。16、本课题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进行了初步的筛选。但是,这只是分离纯化的第一步。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发酵两种。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__________进行________的测定。17、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二苯胺要___________。18、某种微生物合成的一种蛋白酶与人体消化液中某种蛋白酶的结构和功能很相似,只是前者热稳定性较差,进入人体后容易失效。尝试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出改造该种微生物蛋白酶的思路_________。19、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及其作用。

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还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如图所示)。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20、某种微生物合成的一种蛋白酶与人体消化液中某种蛋白酶的结构和功能很相似,只是前者热稳定性较差,进入人体后容易失效。尝试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出改造该种微生物蛋白酶的思路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4题,共28分)21、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就是听之任之,不管不问(______)A.正确B.错误22、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建立移植器官工厂是目前基因工程取得实际应用成果非常多的领域。()A.正确B.错误23、生殖性克隆是指通过克隆技术产生独立生存的新个体。(选择性必修3P106)()A.正确B.错误24、中国政府禁止生殖性克隆,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4题,共8分)25、为增加蓖麻种子的含油量,研究人员尝试将酶D基因与位于叶绿体膜上的转运肽基因相连,导入蓖麻细胞并获得了转基因蓖麻品种。酶D基因和转运肽基因所含的三种限制酶(ClaⅠ、SacⅠ、XbaⅠ)的切点如下图所示。

(1)研究人员需使用工具酶ClaI和_____处理酶D基因和转运肽基因;以得到_____(填图中字母)端相连的融合基因。

(2)将上述融合基因插入如图所示Ti质粒的T-DNA中;构建_____,并导入农杆菌中。将获得的农杆菌接种在含_____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得到单菌落,再利用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可以得到用于转化的浸染液。

(3)研究人员通过_____技术将获得的转基因蓖麻细胞培育成转基因蓖麻植株;使用_____技术可在分子水平检测转基因蓖麻中的融合基因是否成功表达。26、尿素是一种常见的农业用肥,若要充分被植物利用,需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同学们为了分离土壤中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设计了如下实验。培养基成分如下表所示,实验步骤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成分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尿素X含量1.4g2.1g0.2g10g1g15g备注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调pH为7.2

(1)尿素分解菌能分泌_______将尿素分解成氨气。培养基中物质X是____。

(2)将细菌转到固体培养基上时,应采用_______法接种以获得单菌落。

(3)若分离的菌种为乳酸菌,则不能用(2)中的方法接种分离,应选用平板浇注分离法,原因是___。注:平板浇注法是常用的菌种分离纯化方法;是将待分离的样品用无菌水作梯度系列稀释后,取合适稀释度的少量菌悬液加至无菌培养皿中,立即倒入融化的固体培养基,经充分混匀后,置室温下培养。

(4)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________处理后,才能倒掉。在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A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填序号)。

①选取的土样不同②无菌操作不规范③未设置对照组④培养基被污染27、嗜热土壤芽狍杆菌产生的β-萄糖苷酶(BglB)是一种耐热纤维素酶。为使其在工业生产中更好地应用;开展了以下实验。如图为质粒限制酶酶切图谱,如表为几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酶切位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限制酶BamHⅠHindⅢEoRⅠNdeⅠ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G↓GATCCA↓AGCTTG↓AATTCGA↓TATG

(1)通常情况下,获得的目的基因需要进行扩增,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技术。

(2)分析上图,可选择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不同的限制酶切割质粒,以防止质粒自身环化。质粒被切割后,可用_____________将其与目的基因连接。在动物基因工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时通常的方法是__________。

(3)大肠杆菌不能降解纤维素,但转入上述建构好的表达载体后则获得了降解纤维素的能力,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蛋白质工程是二代基因工程,它的基本途径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5)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相比较,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________________的蛋白质,不一定符合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蛋白质工程是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对现有蛋白质进行__________,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28、青蒿素被誉为“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几乎不溶于水,且对热不稳定,所以提取工艺一直难以突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提取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而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图为植物组织培养获得含青蒿素较高的黄花蒿的基本流程。请分析回答:

(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通常选取黄花蒿分生区组织的原因是_______。

(2)建立无菌体系时,往往需要用到体积分数为________的酒精溶液。青蒿叶片容易在酒精溶液中失绿,原因是________。青蒿叶片在酒精溶液中的浸泡时间要短,而且用酒精处理后马上要用________冲洗。

(3)获得愈伤组织的过程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的________阶段;愈伤组织中提取不到青蒿素的原因是________。

(4)步骤③青蒿叶片组织加入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与步骤③相比,步骤④培养基中________(激素)比例相对较高。

(5)某小组对生根的青蒿继续组织培养得到了的黄花蒿幼苗,但是幼苗叶片颜色为黄色,可能的原因是培养基中没有添加________元素,也可能是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得紫杉醇的途径;其中①表示脱分化过程,②表示将愈伤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③表示细胞增殖过程。据此答题。

【详解】

A;细胞全能性以细胞发育成个体为标志;而图中并没有形成完整植物体,A错误;

B;图中①是脱分化过程;而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因此该过程需控制好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比例,B正确;

C;图中①是脱分化过程;经该过程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发生了变化,成为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C错误;

D;过程③需使用液体培养基有利于细胞增殖;D错误。

故选B。2、C【分析】【分析】

平板划线的操作的基本步骤是:

1;右手持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待凉后,在火焰旁打开盛有菌液的试管棉塞,并将试管口过火焰,将以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沾取一环菌液,将试管口过火焰丙塞上棉塞。

2;左手斜持琼脂平板;皿盖打开一条缝,右手于火焰近处将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接种环不应划破培养基表面。

3;烧灼接种环;杀灭环上残留菌液,待冷却(是否冷却,可先在培养基边缘处试触,若琼脂溶化,表示未凉,稍等再试),从第一区域划线的末端开始往第二区内划线,重复以上操作,在第三四五区内划线,注意不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相连。

4;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详解】

A;用划线法接种时;每次接种前和最后一次接种后都要灼烧接种环灭菌,据图可知,图中共有5个区域,则接种环一共要灼烧6次,A错误;

B;划线时皿盖打开一条缝(不能完全打开);右手于火焰近处将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以防杂菌污染,B错误;

C;每次总是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并划线数次,其原因是线条末端的细菌数量少(或使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最终可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菌落,C正确;

D;为得到单细胞菌落;划线时注意不要将最后一区5的划线与第一区1相连,D错误。

故选C。3、D【分析】【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比较项目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培养原理细胞的全能性细胞增殖培养基性质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培养基成分营养物质(蔗糖)、植物激素等营养物质(葡萄糖)、动物血清等培养结果植物体细胞株、细胞系培养目的快速繁殖、培育无毒苗等获得细胞或细胞产物

【详解】

A;两者的培养均需培养基和培养用具进行无菌处理;在无菌条件下进行,A正确;

B;动物细胞培养可用于生产病毒疫苗、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等生物制品;植物组织培养也可以利用愈伤组织实现细胞产物如三七、紫杉醇等的工厂化生产,B正确;

C;植物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动物细胞培养中要传代培养,两者都要经过细胞分裂增殖,C正确;

D;植物组织培养需要激素;动物细胞培养不需要激素,D错误。

故选D。4、B【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其中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果酒发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④表示醋酸发酵过程。

【详解】

A;过程①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过程②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以及无氧呼吸均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而过程④为果醋制作过程,醋酸菌为需氧型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A错误;

B;果醋制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品尝或用pH试纸检验是否产生醋酸,B正确;

C;过程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其中第三阶段需要氧气的参与,过程④表示果醋发酵,由于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该过程也需要氧气的参与,C错误;

D;过程①②③是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18~25℃),过程④是醋酸菌的酿醋过程,所需的最适温度在30~35℃,故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不相同,D错误。

故选B。

【点睛】5、A【分析】【分析】

甲表示抗原;乙表示杂种细胞,丙表示杂交瘤细胞,丁表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抗体的两次筛选: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两次抗体检测:专一抗体检验阳性。

【详解】

A;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对乙筛选;自身融合的细胞以及未融合的细胞均不能生长,A错误;

B;实验目的是制备抗人体胃癌的单克隆抗体;因此给小鼠注射的甲应是能与抗人体胃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原,B正确;

C;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可用PEG融合法、电融合法和灭活病毒诱导法;C正确;

D;丙为杂交瘤细胞;为了筛选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丙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后可获得大量能分泌所需抗体的丁,D正确。

故选A。6、A【分析】【分析】

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测与表达。

2;从分子水平上检测目的基因的方法: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详解】

A;由题干可知;Cas9只能切割与sgRNA结合的DNA序列,所以决定基因编辑位点的是sgRNA,而不是Cas9,A错误;

B;基因编辑技术可以修改特定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因此可以通过去除启动子等方式使得某个基因无法进行表达,B正确;

C;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而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对特定基因进行特定的修改,是定向改变,C正确;

D;Cas9和限制酶一样;都可以切割DNA,使得DNA双链断裂,说明二者都能使得DNA中的磷酸二酯键断裂,D正确。

故选A。7、B【分析】【分析】

将二者的花粉用一定的方法诱导融合后;花粉间的融合是随机的,仅考虑两两融合,可得到三种不同的融合细胞。

【详解】

A;培养过程中未进行融合细胞的筛选;同种植物的花粉融合后经组织培养形成的是同源二倍体,是可育的,A错误;

B;植物组织培养的脱分化和再分化培养基均以蔗糖作为碳源;B正确;

C;杂种细胞经组织培养即可得到杂种植株;C错误;

D;所用培养基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花粉粒经消毒即可,D错误。

故选B。8、D【分析】【分析】

一般认为;成体干细胞具有组织特异性,只能分化成特定的细胞或组织,不能发育成完整个体。

【详解】

A;成体干细胞具有组织特异性;只能分化成特定的细胞或组织,不能发育成完整个体,A错误;

B;诱导多能干细胞由病人自身的体细胞进行体外诱导获得;B错误;

C;胚胎干细胞存在于早期胚胎中;可以在体外分化成心肌细胞、神经元和造血干细胞等,C错误;

D;将正常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病人体内;恢复病人的造血和免疫功能,已经称为治疗白血病及一些恶性肿瘤放疗或化疗后引起的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功能障碍等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成体的骨髓、外周血和脐带血中,D正确。

故选D。9、A【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①和②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其中①是脱分化过程;②是再分化过程,一个途径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脱毒苗,再从果实中获得相应的产物;另一个途径是采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获得大量细胞产物。

【详解】

A;图中高产细胞系的获得辣椒素;并没有培养成植株,没有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

B;图中①和②分别表示辣椒组织培养中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B正确;

C;②是再分化;该过程中需用适宜配比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溶液处理,C正确;

D;将愈伤组织用酶解法分离成单细胞时;需要破坏细胞壁,常用的酶是果胶酶和纤维素酶,D正确。

故选A。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0、C:D【分析】【分析】

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2;对待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

【详解】

A;可以通过生物合成法、全化学合成法、半化学合成法来产生抗生素;其中生物合成法中可以通过工程菌制造法来产生,A正确;

B;克隆技术是可以克隆器官的;但是不可以人体克隆,禁止生殖性克隆,B正确;

C;中国声明: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C错误;

D;基因编辑技术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研究;但不能用于编辑婴儿,D错误。

故选CD。11、A:C:D【分析】【分析】

1;设计试管婴儿技术是通过体外受精获得许多胚胎;然后从中选择符合要求的胚胎,再经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

2;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详解】

A;我国不允许利用体外受精技术筛选早期胚胎性别;A错误;

B;基于科学和理性讨论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B正确;

C;通过基因筛查禁止重大疾病基因携带者就业;不符合伦理道德,C错误;

D;大量引入国外转基因作物与本地近缘作物品种杂交;可能造成基因污染,D错误。

故选ACD。12、A:B:D【分析】【分析】

脐带血中的干细胞分化程度低;全能性较高,能分裂分化形成多种组织,因此可以用干细胞培育出人体需要的器官用来移植治病,如果是自体器官移植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所以自体移植后不需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但用脐带血中的干细胞不能治疗所有疾病。

【详解】

A;用干细胞培育出人体需要的器官用来移植治病;不需要激发细胞的所有全能性,因为培养的目标是特定的器官,A错误;

B;用脐带血中的干细胞不能治疗这个孩子所有的疾病;如传染性疾病等,B错误;

C;如果要移植用他的干细胞培育出的器官;需要用细胞培养技术,然后发育成器官用于移植,C正确;

D;自体器官移植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因此,如果要移植用他的干细胞培育出的器官,不需要给他使用免疫抑制药物,D错误。

故选ABD。

【点睛】13、A:C:D【分析】【分析】

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2;治疗性克隆:指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细胞和组织(皮肤、神经或肌肉等)用于治疗性移植。

3;生殖性克隆:指将克隆技术用于生育目的;即用于产生人类个体。

4;中国政府: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坚持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详解】

A;对转基因技术;我们应该趋利避害,理性看待,A正确;

B;中国政府的态度是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坚持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不反对治疗性克隆,B错误;

C;中国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C正确;

D;对基因检测应该保护个人遗传信息的隐私权;D正确。

故选ACD。14、A:B:C【分析】【分析】

本题知识点为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培养基中各物质的作用。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我们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纤维素为纤维素分解菌提供碳源,尿素为纤维素分解菌提供氮源,KH2PO4和K2HPO4具有缓冲作用;在提供无机盐的同时还能维持培养基的pH。获取单个菌落的方法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等技术完成。

【详解】

A;在此培养基中;纤维素为纤维素分解菌提供碳源,尿素为纤维素分解菌提供氮源,A正确;

B、KH2PO4和K2HPO4具有缓冲作用;在提供无机盐的同时还能维持培养基的pH,B正确;

C;从平板上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分布可以看出(菌落较均匀);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C正确;

D;菌落周围有透明圈不一定是细胞分解了纤维素;还有可能是分解了刚果红染料,D错误;

故选ABC。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5、略

【分析】【分析】

1;腐乳制作过程中多种微生物参与了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等微生物产生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转化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将脂肪转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2;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容易,而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也使得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果胶酶并不特指某一种酶,而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

【详解】

(1)在腐乳制作的过程中;利用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加酶洗衣粉里添加的酶制剂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

(2)果胶酶并不特指某一种酶;而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在果汁生产过程中如果要固定果胶酶,最好采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这是因为酶分子小,体积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3)酶提取和分离原理:需要用凝胶色谱法去除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以纯化酶;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酶进行纯度鉴定。

【点睛】

本题考查腐乳制作和酶提取等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解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酶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凝胶色谱(分配色谱)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液体发酵固体发酵葡萄糖定量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现配现用18、略

【分析】【详解】

要提高酶的热稳定性,可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替换少数氨基酸,改善其功能,需要从改造控制该酶合成的基因着手,具体做法为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并改变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获得所需的蛋白质。【解析】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替换少数氨基酸,提高该酶的热稳定性,从改造控制该酶合成的基因着手,具体做法为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并改变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获得所需的蛋白质。19、略

【分析】略【解析】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启动子上游RNA聚合酶终止子下游转录标记20、略

【分析】【详解】

要提高酶的热稳定性,可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替换少数氨基酸,改善其功能,需要从改造控制该酶合成的基因着手,具体做法为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并改变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获得所需的蛋白质。【解析】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替换少数氨基酸,提高该酶的热稳定性,从改造控制该酶合成的基因着手,具体做法为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并改变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获得所需的蛋白质。四、判断题(共4题,共28分)21、B【分析】【详解】

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正确的做法是趋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废食,所以本题错误。22、B【分析】【详解】

基因工程技术可以使建立移植器官工厂的设想成为现实;说明并未开始实际应用。

故错误。23、A【分析】【详解】

生殖性克隆,即通常所说的克隆人,通过克隆技术产生独立生存的新个体,即通常所说的克隆人,该说法正确。24、A【分析】【分析】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治疗性克隆:指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细胞和组织(皮肤、神经或肌肉等)用于治疗性移植。生殖性克隆:指将克隆技术用于生育目的;即用于产生人类个体。中国政府: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坚持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不反对治疗性克隆人。

【详解】

据分析可知;中国政府禁止生殖性克隆,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故正确。五、综合题(共4题,共8分)25、略

【分析】【分析】

1;基因文库包括cDNA文库、基因组文库等。某个群体包含一种生物所有的基因的文库叫基因组文库;而用某种生物发育的某个时期的mRNA反转录产生的多种互补DNA片段属于cDNA文库。

2;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同种限制酶切割能够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便于质粒和目的基因连接。

【详解】

(1)同种限制酶切割得到的黏性末端可以互补;因此用ClaⅠ处理酶D基因和转运肽基因,可以得到AD端相连的融合基因。

(2)将上述融合基因插入图乙所示Ti质粒的T-DNA中;构建表达载体即重组质粒并导入农杆菌中.将获得的农杆菌接种在含四环素的固体平板上培养得到单菌落,再利用液体培养基震荡培养,可以得到用于转化的浸染液。

(3)进一步筛选后获得转基因油菜细胞;该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培育成转基因油菜植株;用抗原-抗体杂交法在分子水平上可检测转基因油菜植株中的融合基因是否成功表达。

【点睛】

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DNA连接酶AD基因表达载体四环素植物组织培养抗原-抗体杂交26、略

【分析】【分析】

脲酶能将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尿素分解菌能分泌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气,可利用尿素为唯一的氮源筛选出尿素分解菌。

接种的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

【详解】

(1)脲酶能将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所以尿素分解菌能分泌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气。由图可知,含尿素的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所以物质X是琼脂。

(2)将细菌转到固体培养基上时;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以获得单菌落。

(3)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要在完全无氧的条件下分离,若分离的菌种为乳酸菌,则不能用(2)中的方法接种分离,应选用平板浇注分离法,原因是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不能在培养基表面生长繁殖。

(4)使用过的培养基不能直接倒掉,因为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可能会污染环境,所以应当灭菌后,才能倒掉;未设置对照组不影响培养基中的菌落数,若选取的选取的土样不同、无菌操作不规范、培养基被污染都可能使菌落的数量偏多,故选①②④。【解析】(1)脲酶琼脂。

(2)稀释涂布平板法。

(3)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不能在培养基表面生长繁殖。

(4)灭菌①②④27、略

【分析】【分析】

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复制原点+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是基因的一个组成部分,控制基因表达(转录)的起始时间和表达的程度.

终止子是给予RNA聚合酶转录终止信号的DNA序列.

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