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蓉城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末历史试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35/1D/wKhkGWegDMOAHEgSAAJrDnqAsk8615.jpg)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末历史试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35/1D/wKhkGWegDMOAHEgSAAJrDnqAsk86152.jpg)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末历史试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35/1D/wKhkGWegDMOAHEgSAAJrDnqAsk86153.jpg)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末历史试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35/1D/wKhkGWegDMOAHEgSAAJrDnqAsk86154.jpg)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末历史试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35/1D/wKhkGWegDMOAHEgSAAJrDnqAsk861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中2024级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提出了“周人制度大异于商”的观点,并举出“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等理由。据此推测,这里的“制度”可能是()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2.下图为某同学整理的思维导图。这一图示结构反映了当时中国的()A.经济发展 B.百家争鸣 C.华夏认同 D.社会转型3.汉武帝时期,“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注:区分人才水平高低)。”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这表明()A.察举选拔的策论环节意义不大 B.西汉创立了人才选拔新机制C.西汉的人事选拔权集中于中央 D.新人才选拔制助推西汉强盛4.汉唐时期,由于欧亚各国对中国丝绸的刚需以及中国保持对外交流和交往的需要,“丝绸之路”形成。其形成使欧亚大陆东西方的人员、信息和物资得以顺畅交流。这表明“丝绸之路”是()A.东西文明交流的大动脉 B.汉武帝派遣张骞着手开辟的C.政府财政收入重要来源 D.“华夷一体”民族政策的结果5.据下表可知,唐朝人口的变化()时间人口数(单位:万人)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约1900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约4532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约5291唐玄宗上元元年(760年)约1699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约1576A.受制于政局稳定和经济发展 B.与国家制度创新有直接关系C.是两税法加重人民负担所致 D.受社会尚佛和人口政策影响6.唐太宗发现有一人以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并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据此可知()A.唐朝有依法治国的传统 B.皇权至上观念受到挑战C.唐朝谏官制度真实高效 D.唐朝法律权威得到尊重7.历史学家认为,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将士子凝聚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使得儒家价值观进一步成为国家意识形态,论证了中华帝国制度的合法性,从而使儒家获得了全面“建制化”的力量。其意在说明科举制促进了()A.帝国力量的整合化 B.儒家思想的世俗化C.儒学观念的正统化 D.儒学复兴运动发展8.北宋的印刷业逐渐从手工作坊发展为专门的产业,刻印种类丰富、风格新颖、关注需求、经营渠道多样,逐渐形成了成都、开封、临安、建阳四大刻书中心。这主要得益于()A.中外交流日益频繁 B.专制集权制的强化C.城市工商业的兴盛 D.通俗性文化的崛起9.辽、金时期,契丹、女真民族成为统治民族,他们不再认为自己是所谓“夷狄”,辽金与两宋都在“天下一体”的框架之中。这()A.反映了华夏文化认同的加强 B.体现了各民族政治地位一律平等C.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D.表明北方各民族已经完成了汉化10.元代,中央“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的机构是()A.理藩院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总理衙门11.明清时期的中外贸易中,“金太贵,而不便小用;米不能久而不便大用;钱近实,而易伪易杂;钞太虚,亦复有泡烂。是以白金(白银)之为币。”这可以用来说明()A.明清经济受国际形势影响 B.国家政策选择了白银货币化C.明清货币制度出现了倒退 D.政府“赋役收银”成效显著12.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下令外国商船只允许广州停靠贸易,不得再进宁波,不准进入浙江海口,只开广州一口通商。这一规定()A.表明清政府对外政策极具合理性 B.重在回应新航路开辟和西方殖民C.顺应了工业文明下自由贸易的潮流 D.是自然经济对外部冲击的本能反应13.明清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帝王为‘天下之大害’”“工商皆本”“经世致用”“个性自由”的主张。这是源于()A.商品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 B.中央集权制高度强化的反映C.中西文化顺利交融的结果 D.资产阶级崛起的必然要求14.1842~1844年,英、法、美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黄埔条约》《望厦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根本目的是()A.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 B.满足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C促进中国外交从理藩到近代 D.帮助中国走现代工业发展之路15.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商人惊奇地发现,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1853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恰好是中国的1246倍。这反映出当时()A.中国生产力水平超越英国 B.自然经济具有顽强抵抗力C.英国对华贸易具有依赖性 D.中国对外开放的港口太少16.有学者认为: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发动一场战争,竟向中国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这一战争()A.推动地主阶级开启了“自强”运动 B.促使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C.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D.直接促进民主共和高潮的到来17.维新变法运动时期,报刊上频繁出现“托古改制”“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兴民权”“设议院”“明定国是”等词汇。这表明当时()A.变法图强成为社会共识 B.政治变革的社会影响扩大C.民主共和成为历史潮流 D.洋务派积极开展自救运动18.下表表明,近代中国的宪法建设()颁行时间制定者宪法名称特色1908年清政府《钦定宪法大纲》仿照日本宪法,预备立宪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借鉴美国宪法,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宪法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工农民主专政A.不断稳定和深入的发展 B.随中国社会性质而变化C.维护了各阶级的利益要求 D.由借鉴西方到借鉴苏联19.下图是沈伯尘先生于1918年创作的一幅漫画。这表明当时()A.人民生活艰难困苦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辛C.封建义务日益废除 D.反帝反封成为国民共识20.1919年,吴虞发表《吃人与礼教》一文,提出“讲礼教的就是吃人的!”1920年,他在《新派文学之疑点》中提出,“不信古之爱心,是否会失去中国特有之文化?”引发了思想界知识分子的深入探讨。这反映出()A.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动摇 B.传统儒家思想向新思想妥协C.新文化运动逐步趋向理性 D.马克思主义成为时代的潮流21.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后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公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时代意识。他意在说明民国初年()A.民主共和政体得以确立 B.社会习俗得以全面改观C.民主共和观念广泛传播 D.社会思想文化全面转型22.历史学家认为,“五四运动”唤醒了民众,使他们觉悟到封建社会的毒瘤,觉悟到挽救危亡必须民众自己努力更生,而努力更生必从思想教育做起。这重在强调“五四运动”具有()A.民族救亡的开创性 B.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C.民主革命的转折性 D.民族民主意识的启蒙性23.下图是1929~1932年革命根据地形势图,形成了新的政治局面。由此可知()A.毛泽东思想已经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B.与国民大革命运动不存在内在的联系C.国内的阶级矛盾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D.联合地主阶级是当时中国革命的需要24.中国共产党曾在某一红色革命圣地召开了重要的会议,此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此次会议()A.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B.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C.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 D.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25.工程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部分水利工程时间国别主持者职位名称所在地功能作用春秋楚国孙叔敖令尹芍陂淮河流域灌溉、防洪、航运等灌溉面积达一万多公顷战国秦国李冰蜀郡太守都江堰长江流域防洪、灌溉、航运自流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战国秦国郑国韩国水工郑国渠泾渭水系灌溉《史记》“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战国魏国西门豹县令西门豹渠黄河下游防洪、灌溉《史记》“名闻”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兴修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水利事业发展的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大力兴建官仓的有利条件。(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古代工程的现代价值。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表名称中国共产党一大中国共产党二大党纲内容概要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归社会公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大多数领导人不赞同马林的主张,认为国民党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共产党员加入进去,就有丧失自己独立性的危险。……1922年,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杭州西湖举行会议,会议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条件下,由共产党少数负责人先加入国民党,同时劝说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纲领变化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待国民党态度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意义。(3)综合上述材料,从两次变化中,说明中国共产党人优秀品质。27.历史探究:历史图片承载大量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1魏源像和《海国图志》百卷本书影图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书影图3《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图4孙中山的画像和题词书影和康有为、梁启超合影图5《青年杂志》和《共产党宣言》图6《新青年》(注: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出版,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请任选三幅图片,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先列出三幅图的番号,再提炼出一个主题并阐释,阐释要求紧扣主题,持之有据,逻辑清晰)四川省成都市蓉城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末历史试题答案及简析一、选择题1.答案:B简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与“立子立嫡之制”相符。王位世袭制强调的是王位在家族内传承,郡县制始于春秋战国,行省制是元朝的地方制度,A、C、D选项均不符合题意。2.答案:D简析:思维导图展示了从西周的“天下共主”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大夫夺权等变化,反映了当时政治、社会秩序的变动,体现了社会转型,经济发展、百家争鸣、华夏认同在图中未直接体现。3.答案:B简析:察举制是西汉创立的新的人才选拔机制,之前没有这种制度。材料提到“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说明西汉创立了新的选拔机制。察举选拔的策论环节有区分人才水平高低的作用,A错误;材料未体现人事选拔权集中于中央,C错误;材料没有表明新人才选拔制助推西汉强盛,D错误。4.答案:A简析:“丝绸之路”使欧亚大陆东西方的人员、信息和物资得以顺畅交流,说明它是东西文明交流的大动脉。丝绸之路的开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仅因汉武帝派遣张骞,B错误;材料未提及丝绸之路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C错误;“华夷一体”民族政策与丝绸之路形成无关,D错误。5.答案:A简析:唐朝前期人口增长,安史之乱后人口锐减,后期也未恢复到之前水平,这与政局稳定和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国家制度创新对人口变化有一定影响,但不是直接关系,B错误;两税法实施于780年,不能解释760年人口下降的情况,C错误;材料未体现社会尚佛和人口政策对人口变化的影响,D错误。6.答案:D简析:唐太宗被迫收回处死以诈伪做官之人的成命,是因为法律的权威,这表明唐朝法律权威得到尊重。唐朝是人治社会,并非依法治国,A错误;皇权至上观念在唐朝依然存在,戴胄的行为不能说明皇权至上观念受到挑战,B错误;戴胄不是谏官,材料体现的不是谏官制度,C错误。7.答案:A简析:科举制度将士子凝聚成统一整体,使儒家价值观成为国家意识形态,论证了中华帝国制度的合法性,促进了帝国力量的整合化。材料未体现儒家思想的世俗化,B错误;儒学观念正统化在汉武帝时期就已确立,C错误;材料与儒学复兴运动无关,D错误。8.答案:C简析:北宋印刷业发展形成四大刻书中心,主要得益于城市工商业的兴盛,为印刷业提供了市场、资金和技术等支持。中外交流日益频繁对印刷业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专制集权制的强化与印刷业发展无直接关系,B错误;通俗性文化的崛起是印刷业发展的结果而非原因,D错误。9.答案:A简析:辽、金时期契丹、女真民族不再认为自己是“夷狄”,辽金与两宋都在“天下一体”框架之中,反映了华夏文化认同的加强。当时各民族政治地位并不平等,B错误;辽、金与两宋对峙,并非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C错误;“北方各民族已经完成了汉化”说法过于绝对,D错误。10.答案:C简析:元代宣政院负责掌管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理藩院是清朝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台湾地区,总理衙门是清朝后期设立的外交机构,A、B、D选项均不符合题意。11.答案:B简析:材料说明在明清时期,由于金银、米、钱、钞等货币存在各种问题,所以选择白银作为货币,这体现了国家政策选择了白银货币化。材料未体现明清经济受国际形势影响,A错误;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不是货币制度的倒退,C错误;材料未涉及政府“赋役收银”的成效,D错误。12.答案:D简析:清政府只开广州一口通商,这是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对外部冲击的本能反应。这一政策具有局限性,并非极具合理性,A错误;清政府的这一规定主要是基于自身的经济和政治考虑,并非重在回应新航路开辟和西方殖民,B错误;这一政策违背了工业文明下自由贸易的潮流,C错误。13.答案:A简析: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这是“帝王为‘天下之大害’”“工商皆本”等主张出现的根源。中央集权制高度强化与这些主张的出现没有直接关系,B错误;当时中西文化交流并不顺利,C错误;资产阶级在明清时期尚未崛起,D错误。14.答案:B简析:19世纪40年代,英、法、美等国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根本目的是满足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是手段,不是根本目的,A错误;促进中国外交近代化不是列强的目的,C错误;列强侵略不是为了帮助中国发展现代工业,D错误。15.答案:B简析:中国人口众多,但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很少,而洪都拉斯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很多,这反映出当时中国自然经济具有顽强抵抗力,对外国商品的倾销有一定抵制作用。中国生产力水平落后于英国,A错误;材料未体现英国对华贸易具有依赖性,C错误;中国对外开放港口少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16.答案:C简析:“倭寇”发动战争并向中国索得巨款、割走国土,这场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它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地主阶级开启的“自强”运动是洋务运动,在甲午战争之前,A错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五四运动,B错误;民主共和高潮是辛亥革命,甲午战争与辛亥革命没有直接关系,D错误。17.答案:B简析:维新变法运动时期,报刊上频繁出现与变法相关的词汇,表明政治变革的社会影响在扩大。变法图强在当时并没有成为社会共识,A错误;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潮流,C错误;洋务运动在维新变法之前,且与这些词汇无关,D错误。18.答案:D简析:从1908年清政府仿照日本宪法,到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借鉴美国宪法,再到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借鉴苏联,体现了中国宪法建设由借鉴西方到借鉴苏联的过程。中国宪法建设并非稳定深入发展,A错误;宪法建设主要是受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等因素影响,并非单纯随社会性质变化,B错误;宪法建设不可能维护各阶级利益要求,C错误。19.答案:A简析:漫画中“外债、公债、地丁等”表明人民负担沉重,生活艰难困苦。漫画未体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情况,B错误;封建义务并没有日益废除,C错误;漫画不能说明反帝反封成为国民共识,D错误。20.答案:C简析:吴虞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不同观点并引发思想界探讨,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逐步趋向理性,从单纯批判儒家思想到思考传统文化的价值。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动摇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但材料重点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趋势,A错误;材料未体现传统儒家思想向新思想妥协,B错误;材料未提及马克思主义,D错误。21.答案:C简析:辛亥革命后“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时代意识,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广泛传播。材料强调的是民主共和观念,并非民主共和政体,A错误;社会习俗全面改观说法过于绝对,B错误;社会思想文化全面转型不符合史实,D错误。22.答案:D简析:“五四运动”唤醒了民众,使他们觉悟到封建社会的毒瘤,以及挽救危亡需要民众自身努力,这重在强调“五四运动”具有民族民主意识的启蒙性。五四运动不是民族救亡的开创性运动,A错误;材料未体现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B错误;材料未突出民主革命的转折性,C错误。23.答案:C简析:1929-1932年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反映出当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A错误;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国民大革命运动有内在联系,B错误;当时中国革命联合的是农民阶级,并非地主阶级,D错误。24.答案:C简析:“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会议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是中共二大,A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总方针的是八七会议,B错误;通过关于国共合作问题决议的是中共三大,D错误。二、非选择题25.(1)特点:多国参与(涉及楚、秦、魏等国);由政府主持(主持者多为官员);分布广泛(涉及淮河流域、长江流域、泾渭水系、黄河下游等);功能多样(具有灌溉、防洪、航运等功能)。历史意义:促进了农业发展,提高了粮食产量(如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郑国渠使关中为沃野);推动了地区经济繁荣;增强了诸侯国实力,为诸侯争霸和国家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改善了交通条件,加强了地区间的联系。(2)有利条件: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为兴建官仓提供了政治保障;经济繁荣,农业发展,粮食产量增加,有充足的粮食需要储存;大运河的开通,交通便利,便于粮食的运输和调配;中央集权加强,政府有能力组织大规模的工程建设。(3)现代价值:古代水利工程的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照明设计在老房翻新中的艺术性体现
- 环境影响评估的新进展与应用
- 物流运输领域的大数据挖掘与处理技术
- 《升和毫升》(说课稿)-2024-2025学年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 灌装机的操作效率与现代机械原理的优化
- 生态城市规划的未来发展趋势及案例
- 23《月迹》(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 foxpro整章说课稿-人教版
- 现代绿色建筑的设计创新与施工挑战
- 消费升级背景下移动支付的商业价值挖掘研究报告
- 《诗词写作常识 诗词中国普及读物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 YS/T 34.1-2011高纯砷化学分析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高纯砷中杂质含量
- LY/T 2016-2012陆生野生动物廊道设计技术规程
- 松下panasonic-视觉说明书pv200培训
- 单县烟草专卖局QC课题多维度降低行政处罚文书出错率
- 健康养生课件
- 混杂控制系统课件
- 运动技能学习原理课件
- 《QHSE体系培训》课件
- 公共关系学完整教学课件
- 35kV输电线路工程旋挖钻孔专项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