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鲁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鲁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鲁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鲁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鲁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鲁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12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下图为某地野外地质剖面照片。读图;回答下题。

据图推断,A.甲以岩浆岩为主,有生物化石存在B.乙在莫霍面之上,形成年代早于甲C.丙为变质岩,由乙冷凝固结成岩D.丁出现强烈断裂,褶皱构造明显2、有关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信风由高纬吹向低纬,容易成云致雨B.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30°附近辐合C.盛行西风在北半球是西北风,在南半球是西南风D.同一半球信风与极地东风的风向基本相同3、读某大陆沿西海岸线降水量空间分布图;下图中35°S附近6月份降水量明显高于12月份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蒸发旺盛B.受来自海洋的西北风影响C.受来自海洋的东南风影响D.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4、在全国人民欢庆新春佳节之际,备受关注的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也传来了好消息。北京时间2021年2月10日19:52,天问一号探测器启动刹车模式,成功进入火星引力捕获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天问一号”成功入轨时()A.全球处在2月10日的范围小于1/2B.几内亚湾沿岸正值烈日当空C.洛杉矶(西经118°附近)旭日东升D.墨累达令盆地农民忙剪羊毛5、地球上同一纬线上的地区()A.太阳高度相同B.区时相同C.昼夜长短相同D.地方时相同6、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图为飞檐景观和示意飞檐光照原理图。据此完成下题。

从室内光照的角度考虑。“飞檐”设计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夏季选阳的面积B.扩大冬季采光的面积C.缩小夏季遮阳的面积D.缩小冬季采光的面积7、“气象学者说:江南是梅雨”。造成梅雨的天气系统为A.暖锋系统B.冷锋系统C.准静止锋D.高压系统8、读"厄尔尼诺示意图";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澳大利亚东部暴雨不断B.南极大陆冰川融化C.印度尼西亚发生森林火灾D.秘鲁沿岸更加干旱9、影响秦岭南北自然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径流和蒸发B.热量和降水C.植被和土壤D.光照和风速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0、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看,丁为_______;从地貌类型看,甲为____________。

(2)乙处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___,主要形成原因为__________(地质作用类型),该地貌形成的物质组成分布特征为________。

(3)乙地与丙地均有地下水(泉)出露,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泉的形成常与___________(地质构造类型)有关。

(4)如果该图的陆地地处欧亚板块、东部的海洋地处太平洋板块,则这两个板块交界处会形成________、_________地貌。11、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恒星①是______星;角②的角度是_____;平面③的名称是________。1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地和丁地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_和____;

(2)丙处地貌的名称是____,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____。

(3)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属于____循环,我国的南水北调主要影响____(填数字)环节。13、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两处中____为高气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____。图中乙处中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____(填“上升”或“下沉”),出现____天气。

(2)甲、乙两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

(3)图中①②两条锋线中,冷锋是____。

(4)图中A、B两城市气温较高的是____,此时B城市刮____风。14、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两处,______为高气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______,图中乙处中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______(填“上升”或“下沉”)。

(2)甲、乙两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图中两城市气温较高的是______;此时长春刮______风。

(3)图中①②两条锋线中,冷锋是______。锋线旁阴影为雨区,A雨区在锋______(填“前”或“后”),B雨区在锋______(填“前”或“后”)。15、读“某月的亚洲季风图”(左图)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______季节,此时亚欧大陆上形成_______(气压中心的名称)切断了_______(气压带名称);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上。

(2)左图所示的季节,其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对应右图中的_____(填E或F或G序号)位置,此季节环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

(3)左图所示季节,B处盛行____季风(风向),其主要成因是_____;半年后,A处盛行_____季风(风向),其主要成因是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6、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成因。(_____)A.正确B.错误17、我国北方夏季暴雨主要是冷锋造成的。(_____)A.正确B.错误18、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_____)A.正确B.错误19、陆地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不会因为某个地理要素的变化而变化。(_____)A.正确B.错误20、不同的气候类型一定对应不同的自然带。(_____)A.正确B.错误21、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伏旱”均与副热带高压有关。(_____)A.正确B.错误22、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____A.正确B.错误23、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伏旱”均与副热带高压有关。(_____)A.正确B.错误24、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成因。(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3题,共15分)25、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孟加拉湾周边部分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下表示意孟加拉湾沿岸某两地的各月降水量(单位:毫米)。。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210.3

128.4

89

55

39.3

23.9

11

30

35

60

142

288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41.4

48.5

67

180

349.6

418.5

411

349

288

143

26

17

能反映图中拜蒂克洛降水特征的是材料二当中的____地(填①或②),并分析其降水量季节差异的原因____。26、读澳大利亚气候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⑥气候类型的名称;并说明其成因。

(2)气候类型④⑤⑥降水量均比较大;请说明其最主要的原因。

(3)请说明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原因。

(4)澳大利亚②气候类型分布面积广,试说明其成因。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贵州省西部的草海(下图所示)属封闭型的岩溶湖泊,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内仅有几条季节性溪流发育。70万年来,在青藏高原整体抬升的背景下,草海湿地西部地形抬升,湖泊面积及中心位置不断变化。近5000年,草海流域气候经历温湿期和干凉期的交替变化,现在正处于干凉气候末期。

(1)描述草海湿地的地势特征;并说出判断依据。

(2)指出70万年来西部地形抬升对草海湖泊面积及中心位置的影响。

(3)研究显示;与温湿期相比现代草海湖中动物数量及种类较少,请分析原因。

(4)请在以下两观点中选择一个;并解释该观点的理由。

观点①:草海湖泊未来终将消失。

观点②:草海湖泊仍将长期存在,并有扩大的可能。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详解】

岩浆岩中是不存在化石的;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之中,A错误。读图可知乙是出露在地表的岩石,可知其是位于莫霍界面以上的,读图可知且甲是覆盖在乙以上的,可知甲的形成年代是早于甲的,B正确。变质岩是由变质作用形成的,C错误。读图可知丁处的岩石并没有明显的折曲现象,可知其是没有褶皱构造的,D错误。故选B项。

【点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沉积岩中一般多含有化石。2、D【分析】【分析】

【详解】

信风位于低纬度地区;由较高纬度地区吹向较低纬度地区,气流温度上升,不易成云致雨,A错误;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30°附近(副热带高气压带)辐散,B错误;盛行西风在北半球是西南风,在南半球是西北风,C错误;北半球的信风和极地东风均为东北风,南半球的信风和极地东风均为东南风,因此同一半球信风与极地东风的风向基本相同,D正确。故选D。

【点睛】3、B【分析】【分析】

【详解】

由材料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大陆西海岸,图中35°S附近为地中海气候区,6月份受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控制,南半球的盛行西风为西北风,受来自海洋的西北风影响,降水多;12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B正确,C;D错误;35°S位于中纬度地区,A错误。故选B。

【点睛】4、B【分析】【分析】

本题以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射为材料;涉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

【详解】

北京时间2021年2月10日19:52“天问一号”成功入轨;此时0时所在经线是178°W,此时处于10日的范围是178°W-0°-180°,大于1/2,A项错误;几内亚湾沿岸位于0°经线附近,北京时间120°E19:52,则0°经线为11:52,烈日当空,B项正确;洛杉矶此时大约为4时,我国春节时北半球昼短夜长,4时不可能旭日东升,C项错误;此时南半球正值夏季,墨累达令盆地收小麦,D项错误。

【点睛】

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农事活动安排:

小麦:1月-2月;犁地(忙碌),3月-5月,播种(忙碌),6月-10月,生长季节(闲季),10月-12月,收割(忙碌)。

牧羊:1月-4月;在牧场上放牧(闲季),5月-7月配种(忙碌),8月-9月,剪羊毛(忙碌),10月-12月,在收割后的麦田上放牧(闲季)。

根据上面的安排,可以看出,农民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小麦的耕作活动和牧羊活动在一年内交替进行。小麦种植的忙季在秋(播种)春(收割)两季,冬季为小麦生长季节,农事较闲。而冬季正好是牧羊活动的忙季(绵羊的配种和剪羊毛)。5、C【分析】【分析】

【详解】

地球上同一纬线上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太阳高度不一定相同,A错。所在时区不同,区时也不同,B错。同一纬线上,昼夜长短相同,C对。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D错。6、B【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太阳高度角变化与屋檐设计之间的关系,我国位于北半球,冬季由于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太阳光的入射角小,普通的屋檐会遮挡阳光照进屋内减少遮挡,而飞檐向上翘起的结构可以让冬季阳光进入室内,扩大冬季采光的面积,B正确,D错误;读右侧正午太阳光照图可知,夏季由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光入射角大,两种屋檐的正午太阳光照都不进屋内,所以不影响夏季室内遮阳的面积,AC错误,故选B。7、C【分析】【详解】

梅雨是每年6月份徘徊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现象,是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形成的,是冷、暖气团势力相当,相持不下形成的,C对。A、B错。高压控制时,天气晴朗,D错。8、C【分析】【分析】

【详解】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所以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西岸的澳大利亚东部和印度尼西亚地区气候干燥,容易诱发森林大火,A错误,C对。和南极大陆的冰川融化关系不大,B错误。秘鲁沿岸地区降水增多,D错误。故选C。

【点睛】9、B【分析】【分析】

【详解】

秦岭南坡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坡则是温带落叶阔叶林。这与秦岭重要的地理位置有关。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地理一条重要的分界线,秦岭南部为亚热带,北部为暖温带。另外,秦岭也是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以北地区降水小于800mm,以南大于800mm,因此南北坡自然带谱的差异主要是由热量和降水的差异引起的。故答案选B。

【点睛】

秦岭的地理意义:

1;我国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2;一月份0°C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3;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

4;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地区的分界线;

5;亚热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6;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的分界线;

7;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8;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

9;中国的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

10、旱地集中分布区与水田集中分布区分界线。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0、略

【分析】【详解】

(1)从地质构造看;丁岩层上拱,是背斜;从地貌类型看,甲为山岭。

(2)乙处位于出山口;乙处的地貌类型为冲积扇,主要形成原因为流水的堆积作用。由于物质的粗细不同,河流的搬运能力不同,该地貌形成的物质组成分布特征为由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

(3)乙地与丙地均有地下水(泉)出露;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泉的形成常与断层有关。

(4)本题主要考查板块构造学说,在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交界处常形成岛弧链、海沟地貌。【解析】背斜山岭冲积扇(或洪积扇)流水堆积作用由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断层岛弧链海沟(注意是交界处的地貌)11、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黄赤交角示意图为材料;考查黄赤交角的相关知识。

【详解】

恒星①在北极上空,为北极星;角②是黄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其角度是66°34′;平面③是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其名称是黄道平面。【解析】北极星66°34′黄道平面12、略

【分析】【分析】

本大题以地质剖面图和景观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质构造;外力作用和水循环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素养。

(1)

乙地岩层发生明显断裂错位为断层;丁地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

(2)

根据丙地位于河流出山口和扇状结构可知其地貌为冲积扇;其形成原因为河流自上游携带的泥沙在河流出山口因地形变缓;河流流速减慢,沉积作用加强而形成,为典型的流水搬运沉积作用形成。

(3)

图中水循环①表示蒸发;②表示水汽输送,③表示陆地降水,④表示地表径流,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海陆间循环;南水北调主要是将长江水调到北方地区,直接影响地表径流环节,即环节④。

【点睛】【解析】(1)断层背斜。

(2)冲积扇外力作用(流水搬运堆积)

(3)海陆间④13、略

【分析】【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图的判读;及其对当地天气的影响难度较低。

【详解】

(1)甲地气压高于周围;应为高压中心;其气流运动方向为顺时针旋转辐散,属于反气旋系统。乙处中心气压低于周围,受气压梯度力影响,水平方向周围气流流向中心,中心气流上升,水汽凝结,易成云致雨。

(2)甲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大;乙地受低压控制,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

(3)根据等压线分布;①地受来自西北方向的冷空气移动影响形成冷锋,②地受来自南侧的暖空气影响形成暖锋。

(4)A地位于暖锋锋前;受冷空气控制,气温较低;B地位于暖锋锋后,受暖空气控制,气温较高。B地受东南方向高压影响,吹东南风。

【点睛】【解析】甲反气旋上升阴雨甲①B东南14、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等压线图为材料背景;考查天气系统及其影响,难度较低,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详解】

(1)由图示等压线的分布规律可知;图中甲;乙两处,甲处气压从四周向中间逐渐增大,为高气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反气旋;图中乙处为低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气旋,中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上升。

(2)晴天白天气温高;夜间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受甲高压系统控制的地区,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较大。图示两城市为长春和哈尔滨,长春的纬度低,此时受暖气团控制,而哈尔滨纬度高,受冷气团影响,温度低,所以图中两城市气温较高的是长春;根据等压线的递减规律以及风的形成可知,此时长春刮偏南风。

(3)本题考查锋面气旋。近地面的锋面往往和气旋结合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气旋的左侧为冷锋系统,右侧为暖锋系统。所以图中①为冷锋,②为暖锋。A位于冷锋的锋后,B位于暖锋的锋前。【解析】甲反气旋上升甲长春偏南风①后前15、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季风气候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图为材料背景;主要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

图示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应是北半球的夏季;亚欧大陆上陆地升温快形成印度低压(或者是亚洲低压),它割断了30°N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上,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形成夏季风。

(2)

根据上题可知;该季节是北半球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看图对比发现E图的气压带和风带靠北位置,所以对应E。北半球夏季时,环地中海气候区的气候是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少雨。

(3)

从图中风向和上题已知季节判断;B处盛行西南季风,成因是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和风带随之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半年后,即北半球冬季,A处盛行西北季风,是因为冬半年亚欧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所以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点睛】【解析】(1)夏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

(2)E高温少雨。

(3)西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西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6、×【分析】【分析】

【详解】

东亚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有关,所以错误。

【点睛】17、√【分析】【分析】

【详解】

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等均是受冷锋影响而形成;故正确。

【点睛】18、√【分析】【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而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故正确。

【点睛】19、×【分析】【分析】

【详解】

陆地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所以错误。

【点睛】20、×【分析】【分析】

【详解】

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以错误。

【点睛】21、√【分析】【分析】

【详解】

“梅雨”产生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锋区(可称梅雨锋),是极地气团和副热带气团相互作用的产物。梅雨雨带的位置和稳定性,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脊线一般稳定在北纬20°~25°之间)和强度密切相关;大体上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热带高控制,形成“伏”旱。本题描述正确。22、√【分析】【详解】

当挟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挟带的泥沙便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近似三角形的堆积体,称为三角洲。随着沉积物质的增加,堆积体向海洋一侧扩展,发展成为面积广大的三角洲平原。据此可知,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故本题结论是正确的。23、√【分析】【分析】

【详解】

“梅雨”产生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锋区(可称梅雨锋),是极地气团和副热带气团相互作用的产物。梅雨雨带的位置和稳定性,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脊线一般稳定在北纬20°~25°之间)和强度密切相关;大体上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热带高控制,形成“伏”旱。本题描述正确。24、×【分析】【分析】

【详解】

东亚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有关,所以错误。

【点睛】四、综合题(共3题,共15分)25、略

【分析】【分析】

本题目主要考查南亚气候;体现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难度一般。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里兰卡为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从图中可以看出,拜蒂克洛位于斯里兰卡岛东部,该地属于夏季风(西南风)背风坡;冬季风(东北风)迎风坡,因此7月降水少、1月降水多,与①地降水特征相符合。

【点睛】【解析】①原因:拜蒂克洛夏季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冬季位于东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东北季风从孟加拉湾带来湿润气流,遇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26、略

【分析】【分析】

本大题以澳大利亚气候分布简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澳大利亚气候分布特征;成因、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1)

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澳大利亚东北部受到赤道低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因位于大分水岭的东侧,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故澳大利亚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

(2)

气候类型④⑤⑥分别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均位于澳大利亚东部沿海,东部临海,沿岸水汽充足,为降水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位于大分水岭的东侧,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降水较多。

(3)

澳大利亚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西部和广大内陆地区人口分布很少。首先;从自然条件来看,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地区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分布地区,温暖湿润,适于居民生活,人口集中;广大内陆为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干旱少雨,人们居住困难较多,居民较少。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东南沿海有优良的港口,对外联系方便,开发历史较早,经济发展较快,工矿业、农牧业都较其他地区发达,促成了人口向这里集中,澳大利亚著名城市悉尼、堪培拉、墨尔本都分布在这里。

(4)

澳大利亚大陆热带沙漠气候广布的原因: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大部分地区终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因气流下沉不易降水;澳大利亚大陆轮廓比较完整,无大的海湾深入内陆,而且大陆又是东西宽、南北窄,扩大了回归高压带控制的面积;地形上高大的山地大分水岭紧挨东部太平洋沿岸,缩小了东南信风和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范围,使多雨区局限于东部太平洋沿岸,而广大内陆和西部地区降水稀少;广大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地势平坦,不起抬升作用。西部印度洋沿岸盛吹离陆风,沿岸又有西澳大利亚寒流经过,有降温减湿作用。所以使澳大利亚沙漠面积特别广大,而且直达西海岸。【解析】(1)热带雨林气候。澳大利亚东北部纬度较低;热量充足;位于大分水岭的东侧,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故澳大利亚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

(2)东部临海;沿岸水汽充足;位于大分水岭的东侧,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3)澳大利亚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西部和广大内陆地区人口分布很少。原因:东南部气温温暖湿润,气候适宜;地处沿海,交通便利;欧洲殖民者最先到达,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达。

(4)大部分地区终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不易降水;大分水岭紧挨东部太平洋沿岸,缩小了东南信风和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范围,使广大内陆和西部地区降水稀少;西部印度洋沿岸盛吹离陆风,沿岸又有西澳大利亚寒流经过,有降温减湿作用。所以使澳大利亚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