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教版七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31/33/wKhkGWeeEiKAV_MJAAEbjKzV-GM353.jpg)
![2025年沪教版七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31/33/wKhkGWeeEiKAV_MJAAEbjKzV-GM3532.jpg)
![2025年沪教版七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31/33/wKhkGWeeEiKAV_MJAAEbjKzV-GM3533.jpg)
![2025年沪教版七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31/33/wKhkGWeeEiKAV_MJAAEbjKzV-GM3534.jpg)
![2025年沪教版七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31/33/wKhkGWeeEiKAV_MJAAEbjKzV-GM35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教版七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卷66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A.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⑤
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2、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杀光,蝗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曲线图中的哪一个来表示?()A.B.C.D.3、百米赛跑时,终点记录员必需看到发令枪的烟火就开始计时,如果比赛时的温度为15隆忙
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与运动员的实际成绩相比,一定(
)
A.少了2.94s
B.多了2.94s
C.少了0.294s
D.多了0.294s
4、甲、乙、丙三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们的速度之比是123
通过的路程相等,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123
B.321
C.111
D.632
5、下列温度中,约在36隆芦37隆忙
之间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6、阴雨天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
A.打雷时,先发出闪电后发出雷声B.虽然闪电和雷声同时传播,但因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C.闪电和雷声同时传播,但人对声音反应要比对闪电反应慢D.无法解释上述现象7、每当我坐车通过两边绿化优美的酒谷大道时,在酒香的引领下.我会不自觉的融人“醉美泸州”之意境.除了浓郁的酒香.还享受到了壮美的“川江号子”乐曲.对情景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看到“酒谷大道”两边的树叶呈绿色是因为树叶吸收了自然光中的绿光B.听到壮美的“乐曲“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闻到“浓郁的酒香”说明酒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8、下列对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海河的水中可看到拱桥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B.注满水的游泳池,池底看起来变浅了,是光沿直线传播现象C.人在阳光下,地面上出现影子,是光的折射现象D.雨后天晴,天空出现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9、在学习运动会上,小汉在男子5kg
级铅球项目中以14m
的成绩获得第一名,如图所示为小汉投掷铅球的过程示意图,若他投掷铅球时用力是500N
则小汉在掷铅球的过程中,对铅球所做的功是(
)
A.700J
B.7000J
C.0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0、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
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11、如图(a),在一个较大的容器中盛有水,水中放有一个木块,木块上面放有物体A,此时木块漂浮;如果将A从木块上拿下,并放入水中,当木块和A都静止时(水未溢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b)A.当A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容器中水面上升B.当A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容器中水面下降C.当A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时,容器中水面下降D.当A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将A拿下后悬挂在木块下面,如图(b),容器中水面不变12、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近似为3隆脕108m/s
B.强烈的太阳光照射到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上造成的“光污染”,是因为发生了光的漫反射C.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迎着月光走时,地上相对较暗的地方没有积水D.凸面镜对光有发散的作用,安装在汽车上作为后视镜可以起到缩小视野的作用1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把鈭�10隆忙
的冰拿到10隆忙
的房间里,它不会立即熔化B.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是蒸发放热的原因C.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D.电灯泡用久了,钨丝变细和内壁变黑分别是由于钨丝的升华和凝华而造成的14、王璐同学设计了一个道路限载报警器(
图甲)R0
是变阻器,R
是压敏电阻.R
的电阻大小随压力大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当超载车辆通过压敏电阻时,限载报警器就会报警,调试好电路,闭合开关S1
和S2
当超载车辆通过时,限载报警器会铃响,一般交通主干道的抗压能力一般比村道路要强得多,若把村道路限载报警器应用到主干道,就要适当调高报警器的限载重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把变阻器R0
的滑片适当左移B.把电源I
的电压适当增大C.把弹簧AB
的A
端适当左移D.把电磁铁C
适当右移,S
断开开关S1
和S2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手提水桶时手上出现压痕,是由于水桶所受的重力作用在手上B.用3N
的力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等于3N
C.用大小不变的力F
竖直拉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质量为m
的钩码,F
一定大于mg
D.跳水运动员起跳时,跳板向下弯,人对跳板的作用力与跳板对人的作用力大小相等16、2014年2月7日第22届冬奥会在索契开幕,我国冰壶运动员奋力拼搏,为国争光,取得了优异成绩,有关冰壶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员用力将冰壶推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运动员蹬冰脚的鞋底是由橡胶制成的,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力C.推出的冰壶在冰面上继续滑行是由于受到惯性作用D.运动员刷冰时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17、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
两液体加热(
如图甲)
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如图乙).
在相同的时间内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不计液体热量散失,分别用mambcacb
表示ab
两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则结合图中信息作出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ma=mb
则ca>cb
B.若ma=mb
则ca<cb
C.若ca=cb
则ma<mb
D.若ca=cb
则ma>mb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8、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
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
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
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______(
选填“正立”或“倒立”)
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19、如图所示的是校园门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能实时记录校门口的情况.
摄像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所摄景物通过镜头成的是倒立、______的实像.20、请分别读出下列仪器的所测的数据。
(1)如图1,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
(2)如图2,电流表示数是____A.21、吉他上有六根粗细不同但长度相等的琴弦,分别拨动细琴弦和粗琴弦,它们发出声音的____不同.22、身边处处有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
(1)
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______。
(2)
排纵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是利用了______的原理。23、阳光下微风轻拂湖面,湖面上波光粼粼,这时产生的是光的________现象;透过厚薄不均匀的玻璃看室外的电线,可能会看到电线粗细不均匀且弯弯曲曲,这时产生的是光的_____现象。24、一杯水结成冰后,体积将______,质量将______(
填“减小”“增大”“不变”)
.评卷人得分四、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7分)25、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如图甲所示;小明将凸透镜正对这太阳光,调整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2)
小明用一支蜡烛作为发光物体;在摆放时要注意将______(
选填“凸透镜”;“蜡烛”或“光屏”)
摆放在两外两个元件的中间,同时要求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
(3)
如图乙所示,当烛焰位于透镜左侧abcd
四个位置中的______位置时;在光屏上(
光屏未画出)
可以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
(4)
为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的像;需要将(3)
中所选蜡烛向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
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
(5)
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______时,无论怎样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都无法在屏上得到烛焰的像.
多次实验都是这样,小明认为,______就是凸透镜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26、(1)
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需设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显示出来.
例如:图(
甲)
实验是让木块在木板上做______运动;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间接显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图(
乙)
实验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______间接反映出来的.
(2)
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时;都要采取一定措施控制变量.
例如:垄脵
要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就要多次改变压力大小,同时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做实验时我们改变压力大小的具体办法是______;
垄脷
要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图丙)
就要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同时控制小车在平面上开始运动的速度相同.
具体办法是:换用不同表面的平面,让它们从同一斜面的______由静止滑下,观察到的现象是:小车在______(
选填“a
”、“b
”或“c
”)
表面上运动最远.
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小车速度减小得越慢.
此实验的正确结论是______.27、为了验证“声音传播是否需要介质”;小明和小刚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1)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小明轻敲桌面,小刚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上,他______(能/不能)听见小明轻敲桌面的声音。
(2)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小刚听见小明轻敲桌面的声音有何变化?______。这是因为______。
(3)放学后,小明和小刚走到车站附近时看到一根钢轨架在路边,这次,由小刚在钢轨的一头用石块敲一下,小明把耳朵贴在钢轨的另一头。结果他听到了两次声响,这是因为______和______都能传声,第一次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过来,这是因为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3题,共24分)28、2014
年3
月24
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在吉隆坡宣布,马航失联航班MH370
在南印度洋坠毁,机上无一人生还.
全世界人民为遇难者深感哀痛.
根据你学的知识分析解决以下问题:
(1)MH370
飞机在起飞阶段;MH370
飞机在平直的跑到上静止到离地瞬间,飞机做______运动(
选填“匀速直线”;“变速直线”、“曲线”)
飞机上的乘客看到傍边的航站楼迅速的向后运动,是选择______作为参照物.
此时,乘客会觉得声音特别刺耳,这刺耳的声音是由于发动机______产生的,为了保护我们耳中的结构不损伤,我们可以张开口或者咀嚼口香糖等食物.
(2)MH370
飞机在飞行阶段,飞机涡轮发动机对空气施加向后的推力,飞机却朝前飞行,是由于______.
假设在飞行阶段飞机做匀速直线飞行,飞机在0
点45
分由吉隆坡到1
点20
分失联的地点路程约为700
千米,请计算出MH370
飞行的速度?29、小明过生日那天,妈妈买了冰淇淋蛋糕.
回到家中妈妈把随赠的干冰棒装入矿泉水瓶并旋紧了瓶盖,然后与蛋糕一起放入了冰箱.
没过多久,冰箱内发生了爆炸,门被震飞.
请你解释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30、有位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竖直纸板可沿虚线折叠.
(1)
如图甲;先让纸板在同一平面内,沿纸面射入一条光线EO
并找到反射光线OF
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反复实验比较两角的大小可得:反射角______入射角;
(2)
将纸板如图乙折叠;______看到反射光线;(
填“能”或“不能”)
(3)
如果把甲图中的入射光EO
移动到ON
的右边;反射光OF
就在ON
的______;
(4)
由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光的反射规律有哪些?
垄脵
______;
垄脷
______;
垄脹
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A【分析】
①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②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③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④电影银幕上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观后镜是凸面镜,所以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综上所述;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⑤,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③④,属于实像的是①④,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所以只有选项A正确.
故选A.
【解析】【答案】(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2)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3)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能成倒立的实像.
2、B【分析】略【解析】B3、C【分析】解:根据v=st
得,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
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测得时间肯定少了,少的时间为t=sv=100m340m/s隆脰0.294s
.
故选C.
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时运动员已经跑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计时,所以测得的时间偏小,少的刚好是声音传播100
米所用的时间.
此题考查声速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必须理解整个物理过程: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已传播到人耳,此时运动员已跑了一段距离.【解析】C
4、D【分析】【分析】对于所用时间的求比问题,一般先找到时间的公式,然后把时间公式进行求比,最后代入路程和速度的比例关系,得出答案。本题考查可以拓展到任意求比值问题,这是一般求比值问题的思路,掌握本类型的思路是很重要的。【解答】隆脽v=st
隆脿t=sv
甲、乙、丙通过的路程相等,t录脳拢潞t脪脪拢潞t卤没=s录脳v录脳拢潞s脪脪v脪脪拢潞s卤没v卤没=11拢潞12拢潞13=6拢潞3拢潞2{t}_{录脳}拢潞{t}_{脪脪}拢潞{t}_{卤没}=dfrac{{s}_{录脳}}{{v}_{录脳}}拢潞dfrac{{s}_{脪脪}}{{v}_{脪脪}}拢潞dfrac{{s}_{卤没}}{{v}_{卤没}}=dfrac{1}{1}拢潞dfrac{1}{2}拢潞dfrac{1}{3}=6拢潞3拢潞2D正确。故选D。【解析】D
5、A【分析】解:A
人的正常体温为37隆忙
正确,符合题意.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隆忙
错误,不合题意.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为10隆忙
以下;错误,不合题意.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为25隆忙
错误,不合题意.
故选A.【解析】A
6、B【分析】解:打雷时;闪电的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但光速比声速快,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故选B。
打雷时闪电和雷声同时发生;但闪电是光,传播速度很快,先传到人眼,首先被看到,而雷声是声音速度很慢,传播时间较长,传到人耳的时间长,所以后听到雷声。
此题考查声速和光速的具体应用。首先要知道二者的速度,其次要明白声音和光是同时产生的。【解析】B
7、C【分析】解:A;我们看到东西实际上都是光进入眼睛系统成像.我们看到树叶是绿色的;是因为树叶只反射绿色光,故A错误;
B;听到壮美的“乐曲”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闻到“浓郁的酒香”是分子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正确;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D错误;
故选C.
(1)不透明物体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液体、固体都能都传播声音;
(3)扩散现象是指物质从一个物体运动到另一个物体内的现象;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同时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难度不大,理解和熟记相关知识点解答简单.【解析】【答案】C8、A【分析】解:A
在海河的水中可看到拱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B;从池底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池底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池底看起来变浅了,故与题意不符;
C;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
故与题意不符.
故选A.
(1)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
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解析】A
9、D【分析】解:在a
到b
的过程中;小汉对铅球有一个推力的作用且铅球在推力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所以在这个阶段,小汉对铅球做了功,但不知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大小,无法求出对铅球做功大小.
在b
到c
的过程中;铅球已经离开人手,铅球不再受到手的推力,铅球是靠惯性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所以在这个阶段,小汉对铅球没有做功;
在c
到d
的过程中;铅球始终受到重力作用,且铅球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所以在这个阶段,重力在对铅球做功,但小汉对铅球没做功;
综上所述;小汉在掷铅球的过程中,对铅球做了功,但由于条件不足,无法确定功的大小.
故选:D
.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要计算做功大小就要知道力和距离的大小,据此判断.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了解和掌握,能确定“14m
”不是推力移动的距离是本题的关键,属于基础性题目.【解析】D
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0、BD【分析】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出来的科学理论;而不是直接通过实验得出的;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B;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物体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此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C;惯性是由惯性定律(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所推导出来的物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性质;它们的含义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故该选项错误;
D;由牛顿第一定律可得;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D.
【解析】【答案】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概括得出的规律;即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1、BD【分析】A在木块上面,A和木块漂浮,则F浮=G水+GAV排==A从木块上拿下后,若A=水,则A和木块均漂浮在水面,A和木块共同排开水的体积为VA排+V木排=+=比较②和①,②=①∴A选项中,容器中水面不变,而不是上升.当A=水时,A拿下放入水中,A悬浮在水中,容器中水面也是不变B选项,当A>水时,A放入水中,A沉底,木块和A共同排开水的体积为:V木排+V木排=+=+比较③和①,∵A>水,∴③式<①式.液面下降D选项中,A放在木块上和悬挂在木块下面,两次比较,A和木块均漂浮,F浮=GA+G水不变,V排不变,前后两次注解面无变化.液面下降.D选项中,A放在木块上和悬挂在木块下面,两次比较,A和木块均漂浮,木不变,V排不变,前后两次液面无变化.【解析】【答案】BD12、AC【分析】【分析】(1)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近似为3隆脕103隆脕1088m/sm/s(2)
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与漫反射两种,光污染主要是由镜面反射引起的;(3)
平行光射向平而光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4)
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本题考查了光的传播、光污染、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和凸面镜等知识,是一道光学综合题,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解答】A.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近似为3隆脕108m/s
说法正确;B.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引起的,故错误;C.雨后晴朗的夜晚,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水面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暗,说法正确;D.凸面镜对光有发散的作用,安装在汽车上作为后视镜可以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故错误。故选AC。【解析】AC
13、BC【分析】解:A
把鈭�10隆忙
的冰拿到10隆忙
的房间里;冰的温度升高到0隆忙
并且此时还能继续从房间里吸热时,才会熔化,故A正确;
B;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身上的水蒸发吸热,使人体的温度降低,人感觉特别冷,故B错误;
C;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错误;
D;用久的灯泡内壁发黑是由于灯丝中的钨丝先升华;然后又遇冷在灯泡壁上凝华的缘故,故D正确.
故选BC.
(1)
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
(2)
蒸发吸热;
(3)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4)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本题考查了熔化、蒸发、液化、升华、凝华以及液化五种物态变化,体现了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比较密切,注重了学以致用的考查.【解析】BC
14、AC【分析】解:A
由乙图可知;压敏电阻的阻值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因此要想提高报警器的限载重量,必须增大电路中的电阻,减小电磁铁电路中的电流,即可以把变阻器R0
的滑片适当左移,故A正确;
B;把电源I
的电压适当增大;会降低报警器的限载量,故B不符合题意;
CD
观察甲图发现;衔铁和弹簧的部分实际上是一个杠杆,如果不改变电磁铁电路的电流,可以让衔铁不那么容易被吸下来,因此弹簧向左移或者电磁铁向左移都会达到目的.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分析乙图中压敏电阻的特点;结合欧姆定律和杠杆的相关知识得到调高报警器的限载重量的方法.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的掌握,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加强了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查,是中考的热点.【解析】AC
15、CD【分析】解:A
手提水桶时手上出现压痕;是由于手提水桶时,手也受到水桶对手的力的作用的缘故。A
不正确。
B;用3N
的拉力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拉力的方向不一定水平,故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不一定是一对平衡力,即不一定是3N
B错误。
C;用大小不变的力F
竖直拉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质量为m
的钩码时;钩码由静止变为运动,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F一定大于mg.C
说法正确。
D;跳水运动员起跳时;跳板向下弯,人对跳板的作用力与跳板对人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D
说法正确。
故选:CD
解决此题需知道:
垄脵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个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
垄脷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受到的了平衡。两个相互平衡的力大小相等。
此题主要考查了对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的应用及力与运动的关系。注意物体只有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的力才平衡。【解析】CD
16、ABD【分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增大摩擦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两种方法;
(3)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4)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当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解析】【解答】解:A;运动员用力将冰壶推出;冰壶由静止变成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该选项说法正确;
B;运动员蹬冰脚的鞋底是由橡胶制成的;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力,该选项说法正确;
C;推出的冰壶在冰面上继续滑行是由于冰壶具有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运动员刷冰时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BD.17、BC【分析】解:
A、B
若ma=mb
吸收相同的热量,a
的温度升高幅度大,由c=Qm鈻�t
知,a
的比热容较小,b
的比热容较大。A
选项错误;B
选项正确;
C、D
若ca=cb
吸收相同的热量,a
的温度升高幅度大,由m=Qc鈻�t
知,a
的质量较小,b
的质量较大。C
选项正确;D
选项错误。
故选:BC
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比热容、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成正比,由题意知,相同时间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由图象可以得到升高的温度与热量的关系,利用Q=cm鈻�t
变形公式对比热容和质量大小作出判断。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探究物质吸收热量本领结论的分析,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掌握影响热量的因素,读懂图象,是解答此题的基础。【解析】BC
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8、(1)
小孔成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2)
倒立;光的直线传播【分析】解:
(1)
在甲图和乙图中不同的是孔的形状;但所成的像相同。故小孔成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2)
观察两次成像可知:所成的像是都倒立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故答案为:(1)
小孔成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2)
倒立;光的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的形状和孔的形状无关,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此题考查的是小孔成像的特点;以及像物大小关系的判断,是一道基础题;
认真审题,仔细观察,从题干中得到有用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时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解析】(1)
小孔成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2)
倒立;光的直线传播19、凸;缩小【分析】解:摄像头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校园门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能实时记录校门口的情况,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凸;缩小.
摄像头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
成倒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解析】凸;缩小20、略
【分析】【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图1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0.5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0.5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电流表的读数,首先确定电流表所选的量程,然后根据量程确定分度值,再根据指针的位置读数.【解析】【解答】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末端刻度值为2.90cm,物体长度为2.90cm-0.50cm=2.40cm;
(2)图3电流表所选的量程是0-3A;每一小格是0.1A,根据指针的位置,电流表示数是1.4A;
故答案为:(1)2.40cm;(2)1.4.21、略
【分析】【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析】【解答】解:弦乐器的音调高低与弦的材料;长短、粗细和松紧有关;在弦的松紧、长短相同时,弦越细,音调越高,因此分别拨动细琴弦和粗琴弦,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故答案为:音调.22、在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光的直线传播【分析】解:
(1)
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是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2)
排纵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说明队就排直了,这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队伍排直的时候,该同学就会挡住前面所有同学射向自己眼中的光。
故答案为:(1)
在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2)
光的直线传播。
(1)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隆脕108m/s
(2)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沿直线传播和光速的应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解析】在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光的直线传播23、反射折射【分析】【分析】首先对两种现象进行分析,微风使得湖面凹凸不平,太阳光经过反射才出现了波光粼粼的现象;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发生偏折,可根据这个知识点来解答第二空。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和折射,要求能够用相关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解答】
微风拂过湖面时,湖面会出现起伏的波纹,太阳光经过凹凸不平的湖面的反射,会出现波光粼粼的现象;
由于玻璃薄厚不均,当电线反射的光线进入玻璃时,光线的方向会发生偏折,从而使电线看起来粗线不均匀,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故答案为:反射;折射。
【解析】反射折射24、增大;不变【分析】解:水结成冰后密度减小;其体积增大,一杯水结成冰后,其状态发生了改变,由液态变为固态,但质量不随物体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一杯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
故答案为:增大;不变.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形状;状态、位置则不会发生改变.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解析】增大;不变四、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7分)25、焦距;凸透镜;c;远离;小于1倍焦距;焦点【分析】解:
(1)
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找到最小;最亮的点是为了确定焦点,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
物体经过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异侧,所以凸透镜必须摆在另外两个元件的中间;
(3)
要使烛焰经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蜡烛应该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由图知,需要在c
位置;
(4)
小明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观景框内;说明所照的像大了,应该让像变小一些,则小明要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增大物距才能在观景框内看到全体同学清晰的画面;
(5)
当蜡烛移动到d
点时;此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同侧,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说明明凸透镜的焦点就是凸透镜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
故答案为:(1)
焦距;(2)
凸透镜;(3)c(4)
远离;(5)
小于1
倍焦距;焦点.
(1)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一定要找到凸透镜的焦距;比较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所以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找到最小;最亮的点是为了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
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物体经过凸透镜所成实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两侧;
(3)
当物体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5)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物像同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以及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近视眼成因及矫正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和应用分析实际问题.【解析】焦距;凸透镜;c
远离;小于1
倍焦距;焦点26、匀速直线;海绵的形变;在木块上加砝码;同一高度;c;小;小车不受阻力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分析】解:
(1)
甲实验是让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间接显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乙实验中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海绵的形变程度来表示压力作用效果;海绵的形变程度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小车动能的大小是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间接反映出来的.
这里都用到了转换法.
(2)垄脵
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要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就要多次改变压力大小,同时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做实验时我们改变压力大小的具体办法是在木块上加砝码;
垄脷
同一辆小车都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不同表面上运动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小车受到水平面对小车的摩擦阻力作用,同一小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同,接触面越光滑,水平面对小车的摩擦阻力越小,小车的运动状态改变的越慢,运动时间越长,运动距离越远,所以小车在c
木板表面上运动最远;
当小车到达水平面上时;如果在水平方向上小车不受阻力时,小车的运动状态将不发生改变,速度不变,方向不变,将进行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
匀速直线;海绵的形变;(2)垄脵
在木块上加砝码;垄脷
同一高度;c
小;小车不受阻力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1)
在甲;乙两个实验中;都用到了转换法,甲是通过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得到摩擦力的大小;乙是通过海绵的形变程度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2)垄脵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探究摩擦力与一个量的关系,需保持另一个量不变,只改变该量;
垄脷
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水平面对小车的阻力作用,阻力作用越小,小车的运动状态越不容易发生改变.
如果水平面对小车没有阻力作用,小车的运动状态将不发生改变,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在本题所考查的三个实验中,都用到了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这也是物理学中最常用的两种科学研究方法,是我们应该重点掌握的.【解析】匀速直线;海绵的形变;在木块上加砝码;同一高度;c
小;小车不受阻力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27、能声音变小固体的传声效果比气体的好固体(钢轨)气体(空气)固体(钢轨)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分析】解:(1)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小明轻敲桌面,小刚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上,因课桌是固态,能传播声音,所以小刚能听见小明轻敲桌面的声音;
(2)两种课桌紧挨的时候;是靠固体传播声音;两张课桌中间有一条小缝的时候靠空气传播声音,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离开一个小缝,小刚听见小明轻敲桌面的声音变小;
(3)在敲击钢轨管时;声音既通过钢轨传播,又通过空气传播,因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他听到了两次声响;第一声是由钢轨传来的;第二声是由空气传来的,即表明固体和气体都能传声。
故答案为:(1)能;(2)声音变小;固体的传声效果比气体的好;(3)固体(钢轨);气体(空气);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媒介;但是传播声音的效果不同。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效果不同的认识和了解,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此题是一道验证声音的产生、传播的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技工会计题库(附答案)
- 电力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培训
- 机器人1+X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 中草药种植的农业市场预测与分析考核试卷
- 电力系统故障预警与应急处理措施
- 数字创意营销与专业技能培训考核试卷
- 电子商务交易中的税收法律问题
- 现代汽车设计与制造的绿色环保理念实践
- 现代人健康管理肥胖症的全面解决方案
- 2025-2030年数字全息显微镜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商业银行的风险审计与内部控制
- 2024项目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及参考答案AB卷
- 2025年与商场合作协议样本(5篇)
- 2024年12月青少年机器人技术等级考试理论综合试卷(真题及答案)
- 网络与社交媒体管理制度
- 润滑油、润滑脂培训课件
- 寒假综合实践活动作业展示
- 课题申报书: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行动成效评价与优化路径研究
- 益普索X空中云汇-2024年B2B外贸企业出海白皮书 -全球支付及金融平台 赋能B2B外贸企业竞争力
- 2025牢牢坚守廉洁底线严守廉政职业底线主题课件
- 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指南修订要点解读(2025)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