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素受体活性减弱的株系,生长速度比野生型更慢B.赤霉素受体与赤霉素亲和力降低时,种子休眠时间比野生型更长C.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表达量减少时,比野生型更适应干旱环境D.插条浸泡在低浓度NAA溶液中,生长素受体活性增加的株系更易生根2、图甲是一株盆栽植物,图乙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图甲植物①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B,则图甲植物②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DB.将图甲中植物置于右侧光照射下,若③侧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C,则④侧生长素浓度小于CC.经浓度大于10-6mol/L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的某植物器官,因受到抑制而不再生长D.若将图甲中植物基尖朝向左侧水平放置,则⑤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⑥处,植物的根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3、某实验小组选择长势、大小基本相同的正常玉米和矮生玉米幼苗为实验材料,研究赤霉素(GA)的作用效果,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脱落酸代替赤霉素可得到相同的结果B.赤霉素对矮生玉米长高的促进作用更强C.矮生玉米体内缺乏与赤霉素结合的受体D.实验过程中对照组的玉米幼苗不会长高4、荔枝的冬梢是影响翌年开花结果的因素之一。“出冬梢;春无花;夏无果”,幼龄树早花或花量大是造成花而不实的弊病根源。研究表明,乙烯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理施用对荔枝具有一定的控梢促果的效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喷洒不同浓度乙烯利对荔枝抽穗的影响。浓度/(mg.L-1)对照500100020003000花穗长度/cm22.0219.416.5915.8515.78每穗平均花量/朵123810791023630317雌花比率/%10.0611.7411.7930.1446.42抽穗率/%93.7391.4686.8754.9753.71

A.乙烯利是由植物自身产生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B.乙烯利能为荔枝生长提供能量,也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C.实验浓度范围内,乙烯利能抑制花穗伸长且浓度越高效果越好D.荔枝经处理后,雌花比率随抽穗率的提高而提高5、如图为人体呼吸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过程②后,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C.过程③中氧气的运输主要靠血浆D.过程④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轻型患者会高热、不自主咳嗽,重症患者会出现脱水、呼吸困难等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控制不自主咳嗽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重症患者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持续高烧40℃的患者,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D.输氧瓶内的CO2刺激重症患者脑干属于神经调节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7、食用草乌炖肉是有些地方人们的饮食习惯,但草乌中含有乌头碱,乌头碱可与神经元上的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持续开放,从而引起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乌头碱可使神经元持续处于兴奋状态B.钠离子通道是胞外Na+内流和胞内K+外流共同的通道C.钠离子通道持续开放会使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D.阻遇钠离子通道开放的药物可以缓解乌头碱中毒症状8、当肝脏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导致细胞破裂后,会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成为判断肝脏功能的一项指标。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肝脏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B.转氨酶进入血浆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而导致组织水肿C.因为气体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跨膜,因此细胞内液中O2浓度不可能比细胞外液中的高D.血浆酸碱度的稳定主要通过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离子(特别是Na+和Cl-)来维持9、为研究人体内的T细胞对B细胞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来自同一个体的B细胞等分为三组,在适宜且相同条件下培养的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甲乙丙B细胞+++T细胞+--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注:“+”表示加入该细胞,“-”表示未加入该细胞。A.只要有T细胞参与,就能使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B.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能使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第4~10天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乙组浆细胞不断进行分裂,抗体浓度逐渐增加D.与抗体合成及分泌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1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葡萄糖、C02、尿素、神经递质等C.血液、组织液、淋巴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主要液体环境D.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理化性质需要保持相对稳定11、图1表示多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现将一示波器的两极连接在D神经元膜内外两侧,用同种强度的电流分别刺激A、B、C,不同刺激方式(1表示分别单次电刺激A或B,II表示连续电刺激A,Ⅲ表示单次电刺激C)产生的结果如图2所示。(注:阈电位表示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电位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三种刺激方式下在突触前膜处均发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的转变B.神经元B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神经元C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C.单个突触连续多个相同强度的阈下刺激可以叠加引发突触后膜的动作电位D.用相同强度的阈下刺激同时刺激A和B,示波器上一定能产生动作电位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2、体内大多数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红细胞的内环境是_______,淋巴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_______,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13、自身免疫。

(1)概念:免疫系统对自身_____发生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就称为自免疫病。

(2)发病原因:有的是因为抗原的结构与机体正常细胞、组织或器官表面_____结构十分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组织或器官,如_____病;有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与遗传;免疫失调、内分泌异常以及环境等多因素有关,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3)治疗:许多类型都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对病情严重的患者,进行自体_____移植是一种目前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14、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与________的功能是密切相关的,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_______的。15、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不像酶那样______细胞代谢,也不为细胞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起着_________________。

(1)作用: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起着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用;在器官水平则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促进侧根和不定根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发育等。

(2)作用方式:与细胞内某种蛋白质——_________特异性结合;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______;

(3)作用特点: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即具有______。

(4)影响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因素。

a.浓度:一般情况下,______时促进生长,_________时抑制生长,甚至会________。

b.器官种类: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为_________。

c.植物种类:双子叶植物一般比单子叶植物_______。故可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来杀死______庄稼地里的______杂草,同时促进______植物的生长。

d.细胞成熟程度:幼嫩细胞比老细胞______。

(5)抑制生长≠不生长(只是生长慢于对照组)

(6)顶端优势:顶芽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_______,因此它的发育受到______,植株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注意:离顶芽越近的侧芽生长素浓度越______;

根也有顶端优势现象,主根_________,侧根_________。

解除方法:_________。应用:棉花的______、果树______、盆景______等。16、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从______中获取生存所必需的养料和O2,并把废物直接排入_______中;多细胞生物体内绝大多数细胞通过___________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这一过程需要体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呼吸系统的参与。17、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当发生肾功能衰竭时,病人的_____和________等的代谢会紊乱,可出现全身水肿、尿素氮升高、呕吐等一系列症状,即______症,严重时会导致死亡。18、谈谈高热最严重时的感受。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_____评卷人得分四、非选择题(共2题,共6分)19、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泡。下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泡内的液体是_____;一般是由_____中的水分大量渗出而形成的。

(2)一般情况下;①与②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含量不同。

(3)内环境是由图中的____(填标号)组成的。其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是_______(用标号和箭头表示)。

(4)若③为皮肤的真皮细胞,箭头处的氧气浓度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20、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手反射属于___________(条件、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_____的控制。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___.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除b点外___________(字母)点可产生兴奋。

(4)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__________,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4题,共32分)21、如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信息分子A代表_______________;“骨胳肌战栗”的原因是骨骼肌细胞产生了兴奋,此时骨胳肌细胞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

(2)在水平衡的调节中;信息分子B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信息分子B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使其分泌量增加的适宜刺激是_________升高。

(3)体内信息分子C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信息分子D增多;则信息分子C最可能是________,由______________合成和分泌。

(4)信息分子E代表_____________,在其刺激下,B细胞将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22、如图所示的调节过程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甲图中a、b;c、d代表四种激素;乙图表示垂体所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的示意图;丙图是人体水盐平衡调节过程示意图;A、B代表结构,C代表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进入寒冷环境时,甲图中激素______(填字母)的分泌会增加,其中激素______(填字母)作用于机体细胞促进代谢,使机体产热量增加。激素b、c的产生会促进激素a的合成和分泌,而激素a含量的增多,会抑制激素b、c的合成和分泌,以上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__调节。

(2)乙图中TSH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但只选择性的作用于甲状腺细胞,原因是______。

(3)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发生变化,会改变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机制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使A合成、分泌物质[C]______,经[B]____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同时,引起___________兴奋,产生口渴感觉,主动饮水,增加机体含水量。若水分大量丢失,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________分泌的醛固酮增加,可_______。23、如图是人体内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内环境包括_________(用标号表示),内环境稳态是指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相对稳定。

(2)正常人血浆的pH为__________,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等离子有关。

(3)组织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是如何从毛细血管到达细胞的?(用图中的标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4)组织细胞所需的营养等物质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等系统才能到达各种组织细胞。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_______处的液体增多,从而引起组织水肿。24、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2021年3月16日;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获批启动临床试验,首批试验疫苗被接种到受试者的体内。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受试者接种疫苗时,兴奋沿反射弧传导,其中在神经纤维上是___________(填“双向”或“单向”)传导的,此时机体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__________。正常情况下,针刺手臂皮肤,会发生缩手反射,但受试者在接种疫苗时并未躲避,这说明___________。

(2).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后,第三道防线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组成的。

(3).未接种疫苗的患者,在初次接触新型冠状病毒时,病毒会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抗原(病毒)刺激的同时,在___________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增殖、分化后产生___________。

(4).请阐述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理论上可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机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目前针对新冠肺炎没有特效药,注射疫苗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最有效途径。若你参与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研发,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写出研制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分析】

不同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

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

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等。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

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多开雌花。

【详解】

A;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促进植株生长,细胞分裂素受体活性降低的植株,其生长速度比野生型更慢,A正确;

B;赤霉素能解除种子的休眠;促进种子萌发,赤霉素受体与赤霉素亲和力降低时,种子休眠时间比野生型更长,B正确;

C;脱落酸促进种子休眠;提高抗逆性,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表达量减少时,抗逆性降低,比野生型更不适应干旱环境,C错误;

D;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插条浸泡在低浓度NAA溶液中,生长素受体活性增加的株系更易生根,D正确。

故选C。2、C【分析】【分析】

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不同的植物器官对不同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

【详解】

A;图甲中的①是顶芽;②表示侧芽,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若图甲①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B,则图甲植物②处的生长素浓度抑制侧芽的生长,浓度大于D,A正确;

B;将图甲中的植物置于右侧光照射下;则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会有向光一侧运输到背光一侧,造成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背光一侧。若③侧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C,则④侧的生长素浓度应小于C,B正确;

C、植物的不同部位对同样的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分析图乙可知,经浓度10-6mol/L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的某植物器官;可能因受到抑制而生长变慢(如根),也有可能因受到促进而快速生长(如茎),C错误;

D;当植物水平放置时;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要高于远地侧的生长素的浓度,即⑤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⑥处,植物的根远地侧生长较快,近地侧生长受到抑制,体现了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D正确。

故选C。

【点睛】

3、B【分析】【分析】

由柱形图分析可知;滴加适量的GA均能促进玉米的增长,由此推测矮生玉米可能是因为自身合成GA的量不足,从而导致矮生的情况出现。

【详解】

A;脱落酸抑制植物生长;赤霉素促进植物生长,因此用脱落酸代替赤霉素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A错误;

B;据图可知;赤霉素对矮生玉米长高的促进作用更强,B正确;

C;若矮生玉米体内缺乏与赤霉素结合的受体;则施加赤霉素后应该不能发挥作用,而图示滴加适量的GA促进了矮生玉米的生长,说明矮生玉米体内不缺乏与赤霉素结合的受体,C错误;

D;对照组的玉米自身也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激素;因此对照组的玉米幼苗也会长高,D错误。

故选B。4、C【分析】【分析】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其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

【详解】

A;乙烯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由植物自身产生的,而是人工合成的,A错误;

B;乙烯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既不为荔枝生长提供能量,也不参与细胞代谢,只是起调节作用,B错误;

C;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与对照相比,实验范围内,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后花穗长度均有所降低,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C正确;

D;荔枝经处理后;实验浓度内,雌花比率随乙烯利浓度升高而升高,而抽穗率随乙烯利浓度升高而降低,D错误。

故选C。5、C【分析】【分析】

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呼吸,包括四个连续的过程,分别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如图:

题图中:①肺的通气(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详解】

A;过程①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A正确;

B;过程②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血液由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B正确;

C;过程③是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气的运输主要靠红细胞,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进行运输的,C错误;

D;过程④是发生在组织处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因此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D正确。

故选C。6、B【分析】【分析】

1;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2;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代谢产物等);经体液(血液、组织液等)运输,达到全身的组织细胞或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对这些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

【详解】

A;不自主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大脑皮层是控制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是条件反射的中枢,因此控制不自主咳嗽的中枢不在大脑皮层,A错误;

B;重症患者会出现脱水症状;因此细胞内的细胞液浓度会升高,导致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重吸收分水分,从而维持生物体内水平衡,B正确;

C;虽然高烧;但是体温维持在一个稳定值40℃,没有继续升高,故身体的产热量基本等于散热量,C错误;

D、输氧是混有一定的CO2是为了刺激脑干中的呼吸中枢;是单独的化学物质调节,属于体液调节,D错误。

故选B。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7、A:D【分析】【分析】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通道打开,使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从而形成动作电位,产生兴奋。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

A、Na+内流产生兴奋,乌头碱使Na+通道持续开放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兴奋而不能恢复静息状态;A正确;

B、Na+通道和K+通道是两种不同的通道蛋白;B错误;

C、Na+内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扩散平衡时,仍是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C错误;

D、在乌头碱中毒后使用阻遏钠离子通道开放的药物可以促进Na+通道关闭;从而缓解乌头碱中毒症状,D正确。

故选AD。

【点睛】

本题考查引起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原因和电荷分布,明确Na+内流和K+外流均属于协助扩散方式是解题的基础。8、B:C:D【分析】【分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详解】

A;肝脏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A正确;

B;转氨酶进入血浆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而导致组织液减少;B错误;

C、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其细胞内液O2浓度比细胞外液中的高;C错误;

D;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D错误。

【点睛】9、A:C:D【分析】【分析】

甲组含B;T细胞;乙组含B细胞和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丙组只含B细胞;甲丙的抗体浓度几乎无变化,乙组抗体浓度较大,说明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会促进抗体的产生。

【详解】

A;分析题图可知;甲组中有T细胞参与,但甲组培养液中没有产生抗体,说明B细胞没有产生免疫应答,A错误;

B;乙组能检测到抗体是因为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正确;

C;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分裂,C错误;

D;与抗体合成分泌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核糖体是无膜细胞器,D错误。

故选ACD。10、A:B【分析】【分析】

【详解】

A;抗体是分泌蛋白;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中,A正确;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葡萄糖、CO2;尿素、神经递质等;B正确;

C;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错误;

D;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内;D错误。

故选AB。11、A:C【分析】【分析】

分析图1:AD;BD、CD之间存在突触;D神经元上连接着微电极,可检测电位变化。分析图2:单次刺激A、B,膜电位发生了变化,静息电位差值变小,但没有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说明刺激强度在阈值之下;连续刺激A,形成了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说明连续的阈下刺激可在突触后膜叠加;单次刺激C,静息电位差值变大,说明C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详解】

A;图1中三种刺激方式下都使突触后膜发生了膜电位变化;说明突触前膜都释放了神经递质,因此在突触前膜处均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A正确;

B;刺激A、B均使突触后膜的静息电位值变小;说明神经元A、B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而单次刺激C,静息电位差值变大,说明C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B错误;

C;单独刺激A不能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而连续刺激A,形成了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可说明单个突触连续多个相同强度的阈下刺激可以叠加引发突触后膜的动作电位,C正确;

D;根据C项分析可知;单个突触连续多个相同强度的阈下刺激可以叠加引发突触后膜的动作电位,但该实验不能说明用相同强度的阈下刺激同时刺激A和B,示波器上一定能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

故选AC。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组织液血浆淋巴和组织液淋巴和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13、略

【分析】【详解】

(1)自身免疫的概念是: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就称为自免疫病。

(2)发病原因:有的是因为抗原的结构与机体正常细胞;组织或器官表面物质结构十分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组织或器官,如风湿性心脏病。

(3)治疗:许多类型都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对病情严重的患者,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目前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解析】①.成分②.物质③.风湿性心脏④.造血干细胞14、略

【分析】【详解】

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与躯体运动的功能是密切相关的,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解析】①.躯体运动②.倒置的15、略

【分析】略【解析】催化提供能量给细胞传达信息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作用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器官的生长、发育生长素受体信息两重性低浓度浓度过高杀死细胞根>芽>茎敏感单子叶双子叶单子叶敏感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比较敏感抑制高优先生长生长受到抑制去掉顶芽打顶整枝修剪16、略

【分析】【详解】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无论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都有其特定的生活环境,并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从水里获取生存所必需的养料和O2,并把废物直接排入水中。而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其绝大多数细胞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中,需要机内各个系统的参与。例如,消化系统将营养物质摄人体内,呼吸系统吸人O2、排出CO2,泌尿系统把代谢废物、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循环系统把各种物质运输到机体的相应部位。机体的各个部分正常运行和协调一致,才能共同保证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顺利进行。【解析】水水内环境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17、略

【分析】【详解】

当某种原因使人体肾功能出现严重障碍时,会导致尿液形成不足,代谢产物不能排出体外,大量含氮废物及其他毒性物质在体内累积,造成水、无机盐等的代谢会紊乱进而引发尿毒症。【解析】水无机盐尿毒18、略

【分析】【详解】

发热时的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发高烧时,各种酶的活性发生变化,代谢紊乱,机体功能异常。发热时机体分解代谢旺盛,持续高热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出现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至癫痫,因此应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解析】发热时的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

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发高烧时,各种酶的活性发生变化,代谢紊乱,机体功能异常。发热时机体分解代谢旺盛,持续高热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出现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至癫痫,因此应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四、非选择题(共2题,共6分)19、略

【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内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②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④为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①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③为细胞内液。

【详解】

(1)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般是由血浆中的水分大量渗出而形成的。

(2)一般情况下;①血浆与②组织液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多。

(3)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是由图中的①血浆、②组织液和④淋巴组成的。血浆中的成分可以和组织液双向渗透,组织液单向渗透进入淋巴,淋巴单向渗透进入血浆,故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是

(4)由于组织细胞消耗的氧气来自血浆,而产生的二氧化碳由血浆运走,所以若③为皮肤的真皮细胞,箭头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

【点睛】

本题考查内环境成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解析】组织液血浆(或血液)蛋白质①②④高于20、略

【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图甲中,a表示效应器,b表示传出神经;c表示神经中枢,d表示突触结构,e表示传入神经,f表示感受器。图乙表示突触结构,A表示突触小体,B表示突触后膜。图丙中,①表示感受器,②表示传入神经,③表示神经中枢,④表示传出神经,⑤表示效应器。

【详解】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感受器;图乙表示突触结构,是图甲中的d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题干所述现象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

(3)据图分析,③表示神经中枢。刺激图丙中b点,因为①是感受器,⑤是效应器,所以b点位于传入神经元上;又因为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的;则e;d、c都可以产生兴奋;兴奋在同一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所以a点也可以产生兴奋。

(4)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种;所以可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点睛】

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和突触的结构,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解析】①.感受器②.d③.细胞体膜或树突膜④.非条件⑤.高级中枢(大脑皮层)⑥.神经中枢⑦.a、c、d、e⑧.兴奋或抑制五、综合题(共4题,共32分)21、略

【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A表示神经递质;B表示抗利尿激素,C表示促甲状腺激素,D表示甲状腺激素,E表示淋巴因子。

【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信息分子A表示神经递质,骨骼肌细胞兴奋部位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信息分子B为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与分泌的。

(3)根据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分析可知;信息分子D是甲状腺激素,信息分子C是由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

(4)信息分子E代表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以刺激B细胞将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神经调节、水平衡调节、血糖调节以及免疫调节等相关知识,能够根据图示生理变化判断信号分子的种类,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解析】神经递质内正外负抗利尿激素下丘脑细胞外液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促甲状腺激素垂体淋巴因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22、略

【分析】【分析】

1、图甲中a是甲状腺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是促甲状腺激素,d是肾上腺素。

2;图乙是垂体分泌的TSH与甲状腺上面的TSH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示意图。

3;图丙是人体水盐平衡调节过程;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作用于A,所以A是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B是垂体,垂体释放C,C是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1)

图甲中a为甲状腺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为促甲状腺激素,d是肾上腺素。当人进入寒冷环境时,甲图中a,b,c,d激素的分泌会增加,其中a,d激素作用于机体细胞促进代谢,使机体产热量增加。b,c激素的产生会促进激素a的合成和分泌,而激素a含量的增多,会抑制b;c的合成和分泌,这种调节机制称为负反馈(或反馈)调节。

(2)

图乙中TSH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但只选择性的作用于甲状腺细胞,因为只有甲状腺细胞上存在TSH的受体。

(3)

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机制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促使下丘脑合成;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经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同时,引起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产生口渴感觉,主动饮水,增加机体含水量。若水分大量丢失,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

【点睛】

本题考查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解析】(1)a,b;c,da,d(负)反馈。

(2)只有甲状腺细胞上存在TSH的受体。

(3)抗利尿激素垂体大脑皮层肾上腺皮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23、略

【分析】【分析】

图示是人体内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A毛细血管动脉端,B为毛细血管静脉端;①为细胞内液,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