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湘教版必修二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湘教版必修二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湘教版必修二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湘教版必修二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湘教版必修二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湘教版必修二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19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清顺治十八年,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日:敢出界者斩!”当时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避免海难发生B.严格控制对外贸易C.杜绝西方思潮D.防止鸦片走私2、下图为创作于1953年的一副木刻画(售余粮)。这一作品反映出当时。

A.国民经济恢复活跃了农村市场B.国家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C.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生产热情D.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3、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A.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B.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日益完善C.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D.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4、《临湘茶园契约》记载了清代乾隆三十五年晋商与茶园主人之间的权益与责任。通过包买形式,晋商控制了大量茶园,并利用气压机、水压机加工茶叶,再将之通过13000公里的茶路销往英、俄等国家。由此可知A.中国对外贸易顺差B.世界市场扩大C.政府放松海禁D.晋商资本雄厚5、以下历史事件,标志着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开始的是A.土地改革的开始B.“一五”计划的实施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改革开放的提出6、在国民政府对花纱布实施管制以后,1943年陕、豫、湘、鄂、川5省棉花产量总额为152万市担,较1942年100万市担增加了52%;专卖制度实施以来,各地军粮用食,无所匮乏,得益于配销之严密管制。据此可知,国民政府的统制经济()A.造成当时国民经济结构失衡B.奠定了国家工业化基础C.适应了当时中国的现实国情D.抑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7、请正确选择对应的选项。

(1)青铜时代。A.战国时期。

(2)铁器时代B.商周时期。

(3)蒸汽时代C.第二次工业革命。

(4)电气时代D.第一次工业革命。

(5)危机时代E.美国“大萧条”8、古都长安是汉、唐陆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泉州则是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它们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右图中长安和泉州的位置编号分别是___和_____。

9、1980年,_____________(何省何县何公社)成为我国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的地方。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0、经济特区中“特”在于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A.正确B.错误11、民国时期,在广大农村,婚姻仪式也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婚姻自由的习俗开始逐步形成。A.正确B.错误12、明代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兴盛,鸦片战争以后走向衰落。衰落的主要原因是洋纱、洋布大量倾销。A.正确B.错误13、北魏至唐代的均田制是典型的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A.正确B.错误14、商周时期我国古代青铜器铸造的工艺水平达到历史高峰A.正确B.错误15、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至唐朝,已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A.正确B.错误16、1927~1936年是南京临时政府统治前十年,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产生了上海发昌机器厂等企业。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14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明朝万历年间以来,雇工的身份有所变化,其人身自由度增加,与雇主的依附关系减轻。反映到劳动市场上,雇主主要依靠“劝”的方式激励雇工努力干活。清朝时期,在雇佣工人很普遍的江南,雇工不是贱民,与雇主之间存在着权利义务的关系。——摘编自邢铁(论中国资本主x义萌芽的特殊性》材料二明清时期中国国力昌盛,经济对外依赖校小,因此可使政府实施大量对外贸易政策也无法显著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虽然郑和下西洋对我国当时对外贸为广一定影响,但其出发点却并非发展本国济,朝贡贸易所得商品大多为奢侈品,不利于市面流通。西方国家发生工业革命时最主主要的原材料为铁、煤炭等物品,由于海上运输局限性,上述商品无法大量输入中国,因此我国错失大力力发展综合实力的最佳时机。——摘编自张恋绮《明清时期期我国对外贸易特殊洪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江南经济领域的新现象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我国错失大力发展综合实力的最佳时机"的原因。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0年;英国的铁产量还比不上法国,1848年已超过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总和。它的煤占世界总产量的2/3,棉布占1/2以上。英国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它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生产总和还要多的多。它庞大的远洋船队把数不尽的工业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材料运回国,加工成工业品,然后再运出去。

——摘编自钱乘且《英国通史》材料二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了一系列发展工业的措施。1870年12月成立的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1873年成立的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了千住呢绒厂;新盯纺纱厂和爱知纺纱厂等近代化的“模范工厂”。其目的是让它们起示范作用,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政府在1880年下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

——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材料三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摘自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4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和贸易中的地位,形成这一地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工业发展措施的特点。并指出这些措施对日本发展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在社会治理模式上的共同之处。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1题,共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古以来;长江流域东西向之间的移民活动络绎不绝,文化的传播;整合、交融、汇通非常频繁。如元明时期,江西、安徽、浙江等地人多地少,出现民众自发或政府组织大量人口移居两湖地区,政府允许移民“插标占地”。江西移民使用的方言对湖南方言产生了很大冲击。清康熙帝时,下诏江西、湖南、湖北众多居民迁居四川。民间把这次大移民称之为“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正是这种相互交流,使得长江文化带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发展出带有中国南方文化鲜明特色的重商重利的价值取向、空灵浪漫的审美情趣、包容开放的心理性格、勇于开拓的个性特征等流域整体性和共通性特征。

——据王耀、涂文学《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有力文化支撑》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详解】

材料反映了清政府在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严格限制人们私自出海同外国人做生意,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控制对外贸易,故B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出避免海难,故A项排除;CD项是19世纪中期才出现的,排除。2、B【分析】【分析】

【详解】

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一五计划,农民将余粮出售给国家有利于支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体现了国家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故选B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53年农民售余粮是将粮食出售给国家,并不是农村市场的活跃,故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完成于1953年以前,故排除C项;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故排除D项。3、C【分析】【分析】

【详解】

从材料可以看出,“五谷丰登”表现的是种植业,“六畜兴旺”表现的是家畜饲养业,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基本特点,故选C项;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体现的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特点,故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特点,没有体现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故排除B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故排除D项。4、D【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晋商控制了大量茶园,并利用气压机、水压机加工茶叶,再将之通过13000公里的茶路销往英、俄等国家。”,可得出晋商资本雄厚,D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中国的贸易是顺差还是逆差,排除A。材料与世界市场的扩大没有关系,排除B。政府并没有放松海禁,排除C项。5、B【分析】【详解】

“一五”计划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开始,当时把重工业作为我国工业化的重点,优先选择东北地区作为发展的重点地区,故选B;土地改革是关于农村农民的土地问题,不属于工业化,故排除A;大跃进运动开展于1958年,当时的“大炼钢铁”运动在“一五”计划工业化之后,故排除C;改革开放更是在“一五”计划之后,故排除D。6、C【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面对日益严重的经济状况和民族危机,被迫实行统制经济,综合两则材料可看出经济统制政策在维持战时经济、支持抗日战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战时经济体制,没有涉及国民经济结构,排除A项;“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排除B项;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官僚资本扩张并未受到抑制,排除D项。故选C项。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青铜时代是指商周时期,铁器时代是指战国时期,蒸汽时代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危机时代是指美国“大萧条”。【解析】(1)B(2)A(3)D(4)C(5)E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联系地理知识,可以知道在①处是长安,在④处是泉州,要求学生能够史地结合,有一定的难度。【解析】①.①②.④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取消人民公社。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四川广汉县向阳公社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0、A【分析】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都是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并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管辖下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适用“一国两制”政策,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是为加快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设置,但经济特区,给予优惠政策,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以吸引和利用外资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是为了加快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非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设置。故判断为正确。11、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时期,在广大城市,婚姻仪式也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婚姻自由的习俗开始逐步形成。故题干表述错误。12、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明代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兴盛,鸦片战争以后走向衰落。衰落的主要原因是洋纱、洋布大量倾销,即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故题干表述正确。13、B【分析】【详解】

北魏至唐代的均田制是土地属于国家所有,不允许自由买卖,题干表述错误。14、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是我国的青铜时代,也是我国古代青铜器铸造的工艺水平达到历史高峰时期,故题干表述正确。15、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至唐朝,已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题意说法正确。16、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前后,在东南沿海一带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如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等民族工业,故题干说法错误。四、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14分)17、略

【分析】【详解】

(1)新现象;根据“雇工的身份有所变化;其人身自由度增加,与雇主的依附关系减轻”得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雇工人身自由度增加。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和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进步、商品经济繁荣以及江南经济长期繁荣等因素有关。

(2)原因:根据“经济对外依赖校小,因此可使政府实施大量对外贸易政策也无法显著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封建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前芽发展有限;根据“朝贡贸易所得商品大多为奢侈品,不利于市面流通”得出对外以朝贡贸易为主;根据“由于海上运输局限性,上述商品无法大量输入中国”并结合所学可知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对外闭关锁国,厉行重农抑商政策;海上运输有局限。【解析】(1)新现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雇工人身自由度增加。

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进步;商品经济繁荣;江南经济长期繁荣。

(2)原因:封建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前芽发展有限:对外以朝贯贸易为主;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对外闭关锁国:历行重农抑商政策;海上运输局限。18、略

【分析】【详解】

(1)地位:材料“1848年已超过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总和”体现的是世界工厂;材料“它庞大的远洋船队把数不尽的工业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材料运回国,加工成工业品,然后再运出去”体现的是世界贸易中心。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和工业革命的开展有关。

(2)特点:根据材料“日本推行了一系列发展工业的措施”可归纳出政府主导推动;根据材料“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可归纳出主动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根据材料“政府在1880年下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可归纳出国营企业和私人资本相结合。影响: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日本的工业化进程和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3)共同:根据材料“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可归纳出对原有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根据材料“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可归纳出计划和市场相结合;根据材料“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可归纳出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解析】(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