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新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浙教新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浙教新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浙教新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浙教新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新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78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及其内流的血液是()A.主动脉、动脉血B.肺动脉、静脉血C.主动脉、静脉血D.肺静脉、动脉血2、一只母猫生了四只小猫,这四只小猫应该是()A.二雌二雄B.一雌三雄C.三雌一雄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人肺颗粒物,含大量的有害物质,易诱发A.消化系统疾病B.呼吸系统疾病C.神经系统疾病D.循环系统疾病4、“稻田中的杂草与水稻争夺阳光、养分和水分”体现了生物之间的一种什么关系A.互助B.寄生C.竞争D.捕食5、资料:2007年年终我市出现了几场罕见的大雪,导致大多地区柑橘受损.导致柑橘受损的因素是()A.非生物因素的影响B.生物因素的影响C.既有生物因素的影响又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D.无法判定6、假设你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个()A.12800B.25600C.51200D.无法计算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7、近年来;多肉植物以其独特的外形广受人们的喜爱.多肉植物是一类在外形上显得肥厚多汁,会开花,能用种子繁殖的植物,也可以通过叶片或枝条扦插进行繁殖.

(1)从植物的分类上看,多肉植物属于____,多肉植物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____中.

(2)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来看,多肉叶片属于____层次的结构,用多肉叶片繁殖属于____(填有性或者无性)繁殖.

(3)多肉植物叶片肥厚多汁的性状是由其植株细胞中DNA分子上的____决定的,多肉植物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是长期____的结果.8、用达尔文进化观点解释,青蛙等动物的体色常与环境极为相似的原因是____的结果.9、DDT是一种不易被分解;化学性质十分稳定的有机杀虫剂.DDT进入生物体后;就与生物体内的脂肪结合,不易排出体外.下表表示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海水和几种生物体内的含量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名称海水ABCDEDDT含量0.000050.50.040.00575.22(1)写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____

(2)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____

(3)人们并没有到南极大陆去喷撒,而从未离开南极的企鹅体内却有.这说明____

A;考察队员把DDT带到了南极B、DDT挥发性强。

C、DDT在生物圈中流动,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D、从施药地区迁去的动物将DDT带到了南极.10、生物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____.1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所有的鸟类都善于飞行,所有的陆地上生存的动物都善于奔跑.____

(2)在被子植物中,根、茎、叶是分类的重要依据.____

(3)大多数的细菌和真菌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____

(4)人只要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奔跑运动.____

(5)青霉素的发现者是英国的科学家弗莱明____.12、(2014•新干县校级模拟)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中,某同学按照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去脱叶片中的叶绿素,未能观察到预期实验现象,原因是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3、兔的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这些都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____(判断对错)14、大量使用石油、煤炭,既能解决能源紧张问题,也有利于减轻酸雨污染.____(判断对错).15、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最主要的证据是现存生物.____.16、猎豹飞奔属于生殖行为.____(判断对错)17、蝗虫体表的外骨骼,蜥蜴体表的鳞片,都有利于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故蝗虫和蜥蜴是真正的陆生动物.____.(判断对错)18、每种动物行为的产生都是动物体内遗传因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等相互作用的结果.____..(判断对错)19、蚯蚓在生态系统中扮演消费者的角色.____(判断对错)20、种植药材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中的间接价值.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4分)21、某生物兴趣小组通过实验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首先将天竺葵进行一定处理后按图1所示装置好,光照几小时。取下叶片甲和乙,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漂洗后用碘液分别检验。(提示:25%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1)为排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中将天竺葵进行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2)图2装置中能够使叶片脱去叶绿素且科学安全的是()。(3)实验中,设置甲叶片和乙叶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4)用碘液分别检验后,____填“甲”或“乙”)叶片不变蓝,说明该叶片没有进行_________作用。这一实验证明________是绿叶制造淀粉不可缺少的原料。(5)如果实验时将此装置用黑布罩住,实验结果将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6)在温室大棚内种植蔬菜,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角度分析,增加产量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某学生用生长正常的某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选一叶片如图一处理,然后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移至光下2-3数小时。将叶片取下,用酒精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滴加碘液,观察叶片变色情况。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实验成功;图一叶片不变蓝的部位是______(填字母),原因是切断主叶脉,导致植物缺少______作为原料,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有同学提出质疑;认为实验不严谨,因为主叶脉切断后,分支叶脉也可以提供水分。于是该同学利用水生植物金鱼藻设计如下实验:

取两只量筒编号甲;乙分别放入等量金鱼藻;然后加入碳酸水(用于补充二氧化碳)至满刻度,并在筒口覆盖透气不透水的保鲜膜,将甲放在光照下,乙放在黑暗中,12小时后观察量筒水位变化(实验环境温度相同)。

(2)对照甲;乙组量筒水位变化;由甲量筒水位下降的现象,可确定______。

(3)为了进一步确定甲量筒水位下降只和金鱼藻有关;那么增加丙量筒与甲进行对照,量筒内仅加入碳酸水至满刻度,应该放在______条件下。

(4)金鱼藻是多年生的水生草本植物,茎细柔,花小,种子经休眠后才能萌发。从分类的角度分析,金鱼藻属于______(A.藻类B.裸子C.被子)植物。23、为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某同学选择一种盆栽的“银心”黄杨作为实验材料,该植物叶片的绿色部分和白色部分界线清晰。他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⑴在透明塑料袋中放置氢氧化钠的用途是。⑵请你设计一个简单方案,以排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⑶将实验装置处理好之后,放到阳光下4小时,同时摘下叶片A、B,标记、脱色、清洗处理,然后滴加碘液,观察实验结果:叶片A绿色部分和白绿色部分的结果比较,表明;叶片A绿色部分和叶片B绿色部分的结果比较,表明;由此我们可以指导菜农在大棚内适当增加含量以提高蔬菜产量。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2题,共14分)24、图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实验所需的材料用具:生长状况一致的天竺葵;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清水、小烧杯、碘液、透明的钟罩等。请回答:

(1)乙装置小烧杯中应加入的液体是______;目的是与甲装置进行______。

(2)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让天竺葵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______,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将甲;乙装置在阳光下光照一段时间;然后从甲、乙装置的天竺葵上,各取一片叶,经处理后滴碘液,观察叶色的变化。请你根据假设预测实验结果:

A.若光合作用不需要二氧化碳;则实验结果是______。

B.若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实验结果是______。

(4)光合作用能够维持生物圈中______的相对平衡。由于煤、石油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导致温室效应。为缓解温室效应,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你应该做些什么(答一项即可)?______。25、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下装置进行探究活动.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隔板中央小孔与玉米植株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钟罩内放一只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的小烧杯.

(1)若要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应将实验装置置于____的环境中,还应设置____实验,实验变量是____.

(2)若要探究玉米的呼吸作用是否会产生二氧化碳,应将实验装置置于____的环境中,且小烧杯中的液体应换为____.

(3)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这是因为____.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3题,共30分)26、2015年才刚开始;各大传染病就涌上各报头条:香港流感卷土重来,美国麻疹疫情远超去年同期记录,而来自遥远西非大陆的埃博拉继续出现在WHO的新闻发言中--1月份的疫情报告昭示了,和以往的数万年一样,这一年咱们人类仍将与细菌病毒相爱相杀.《2014-2015年冬春季重点传染病的疫情进行了分析报告》重点对流行性感冒;人感染U7N9禽流感、手足口病、和麻疹等冬春季重点传染病的疫情进行了分析与研判,并针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提出疫情防控建议.

(1)1月份香港流感已致多人死亡.Bartlett博士透露说,目前推荐接种的流感疫苗是针对H1N1株系研发的,但目前引发流行的却是H3N2株系.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预防传染病,此次接种的流感疫苗会有效预防香港流感吗?为什么?____.

(2)今年春节多地出现手足口病病例,卫生部门要求幼儿园要做好课室和幼儿用具的消毒卫生工作,尽量减少病例传播.这一预防措施属于____.

(3)有关禽流感预防措施的中,①公共场所定期消毒;②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③对H7N9患者及时隔离、治疗;④在人群集中的地方戴口罩.其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____.

(4)玲玲的父亲染上肺结核,治疗期间,玲玲和哥哥轮流护理,因为玲玲和哥哥接种了卡介苗,所以都没有染上肺结核,请分析回答:在免疫学上,卡介苗属于____,玲玲和哥哥因预防接种产生的免疫属于____免疫.肺结核的传播途径是____.

(5)用抗生素治疗肺结核效果较好,对材料中提到的其他疾病疗效不大,说明引起肺结核的生物在分类上属于____,其结构特点是____.

(6)国内外专家对园林植物的健康生态效益进行研究,发现部分植物叶片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有减菌、杀菌作用,从而指出园林植物对予其生存环境中的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有不同程度的杀灭和抑制作用.某实验小组探究“比较裸地、草地、灌丛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方案如下:步骤裸地草地灌丛空白对照配制培养基装有牛肉膏蛋白陈培养基的培养皿,高温灭菌,冷却编号1号2号3号4号4号A把三个地点的培养皿盖打开,暴露5-10分钟,然后盖上盖密封,不打开培养将四组培养皿同时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天后观察结果观察记录(菌落数)281050①表中A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一般方法中的哪一步骤?____.

②比较1、2、3号培养皿内的菌落数,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27、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问题:

(1)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控制____的增长;并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我国酸雨的主要成因是大量燃烧____.请举出酸雨危害生物的一个实例:____.下雨时,某同学收集了雨水,并用pH试纸测定其酸碱度是7,由此可知这场雨____(填“是”或“不是”)酸雨.

(3)为了保护环境,在购买下列生活用品时,你会优先选择的是____.

①含磷洗衣粉②无磷洗衣粉③一次性纸杯④玻璃杯。

⑤可降解包装袋⑥塑料包装袋.28、(2016•历城区二模)图是南瓜个体生长发育的图解;请结合所学知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6]在发育成[1]之前一般必须经过____和____两个重要的过程.

(2)[1]中的____是裸子植物所没有的,它是由受精后的____发育来的.

(3)与玉米种子相比较,南瓜种子缺少的结构是____.

(4)[2]到[3]表示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萌发时所必需的外界条件是____.

(5)准备移栽的南瓜秧,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原因之一是为了避免损伤____;保证移栽后南瓜秧仍能正常生长.

(6)在一棵番茄植株上要结出多个品种的番茄,生产实践中常用的方法是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A【分析】【分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解析】【解答】解: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在体循环中,从左心室摄入主动脉的动脉血,流经身体各处的毛细管时,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这样动脉血就变成了静脉血.所以,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内流的血液是动脉血.如图所示:

故选:A2、D【分析】【分析】猫的性别决定为XY型,XX为雌性,XY为雄性.【解析】【解答】解: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雌性则只产生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雄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雌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雄性.由于雄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雄生雌的概率是相等的.因此一只母猫生了四只小猫,这四只小猫应该是四雌;或四雄、或三雌一雄、或一雌三雄、或二雌二雄.

故选D.3、B【分析】试题分析:肺属于人体的呼吸系统,根据题干中的“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称为PM2.5,是可直入肺的细小颗粒物,PM2.5是形成“灰霾”的主要原因,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可知,PM2.5主要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空气进入肺,要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但是PM2.5颗粒物微小,从而不易被鼻等器官阻挡,可直接进入支气管和肺泡,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哮喘等疾病,进入肺后,可迅速被肺泡外毛细血管吸收,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全身,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能诱发呼吸系统疾病,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解析】【答案】B4、C【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理解生物之间的各种关系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解答】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寄生,竞争,捕食;共生等关系。捕食指的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竞争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这种生活关系称为共生关系。寄生指的是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这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营养来维持生存的现象。水稻与水稻株旁的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故C项符合题意。

故选C。【解析】【答案】C5、A【分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特点和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解析】【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柑橘是热带水果,在温度高的环境生长良好;2007年年终我市出现了几场罕见的大雪,导致环境温度过低.影响了柑橘代谢(主要呼吸和光合)所必需的生物酶的活性.因此导致柑橘受损的因素是非生物因素的温度低造成的.

故选A.6、B【分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菌的繁殖.解答时可以从细菌的结构、生殖方式方面来切入.【解析】【解答】解: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营养方式是异养,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繁殖一代计算,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分裂了8次,因此100个细菌,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100×28═25600(个).

故选B.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7、被子植物有机物器官无性基因自然选择【分析】【分析】(1)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

(2)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3)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解析】【解答】解:(1)多肉植物是一类在外形上显得肥厚多汁;会开花,能用种子繁殖的植物,因此多肉属于被子植物.多肉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太阳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2)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叶属于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多肉用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多肉用扦插的方式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3)基因控制性状.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多肉植物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答案为:(1)被子植物;有机物(2)器官;无性;(3)基因;自然选择;8、略

【分析】【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解析】【解答】解:达尔文认为;生物的繁殖过度引起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动物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相似,是环境对动物进行长期的选择的结果.

故答案为:自然选择9、略

【分析】【分析】(1)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而富集.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绿色植物,动物是消费者,细菌;真菌是分解者,等级越低,数量越多.

(3)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而富集.

(4)营养物质和能量会随着食物链逐级减少.【解析】【解答】解:(1)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在体内积累的越多.由表中数据可知,食物链应该是:C→B→A→E→D.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是表中的B,即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细菌;真菌是分解者,等级越低,数量越多,因此在食物链中C→B→A→E→D数量最多的生产者是C.

(3)DDT是一种不易分解的有机农药;人们并没有到南极大陆去喷洒DDT,而从来未离开南极的企鹅体内也积累了DDT,这个实例说明DDT在生物圈中流动,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故答案为:(1)C→B→A→E→D.

(2)C

(3)C10、略

【分析】【分析】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骨骼、贝壳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所形成的,如树叶的印痕化石,因此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解析】【解答】解: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进化的直接的、非常重要的证据是化石证据.

故答案为:化石11、略

【分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一些基本的生物常识1,涉及动物的运动、植物分类的依据、细菌真菌、科学事迹等内容,逐一分析判断.【解析】【解答】解:(1)大多数的鸟类善于飞行;但是也有特例,如生活在极地的企鹅与热带地区的鸵鸟等都失去了飞行能力;多数陆地上生存的动物善于奔跑,但是有的动物恰好相反如树懒行动相当缓慢.故此题说法错误.

(2)生物学家在对被子植物分类时;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因为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故此题说法正确.

(3)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大多数的细菌和真菌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故此题说法正确.

(4)运动由运动系统;神经系统(调节)、消化系统(提供能量)、呼吸系统(提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循环系统(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因此,人只要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奔跑动作的说法是错的.

(5)亚历山大•弗莱明(公元1881-1955年);英国细菌学家.是他首先发现青霉素.后英国病理学家弗劳雷;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进一步研究改进,并成功的用于医治人的疾病,三人共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青霉素的发现,是人类找到了一种具有强大杀菌作用的药物,结束了传染病几乎无法治疗的时代,故正确.

故答案为:(1)×;(2)√;(3)√;(4)×;(5)√.12、略

【分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隔水加热酒精会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因为酒精能溶解叶中的叶绿素.据此可解答此题.【解析】【解答】答:观察实验装置;发现大烧杯内盛的是酒精,而小烧杯内盛的是清水,因为清水是不能溶解叶中的叶绿素的,所以不能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而且这样做十分危险,直接加热酒精会造成酒精燃烧,引发火灾等.正确的做法是大烧杯内盛清水,小烧杯内盛酒精,这样被加热的酒精能迅速地把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掉,同时也不容易发生危险.

故答案为:

小烧杯内应该盛酒精、大烧杯内应盛清水,叶绿素只能溶解到酒精中而不溶于水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3、√【分析】【分析】家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和行为,能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解析】【解答】解:家兔是草食性动物;与其食性相适应,家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无犬齿,门齿长在上下颌的中央部分,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家兔的消化管很长,并且有特别发达的盲肠,消化食物的面积很大,适于消化植物纤维.

故答案为:√.14、×【分析】【分析】石油、煤炭属于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燃烧会生成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解析】【解答】解:石油;煤炭属于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空气的物质.其中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故答案为:×.15、×【分析】【分析】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解析】【解答】解: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的直接的证据;通过对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的研究,能够比较直观地了解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和规律;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这说明现在的各种生物是由原始生命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变化而来的,而不是一次在地球上出现的;例如:始祖鸟化石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说明了鸟类和爬行类之间具有亲缘关系;

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故此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16、×【分析】【分析】生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据此解答.【解析】【解答】解:猎豹飞奔不属于生殖行为;有可能是捕食行为或防御行为,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17、√【分析】【分析】爬行类和鸟类的生殖以及幼体的发育都脱离了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据此解答.【解析】【解答】解:蜥蜴体表具有角质的鳞片或甲;这些结构不仅保护了身体,还能够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有利于适应陆地生活,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蜥蜴和蝗虫是真正的陆生动物,主要表现在生殖和发育都脱离了水.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18、√【分析】【分析】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但都具有共同的特点.【解析】【解答】解:动物的行为具有三个共同的特点:1;无论哪种动物行为;都是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活动,都离不开动物身体内部的生理活动,都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

2;动物的行为同环境有密切的联系;是对来自环境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这对于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重要作用.

3;每种动物行为的产生;都是动物体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等协调作用的结果.

故答案为:√19、×【分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指的是营自养生活的生物,主要是指绿色植物,这些食物的作用是为自身及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提供取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解析】【解答】解:蚯蚓在土壤中以植物枯叶;朽根为食;它取食的是动植物残体,并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从而获得能量.所以蚯蚓在土壤中以植物枯叶、朽根为食,在生态系统中应属于分解者,此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20、×【分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方面来切入.【解析】【解答】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简单地说,就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多样性;确切地说,生物多样性包括包括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

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等等.

潜在价值.今天还未被利用的哪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栽培植物的野生亲缘种究竟能提供多少对农林业发展有用的遗传材料;是不可估量的.因此种植药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中的直接价值材,故题干的说法不正确.

所以种植药材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中的直接价值.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四、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4分)21、(1)饥饿处理。

(2)B

(3)对照实验。

(4)甲光合二氧化碳。

(5)甲乙都不变蓝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

(6)适当提高白天温度适当降低夜晚温度(合理即给分)【分析】【分析】此题考查了探究光合作用实验的有关知识,明确光合作用及实验原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解答】(1)实验中将天竺葵进行的处理方法是把植物放在暗处1-2天,进行饥饿处理,目的是将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避免影响实验效果,能增强说服力。(2)叶绿素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清水,避免发生火灾,通常用酒精脱色进行隔水加热,因此,图2装置中能够使叶片脱去叶绿素且科学安全的是B。(3)该实验验证的是“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需要设置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二氧化碳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因此,乙叶片能获得二氧化碳,而甲叶片不能获得二氧化碳,形成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即实验中,设置甲叶片和乙叶片的作用是进行对照。​(4)光合作用是绿叶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释放出氧气,同时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淀粉遇碘变蓝是淀粉的一大特性,通常用滴碘液的方法来验证淀粉的存在与否。观察实验现象可知,用碘液分别检验后,甲叶片不变蓝,说明该叶片因没有获得二氧化碳而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这一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是绿叶制造淀粉不可缺少的原料。(5)由(4)中光合作用的概念可知,光合作用需要光,如果实验时将此装置用黑布罩住,实验结果将是甲和乙叶片都不变蓝,即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原因是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6)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贮存有机物,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所以,在温室大棚内种植蔬菜,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角度分析,增加产量的措施有适当提高白天温度,适当降低夜晚温度。【解析】(1)饥饿处理。

(2)B

(3)对照实验。

(4)甲光合二氧化碳。

(5)甲乙都不变蓝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

(6)适当提高白天温度适当降低夜晚温度(合理即给分)22、B水金鱼藻光合作用消耗了水分光照C【分析】解:(1)图一中A与B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水,叶片B处不变蓝的原因是切断叶脉,导致光合作用因为缺少原料水(填写物质名称)而无法进行。

(2)图二中甲与乙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结果甲水位下降,乙水位不变,可见金鱼藻光合作用消耗了水分。

(3)对照实验除变量外;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为了进一步确定甲量筒水位下降只和金鱼藻有关,那么增加丙量筒与甲进行对照,量筒内仅加入碳酸水至满刻度,应该放在光照条件下。(4)金鱼藻是多年生的水生草本植物,茎细柔,花小,种子经休眠后才能萌发。可见金鱼藻属于被子植物。

故答案为:(1)B;水。

(2)金鱼藻光合作用消耗了水分。

(3)光照。

(4)C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解析】B水金鱼藻光合作用消耗了水分光照C23、略

【分析】氢氧化钠是碱,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的办法是进行暗处理一昼夜,叶片A绿色部分和白绿色部分的变量是叶绿体的有无,叶片A绿色部分和叶片B绿色部分的变量是二氧化碳的有无,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解析】【答案】吸收二氧化碳将盆栽的“银心”黄杨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五、简答题(共2题,共14分)24、氢氧化钠对照淀粉甲、乙装置中的叶片都变蓝甲装置中的叶片变蓝,乙装置中的叶片不变蓝二氧化碳和氧气(碳-氧)植树造林、节约用电、节约纸张、使用太阳能等【分析】解:(1)图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就要把二氧化碳设计成变量;甲装置中是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乙装置中就要装入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甲组形成对照试验。

(2)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让天竺葵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A.若光合作用不需要二氧化碳;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就都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作淀粉。各取一片叶,经处理后滴碘液,甲;乙装置中的叶片都变蓝。

B.若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乙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甲装置就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作淀粉,各取一片叶,经处理后滴碘液,甲装置中的叶片变蓝,乙装置中的叶片不变蓝。

(4)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要缓解温室效应就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节约用电等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缓解温室效应。

故答案为:(1)氢氧化钠溶液;对照。

(2)淀粉;

(3)A:甲;乙装置中的叶片都变蓝B:甲装置中的叶片变蓝;乙装置中的叶片不变蓝。

(4)二氧化碳和氧气(碳-氧);植树造林;节约用电、节约纸张、使用太阳能等与保护森林和节能减排有关的其他合理答案都可得分。

根据小烧杯内溶液成分的不同;该实验装置可以用来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也可以用来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解析】氢氧化钠对照淀粉甲、乙装置中的叶片都变蓝甲装置中的叶片变蓝,乙装置中的叶片不变蓝二氧化碳和氧气(碳-氧)植树造林、节约用电、节约纸张、使用太阳能等25、略

【分析】【分析】①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光和叶绿体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其中光能供给能量,叶绿体提供光合作用的场所.

②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解析】【解答】解:(1)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探究的问题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应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其对照实验装置中小烧杯里的液体应为清水,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光合作用需要光,实验装置应放在有光的环境中.

(2)将装置放在黑暗处后;由于在黑暗环境中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一段时间后,钟罩内会积聚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这些气体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从而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3)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向培养液内通入空气;以保证玉米的根部细胞能正常进行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1)有光;对照;二氧化碳。

(2)黑暗;澄清石灰水。

(3)保证玉米的根部细胞能正常进行呼吸作用.六、综合题(共3题,共30分)26、不会,因为抗体具有特异性切断传播途径③抗原特异性空气、飞沫传播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接种裸地处的细菌、真菌分布最多,草地处次之,灌丛处最少【分析】【分析】(1)传染病的流行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因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给易感人群注射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

(2)在科学实验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为研究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这样可以增强实验结论的说服力.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解析】【解答】解:(1)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所以此次接种的流感疫苗不会有效预防香港流感.可见抗体具有特异性.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卫生部门要求幼儿园要做好课室和幼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