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牛津译林版高二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牛津译林版高二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牛津译林版高二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牛津译林版高二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牛津译林版高二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牛津译林版高二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61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根据键能数据估算CH4(g)+4F2(g)=CF4+4HF(g)的反应热ΔH为()。化学键C—HC—FH—FF—F键能/(kJ/mol)414489565155A.–1940kJ·mol-1B.1940kJ·mol-1C.–485kJ·mol-1D.485kJ·mol-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因为p轨道是“8”字形的,所以p电子走“8”字形B.第三电子层,有3s、3p、3d三个轨道C.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能量完全相同的电子D.一般情况下,σ键比π键重叠程度大,形成的共价键强3、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电池说法正确的是rm{(}rm{)}

A.rm{a}电极发生还原反应,做原电池的正极B.rm{b}电极反应式为:rm{2NO_{3}^{-}+10e^{-}+12H^{+}篓TN_{2}隆眉+6H_{2}O}C.rm{H^{+}}由右室通过质子交换膜进入左室D.标准状况下,电路中产生rm{6moLCO_{2}}同时产生rm{22.4L}的rm{N_{2}}4、热化学方程式rm{C(s)+HO(g)=CO(g)+H_{2}(g)娄陇H=+131.3kJ/mol}表示A.碳和水反应吸收rm{131.3kJ}能量B.rm{1mol}碳和rm{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rm{131.3kJ}热量C.rm{1mol}固态碳和rm{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收rm{131.3kJ}热量D.rm{1}个固态碳原子和rm{1}个水蒸气分子反应吸收rm{131.1kJ}热量5、在一支rm{25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rm{0.1mol/LH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rm{5mL}的刻度处,若把滴定管中的溶液全部放入烧杯中,然后以rm{0.1mol/LNaOH}溶液进行滴定,则所需rm{NaOH}溶液的体积rm{(}rm{)}A.大于rm{20mL}B.小于rm{20mL}C.等于rm{20mL}D.等于rm{5mL}6、对于烃的命名正确的是()A.4—甲基—4,5—二乙基己烷B.3—甲基—2,3—二乙基己烷C.4,5—二甲基—4—乙基庚烷D.3,4—二甲基—4—乙基庚烷7、反应rm{SiCl+2H}2rm{overset{赂脽脦脗}{=}}rm{Si(}纯rm{)+4HCl}可用于工业制取纯硅。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B.复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分解反应8、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rm{CH_{3}CHClCH篓TCH-CHO}下列各项中,该有机物不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rm{(}rm{)}

rm{垄脵}氧化反应rm{垄脷}取代反应rm{垄脹}加成反应rm{垄脺}消去反应rm{垄脻}还原反应rm{垄脼}酯化反应rm{垄脽}水解反应rm{垄脿}聚合反应.A.rm{垄脷}B.rm{垄脺}C.rm{垄脼}D.rm{垄脿}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9、化合物H是一种香料,存在于金橘中,可用如下路线合成:已知:回答下列问题:(1)11.2L(标准状况)的烃A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以产生88gCO2和45gH¬2¬O。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2)B和C均为一氯代烃,它们的名称(系统命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催化剂存在下1molF与2molH¬2反应,生成3-苯基-1-丙醇。F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4)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5)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写出一种与G具有相同官能团的G的芳香类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2分)199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为研究臭氧作出特殊贡献的化学家。O3能吸收有害紫外线,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O3分子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呈V型,键角116.5℃。三个原子以一个O原子为中心,与另外两个O原子分别构成一个非极性共价键;中间O原子提供2个电子,旁边两个O原子各提供1个电子,构成一个特殊的化学键——三个O原子均等地享有这4个电子。请回答:。O3的分子结构(1)臭氧与氧气的关系是___________。(2)选出下列分子与O3分子的结构最相似的的是。A.H2OB.CO2C.SO2D.BeCl2(3)分子中某原子有1对没有跟其他原子共用的价电子叫孤对电子,那么O3分子有___________对孤对电子。(4)O3分子是否为极性分子___________(是或否)。(5)O3与O2间的转化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___(若否,请回答A小题;若是,请回答B小题)A.O3具有强氧化性,它能氧化PbS为PbSO4而O2不能,试配平:___________PbS+___________O3——___________PbSO4+___________O2B.O3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1molO2转移电子数___________mol11、已知:

P4(白磷,s)+5O2(g)═P4O10(s)△H=﹣2983.2kJ/mol

P(红磷,s)+O2(g)═P4O10(s)△H=﹣738.5kJ/mol

试写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白磷的稳定性比红磷____(填“高”或“低”).12、(探究题)乙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以乙炔为原料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以下化合物.

完成下列各题:

(1)正四面体烷的分子式为______,其二氯取代产物有______种.

(2)关于乙烯基乙炔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1mol乙烯基乙炔能与3molBr2发生加成反应。

c.乙烯基乙炔分子内含有两种官能团。

d.等质量的乙炔与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不相同。

(3)写出与环辛四烯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属于芳香烃的分子的结构简式:______.13、甲醇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一定条件下用rm{CO}和rm{H_{2}}合成rm{CH_{3}OH}rm{CO(g)+2H_{2}}rm{(g)?CH_{3}OH(g)triangleH=a}rm{(g)?CH_{3}OH(g)triangle

H=a}向体积为rm{kJ?mol^{-1}.}的密闭容器中充入rm{2L}rm{2mol}和rm{CO}rm{4mol}测得不同温度下容器内气体总物质的量随时间rm{H_{2}}的变化关系如图中Ⅰ;Ⅱ、Ⅲ曲线所示:

rm{(min)}能判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rm{(1)}填字母rm{(}.

A.rm{)}与rm{c(CO)}的比值保持不变。

B.容器中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D.单位时间内有rm{c(H_{2})}消耗的同时有rm{1molCO}rm{1mol}生成。

E.rm{CH_{3}OH}

rm{v_{脮媒}(H_{2})=2v_{脛忙}(CH_{3}OH)}Ⅱ和Ⅰ相比,Ⅱ改变的反应条件是______.

rm{(2)垄脵}反应Ⅲ在rm{垄脷}时达到平衡,比较反应Ⅰ的温度rm{9min}和反应Ⅲ的温度rm{(T_{1})}的高低:rm{(T_{3})}______rm{T_{1}}填“rm{T_{3}(}”、“rm{>}”或“rm{<}”rm{=}此正反应是______反应rm{)}填“放热”或“吸热”rm{(}.

rm{)}反应Ⅰ在rm{(3)垄脵}时达到平衡,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时rm{6min}rm{v}______rm{(CH_{3}OH)=}.

rm{mol/(L?min)}反应Ⅱ在rm{垄脷}时达到平衡,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rm{2min}______rm{K=}在体积和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在上述反应达到平衡Ⅱ时,再往容器中加入rm{.}rm{1mol}和rm{CO}rm{3mol}后,判断平衡移动方向并分析原因:______.rm{CH_{3}OH}14、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

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70080083010001200K0.60.91.01.72.6请回答:

(1)该反应为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

(3)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填字母).

a.容器中压强不变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υ正(H2)=υ逆(H2O)d.c(CO2)=c(CO)

(4)某温度下,将CO2和H2各0.10mol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后,测得c(CO)=0.0080mol/L,则CO2的转化率为____.

(5)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___℃.15、(11分)根据下面的反应路线及所给信息填空。(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名称是__________。(2)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12分)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该有机物A可通过不同化学反应分别制得下列B、C、D和E四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反应的类型:A→C____。(2)在A~E五种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填代号)。(3)写出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____。(4)物质D结构中含有苯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官能团。(5)C能形成高聚物,该高聚物的结构简式为。(6)写出D与NaOH溶液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评卷人得分三、有机推断题(共4题,共8分)17、某烃A是有机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A还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A可发生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其中①②③属于同种反应类型.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D、E的结构简式:A_____,B_____,C_____,D_____,E_____;

(2)写出②;④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某烃A是有机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A还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A可发生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其中①②③属于同种反应类型.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D、E的结构简式:A_____,B_____,C_____,D_____,E_____;

(2)写出②;④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某研究小组按下列路线合成神经系统药物抗痫灵:

已知:①

②R1CHO+R2CH2CHO

请回答: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化合物B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B.化合物C能发生氧化反应。

C.具有弱碱性。

D.抗痫灵的分子式是C15H15NO3

(2)写出化合物E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3)写出由化合物G→抗痫灵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设计以化合物C为原料经过三步制备化合物D的合成路线(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任选)___________。

(5)化合物H是比哌啶多一个碳的同系物,写出化合物H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IR谱和1H-NMR谱检测表明:

①分子中含有一个五元环;

②分子中含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20、香料甲和G都在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①R1—CHO+R2—CH2—CHO(R1、R2代表烃基或氢原子)

②D与A互为同系物;在相同条件下;D蒸气相对于氢气的密度为39。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能鉴别A和D的试剂:________________。

(2)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B和F的结构简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还有_______种。

(5)G的同分异构体是一种重要的药物中间体,其合成路线与G相似,请以为原料设计它的合成路线(其他所需原料自选),写出其反应流程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其他(共2题,共14分)21、实验室有下列实验仪器。ABCDEF在过滤操作中除了铁架台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____、____、(用字母填写)。22、(15分)下列是芳香族化合物A、B、C、D、E的转化关系,其中A、E分子式分别是C9H8O和C9H8O2,E分子中除苯环外还含有一个六元环,且E中不含甲基。根据下列转化关系回答问题:(1)写出A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完成方程式,并分别写出反应类型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E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要中和16.6gD,需要2mol/LNaOH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mL。(5)符合下列条件的D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_种,写出其中任意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②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③能发生水解反应和银镜反应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4题,共40分)23、(10分)乙醛在氧化铜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被空气氧化成乙酸。依据此原理设计实验制得并在试管C中收集到少量乙酸溶液(如图所示:试管A中装有40%的乙醛水溶液、氧化铜粉末;试管C中装有适量蒸馏水;烧杯B中装有某液体)。已知在60℃~80℃时用双连打气球鼓入空气即可发生乙醛的氧化反应,连续鼓入十几次反应基本完全。有关物质的沸点见下表:。物质乙醛乙酸甘油乙二醇水沸点20.8℃117.9℃290℃197.2℃100℃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管A内在60℃~80℃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所示在实验的不同阶段,需要调整温度计在试管A内的位置,在实验开始时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当试管A内的主要反应完成后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烧杯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B内盛装的液体可以是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在题给物质中找);(4)若想检验试管C中是否含有产物乙酸,请你在所提供的药品中进行选择,设计一个简便的实验方案。所提供的药品有:pH试纸、红色的石蕊试纸、碳酸氢钠粉末。实验仪器任选。该方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某化学兴趣小组分别利用饱和rm{NaCl}溶液进行rm{2}组电化学实验。rm{(1)}第一组用石墨电极电解饱和rm{NaCl}溶液。反应中阳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总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他们可用________来检验阳极产物。实验结束时,若在阴极生成气体rm{11.2mL(}标准状况下rm{)}则电路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若反应后溶液体积为rm{100mL}则反应后溶液中rm{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rm{(2)}第二组用铜电极电解饱和rm{NaCl}溶液。开始电解时,阳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总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3)}第三组将生铁片rm{(}含rm{C}等杂质rm{)}一端插入饱和rm{NaCl}溶液,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明显现象。反应中负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已知下列数据:下图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图。(1)当饱和碳酸钠溶液上方收集到较多液体时,停止加热,取下小试管B,充分振荡,静置。振荡前后的实验现象_________(填选项)。A.上层液体变薄B.下层液体红色变浅或变为无色C.有气体产生D.有果香味(2)为分离乙酸乙酯、乙醇、乙酸的混合物,可按下列步骤进行分离:①试剂1最好选用___________;②操作1是_____,所用的主要仪器名称是________;③试剂2最好选用___________;④操作2是___________;⑤操作3中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为如下图中______(填a、b、c、d)所示,在该操作中,除蒸馏烧瓶、温度计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乙酸的适宜温度是___________。26、硫酸亚铁铵rm{[(NH_{4})_{2}Fe(SO_{4})_{2}]}是分析化学中的重要试剂,在不同温度下加热分解产物不同rm{.}设计如图实验装置rm{(}夹持装置略去rm{)}在rm{500隆忙}时隔绝空气加热rm{A}中的硫酸亚铁铵至分解完全;确定分解产物的成分.

rm{(1)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rm{(2)}实验中,观察到rm{C}中无明显现象,rm{D}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可确定产物中一定有______气体产生,写出rm{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rm{.}若去掉rm{C}是否能得出同样结论并解释其原因______.

rm{(3)A}中固体完全分解后变为红棕色粉末,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固体残留物仅为rm{Fe_{2}O_{3}}而不含rm{FeO}请完成表中内容rm{.(}试剂,仪器和用品自选rm{)}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结论取少量rm{A}中残留物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充分振荡使其完全溶解;____________固体残留物仅为rm{Fe_{2}O_{3}}rm{(4)}若rm{E}中收集到的气体只有rm{N_{2}}其物质的量为rm{x}rm{mol}固体残留物rm{Fe_{2}O_{3}}的物质的量为rm{y}rm{mol}rm{D}中沉淀物质的量为rm{z}rm{mol}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rm{x}rm{y}和rm{z}应满足的关系为______.

rm{(5)}结合上述实验现象和相关数据的分析,完成硫酸亚铁铵rm{[(NH_{4})_{2}Fe(SO_{4})_{2}]}在rm{500隆忙}时隔绝空气加热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评卷人得分六、原理综合题(共1题,共5分)27、研究钠及其化合物有重要意义。

(1)NaOH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试剂之一。实验室配制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500mL;根据配制溶液的过程,回答问题:

①实验中除需要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烧杯和玻璃棒外,还需要的其他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

②实验中需用托盘天平(带砝码)称量NaOH固体________g。

(2)Na2O2可作为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氧气的来源。Na2O2作为供氧剂时可能发生的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氧化钠保存不当容易变质生成Na2CO3。某过氧化钠样品已经部分变质,请你设计实验,限用一种溶液和水,证明过氧化钠已经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操作;现象和结论)。

(4)NaNO2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

①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2NaNO2+4HI=2NO↑+I2+2NaI+2H2O

上述反应中,标准状况下,每生成2.24LNO气体,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参加反应的HI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mol。

②实验室要鉴别NaNO2和NaCl两种固体,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填序号)。

A.HI溶液B.NaOH溶液C.酸化KI溶液和淀粉溶液D.Ba(NO3)2溶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A【分析】反应热就是断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热是4×414kJ/mol+4×155kJ/mol-4×489kJ/mol-4×565kJ/mol=-1940kJ/mol.答案选A。【解析】【答案】A2、D【分析】【解答】解:A.电子在原子轨道中作无规则运动;所以电子不是按照某种形状运动的,故A错误;

B.在第三能层中有3s;3p,3d,只有3个亚层共8个原子轨道,故B错误;

C.每个轨道中最多可以填充两个电子;自旋相反,两个电子的能量完全相同,另外在等价轨道上填充的电子能量也相同,可能存在能量相同的电子,故C错误;

D.σ键是头碰头的重叠;π键是肩并肩的重叠,σ键比π键重叠程度大,σ键比π键稳定,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电子在原子轨道中作无规则运动;

B.在第三能层中只有3个亚层共8个原子轨道;

C.每个轨道中最多可以填充两个电子;自旋相反,这两个电子的能量完全相同,另外在等价轨道上填充的电子能量也相同;

D.σ键是头碰头的重叠,π键是肩并肩的重叠,σ键比π键重叠程度大.3、B【分析】解:rm{A}rm{a}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错误;

B、rm{b}极上r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rm{b}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rm{2NO_{3}^{-}+10e^{-}+12H^{+}篓TN_{2}隆眉+6H_{2}O}故B正确;

C、原电池中阳离子从负极移向正极,即rm{H^{+}}由左室通过质子交换膜进入右室;故C错误;

D、电路中产生rm{6moLCO_{2}}时,转移rm{28mol}电子,根据rm{2NO_{3}^{-}+10e^{-}+12H^{+}篓TN_{2}隆眉+6H_{2}O}产生rm{2.8mol}氮气,标况下的体积为rm{62.7L}故D错误.

故选B.

A、rm{a}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rm{b}极上r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所以rm{b}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rm{2NO_{3}^{-}+10e^{-}+12H^{+}篓TN_{2}隆眉+6H_{2}O}

C;原电池中阳离子从负极移向正极;

D;根据两极得失电子数目相等进行计算.

本题考查化学电源新型电池,为高频考点,所有燃料电池中负极上都是燃料失电子、正极上都是氧化剂得电子,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要结合电解质溶液酸碱性书写,为学习难点.【解析】rm{B}4、C【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注意问题,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微粒个数是易错点,题目难度中等。【解答】A.反应热量变化需要说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状态不同,反应能量变化不同,故A错误;

B.反应热量变化需要说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状态不同,反应能量变化不同,故B错误;

C.反应热量变化需要说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状态不同,反应能量变化不同,故C正确;

D.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微粒个数;故D错误。

故选C。【解析】rm{C}5、A【分析】解:滴定管的刻度从上到下,rm{25mL}刻度以下还有没有刻度的一部分,若把到rm{5mL}刻度位置的液体放出,其液体体积大于rm{(25-5)mL}消耗rm{0.lmol/LNaOH}溶液的体积大于rm{20}rm{mL}.

故选A.

滴定管的刻度从上到下,rm{25mL}刻度以下还有没有刻度的一部分,若把到rm{5mL}刻度位置的液体放出,其液体体积大于rm{(25-5)mL}.

本题考查滴定管的使用,难度不大,注意滴定管的刻度从上到下,最大刻度以下还有没有刻度的一部分.【解析】rm{A}6、B【分析】试题分析:烷烃的系统命名法是首先选择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按照最长的碳链的碳原子的多少称“某烷”把取代基当作支链;然后从离支链较近的一端给主链的碳原子编号,目的是确定支链所在的位置;第三是如果有相同的取代基要进行合并。不同的取代基,先写简单的取代基,再写复杂的取代基。该烃的名称为3—甲基—2,3—二乙基己烷。选项为B。考点:考查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对物质进行命名。【解析】【答案】B7、C【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基础性习题,把握物质的类别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解答】

A.生成物有rm{2}种;不是化合反应,故A错误;

B.反应物;生成物中均存在单质;不是复分解反应,故B错误;

C.为单质与化合物生成新单质与新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C正确;

D.反应物有rm{2}种;不是分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C。【解析】rm{C}8、C【分析】解:含双键可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还原反应、聚合反应;

含rm{-Cl}可发生水解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含rm{-CHO}可发生氧化;加成反应、还原反应;

该物质不能发生酯化反应;

故选C.

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rm{CH_{3}CHClCH篓TCH-CHO}含rm{-Cl}双键、rm{-CHO}结合卤代烃;烯烃、醛的性质来解答.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有机物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卤代烃、烯烃、醛性质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解析】rm{C}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9、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88gCO2为2mol,45gH2O为2.5mol,标准11.2L,即为0.5mol,所以烃A中含碳原子为4,H原子数为10,则化学式为C4H10.故答案为:C4H10;(2)C4H10存在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但从框图上看,A与Cl2光照取代时有两种产物,且在NaOH醇溶液作用下的产物只有一种,则只能是异丁烷.取代后的产物为2-甲基-1-氯丙烷和2-甲基-2-氯丙烷.故答案为:2-甲基-1-氯丙烷、2-甲基-2-氯丙烷;(3)F可以与Cu(OH)2反应,故应为醛基,与H2之间为1:2加成,则应含有碳碳双键.从生成的产物3-苯基-1-丙醇分析,F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4)反应①为卤代烃在醇溶液中的消去反应.故答案为:消去反应;(5)F被新制的Cu(OH)2氧化成羧酸,D至E为然后与信息相同的条件,则类比可不难得出E的结构为.E与G在浓硫酸作用下可以发生酯化反应.故答案为:(5)G中含有官能团有碳碳双键和羧基,可以将官能团作相应的位置变换而得出其芳香类的同分异构体.故答案为:.考点:有机物的推断有机物的合成【解析】【答案】(1)C4H10。(2)2-甲基-1-氯丙烷、2-甲基-2-氯丙烷(3)(4)消去反应。(5)(6)10、略

【分析】【解析】【答案】(1)同素异形体(2)C(3)5(4)是(5)否1414(12分)11、P4(白磷,s)=4P(红磷,s)△H=﹣29.2kJ/mol|低【分析】【解答】解:P4(s,白磷)+5O2(g)=P4O10(s)△H1=﹣2983.2kJ/mol①

P(s,红磷)+O2(g)=P4O10(s)△H2=﹣738.5kJ/mol②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4可得:P4(s;白磷)=4P(s,红磷)△H=(﹣2983.2kJ/mol)﹣(﹣738.5kJ)×4=﹣29.2kJ/mol;

说明白磷转化为红磷是放热反应;相同的状况下,能量比白磷低,而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故白磷稳定性低于红磷;

故答案为:P4(白磷;s)=4P(红磷,s)△H=﹣29.2kJ/mol;低.

【分析】P4(s,白磷)+5O2(g)=P4O10(s)△H1=﹣2983.2kJ/mol①

P(s,红磷)+O2(g)=P4O10(s)△H2=﹣738.5kJ/mol②

①﹣②×4可得:P4(s,白磷)=4P(s,红磷),根据盖斯定律写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焓变,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物质的总能量与反应热的关系判断,能量越高物质越稳定.12、略

【分析】解:(1)每个顶点上含有一个C原子,每个碳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所以该物质分子式为C4H4;该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分子中只有一种H原子,二氯取代物只有一种;

故答案为:C4H4;1;

(2)a.该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具有烯烃和炔烃性质,所以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正确;

b.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都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1mol碳碳双键完全加成需要1mol溴,1mol碳碳三键完全加成需要2mol溴,所以1mol乙烯基乙炔能与3molBr2发生加成反应;故正确;

c.该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三键;所以乙烯基乙炔分子内含有两种官能团,故正确;

d.乙炔和乙烯炔的最简式相同;所以等质量的乙炔与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相同,故错误;

故选d;

(3)环辛四烯的不饱和度为5,其同分异构体属于芳香烃,说明含有苯环,苯环的不饱和度为4,则苯环上取代基含有碳碳双键,所以环辛四烯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为苯乙烯,其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1)每个顶点上含有一个C原子;每个碳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据此确定该物质分子式;该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分子中只有一种H原子,二氯取代物只有一种;

(2)乙烯基乙炔中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具有烯烃和炔烃性质;

(3)环辛四烯的不饱和度为5;其同分异构体属于芳香烃,说明含有苯环,苯环的不饱和度为4,则苯环上取代基含有碳碳双键.

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明确官能团及其性质关系即可解答,难点是同分异构体种类判断.【解析】C4H4;1;d;13、BE;使用催化剂;>;放热;0.125;12;平衡不移动,因为平衡Ⅱ后,加入1molCO、3molCH3OH,此时所以平衡不移动【分析】解:rm{(1)A.c(CO)}与rm{c(H_{2})}的比值保持不变未说明正逆反应方向;不能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错误;

B.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物质的量减小;恒温恒容下压强减小,容器中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到达平衡,故正确;

C.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恒温恒容下,容器内气体密度始终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错误;

D.单位时间内有rm{1molCO}消耗的同时有rm{1molCH_{3}OH}生成未说明正逆反应方向;不能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错误;

E.rm{v_{脮媒}(H_{2})=2v_{脛忙}(CH_{3}OH)}说明正逆反应方向速率相等;能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正确;

故选BE.

rm{(2)垄脵}Ⅱ和Ⅰ相比反应速率加快;不影响平衡移动,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应是使用催化剂;

故答案为:使用催化剂;

rm{垄脷}反应Ⅲ达平衡时所用的时间比反应Ⅰ达平衡时所用的时间长,化学反应速率慢,所以温度较低,即rm{T_{1}>T_{3}}升高温度,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增加,反应逆向移动,所以反应是放热的,故答案为:rm{>}放热;

rm{(3)垄脵}rm{CO(g)+2H_{2}(g)?CH_{3}OH(g)triangleH=akJ?mol^{-1}}

初始量rm{CO(g)+2H_{2}(g)?CH_{3}OH(g)triangle

H=akJ?mol^{-1}}rm{2mol}rm{4mol}

变化量rm{0}rm{x}rm{2x}

平衡量rm{x}rm{2-x}rm{4-2x}

则rm{x}解得rm{2-x+4-2x+x=3}所以rm{v(CH_{3}OH)=dfrac{1.5}{2times6}mol/(L?min)=0.125mol/(L.min)}

故答案为:rm{x=1.5}

rm{v(CH_{3}OH)=dfrac{1.5}{2times

6}mol/(L?min)=0.125mol/(L.min)}Ⅱ和Ⅰ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同,平衡常数rm{0.125}Ⅱrm{)=dfrac{c(CH_{3}OH)}{c(CO)timesc^{2}(H_{2})}=dfrac{dfrac{1.5}{2}}{dfrac{0.5}{2}times(dfrac{1}{2})^{2}}=12}

再加入rm{垄脷}rm{K(}和rm{)=dfrac{c(CH_{3}OH)}{c(CO)times

c^{2}(H_{2})}=dfrac{dfrac{1.5}{2}}{dfrac{0.5}{2}times(dfrac

{1}{2})^{2}}=12}rm{1mol}后,此时浓度商rm{Qc=dfrac{dfrac{1.5+3}{2}}{dfrac{1+0.5}{2}times0.5^{2}}=12=K}则平衡不移动;

故答案为:rm{CO}平衡不移动,因为平衡Ⅱ后,加入rm{3mol}rm{CH_{3}OH}此时rm{Q=dfrac{dfrac{4.5mol}{2L}}{dfrac{1.5mol}{2L}隆脕(dfrac{1mol}{2L})^{2}}=12=K}所以平衡不移动.

rm{Qc=dfrac{dfrac{1.5+3}{2}}{

dfrac{1+0.5}{2}times0.5^{2}}=12=K}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同种物质的正逆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含量保持不变,由此衍生的其它一些量不变,判断平衡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

rm{12}Ⅱ和Ⅰ相比反应速率加快,不影响平衡移动,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应是使用催化剂;rm{1molCO}反应Ⅲ达平衡时所用的时间比反应Ⅰ达平衡时所用的时间长,化学反应速率慢,根据温度变化结合平衡移动、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变化来回答;rm{3molCH_{3}OH}根据rm{v=dfrac{trianglec}{trianglet}}来计算反应速率,根据三行式计算平衡常数,再结合rm{Q=dfrac{dfrac{4.5mol}{2L}}{

dfrac{1.5mol}{2L}隆脕(dfrac{1mol}{2L})^{2}}=12=K}和rm{(1)}的关系来回答rm{(2)垄脵}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与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图象、反应速率与平衡常数等,理解掌握化学平衡常数应用,难度中等.rm{垄脷}【解析】rm{BE}使用催化剂;rm{>}放热;rm{0.125}rm{12}平衡不移动,因为平衡Ⅱ后,加入rm{1molCO}rm{3molCH_{3}OH}此时rm{Q=dfrac{dfrac{4.5mol}{2L}}{dfrac{1.5mol}{2L}隆脕(dfrac{1mol}{2L})^{2}}=12=K}所以平衡不移动rm{Q=dfrac{dfrac{4.5mol}{2L}}{

dfrac{1.5mol}{2L}隆脕(dfrac{1mol}{2L})^{2}}=12=K}14、略

【分析】

(1)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所以正反应方向是吸热反应;

故答案为:吸热;

(2)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故答案为:

(3)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

a.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不变;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容器中压强始终不变,故a错误;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时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c.υ正(H2)=υ逆(H2O);反应的方向一致,所以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

d.当c(CO2)=c(CO)时;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与反应物的初始浓度和转化率有关,故错误;

故答案为:b;

(4)根据反应方程式CO2(g)+H2(g)⇌CO(g)+H2O(g)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生成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0.0080mol/L×10L=0.08mol,所以消耗0.08mol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转化率=故答案为:80%;

(5)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说明平衡常数K=1,所以该温度是830℃,故答案为:830.

【解析】【答案】(1)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根据温度与平衡常数的关系确定反应类型;

(2)K=

(3)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可由此进行判断;

(4)先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再根据转化率公式计算二氧化碳的转化率;

(5)先计算平衡常数;再根据温度与平衡常数的关系确定温度.

15、略

【分析】(1)根据反应的I的条件可知,该反应是取代反应,所以A是环己烷,结构简式为(2)卤代烃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加热可发生消去反应。(3)反应③是碳碳双键的加成反应,则B的结构简式是B也是卤代烃,可发生消去反应,即方程式为【解析】【答案】(1)环己烷(2)取代反应消去反应(3)16、略

【分析】【解析】【答案】(1)A→C:消去反应(2)C与E(3)(4)羧基、酯基(各1分)(5)(6)三、有机推断题(共4题,共8分)17、略

【分析】【分析】

烃A是有机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且A还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因此A为乙烯,故①为乙烯和氢气的加成反应生成B是乙烷,②为乙烯和氯化氢的加成反应生成C是氯乙烷。③为乙烯和水的加成反应生成D是乙醇。④为乙烯的加聚反应生成E是聚乙烯,⑤为乙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据此解答。

(1)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B、C、D、E的结构简式分别是CH2=CH2、CH3CH3、CH3CH2Cl、CH3CH2OH、

(2)

反应②是乙烯与氯化氢的加成反应,方程式为CH2=CH2+HClCH3CH2Cl;反应④是乙烯的加聚反应,方程式为nCH2=CH2【解析】(1)CH2=CH2CH3CH3CH3CH2ClCH3CH2OH

(2)CH2=CH2+HClCH3CH2ClnCH2=CH218、略

【分析】【分析】

烃A是有机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且A还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因此A为乙烯,故①为乙烯和氢气的加成反应生成B是乙烷,②为乙烯和氯化氢的加成反应生成C是氯乙烷。③为乙烯和水的加成反应生成D是乙醇。④为乙烯的加聚反应生成E是聚乙烯,⑤为乙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据此解答。

(1)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B、C、D、E的结构简式分别是CH2=CH2、CH3CH3、CH3CH2Cl、CH3CH2OH、

(2)

反应②是乙烯与氯化氢的加成反应,方程式为CH2=CH2+HClCH3CH2Cl;反应④是乙烯的加聚反应,方程式为nCH2=CH2【解析】(1)CH2=CH2CH3CH3CH3CH2ClCH3CH2OH

(2)CH2=CH2+HClCH3CH2ClnCH2=CH219、略

【分析】【分析】

根据物质在转化过程中碳链结构不变,根据抗痫灵结构,结合A的分子式可推知A结构简式是:A与HCHO发生反应产生B:B与CH3Cl在AlCl3存在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产生C:C经过一系列反应,产生分子式是C8H6O3的物质D结构简式是:D与CH3CHO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信息②的反应产生E:E含有醛基,能够与银氨溶液在碱性条件下水浴加热,发生银镜反应,然后酸化产生F:F与SOCl2发生取代反应产生G:与发生取代反应产生抗痫灵: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B是C是D是E是F是G是

(1)A.化合物B是分子中无酚羟基,因此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A错误;

B.化合物C是含有-CH3,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变为-COOH;也能发生燃烧反应,故化合物C能发生氧化反应,B正确;

C.的亚氨基上含有孤对电子,能够与H+形成配位键而结合H+;因此具有弱碱性,C正确;

D.根据抗痫灵的分子结构,可知其分子式是C15H17NO3;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C;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化合物E结构简式是

(3)G是G与发生取代反应产生抗痫灵和HC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

(4)化合物C是D是若以化合物C为原料经过三步制备化合物D,首先是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甲基上H原子的取代反应产生然后与NaOH的水溶液共热,发生取代反应产生该物质与O2在Cu催化下加热,发生氧化反应产生D:故由C经三步反应产生D的合成路线为:

(5)化合物H是比哌啶多一个碳的同系物;符合条件:①分子中含有一个五元环;

②分子中含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则其可能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是【解析】BC++HCl20、略

【分析】【详解】

分析:由C→及反应条件可知C为苯甲醇,B为A为甲苯。在相同条件下,D的蒸气相对于氢气的密度为39,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9×2=78,D与A互为同系物,由此知D为芳香烃,设1个D分子中含有n个碳原子,则有14n-6=78,解得n=6,故D为苯,与乙醛反应得到E,结合信息①,E为E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得到的F为F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G为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G为则G中含氧官能团为羧基;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苯不能,因此;鉴别A和D的试剂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本题答案为:羧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2)苯甲醛与氯仿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为F为

(3)反应①:乙酸和发生酯化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H2O。

(4)C为苯甲醇,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苯甲醇的同分异构体有邻甲基苯酚、间甲基苯酚、对甲基苯酚和苯甲醚(),共4种;

(5)苯乙醛与甲醛反应生成再与溴发。

生加成反应生成最后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故合成路线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结构简式、官能团、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合成路线中试剂和反应条件的选择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抓好信息是解题的关键。【解析】①.羧基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③.加成反应④.⑤.⑥.+CH3COOH+H2O⑦.4⑧.四、其他(共2题,共14分)21、略

【分析】【解析】【答案】AEF22、略

【分析】【解析】【答案】(1)醛基、碳碳双键(各1分)(2)氧化加成(方程式各2分,类型各1分)](3)(2分)(4)50(1分)(5)6(2分0;(或邻、间、对均可)(2分)五、实验题(共4题,共40分)23、略

【分析】(1)根据C中收集到的是乙酸可知,乙醛被氧化直接生成乙酸,方程式为(2)开始阶段,乙醛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需要测量反应液的温度,即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试管A的反应液中。当反应结束之后,需要将乙酸蒸出,测量的是蒸汽的温度,因此需要将水银球放在试管A的支管口处。(3)B的作用是使试管A内的反应液均匀受热发生反应,使生成的乙酸变成蒸气进入试管C。由于乙酸的沸点是117.9℃,所以B中的液体的沸点必须大于117.9℃,所以可选择甘油或乙二醇。(4)乙酸含有羧基显酸性,具有酸的通性,可以和碳酸氢钠反应产生CO2气体。或者通过测量溶于的pH来验证。【解析】【答案】(1)(2分)(2)试管A的反应液中(1分)测量反应溶液的温度(1分)试管A的支管口处(1分)收集含乙酸的馏分(1分)(3)使试管A内的反应液均匀受热发生反应,使生成的乙酸变成蒸气进入试管C(1分)乙二醇或甘油(只写一个)(1分)(4)方法一:将少量碳酸氢钠粉未,放入一个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试管C中的液体,若有气体产生,则说明试管C中含有产物乙酸。方法二:把一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试管C内的液体,点在pH试纸中部,试纸变色后,用标准比色卡比较来确定溶液的pH,进而说明是否有乙酸生成(答案合理均正确)。(2分)24、(1)2Cl—2e-=Cl2↑、2NaCl+2H2O2NaOH+H2↑+Cl2↑、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0.001mol、0.01mol/L

(2)Cu-2e-=Cu2+,)2,Cu-2e-=Cu2+Cu+2H2OCu(OH)2+H2↑

)2(3)2Fe-4e-=2Fe2+、3

Fe-4e-=2Fe2+【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原电池、电解池原理及其应用。【解答】【解答】rm{(}rm{1}rm{)}电解rm{NaCl}溶液,阳极为rm{Cl^{-}}放电,电极反应式:rm{2Cl}rm{(}电解rm{1}溶液,阳极为rm{1}放电,电极反应式:rm{)}rm{NaCl}rm{NaCl},阴极反应式:rm{Cl^{-}},总反应化学方程式:rm{Cl^{-}}rm{2Cl}。实验中可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rm{2Cl}。若生成的氢气为rm{{,!}^{-}},即rm{隆陋2e^{-}=Cl_{2}隆眉}rm{隆陋2e^{-}=Cl_{2}隆眉}rm{2H^{+}+2e^{-}=H_{2}隆眉},转移电子数rm{2H^{+}+2e^{-}=H_{2}隆眉}rm{2NaCl+2H_{2}O}rm{2NaCl+2H_{2}O},rm{2NaCl+2H_{2}O},rm{2NaOH+H_{2}隆眉+Cl_{2}隆眉}。实验中可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rm{Cl_{2}}。若生成的氢气为rm{11.2mL},即rm{5}rm{隆脕}rm{10^{-4}mol},转移电子数rm{1}rm{隆脕}rm{10^{-3}mol},rm{c(OH^{-})=1隆脕10^{-3}mol/0.1L=0.01mol`L^{-1}},rm{2NaOH+H_{2}隆眉+Cl_{2}隆眉}、rm{2NaOH+H_{2}隆眉+Cl_{2}隆眉}rm{Cl_{2}}rm{Cl_{2}}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rm{11.2mL}rm{11.2mL}rm{5}rm{5}rm{隆脕}用铜作阳极,则铜参加反应,阳极电极反应式:rm{10^{-4}mol}rm{10^{-4}mol}rm{1}rm{1};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rm{隆脕}rm{10^{-3}mol}rm{10^{-3}mol}rm{c(OH^{-})=1隆脕10^{-3}mol/0.1L=0.01mol`L^{-1}}rm{c(OH^{-})=1隆脕10^{-3}mol/0.1L=0.01mol`L^{-1}}故答案为:rm{2Cl隆陋2e^{-}=Cl_{2}隆眉}、rm{2NaCl+2H_{2}}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rm{2Cl隆陋2e^{-}=Cl_{2}隆眉}rm{2NaCl+2H_{2}}rm{O},rm{O}rm{2NaOH+H_{2}隆眉+Cl_{2}隆眉}rm{2NaOH+H_{2}隆眉+Cl_{2}隆眉}rm{0.001mol}rm{0.01mol/L}含有杂质的铁片插入到rm{(}溶液,可构成原电池,发生电化学腐蚀,其负极为rm{2},电极反应式:rm{2}rm{)},正极为rm{Cu-2e}rm{-}rm{=Cu}rm{2+}反应,电极反应式:rm{Cu-2e},rm{-}rm{-}rm{=Cu}、rm{2+}。

rm{2+}【解析】rm{(}rm{1}rm{1}rm{)}、rm{2Cl隆陋2e^{-}=Cl_{2}隆眉}、rm{2NaCl+2H_{2}}rm{2Cl隆陋2e^{-}=Cl_{2}隆眉}rm{2NaCl+2H_{2}}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rm{O}rm{O}rm{2NaOH+H_{2}隆眉+Cl_{2}隆眉}rm{2NaOH+H_{2}隆眉+Cl_{2}隆眉}rm{0.001mol}rm{0.01mol/L},rm{(}rm{2}rm{)}rm{Cu-2e^{-}=Cu^{2+}},rm{(}rm{2}rm{2}rm{)}rm{Cu-2e^{-}=Cu^{2+}}、rm{Cu-2e^{-}=Cu^{2+}}

25、略

【分析】(1)制取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蒸发出来的气体除了含有乙酸乙酯外,还有乙酸和乙醇。乙酸可以和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乙醇可以溶解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乙酸乙酯的密度小于水的,所以在上层。因此A、B、C、D均正确。(2)因为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吸收乙酸,溶解乙醇,同时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可以通过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分液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B中主要是乙醇、碳酸钠和乙酸钠的混合液,通过蒸馏得到乙醇,要得到乙酸,需要加入硫酸重新生成乙酸,最后再通过蒸馏得到乙酸。蒸馏时需要控制蒸汽的温度,所以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支管的出口处,即b处。因为乙酸的沸点是118℃,所以温度应略高于118℃。【解析】【答案】(1)A、B、C、D(2)①饱和碳酸钠溶液②分液分液漏斗③稀硫酸④蒸馏⑤b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略高于118℃26、略

【分析】解:rm{(1)B}装置中无水硫酸铜遇到水变蓝色,装置rm{B}的作用是检验产物中是否有水生成;

故答案为:检验产物中是否有水生成;

rm{(2)}实验中,观察到rm{C}中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证明无三氧化硫生成,rm{D}中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能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结合钡离子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有白色沉淀生成,可确定产物中一定有二氧化硫,若去掉rm{C}生成rm{SO_{3}}也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否得出同样结论;

故答案为:rm{SO_{2}}rm{SO_{2}+H_{2}O_{2}+Ba^{2+}=BaSO_{4}隆媒+2H^{+}}否;若有rm{SO_{3}}也有白色沉淀生成;

rm{(3)A}中固体完全分解后变为红棕色粉末,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固体残留物仅为rm{Fe_{2}O_{3}}而不含rm{FeO}实验步骤:取少量rm{A}中残留物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充分振荡使其完全溶解;将溶液分成两份,分别滴加高锰酸钾溶液、rm{KSCN}溶液,反应现象:若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证明无氧化亚铁生成,加入rm{KSCN}溶液后变红;说明生成氧化铁.

故答案为:将溶液分成两份,分别滴加高锰酸钾溶液、rm{KSCN}溶液,若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加入rm{KSCN}溶液后变红;

rm{(4)}若产物中有氮气生成,则失电子的元素是rm{Fe}rm{N}得到电子的元素为rm{S}若rm{E}中收集到的气体只有rm{N_{2}}其物质的量为rm{xmol}失电子rm{6xmol}固体残留物rm{Fe_{2}O_{3}}的物质的量为rm{ymol}亚铁离子被氧化失电子物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