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鸿门宴》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鸿门宴》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鸿门宴》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鸿门宴》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鸿门宴》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鸿门宴》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一)实词考察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军霸上(军队)

B.沛公欲王关中(大王)

C.素善留侯张良(善良)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往)

2.下列句中“举"字意义与“杀人如不能举”中“举"相同的是()

A.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B.举大计亦死

C.举一反三

D.举世闻名

3.对下列句中“谢”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感谢)

B.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道歉)

C.乃令张良留谢(告辞)

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

4.下列句中“幸"字意义与“妇女无所幸”中“幸"相同的是()

A.故幸来告良

B.幸蒙其赏赐

C.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D.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5.下列句中“当”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应当)

B.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

C.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担当)

D.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对着)

6.下列句中“故"字意义与“君安与项伯有故”中“故"相同的是()

A.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故听之

C.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7.下列句中“如”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起如厕(好像)

B.杀人如不能举(如果)

C.固不如也(比得上)

D.如意算盘(按照)

8.下列句中“意"字意义与“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中“意"相同的是()

A.其意常在沛公也

B.目似瞑,意暇甚

C.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D.醉翁之意不在酒

9.下列句中“去”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前往)

B.相去四十里(距离)

C.脱身独去,已至军矣(离开)

D.去粗取精(除去)

10.下列句中“为"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使子婴为相(作为)

B.为击破沛公军(为了)

C.皆为龙虎(是)

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替,给;做)

(二)虚词考察

11.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拔剑撞而破之"中“而”相同的是()

A.项王按剑而跽

B.劳苦而功高如此

C.夜缒而出

D.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12.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中“之"相同的是()

A.吾得兄事之

B.珍宝尽有之

C.辍耕之垄上

D.何陋之有

13.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与“具告以事"中“以”相同的是()

A.请以剑舞

B.以次充好

C.以一当十

D.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14.下列句中“于"字用法与“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中“于"相同的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苛政猛于虎也

C.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D.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15.下列句中“其”字用法与“吾令人望其气"中“其”相同的是()

A.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其皆出于此乎

(三)句式考察

16.下列句子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是()

A.大王来何操

B.沛公安在

C.何陋之有

D.忌不自信

17.下列句子属于状语后置句的是()

A.具告以事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D.以其无礼于晋

18.下列句子属于判断句的是()

A.此天子气也

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二、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翻译: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翻译:

三、简答题(每题3分,共6分)

1.项羽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的原因有哪些?

2.对比张良和樊哙在鸿门宴中的表现,分析他们人物形象的异同。

四、情景式理解默写(每题2分,共20分)

1.面对复杂危险的局势,我们要像刘邦在鸿门宴上那样保持冷静,深知“____,____”,不可因小失大。

2.当有人表面友好,实际暗藏心机时,我们会想到鸿门宴上项羽与刘邦的情形,正所谓“____,____”。

3.形容一个人在关键时刻能够果敢决断,不犹豫不决,就如同刘邦在鸿门宴上决定____,____(用文中刘邦的行动来填)一样。

4.要表达在紧张的局面下,一个人表面镇定自若,实则内心忐忑不安,恰似鸿门宴上的____,____(用文中人物及表现来填)。

5.提醒人们在应对危机时要善于借助他人力量,如同刘邦在鸿门宴上依靠____,____(用文中帮助刘邦的人物及行为来填)得以缓解困境。

6.当我们形容一个团队中有人勇敢无畏,敢于在危险时刻挺身而出时,可联想到鸿门宴上的樊哙,他____,____(用描写樊哙的勇敢行为的句子来填),为刘邦解围。

7.描述一个人说话暗藏深意,就像鸿门宴上范增____,____(用范增的举动及意图来填)暗示项羽杀刘邦。

8.在竞争中,我们应警惕对手的伪装和隐藏的目的,例如项羽在鸿门宴上看似____,____(用项羽在鸿门宴上的表现来填),实则对刘邦心存疑虑。

9.当我们想要表达在不利的环境中要寻找机会逃脱时,可参考刘邦在鸿门宴上____,____(用刘邦的逃脱相关行动来填)的做法。

10.谈到做事要果断,不能像项羽在鸿门宴上那样错失良机,我们可以说“项羽在鸿门宴上,未能____,____(用项羽在鸿门宴上应有的正确做法来填),以致放虎归山"。

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1.D(A项“军”应是“驻军";B项“王”应是“称王";C项“善”应是“与……交好")

2.B(“杀人如不能举”和“举大计亦死"中“举”都是“发动、举行"的意思;A项“举”是“举起";C项“举”是“提出";D项“举”是“全")

3.C(A项“谢”应是“道歉";B项“谢”应是“感谢";D项“谢”应是“劝告")

4.D(“妇女无所幸”和“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中“幸”都是“幸运"的意思;A项“幸”是“幸亏";B项“幸”是“希望";C项“幸”是“宠幸")

5.B(A项“当”应是“在";C项“当”应是“应当";D项“当”应是“把守")

6.A(“君安与项伯有故”和“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故”都是“缘故、原因"的意思;B项“故”是“所以";C项“故”是“原来";D项“故”是“仍然")

7.C(A项“如”应是“到……去";B项“如”应是“好像";D项“如”应是“符合")

8.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和“其意常在沛公也"中“意”都是“意图"的意思;B项“意”是“神情";C项“意”是“心情";D项“意”是“情趣")

9.C(A项“去”应是“离开";B项“去”是“距离";D项“去”是“除去")

10.D(A项“为”是“做、担任";B项“为”是“替、给";C项“为”是“是")

11.C(“拔剑撞而破之”和“夜缒而出"中“而”都是表修饰;A项“而"表修饰;B项“而”表并列;D项“而"表转折)

12.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和“辍耕之垄上"中“之”都是“到、往";A项“之”是代词;B项“之"是代词;D项“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13.A(“具告以事"和“请以剑舞”中“以"都是“用”;B项“以"是“用”;C项“以"是“凭借”;D项“以"是“凭借”)

14.B(“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和“苛政猛于虎也”中“于"都是“比”;A项“于"是“从”;C项“于"是“对”;D项“于"是“和”)

15.C(“吾令人望其气"和“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中“其"都是代词;A项“其”是代词;B项“其"是语气词;D项“其”是语气词)

16.A(B项“沛公安在"是主谓倒装句兼宾语前置句;C项“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句,“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忌不自信”是宾语前置句。只有A项“大王来何操"是单纯的宾语前置句,“何操”应为“操何")

17.A(B项“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状语后置句兼判断句;C项“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是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D项“以其无礼于晋”是状语后置句。只有A项“具告以事"是单纯的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事具告”)

18.A(B项“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是判断句,“……者也”表判断;C项“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是判断句,“……者……也”表判断;D项“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是判断句,“为”表判断。A项“此天子气也"是最典型的判断句,“……也”表判断)

二、翻译题答案

1.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2.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好比是鱼和肉,为什么要告辞呢?

三、简答题答案

1.项羽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的原因有:①项羽自恃强大,轻视刘邦,认为刘邦不足为患;②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躬屈膝,巧言令色,使项羽放松了警惕;③项羽优柔寡断,在杀刘邦的问题上犹豫不决,错失良机;④项伯为刘邦说情,且项羽念及与项伯的亲情及刘邦早年的情义;⑤项羽缺乏政治远见,没有认识到刘邦是其争夺天下的最大威胁。

2.张良和樊哙在鸿门宴中的表现异同:

-相同点:

-忠诚勇敢:两人都对刘邦忠心耿耿,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张良得知项羽要攻打刘邦后,积极谋划对策,拉拢项伯;樊哙在刘邦面临危险时,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为刘邦解围。

-机智聪慧:都能洞察局势,巧妙应对。张良通过项伯为刘邦争取了缓和的机会,在鸿门宴上也沉着冷静;樊哙面对项羽的质问,机智应答,以理服人,又用言语和行动暗示刘邦尽快脱身。

-不同点:

-身份角色不同:张良是谋士,主要通过智谋和外交手段为刘邦出谋划策;樊哙是武将,以其勇猛和直率的行动来保护刘邦。

-表现方式不同:张良的智慧更多体现在幕后的策划和周旋上,如与项伯的沟通等;樊哙则是在关键时刻以其勇猛的形象和犀利的言辞直接面对项羽等人,起到震慑和说服的作用。例如樊哙闯入营帐后,“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用其气势先声夺人,然后又有理有据地陈述刘邦的功劳和不应被杀的理由。

四、理解性默写答案

答案

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项王表面接受但内心猜忌"(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体现表面与实际不同即可)。

3.“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4.“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内心惊恐但表面谦卑"(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体现表面与内心不同)。

5.“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为之通风报信;张良出谋划策,拉拢项伯”(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写出帮助刘邦的人物及行为)。

6.“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持剑盾闯帐,义正言辞地斥责项羽"(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