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9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下表为有关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的比较,其中错误的是()。选项比较项目动物细胞培养植物组织培养A原理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B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C主要过程原代培养,传代培养脱分化、再分化,形成植株D主要用途获得大量细胞或细胞产物植物快速繁殖、获得脱毒苗等

A.AB.BC.CD.D2、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采集的精子无须处理,可以直接进行体外受精B.原肠胚只有外胚层和内胚层两个胚层C.对囊胚的内细胞团进行分割时,须均等分割D.胚胎移植可以在不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进行3、为降低免疫排斥问题,科研人员取供体动物胚胎干细胞,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获得重构胚胎干细胞,再经过培养、检测和筛选后,移入受体动物的子宫内进行培养,培养出能提供异体移植器官的供体动物。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需置于含有95%空气和5%O2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培养B.重构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时,需要在培养液中加入血清等物质C.重构胚胎移入受体之前,需对受体注射促性腺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D.经过基因编辑技术改造后的供体器官移植到人体后,一定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4、关于胚胎分割移植叙述不正确的是()A.胚胎分割移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刚出生的动物体重偏轻、毛色和斑纹存在差异等B.分割胚胎一般用分割针或者分割刀进行分割C.不论选择桑葚胚还是囊胚进行分割,分割时的具体操作完全相同D.胚胎分割所需要的主要仪器设备为体视显微镜和显微操作仪5、软骨发育不全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基因型为HH的个体早期死亡。一对夫妻均为该病患者(Hh),希望通过胚胎工程技术辅助生育一个健康的孩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注射性激素促进超数排卵处理后进行体外受精B.从囊胚中分离细胞,培养后检测基因型C.根据检测结果筛选到基因型为hh的胚胎的概率为1/3D.将胚胎培养至原肠胚期后移植到子宫6、生态工程设计和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可通过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的干扰B.卫生填埋、高温堆肥等方式进行城市垃圾处理属于生态恢复工程C.生态工程设计需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和营养生态位以提高系统自身的能力D.在某矿区废弃地进行公园化建设时,需要考虑植被与土壤之间的协调7、几百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流行的“桑基鱼塘”是将低洼稻田挖深作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作肥料,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下列有关“桑基鱼塘”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B.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伴随着物质而循环利用C.蚕粪养鱼,鱼最多可获得蚕同化量的20%D.该生态系统很稳定,其稳定性的维持不需要人的干预8、生态养猪模式流程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工程属于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B.四级肥水为养鱼的稻田提供有机物C.该生态工程利用了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D.该生态系统的稳定维持需要人的干预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9、SRY基因为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可用SRY-PCR法鉴定胚胎性别,其基本程序如下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提取滋养层细胞的DNA作为复制模板B.新合成的DNA都含模板DNA的两条链C.新合成DNA都含有胚胎细胞全部的遗传信息D.SRY探针能与雌性胚胎样品中DNA配对10、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从紫草的愈伤组织中提取紫草素,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都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而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没有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B.在进行组织培养时,由根尖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细胞脱分化,染色体变异或基因突变,而不可能发生细胞分化和基因重组C.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融合的方法,所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均相同,都能形成杂种细胞和杂种个体D.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采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1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常用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用另一种处理质粒的DNAB.限制酶和DNA连接酶是构建重组质粒常用的工具酶C.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首先要提取目的基因D.质粒是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一种颗粒状的细胞器12、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从紫草的愈伤组织中提取紫草素,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都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而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没有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B.在进行组织培养时,由根尖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细胞脱分化,染色体变异或基因突变,而不可能发生细胞分化和基因重组C.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融合的方法,所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均相同,都能形成杂种细胞和杂种个体D.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采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13、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一对小姐弟被确认为全球第二对半同卵双胞胎;发育成该对半同卵双胞胎的受精卵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图3中染色单体分离后分别移向细胞的三个不同方向,从而分裂成A;B、C三个细胞,其中两个细胞发育成姐弟二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表示卵子的异常受精过程,此时卵子发育到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B.该卵子与2个精子受精,表明顶体反应和透明带反应未能阻止多精入卵C.若图4细胞A包含父系和母系染色体组各1个,则细胞C含2个母系染色体组D.这对小姐弟来源于母亲的染色体一般相同,来源于父亲的染色体可能不同14、常见的辅助生殖技术有两种:一种叫做人工授精,即通过人工的方法,把精液或者精子送到雌性的生殖道,达到增加怀孕几率的目的;第二种辅助生殖技术就是试管动物,主要涉及体外受精、胚胎体外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工授精后形成的早期胚胎立即与母体子宫建立联系B.辅助生殖技术不一定会用到胚胎移植C.与克隆动物不同,试管动物的培育属于有性生殖D.人工授精和试管动物技术都要注意受体的生殖周期15、垃圾实际是“被人们放错地方的资源”;对于垃圾中的有机废弃物将按照“无废化生态社区”模式进行处理。下图为“无废化生态社区”中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相关方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机肥料能为农作物提供物质和能量B.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④C.“无废化生态社区”主要遵循的生态学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D.“无废化生态社区”模式提高了物质循环速率和能量传递效率16、生态农业不仅指对于农作物中所含物质、能量的充分利用,还具有很多的内涵.下列措施中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作物“轮种”不仅合理地利用各种矿质营养,还可避免某些害虫的大发生B.以作物秸秆为燃料发电,可以做到对农作物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生态农业中巧设食物链,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使物质和能量得到最大限度利用D.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措施能够减少甚至不使用有害农药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7、自然条件下;奶牛的繁殖率非常低,一般一头奶牛一年只能繁殖一头牛犊。通过胚胎工程技术可以快速繁育优良个体,其主要步骤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从供体奶牛获得的精子,需对其进行___________处理才具有受精能力。

(2)通常奶牛每次只排出一枚卵母细胞,为使其超数排卵常使用____________激素处理;采集到卵母细胞后,在体外将其培养到___________期;使其成熟。

(3)步骤甲、乙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母牛,步骤乙之前应鉴定胚胎中与___________有关的基因。

(4)进行步骤乙时,受体母牛对移入子宫的胚胎基本上不发生___________,这为胚胎在代孕母牛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18、根据课本知识填空:

(1)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________。

(2)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探针。

(4)所谓人工种子就是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个即可)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5)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_______________葡萄糖。19、下图表示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发生和成熟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③过程中精子头部的顶体是由__________发育来的;④过程在__________内完成。

(2)在④过程中发生顶体反应;释放顶体酶,溶解卵丘细胞之间的物质和透明带。为了阻止多精入卵,会发生__________反应和__________反应。

(3)精子的发生开始的时期是__________;雌性动物卵泡的形成的时期是__________。

(4)初级卵母细胞进行Ⅰ过程是在__________时期完成的,Ⅱ过程是在__________过程中完成的。20、请写出基因工程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胚胎移植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分别写出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_________。21、自然条件下;奶牛的繁殖率非常低,一般一头奶牛一年只能繁殖一头牛犊。通过胚胎工程技术可以快速繁育优良个体,其主要步骤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从供体奶牛获得的精子,需对其进行___________处理才具有受精能力。

(2)通常奶牛每次只排出一枚卵母细胞,为使其超数排卵常使用____________激素处理;采集到卵母细胞后,在体外将其培养到___________期;使其成熟。

(3)步骤甲、乙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母牛,步骤乙之前应鉴定胚胎中与___________有关的基因。

(4)进行步骤乙时,受体母牛对移入子宫的胚胎基本上不发生___________,这为胚胎在代孕母牛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5题,共25分)22、一般情况下一个卵细胞只能由一个精子发生融合形成受精卵()A.正确B.错误23、精子入卵后形成雄原核;同时卵子完成减数分裂Ⅱ,排出第二极体后,形成雌原核()A.正确B.错误24、受精包括受精前的准备阶段和受精阶段,在自然状态下,哺乳动物的受精在子宫内完成。(选择性必修3P56)()A.正确B.错误25、下图表示哺乳动物发育过程的几个阶段;请判断下列题的叙述是否正确?

(_____)(1)从A到C的过程中有机物的含量减少。

(_____)(2)A;B时期胚胎中的细胞都是全能细胞。

(_____)(3)胚胎移植必须使用处于B或C时期的胚胎。

(_____)(4)图示过程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遗传物质可能会发生改变。A.正确B.错误26、在生态工程建设中,只能遵循“先污染、破坏、再治理”的发展思路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2题,共6分)27、阅读下面科普短文;请回答问题。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猴在我国诞生,这是科学家首次成功地克隆出非人灵长类动物,这一研究成果的确意义非凡。这两只克隆猴名字叫“中中”和“华华”,寓“中华”之意。它们的基因都来自同一个流产的雌性猕猴胎儿。自1996年第一只体细胞克隆羊“多莉”诞生以来,22年间,各国科学家竞相研究哺乳动物的体细胞克隆,并且在牛、鼠、猫、狗等多种哺乳动物上获得成功,但一直没有跨越灵长类动物这道屏障。实现克隆猴主要有三道难关需要攻克。一是卵母细胞的核遗传物质区域不易识别,去掉猴卵母细胞核遗传物质的难度很大,而要培育体细胞克隆猴,必须先把受体卵母细胞的核遗传物质“摘除”,才能让它容纳体细胞细胞核这个“外来户”。我国科学工作者借助显微操作设备,反复练习,成功完成“去核”工作为后续的克隆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卵母细胞“唤醒”时机难把握。克隆过程中,体细胞的细胞核进入卵母细胞时,需先“唤醒”卵母细胞,然后才启动一系列发育“程序”。因此,“唤醒”的时机要求非常精准。但是使用传统方式,猴的卵母细胞很容易被提前“唤醒”,往往导致克隆“程序”无法正常启动。三是体细胞克隆胚胎的发育成功率低。被转移到去核卵母细胞里的细胞核,需要与去核卵母细胞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并发挥其正常的功能,因此需要科学家采取多种手段处理,否则,绝大多数克隆胚胎都难以正常发育。我国科学家攻克了这些难关,将克隆技术的应用推向了新的高度。克隆猴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克隆技术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1)下列关于“中中”和“华华”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它们的性别为一雌一雄。

B.它们的基因相同。

C.可通过克隆猴做对照实验。

D.它们是通过无性生殖方式诞生的。

(2)此实例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_____,这是因为细胞核中的DNA携带有指导发育的______。

(3)与羊相比,猴与人的亲缘关系___________;因此,克隆猴的成功更有利于人类利用克隆技术治疗疾病。

(4)有人说:“克隆猴成功了,克隆人离我们也就不远了。”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禁止克隆人的研究,请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解释禁止的原因。___________。28、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与R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请回答问题:

(1)乳腺细胞的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______后,转化为______的癌细胞;导致癌组织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加。

(2)R基因表达的产物为核糖体蛋白,其合成场所为______。

(3)科研人员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分别研究了32例正常乳腺组织(图中A)和36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组织(图中B)中R基因的表达情况;如图所示。

①实验选用的细胞,在______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培养液中除抗生素和一般营养物质外还应含有______。

②免疫荧光技术的原理是以R基因的表达产物为______,注射到免疫动物体内,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获得特异性的抗体,将获得的抗体标上荧光素(荧光素在光的照射后会发出一定波长的荧光),再注射到待测组织或细胞中,利用______技术;依据荧光的位置和强度可以确定组织中抗原的数量和位置。

③通过正常细胞和乳腺癌细胞荧光强度的比较,可知______。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2题,共18分)29、回答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问题。

pIJ702是一种常用质粒(下图),其中tsr为刘链丝菌素(一种抗生素)抗性基因;mel是黑色素合成基因;其表达能使白色的链霉菌菌落变成黑色菌落;而限制酶ClaI;BglⅡ、PstⅠ、SacⅠ、SphⅠ在PIJ702上分别只有一处识别序列。

(1)质粒DNA分子中的两条链靠______键维系成双链结构。

(2)以SacI和SphI切取的目的基因置换PIJ702上0.4kb(1kb=1000对碱基)的SacI/SphI片段,构成重组质粒pZHZ8.上述两种质粒的限制酶酶切片段长度列在上表中。因此判断目的基因内部是否含有BglⅡ切割位点,并说明判断依据________。

(3)已知PIJ702上含mel基因的ClaⅠ/PstⅠ区域长度为2.5kb,若用ClaⅠ和PstⅠ联合酶切pZHZ8,则参照表数据可断定酶切产物中最小片段的长度为______kb。

(4)不含质粒的链霉菌在含硫链丝菌素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如下表所示。若要筛选接纳了PIJ702或pZHZ8的链霉菌细胞,所需的硫链丝菌素最小浓度应为______μg/mL(填写表格中给定浓度);含有重组粒pZHZ8的菌落呈_____色。

(5)上述目的基因来源于原核生物,其蛋白编码序列(即编码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之间的序列)经测定为1265对碱基,试判断对这段序列的测定是否存在错误:_______,并说明依据_______。30、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回答与果胶和果胶酶有关的问题:

(1)通常从腐烂的水果上分离产果胶酶的微生物,其原因除水果中果胶含量较高外,还因为______。

(2)为了获得高产果胶酶微生物的单菌落,通常对分离或诱变后的微生物悬液进行______。

(3)在某种果汁生产中,用果胶酶处理显著增加了产量,其主要原因是果胶酶水解果胶使______。果汁生产中的残渣果皮等用于果胶生产,通常将其提取液浓缩后再加入______。使之形成絮状物;然后通过离心;真空干燥等步骤获得果胶制品。

(4)常用固定化果胶酶处理含果胶的污水,其主要优点有______和可连续处理等。在建立和优化固定化果胶酶处理工艺时,除考虑果胶酶的活性和用量、酶反应的温度、pH、作用时间等环境因素外,还需考虑的主要有______和______。

(二)回答与利用生物技术培育抗病品种有关的问题:

(1)通过抗病性强的植株获取抗病目的基因有多种方法。现已获得纯度高的抗病蛋白(可作为抗原),可通过______技术获得特异性探针,并将______中所有基因进行表达;然后利用该探针,找出能与探针特异性结合的表达产物,进而获得与之对应的目的基因。

(2)将上述抗病基因通过转基因的方法导入植物的分生组织可获得抗病性强的植株。若在试管苗期间用分子水平方法判断抗病基因是否表达,应检测______(A.质粒载体B.转录产物C.抗性基因D.病原微生物)。

(3)植物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往往会发生______,可利用这一特性筛选抗致病真菌能力强的细胞。筛选时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并将存活的细胞进一步培养至再生植株。若利用______培养建立的细胞系用于筛选;则可快速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植株。

(4)用抗病品种与高产品种进行杂交育种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因胚发育中止而得不到可育种子的情况。若要使该胚继续发育获得植株,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A【分析】【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比较项目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培养原理细胞的全能性细胞增殖培养基性质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培养基成分营养物质(蔗糖)、植物激素等营养物质(葡萄糖)、动物血清等培养结果植物体细胞株、细胞系培养目的快速繁殖、培育无毒苗等获得细胞或细胞产物

【详解】

A;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A错误;

B;动物细胞培养使用液体培养基;制成细胞悬液;植物组织培养一般使用固体培养基,B正确;

C;动物细胞培养的主要过程是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过程是脱分化、再分化、形成完整植株,C正确;

D;动物细胞培养的目的是获得大量细胞或细胞产物;植物组织培养主要用于植物快速繁殖、获得脱毒苗、制备人工种子等,D正确。

故选A。2、C【分析】【分析】

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形态正常;发育良好的桑椹胚或囊胚进行操作,应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以免影响胚胎的恢复和进行一步发育。

【详解】

A;采集的精子需经过获能处理才可以进行体外受精;A错误;

B;原肠胚中主要有三个胚层和原肠腔;B错误;

C;为了不影响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对囊胚的内细胞团进行分割时,须均等分割,C正确;

D;胚胎移植可以在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进行;D错误。

故选C。3、B【分析】【分析】

动物培养条件:

(1)无菌无毒环境:无菌——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无菌处理;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无毒——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自身造成危害。

(2)营养成分:所需营养物质与体内基本相同;例如需要有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培养基类型:合成培养基(将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按其种类和所需数量严格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3)温度和pH值:哺乳动物多以36.5±0.5℃为宜;多数细胞生存的适宜pH为7.2~7.4。

(4)气体环境:通常采用培养皿或松盖培养瓶,将其置于含95%空气加5%CO2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详解】

A、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需置于含有95%空气和5%CO2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培养;A错误;

B;在动物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时;还需在培养液中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B正确;

C;胚胎移植前;需要对受体动物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使受体动物处于能受孕的生理状态,以便于接受胚胎,,故需要用孕激素处理,而促性腺激素是促进排卵的,C错误;

D;经过基因编辑技术改造后的供体器官移植到人体后;还有可能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因为引起免疫反应的物质很多,只改变部分基因不能排除免疫反应发生的可能,D错误。

故选B。4、C【分析】【分析】

胚胎分割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份;4等份或8等份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技术。

【详解】

A;尽管胚胎分割技术已经在多种动物中取得成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刚出生的动物体重偏轻、毛色和斑纹存在差异等,A正确;

BC;在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葚胚或囊胚,将它移入盛有操作液的培养皿中,然后在显微镜下用分割针或分割刀分割;在分割囊胚阶段的胚胎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对于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分割的具体操作不完全相同,B正确,C错误;

D;胚胎分割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份、4等份或8等份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技术,胚胎分割所需要的主要仪器设备为体视显微镜和显微操作仪,D正确。

故选C。5、B【分析】【分析】

1.设计试管婴儿是通过体外受精获得许多胚胎,然后从中选择符合要求的胚胎,再经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

2.软骨发育不全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基因型为HH的个体早期死亡,因此应该选择基因型为hh的胚胎进行移植。

【详解】

A、由于性激素具有负反馈调节,故注射促性激素促进超数排卵处理后进行体外受精,A错误;

B、胚胎移植前,需要从囊胚中分离少量滋养层细胞,培养后检测基因型,B正确;

C、进行基因检测时,由于基因型为HH的个体早期死亡,仍存在HH的胚胎,故筛选到基因型为hh的胚胎的概率为1/4,C错误;

D、培育试管婴儿时,需将胚胎培养至桑椹胚或囊胚期后移植到子宫,D错误。

故选B。6、B【分析】【分析】

1;生态工程依据的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详解】

A;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可通过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的干扰,依靠自然演替等恢复其功能,A正确;

B;卫生填埋、高温堆肥等方式进行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不属于生态恢复工程;B错误;

C;生态工程设计需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和营养生态位;多层次分级利用能量、物质、充分发挥物质生产潜力,以提高系统自身的能力,C正确;

D;在某矿区废弃地进行公园化建设时;首先要进行植被的恢复,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还需要考虑植被与土壤之间的协调,D正确。

故选B。7、A【分析】【分析】

1.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2.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3.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其目的是将生物群落内不同物种共生;物质与能量多级利用、环境自净和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与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相结合,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

【详解】

A;该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A正确;

B;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

C;用蚕粪养鱼;鱼不能获得蚕的同化量,因为蚕粪中的能量来自桑树,C错误;

D;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离不开人类的干预;D错误。

故选A。

【点睛】8、B【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生态养猪模式.养猪场的猪粪进入凤眼莲池;形成二级肥水,经过绿萍池转变为三级肥水,再经鱼;蟹池转变为四级肥水,最后经过养鱼的稻田成为清水。由此可见,这是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

【详解】

A;根据图示可知;该生态工程是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A正确;

B;四级肥水为养鱼的稻田提供无机物;B错误;

C;该生态工程利用了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C正确;

D;该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它的稳定维持需要人的干预,D正确。

故选B。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9、A【分析】试题分析:滋养层细胞是胎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细胞;其DNA可作为复制模板,A正确;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子一代DNA含模板DNA的一条链,B错误;新合成DNA仅含有该种DNA全部的遗传信息,不含有胚胎细胞中其他DNA的遗传信息,C错误;SRY探针能与雄性胚胎样品中DNA配对,形成杂合双链,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DNA复制及基因探针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10、A:B:D【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将植物的组织在离体的情况下进行培养的一门技术,在进行组织培养时,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是一类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在此过程中,染色体可能发生变异,基因也可能突变,但不会有细胞分化和基因重组,最后经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形成小植株。例如花药离体培养、从紫草的愈伤组织中提取紫草素、利用细胞工程培养杂交植株等都用到了植物组织培养,但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是幼苗并没有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A、B正确;动物细胞融合一般只能形成杂种细胞,不能形成杂种个体,C错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利用到了动物细胞的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的培养技术,D正确;故本题的答案为ABD。11、B:C【分析】【详解】

在基因工程,通常使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使它们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以便形成重组质粒,A错误;限制酶和DNA连接酶是构建重组质粒常用的工具酶,B正确;基因工程的操作的第一个步骤是提取目的基因,C正确;质粒不是细胞器,是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环状DNA分子,D错误。12、A:B:D【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将植物的组织在离体的情况下进行培养的一门技术,在进行组织培养时,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是一类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在此过程中,染色体可能发生变异,基因也可能突变,但不会有细胞分化和基因重组,最后经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形成小植株。例如花药离体培养、从紫草的愈伤组织中提取紫草素、利用细胞工程培养杂交植株等都用到了植物组织培养,但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是幼苗并没有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A、B正确;动物细胞融合一般只能形成杂种细胞,不能形成杂种个体,C错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利用到了动物细胞的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的培养技术,D正确;故本题的答案为ABD。13、A:D【分析】【分析】

根据图示;半同卵双胞胎的形成过程有两个精子同时进入到一个卵细胞,受精卵中有三个染色体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有丝分裂后期形成6个染色体组,通过三极纺锤体将六个染色体组拉开,每一极2个染色体组,其中有两极的染色体各有一组来自双亲,有一极染色体均来自于父亲,细胞分裂后,其中两个细胞发育成个体。

【详解】

A;图1两个精子进入一个卵细胞;是异常受精过程,发生在卵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A正确;

B;阻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是透明带反应和卵黄膜封闭作用而不是顶体反应;B错误;

C;若图4细胞A包含父系和母系染色体组各1个;C应该包含父系和母系染色体组各1个或包含两个父系染色体组,C错误;

D;该姐弟来源于母亲的染色体是复制而来是相同的;来自于父亲的染色体由两个不同的精子提供,可能不同,D正确。

故选AD。14、B:C:D【分析】【分析】

胚胎工程技术包含的内容很丰富;目前在医学和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胚胎分割等,借助这些技术,可以进一步挖掘动物的繁殖潜力。哺乳动物的体外受精技术主要包括卵母细胞的采集、精子的获取和受精等步骤。采集到的卵母细胞和精子,要分别在体外进行成熟培养和获能处理,然后才能用于体外受精。

【详解】

A;人工授精后形成的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并未与母体子宫建立组织上的联系;A错误;

B;如果是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辅助生殖技术;就不需要胚胎移植,B正确;

C;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繁殖;试管动物的培育涉及精卵结合,属于有性生殖,C正确;

D;受体的生殖周期将影响人工授精和试管动物技术的成功率;故人工授精和试管动物技术都要注意受体的生殖周期,D正确。

故选BCD。15、B:C【分析】【分析】

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详解】

A;施用的有机肥通过微生物的分解能为作物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不能提供能量,A错误;

B;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通过多层分级利用有机废弃物中的物质,既充分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因此途径②、③优于④,B正确;

C;“无废化生态社区”生产模式;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正确;

D;“无废化生态社区”模式提高了物质循环速率和能量的利用效率;能量传递效率不能改变,D错误。

故选BC。16、A:D【分析】试题分析: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解:A;作物“轮种”不仅能合理地利用各种矿质营养;还可避免某些害虫的大发生,符合生态学原理,A正确;

B;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

C;生态农业中巧设食物链;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错误;

D;应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措施;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有害农药,符合生态学原理,D正确.

故选AD.

考点:生态农业工程.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7、略

【分析】【分析】

胚胎移植:

1;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它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它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其中提供胚胎的个体称为“供体”,接受胚胎的个体称为“受体”。(供体为优良品种,作为受体的雌性动物应为常见或存量大的品种),如转基因、核移植,或体外受精等任何一项胚胎工程技术所生产的胚胎,都必须经过胚胎移植技术才能获得后代,是胚胎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

2;胚胎移植的意义:大大缩短了供体本身的繁殖周期;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能力。

【详解】

(1)体外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使其具有受精能力。

(2)要使动物超数排卵;利用促性腺激素;需将卵子培养到MII中期后进行体外受精。

(3)步骤甲是人工受精;将受精卵移入受体母牛,进行的操作叫做胚胎移植(乙);胚胎移植之前应鉴定胚胎中与有关的优良基因。

(4)胚胎移植实现的前提是受体母牛对移入子宫的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点睛】

胚胎移植的实质:早期胚胎在生理状态相同的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解析】精子获能促性腺MⅡ中期人工受精胚胎移植优良性状受体母牛对移入子宫的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18、略

【分析】【分析】

1;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而多,轴突长而少。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

2;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3;人工种子就是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同样能够萌发长成幼苗。

【详解】

(1)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而多,轴突长而少;轴突末端的多次分支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的部分称为突触小体。

(2)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3)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可采用分子杂交技术。

(4)人工种子就是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腋芽为材料;经过人工包膜包装得到的种子,可以在适宜条件下同样能够萌发长成幼苗.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优点就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或者是打破了生殖隔离。

(5)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点睛】

本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记忆能力,要求考生熟记关键语句,并能运用专业术语准确作答。【解析】突触小体对人体细胞的黏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目的基因胚状体、不定芽、腋芽、顶芽摄取、利用和储存19、略

【分析】【分析】

1;分析题图:①表示染色体复制;②是减数分裂,③是精细胞变形为精子过程,④是受精作用;

2;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发生的不同点:(1)精子的减数两次分裂是连续的;场所唯一(MⅠ和MⅡ的场所都是睾丸);而卵子的两次分裂是不连续的,场所不唯一,(MⅠ场所在卵巢,MⅡ场所在输卵管中);(2)精子和卵子发生的时间不同:精子的发生是从初情期一直到生殖机能衰退;多数哺乳动物卵子的形成和在卵巢内的贮备是胎儿出生前完成的;MⅠ是在雌性动物排卵前后完成的,MⅡ是在受精过程中完成的。

【详解】

(1)精子变形③过程中精子头部的顶体是由高尔基体发育来的;④过程是受精过程,在输卵管内完成。

(2)在④过程中发生顶体反应;释放顶体酶,溶解卵丘细胞之间的物质和透明带,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是阻止多精入卵的两道防线。

(3)雄性动物精子产生的时期是初情期;雌性动物卵泡细胞的形成是在胚胎期性别分化以后完成的,这是精子和卵子在发生上的重要区别。

(4)初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在排卵前后时期完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受精作用过程中完成的。

【点睛】

本题考查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和受精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相关细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高尔基体输卵管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初情期胚胎期性别分化以后排卵前后受精作用20、略

【分析】【分析】

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植物组织培养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及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

【详解】

1;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的遗传技术。

2;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它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它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3;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其原理是细胞增殖。

4;植物组织培养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及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概念、胚胎移植、动植物细胞培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解析】①.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②.又称受精卵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体内的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况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③.植物细胞全能性、细胞增殖21、略

【分析】【分析】

胚胎移植:

1;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它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它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其中提供胚胎的个体称为“供体”,接受胚胎的个体称为“受体”。(供体为优良品种,作为受体的雌性动物应为常见或存量大的品种),如转基因、核移植,或体外受精等任何一项胚胎工程技术所生产的胚胎,都必须经过胚胎移植技术才能获得后代,是胚胎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

2;胚胎移植的意义:大大缩短了供体本身的繁殖周期;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能力。

【详解】

(1)体外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使其具有受精能力。

(2)要使动物超数排卵;利用促性腺激素;需将卵子培养到MII中期后进行体外受精。

(3)步骤甲是人工受精;将受精卵移入受体母牛,进行的操作叫做胚胎移植(乙);胚胎移植之前应鉴定胚胎中与有关的优良基因。

(4)胚胎移植实现的前提是受体母牛对移入子宫的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点睛】

胚胎移植的实质:早期胚胎在生理状态相同的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解析】精子获能促性腺MⅡ中期人工受精胚胎移植优良性状受体母牛对移入子宫的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四、判断题(共5题,共25分)22、A【分析】【详解】

由于存在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故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这句话是正确的。23、A【分析】【详解】

受精过程为:顶体反应→穿越放射冠→穿越透明带(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并释放第二极体→雌雄原核的形成;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第一次卵裂开始。精子入卵后形成雄原核,同时被激活的卵子完成减数分裂Ⅱ,排出第二极体后,形成雌原核,雄、雌原核充分发育后,相向移动,彼此靠近,核膜消失,形成受精卵,故此说法正确。

故正确。24、B【分析】【详解】

受精包括受精前的准备阶段和受精阶段;在自然状态下,哺乳动物的受精在输卵管内完成。

故错误。25、B【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A是桑椹胚,B是囊胚,C是原肠胚。图B中1是滋养层,2是内细胞团,3是透明带,4是囊胚腔;图C中5是外胚层,6是滋养层,7是原肠腔,8是内胚层。

【详解】

(1)从A到C的过程中细胞均需要消耗能量;故胚胎中有机物的含量均减少,(1)正确。

(2)桑椹胚之前所有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胚胎的潜能;属全能细胞,故A时期胚胎中的细胞都是全能细胞,囊胚期时细胞出现分化,滋养层细胞不是全能细胞,(2)错误。

(3)胚胎移植必须使用处于桑椹胚或囊胚时期的胚胎;处于A或B时期的胚胎,(3)错误。

(4)图示过程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有丝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突变,遗传物质可能会发生改变,(4)正确。

故分别为√、×、×、√。26、B【分析】【详解】

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导致了生态工程的局限性,使生态工程并不能解决所有的污染、破坏问题,因此不能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老路,故错误。五、实验题(共2题,共6分)27、略

【分析】【分析】

克隆指的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者基因相同的动物。

【详解】

(1)“中中”和“华华”是通过克隆产生;基因都来自同一个流产的雌性猕猴胎儿,所以其基因和性别都是相同的,理论上运用克隆技术可培育出大批基因完全相同的猕猴,来用于医学研究,这种繁殖方式没有通过生殖细胞的融合,属于无性繁殖,所以A选项错误,BCD正确。

故选A。

(2)体细胞的细胞核和去核的卵母细胞融合形成新的细胞;重新长成新的个体,说明了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过程,因为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是由脱氧核苷酸连接而成,而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携带者该生物生长发育的遗传信息。

(3)猴和人都是灵长类生物;而羊不是,所以与与羊相比,猴与人的亲缘关系更近。

(4)虽然从原理和技术层面看;克隆人是能够做到的,但是,克隆人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和伦理问题,所以要禁止克隆人的研究。

【点睛】

本题以克隆猴为材料,主要考查细胞核的知识,同时考查了学生课外的关于生物尖端科学研究,需要学生广泛涉猎相关知识的阅读。【解析】A遗传遗传信息更近虽然从原理和技术层面看,克隆人是能够做到的,但是,克隆人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和伦理问题。28、略

【分析】【分析】

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提供充足的营养供给,如微量元素、无机盐、糖类、氨基酸、促生长因子、血清等,95%空气+5%CO2的气体环境;温度36.5℃±0.5℃,pH在7.2~7.4的无菌;无毒的环境;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污染;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对比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患者组织内R基因的表达情况,可知,R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量呈下降趋势。

【详解】

(1)乳腺细胞的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后;转化为能无限增殖的癌细胞,导致癌组织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加。

(2)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3)①动物细胞培养需要在CO2培养箱中培养;人工配制的培养液中除抗生素和一般营养物质外,还缺乏一定的细胞因子等物质,所以需要加入动物血清等。

②免疫荧光技术的原理是以R基因的表达产物为抗原;注射到免疫动物体内,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获得特异性的抗体,将获得的抗体标上荧光素(荧光素在光的照射后会发出一定波长的荧光),再注射到待测组织或细胞中,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依据荧光的位置和强度可以确定组织中抗原的数量和位置。

③通过正常细胞和乳腺癌细胞荧光强度的比较;可知R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下降,R基因表达量降低会促进乳腺癌的发生。

【点睛】

本题结合动物细胞培养和实验,考查学生对动物细胞培养条件的掌握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解析】突变无限增殖核糖体CO2动物血清抗原抗原抗体杂交法R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下降,R基因表达量降低会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六、综合题(共2题,共18分)29、略

【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