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科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1B/3F/wKhkGWeZs06AAQrdAAE5KiHuZ6c481.jpg)
![2025年新科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1B/3F/wKhkGWeZs06AAQrdAAE5KiHuZ6c4812.jpg)
![2025年新科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1B/3F/wKhkGWeZs06AAQrdAAE5KiHuZ6c4813.jpg)
![2025年新科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1B/3F/wKhkGWeZs06AAQrdAAE5KiHuZ6c4814.jpg)
![2025年新科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1B/3F/wKhkGWeZs06AAQrdAAE5KiHuZ6c48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新科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75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进行量筒里液体读数时,开始仰视读数为rm{29.0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平视读数为rm{12.7mL}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rm{(}rm{)}A.rm{16.3mL}B.大于rm{16.3mL}C.小于rm{16.3mL}D.无法确定2、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固体粉末B.倾倒液体C.读取液体体积D.加热液体3、化学药品包装瓶上常有一些警示标志rm{.}下列化学药品名称与警示标志对应正确的是rm{(}rm{)}A.
甲烷B.
浓硫酸C.
汽油D.
烧碱4、动手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请回想你在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rm{(}rm{)}A.酒精灯B.坩埚钳C.石棉网D.试管5、2015年年底,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确认了原子序数分别为113、115、117和118的元素的存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118号元素一定含有118个中子B.这些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117号元素含有117个质子D.人们不可能再发现新元素了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6、将一种叫辰砂的矿石和铁混合在空气中加热;完全反应后生成汞和硫酸亚铁,则该矿石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A.汞。
B.氧。
C.硫。
D.铁。
7、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
B.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示意图中的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
8、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B.原子在不断地运动C.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D.原子中不存在电荷,因而原子不带电9、下列能量转化的例子中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rm{(}rm{)}A.风力发电B.太阳能热水器加热水C.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D.煤燃烧发电10、近日,中国在四川某地发现了一个超大规模的锂矿,储量高达rm{52}万吨,被称之为“中国锂谷”。锂矿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有着rm{21}世纪改变世界格局的“白色石油”和“绿色能源金属”之称。下图是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锂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C.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rm{6.941g}D.锂原子核内有rm{3}个质子1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rm{(}rm{)}A.B.C.D.12、天文学家在研究星系运动方式时发现;人们所观察到的星系其内部的引力仅占“物质”引力总量的1%~l0%,其他是大量的非星系内部引力.这一现象表明,有些“物质”是不可见的,原因是它们不发光也不反射光,因此科学家称这些可能存在的物质为“暗物质”.然而,直到现在人类仍没有探索到“暗物质”存在的任何证据,对此,你认为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
A.“暗物质”是人类虚构出来的;事实上,宇宙中根本就不存在。
B.“暗物质”可能存在;人类应不断地进行探索,一旦发现它存在的证据,将为人类重新认识宇宙开辟一个全新的视角。
C.“暗物质”可能存在距地球十分遥远的地方;科学家可能通过探索“暗物质”产生的粒子的存在而间接证明“暗物质”的存在。
D.人类探索至今;仍未发现“暗物质”,说明“暗物质”是不存在的。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3、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由该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①温度达到着火点;②____;
(2)实中使用了铜片,主要是利用铜的____性.
(3)小文在学习“燃烧与灭火”的内容时;做了以下实验,用两种不同方法熄灭蜡烛火焰.
以上实验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实验1____.
实验2隔绝氧气.
14、燃烧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化学反应.如图是用实验方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1)通过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①燃烧、而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的现象,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
(2)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
(3)下列操作能使水中的白磷②燃烧的操作是____.
a.把热水加热至沸腾。
b.用玻璃管在水下对着白磷吹空气。
c.用玻璃管在水下对着白磷吹氮气。
d.用玻璃管在水下对着白磷吹氧气。
(4)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元素.
15、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1)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来自三大化石燃料中的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产生______和二氧化氮等气体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2)近年来,许多城市用天然气代替汽油做汽车燃料,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岬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请写出一种降低PM2.5浓度,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______.16、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rm{(1)}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非常重要,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大气的是rm{(}填序号rm{)}____,A.选用共享单车出行rm{B.}燃放烟花爆竹rm{C.}大量植树rm{D.}推广私家汽车出行rm{(2)}空气中有助燃性的气体是____。rm{(}填“氧气”或“氮气”或“二氧化碳”rm{)}rm{(3)}据报道,为保障实现国庆rm{60}周年庆典时天气晴朗,曾用碘化银进行人工降雨rm{.}已知碘化银具有的性质是:rm{垄脵}亮黄色粉末rm{垄脷}熔点rm{558隆忙垄脹}难溶于水rm{垄脺}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为两种单质等。请判断上述有关碘化银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rm{(}填序号rm{)}____。rm{(4)}用如图所示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当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时,表明装置不漏气。17、用化学符号或者化学式填写。
(1)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______;
(2)3个五氧化二氮分子______;18、铜片在空气中加热时;可观察到______;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表示为______.19、神舟六号飞船载着两名宇航员圆满完成任务;胜利凯旋.宇航员们在太空还作了大量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试验及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项目的研究.
(1)为了使宇航员拥有一个稳定、良好的生存环境,科学家们在飞船内安装了盛有过氧化钠(Na2O2)颗粒的装置,它的用途是产生氧气.过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产生碳酸钠(Na2CO3)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2)如果1名宇航员每天需消耗860克氧气,整个宇宙飞行按6天计算,2名宇航员至少需消耗多少克Na2O2?(相对原子质量:Na-23C-12O-16)20、使用天平前应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____处,检查天平是否____.称量时砝码放____盘,称量物放____盘.小明同学在左盘纸上放置氯化钠,右盘纸上放置10克砝码,游码标尺示数如图所示,此时天平平衡,则被称量的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
评卷人得分四、计算题(共1题,共7分)21、某化学活动小组在实验室里要将粗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有不溶于水的固体)进行提纯,然后用得到的氯化钠配制成氯化钠溶液.
(1)请你设计一个将粗盐进行提纯,得到氯化钠的实验方案______.
(2)要完成上述实验方案,需要的主要仪器有______.
(3)将得到的氯化钠固体烘干后;用来配制150g5%的氯化钠溶液:
①用______称取______g氯化钠固体倒入一大烧杯中.称量前应先调整______,若指针偏向右边,可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______旋转;
②用______(100mL、200mL)量筒量取______mL水,倒入盛氯化钠固体的大烧杯中,并用______;使氯化钠固体完全溶解,便得到所要配制的氯化钠溶液.
(4)交流反思:假如某同学在量取水时俯视刻度读数,在最后称取氯化钠时,指针偏向了左侧,则他们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比理论值要偏______(填“高”或“低”).评卷人得分五、推断题(共1题,共5分)22、碘化银rm{(AgI)}是当前我国实施人工增雨的主要物质。下列是碘化银的有关描述:rm{垄脵}在常温下为黄色固体;rm{垄脷}几乎不溶于水;rm{垄脹}熔点为rm{558隆忙}沸点为rm{1506隆忙}rm{垄脺}在光照条件下易分解为碘rm{(I_{2})}和银rm{(Ag)}上述材料中属于碘化银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rm{(}填序号,下同rm{)}属于碘化银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2题,共20分)2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而正确的选择和使用化学仪器是顺利完成化学实验的前提.列举了常见的化学仪器,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各题.
首先;全面了解一种仪器,可以从名称;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个方面.
例如:______.用作______,注意______;
(1)______(写名称),用作配制溶液的容器,加热时应放在______上;使受热均匀;
(2)______(写序号),用作量度液体的______,注意不能加热,不能______;
(3)酒精灯,用于______,使用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应用______盖灭;
请仿照如上格式;从图中再选择两种仪器,进行全面的说明:
(4)______;
(5)______.
其次;要完成一项基本的实验操作,需要选择几种仪器进行组合,例如:
(6)要想彻底的除去黄泥水中的不溶性固体,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此时,可以从上图中选择的仪器为______(写序号),还需要补充的仪器和用品为______和______.24、如图rm{1}是实验室净化天然水的思路:
rm{(1)}原理分析:
rm{垄脵}请选用下列“关键词”填写在上述思路方框内空白处.
沉降蒸发过滤蒸馏。
rm{垄脷}请选用“获得”或“失去”填写在上述思路短线处.
rm{垄脹}上述净化过程是将混合物分离为纯净物的过程rm{.}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思路:首先分析混合物的组成成分,寻找各成分的差异,然后利用其差异选择合适方法进行分离rm{.}过滤就是利用混合物中不同成分______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rm{(2)}操作技能。
rm{垄脵}在过滤操作中,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在“一贴”中用圆形滤纸折叠制作过滤器时,如图rm{2}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_____rm{(}填序号rm{)}
在“二低”中待过滤的液体超过滤纸边缘;其后果是______;
“三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rm{垄脷}图rm{3}蒸馏装置中;其中表面皿的作用是______;石棉网的作用是______.
rm{(3)}迁移应用。
上海世博园区内分布着许多“直饮水机”,其水处理过程如图rm{4}
超滤膜可以让水分子通过,其它大分子污染物则被截留,这个分离过程属于______rm{(}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rm{).}步骤rm{垄脵}对应的作用是______rm{(}填字母,下同rm{)}步骤rm{垄脹}对应的作用是______.
A.吸附杂质rm{B.}过滤rm{C.}结晶rm{D.}杀菌消毒.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B【分析】解: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示数为rm{29mL}实际液体的体积大于rm{29mL}又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示数为rm{12.7mL}是正确的读法,两者之差是rm{16.3mL}所以倒出的液体体积应大于rm{16.3mL}
故选B.【解析】rm{B}2、A【分析】略【解析】rm{A}3、B【分析】解:rm{A.}甲烷是气体;不是液体,故A错误;
B.浓硫酸有腐蚀性;是腐蚀品,故B正确;
C.汽油是易燃液体;不易爆炸,故C错误;
D.烧碱有腐蚀性;是腐蚀品,不是剧毒品,故D错误.
故选B.
A.甲烷是气体;
B.浓硫酸有腐蚀性;
C.汽油是易燃液体;
D.烧碱有腐蚀性.
本题考查危险化学品的分类,难度较小,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解析】rm{B}4、D【分析】解:rm{A}酒精灯用于给物质加热;用来点燃镁带,故A正确;
B;坩埚钳用于夹取镁带在酒精灯上点燃;观察现象,故B正确;
C;石棉网有利于更好的加热;防止受热不均,在本题中用来盛放生成的氧化镁,故C正确;
D;试管用于少量液体的反应容器;本实验用坩埚钳夹取镁带在空气中直接燃烧,所以用不到试管,故D错误;
故选D.
根据根据镁带燃烧的实验特点并结合各仪器的用途来解答该题.
熟练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能够根据所进行的实验来选择合适的装置和仪器.【解析】rm{D}5、C【分析】解:A.118号元素一定含有118个质子;不一定含118个中子,故错误;
B.此题不知道元素的名词;无法得出这些元素都是金属元素,故错误;
C.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因此117号元素含有117个质子,故正确;
D.随着研究的进行;人们可能再发现新元素,故错误。
故选:C。
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以及元素的名称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以及元素的名称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解析】C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6、AC【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矿石和铁混合在空气中加热;完全反应后生成汞和硫酸亚铁,可知生成物中含有汞;铁、硫、氧四种元素,反应物中含有铁、氧,所以还缺少汞和硫元素,所以矿石中一定含有汞和硫元素.
故选AC.
【解析】【答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回答本题.
7、AB【分析】
A;由反应的微观变化过程示意图看出;该变化前后都含三种原子、原子个数均为9个原子,因此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故A正确;
B;由反应的微观变化过程示意图;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没有变化,但却可看出原子结合方式发生改变,可判断是原子的重新组合的结果;故B正确.
C;由图示可知;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分子和一种单质分子,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分子,不属于分解反应;故C不正确;
D;由图示可知;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分子和一种单质分子,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分子,故D不正确;
故选AB.
【解析】【答案】由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看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分子和一种单质分子,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变化,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
8、CD【分析】解: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正确。
B;原子在不断的运动;正确;
C;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错误;
D;原子中存在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错误;
故选CD.
根据已有的原子的构成特点以及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掌握原子的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答案】CD9、AB【分析】解:rm{A}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太阳能热水器加热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煤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解析】rm{AB}10、BD【分析】【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和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解答】A.锂带“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错误;B.锂原子最外层有rm{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故B正确;C.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rm{6.941}单位是rm{1}不是rm{g}故C错误;D.锂原子的原子序数是rm{3}原子序数rm{=}质子数rm{=3}所以锂原子核内有rm{3}个质子,故D正确。故选BD。【解析】rm{BD}11、AD【分析】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放在试管底部,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要紧挨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D.
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解析】rm{AD}12、AD【分析】
暗物质的存在与否可能是与人类的技术水平或证据不足的原因造成的;存在与否只能是假设,所以不可确定暗物质一定不存在,故AD均错,假设有暗物质的存在,将会开辟一个新的研究空间.
故选A;D
【解析】【答案】从引力的观点确定暗物质的存在虽是假设但只能说暗物质可能存在;原因是找不到存在的证据.
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3、要与氧气接触导热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分析】【解答】解:(1)图中铜片上的白磷在热水的温度下达到着火点;能够燃烧;红磷由于着火点高,热水不能使其达到着火点,所以不能燃烧.因此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红磷不燃烧;由此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燃烧不但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还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要与氧气接触;
(2)铜片有很好的导热性;可以把热水的热量传导给铜片上的白磷,使其达到着火点燃烧;故填:导热;
(3)用嘴吹蜡烛的火焰;加快了周围的空气流动,使蜡烛火焰温度降低;
用杯子将蜡烛罩住;当蜡烛燃烧消耗掉杯子内的氧气时,蜡烛因与氧气隔绝而熄灭.
故答案为: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2)利用铜的导热性解答;
(3)根据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14、温度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bd碳、氢【分析】【解答】解:(1)通过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①燃烧;而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的现象;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填:温度达到着火点.
(2)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故填: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3)a.把热水加热至沸腾白磷也不能燃烧;因为白磷没有和氧气接触;
b.用玻璃管在水下对着白磷吹空气时;由于白磷和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因此能够燃烧;
c.用玻璃管在水下对着白磷吹氮气时;由于氮气不支持燃烧,因此不能燃烧;
d.用玻璃管在水下对着白磷吹氧气时;由于白磷和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因此能够燃烧.
故填:bd.
(4)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也可能不含有氧元素.
故填:碳;氢.'
【分析】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15、略
【分析】解:(1)化石燃料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物质,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故填:二氧化硫.
(2)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故填:CH4+2O2CO2+2H2O.
(3)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可以降低PM2.5的浓度;从而改善空气质量.
故填:减少化石燃料使用.
(1)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2)甲烷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3)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要保护环境,减缓环境污染.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解析】二氧化硫;CH4+2O2CO2+2H2O;减少化石燃料使用16、(1)AC
(2)氧气
(3)④
(4)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分析】【分析】rm{(1)}根据保护大气的方法进行解答;rm{(2)}根据空气的组成中各成分的用途进行分析;
rm{(3)}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辨别进行解答;rm{(4)}根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进行解答。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了解空气的组成和各组成成分的性质和用途是解题的关键。【解答】rm{(1)}有利于保护大气的是:使用清洁能源;大量植树造林;少放烟花爆竹;少开私家车等,故AC正确;燃放烟花爆竹,推广私家汽车出行,增加了污染物的排放,故BD错误;故答案为:rm{AC}rm{(2)}空气中有助燃性的气体是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一般不具有助燃性;故填:氧气;
rm{(3)}碘化银具有的物理性质是:rm{垄脵}亮黄色粉末、rm{垄脷}熔点rm{558隆忙}rm{垄脹}难溶于水;属于化学性质的是rm{垄脺}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为两种单质;故答案为:rm{垄脺}rm{(4)}用如图所示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外壁,当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表明装置不漏气;故填: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解析】rm{(1)AC}rm{(2)}氧气rm{(3)}rm{垄脺}rm{垄脺}rm{(4)}导管口有气泡冒出17、Mg2+3N2O5【分析】解:(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可表示为Mg2+。
(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个五氧化二氮分子可表示为:3N2O5。
故答案为:
(1)Mg2+;
(2)3N2O5。
(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解析】Mg2+3N2O518、红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铜+氧气氧化铜【分析】解: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时;红色的铜逐渐变成黑色的氧化铜.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铜+氧气氧化铜.
故答案为:
红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
铜+氧气氧化铜.
只有熟悉铜与氧气反应的相关知识;才能作出正确的解答.
书写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时;必须熟悉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本题主要考查铜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和文字表达式的书写,难度较小.【解析】红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铜+氧气氧化铜19、略
【分析】
(1)由题中信息可知Na2O2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氧气;配平即可.
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
(2)6天宇航员所需氧气的质量为:2×860×6=10320克。
设需消耗x克Na2O2
2Na2O2+2CO2=2Na2CO3+O2
15632
x10320g
解之得:x=50310克。
答:需消耗Na2O250310克.
【解析】【答案】(1)根据题干中所提供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利用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即可.
(2)首先计算出6天宇航员所需氧气;然后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20、略
【分析】
使用天平前应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称量时砝码放右盘,称量物放左盘.根据图示知,游码所显示的数据是2.7克,所以被称量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是:10克+2.7克=12.7克.
故答案是:零刻度;平衡;右;左;12.7克.
【解析】【答案】根据图示知;天平的精确度为0.1克.事先将要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的地方,把游码移至0刻度线,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左右平衡.称量物品时是“左物右码”.物品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四、计算题(共1题,共7分)21、略
【分析】解:(1)粗盐是一种含有少量泥沙的食盐;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可将粗盐进行溶解,然后进行过滤除去不溶物,最后进行蒸发.
(2)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所需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漏斗、蒸发皿、酒精灯等.
(3)①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50g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50g×5%=7.5g;称量前应先调整天平平衡,若指针偏向右边,可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左旋转,直至指向指针盘的中间.
②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50g-7.5g=143.5g(合143.5mL),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可用200mL的量筒量取143.5mL水,倒入盛氯化钠固体的大烧杯中,并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使氯化钠固体完全溶解,便得到所要配制的氯化钠溶液.
(4)某同学在量取水时俯视刻度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在最后称取氯化钠时,指针偏向了左侧,会造成所取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高.
故答案为:(1)将粗盐进行溶解;然后进行过滤除去不溶物,最后进行蒸发;(2)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漏斗、蒸发皿、酒精灯等;(3)①托盘天平;7.5g;天平平衡;左;②200mL;143.5;玻璃棒进行搅拌;(4)高.
(1)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据此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溶解、过滤、蒸发所需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
(3)①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质的质量;结合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②再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即可求得水的质量;结合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进行分析解答.
(4)某同学在量取水时俯视刻度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在最后称取氯化钠时,指针偏向了左侧,会造成所取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大,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原理与方法、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所需的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将粗盐进行溶解,然后进行过滤除去不溶物,最后进行蒸发;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漏斗、蒸发皿、酒精灯等;托盘天平;7.5g;天平平衡;左;200mL;143.5;玻璃棒进行搅拌;高五、推断题(共1题,共5分)22、①②③④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根据物理性质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化学性质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分析。【解答】rm{垄脵}在常温下为黄色固体、rm{垄脷}几乎不溶于水、rm{垄脹}熔点为rm{558隆忙}沸点为rm{1506隆忙}分别描述的是物质的颜色、溶解性、熔点、沸点,这些都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rm{垄脺}在光照条件下易分解为碘rm{(I}在常温下为黄色固体、rm{垄脵}几乎不溶于水、rm{垄脷}熔点为rm{垄脹}沸点为rm{558隆忙}分别描述的是物质的颜色、溶解性、熔点、沸点,这些都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rm{1506隆忙}在光照条件下易分解为碘rm{垄脺}rm{(I}rm{{,!}_{2}}和银rm{)}和银rm{(Ag)}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故描述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故描述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rm{)}rm{(Ag)}
故答案为:rm{垄脵垄脷垄脹}rm{垄脺}【解析】rm{垄脵垄脷垄脹}rm{垄脺}
六、简答题(共2题,共20分)23、略
【分析】解:(1)给烧杯内液体加热;不能直接加热,要放置在石棉网上,防止受热不均炸裂;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火阻燃材料的应用与测评
- 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合同
- 寄卖合同范本模板
- 泥工劳务分包合同
- 沙石材料运输合同范本
- 物业管理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 房地产开发投资合同
- 输尿管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平头式塔式起重机臂架轻量化设计研究
- 委托合同中的利益冲突及其救济
- 三年级上册竖式计算练习300题及答案
- 点亮生命-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全套教学课件
- 旅居管家策划方案
- 车间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华为经营管理-华为的研发管理(6版)
- 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流程图
- 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
-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期末家长会PPT模板
- 矿山安全培训课件-地下矿山开采安全技术
- GB/T 6417.1-2005金属熔化焊接头缺欠分类及说明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版)》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